最新参考书目

最新参考书目

一、最新文献资料题录(论文文献综述)

杨鸣[1](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卢超[2](2020)在《学科领域中新兴研究话题的内容特征识别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是民族进步之魂。科研创新作为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型国家的整体建设、科研成果的经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识别科研创新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科研创新不是凭空产生,而有其足迹可寻。浩如烟海的学术研究里蕴藏着科研的创新,可通过追踪学术文献中的新兴话题来实现科研创新的追寻;这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知识管理领域一直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研究对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即围绕新兴研究话题的发现展开。在知识管理领域,传统的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的本质是利用引文网络识别研究话题,并在研究话题中筛选出处于新兴阶段的研究话题。这种研究思路具有一定合理性和优越性,但也使得学术文献的主题表达(全文本内容)和文献之间引用关系的表达(引文内容)被完全抽象,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随着学术文献全文数据日益丰富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还原被抽象内容特征、构建内容加权的引文网络并发现新兴研究话题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本文首先探索哪些内容特征可用于发现研究话题,并应用这些特征发现并验证新兴研究话题。沿着识别内容特征、构建引文网络、识别研究话题、筛选新兴研究话题和验证研究结果的基本路径,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探究学术文献的引文内容特征与引用之间的表里关系,识别可用于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的引文内容特征。为了更好地展示引文内容和引用之间的关系,本部分研究选择以H指数发表论文的施引文献及其文内的引文内容。通过对引文内容特征与被引文献学术影响力的时间变化关系的考察,研究发现,学术文献的引文内容确实对其学术影响力有很好的刻画作用,特别是在引文被提及次数、共被提及次数以及引用位置分布这三个特征上显示出极佳的效果。因此,该部分选取的相关引文内容特征可用作新兴研究话题的发现研究。(2)探究学术影响力视角下全文本内容特征与学术文献之间区分性的关系,识别可用于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的全文本内容特征。本文选取PLo S上生物科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学术论文,分析其全文本内容特征与其学术影响力的关系。研究通过CFA框架提取了12个描述学术论文全文本的特征;通过设计零模型,将它们与标准化被引频次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在现有的全文本内容特征描述框架下利用全文本内容特征进行新兴研究话题的发现会存在较大的干扰,无法使用这一类的内容特征进行新兴研究话题的发现。本部分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两种内容特征中,引文内容特征更适用于新兴研究话题的发现。(3)探索不同内容权重策略构建的文献耦合网络的结构形态差异。本文比较了多个全文数据提供者的全文数据的优劣势,选取PLo S中生物医学领域作为数据对象进行分析;通过联合PLo S全文数据和Wo S数据,构建了生物医学领域的文献耦合网络,并制定了11种策略(包括不加权)对网络的边进行加权。通过比对这11个耦合网络,研究发现使用引文内容等相关特征时,构建的文献耦合网络的结构形态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节点的权重分布、度分布以及节点中心度等指标均有显着的变化。(4)结合内容特征的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的实证研究。本文根据已构建的11个耦合网络,进行研究话题划分,构建新兴研究话题发现指标,发现新兴研究话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所构建的指标有利于新兴研究话题的发现;引用位置特征对发现新兴研究话题效果有明显提升;被提及次数特征在研究话题的解释中有重要价值;在本文数据集中,新兴研究话题的未来学术影响力较非新兴研究话题有一定的优势。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新兴研究话题相关研究和理论的梳理,分析了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利用文献内容特征帮助引文网络构建新兴研究话题的研究设想。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四个子研究实现了新兴研究话题内容特征的识别,运用内容特征构建文献耦合网络并发现新兴研究话题,对传统方法和本文所提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验证二者的差异性。本文从四个方面阐明了研究的启示:(1)内容特征用于新兴研究话题发现可提高发现的效果;(2)结合内容特征发现新兴研究话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内容特征应用思想可运用于其他计量学研究问题;(4)运用内容特征时需要注意其有效性的问题,引入不合适的内容特征也有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3](2019)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高度分化与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整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学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化。基于四十余年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对学科已有研究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回顾与反思,既有助于厘清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又有助于准确掌握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而,现有对学科整体审视的研究,多为学者凭借自身知识积累所作的阶段性的回顾与展望,又或是囿于某一分支学科、具体研究领域当中。既有研究在视角上缺少全景维度与长时间段的系统检视,难以从海量繁杂信息中洞悉学科发展的真实样貌和客观动态规律,系统性的学科审思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加以完善。知识图谱作为反映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以及结构关系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通过对海量复杂信息开展缜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动态展现学科的演进特征,探究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薄弱环节,对拓宽学科研究广度与挖掘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图谱方法运用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研究当中,以学科归宗、学科渗透、学科价值为研究基点,以正视学科发展的复杂本质、顺应跨学科的发展态势为研究原则,通过构建三维矩阵(以学科给养、主题演化、知识流动、学术群体为目的维,以各类知识单元为对象维,以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共引分析、聚类分析等科学计量分析为方法维),将CNKI中1979-2018年我国教育管理学38162篇文献信息转化成一系列的知识图谱,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学科结构的相似性与承接性,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研究发现如下:(1)“学科给养”视角。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层面呈现学科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基础条件。总体来说,学科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学科发展的内部与外在条件整体较好,高等院校引领拉动学科发展,但机构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此外,研究成果分布在829种不同的期刊上,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4个学科,呈现学科交叉性强,领域广泛等特性。(2)“发展轨迹”视角。前述文献样本涉及到的50351个关键词之间存在强弱关系,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开展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挖掘出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亲疏关联。整体来看,学科经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明确的范畴体系,整体呈现“核心—衍生—边缘”的主题格局。阶段性分析表明,学科演进过程中新老话题的更替,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特性,与繁荣的应用研究相比,基础性研究量少质低,纵向连贯性研究不足。(3)“知识关联”视角。通过探测突现词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研究中具有时代特征“变”的研究域,是学科发展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综合“主题演化”的分析结果可知,关注度高的热点领域,容易聚集集体智慧创造新知识,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对前述38162篇文献样本涉及到的144618篇参考文献开展引文分析,结果显示,滋养学科发展的奠基性文献在学科发展初期较为欠缺,这与学科发展初期学术研究规范性存在欠缺有关,因学科研究更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学术积累在延续性和体系上较为薄弱。(4)“学术群体”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作者合作与作者共被引形成的“显性网络”与“隐性网络”进行考察。整体而言,作者合作构成的“显性网络”密度低,“权威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不紧密,“师生型”、“同事型”是合作的主要方式,网络中派系林立的程度值不高,整体科研合作网络仍处于待优化的初级阶段。基于核心作者共被引构成的“隐性网络”按照研究领域可分为10个学术群体,研究跨领域特性明显,但不具备明显的学派效应。整体上来看网络连通性好,信息传递快,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效应,存在“学术明星”现象。(5)综合上述分析,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总结出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范式特征,并对学科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从建构均衡化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打造本土化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系列建议。研究借由宏观概括、中观分析、微观扫描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四十年进行回溯与总结,结合学科发展范式特征提出展望,客观呈现学科总体图景、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为后续研究把握研究重点、捕捉研究前沿、规范学科布局奠定了研究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充基础数据,扩大文献样本的来源范围,将学术着作、学位论文吸纳进来,同时增加中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横向对比,以客观评价我国教育管理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优势与差距。此外,还需丰富研究内容,将学科研究成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取向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考察范围,进一步完善本研究。

韩姗姗[4](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魏绪秋[5](2018)在《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论文影响力不仅体现着作者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体现着科研机构、学科的学术声望和科研实力。此外,我国所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高影响力学术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科研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一直关注的焦点。目前,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主要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评价以同行评议为基础,定量评价以引文分析为基础的文献计量方法和以社交媒体数据为基础的Altmetrics的量化方法。以引文分析为基础的文献计量方法是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方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此外,在学术论文评价过程中,引文分析方法既包含了量化评价,又包含了同行评议(“小同行”、“大同行”)。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提出了以学术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为研究视角,以学术论文的动态引证数据为学术论文影响力客观评估量化的基础数据,从影响广度(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影响程度)两个维度,从文献层面(基本指标)、作者层面(细化指标)和学科层面(延伸指标)三个层面,来评估量化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从而为全面评估与量化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提供新视角、新方法、新思路。本文的内容框架除引言、研究结论与展望外,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2章、第3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其中:第2章是对学术论文的定义、类别、特征和作用进行了梳理,对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定义、要素、类型进行了讨论,最后对目前常用的三种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同行评议、量化评价和综合评价)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体系研究及其不足)进行讨论。第3章是对引证与被引证文献、引文链、引文网络、引证动机与引证行为,引文分析的概念、发展史、类型、应用等进行论述。随后,引入了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和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的术语,探讨了引证广度、引证深度、引证时间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关系,并构建了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采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引证文献各要素用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其中:第4章是探讨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峰值出现时间、被引频次峰值量以及动态的引证时间因子能否适用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结果表明: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具的不均衡性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了依据;学术论文被引频次峰值出现时间在学术论文发表的第二年至第四年内,但是其不能用于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被引频次峰值量这一指标数据能够用于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引证时间因子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学术论文的动态影响力。并将学术论文影响力划分为:短期学术论文影响力、中期学术论文影响力和长期学术论文影响力。第5章是探讨学术论文的引证文献类型数量、引证文献类型强度以及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评价动态体系能否适用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引证文献类型数量以及引证文献类型强度指标能够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基于引证文献类型强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侧重于量化在学术期刊论文上的影响力;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可以从引证文献类型数量、强度、时间三种指标数据动态、连续的评估学术论文在文献层面上的综合影响力。第6章是探讨学术论文的引证作者数量、引证作者强度以及基于引证作者的评价动态体系能否适用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引证作者数量以及引证作者强度指标能够用于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可以从引证作者数量、强度、时间三种指标数据动态、连续的评估学术论文在作者层面上的综合影响力。第7章是探讨学术论文的引证学科数量、引证学科强度以及基于引证学科的评价动态体系能否适用与评估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研究表明:学术论文的引证学科数量以及引证学科强度指标能够用于量化学术论文影响力;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可以从引证学科数量、强度、时间三种指标数据动态、连续的评估学术论文在学科层面上的综合影响力。第三部分(第8章)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分析。首先构建了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其构建的4原则、目标、模型要素进行说明,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基于各年期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估与量化动态体系;其次,对CNKI-CCD数据库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学术论文的综合影响力动态、连续地评估与量化;最后,与基于各引证指标数据的评价结果以及基于被引频次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与评估,以评估所构建的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研究发现: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能够从文献层面、作者层面、学科层面较好的反映出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

胡晓曈[6](2017)在《基于CNKI的中学语文教研现状之文献计量学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不少,学术界却没有对此进行系统梳理。本研究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2000-2015年收录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进行分析,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方法,在一系列统计、归纳、概括、比较的基础上,全面、客观、直观地呈现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现状。本论文属于学科现状研究的范畴,旨在客观描述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现状,探索研究前沿,发现研究问题,促进研究的规范化,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现状的考察,梳理和探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发展情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其一,梳理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概况。其二,分析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发表与课题资助情况。其三,考察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题与传播现状。本研究的价值主要有:准确地概括和描述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现状;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科学化,促进研究的规范化;提炼研究热点、预测研究趋势。本研究的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以2000-2015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为研究内容,将新世纪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发展概入全貌。其二,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引入到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域。其三,在技术路线上:本研究以CNKI为数据来源,所检索出来并经过整理的文献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状况。概而言之,新世纪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得到不断地发展,从论文数量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在不断增加,研究成果数量较为丰硕,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2014、2015年论文量有所下降,研究出现疲软态势;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获得基金项目资助较少;核心作者、资深研究者数量较少,缺乏专业的研究者;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性期刊、核心期刊较少;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教材、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研究内容重复、涵盖面较窄。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一,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学术研究能力有限,且多疲于教学实践,对教学研究的关注度和投入度较低,研究质量不高。其二,相关研究者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缺乏专注度,研究深度不够,专业性不够强。其三,国家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物质和政策支持有限,教育部门、学校对教师的教研能力要求较低。这些都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呈现的研究质量不高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中学语文界的研究者需要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研究质量,国家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余厚强[7](2017)在《基于大规模数据的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战略支持,科学交流和科技评价是保障和引导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互联网最早在学术界产生,在大数据时代深远影响着科学交流,也逐渐影响着科技评价格局。替代计量学作为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学术成果全面影响力评价的计量研究领域,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其基础研究还远不足以支撑其应用研究(例如各类评价、信息检索)的迫切需求,这就亟需加强对替代计量指标及其来源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的研究。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在替代计量指标体系中覆盖率最高,是非常典型的一种替代计量指标,适合作为突破点。本文基于大规模数据集,全方位系统地揭示了其数量分布、作者分布、语言分布、价值分布,以期深化对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内涵和规律的认识,促进微博替代计量数据和指标的科学利用,同时为其他类型替代计量指标研究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数据集基础是从Altmetric.com获取的518万多条研究成果替代计量数据全记录,涉及科学推文2千万余条和其他类型替代计量指标14个,并且采集不同时间段Scopus中科技文献的题录数据。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每章采用的数据集不尽相同。描述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分布及其规律,主要采用Python的Pandas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分析科学推文动机分布、科学推文作者身份和科学推文作者语言偏好,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此外用到的方法还有共现分析法、模型构建法等。本文的总体研究逻辑是,首先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研究问题(第0章),然后引介相关理论和构建概念模型作为认识问题的基础(第1章),再通过实证研究具体回答这些研究问题(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第6章)。具体而言,本文核心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1章总结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理论基础,并构建了全文研究的概念模型。阐述了替代计量学的定义,区分了其与社交媒体计量、论文级别计量的异同,厘清其与大数据、大规模数据及影响力的关系。识别和定义了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科学推文、科学新浪微博等核心概念,并引入引文分析理论和社会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研究的概念模型,阐述了各个分布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每个分布规律具体研究内容的逻辑思路。第2章实证分析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数量分布规律。测定了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相对覆盖率,并与其他替代计量指标做对比;计算出及时性分布,体现了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在时效上引文指标具有绝对优势;揭示了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在论文层次和期刊层次的分布,指出其离散集中现象均较引文指标更为显着,并识别了受关注度最高的学科;比较替代计量关注度指数,指出获得科学新浪微博的论文受到很高的关注。第3章实证分析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作者分布规律。计算和描述了科学推文作者的生产率分布,将其划分为20个活跃程度级别,分析了生产率最高的高频科学推文作者身份与动机,比较不同活跃程度级别作者的科学推文量,据此指出不同将每条推文的价值等同视之。在期刊层次和学科层次统计科学推文作者分布,识别受关注作者数最多的期刊和学科。计量科学推文作者的地理分布,得出科学推文作者的核心国家和核心城市。依据地点和科学推文频次采取样本,分析了科学推文作者身份类别等属性。第4章实证分析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语言分布规律。比较了科技文献语言分布与科学推文语言分布,指出英语已成了非正式科学交流的通用语,分析了各语种的学科优势;比较了世界各国的科学推文分布规律,揭示国家文化特征对科学推文分布的影响;依据英语科学推文比例将各国划分为三个类别,从中取样分析科学推文作者的语言偏好,依据科学推文与其他推文语言的一致性,将作者的语言偏好划分为四个类别。第5章实证分析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价值分布规律。着重分析了数值类型和作者类别这两个情境因素对影响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价值的影响;通过大规模系统分析得出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与引文指标的相关性,并与其他替代计量指标做比较;采用共现分析将替代计量指标聚为三个类别,发现其中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处在核心位置;时序分析表明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很可能是其他事件的引发事件;对科学新浪微博做了内容分析,指出反映学术影响力的科学新浪微博比例较低是其与引文指标呈弱相关性的根本原因,并且微博替代计量指标能反映娱乐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研究成果的结论是科学新浪微博中提到最多的元素。

孙文莺歌,马路[8](2016)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EndNote、Mendeley、F1000Workspace、NoteExpress、医学文献王、NoteFirst等6种文献管理软件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了其基本功能。

兰国帅[9](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际教育技术已进入深入发展与全面反思阶段。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较为成熟阶段,但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已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把握也许并不明晰。所以,探究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捕捉其整体发展轨迹和大致走向,预测其前沿知识演变趋势等,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盘点,以期理清脉络,寻找启示。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研究样本信息源,选取1960-2015年发表在SSCI、SCI-EXPANDED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文献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引文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为研究主线,展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探究,力求用可视化方法绘制系统的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知识图谱,勾勒明晰的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的网络图景,力图建构与探究:(1)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知识图谱;(2)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知识图谱;(3)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知识图谱。以期探究五十五年来国际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基金项目资助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及其演进趋势,探测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划分及其演化、主要学科分支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及新生长点,透视学科类别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演进、学科学术期刊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信息流动特征、学科主干理论及其关键路径经典文献、学科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及其群体派系与演化特征等。分析发现:(1)教育技术早期研究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1世纪后逐渐向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延伸与拓展。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十二个合作凝聚子群体,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合作态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高产机构与低产机构的“贫富”差距拉大。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七十个合作凝聚子群体,且聚焦主题各异。代表性高产学者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其学术成就和科研队伍对教育技术研究贡献量巨大。其合作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网络聚集度不高,具有明显小世界效应特征,同时具有显着核心—边缘结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多个合作凝聚子群体,内部派系复杂,规模较小,学者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差别较大。教育技术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2)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逐步走向成熟的十大学科分支,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极其复杂,学科分支呈现“掘进式”与“发散式”进化特征,国内教育技术学科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国际教育技术历年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研究主题经历了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探究、初步应用、转型升级、创新实践、创新整合和创新提升等六大阶段转换。研究热点集中于学习环境与资源类、策略与方法类、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和媒体技术类等五类主题内容。研究前沿聚焦于交互式与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复杂性学习任务行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学习路径分析、专门知识反转效应、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学习策略、智慧学习环境开发等新生长点。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范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型特征。(3)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其知识生产模式已进入以“内生式”与“学科交叉研究”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知识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七大源头。其学术期刊发展经历了“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学科交融期”和“鼎盛时期”等六个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与教育》为中心的多个权威期刊凝聚子群。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涌现了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等五十位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其共被引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聚集度高,具有显着小世界效应特征;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西蒙·派珀特、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罗伯特·米尔斯·加涅、蔡今中等居于核心位置;具有明显社群结构,演化形成了三十四个权威学者群体合作派系,规模和大小不一;合着关系影响派系形成。演化形成了以《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多媒体学习》、《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等学科经典文献为关键路径的学习条件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模型等四十种主干理论及其框架模型与方法,为学科分化与衍生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型、研究对象与目标定位、学科性质选择与研究层面贯通、外部环境支撑与学科结构检测、国家(地区)学术机构合作、专业学术期刊打造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建构等七个层面,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周婕,陈嘉勇,李玲,侯瑞芳[10](2015)在《基于文献数据规律的机构知识库关键技术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机构知识库为例》文中指出文章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构建机构知识库普遍存在关联学者、机构、学科或主题不精准等问题,以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通过研究文献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技术来探索文献数据中的规律为例,设计了文献实体关系模型并进行高校实体的扩展,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顶层设计下自主研发了机构知识库。通过认领作者机构的新模式,提出了文献与实体之间可持续的间接精准关联机制,为学术生态圈的形成和深层次学科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最新文献资料题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新文献资料题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学科领域中新兴研究话题的内容特征识别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的理论与实践
        1.1.2 全文计量分析研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综述
        1.4.1 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研究
        1.4.2 学术文献全文计量分析研究
        1.4.3 研究现状总结
    1.5 总体研究框架
        1.5.1 研究问题的解构
        1.5.2 研究脉络
        1.5.3 技术路线
        1.5.4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1.7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话题的属性、内容特征及周期性
        2.1.1 研究话题的基本属性
        2.1.2 研究话题的内容特征
        2.1.3 研究话题周期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科学变革理论
        2.1.4 研究话题发展的周期性
    2.2 新兴研究话题及其相关概念
        2.2.1 新兴研究话题
        2.2.2 研究前沿
        2.2.3 热门研究话题
        2.2.4 概念辨析
    2.3 复杂网络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3.1 复杂网络的网络属性
        2.3.2 复杂网络的基本模型
        2.3.3 引文网络模型
        2.3.4 社区发现
    2.4 本章小结
3 用于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的引文内容特征识别研究
    3.1 数据与方法
        3.1.1 实验数据
        3.1.2 实验数据采集
        3.1.3 引文内容特征
        3.1.4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引用频次和引文被提及次数
        3.2.2 引用位置
        3.2.3 引文共被提及
        3.2.4 引文话题相似度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用于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的全文本内容特征识别研究
    4.1 数据与方法
        4.1.1 实验流程
        4.1.2 实验数据
        4.1.3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3 讨论
        4.3.1 语言复杂度特征与学术影响力
        4.3.2 统计显着性与实际显着性
    4.4 本章小结
5 引文内容加权的文献耦合网络构建
    5.1 数据与方法
        5.1.1 实验数据
        5.1.2 实验方法
        5.1.3 实验流程
        5.1.4 实验分析指标
    5.2 实验结果
        5.2.1 网络大小
        5.2.2 网络节点度分布
    5.3 本章小结
6 新兴研究话题发现的实证研究
    6.1 数据与方法
        6.1.1 实验数据
        6.1.2 实验方法
    6.2 实验结果
        6.2.1 预实验
        6.2.2 结果分析
        6.2.3 实验结果评价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梳理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学术文献全文本内容特征及其学术影响力回归模型结果
    附录 B:PLo S期刊文献全文数据抽取样例
    附录 C:新兴研究话题抽取结果数据
    附录 D:攻读博士期间相关研究和成果

(3)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基础
        一、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三、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四、辅助软件
第二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给养”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时序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论文时序分布
        二、基于学科成长规律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机构分析
        二、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基金项目分析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项目资助年度分布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类别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典型基金项目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学科知识生产仍处于成长阶段
        二、学科发展呈现交叉性强领域广的特点
        三、学科发展存在分化不均的现象
第三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展现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时间演化
        一、1979-198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二、1990-199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三、2000-200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四、2010-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总结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演进总结
第四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关联”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阶段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文献共被引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共被引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研究前沿的分析
        二、基于研究基础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学者分布状态
        一、高产作者界定标准
        二、高产作者产出与分布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合作网络解析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状况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架构
        二、作者共被引网络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学者合作状况的分析
        二、基于学术群体构成的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工作及发现
        一、基于“学科给养”视角的研究发现
        二、基于“发展轨迹”视角的研究发现
        三、基于“知识关联”视角的研究发现
        四、基于“学术群体”视角的研究发现
    第二节 知识网络视角下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特点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学科交叉与互涉促进分支学科不断生成
        三、以混合团体为基础聚合的学术共同体
    第三节 学科视角下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一、建构均衡化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二、打造本土化的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
        三、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术语缩写列表
    附录二 数据索引
    附录三 本研究涉及的部分法律与政策文件
    附录四 1979-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部分着作统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
2.0 引言
2.1 研究现状
    2.1.1 流行病学
    2.1.2 机制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2.1.6 诊断
    2.1.7 治疗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2.2 指南制定过程
    2.2.1 构建临床问题
    2.2.2 循证研究
    2.2.3 专家共识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2.2.5 形成推荐意见
    2.2.6 形成初稿
2.3 讨论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2.4 结论
    2.4.1 茵栀黄口服液
    2.4.2 茵栀黄颗粒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2.4.4 茵陈五苓糖浆
2.5 创新点及意义
2.6 不足与展望
    2.6.1 存在不足
    2.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概述
    2.1 学术论文
        2.1.1 学术论文定义
        2.1.2 学术论文类别
        2.1.3 学术论文特征
        2.1.4 学术论文作用
    2.2 学术论文影响力
        2.2.1 学术论文影响力定义
        2.2.2 学术论文影响力要素
        2.2.3 学术论文影响力类型
    2.3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
        2.3.1 同行评议
        2.3.2 量化评价
        2.3.3 综合评价
    2.4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
        2.4.1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4.2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
        2.4.3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的不足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与评价框架
    3.1 引证与引文分析法
        3.1.1 引证相关概念
        3.1.2 引文分析法
    3.2 引证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关系
        3.2.1 引证广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关系
        3.2.2 引证深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关系
        3.2.3 引证时间与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关系
    3.3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
        3.3.1 学术论文与其动态引证文献(数据)
        3.3.2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构建
        3.3.3 学术论文引证峰值理论及数据来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被引频次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分析
    4.1 被引频次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分析
        4.1.1 被引频次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4.1.2 基于被引频次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评价
    4.2 被引频次峰值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关系
        4.2.1 被引频次峰值
        4.2.2 被引频次峰值出现时间与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关系
        4.2.3 被引频次峰值量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关系
    4.3 基于引证时间因子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
        4.3.1 引证时间因子概念
        4.3.2 引证时间因子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关系
        4.3.3 基于引证时间因子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结果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分析
    5.1 引证文献类型及确定
        5.1.1 引证文献类型界定
        5.1.2 引证文献类型确定
    5.2 引证文献类型数量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分析
        5.2.1 引证文献类型数量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5.2.2 引证文献类型数量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5.2.3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数量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评价
    5.3 引证文献类型强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分析
        5.3.1 引证文献类型强度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
        5.3.2 引证文献类型强度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5.3.3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强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评价
    5.4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
        5.4.1 引证文献类型引证时间
        5.4.2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
        5.4.3 基于引证文献类型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与结果评估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分析
    6.1 引证作者数量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分析
        6.1.1 引证作者数量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6.1.2 引证作者数量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6.1.3 基于引证作者数量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评价
    6.2 引证作者强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分析
        6.2.1 引证作者强度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6.2.2 引证作者强度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6.2.3 基于引证作者强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评价
    6.3 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
        6.3.1 引证作者引证时间
        6.3.2 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
        6.3.3 基于引证作者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与结果评估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分析
    7.1 引证学科界定与确定
    7.2 引证学科数量与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分析
        7.2.1 引证学科数量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
        7.2.2 引证学科数量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7.2.3 基于引证学科数量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广度评价
    7.3 引证学科强度与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分析
        7.3.1 引证学科强度分布与学术论文影响力
        7.3.2 引证学科强度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7.3.3 基于引证学科强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深度评价
    7.4 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
        7.4.1 引证学科引证时间
        7.4.2 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体系
        7.4.3 基于引证学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与结果评估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
    8.1 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
        8.1.1 构建原则
        8.1.2 构建目标
        8.1.3 模型要素
        8.1.4 确定指标权重
        8.1.5 评价体系
    8.2 学术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与分析
    8.3 评价结果评估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攻博期间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基于CNKI的中学语文教研现状之文献计量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当前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式
    第一节 数据库
    第二节 检索方式与检索结果
    第三节 获取数据与处理方式
第二章 中学语文研究期刊文献总体特征
    第一节 中学语文研究期刊文献累计总量总体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中学语文研究期刊论文年度数量总体呈线性增长的态势
    第三节 中学语文研究的整体趋势与问题
第三章 中学语文研究论文发表与课题资助情况
    第一节 中学语文研究论文作者分析
    第二节 中学语文研究论文期刊分析
    第三节 中学语文研究论文基金分析
第四章 中学研究主题与传播现状对中学语文的影响
    第一节 中学语文研究高频关键词分析
    第二节 中学语文研究高频下载论文分析
    第三节 中学语文研究高频被引论文分析
第五章 中学语文教研现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教师应该重视教育实践与教学创新之间的平衡
    第二节 学校应该为鼓励和推广教学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节 国家应该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科研创新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核心期刊刊文量
附录2 高频下载文献
附录3 高频被引文献
致谢

(7)基于大规模数据的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0.2.1 文献检索及分析策略
        0.2.2 替代计量学研究的总体研究进展
        0.2.3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相关研究进展
        0.2.4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与突破点
    0.3 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0.3.3 研究内容
        0.3.4 研究难点
        0.3.5 创新之处
1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模型
    1.1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的相关概念
        1.1.1 替代计量学的定义
        1.1.2 替代计量学术语中文译名
        1.1.3 微博与微博替代计量指标
        1.1.4 规律、分布规律及其描述方法
        1.1.5 替代计量学与社交媒体计量
        1.1.6 替代计量学与论文级别计量
        1.1.7 替代计量学与大数据、大规模数据
        1.1.8 替代计量学与影响力
    1.2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的相关理论
        1.2.1 规范化理论
        1.2.2 社会构建理论
        1.2.3 概念符号理论
        1.2.4 社会资本理论
        1.2.5 注意力经济理论
        1.2.6 印象管理理论
    1.3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的概念模型
        1.3.1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研究的概念模型
        1.3.2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数量分布规律的概念模型
        1.3.3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分布规律的概念模型
        1.3.4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语言分布规律的概念模型
        1.3.5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价值分布规律的概念模型
    1.4 本章小结
2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数量分布规律
    2.1 研究问题
        2.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2.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集
        2.2.2 覆盖率计算过程
        2.2.3 及时性计算过程
        2.2.4 数量分布计算与学科分类表
    2.3 研究结果
        2.3.1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相对覆盖率
        2.3.2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及时性分布
        2.3.3 论文层次微博替代计量指标数量分布
        2.3.4 期刊层次微博替代计量指标数量分布
        2.3.5 学科层次微博替代计量指标数量分布
        2.3.6 新浪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与替代计量关注度指数
    2.4 结论与讨论
        2.4.1 主要结论
        2.4.2 讨论与思考
3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分布规律
    3.1 研究问题
        3.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3.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方法
        3.2.1 分析数据集及基本描述
        3.2.2 作者地理位置数据获取
        3.2.3 作者属性内容分析过程
    3.3 研究结果
        3.3.1 论文层次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分布
        3.3.2 期刊层次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分布
        3.3.3 学科层次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分布
        3.3.4 国家层次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分布
        3.3.5 城市层次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分布
        3.3.6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属性内容分析
    3.4 结论与讨论
        3.4.1 主要结论
        3.4.2 讨论与思考
4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语言分布规律
    4.1 研究问题
        4.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4.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方法
        4.2.1 数据获取过程
        4.2.2 数据处理过程
        4.2.3 数据分析过程
    4.3 研究结果
        4.3.1 各学科科技文献的语言分布
        4.3.2 学科层次科学推文语言分布
        4.3.3 国家层次科学推文语言分布
        4.3.4 语种层次科学推文语言分布
        4.3.5 不同语种作者推文语言偏好
    4.4 结论与讨论
        4.4.1 主要结论
        4.4.2 讨论与思考
5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价值分布规律
    5.1 研究问题
        5.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5.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5.2 研究方法
        5.2.1 独立作者数和绝对提及数数据
        5.2.2 作者类别数据
        5.2.3 Scopus引文数据
        5.2.4 共现分析和时序分析数据
        5.2.5 数据集描述及分析过程
        5.2.6 内容分析样本选取
        5.2.7 内容分析编码表构建
    5.3 研究结果
        5.3.1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数值类型对价值分布的影响
        5.3.2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作者类别对价值分布的影响
        5.3.3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与引文指标相关性分析
        5.3.4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与其他替代计量指标共现分析
        5.3.5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与其他替代计量指标时序分析
        5.3.6 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内容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5.4.1 主要结论
        5.4.2 讨论与思考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
    6.3 研究的展望
附录1 Scopus各学科的缩略名及其全称
附录2 国家(地区)层次的科学推文地理分布
附录3 各学科各项替代计量指标与引文量相关系数表
中英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附表

(8)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基本情况简介
    1.1 End Note(EN)
    1.2 Mendeley
    1.3 F1000Workspace
    1.4 Note Express(NE)
    1.5 医学文献王
    1.6 Note First(NF)
2 软件基本功能对比分析
    2.1 访问、收集和组织方法方面
    2.2 写作帮助方面
    2.3 文献管理软件的辅助功能方面
3 结语

(9)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说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 国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一) 研究技术的创新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知识图谱方法及本研究数据来源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透视
    二、知识图谱绘制方法与常用构建软件
    三、研究数据来源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二、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三、教育技术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分析
    四、教育技术基金项目资助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分析
    二、教育技术主要学科分支分析
    三、教育技术研究主题与前沿热点发展演化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共现分析
    二、教育技术期刊共被引分析
    三、教育技术文献共被引分析
    四、教育技术学者共被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一、本研究结论及主要贡献
    二、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三、本研究的局限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 主持的课题
    (三) 获得荣誉与奖励
    (四) 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与后记

(10)基于文献数据规律的机构知识库关键技术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机构知识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现状
3 关键技术研究
    3.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2 文献实体数据模型设计
    3.3 高校规范实体模型扩展
    3.4 系统架构设计
4 应用分析
    4.1 题录数据呈现二八定律
    4.2 认领模式实现精准关联
    4.3 社交互动形成学术生态圈
    4.4 数据支持学科服务
5 结语

四、最新文献资料题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学科领域中新兴研究话题的内容特征识别及其实证研究[D]. 卢超.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9)
  • [3]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D].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 [4]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基于动态引证数据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D]. 魏绪秋. 武汉大学, 2018(06)
  • [6]基于CNKI的中学语文教研现状之文献计量学考察[D]. 胡晓曈. 贵州师范大学, 2017(06)
  • [7]基于大规模数据的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分布规律研究[D]. 余厚强. 武汉大学, 2017(06)
  • [8]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比较分析[J]. 孙文莺歌,马路.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6(09)
  • [9]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兰国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10]基于文献数据规律的机构知识库关键技术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机构知识库为例[J]. 周婕,陈嘉勇,李玲,侯瑞芳. 情报资料工作, 2015(01)

标签:;  ;  ;  ;  ;  

最新参考书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