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黄膏药效学研究

苦黄膏药效学研究

一、苦黄软膏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秋莲[1](2021)在《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证酒渣鼻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运用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型酒渣鼻,观察患者的皮损消退情况、自觉症状改善、安全性及复发率指标,判断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中药湿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酒渣鼻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从2019年06月至2020年07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严格按照热毒蕴肤证酒渣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组)34例,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联合0.75%甲硝唑凝胶(对照组)34例。治疗组运用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配合0.75%甲硝唑凝胶治疗。6周为1疗程,观察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皮损评分及消退率、自觉症状评分改善情况、皮损有效率、自觉症状有效率及安全性指标,并运用统计学SPSS25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依据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两组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自觉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3)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皮损总有效率91.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2.4%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自觉症状总有效率97.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1.8%比较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1);(4)两组在不良反应率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两组药物均能改善皮损积分,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在改善患者红斑、丘脓疱疹、毛细血管扩张积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联合组。2.两组药物均能降低自觉症状积分,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在改善口干、便秘、灼热感、瘙痒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联合组。3.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的皮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联合组;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的自觉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联合组。4.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证酒渣鼻患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李璐瑒[2](2019)在《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制药水平落后,药品供给有限,医疗机构制剂是对市售药品的有效补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亦是如此,并且很能够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作为在北京中医医院使用数十年的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系根据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赵炳南的验方研制而来,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疮疡肿毒之热毒蕴结证,使用广泛,疗效确切。近年来,相关政策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对于像芙蓉软膏这类临床应用历史较长、疗效深受认可、但缺少基础研究资料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研究,包括从组方理论到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从而为其在临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依据,这既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传承和发扬,也符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研究方向。研究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进行组方分析和药效学、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为其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提供依据,并形成关于该制剂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基础研究资料,从而进行更深一步的药学机理研究。研究方法1.以“芙蓉”为名的外治方剂统计分析:通过中医e百、药智数据(yaoZH)、中医世家等中医药古籍搜索引擎或数据库检索“芙蓉膏”、“芙蓉散”信息的古代文献,以其公开出版物的原始文献为准查询核对原文后,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归类后,进行药味种类、用药频次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在药智数据(yaoZH)、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全文检索“芙蓉膏”、“芙蓉散”、“芙蓉软膏”等信息的现代文献,汇总并考证本研究芙蓉软膏处方组成和制剂标准,并对结果中其他以“芙蓉”命名的外治法方剂进行筛选、汇总归类后,进行药味种类、用药频次、功效主治等信息的统计分析。2.药效学研究:通过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两个经典抗炎药理试验,观察芙蓉软膏的抗炎消肿作用,通过大鼠模拟疮疡试验观察芙蓉软膏对治疗红肿热痛的阳性疮疡症状的作用。耳肿胀试验以扶他林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为对照药,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黄凡士林基质),阳性药对照组(扶他林7.50g/kg)、芙蓉软膏高剂量组(2.80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中剂量组(1.40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低剂量组(0.70g生药/kg组)。肉芽肿增生试验以扶他林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为对照药,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黄凡士林基质),阳性药对照组(扶他林5.00g/kg)、芙蓉软膏高剂量组(1.12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中剂量组(0.56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低剂量组(0.28g生药/kg组)。模拟大鼠疮疡试验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多邦组5.00g/kg、芙蓉软膏组0.70g生药/kg。除空白组外,用刀片在大鼠背部脱毛区划“十”字切口,致其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的阳性疮疡症状,观察并记录大鼠生理、行为特征,创面形态及死亡情况,具体包括体重、进食情况、毛色、活动情况、疮疡处组织情况、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体表温度等,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4、7d进行血常规的测定。3.安全性试验:选用家兔,将芙蓉膏3g、、2g、、1g及赋形剂(凡士林)分别涂抹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观察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反应情况。选用豚鼠,脱毛后涂抹药物,用2,4-二硝基氯代苯丙酮液作为阳性对照,观察药物对动物的皮肤过敏反应。选用家兔,将芙蓉膏涂抹于脱毛后的完整皮肤,一日2次,芙蓉膏高、低剂量组累计给药剂量分别为8g/kg、、4g/kg即1.6g生药/kg、0.8g生药/kg,分别相当临床拟用量(0.0166g生药/kg)的96倍、48倍,观察给药后短期内对动物产生的毒性反应,并连续观察14d。4.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疮疡概念广泛,本部分研究选取一类特定疮疡疾病——疖,对应西医诊断为毛囊炎,用Excel软件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将60例明确诊断为毛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芙蓉膏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SPSS软件对病例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以“芙蓉”为名的外治法方剂用药规律及功效主治统计分析:古今以“芙蓉”命名的外治方剂众多,大多因含有木芙蓉而得名。木芙蓉的药用部位以叶为主,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使用木芙蓉叶一致。古代文献中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与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组方配伍无一致之处;现代文献收载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中,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成分木芙蓉、大黄、冰片、黄柏、黄芩、黄连、泽兰使用频率较高,排名前6位(其中两味并列第6位)。对现代文献中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所有功效进行统计,发现“清热”、“止痛”(其中一方为镇痛)、“消肿”(其中一方为退肿)、“解毒”出现频率较高,排名前四位,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一致,在方剂主治方面,亦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主治“疮疡肿毒之热毒蕴结证”基本一致。2.药效学研究结果:模型组小鼠左耳涂抹二甲苯后,耳片明显肿胀,与模型组比较,扶他林组小鼠耳片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芙蓉软膏0.70g生药/kg、1.40g生药/kg组小鼠耳片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大鼠植入青霉素G药敏纸片7d,肉芽组织增重。与模型组比较,扶他林组大鼠肉芽重量明显降低(P<0.05),芙蓉软膏0.56g生药/kg组大鼠肉芽肿明显降低(P<0.05)。模拟大鼠疮疡试验中,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均明显升高,芙蓉软膏组大鼠的进食量增加,符合中医阳证疮疡的证候学特征。与模型组比较,芙蓉软膏组和百多邦组给药3~7d,大鼠疮疡分值明显降低,两组疮疡愈合动物数明显多于模型组,疮面愈合率也相应提高。在血液学指标分析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百多邦组和芙蓉软膏组WBC、MCH均显着降低,芙蓉软膏组Hgb显着升高。3.安全性试验结果:芙蓉膏各剂量组及赋形剂组经家兔完整皮肤多次性涂抹给药,去除药物及赋形剂1h、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芙蓉膏各剂量组及赋形剂组经家兔破损皮肤多次性涂抹给药,芙蓉膏高、中剂量组去除药物1h、24h后,低剂量组去除药物1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轻度刺激性,芙蓉膏高、中剂量组去除药物48h、72h后,低剂量组去除药物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去除赋形剂1h、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芙蓉膏经多次涂抹给药,对豚鼠有轻度致敏性。家兔经完整皮肤给药后,结果家兔全部存活,饮食正常,体重增加,家兔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正常,毛发和眼睛无变化,给药局部皮肤无水肿,给药组未见明显皮肤毒性反应。4.临床疗效观察:本研究中百多邦组中治愈者有5人(15.2%),显效者有11人(33.3%),有效者有16人(48.5%),无效者有1人(3.0%),芙蓉膏组中治愈者有7人(25.9%),显效者有11人(40.7%),有效者有7人(25.9%),无效者有2人(7.4%),两组在治疗前后疗效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疗效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本研究的两种药物对毛囊炎的治疗效果无差异。结论1.以木芙蓉叶为主药的制剂或成方在中医外治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并非由古方化裁演变而来,而是与现代多数以“芙蓉”命名的方剂用药品种和功效主治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组方合理,功效主治明确。2.芙蓉软膏具有抗炎消肿和抑制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3.芙蓉软膏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说明其比较适用于阳性肿疡。局部有皮肤破溃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4.芙蓉软膏多次涂抹给药有轻度致敏性,说明对本品过敏者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5.芙蓉软膏经完整皮肤给药后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6.芙蓉软膏外用治疗毛囊炎,疗效可靠,体现传统中药外治疗法的效果。

张斌[3](2019)在《外用蒿秦化斑方治疗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抵御外界多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不利因素的首要屏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的需求逐渐增大,“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污染”、“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其中臭氧层的破坏,已成为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因其导致紫外线照射量剧增,而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可对人体皮肤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晒伤、光老化及光敏性皮肤病甚至癌变等。因此,良好的皮肤屏障状态是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条件。多形性日光疹(中医称为日晒疮)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光敏性皮肤疾病,为人体受日光照射后发生的光变态反应;中医认为该病主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耐或素体湿热内蕴,加之春夏季皮肤腠理不密,外受光热毒邪,内外之邪相搏于肌肤,郁久化热,毒热侵袭肌肤而发病。该病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感,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中西药可快速缓解该病的症状及皮肤屏障的修复。西药的研发具有耗时长、投入大等客观因素;而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因人施药、因症施药,故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相较于西医治疗皮肤病具有其独特优势。古书有载:“外者外治”、“在外者外治法和之”,皮肤病具有体表可征、肉眼可见的特点,而且外用药物既可以使药用成分直达病所直接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透皮吸收发挥整体治疗效用,大大增加了药物利用度,又可减轻系统用药对于肝肾功能的损伤。因此,研制一种针对此类疾病简便有效的中医药外用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蒿秦化斑方是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创立人赵炳南拟方,经由多位专家的加减化裁成方。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内服蒿秦化斑方对光敏性皮肤病的疗效确切,但内服工序繁琐,而中医药内服转外用是当前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皮肤病的一大需求。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外用蒿秦化斑方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挖掘中药外用治疗特定皮肤病提供临床证据,并为寻找价优、便捷、效果肯定的外用药妆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多形性日光疹(日晒疮)患者。采用随机、自身双侧对照的方式分别给予患者含蒿秦化斑方的晒后修复霜(干预侧)和维生素E乳膏(对照侧)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至4周分别评估患者的总体疗效(EASI)、疾病严重性(TSS)、瘙痒严重程度(NRS)、皮肤屏障参数、面部皮肤VISIA测试、疾病控制自我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和安全性。采用t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男女比为1:3;≤45岁、45岁至59岁、≥60岁的年龄比为 34:21:5;2.外用蒿秦化斑方干预侧的EASI评分、TSS评分、N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第4周)均显着低于对照侧(P均<0.05),且各评分在治疗过程中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干预侧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在治疗各观测点均显着高于对照侧(P均>0.05);3.60例患者的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使用蒿秦化斑方干预侧的患者对疾病控制自我评价评分和耐受性评分与对照侧均无显着差异(P 均>0.05)。结论在本研究中,多形性日光疹患者以青中年女性为主,与流行趋势一致;外用蒿秦化斑方治疗多形性日光疹能较快改善患者的皮损状态和瘙痒等症状,且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限于样本量及治疗时长等因素,以上结论尚需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延长治疗时长进行验证。

萧俊祺[4](2016)在《复方黑面神软膏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复方黑面神软膏处方中黑面神主要成分表儿茶素和苦参主要成分苦参含量的测定方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优选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400、聚山梨酯80、丙三醇和羟苯乙酯制备复方黑面神软膏的最佳基质配比,根据最佳软膏处方提取工艺和最佳基质配比制得复方黑面神软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复方黑面神软膏体外透皮特征,以提高复方黑面神软膏质量标准。方法:(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复方黑面神软膏君药黑面神中表儿茶素含量和臣药苦参中苦参碱含量进行测定。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浸泡时间、溶媒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表儿茶素含量和苦参碱含量的影响,优选水提工艺条件。(2)以复方黑面神软膏的外观性状、延展性、稳定性、稠度和PH等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四种对软膏理化性状影响较大的辅料:聚乙二醇4000(A)、聚乙二醇400(B)、吐温-80(C)和甘油(D),优选基质比例。(3)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使用实验用离体鼠皮作为透皮屏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制得的复方黑面神软膏中表儿茶素和苦参碱的透皮吸收量。(4)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定性鉴别复方黑面神软膏成分中的黑面神、苦参、蛇床子、白鲜皮和地肤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表儿茶素和苦参碱的含量。结果:(1)表儿茶素在0.0084~0.0336g · L-1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346x+11.632,r=1.0000。最佳水提工艺条件:黑面神药材加20倍量水浸泡45分钟,80℃温浸提取2次,每次1小时。苦参碱在0.0294~0.588g· L-1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1714.9x-3.8355,r=0.9999。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苦参、蛇床子、白鲜皮和地肤子药材加20倍水浸泡45分钟,煎煮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2)筛选出来的复方黑面神软膏基质的最佳配比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400:聚山梨酯 80:丙三醇=(6:1:0.1:0.5)。(3)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表儿茶素的回归曲线方程为y=14.928+10.382x(r=0.9886),透皮速率为10.382μ·cm-2·h-1,12h累积渗透量138.8μg·cm-2;苦参碱的回归曲线方程为y^=0.3081+19.923x(r=0.9980),透皮速率为19.923μg·cm-2·h-1,12h累积渗透量243.7μg· cm-2。(4)处方中的几味药材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色谱斑点清楚,分离效果好,无干扰。测定的表儿茶素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4%(n=6),在0.0084~0.0336g·1-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苦参碱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1.5%(n=6),在0.0147~0.0588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结论:以上结果显示,根据优选工艺制备的复方黑面神软膏外观细腻均匀,性状稳定,此最佳基质配比可制备质量较佳的复方黑面神软膏。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测定黑面神中表儿茶素和苦参中苦参碱的透皮吸收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是考察复方黑面神软膏体外透皮性能比较理想的方法。HPLC法测定复方黑面神软膏处方的含量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准确可靠,薄层色谱鉴别法定性灵敏,可用于复方黑面神软膏的质量控制。本论文研究内容可为黑面神相关复方制剂的研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宋海祯,黄莺,陈华全,周发忠[5](2014)在《近10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辨证论治、单方验方、中成药、中药外治法四个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1篇。

张仲敏[6](2013)在《蟒脂及蟒脂痔宁膏质量标准的提高》文中指出目的:建立蟒脂痔宁膏和原药材蟒脂的质量标准。方法:1.原药材蟒脂的质量评价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油酸甲酯为内参照物,色谱柱为ZB-WAX毛细管柱(30m X0.25mm X0.25μm),固定液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涂布浓度为100%;柱流量:1.OmL/min;载气:N2:25mL/min; H2:30mL/min, Air:300mL/min;柱温程序升温:起始柱温50℃,保持1rmin;以60℃/rmin升温至175℃,保持0.5min;再以2℃/min升温至180℃,保持10min;最后以30℃/min升.温至280℃,保持3rmin。进样口温度为280℃,检测器温度为28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0.8mL/min,分流比为20:1,进样量为1μL。对24批蟒蛇油进行研究,采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B对蟒蛇油与棕榈油、花生油、猪油、普通蛇油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2.蟒脂痔宁膏中的冰片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石英毛细管柱007-225(30m X0.25mm X0.25u 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10℃,保持0.5min,以30℃/min升温至140℃,保持2min,再以50℃/min升温至190℃,保持1.5min,最后以20℃/min升温至205℃,保持1rmin,分流比10:1,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结果:采用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及4、5、6、9号特征峰丰度区分了蟒脂与其他油脂及掺杂蟒脂,可以确保蟒脂的真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蟒脂痔宁膏中冰片含量,以龙脑计在0.0516mg/mL-0.1548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36X+0.0322,r=0.9995。平均回收率97.94%(n=6),RSD=2.0%。结论:蟒脂采用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法,可以鉴别蟒脂的真伪;采用气相色谱法,可以测定蟒脂痔宁膏中冰片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为评价蟒脂及蟒脂痔宁膏质量提供了有效依据。

赵刚[7](2013)在《外用解毒除湿方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中药解毒除湿方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慢性皮炎-湿疹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中药外用解毒除湿方(高、中、低剂量组),外用消炎液组,炉甘石洗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7%的2.4二硝基氯苯(DNCB)100ul外涂小鼠腹部致敏,5天后用0.1%的DNCB5ul于小鼠右耳内侧反复激发(每隔3天激发一次,连续4次)的方法建立小鼠慢性皮炎-湿疹模型,并于每次激发后24h、48h、72h给予外用相应的药物,每日二次。治疗结束后,计量小鼠两耳质量差,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右耳组织病理改变及真皮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经过4次激发、给药,解毒除湿方组与外用消炎液组及炉甘石洗剂组在小鼠两耳质量差值上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解毒除湿方组与外用消炎液组及炉甘石洗剂组均具有减轻DNCB所致小鼠耳部肿胀的作用;解毒除湿方高、中、低剂量组在小鼠两耳质量差值上与外用消炎液组及炉甘石洗剂组相比,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解毒除湿方各剂量组在减轻DNCB致小鼠耳肿胀方面较两阳性对照组作用好;空白对照组小鼠右耳组织病理切片见: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表皮增厚,少数细胞内水肿及轻度细胞间水肿,真皮大量炎性细胞(主要是单个核细胞)浸润,真皮血管扩张明显,与人的慢性湿疹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表明造模成功。解毒除湿方组与外用消炎液组及炉甘石洗剂组小鼠耳组织病理切片见:表皮轻度增厚,真皮炎性细胞浸润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明解毒除湿方与外用消炎液及炉甘石洗剂在DNCB致小鼠接触性湿疹模型上均具有抑制真皮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解毒除湿方组与外用消炎液组及炉甘石洗剂组在真皮炎性细胞浸润数上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解毒除湿方组在抑制DNCB致小鼠接触性湿疹模型真皮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较外用消炎液组和炉甘石洗剂组好;解毒除湿方各剂量组之间,从小鼠两耳质量差值及真皮浸润炎性细胞数值上比较,高、中剂量组疗效稍好于低剂量组,但统计学上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外用解毒除湿方对慢性皮炎-湿疹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姜鹤[8](2011)在《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疮疡消炎软膏是由紫草提取物和大黄提取物等制成的天然药物外用制剂,主要用于皮肤表皮损伤所致的创面糜烂、真菌感染、慢性皮肤溃疡等症状。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中药、天然药物第六类新药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制剂进行了临床前药学部分的试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药材提取物的研究1.1紫草总萘醌的提取分离工艺和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本试验对传统溶剂提取法和新技术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比较研究,由于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具有提取物纯度高、提取效果好,且萃取物中无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可提高本制剂疗效,同时对疮疡面无刺激性,符合本制剂所治疗病症需求。另外,紫草中总萘醌类成分具有热不稳定性,当温度超过60℃时其含量明显下降,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具有操作温度低、成分不被破坏等优点。综上,最终确定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分离紫草中有效成分总萘醌。运用正交试验法,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进行优选,以总萘醌中有效成分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的含量,确定了紫草总萘醌的最佳提取工艺: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120分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典中药材提取物的相关检查项,建立了紫草总萘醌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等项,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制定了各项检查的限度。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萃取物纯度高、杂质少,且具有低温、无毒、节能环保等优点,适合推广与放大生产。1.2大黄总蒽醌的提取分离工艺和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本试验采用高浓度乙醇提取,酸碱法分离大黄总蒽醌类成分,再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先运用单因素试验法,对药材粒度、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进行初步考察;再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溶剂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进行优选,确定大黄总蒽醌的最佳提取工艺:简单回流法、药材粒度过60目筛、提取溶剂为70%乙醇、单次溶剂量为8倍药材重量、提取时间为1小时、提取次数为3次。综合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和酸碱法分离纯化大黄中总蒽醌成分,确定工艺参数:洗脱液为75%乙醇溶液,加盐酸调pH值为1.0。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典中药材提取物的相关检查项,建立了大黄总蒽醌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干燥失重、总灰分等项,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制定了各项检查的限度。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提取率高,提取物纯度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2疮疡消炎软膏的制剂研究筛选常用的软膏基质、丙二醇、乳化剂、液体石蜡、羊毛脂以及防腐剂等辅料,以软膏剂的外观性状、涂展性和稠度等为考察指标,通过透皮吸收累积渗透量筛选促进吸收剂及其用量,初步确定辅料的种类、用量范围。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软膏处方中硬脂酸、丙二醇和月桂氮卓酮用量的配比进行优化。以紫草总萘醌中有效成分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8小时透皮吸收累积渗透量为考察指标,运用Design Expert 7.1.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出多元回归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描绘响应面图,得出最佳处方工艺参数:硬脂酸的用量为29.03%,丙二醇的用量为6.88%,月桂氮卓酮的用量为2.73%。考虑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故确定硬脂酸的用量为29%,丙二醇的用量为7%,月桂氮卓酮的用量为3%。最终确定制剂工艺:硬脂酸、羊毛脂、液体石蜡作为油相,50℃水浴加热使溶解;将丙二醇、月桂氮卓酮、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解在水中作为水相,水浴加热至同样温度,将二者混合搅拌至冷凝,分装即得。3过敏性和溶血试验研究本试验观察家兔皮肤的过敏性反应,以红斑、水肿的轻重作为考察指标,对疮疡消炎软膏进行过敏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疮疡消炎软膏经多次涂抹给药,与阳性药2,4-二硝基氯代苯丙酮液做对照,家兔未见皮肤过敏现象,表明本制剂无明显的过敏性反应。运用观察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疮疡消炎软膏对家兔血液中红血球的溶血情况,以蒸馏水作为阳性对照,计算得出制剂的溶血率。结果表明:本制剂溶血率小于5%,无明显溶血现象,表明本制剂是安全的,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4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在制剂处方、制备工艺稳定的前提下建立了疮疡消炎软膏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检查(粒度、装量、pH值、无菌、微生物限度)、含量测定等。能够反映和控制本制剂的质量。通过上述对疮疡消炎软膏临床前药学部分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制剂工艺稳定、无过敏性和溶血性、质量可控的疮疡消炎软膏,为进一步的药效学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宋淑华[9](2009)在《复方黄连乳剂外治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复方黄连乳剂外治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研究:1、皮肤刺激性试验2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外用复方黄连乳剂、生理盐水,去除受试药物后分别观察12h、24h、48h、72h的皮肤反应。2、皮肤致敏性试验豚鼠10只,雌雄数相等。外用复方黄连乳剂6小时后去掉被试物即刻观察,并于12、24、48、72小时再次观察局部充血,水肿等情况及荨麻疹,呼吸,喷嚏等全身反应。临床观察:选择2008年7月-2009年3月的门诊和住院部的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复方黄连乳剂治疗组(30例),氧化锌糊对照组(30例),记录治疗前后瘙痒的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丘疹、鳞屑、糜烂、结痂)根据评分标准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结果显示1:复方黄连乳剂、生理盐水对实验动物无皮肤刺激作用。2:复方黄连乳剂对试验动物无皮肤致敏作用。临床观察结果显示:10天后复方黄连乳剂与氧化锌糊对皮损面积、皮损总分、丘疹、鳞屑、结痂的疗效相似,复方黄连乳剂改善瘙痒症状优于氧化锌糊,但氧化锌糊改善糜烂症状优于复方黄连乳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P=0.019<0.05,说明两组在治疗10天后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0天后复方黄连乳剂改善瘙痒、皮损面积、皮损总分、丘疹、鳞屑、结痂的疗效优于氧化锌糊,改善糜烂症状的疗效与氧化锌糊相似。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P=0.002<0.01,说明两组在治疗20后临床疗效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复方黄连乳剂对皮肤无刺激及致敏作用。2、复方黄连乳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瘙痒症状方面疗效显着。

代献科[10](2009)在《慢性湿疹症治规律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分析研究现代中医医家对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慢性湿疹皮损、辨证、用药的规律。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和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慢性湿疹的病因病机、辨证方药数据库,根据统计学结果,结合中医药理论、文献学知识及临床经验对其病因病机、皮损、辨证、用药进行科学分析和整理,以期总结研究出符合慢性湿疹自身规律的病因病机、证型及治疗方药。结果:慢性湿疹病因病机以禀赋不耐、内生湿邪为主;皮损以浸润、肥厚为多见;证型则是脾虚湿困、血虚风燥、湿热蕴肤型占前三位;常用药的前三位是茯苓、白术、当归,药物功效前三位是利水渗湿、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结论:慢性湿疹以禀赋不耐为先天因素,以外受湿、热、风邪,内伤饮食不节、情志不调为诱因,以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水湿浸润为核心病机。慢性湿疹皮损以浸润、肥厚、丘疹、红斑、皲裂为主;以健脾利湿、养血祛风为治疗大法;证型常见的是脾虚湿困、血虚风燥、湿热蕴肤三型;常用药物有茯苓、白术、当归、白鲜皮、薏苡仁、苦参、栀子、白芍、生地、防风。

二、苦黄软膏的药效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苦黄软膏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证酒渣鼻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候诊断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脱落标准
        3.4 剔除标准
    4 伦理学原则
    5 研究方法
        5.1 样本量估算
        5.2 分组
        5.3 治疗方法
        5.4 疗程
        5.5 日常护理
    6 观察方法
        6.1 一般项目指标
        6.2 皮损评分法
        6.3 临床自觉症状评分法
        6.4 安全性指标观察
        6.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6.6 安全性评定标准
        6.7 统计分析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2.4 皮损积分比较
        2.5 自觉症状积分比较
        2.6 临床疗效比较
        2.7 不良反应率比较
        2.8 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 中医、西医对酒渣鼻的认识
    2 立题依据
    3 “加味黄连解毒汤”组方的组成及方解
        3.1 加味黄连解毒汤的组成
        3.2 加味黄连解毒汤方解
    4 组方药物功效及药理机制分析
        4.1 组方药物功效分析
        4.2 组方药理作用机制分析
    5 外用苦黄汤湿敷分析
    6 对照组选药依据
    7 试验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7.1 试验结果分析
        7.2 安全性分析
    8 不足与展望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酒渣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疮疡概述及疮疡外治法相关研究进展
        1. 历代对疮疡的认识及病名考证
        2. 疮疡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3. 疮疡外治法的理、法、方、药
        4. 芙蓉软膏组方中的药物治疗疮疡的相关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芙蓉软膏相关研究进展
        1. 芙蓉软膏概述
        2. 芙蓉软膏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3. 芙蓉软膏组方药味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古今以“芙蓉”为名的外治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1. 本研究芙蓉软膏处方组成、制剂标准及药味品种考证
    2. 古代文献中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法方剂统计分析
    3. 现代文献中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法方剂统计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
    试验一 芙蓉软膏抗炎消肿的药效学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抗炎消肿试验
        2.1 耳肿胀试验
        2.2 肉芽肿增生试验
        3. 结果讨论
    试验二 芙蓉软膏对大鼠疮疡模型影响的药效学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模拟大鼠疮疡试验
        3. 结果讨论
    试验三 芙蓉软膏安全性试验
        1. 研究背景
        2. 皮肤刺激试验
        3. 皮肤过敏试验
        4. 急性毒性试验
        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芙蓉软膏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芙蓉裔治疗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研究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4. 研究结果
    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外用蒿秦化斑方治疗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多形性日光疹的中西医认识
    1.1 西医的多形性日光疹的认识
        1.1.1 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
        1.1.2 临床分型
        1.1.3 西医治疗
    1.2 中医对本病的理解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认识
        1.2.3 中医辨证分型
        1.2.4 中医治疗
        1.2.5 现代新兴外用剂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言
第三部分 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病例准入标准
        3.1.4 病例排除标准
        3.1.5 病例的剔除退出与处理
        3.1.6 知情同意及声明
    3.2 研究方法
        3.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3.2.2 干预措施
        3.2.3 临床观察指标
        3.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第四部分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人口学基本资料
        4.1.2 其他疾病病史或合并病症
        4.1.3 治疗前及治疗中合并用药情况
    4.2 临床观察指标
        4.2.1 多形性日光疹总体疗效评估
        4.2.2 疾病总体严重性评估
        4.2.3 瘙痒严重程度评分
        4.2.4 患者皮肤屏障评估结果
        4.2.5 患者面部VISIA皮肤测试结果
        4.2.6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4.2.7 患者疾病控制自我评价
        4.2.8 安全性评估
第五部分 讨论
    5.1 人口学资料分析与不足
    5.2 临床疗效
        5.2.1 多形性日光疹疗效评分
        5.2.2 总体严重性评分
        5.2.3 瘙痒严重程度自我评分
        5.2.4 皮肤屏障测试
        5.2.5 VISIA皮肤分析仪结果分析
        5.2.6 患者疾病控制自我评价
        5.2.7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
        5.2.8 安全性指标
    5.3 蒿秦化斑方治疗光敏感性疾病的中药分析
        5.3.1 蒿秦化斑方的源流
        5.3.2 蒿秦化斑方用药分析及治疗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的可能性分析
    5.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各评分表
附录二 部分患者照片撷取
致谢

(4)复方黑面神软膏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软膏剂处方有效成分提取方法
        1.1 水煎煮法
        1.2 浸渍、渗漉法
        1.3 回流提取法
        1.4 水提醇沉法
        1.5 油炸法
        1.6 提取挥发油
        1.7 直接使用中药材粉末
        1.8 其它(多种提取方法联合应用)
    2 软膏剂基质
        2.1 基质的分类
        2.2 基质的成型
    3 软膏剂的临床应用
        3.1 在皮肤科方面的应用
        3.2 在外伤科方面的应用
        3.3 在内科、骨科方面的应用
    4 结论
第二章 复方黑面神软膏处方提取工艺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2.5 精密度试验
        2.6 重复性试验
        2.7 稳定性试验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3 正交试验
        3.1 表儿茶素提取正交试验
        3.2 苦参碱提取正交试验
    4 小结与讨论
        4.1 处方提取工艺的确定
        4.2 检测波长及流动相的确定
第三章 复方黑面神软膏成型工艺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实验动物
    2 基质种类及其配比研究
        2.1 正交试验条件设计
        2.2 试验结果分析
        2.3 验证试验
    3 基质配比优选工艺研究
        3.1 复方黑面神软膏的制备
        3.2 基质优选指标及评分标准
    4 复方黑面神软膏透皮吸收的研究
        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4.4 专属性试验
    5 方法学考察
        5.1 线性关系考察
        5.2 精密度试验
        5.3 稳定性试验
        5.4 回收率试验
    6 复方黑面神软膏的经皮渗透研究
        6.1 离体皮肤的处理
        6.2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方法
        6.3 结果分析
    7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复方黑面神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薄层色谱鉴别
        2.1 黑面神薄层鉴别
        2.2 苦参薄层鉴别
        2.3 蛇床子薄层鉴别
        2.4 白鲜皮薄层鉴别
        2.5 地肤子薄层鉴别
    3 含量测定
        3.1 色谱条件
        3.2 溶液的制备
        3.3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4 小结与讨论
        4.1 定性鉴别结果
        4.2 定量鉴别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近10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单方验方
    2.3 中成药
    2.4 中药外治
        2.4.1 湿敷
        2.4.2 熏洗
        2.4.3 外涂
        2.4.4 熏洗联合微波
        2.4.5 针灸治疗
3 小结

(6)蟒脂及蟒脂痔宁膏质量标准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蟒脂的概述
        一、 蟒脂药用本草考证
        二、 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三、 蟒脂的精炼
        四、 蟒脂的药理作用研究
        五、 蟒脂的资源现状
        六、 蟒脂的现代应用
        七、 蟒脂的质量标准
        八、 蟒脂与痔疮的关系
    第二节 中药软膏剂的概述
        一、 中药软膏外观及其有效成分的鉴别
        二、 中药软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三、 稳定性测定
    第三节 蟒脂痔宁膏的前期研究
        一、 蟒脂痔宁膏的处方优选
        二、 蟒脂痔宁膏的成型工艺
        三、 蟒脂痔宁膏的质量标准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蟒脂的质量标准研究
        一、 蟒蛇油GC-FID指纹图谱研究
        二、 蟒蛇油GC-MS分析
        三、 蟒脂质量标准草案
    第二节 蟒脂痔宁膏的质量标准
        一、 蟒脂痔宁膏中冰片的含量测定
        二、 蟒脂痔宁膏质量标准草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外用解毒除湿方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1 关于病名
        1.2 关于病因病机
        1.3 关于治则治法
        1.4 中医辨证论治、内外结合治疗
        1.5 中药外用治疗
        1.6 单方验方治疗
        1.7 针灸及其他疗法
    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2.1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2 湿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湿疹的西医治疗
    3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实验研究
        3.1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动物药效学研究
        3.2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实验室观察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8)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软膏剂的概述
        1 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2 软膏剂基质的选择
        3 软膏剂的质量标准
        4 结语与展望
    二、紫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 紫草的药理作用
        2 紫草的临床应用
        3 结语与展望
    三、大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 大黄的药理作用
        2 大黄的临床应用
        3 结语与展望
第二部分 疮疡消炎软膏药材提取物的研究
    一、紫草总萘醌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和结果
        2.1 紫草总萘醌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2.2 紫草总萘醌的质量标准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二、大黄总蒽醌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和结果
        2.1 大黄总蒽醌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2.2 大黄总蒽醌的质量标准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疮疡消炎软膏辅料筛选和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处方辅料的筛选
        2.2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及经皮渗透性研究
        2.3 Box-Behnken 响应面设计优化处方中辅料的配比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疮疡消炎软膏的过敏性、溶血性及质量标准研究
    一、疮疡消炎软膏过敏性试验
        1 试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试验前的准备
        2.2 致敏反应
        2.3 激发接触
        2.4 试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二、疮疡消炎软膏溶血试验
        1 试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2%的兔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
        2.2 疮疡消炎软膏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溶血试验
        2.4 溶血判断标准
        3 小结与讨论
    三、疮疡消炎软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质量标准研究
        2.1 处方及制法
        2.2 性状
        2.3 薄层色谱鉴别
        2.4 一般制剂检查
        2.5 三批样品含量测定
        2.6 功能与主治
        2.7 用法与用量
        2.8 规格
        2.9 贮藏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部分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9)复方黄连乳剂外治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药物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选择
        1.2 诊断辨证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辩证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2.临床研究方法
        2.1 分组与记录
        2.2 观察指标
    3 疾病及证的疗效判定标准
        3.1 症状体征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衡性的比较和分析
        1.1 两组病例的性别比较
        1.2 两组病例的年龄比较
        1.3 两组病例的病程比较
        1.4 治疗前两组瘙痒情况比较
        1.5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情况比较
        1.6 治疗前两组皮损总积分情况比较
        1.7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情况比较
    2 治疗前后两组证侯总积分情况比较
        2.1 治疗前与治疗10天后两组证侯总积分情况比较
        2.2 治疗前与治疗20天后两组证侯总积分情况比较
    3 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相点证侯总积分情况比较
    4 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比较
        4.1 治疗10天后症状及体征的积分的比较
        4.2 治疗20天后症状及体征的积分的比较
    5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5.1 两组治疗10天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5.2 两组治疗20天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第五部分 讨论
    1、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古代医家运用外治法治疗湿疹的概况
        1.3 现代名医家外治湿疹的经验与体会
        1.4 近十年中医外治湿疹的概况
    2.西医对湿疹的认识
        2.1 西医对湿疹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的认识
        2.2 西医治疗湿疹的原则
        2.2.1 一般防治原则
        2.2.2 全身治疗
        2.3 外用药治疗
        2.4 物理疗法
    3.复方黄连乳剂组方分析
        3.1.处方组成
        3.2.组方依据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临床观察表
附录二 综述
附录三 发表论文

(10)慢性湿疹症治规律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湿疹研究概况
    一、基础研究
        (一) 中医病名研究
        (二)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三) 西医病因病机研究
    二、中医临床研究
        (一) 辨证研究
        (二) 治则治法及用药研究
    三、中医实验研究
        (一) 复方药效学研究
        (二) 证型与微循环关系研究
慢性湿疹证治规律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
        (二) 统计学依据
        (三) 研究对象
        (四) 数据规范化和建立数据库
    二、病因病机研究
    三、皮损研究
    四、证侯研究
    五、用药规律研究
        (一) 辨病用药规律研究
        (二) 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讨论
    一、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的探讨
        (一) 各种致病因素的刺激
        (二) 机体抗病能力的降低
        (三) 发病机理假说
        (四) 核心病机
    二、慢性湿疹辨证用药规律探讨
        (一) 临证思路
        (二) 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苦黄软膏的药效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证酒渣鼻临床疗效观察[D]. 陈秋莲.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研究[D]. 李璐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外用蒿秦化斑方治疗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分析[D]. 张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复方黑面神软膏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萧俊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7)
  • [5]近10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研究进展[J]. 宋海祯,黄莺,陈华全,周发忠. 山东中医杂志, 2014(07)
  • [6]蟒脂及蟒脂痔宁膏质量标准的提高[D]. 张仲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4)
  • [7]外用解毒除湿方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实验研究[D]. 赵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07)
  • [8]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D]. 姜鹤.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复方黄连乳剂外治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D]. 宋淑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04)
  • [10]慢性湿疹症治规律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D]. 代献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苦黄膏药效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