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室内小空间的设计

浅谈室内小空间的设计

一、谈室内狭小空间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弛[1](2021)在《保护性综合开发地下空间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文章重点总结和归纳了上海张园保护性综合开发地下空间项目中的核心技术。根据张园项目的五个分区,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技术。在紧贴复杂的周边环境条件下,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完成了文保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的原位保护。同时,在原有建筑下部增加了三层地下空间,运用了基坑内、外的建筑顶推平移技术、建筑旋转平移技术、基坑内的建筑物原位托换技术、小截面管幕开挖保护地坪工艺;研发了专门定制的室内狭小空间的打桩设备;研发了长距离土方暗挖设备;还完成了逆作法施工中的桩柱一体的新型节点的设计与试验。

孔智勇[2](2021)在《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农贸市场增长速度显着,形成了巨大的建设存量。由于当时的经济情况的制约,上世纪建设的农贸市场往往以节约建设开支和使用效率为主要考量因素,在空间环境方面没有经过太多的考虑,这也造成了农贸市场功能单一、交通杂糅、界面闭塞、环境脏乱的问题,使其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此外,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速,规划者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效率和可持续性上,忽视市场对城市复兴的潜在贡献,而城市的成功更新不仅会提高市场的建筑活力,但成为一个古老的城市是从城市活动的动机更新的入口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安明城区的基本概况进行研究,总结出其当下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基本概况进行研究,进行类型化总结并分析其与城市功能片区、城市街区和人员密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触媒理论,由于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具有较高的功能中心度、社会参与度和舆论关注度,所以可以作为“触媒点”引导城市复兴:即先提升农贸市场的建筑层面的活力,再从街区层面对城市公共空间做出补充、引导街区公共活动,以期利用其触媒效应对更大的城市范围产生积极的影响。接着,通过对明城区三种类型农贸市场的典型实例进行实态调研,总结各个类型农贸市场街区层面和建筑层面实态特点。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农贸市场更新理论和案例进行研究,确定了对其建筑层面提升建筑活力和街区层面承担公共活动的农贸市场更新方法。接着,利用从更新理论和案例中总结的更新方法,结合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实态特点,对西安明城区的农贸市场提出总体的更新设计策略。最后,以建国门综合市场为例,对其的存在问题和现有改造进行分析,总结其遗留的问题以及现有改造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利用前文总结的方法,对建国门综合市场提出更新设计策略。对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实态调研和信息收集对补充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基础信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此外,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空间环境更新设计策略的设置和类型化方法的提出,可以为未来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实践提供思路,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姚雨墨[3](2021)在《东南亚小住宅热缓冲空间设计研究及其在海南本土化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以及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打造,海南新民居建设不仅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展,村民也自发开始进行自宅更新。在建设浪潮下,由于缺少建筑审美、气候地域性上的相关设计引导,多数村民自建,照抄图集的新民居出现了华而不实,千村一面,耗能耗地的情况。东南亚地区的小住宅从建造环境与气候环境上与海南民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然而,东南亚小住宅在不同的土地政策以及建造氛围的影响下呈现出多元丰富,具有典型亚热带地域气候特征的风貌。这种基于地域气候特征的被动式设计与热缓冲空间在设计中的巧妙运用密不可分。热缓冲空间作为介于自然环境与建筑内部环境之间的中介空间,可以很好的过滤外环境的不利因素,引入自然环境资源,提升建筑环境品质。对于热缓冲空间的研究与定义在国外的起步较早,在我国相对较晚,多数的研究停留在对某一类型热缓冲空间的探讨,并更多关注其在较大尺度建筑中的运用。对于热缓冲空间在现代小住宅的运用研究不足。论文以此为契机,将基于湿热地区气候背景,对热缓冲空间在现代小住宅中的应用设计展开深入研究。论文具体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东南亚地区和海南地区的气候环境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共性特征。其次对两地的小住宅建造技术环境进行对比,以论证东南亚地区小住宅的设计可以在海南地区实现设计的应用转换。因此,论文可以开展以东南亚地区小住宅为样本的热缓冲空间设计研究,从其中所总结出的空间原型与设计方法对海南地区的民居设计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二部分,主要为基于小住宅形制下的热缓冲空间综合运用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案例研究,总结各种类型热缓冲空间的综合布局方式以及其所形成的被动式作用。第三部分,主要为热缓冲空间单体的深入研究,从空间布局上将热缓冲空间分为三大类,根据每大类的热缓冲空间尺度差异,将其细分为九小类,并对每一类的热缓冲空间可结合的住宅功能,空间原型,被动式作用以及细部构造进行分析总结。总结不同类型热缓冲空间原型以及其设计运用方法。并着重选取典型热缓冲空间原型进行对比模拟研究。对比不同原型所产生的被动式效果的差异,并提出相应设计建议。最终形成热缓冲空间单体设计模式库,为设计师提供思路拓展。第四部分,论文将上述总结的热缓冲空间设计方法运用到实际的项目设计中去。选取实际调研的海南民居进行重新设计和建筑改造。并通过模拟和实际测试对比热缓冲空间对建筑环境品质的提升效果。

毛晓晖[4](2021)在《江南古典园林感知的图示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现如今,建筑界对江南古典园林当下的传承课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对于传统文化提倡要从当代建筑设计角度去重新认识,我国学者在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结构构成与园林创作手法上皆已取得显着的研究成果。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它是调动整体感知的空间艺术。然而国内对于江南古典园林的研究角度,大多停留在视觉层面,是以视觉要素作为衡量因素去解析园林空间。现阶段在江南古典园林的研究上虽然已出现从感知角度入手解析园林的案例,但却是以文字解析与图片展示的方式呈现,没有经过建筑化的解读与视觉图示语言的转译,也就无法从感知的营造手法中提炼出可以为现代建筑创作指导的方法。知觉现象学在西方不断发展并与建筑结合,使得感知作为江南古典园林新的研究视角便有了理论依据,通感的研究使得感知的转译表达变得切实可行。论文第一章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园林的研究现状以及现象学与通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通感进行了基础理论性研究,诠释通感概念,归纳通感规律,并依据通感机制验证了视觉图示中感知转译的可能性并依据园林实际景况建立了感知图示对应方法;考虑到网格法的度量与定位作用可以对图示分析整体把控,将网格法引入与感知对应方法结合形成园林的感知分析图。第三章从人体五感角度对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进行单一感知的感知图示分析,研究江南古典园林典型空间场景内的感知方式,探讨空间对感知的影响,总结园林空间感知规律。第四章以留园为例分析园林的感知序列,对留园单一地点的整体感知分析,研究空间内多感知的综合营造;对留园空间序列片段的感知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江南古典园林内空间的变化对感知的影响;对留园整体感知序列进行感知分析,研究江南古典园林的整体感知营建规律。研究江南古典园林的感知图示分析,形成完善的感知分析方法,将会借此形成一系列脱胎于古典园林的具有中国审美特征的空间营建、空间感知营造以及空间景观设计理论,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张乐情[5](2021)在《基于可游戏性评价的幼儿园公共活动空间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幼儿园建筑是教育建筑的一种,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的建筑和空间。与其他教育建筑相比,其特殊性在于,幼儿园建筑的服务对象年龄较小,通常为3~6周岁的幼儿,使得建筑本身除教育意义外更多地被赋予了启蒙、交流的功能。幼儿园建筑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更早的体验集体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个过程中,幼儿游戏成为幼儿公共活动的关键。近年来,幼儿友好型空间相关理论的发展,是建筑和空间设计师们关注幼儿空间需求、希望提升幼儿空间品质的表现,体现在幼儿园的公共活动空间中则表现为该空间是否具有可游戏性。本文通过梳理其他建筑空间评价系统,构建关于幼儿公共空间是否具有可游戏性的评价体系,以使用功能性、社会交流性、趣味娱乐性三个评价构面进行初步调研、问卷调研和结果分析。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需求度与满意度的叠加、分析各项评价与得分之间的相关性与显着性等量化关系,分别得出现有设计需求的有关结论、及该需求与具体设计要素的关系结论,从而得出具体改进的幼儿公共空间方向和构建方法。最后,通过典型案例的提升构思,按照评价构面提出功能性、社会性和趣味性3个方面的具体提升建议,探讨提高幼儿园公共空间可游戏性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丁俊[6](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姚雅露[7](2020)在《西安市明城区集中式农贸市场空间改造研究》文中认为农贸市场基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自发形成,是一座城市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它能延续千年历史保留至今,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情感记忆的选择。然而现代农贸市场由于缺乏规划和与管理,变得混乱肮脏,改造已迫在眉睫。成功的改造不但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成为旧城更新的切入点与城市活力的激发点。论文以旧城改造与建筑设计理论为研究基础,选择了西安市明城区为研究范围,集中式农贸市场为研究对象,将农贸市场建筑作为老城区改造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对西安市明城区内集中式农贸市场的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进行了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造策略。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农贸市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明城区农贸市场的发展历史,说明农贸市场改造与明城区更新的紧密关联性。同时运用消费者行为相关理论,对农贸市场进行SWOT分析,说明新时代下消费者对农贸市场产生了新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农贸市场的改造方向。然后对西安市明城区现存的8个集中式农贸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空间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独立集中式农贸市场、附属集中式农贸市场、园区集中式农贸市场。并从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公共空间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分别讨论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建筑空间的特点以及公共空间塑造的情况,归纳分析三种市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借鉴了大量国内外集中式农贸市场的优秀改造案例,总结出适用于西安市明城区集中式农贸市场的改造策略,并分别对三种空间模式的农贸市场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从宏观选址、交通方面到微观分区、流线、尺度等方面,以延续明城区肌理、提升空间品质、满足人文需求为目标,创造兼具传统文化内涵及时代创新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力求改造后的集中式农贸市场适应现代需求的同时兼具古城特色。

李朝阳[8](2020)在《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更新改造研究》文中认为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位于西安市明城区东南片区,毗邻明城墙,四周为生活区。作为一个服务于这一片区已有二十多年的传统农贸市场,如今的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已不符合西安市老城区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地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本文以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的更新改造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农贸市场与市井文化之间的联系,调查了农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总结出当下农贸市场的转型趋势,并对“新型农贸市场”的定义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新型农贸市场研究视角的切入,主要从农贸市场与城市的关系、市场的空间品质以及市场的体验型业态三个方向展开。其次,对国内外新型农贸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城市规划、建筑空间、业态分布进行案例调研,总结出新型农贸市场的成功经验,从而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对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的服务区域、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商业业态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对商户和顾客进行问卷调查,提出了市场与城市周边之间的矛盾以及市场自身存在的弊端。最终,通过打造城市会客厅、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品质和增加丰富多样的服务体验,来探寻适用于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自身特殊性的改造设计方案。分析后得出影响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商业环境不佳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与西安明城区的关系不紧密、市场空间功能品质不佳、物理环境品质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从西安明城区街区要求出发,并依据当地居民和市场商贩的行为特征及喜好,从街区规划布局、空间功能布置、消费业态和硬件配套设施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改造策略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参考新型农贸市场的成功经验,结合市场空间改造的相关理论,探索出一种既能满足当地居民现代生活模式的需求,又能使其重现老城区的繁荣市井并让美好的市井生活传承下去的传统农贸市场改造设计。

付凯茜[9](2020)在《是枝裕和电影空间叙事研究》文中认为谈论当代日本的电影,是枝裕和已成为绕不开的导演,他不仅凭借电影《小偷家族》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并且在他的电影作品中,独特的空间叙事风格尤为凸显。论文以是枝裕和的电影作为探究对象,基于电影空间叙事和社会与文化的视角来探究空间在是枝裕和电影中的特征及意义。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了相关研究及相关概念,为深入研究是枝裕和电影空间叙事奠定基础。第一章通过总结是枝裕和善于选取“家”的场景、擅长“原生态”的空间造型与自然的影像风格三个方面,指出是枝裕和注重空间叙事;与此同时,通过分析是枝裕和电影从“记录”到“写实”到“想象”的空间构建,继而把握住空间的纪录片属性与电影属性相互融合的这一突出特点。第二章将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地理空间分为家庭空间和故乡空间两种类型。家庭空间包括私人空间、公共空间以及秘密空间,私人空间温馨,公共空间残忍,秘密空间则蕴含死亡,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呈现出家庭空间特征。故乡空间指的是记忆中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面临解体,饱含着离乡人的的迷失与彷徨。家庭空间与故乡空间成为创作者窥探当代日本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戏剧化场所。第三章将是枝裕和电影中社会空间分为底层空间和女性空间两种类型。电影底层空间包括了底层群体生存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以及与之关联的社会现实空间。与底层空间类似,女性的私人空间、日常生活空间以及身体等方面,共同构建出女性空间叙事。在整个社会化的叙事空间中,知识分子、弃民以及女性作为边缘性群体的代表,承担起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第四章将是枝裕和电影中想象空间分为心理空间和仪式空间两种类型。心理空间主要分为人物的心理与导演的隐喻空间两个层次,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仪式空间注重以形式表达情感,包含戏中戏和寓言体两个方面,整体上呈现出假定性的基本特征。心理空间与仪式空间都聚焦于对本真、朴素的自然人性的深度探寻与挖掘。

李诗意[10](2020)在《设计因缘视角下的城市中小型住宅户型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及环境大大改善,原有的住宅户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不同的家庭需要。据统计,人们三分之一的时光都在家度过,无疑,在经济条件许可下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住宅的户型大小及布局无疑是更为重要的。自20世纪后半叶起,住宅产业经过不断地发展与创新,目前已然处在集约型时期。然而,房屋价格过高以及土地资源的匮乏是住宅产业转型期间面对的两大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积极发展中小型住宅建筑。鉴于此,课题选择以城市中小型住宅为主要研究对象,力求从功能、形式、布局等方面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以设计因缘论理论为视角,深入探讨住宅户型的发展及创新设计,归纳其设计方法及原则,为今后住宅户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论文借用设计因缘方法论、比较法和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住宅户型设计的相关理论及设计实践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如何在多变的社会背景下打造适合不同人群的住宅,体现人文精神。通过对住宅空间的解读,深入阐释其功能和形态、其现状与类型,并结合目前中小型住宅户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人缘、生缘、时缘、和缘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归纳相关设计要点及要求。首先,就设计的“人缘”,从人缘求真的角度出发,设计要“因人而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次,就设计的“生缘”上,设计要“因地制宜”,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再次,就设计的“时缘”,设计要“因时利导”,传承和创新当地文化,延续地域文化的特色,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后,就设计的“和缘”,应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打造绿色幸福和健康发展的宜居室内空间布局。此外,本课题以城市中小型住宅户型为设计实践对象,在设计因缘论方法指导下,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功能、形式、布局等方面的创新设计,为同类中小型户型设计提供了范本及参考。

二、谈室内狭小空间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室内狭小空间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保护性综合开发地下空间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工程概述
2 关键技术
    2.1 基坑内、外平移
    2.2 基坑内托换
    2.3 小截面顶管
    2.4 室内工程打桩
    2.5 长距离土方暗挖
    2.6 桩柱一体
3 其他技术
4 结束语

(2)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历史背景——我国农贸市场发展概况
        1.2.2 政策背景——我国农贸市场建设政策
        1.2.3 现实背景——我国农贸市场空间问题
        1.2.4 时代背景——城市进入存量更新阶段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目标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
        1.4.2 国外研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农贸市场
        1.5.2 更新设计
        1.5.3 城市触媒
    1.6 研究对象的选取
        1.6.1 研究范围
        1.6.2 研究对象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内容及框架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框架
2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基本情况
    2.1 西安明城区空间环境基本情况
        2.1.1 人口密度分布
        2.1.2 城市功能分布
        2.1.3 公共空间分布
        2.1.4 街巷空间分布
        2.1.5 邻里活动现状
        2.1.6 小结
    2.2 西安明城区与农贸市场的关系
        2.2.1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演变
        2.2.2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现状
        2.2.3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与城市功能的关系
        2.2.4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与城市街区的关系
        2.2.5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与人员密度的关系
        2.2.6 小结
    2.3 西安明城区更新的触媒点——农贸市场
        2.3.1 城市触媒理论概述
        2.3.2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的触媒点属性
        2.3.3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触媒点作用方法
3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空间环境特征
    3.1 集中式农贸市场——以建国门综合市场为例
        3.1.1 建国门综合市场基本概况
        3.1.2 建国门综合市场街区层面现状特征
        3.1.3 建国门综合市场建筑层面现状特征
    3.2 附属式农贸市场——以炭市街海鲜批发市场为例
        3.2.1 炭市街海鲜批发市场基本概况
        3.2.2 炭市街海鲜批发市场街区层面现状特征
        3.2.3 炭市街海鲜批发市场建筑层面现状特征
    3.3 街道式农贸市场——以南油巷社区服务摊为例
        3.3.1 南油巷社区服务摊基本概况
        3.3.2 南油巷社区服务摊街区层面现状特征
        3.3.3 南油巷社区服务摊建筑层面现状特征
    3.4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现状特征总结
        3.4.1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街区层面现状特征
        3.4.2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建筑层面现状特征
        3.4.3 小结
4 国内外农贸市场更新设计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4.1 国内外农贸市场建筑层面更新设计经验总结
        4.1.1 复合功能和分期功能设置
        4.1.2 开放空间和建筑的可达性
        4.1.3 原有结构保护和模数设计
        4.1.4 传统场景的转译
        4.1.5 采光和通风设置
    4.2 国内外农贸市场街区层面更新设计经验总结
        4.2.1 增补公共空间
        4.2.2 诱发公共活动
        4.2.3 重释地域文脉
        4.2.4 促进邻里关系
    4.3 本章小结
        4.3.1 建筑层面更新设计经验小结
        4.3.2 街区层面更新设计经验小结
5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
    5.1 建筑层面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
        5.1.1 总体设计布局
        5.1.2 功能布局分布
        5.1.3 街道界面复合
        5.1.4 交通流线组织
        5.1.5 行为尺度优化
        5.1.6 建筑机能提升
    5.2 街区层面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
        5.2.1 地域特色体现
        5.2.2 文化保护利用
        5.2.3 街道空间激活
    5.3 本章小结
6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设计一一以建国门综合市场为例
    6.1 建国门综合市场街区层面实态分析
        6.1.1 街区功能构成和可达性分析
        6.1.2 街区空间构成和外部环境分析
        6.1.3 街区人口构成和人流规律分析
        6.1.4 小结
    6.2 建国门综合市场建筑层面实态分析
        6.2.1 建筑总体概况
        6.2.2 建筑业态组成分析
        6.2.3 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6.2.4 建筑行为尺度分析
        6.2.5 建筑环境品质分析
        6.2.6 小结
    6.3 建国门综合市场更新实例分析
        6.3.1 建筑层面更新概况
        6.3.2 街区层面更新概况
        6.3.3 “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更新实例评述
    6.4 建国门综合市场更新概念设计
        6.4.1 更新设计理念概述
        6.4.2 建筑层面更新设计
        6.4.3 街区层面更新设计
        6.4.4 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愿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 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调研案例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东南亚小住宅热缓冲空间设计研究及其在海南本土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海南新民居建设背景下的小住宅现状
        1.1.2 东南亚小住宅多元化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东南亚地区与海南地区小住宅建造环境对比
    2.1 气候环境对比
        2.1.1 东南亚地区气候环境分析
        2.1.2 海南地区气候环境分析
        2.1.3 基于climate软件分析的被动式策略
    2.2 建筑建造现状对比
        2.2.1 东南亚地区现代小住宅现状
        2.2.2 东南亚地区现代小住宅类型
        2.2.3 海南乡镇及农村现代民居现状
        2.2.4 海南乡镇及农村现代民居类型
        2.2.5 东南亚与海南地区建造环境对比总结
    2.3 使用者需求对比
        2.3.1 东南亚地区使用者需求
        2.3.2 海南地区使用者需求
        2.3.3 使用者需求对比总结
3 东南亚地区小住宅热缓冲空间综合解析
    3.1 建筑案例选取依据与分析方法
        3.1.1 建筑案例选取依据
        3.1.2 建筑案例选分析方法
    3.2 小住宅热缓冲空间基础类型
        3.2.1 前后界面嵌入式
        3.2.2 内部嵌入式
        3.2.3 上下界面嵌入式
        3.2.4 热缓冲空间综合运用
    3.3 小住宅热缓冲空间案例解析
        3.3.1 狭长型案例解析
        3.3.2 集中型案例解析
        3.3.3 分散型案例解析
    3.4 不同类型小住宅热缓冲空间布局总结
        3.4.1 狭长型空间布局
        3.4.2 集中型空间布局
4 东南亚地区小住宅热缓冲空间单体解析
    4.1 东南亚地区小住宅热缓冲空间单体类型
    4.2 热缓冲空间单体信息参数类型
        4.2.1 尺度
        4.2.2 布局
        4.2.3 界面
    4.3 热缓冲空间对空间物理环境提升
        4.3.1 遮阳隔热
        4.3.2 自然通风
        4.3.3 自然采光
    4.4 热缓冲空间单体的空间私密性与功能复合性
    4.5 热缓冲空间单体设计策略分析
        4.5.1 前后界面嵌入式——双重表皮
        4.5.2 前后界面嵌入式——活动阳台与功能平台
        4.5.3 前后界面嵌入式典型空间总结
        4.5.4 前后界面嵌入式典型空间模拟
        4.5.5 内部嵌入式——天井
        4.5.6 内部嵌入式——中庭
        4.5.7 内部嵌入式——庭院
        4.5.8 内部嵌入式——辅助空间
        4.5.9 内部嵌入式典型空间模拟
        4.5.10 上下界面嵌入式——屋顶空间
        4.5.11 上下界面嵌入式——接地空间
        4.5.12 热缓冲空间单体空间原型总结
5 热缓冲空间在海南地区的应用设计
    5.1 方案设计一——联排狭长型住宅项目设计
        5.1.1 建筑基础概况
        5.1.2 设计概览
        5.1.3 设计分析
        5.1.4 方案模拟与对比
    5.2 方案设计二——并联狭长骑楼型住宅改造
        5.2.1 建筑基础概况
        5.2.2 设计概览
        5.2.3 设计分析
        5.2.4 方案模拟与对比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图表附录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研究工作

(4)江南古典园林感知的图示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社会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江南古典园林研究
        1.3.2 现象学理论研究
        1.3.3 通感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空间通感的图示分析方法
    2.1 通感的基础研究
        2.1.1 通感的概念阐释
        2.1.2 通感的原理
    2.2 视觉通感规律
        2.2.1 视觉通感相关理论
        2.2.2 视觉通感类型
    2.3 通感机制与感知的转换
        2.3.1 感知接收
        2.3.2 感知转换
    2.4 园林通感方法建立
        2.4.1 园林感知对应法则
        2.4.2 网格法的运用
第3章 江南古典园林典型感知的图示分析方法
    3.1 视觉图示分析方法
        3.1.1 视觉基础概念
        3.1.2 视觉空间营造手法
        3.1.3 具体视觉景观的图示分析
    3.2 听觉图示分析方法
        3.2.1 声源属性
        3.2.2 声景的人文内涵
        3.2.3 空间形态对声景的影响
        3.2.4 具体声景的图示分析
        3.2.5 园林空间内的听觉感知规律
    3.3 嗅觉图示分析方法
        3.3.1 嗅觉感知与空间的关系
        3.3.2 嗅觉景观的构成
        3.3.3 嗅觉景观的作用
        3.3.4 具体场所的嗅觉图示分析
        3.3.5 园林空间内的嗅觉感知规律
    3.4 触觉图示分析方法
        3.4.1 触觉感知
        3.4.2 触觉感知方式
        3.4.3 触觉感知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3.4.4 具体场所触觉图示分析
        3.4.5 园林空间内的触觉感知规律
    3.5 味觉图示分析方法
        3.5.1 味觉通感的概念
        3.5.2 味觉的主导因素
        3.5.3 味觉表现策略
        3.5.4 具体场景的味觉图示分析
第4章 空间感知规律分析——以留园为例
    4.1 留园单一区域整体感知分析
        4.1.1 湖心景区整体感知分析
        4.1.2 廊院区整体感知分析
        4.1.3 西部林区整体感知分析
    4.2 留园空间序列片段感知分析
        4.2.1 留园入口空间序列感知分析
        4.2.2 留园东部宅院空间序列感知分析
        4.2.3 留园中部湖区空间序列感知分析
    4.3 留园整体感知序列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以“通感”为基础的感知研究方向
        5.1.2 空间内感知的营造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5)基于可游戏性评价的幼儿园公共活动空间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幼儿游戏与空间评价的相关研究
        1.3.1 幼儿教育理念
        1.3.2 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相关概念
        1.3.3 幼儿友好型城市与空间
        1.3.4 小结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关于幼儿公共空间可游戏性的研究设计
    2.1 案例选择依据
        2.1.1 案例选择
        2.1.2 类型化梳理
    2.2 实地调研与初步访谈
    2.3 构面与测量指标确定
        2.3.1 构面的确定
        2.3.2 指标的确定
    2.4 问卷设计
    2.5 数据获取与初步分析
3 基于IPA的满意度评价与需求分析
    3.1 功能性评价与满意度
        3.1.1 游戏类型提升分析
        3.1.2 功能特征需求分析
        3.1.3 功能布局提升分析
    3.2 社会性评价与满意度
        3.2.1 空间开闭性需求分析
        3.2.2 空间开闭性评价分析
        3.2.3 边角空间需求分析
    3.3 趣味性评价与满意度
        3.3.1 趣味价值倾向的需求和评价
        3.3.2 界面形式的趣味性与满意度
        3.3.3 空间形式的趣味性与满意度
    3.4 冒险游戏的设计需求
        3.4.1 设计需求
        3.4.2 设置形式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需求的空间要素相关性与差异性分析
    4.1 游戏空间设置与平面布局
        4.1.1 空间游戏类型设置与创造能力提升
        4.1.2 混龄式游戏与独立思考能力提升
        4.1.3 分时空游戏设置方式与辨识能力提升
        4.1.4 分空间游戏设置方式与运动与协调能力提升
        4.1.5 空间布局与社会交往能力提升
    4.2 界面处理与空间开闭性
        4.2.1 界面组合方式与开闭性
        4.2.2 界面色彩与开闭性
    4.3 空间异化与趣味性
        4.3.1 空间变化方式与娱乐价值提升
        4.3.2 空间尺度与空间多样性提升
    4.4 本章小结
5 可游戏的幼儿公共活动空间构建
    5.1 现有设计方式
    5.2 需求趋势
    5.3 改进方向与方法
        5.3.1 空间布局与功能
        5.3.2 空间开放与交流
        5.3.3 幼儿空间的异化处理与趣味特色
6 创新点与反思
    6.1 创新点
    6.2 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案例标签梳理信息表
附录B 实地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C 幼儿公共空间可游戏度评价调研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西安市明城区集中式农贸市场空间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名城保护的背景
        1.1.2 情感记忆引发的问题
        1.1.3 空间改造的急切需求
    1.2 概念界定
        1.2.1 集中式农贸市场
        1.2.2 西安市明城区
        1.2.3 空间改造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2 西安市明城区农贸市场概况
    2.1 农贸市场的演变与现状
        2.1.1 农贸市场的演变
        2.1.2 农贸市场的现状
    2.2 西安市明城区农贸市场概况
        2.2.1 西安市明城区农贸市场的演变
        2.2.2 西安市明城区农贸市场的现状
        2.2.3 西安市明城区集中式农贸市场
    2.3 消费者行为下的农贸市场空间需求变化
        2.3.1 消费者行为概述
        2.3.2 农贸市场SWOT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明城区集中式农贸市场现状分析
    3.1 集中式农贸市场现状概述
        3.1.1 分布
        3.1.2 分类
        3.1.3 满意度调查
    3.2 独立集中式农贸市场现状分析
        3.2.1 外部空间
        3.2.2 内部空间
        3.2.3 公共空间
    3.3 附属集中式农贸市场现状分析
        3.3.1 外部空间
        3.3.2 内部空间
        3.3.3 公共空间
    3.4 园区集中式农贸市场现状分析
        3.4.1 外部空间
        3.4.2 内部空间
        3.4.3 公共空间
    3.5 本章小结
4 集中式农贸市场空间对比分析
    4.1 外部空间对比分析
        4.1.1 区位分布
        4.1.2 交通环境
        4.1.3 沿街界面
    4.2 内部空间对比分析
        4.2.1 功能分区
        4.2.2 流线组织
        4.2.3 建筑结构
        4.2.4 物理环境
    4.3 公共空间对比分析
        4.3.1 前坪
        4.3.2 街道
        4.3.3 广场
    4.4 本章小结
5 集中式农贸市场优秀改造案例解析
    5.1 西班牙圣卡特琳娜市场
        5.1.1 新与旧的统一
        5.1.2 融合城市肌理
        5.1.3 结构结合造型
    5.2 荷兰鹿特丹拱廊市场
        5.2.1 结合城市改造
        5.2.2 住宅与市场融合
        5.2.3 内部艺术装饰
        5.2.4 公共空间多元利用
    5.3 上海甜园生鲜社区小菜场
        5.3.1 拱形元素的提取
        5.3.2 模数化技术改造
        5.3.3 传统材料的新用
        5.3.4 生长的活动空间
    5.4 斯洛文尼亚采列新综合市场
        5.4.1 复兴地区活力的发动机
        5.4.2 无中间支撑的钢制屋顶
        5.4.3 中性色彩的空间背景
    5.5 本章小结
6 西安市明城区集中式农贸市场改造策略
    6.1 总体适用改造策略
        6.1.1 控制总体的指标体系
        6.1.2 合理的规划交通系统
        6.1.3 控制外部空间的肌理
        6.1.4 结合明城区历史传统
    6.2 独立集中式改造策略
        6.2.1 控制建筑体量感
        6.2.2 集中的功能分区
        6.2.3 室内设计结合采光
    6.3 附属集中式改造策略
        6.3.1 灵活的购物流线
        6.3.2 适宜的行为尺度
        6.3.3 自然的通风设计
    6.4 园区集中式改造策略
        6.4.1 空间功能多元化
        6.4.2 街道开放空间激活
        6.4.3 体验型业态的引入
    6.5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1 研究的结论
    7.1.2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附录一:集中式农贸市场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二:集中式农贸市场商户调查问卷

(8)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更新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的起因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地块历史背景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1.2.3 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新型农贸市场研究
    2.1 市井与市井文化
        2.1.1 市井的产生及其变迁
        2.1.2 市井文化的应用而生
        2.1.3 市井文化的表现形态
    2.2 农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2.2.1 农贸市场1.0——满足市民的单一需求
        2.2.2 农贸市场2.0——满足了市民的多维需求
        2.2.3 农贸市场3.0——零售与体验的结合
        2.2.4 农贸市场转型趋势
    2.3 新型农贸市场的定义
        2.3.1 新型农贸市场的空间结构基础
        2.3.2 新型农贸市场的特点体现
        2.3.3 新型农贸市场的商业逻辑
    2.4 新型农贸市场的研究视角
        2.4.1 新型农贸市场与城市的关系
        2.4.2 新型农贸市场的空间品质
        2.4.3 新型农贸市场的体验型业态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国内外新型农贸市场特点分析
    3.1 城市的会客厅:以巴塞罗那圣卡特琳娜市场(Santa Caterina Market)为例
        3.1.1 规划
        3.1.2 内部空间
    3.2 人性化的空间品质:以日本无印良品果蔬市场为例
    3.3 体验型的业态:以西安高新大都荟盒马鲜生市场为例
    3.4 总结新型农贸市场的成功经验
        3.4.1 与城市的关系紧密
        3.4.2 空间品质人性化
        3.4.3 体验丰富多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国门农贸市场调研分析
    4.1 建国门农贸市场基地现状分析
        4.1.1 农贸市场概况
        4.1.2 建国门农贸市场基地现状
        4.1.3 建国门农贸市场服务区域
        4.1.4 市场建筑现状分析
        4.1.5 市场业态现状分析
        4.1.6 基地人群现状分析
        4.1.7 市场商业空间类型分析
        4.1.8 基地现状总结
    4.2 建国门农贸市场环境现状问题
        4.2.1 建国门农贸市场外部环境现状问题
        4.2.2 建国门农贸市场内部环境现状问题
    4.3 商户与顾客调查
        4.3.1 建国门农贸市场商户调查
        4.3.2 建国门农贸市场顾客调查
        4.3.3 建国门农贸市场调查总结
    4.4 总结
第5章 建国门农贸市场改造设计
    5.1 建国门农贸市场改造策略
        5.1.1 清晰定位
        5.1.2 建立城市会客厅
        5.1.3 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品质
        5.1.4 合理设置体验型业态
        5.1.5 总结
    5.2 建国门农贸市场外部环境改造设计
        5.2.1 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5.2.2 合理流线,改善拥挤
        5.2.3 增加体验型业态
    5.3 建国门农贸市场内部空间改造设计
        5.3.1 综合市场改造设计
        5.3.2 水产市场改造设计
        5.3.3 沿顺城巷商铺设计
    5.4 建国门农贸市场硬件配套改造
        5.4.1 排水设施
        5.4.2 通风设施
        5.4.3 柜台设施
        5.4.4 照明设施
    5.5 总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录
    图录
    表录
附录
    附录1 建国门农贸市场附近居民购物行为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建国门农贸市场商户对于农贸市场的评价调查问卷

(9)是枝裕和电影空间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空间概念界定及选题产生
    二 研究状况
    三 研究思路
    四 电影里的空间与叙事
第一章 是枝裕和电影的空间特征
    第一节 是枝裕和注重空间叙事
    第二节 是枝裕和电影空间的构建
    第三节 纪录片属性与电影虚构性的相互融合
第二章 地理空间与场所窥探
    第一节 家庭空间与街道的取舍
    第二节 故乡空间与城市化的较量
    第三节 空间意义:隐微的场所窥探
第三章 社会空间与现实批判
    第一节 底层空间:不平衡的差异关系
    第二节 女性空间:家庭化与去家庭化的女性书写
    第三节 空间意义:不平等的现实批判
第四章 想象空间与人性挖掘
    第一节 隐喻性的心理空间
    第二节 舞台化的仪式空间
    第三节 空间意义:对自然人性的挖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设计因缘视角下的城市中小型住宅户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 中小型住宅户型的因缘设计概述
    2.1 中小型住宅户型的理论概念
    2.2 中小型住宅户型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 住宅户型的设计因缘
第三章 人缘为本下的中小型住宅户型规划与选择
    3.1 中小型住宅户型择向的人缘因素
        3.1.1 消费群体
        3.1.2 购买缘由
        3.1.3 地理位置
    3.2 功能定位
        3.2.1 动静分区
        3.2.2 活动流线
    3.3 人缘求真
第四章 生缘求善的中小型住宅户型优化与设计
    4.1 空间规划
        4.1.1 空间类型
        4.1.2 面积分配
        4.1.3 空间设计
    4.2 风水学应用
        4.2.1 客厅风水
        4.2.2 卧室风水
        4.2.3 餐厅风水
        4.2.4 厨房风水
        4.2.5 户型风水
    4.3 生缘求善
第五章 时缘求变的中小型住宅户型演变与发展
    5.1 户型设计的影响要素
        5.1.1 生活习惯
        5.1.2 地域文化
        5.1.3 科技发展
        5.1.4 设计思潮
    5.2 户型设计的演进
        5.2.1 住宅户型的发展
        5.2.2 适用性住宅户型
    5.3 时缘求变
第六章 和缘求存的中小型住宅户型设计展望
    6.1 住宅户型设计的共时性
    6.2 住宅户型设计的历时性
    6.3 设计实践:设计因缘理论下的中小型住宅户型设计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谈室内狭小空间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保护性综合开发地下空间的关键技术研究[J]. 张弛. 工程与建设, 2021(05)
  • [2]西安明城区农贸市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D]. 孔智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东南亚小住宅热缓冲空间设计研究及其在海南本土化应用[D]. 姚雨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江南古典园林感知的图示分析研究[D]. 毛晓晖.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5]基于可游戏性评价的幼儿园公共活动空间构建[D]. 张乐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6]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7]西安市明城区集中式农贸市场空间改造研究[D]. 姚雅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西安建国门农贸市场更新改造研究[D]. 李朝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是枝裕和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付凯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设计因缘视角下的城市中小型住宅户型研究[D]. 李诗意.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浅谈室内小空间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