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机控制系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离心机控制系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一、离心机控制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单长虹,王剑秋[1](2000)在《离心机控制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应用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 (VHDL)设计离心机控制系统的方法 ,并用一片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该系统 .

赵晓光[2](1999)在《台式离心机的关键技术及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重点讨论了台式离心机的转速控制、转头、微机应用、安全和标准化等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3](20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20年 第75号》文中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商务部海关总署令2005年第29号)和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见附件)予以公布。进口放射性同位素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生态环境部审批后,在商务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申领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进口经营者凭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向海关办理进口手续。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4](2020)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中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我们对《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http://www.moj.gov.cn、http://www.chinalaw.gov.cn),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建议。

宋玉庚[5](2020)在《血型分析及红细胞悬液存储一体化设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车祸、工伤、地震等灾难,灾难造成人员受伤失血的情况十分普遍,紧急输血救治成为灾难发生时拯救生命的重要步骤之一。为了保证输送到患者体内的血液是可靠的,在对患者实施输血救治前,必须要对患者的血型进行分析。但当前分析设备和储血设备是相互分离的,且体积较为庞大,携带困难,从而导致无法对突发事故中的伤者进行现场输血救治,耽搁救治时间。因此,本文就提出设计一种集红细胞悬液存储、血型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小型自动化设备,设备便于运输,可实现高效的野外紧急输血救治。本文在深入了解血型分析技术以及相应自动化仪器的发展的现状后,开展对本设备的研究。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了解血型分析技术的应用,分析现有自动化仪器实现血型分析的原理及相关功能实现的结构,并结合现有成分血存储所必备条件,对设备的总体方案进行认真分析。2、结合微柱凝胶血型检测技术,确定设备应具有的功能,对设备的关键机构进行设计,包含红细胞悬液血袋存储、三维抓取、离心、微量液体添加等机构。3、进行设备运动调控模块设计,包含以stm32f103rct6芯片为控制单元的电机调控驱动电路设计和以C语言为基础的运动调控程序设计,来实现对试管和凝胶卡的夹取及运输。4、由于分析结果是不确定的,无法预判。我们采用机器视觉分析系统的方法来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图像采集、运用相应的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出分析结果。5、最后针对部分核心模块,进行相应的实验,包括运动调控电路性能的实验以及微量液体添加机构加液精度的实验,经实验结果显示,满足所需的实际要求。

发展改革委[6](201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 2019年第27号》文中指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19年7月30日起施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2017年6月28日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鼓励类和2017年2月17日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年修订)》同时废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商务部部长:钟山

张晶[7](2019)在《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温度耦合非线性问题研究与敏感结构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SRA)相比传统的高精度加速度计具有尺寸小、质量轻、功耗低的优点,相比于电容式等其他原理的微机电(MEMS)加速度计又具有动态范围大、灵敏度高等优势,在小型化、高精度导航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近20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成为各大学术机构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谐振式加速度计的电路已经在中高频噪声和功耗方面都取得大幅提升,但该类器件的频率漂移及低频噪声等依然极大地影响导航精度,使其与传统的加速度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频率漂移与低频1/f噪声的根本原因在于加速度计谐振器的温度特性与非线性振动两个非理想因素。本文从结构设计的角度研究并提出抑制非线性刚度与热应力影响的结构设计方案,根据设计目标协调优化设计并完成原理样机,从而提升了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若干关键性能。首先,围绕SRA的基础元件——谐振器,对其包含振动非线性与温度耦合的动力学响应进行系统建模,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并求解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该模型能够针对SRA的振梁式谐振器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通过数值解法描述其非线性动力学响应并进行预测,分析响应的变化规律,揭示振动非线性与温度耦合的机理,从而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奠定基础。其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谐振器振动非线性的因素,对非线性刚度进行力学分析、建模与计算,量化了典型SRA敏感结构中的谐振器振动的幅频效应。更进一步,提出了 C形梁的谐振器结构改进设计方案,使得非线性刚度降低为原来的41%,使谐振器的线性振动范围提升了 66%,有助于降低幅度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案。第三,本文对温度变化导致的谐振器频率漂移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硅材料特性与分布在敏感结构上的应力随温度的变化与谐振器频率漂移的关系,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验证。其中,热应力随机、不可控的特点导致其引起的漂移难以补偿,故本文提出了一种与MEMS工艺兼容的应力释放结构,利用平面式的柔性结构与刚性结构的结合,使得结构锚点处的热应力被显着的抑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系数,极大提升了谐振式加速度计的环境温度适应性。该类应力释放结构设计同样适用于对热应力敏感的所有MEMS传感器。第四,融合上述设计方案,根据版面及工艺的限制,本文分析了整体结构各个部分的关系,建立了改进后的SRA敏感结构标度因数的理论模型,为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提出了改进后的SRA敏感结构,以提升标度因数为目标的协调优化设计方法,并根据优化结果设计并实现了 SRA新结构原理样机,其中的MEMS结构在80μm SOI工艺下流片加工,使用LCC陶瓷管壳封装并焊接在分立器件构成的PCB电路板上。最后,综合所有实验表明,该原理样机主要在温度性能、标度因数及与闪频噪声相关的零偏不稳定性等方面得到改善,其谐振器频率温度系数从原来的近-1000ppm/℃可降低至与硅材料温度特性相当的水平(约-32ppm/℃)。最终测试加速度计样机的量程为±50g,标度因数为124.2Hz/g、零偏稳定性为9.6μg、零偏不稳定性为1.3μg、白噪声密度为1.2 μg/(?)以及阈值为34.9μg。

宋钦泽[8](2018)在《基于PIND的航天用集成电路极限检测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航天用集成电路因其工作环境特殊,所受到的应力条件也相对复杂,并且伴随着选用的尺寸越来越小,对其进行相关的检测与研究也就愈发困难。航天用集成电路在出厂前和验收时都需要采用颗粒碰撞噪声检测试验(PIND),其试验过程中,误判、漏判等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达到更好的试验效果,一般会采用增强试验条件的检测方法,从而达到降低误判的目的。但是,增强试验条件很有可能对集成电路造成疲劳损伤,甚至失效,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文件与要求。本文根据某航天集成电路的使用特点,进行了相关的检测研究与分析,通过适当改进试验手段,提高了检测效率,确定了PIND加载极限条件,找出了进行PIND实验时应力应变分别情况,明确了过渡加载可能带来的潜在的结构应力损伤,其研究结果对提高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具有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总结并分析了基于振动特性的颗粒碰撞噪声试验原理,从理论的角度给出了集成电路颗粒碰撞噪声检测的试验机理,再对集成电路进行综合检测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集成电路检测时可能出现激励多余物的具体情况,为后文分析与改进奠定了坚实基础。(2)对颗粒碰撞噪声试验手段进行相应的改进,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示波器,达到更加准确、快速的判别出集成电路内是否有多余物的目的,并且总结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波形对比,找出试验条件对波形影响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正交实验,验证了改进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3)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集成电路进行了极限试验条件下的仿真分析,对集成电路进行三维建模,对比了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云图,确定了容易产生形变和应力疲劳处,对集成电路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赵健[9](2016)在《导航级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专用集成测控电路研究》文中提出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相比传统的石英振梁加速度计及机械伺服加速度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以及成本低的优点,在小型化导航级惯性系统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零偏不稳定度及分辨率等影响导航精度的关键指标与传统的加速度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研究影响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性能的机理,提出基于锁相环的高性能测控系统并设计专用集成电路,从而提升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影响导航精度的若干关键性能,缩短该类型微机电加速度计性能指标与高精度惯性导航应用需求的差距。首先,本文针对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提出并建立了系统分解相位噪声模型。该模型能够用来预测谐振式加速度计输出信号的噪声谱密度,从而能够在传感器及测控电路设计阶段对加速度计的噪声性能指标进行估计。模型针对该类加速度计系统及噪声源的特点,将施加在系统上的物理噪声分解在其相位调制路径及幅度调制路径上,使原本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分解为多个线性时变系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使分析简化。同时,该模型也能够得到噪声源参数与性能指标的解析表达式,揭示各噪声源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机理,从而分析系统中关键参数的变化对加速度计性能指标的影响,并实现针对噪声性能的优化设计。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锁相环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CMOS测控电路。使用锁相环代替传统的自动幅度控制电路作为谐振式加速度计系统的维持振荡电路,在维持较高分辨率和加速度噪声密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影响加速度计长期测量精度的零偏不稳定度。由于后文提出的高阶Sigma-Delta频率数字转换器同样基于锁相环实现,两者结合能够共用大部分电路模块,在额外消耗极少功率的前提下,使原测控电路具备模拟频率到数字信号的高精度转化的功能。第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锁相环及复位计数器的Sigma-Delta频率数字转换器。该转换器中,复位计数器作为相位量化器嵌入传统锁相环的反馈中进行频率的测量。由于锁相环对复位计数器的量化噪声抑制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两者结合形成的新结构能够实现高阶的量化噪声整形,从而使得输出量化噪声在低频处被更为显着地抑制。该转换器能在时钟频率很低的情况下依旧实现较高的测量分辨率,缓解了性能与功耗之间的制约,适用于低功耗高性能硅微谐振式传感器。第四,本文介绍了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专用集成测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同时基于该专用集成电路实现了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MEMS-ASIC原理样机,其中的MEMS结构以及专用集成电路分别在80μm SOI工艺以及0.35μm CMOS工艺下流片加工。经过测试,该原理样机在±30g线性量程范围内,实现了 0.23μg零偏不稳定度以及1μg/(?)加速度噪声密度。该性能等效于4 ppb相对不稳定度以及17 ppb/(?)相对噪声密度。同时,加速度计的分辨率在20Hz带宽内为1μg(?),在80Hz带宽内达到8μg/(?)。最后,该系统仅为1.5V电源供电,消耗2.7mW功率,在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及工作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陆中华[10](2010)在《离心机电气控制技术和最新发展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外一些先进的离心机实际上已成为一种高科技的综合技术产品。国内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必须提高国内生产的离心机的技术含量,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这方面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二、离心机控制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离心机控制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离心机控制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系统工作原理
    1) 显示控制
    2) 定时控制
    3) 顺序循环控制
2 设计方案
3 设计实现
4 结束语

(4)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关于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说明

(5)血型分析及红细胞悬液存储一体化设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课题来源
    1.2 血型分析及血液存储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血型分析的发展历史
        1.2.2 血型分析配套设备研究现状
        1.2.3 血液存储设备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整体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一体化设备主要机构设计
    2.1 一体化设备总体功能分析
    2.2 血袋血样存放机构设计
    2.3 三维运动夹取机构设计
        2.3.1 X轴运动机构设计
        2.3.2 Y轴机构设计
        2.3.3 Z轴机构设计
        2.3.4 二指机械手爪机构设计
    2.4 离心机构组成
        2.4.1 离心机机构设计
        2.4.2 离心电机的选型
        2.4.3 离心机运转平衡策略
        2.4.4 离心盘强度分析
    2.5 微量液体添加机构设计
        2.5.1 微量液体添加机构局部设计
        2.5.2 微量液体添加机构总体机构设计
        2.5.3 退针块结构强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体化设备主要运动调控电路设计
    3.1 两相四线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3.2 步进电机的驱动分析
    3.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3.3.1 驱动系统总体设计
        3.3.2 单片机的选择
        3.3.3 电源电路设计
        3.3.4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3.3.5 时钟电路设计
        3.3.6 通讯端口电路设计
        3.3.7 脉冲信号电路设计
        3.3.8 功率驱动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体化设备主要运动调控程序设计
    4.1 程序开发语言
    4.2 调控主程序设计
    4.3 细分程序设计
    4.4 加减速调控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应结果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
    5.1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原理
    5.2 图像处理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5.3 图像倾斜较正策略
        5.3.1 图像预处理
        5.3.2 Prewitt边缘检测
        5.3.3 Hough变换图形
    5.4 图像分割处理
    5.5 灰度分布图像识别算法研究
        5.5.1 二值化转换
        5.5.2 腐蚀膨胀
        5.5.3 灰度分布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一体化设备主要功能模块实验测试
    6.1 微量加液模块实验方案
    6.2 采集实验数据并分析
        6.2.1 传动丝杆误差分析测试
        6.2.2 模拟临床应用测试
        6.2.3 空气压缩影响测试
    6.3 微量加液机构测试结果分析
    6.4 调控驱动电路实验方案
    6.5 设置试验平台
    6.6 步进电机调控电路测试
        6.6.1 细分调控电路测试
        6.6.2 电机正反转测试
        6.6.3 电机的加减速测试
    6.7 步进电机调控电路测试结果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7)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温度耦合非线性问题研究与敏感结构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研究进展
        1.2.1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设计的研究进展
        1.2.2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零偏漂移问题的研究进展
        1.2.3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噪声问题的研究进展
        1.2.4 研究现状分析与待解决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2 谐振器非线性-温度耦合动力学建模
    2.1 面内单轴谐振式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
    2.2 谐振器的工作原理
        2.2.1 谐振器结构
        2.2.2 谐振器的驱动与检测
        2.2.3 谐振器的等效电学模型
    2.3 谐振器热机耦合动力学方程建模
        2.3.1 谐振梁的力平衡分析
        2.3.2 考虑温度影响的谐振梁应力应变分析
        2.3.3 热机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2.4 谐振器热机耦合动力学模型求解
        2.4.1 动力学模型特殊情况的解析解
        2.4.2 动力学模型一般情况的数值解
    2.5 本章小结
3 谐振器非线性振动效应的抑制研究
    3.1 谐振器温度与刚度耦合的非线性关系
    3.2 等效刚度k_的求解与验证
        3.2.1 等效刚度k_a的建模
        3.2.2 等效刚度k_a的仿真验证
    3.3 谐振器幅频耦合非线性效应分析
        3.3.1 驱动力控制对谐振器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3.3.2 谐振梁的改进设计及其对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3.4 谐振器非线性刚度与幅频响应的验证实验
        3.4.1 实验设备搭建
        3.4.2 谐振器品质因数测试
        3.4.3 非线性刚度的测试实验
        3.4.4 幅频效应曲线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SRA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特性研究
    4.1 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特性理论分析
        4.1.1 硅材料特性对频率温度系数的影响
        4.1.2 热应力对频率温度系数的影响
    4.2 应力隔离结构的设计
        4.2.1 具有应力隔离设计的SRA2
        4.2.2 改进应力隔离框架的SRA3
        4.2.3 不同框架设计的对比温度特性
    4.3 频率温度系数的实验验证
        4.3.1 三种SRA样机及其仿真计算
        4.3.2 三种SRA样机的频率温度系数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SRA敏感结构分析与协调优化设计
    5.1 SRA敏感结构力学分析与标度因数的建模
        5.1.1 谐振器的自身灵敏度分析及验证
        5.1.2 支撑结构的等效刚度求解及验证
        5.1.3 隔离框架的等效刚度求解与分析
        5.1.4 微杠杆结构力学分析及验证
        5.1.5 敏感结构标度因数计算与总结
    5.2 SRA敏感结构的协调优化设计
        5.2.1 SRA的结构设计要求与限制
        5.2.2 Nelder-Mead复形调优法整体优化
    5.3 SRA敏感结构各参量的仿真与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样机的实现与测试
    6.1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样机的实现
        6.1.1 加速度计结构工艺与封装
        6.1.2 读出电路
    6.2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样机的主要性能测试
        6.2.1 基本实验设备
        6.2.2 频率及零偏的温度特性测试
        6.2.3 标度因数稳定性及重复性测试
        6.2.4 量程及其标度因数非线性测试
        6.2.5 阈值测试
        6.2.6 零偏输出测试
    6.3 SRA样机主要性能的总结与对比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Newmark-Newton数值分析MATLAB代码
附录B: 模型热固仿真APDL代码
附录C: 研究成果目录
简历

(8)基于PIND的航天用集成电路极限检测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集成电路保障检测技术及振动损伤机理研究现状
        1.2.1 国内航天用集成电路保障要求
        1.2.2 国内集成电路主要检测手段现状
        1.2.3 基于PIND的国内振动损伤机理研究现状
    1.3 国外集成电路保障检测技术及振动损伤机理研究现状
        1.3.1 国外航天用集成电路保障要求
        1.3.2 国外集成电路主要检测手段现状
        1.3.3 基于PIND的国外振动损伤机理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基于振动特性的PIND试验原理分析
    2.1 振动的基本概念
        2.1.1 振动系统模型
        2.1.2 振动系统的分类
        2.1.3 机械振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4 简谐振动
    2.2 有限元法中的振动分析
        2.2.1 结构自由振动
        2.2.2 固有频率
    2.3 PIND试验平台分析
        2.3.1 PIND仪器简介
        2.3.2 系统技术指标
    2.4 本章小结
3.集成电路综合检测分析
    3.1 集成电路实体模型介绍
    3.2 外观检测
    3.3 X射线透视检测
        3.3.1 X-Ray设备介绍
        3.3.2 X-Ray试验
    3.4 9000型离心机试验
        3.4.1 离心机简介
        3.4.2 离心机试验
    3.5 进行PIND噪声颗粒碰撞实验
        3.5.1 PIND设备简介
        3.5.2 PIND传统试验
    3.6 本章小结
4.基于正交试验的PIND试验改进
    4.1 PIND改进试验原理
    4.2 PIND改进试验设计
    4.3 失效集成电路PIND试验对比
    4.4 正交计算
        4.4.1 正交试验基本概念
        4.4.2 PIND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确定
    4.5 本章小结
5.集成电路仿真分析
    5.1 有限元介绍
    5.2 模态分析
        5.2.1 模态分析基本概念
        5.2.2 构建框架网格划分
        5.2.3 集成电路模型建立
        5.2.4 材料属性定义
        5.2.5 模态分析过程及结果
    5.3 谐响应分析
        5.3.1 谐响应分析基本概念
        5.3.2 谐响应分析步骤
        5.3.3 谐响应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导航级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专用集成测控电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研究进展
    1.3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测控电路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相位噪声模型
    2.1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工作原理与噪声源
        2.1.1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基本运动方程
        2.1.2 机械热噪声源及其特点
        2.1.3 电路噪声源及其特点
        2.1.4 MEMS振荡器系统中的噪声分类
    2.2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系统分解相位噪声模型
        2.2.1 阻尼振荡器的分解分析
        2.2.2 非线性因素影响下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噪声系统建模
    2.3 自动幅度控制的MEMS振荡器针对相位噪声性能的优化设计
        2.3.1 基于自动幅度控制的MEMS振荡器
        2.3.2 相位调制路径噪声分析
        2.3.3 幅度调制路径噪声分析
        2.3.4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针对噪声性能的优化设计
    2.4 相位噪声模型数值仿真及验证
        2.4.1 线性MEMS振荡器相位噪声仿真分析
        2.4.2 非线性MEMS振荡器相位噪声仿真分析
        2.4.3 输出噪声成分分析
        2.4.4 相位噪声与振幅关系仿真分析
    2.5 相位噪声模型验证实验
        2.5.1 非线性刚度的标定实验
        2.5.2 静电刚度的标定实验
        2.5.3 相位噪声测试与分析
        2.5.4 零偏不稳定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
    2.6 小结
3 基于锁相环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测控系统
    3.1 基于锁相环的测控电路系统
        3.1.1 基于自动增益控制的读出电路系统
        3.1.2 基于锁相环的测控电路系统
        3.1.3 嵌入式频率数字转换器
        3.1.4 测控电路系统设计
    3.2 基于锁相环的测控电路系统若干关键问题
        3.2.1 噪声混叠问题
        3.2.2 混合鉴频鉴相器的结构设计
        3.2.3 稳定性问题
    3.3 基于锁相环的测控电路系统相位噪声分析
        3.3.1 系统分解相位噪声模型
        3.3.2 幅度调制路径分析
        3.3.3 相位调制路径分析
    3.4 仿真分析
        3.4.1 启动瞬态过程仿真
        3.4.2 系统抗混叠特性仿真
    3.5 小结
4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频率数字转换技术
    4.1 频率数字转换技术的简介
        4.1.1 基于复位计数器的频率数字转换器
        4.1.2 Sigma-Delta电压式频率数字转换器
        4.1.3 Sigma-Delta相位式频率数字转换器
    4.2 高分辨低功耗频率数字转换器原理
        4.2.1 线性化理论模型
        4.2.2 量化噪声分析
    4.3 高分辨低功耗频率数字转换器关键电路设计
        4.3.1 鉴频鉴相器
        4.3.2 环路滤波器
        4.3.3 压控振荡器
    4.4 高分辨低功耗频率数字转换器仿真验证
        4.4.1 量化噪声仿真验证
        4.4.2 频率数字转换器的仿真对比
    4.5 频率数字转换器实现与性能测试
        4.5.1 电路设计与流片
        4.5.2 性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专用集成测控电路设计
    5.1 基于锁相环的测控电路设计
    5.2 关键电路设计
        5.2.1 低噪声低功耗前端放大器
        5.2.2 抗混叠混合鉴频鉴相器
        5.2.3 滞回比较器设计
        5.2.4 频率数字转换电路
        5.2.5 数字电路设计
    5.3 芯片布局与版图设计
    5.4 噪声分析与性能预测
    5.5 小结
    5.6 本章附录
        5.6.1 前端放大器仿真
        5.6.2 混合鉴频鉴相器仿真
6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MEMS-ASIC样机的实现及测试
    6.1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MEMS-ASIC原理样机的实现
    6.2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MEMS-ASIC样机性能测试
        6.2.1 启动过程测试
        6.2.2 标度因数、量程与非线性测试
        6.2.3 加速度扫频测试
        6.2.4 噪声性能测试
    6.3 关键性能指标的总结与对比
    6.4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简历

(10)离心机电气控制技术和最新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驱动电动机的选型
转速控制系统
    1. 直流调速
    (2) 控制系统
    (3) 直流调速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
        1) 速度传感器
        2) 电流传感器
        2.交流变频调速
制冷电气控制
    1.制冷电气控制方式
    2.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3. 制冷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PLC和人机界面在离心机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离心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四、离心机控制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离心机控制系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J]. 单长虹,王剑秋. 中南工学院学报, 2000(04)
  • [2]台式离心机的关键技术及进展[J]. 赵晓光. 现代科学仪器, 1999(04)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20年 第75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21(01)
  • [4]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J].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20(47)
  • [5]血型分析及红细胞悬液存储一体化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 宋玉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 2019年第27号[J]. 发展改革委.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19(40)
  • [7]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温度耦合非线性问题研究与敏感结构的优化设计[D]. 张晶.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基于PIND的航天用集成电路极限检测条件研究[D]. 宋钦泽. 辽宁科技大学, 2018(01)
  • [9]导航级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专用集成测控电路研究[D]. 赵健.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7)
  • [10]离心机电气控制技术和最新发展方向[J]. 陆中华. 电气时代, 2010(09)

标签:;  ;  ;  ;  ;  

离心机控制系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