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引领新实践

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引领新实践

一、与时俱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徐友龙[1](2017)在《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在浙工作期间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突出强调在接受革命精神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中保持与时俱进精神状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共同理想,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中做到守土有责,始终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发表了系列深刻见解,创新了系列举措,取得了显着成效。习近平同志的这些探索和实践,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更加系统完整、成熟成型,为新形势下加强思想建党和理论武装,以及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谭晓玲[2](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李正兴[3](2013)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三化”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又构成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加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独立研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课题立足于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一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不断向前推进的发展过程,旨在深入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构成、内在机制、发展路径和价值指向,从而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规律。这既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研究,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落实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战略任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活动更加自觉、主动和有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条件相结合的过程和结果。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化时代”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方面: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时代条件、解答时代课题、指导时代实践,从而引领和推动时代发展。另一方面,要使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需要、汲取时代营养、反映时代精神,从而创新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是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关键是创造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带指导性的思想理论观点,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思想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以来就开始了时代化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160多年。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标志性的时代化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大课题,我们需要始终结合发展变化着的时代条件,在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这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客体”,时代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条件客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载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包含四个主要环节:坚持理论指导、把握时代条件是准备环节,顺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课题是开端环节,汲取时代精华、总结实践经验是关键环节,推进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是归宿环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是科学追求和价值追求相结合的过程,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发展的过程,也是连续发展与周期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是由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决定的。从它的实现前提来看,科学把握时代条件是认识前提,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基础,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根本态度。从它的发展动力来看,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内在动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外在动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直接动力。从它的成果表达来看,要抓住“实现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课题,围绕“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核心问题”,不断生成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成果;这种成果体现在理论工作者研究中的创新成果、党的领袖着作中的理论创新、党的历史文献中的理论创造等三个方面;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在表达上要体现内容具体化、形式多样化、语言通俗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由多条路径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为起点,着眼于重大时代问题的理论思考,最终在深化“三大规律”认识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时代化的理论路径。我们要以应对和解决重大实践课题为起点,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升华理论成果,最终在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时代化的实践路径。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最终在学习批判借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时代化的文化路径。只有不同的路径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按照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要求全面把握其价值指向。首先,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价值指向,那就是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指引,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以群众的民生所需为现实价值取向。其次,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体价值指向,那就是要以发展党的指导思想为直接价值目标,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间接价值目标,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为根本价值目标。最后,改造世界的实践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价值指向,从中国发展的实践视角来看就是要引领中国高举伟大旗帜、拓展全球视野、融入世界潮流,从世界发展的实践视角来看就是要引领世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推进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向,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真正意义。

张书林[4](2013)在《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践路向选择之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推进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关键是其动力机制的建构。当前,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路向选择有机统一起来。在其基础动力上,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其核心动力上,要继续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征程;在其实践动力上,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其价值动力上,要着力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张书林[5](201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路向》文中研究指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键是要科学设计其战略路向。从科学定位和精准选择的视角切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路向应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着力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唐志龙[6](2007)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辨析》文中指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视野下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备的理论品质。我们应该联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崭新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侧重从三维视角进行理论辨析。第一,“活的灵魂”的理论底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第二,“活的灵魂”的现实要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活的灵魂”的价值取向,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唐志龙[7](2006)在《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发微》文中提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视野下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备的理论品质。本文依据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联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崭新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侧重从三维视角进行了理论辨析。第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科学概括,有着深刻的理论底蕴,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也表征着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精髓。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其现实要求是搞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主观符合客观,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表明,我们一定要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根本价值取向。

晁团光,赵登攀[8](2005)在《党的理论旗帜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们从不教条、不僵化,总是根据历史条件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从而才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伟大科学成果的诞生。因此,可以发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旗帜具有的根本属性。在当今中国,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刘桂英,敬志伟[9](2005)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文中提出

王福民,陈少牧[10](2005)在《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兼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逻辑》文中提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江泽民在“5·31”讲话中首先提出、在“十六大报告”中加以阐述的科学论断。对此,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重新强调并加以发挥。本文旨在从理论上研究这个论断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特性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实践得失的新总结,它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根本原则的新阐释;它为匡正时下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偏颇提供了科学的尺度。

二、与时俱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时俱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在浙工作期间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接受革命精神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二)弘扬“红船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中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一)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三、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一)重视学以致用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三)系统提出并一以贯之推进“八八战略”
四、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共同理想
    (一)全面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浙江精神”
    (三)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五、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中做到守土有责
    (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到守土有责
    (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要“真”“情”“实”“意”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四、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主要研究方法
        (二)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一) 时代、时代性与时代化的概念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涵义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的关系
    二、 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理论
        (二)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理论
    三、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论述
        (一)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论述
        (二) 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论述
        (三) 江泽民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论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
        (一)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
        (二) 马克思主义是回答时代课题的成果
        (三) 马克思主义是汲取时代精华的结晶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初步发展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
        (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历程的启示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结合时代条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构成要素和环节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内涵与特点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系统过程的内容解读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系统过程的主要特点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主体要素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理论客体”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条件客体”
        (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载体要素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主要环节
        (一) 准备环节:坚持理论指导,把握时代条件
        (二) 开端环节:顺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课题
        (三) 关键环节:汲取时代精华,总结实践经验
        (四) 归宿环节:推进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机制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认识前提
        (一) 科学把握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认识前提
        (二)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
        (三) 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态度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动力
        (一)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动力
        (二)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外在动力
        (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直接动力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成果表达机制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生成机制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成果表现机制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话语表达机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路径
        (一)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
        (二) 着眼于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思考
        (三) 在深化“三大规律”认识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路径
        (一) 应对和解决重大实践课题
        (二) 总结实践经验升华理论成果
        (三) 在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路径
        (一)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二) 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
        (三) 在学习批判借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指向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价值指向
        (一)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终极价值指引
        (二)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三) 群众的民生所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价值取向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体价值指向
        (一) 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直接价值目标
        (二)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间接价值目标
        (三) 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价值目标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价值指向
        (一) 从中国视角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价值指向
        (二) 从世界视角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价值指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践路向选择之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动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特征
    (三) 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
二、核心动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征程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要件
三、实践动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发展着的理论形态
    (二) 要立足时代特征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 提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能力
四、价值动力:着力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一) 科学理论要最大程度地贴近群众
        1.科学理论要为群众利益的实现服务
        2.科学理论要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出来
        3.科学理论要带着强烈深厚的群众感情讲出来
    (二) 科学理论要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1.要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 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要充满人性关怀
        3.要着力解决好紧迫的民生问题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路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是党确立的主流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特征。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着的理论形态。
    2.立足时代特征发展马克思主义。
    3.提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能力。
三、继续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继续中国化的基础要件。
四、着力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1.要最大程度地贴近群众。
    2.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6)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活的灵魂”的理论底蕴: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活的灵魂”的现实要求: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活的灵魂”的价值取向: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8)党的理论旗帜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旗帜的根本属性
2 关于理论创新的思考
    2.1 理论创新就是正确的理论认识的新飞跃
    2.2 理论创新具有客观必然性
    2.3 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为前提
3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四、与时俱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在浙工作期间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研究[J]. 徐友龙.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7(03)
  •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D]. 李正兴. 江西师范大学, 2013(03)
  • [4]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践路向选择之视角[J]. 张书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路向[J]. 张书林.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 [6]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辨析[J]. 唐志龙. 学习论坛, 2007(02)
  • [7]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发微[A]. 唐志龙. 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 2006
  • [8]党的理论旗帜之研究[J]. 晁团光,赵登攀.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 [9]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J]. 刘桂英,敬志伟. 理论学习, 2005(06)
  • [10]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兼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逻辑[J]. 王福民,陈少牧. 江汉论坛, 2005(02)

标签:;  ;  ;  ;  ;  

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引领新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