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应用系统的开发

GPS应用系统的开发

一、一种GPS应用系统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赵耀升,宋立丰,毛基业,刘箭章[1](2021)在《“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文中提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也成为了少数站上国际前沿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道路,提炼出"成功秘诀",并对其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依靠分步走的研发战略、特色创新的技术方案和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三大法宝",自主成功获取卫星导航源头技术,并快速赶上先发国家;再凭借自主源头技术的溢出动力、"国家规划—重大工程"引领下的"政府+市场"合力以及产业技术升级机遇的助力这"三大动力",实现了快速产业化。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践创新之路,不仅填补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技术来源情境下高技术产业发展"无路可走"的空白,而且可以抽象出一条对这一情境下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北斗道路"。这些结论对于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借鉴意义。

方磊[2](2021)在《基于多旋翼无人机海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海洋气象数据采集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现有的海洋气象数据采集多以监测站和雷达卫星为主,难以开展监测站以外的精细化气象数据采集工作。现有的GPS下投式探空仪多用于高空气象数据探测,难以满足在海洋方面的数据精度要求,本文基于多旋翼无人机高机动性和易操作等特点,结合GPS测风技术和动态卡尔曼滤波算法设计了一种海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本文主要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基于现有的GPS下投式探空仪技术和GPS测风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基础理论,本文通过分析GPS在海洋动态定位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多路径效应,建立海面动态多路径误差模型和常规测量误差模型,结合交互式多模型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算法,提出了一种动态卡尔曼滤波算法,来降低GPS在海洋上定位误差,提高测风算法的计算结果。(2)该系统硬件部分以STM32F030CCT6为控制核心,搭建其外围基本电路,并完成对各个传感器的选型和外部电路设计;软件部分通过keil软件编写各个传感器的通信程序和动态滤波算法的测风程序,并通过通信协议(ASCII)实现与上位机通信。(3)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采用图形化G语言构建气象数据接收、显示、预处理和存储为一体的直观化显示界面,并通过界面运行结果验证上位机的可行性。

彭勃[3](2021)在《基于遗传编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其服役状态会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开展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对于保证旋转机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传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的设计性和专属性较强而智能性和适应性较弱。因此,探索一种能根据滚动轴承监测信号自适应完成故障诊断工作的智能方法,有利于在工况复杂多变的实际工程环境中更好地保障旋转机械设备安全运行。遗传编程(Genetic Programming,GP)是一种能够根据问题自动生成解决方案的计算智能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可以实现滚动轴承故障的智能诊断。本文以滚动轴承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以GP为技术手段,以使用GP解决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故障类型识别以及小样本下故障类型识别为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传统的轴承故障检测方法侧重于使用信号处理算法,从监测信号中捕获故障相关脉冲。然而这些算法的提出与改进需要大量的先验知识,且很难提出一种算法能有效处理各种工况信号。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GP设计复合形态学滤波器(Genetic Programming Design Composite Morphological Filter,GPDCMF)的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方法,根据待检测信号的自身特点,自动设计出一个复合形态学滤波器捕获故障相关脉冲后,进行包络谱分析,辨识故障特征频率谱线,实现故障检测。运用GPDCMF方法处理滚动轴承故障仿真和实验信号,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检测轴承故障。(2)传统的轴承故障类型识别方法通常包含信号检测、特征提取、特征约简、分类器优化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骤的结果均会影响到最终的诊断,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对相关方法进行设计与组合,并且所建立的模型可能只对某一故障诊断任务有效。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GP自动特征提取与构造(Genetic Programming Automatically Feature Extraction and Construction,GPAFEC)的滚动轴承故障类型识别方法,根据已有轴承样本信号的自身特点,自动从原始振动信号中获得代表性特征后,配合使用k-Nearest Neighbors(KNN)进行故障类型识别。使用三个滚动轴承故障数据集对GPAFEC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辨识不同类型的轴承故障。(3)现有故障类型识别方法多是假设有足够多的样本来建立诊断模型。然而,现实工程环境中获得大量故障样本困难,小样本情况下的滚动轴承故障类型识别亟待研究。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GP多视角特征构造和集成(Genetic Programming Multi-view Feature Construction and Ensemble,GPMFCE)的滚动轴承小样本故障类型识别方法,将轴承样本信号三个不同视角的低级特征自动构造为高级特征,并利用三个视角高级特征所具有的多样性和辨识性,组建一个基于KNN的集成诊断系统,以提高识别的泛化性和准确性。使用三个滚动轴承小样本故障数据集验证GPMFCE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小样本情况下精准判断轴承故障类型。

郭建燕[4](2021)在《航空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研制》文中认为航空磁法勘探技术作为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地形条件约束,而且大大提高了探测效率。与传统地磁总场以及磁场三分量相比,磁梯度张量测量具有突出异常场、弱化背景场、对姿态变动不敏感、反演结果更精确等优势,因此基于航空移动平台的磁梯度张量测量极具研究价值。本文研制了一款航空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实现了八通道SQUID磁测数据与GPS组合惯导数据的同步采集,并通过屏蔽室静态实验、野外地面动态实验以及飞行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论述了磁梯度张量的测量原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磁梯度张量的9个分量中存在5个独立分量,即只要测得这5个独立分量就能获得全部张量元素,并介绍了SQUID磁传感器的分类以及DC SQUID的工作机理。根据磁梯度张量的测量原理,设计了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平台,包括数字式多通道SQUID读出电路和NI c RIO数据采集与仪器控制模块,前者用来输出经由放大、积分处理后的SQUID电压信号,并配合上位机完成SQUID状态与参数的数字化调节;后者主要实现八通道SQUID磁测数据与GPS组合惯导数据的同步采集,并为上下位机之间的RS-485通讯提供相应的串行通讯接口。SQUID状态与参数的数字化调节主要依靠RS-485串口通讯功能实现,编写了上位机控制程序以及下位机主控程序。利用LabVIEW软件来开发NI c RIO嵌入式平台,主要包括LabVIEW FPGA和LabVIEW Real-Time程序设计,前者用于控制I/O模块实现系统功能,后者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显示及存储,通过GPS同步授时方案实现了八路SQUID和惯导数据采集的同步性要求。针对系统在飞行测量过程中的失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SQUID失锁检测方法,即判断SQUID输出电压信号的差分熵,并设计了一种SQUID工作点自动恢复方案。最后,开展了航空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测试以及可行性验证实验。测试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预期指标,RS-485串口通讯、SQUID失锁检测及自动恢复功能得以实现,噪声水平低于200μV,SQUID磁测数据与GPS惯导数据的同步精度优于10μs。通过对比和分析测区飞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所采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满足航空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的设计要求。

王大明[5](2021)在《低功耗数据采集与NB-IoT传输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在工业、农业等无人值守且无稳定市电供应的场合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时,系统往往采用电池供电,因此电池使用寿命是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维持长时间稳定工作的关键因素,除了选择大容量电池以外,尽可能降低系统电路的功耗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技术路线。为了满足长时间无人值守、无稳定市电供应且无法使用太阳能电池场合下的数据采集与传输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数据采集与NB-IoT传输的电路系统,制成了工程样机,能够远程采集现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利用NB-IoT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云平台,便于远程监测和管理。该系统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并实现了低功耗条件下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1)硬件电路设计。系统采用一次性锂电池或可选太阳能电池供电,为了保证一次性锂电池单独供电时的续航能力,在充分考虑各功能模块功耗和芯片低功耗性能的基础上合理进行硬件电路设计;设计易于切换和控制的电源电路,降低系统状态转换响应时间;设计锂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实时监测锂电池电量信息。(2)软件设计。系统在进行模拟量数据采集时可以根据负载变化动态地调整功耗;对各功能模块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块工作结束后立即禁用ADC、SPI、USART等相关外设接口;启用MCU休眠策略,系统处于空闲态时控制MCU进入待机模式,减小锂电池放电电流;选择GPS热启动开机方式,降低系统授时定位功耗;MCU进入待机模式之前将相关I/O口线设置为高阻态。(3)动态电源管理。分析各个电路功能模块的功耗,合理调度NB-IoT通信、RS-485通信、GPS授时定位等高耗电量功能模块,降低其工作频次,系统采用动态电源管理技术,在系统运行时动态地给各个功能模块/芯片分配资源。当需要模块工作时,系统开启该模块的供电电源完成相应任务;当模块进入空闲状态时,关断该模块的供电电源,模块进入关机模式,避免不必要的电量损耗。本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校验、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功能,通过对系统工程样机进行软、硬件联合调试以及对各模块功能和耗电量进行测试、分析,证明本设计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可以长时间工作在无人值守、无稳定市电供应且无法使用太阳能电池的环境场合。

程豪[6](2021)在《基于出租车GPS的上车点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除了兴起的网约车,传统的扬招打出租车方式在城市居民日常出行中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及其定位技术的发展,出租车的轨迹变的易于记录和收集,这些轨迹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研究这些轨迹数据,除了能够对出租车本身的速度、方向等特征进行分析,还能够了解出租车本身的活动情况以及城市居民的出行情况,并且将从中获取的信息应用于居民日常出行中。数据挖掘技术为研究轨迹数据提供了基础,本文将基于出租车GPS提供的位置信息,设计上车点推荐系统。主要包含如下工作:1.基于出租车GPS的乘客上车点方法的研究。首先对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的出租车GPS数据进行降噪和地图匹配等预处理工作后获取出租车停留点数据集,然后提出了基于时空的密度聚类算法将出租车停留点数据进行聚类获取候选推荐点数据集,最后基于用户的时间和位置信息得到乘客上车推荐点及其车辆数量信息。2.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出租车GPS的上车点推荐系统原型。该系统分为小程序客户端和接口服务器端,小程序端作为用户可视化操作界面,包含用户登录、周围兴趣点查询、用户推荐点查询、天气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等几个模块,这些模块包含了用户出行时关心的信息,为用户出行提供了方便。

王振[7](2020)在《基于Web的大规模GPS点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GPS数据作为人类活动轨迹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描述了移动对象的时空变化属性,更是蕴含了丰富的语义。通过可视化平台可以将大规模GPS数据更加直观地呈现在研究人员的面前,并通过丰富的交互操作帮助他们揭示数据中所包含的时空规律甚至更深层的语义。在大规模GPS数据可视化系统中,很多都是基于客户端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通过优化数据结构实现高效存储索引数据,并借助GPU绘制加速大规模渲染。本文设计的可视化平台主要注重后端的计算能力和浏览器在可视化窗口的视野特点,采用多分辨率金字塔模型实现大规模数据的组织管理,并通过优化数据的转换处理算法以及借助GPU强大的并行数据处理能力来实现快速绘制。该平台能够有效地减少系统内存占用,保证10GB以上的大规模GPS数据按需加载、多尺度浏览,实现快速定位绘制,即使在视图窗口发生变化时也能进行高效渲染,提高了可视化交互操作体验。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在充分考虑了目前可视化系统的对于部署简单,分发容易,维护及时、企业对于开发人员的招聘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以B/S作为系统架构的设计原则;(2)基于WebGL的绘制架构,实现了直接基于硬件的绘制,改善基于Canvas绘制的性能问题,使整个的绘制更加流畅了优化,提高系统处理性能;(3)改进GPS点数据数据可视化的数据前后端加载架构,使用多分辨率金字塔的结构加载可视化绘制的数据,使用数据分片技术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渲染能力;(4)使用基于GPU的坐标转换算法改善了单纯使用CPU处理数据时在前端交互时的绘制性能低效问题,从而降低绘制延迟,提升用户体验。本文设计的可视化平台可以解决当前大规模GPS数据可视化中遇到的对于硬件高性能要求、渲染时间过长甚至无响应、交互操作性能差等问题,为后续使用对于大规模GPS点数据的用户探索可视化GPS点数据以及基于可视化的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持。该系统在Web平台的基础上,在服务端将大规模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且将客户端的部分计算压力转移到GPU,从目前本文实践来说这种方式对于大规模的GPS点数据可视化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后期可以依据该思路继续探索。

贾通[8](2020)在《沥青路面智能压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实是沥青混合料密实成型和路用功能实现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因此,沥青路面施工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压实质量控制。目前,沥青路面的压实质量管理仍以事后检验为主,难以及时了解压实状况并进行过程控制。因而,能够连续监测和实时反馈压实状态的智能压实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以沥青路面施工的碾压过程为对象,重点围绕“机-料”耦合系统建模分析、振动压实反馈信号处理、压实状态感知和智能压实质量评价等内容进行智能压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首先,阐述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机理,分析了压实过程中三种阻力的作用原理,提炼了共振状态下压实效果较好的规律;采用一维流变模型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在碾压施工过程中的流变力学行为,建立了振动压实“机-料”耦合系统非线性模型,并分别在线性、非线性和一般情况下进行了模型分析。研究表明,当振动参数确定时,沥青混合料对压实机具的抵抗力与振动轮的惯性力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量测振动轮反馈响应的变化信息,可进一步分析沥青混合料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而获取压实状态,为智能压实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旋转压实试验,提取了碾压次数与压实度之间的对数关系;提出了一种新型室外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克服了施工现场中试验设计的困难;进行了室外和现场试验,采集了振动压实反馈信号。基于双处理器架构设计了车载检测单元,提出了一种低成本协同定位方案,满足了碾压检测和定位的需求;开发了道路施工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沥青路面施工参数的连续实时无损监测。然后,对振动压实反馈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基于汉明窗设计了有限冲击响应数字带通滤波器,有效地抑制了高频噪声成分,同时保证了原始信号的线性相位特性;采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进行趋势项消除,利用五点三次平滑法进行平滑处理,去除了零点漂移和杂波毛刺,平滑了振动信号波形。针对振动反馈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特性,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信号进行分解,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提取了有效IMF分量,并进行时频分析。研究表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以本征模态函数为“基函数”重构信号,可提高信号质量,减小频谱泄露、栅栏效应等误差,具有自适应性强、信噪比好等优点。进而,根据Parseval能量守恒定理,提出基于能量分布的压实感知方法和新指标振动压实能量值(VCVe)。在振动信号处理结果的基础上,计算获取了压实计值(CMV)、连续压实值(CCV)、VCVe值。研究表明,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CMV、CCV和VCVe指标值均呈逐步增大趋势;VCVe与碾压次数的相关关系优于CMV和CCV,改善了谐波分析指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VCVe、CMV、CCV指标之间具有独立性,可单独或联合用于压实监测;与常规取芯检测方法相比,CMV、CCV和VCVe指标可以反映沥青混合料压实状态的变化过程,虽不宜直接用作质量验收标准,但可用于压实状态感知和压实质量过程控制。最后,融合多源压实监测数据,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进行智能压实质量评价。选择了训练样本特征,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基于实时动态(RTK)GPS标定系统进行了样本数据标识;采用模糊C均值方法计算了样本数据的隶属度,抑制了噪声和孤立点的影响;设计了模糊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有效地进行了压实状态分类,准确率可达72.6%;利用RTK-GPS定位数据计算获取了隐含压实状态序列,采用SVM状态分类结果作为观察序列,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计算了HMM参数;获取了转移概率矩阵和观测概率矩阵,根据HMM解码算法计算了碾压施工过程的隐含状态序列,其准确率为78.3%;与FSVM压实状态分类相比,SVM-HMM的准确率有较大改善,实现了碾压全程的智能压实质量评价。本文基本实现了沥青路面压实的连续无损感知和智能质量评价等初级智能压实技术,对智能压实反馈控制系统尚未深入探索。未来,可结合人工智能、自适应馈控等理论研究高级智能压实技术,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设的发展。

张熙[9](2020)在《GNSS数据质量评估及预处理相关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GNSS主要观测信息有: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广播星历等。对其进行准确的精度评估可以检验GNSS系统服务性能,为误差源的确定提供参考,益于系统的控制与优化;对GNSS观测值进行合理的预处理,有助于缩短定位解算的耗时,提高定位精度与数据利用率。本论文针对GNSS数据快速获取、观测信息质量评估、周跳探测与修复等定位解算前的关键环节,在“数据层”、“计算层”、“表示层”展开研究,完成如下工作:(1)基于IGS产品命名规则、数据中心归档规律以及开源软件rtkget实现了大批量GNSS数据的快速下载。经验证,快速下载方案较原rtkget下载速度提高10倍以上,且能够在10分钟左右完整下载1070份精密星历。(2)评估了多测站多系统伪距、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随机特性检验,探究了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经实验发现,观测值精度随卫星高度角减小而降低;不同接收机类型、使用同类型接收机的不同测站,信号精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实际应用中应具体分析。(3)评估了广播星历轨道和钟差的精度。提出了一种通过反算求解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值的算法以及一种消除钟差系统性偏差的新方法。通过三个算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四大GNSS的SISRE整体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Galileo、GPS、BDS、GLONASS,BDS-3的各项指标精度在四大GNSS中均最优;GPS广播星历精度会随着各类政策的实施及大气现象发生显着变化;GPS Block IIIA卫星SISRE精度约为0.2m,精度较Block IIF提高约1倍。(4)提出了一种适用于BDS的逐级周跳探测方法,并结合空间搜索与I-范数最小原则进行周跳修复。评估了30s采样间隔不同电离层活跃程度、不同纬度、不同季节、不同接收机GPS L1频点历元间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大致水平。经验证,该方法不仅适用于BDS不同轨道卫星1s采样间隔数据的周跳探测与修复,也适用于30s采样间隔、磁暴日数据的周跳探测与修复。(5)编制大批量GNSS数据下载软件“data Downloader”,多系统GNSS广播星历质量评估软件,GNSS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软件。经算例验证,上述各软件均可实现预期功能,且界面友好,接口预留合理,便于优化与进一步开发。

张来[10](2020)在《基于树莓派的PM2.5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PM2.5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目前PM2.5浓度的监测主要依靠官方建立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单个站点的建设成本高昂,站点分布不均,无法实现细粒度的PM2.5浓度监测。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设计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对积累的历史数据进行学习与分析,就能对当前或者未来的事件进行估算,尤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推荐系统等领域已经成绩斐然。因此,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PM2.5浓度监测是一项值得深究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作。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主要工作以及系统中使用到的关键技术。之后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给出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并描述了各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论文工作基于参与式感知平台实现,由树莓派、服务器、客户端组成。树莓派负责拍摄图像并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图像的EXIF信息爬取对应的气象数据,并使用亮度归一化、图像分割等技术进行图像预处理,提取出与PM2.5浓度相关性高的图像特征。在此基础之上,以图像特征、气象特征作为输入特征数据,调用离线训练形成并适合处理时序数据的LSTM算法模型进行PM2.5浓度数值估算。客户端负责对树莓派进行初始化设置、站点管理以及获取实时PM2.5浓度数据。论文最后进行了功能模块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及稳定性并对全文做出了总结。基于树莓派的PM2.5监测系统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实现PM2.5浓度的细粒度监测,为感知平台用户提供周围实时PM2.5浓度监测、PM2.5浓度趋势变化等服务。用户能够获得不同场景的空气质量状况,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合理规划出行。并且,收集到的图像数据以及气象数据能够为政府进行城市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一种GPS应用系统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GPS应用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演进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演进
三、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分析
    (一)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走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是如何成功的
        1. 中国是如何以自主来源方式成功获取卫星导航源头技术的
        2.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是如何完成产业化并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
四、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
    (一)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理论定位思考
    (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理论合理性
    (三)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理论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1. 高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理论研究建议
        2.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未来发展研究建议

(2)基于多旋翼无人机海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旋翼无人机在海洋应用方面的发展现状
        1.2.2 GPS下投式探空仪的研究现状
        1.2.3 动态测风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海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需求分析
    2.2 系统设计性能指标
    2.3 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
        2.3.1 气象数据采集和处理原理
        2.3.2 系统动态测风原理
        2.3.3 风速风向算法
    2.4 系统设计主要工作
    2.5 系统功能性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测风优化算法设计
    3.1 GPS动态定位误差
        3.1.1 常规测量误差
        3.1.2 多路径误差
    3.2 主要误差源建模
        3.2.1 常规测量误差建模
        3.2.2 多路径误差建模
    3.3 GPS动态定位优化算法
        3.3.1 标准卡尔曼滤波
        3.3.2 交互式多模型卡尔曼滤波算法
        3.3.3 GPS下投式探空仪动态模型
        3.3.4 GPS测量模型
    3.4 试验仿真及分析
        3.4.1 多路径误差结果
        3.4.2 转移概率结果分析
        3.4.3 卡尔曼滤波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多旋翼无人机平台设计
    4.2 GPS下投式探空仪设计
        4.2.1 主控模块设计
        4.2.2 传感器模块设计
        4.2.3 电源模块设计
        4.2.4 通信模块
    4.3 GPS下投式探空仪外形结构及实物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GPS下投式探空仪应用程序设计
        5.1.1 主控程序
        5.1.2 GPS接收机数据读取
        5.1.3 动态测风优化算法运算流程
        5.1.4 通信协议数据包格式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2.1 上位机设计总体框架
        5.2.2 登录界面模块设计
        5.2.3 系统控制模块设计
        5.2.4 数据采集模块
        5.2.5 GPS下投式探空仪三维运动轨迹显示模块
        5.2.6 气象数据波形显示模块
        5.2.7 上位机设计界面展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
    6.1 实物测试
        6.1.1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6.1.2 系统实物测试
    6.2 测试结果分析
        6.2.1 气象数据波形显示结果分析
        6.2.2 探空仪运动轨迹结果分析
        6.2.3 动态测风优化算法的可行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遗传编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1 滚动轴承故障形式
        1.2.2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内容
        1.2.3 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4 滚动轴承故障类型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1.3 遗传编程算法工程应用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动机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动机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遗传编程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遗传编程算法
        2.2.1 经典遗传编程算法
        2.2.2 强类型遗传编程算法
    2.3 遗传编程的优势与难点
        2.3.1 算法优势
        2.3.2 算法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GP设计复合形态学滤波器的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方法
    3.1 引言
    3.2 形态学滤波器
    3.3 GP设计复合形态学滤波器
        3.3.1 程序结构
        3.3.2 函数集
        3.3.3 终止符集
        3.3.4 适应度评价
        3.3.5 方法实现与参数设置
    3.4 故障检测过程概述
    3.5 滚动轴承故障仿真信号分析
        3.5.1 信号仿真模型
        3.5.2 测试结果
        3.5.3 讨论
    3.6 滚动轴承故障实验信号分析
        3.6.1 实验装置与信号采集
        3.6.2 测试结果
        3.6.3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P自动特征提取与构造的滚动轴承故障类型识别方法
    4.1 引言
    4.2 GP自动特征提取与构造
        4.2.1 程序结构
        4.2.2 函数集
        4.2.3 终止符集
        4.2.4 适应度评价
        4.2.5 故障类型识别过程概述
    4.3 实验设计
        4.3.1 故障数据集
        4.3.2 对比方法
        4.3.3 方法实现与参数设置
    4.4 实验结果
    4.5 分析与讨论
        4.5.1 收敛行为
        4.5.2 计算时间
        4.5.3 特征可视化
        4.5.4 模型分析
        4.5.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P多视角特征构造与集成的小样本滚动轴承故障类型识别方法
    5.1 引言
    5.2 GP多视角特征构造与集成
        5.2.1 程序结构
        5.2.2 函数集
        5.2.3 终止符集
        5.2.4 适应度评价
        5.2.5 集成诊断
        5.2.6 小样本故障类型识别过程概述
    5.3 实验设计
        5.3.1 小样本故障数据集
        5.3.2 对比方法
        5.3.3 方法实现与参数设置
    5.4 实验结果
    5.5 深入分析
        5.5.1 模型分析
        5.5.2 构造特征可视化
        5.5.3 识别结果可视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航空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数据采集系统总体设计
    2.1 磁梯度张量测量理论基础
        2.1.1 磁梯度张量概述
        2.1.2 SQUID磁传感器介绍
    2.2 系统设计准则及技术指标
    2.3 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1 系统功能分析
    3.2 多通道SQUID读出电路
        3.2.1 零磁通锁定式测量原理
        3.2.2 数字式多通道SQUID读出电路设计
    3.3 NI数据采集与仪器控制模块设计
        3.3.1 虚拟仪器技术
        3.3.2 cRIO-9033嵌入式平台
        3.3.3 C系列I/O模块选型与设计
        3.3.4 cRIO平台搭建效果
    3.4 系统集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开发
    4.1 LabVIEW开发环境概述
    4.2 RS-485通讯设计
    4.3 cRIO平台的程序设计
        4.3.1 cRIO的软件开发构架
        4.3.2 LabVIEW FPGA程序设计
        4.3.3 LabVIEW Real-Time程序设计
        4.3.4 GPS同步授时方案研究
    4.4 SQUID失锁检测与工作点自动恢复设计
        4.4.1 SQUID失锁现象分析
        4.4.2 SQUID失锁检测方法研究
        4.4.3 SQUID工作点自动恢复方案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与实验
    5.1 系统测试
        5.1.1 串口通讯功能测试
        5.1.2 系统噪声测试
        5.1.3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5.1.4 数据存储功能测试
        5.1.5 SQUID失锁检测并自动恢复功能测试
    5.2 系统静态与动态实验
        5.2.1 屏蔽室静态实验
        5.2.2 野外动态实验
        5.2.3 飞行实验
        5.2.3.1 测区实验方案设计
        5.2.3.2 测区飞行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低功耗数据采集与NB-IoT传输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低功耗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发展综述
        1.2.1 低功耗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发展现状
        1.2.2 低功耗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发展趋势
    1.3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应用场景
        2.1.2 功能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1 硬件设计
        2.2.2 软件设计
3 系统硬件电路低功耗设计
    3.1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与功能描述
    3.2 硬件电路低功耗设计
        3.2.1 MCU及外围辅助电路
        3.2.2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3.2.3 数据采集与模拟信号输出电路
        3.2.4 NB-IoT数据传输电路
        3.2.5 数据存储电路
        3.2.6 GPS授时定位电路
        3.2.7 电池充电和电压检测电路
        3.2.8 电流测试电路
    3.3 印刷电路板设计及工装焊接
        3.3.1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
        3.3.2 电路板工装焊接
4 系统软件低功耗设计
    4.1 系统软件工作流程
    4.2 软件低功耗设计
    4.3 授时与定位
    4.4 模拟量数据采集
        4.4.1 自适应电压调节
        4.4.2 模拟量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5 数据存储
    4.6 NB-IoT数据传输
    4.7 RS-485 数据传输
    4.8 上位机软件
        4.8.1 上位机软件功能定义
        4.8.2 上位机设计方案
5 系统调试与测试
    5.1 系统软件、硬件联合调试
    5.2 系统精度测试
        5.2.1 模拟量采集精度测试
        5.2.2 模拟量输出精度测试
    5.3 各模块工作时间测试
    5.4 各模块功耗测试
    5.5 系统整机耗电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PCB布局布线图
附录 B 实物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出租车GPS的上车点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GPS定位技术
        2.1.1 GPS原理
        2.1.2 GPS相关应用
    2.2 数据存储技术
        2.2.1 关系型数据库
        2.2.2 非关系型数据库
        2.2.3 数据库的选择
        2.2.4 数据库连接池
    2.3 聚类分析技术
        2.3.1 聚类算法概述
        2.3.2 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
        2.3.3 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
        2.3.4 基于层次的聚类方法
    2.4 前端可视化技术
        2.4.1 前端框架技术
        2.4.2 前端数据接入技术
        2.4.3 前端地图可视化技术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出租车GPS的上车点推荐算法
    3.1 数据来源采集和预处理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预处理
        3.1.3 地图匹配
    3.2 出租车候选推荐点获取
        3.2.1 出租车停留点获取
        3.2.2 出租车停留点时空分析
        3.2.3 基于时空的密度聚类算法
    3.3 结果分析
        3.3.1 聚类结果分析
        3.3.2 候选推荐点结果分析
    3.4 用户推荐点以及推荐信息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上车点推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和配置
        4.1.1 小程序开发环境搭建和配置
        4.1.2 服务器端开发环境
    4.2 系统结构设计
        4.2.1 整体结构设计
        4.2.2 小程序客户端结构设计
        4.2.3 数据库设计
    4.3 系统运行与测试
        4.3.1 系统测试环境
        4.3.2 系统核心功能测试
        4.3.3 系统测试分析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Web的大规模GPS点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1.2.1 Web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
        1.2.2 多分辨率金字塔技术研究现状
        1.2.3 基于GPU的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2.1 WebGL绘制技术
        2.1.1 HTML5技术
        2.1.2 WebGL绘制
    2.2 多分辨率金字塔技术
        2.2.1 POSTGRESQL与PostGIS数据存储
        2.2.2 GEOSERVER
        2.2.3 矢量切片技术
    2.3 GPU异构计算技术
        2.3.1 GPU计算环境
        2.3.2 着色器编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Web的大规模GPS数据可视化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
    3.1 基于Web的大规模GPS数据可视化的需求分析
        3.1.1 功能需求
        3.1.2 性能指标
    3.2 基于Web的大规模GPS数据可视化的总体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系统架构与业务流程
        3.2.3 系统模块
    3.3 部署环境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关键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Web绘制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1 Web绘制模块设计需求
        4.1.2 Web绘制模块设计方案
        4.1.3 Web绘制模块具体实现
    4.2 多分辨率金字塔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2.1 多分辨率金字塔模块设计需求
        4.2.2 多分辨率金字塔模块设计方案
        4.2.3 多分辨率金字塔模块具体实现
    4.3 GPU坐标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3.1 GPU坐标转换系统的设计需求
        4.3.2 GPU坐标转换系统的设计方案
        4.3.3 GPU坐标转换系统的具体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部署环境
    5.2 功能测试与分析
    5.3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沥青路面智能压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智能压实发展和研究现状
        1.2.2 沥青路面智能压实关键技术
        1.2.3 振动压实机理和碾压模型研究动态
        1.2.4 压实参数检测和数据处理研究动态
        1.2.5 压实检测指标和质量评价研究动态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第二章 沥青路面振动压实“机-料”耦合模型
    2.1 沥青混合料压实机理和压实特性
        2.1.1 沥青混合料压实机理
        2.1.2 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
    2.2 沥青混合料振动压实“机-料”耦合模型
        2.2.1 振动压实原理与“机-料”耦合模型结构
        2.2.2 沥青混合料碾压流变特性与“机-料”耦合模型
    2.3 沥青路面振动压实“机-料”耦合模型分析
        2.3.1 线性振动压实系统分析
        2.3.2 非线性振动压实系统分析
        2.3.3 一般情况下振动压实系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路面振动压实试验设计与监测
    3.1 室内压实模拟试验
        3.1.1 室内马歇尔击实试验
        3.1.2 室内旋转压实试验
    3.2 室外压实模拟试验
        3.2.1 小型振动压路机
        3.2.2 小型试验路设计
        3.2.3 沥青混合料设计
        3.2.4 振动压实试验过程
        3.2.5 振动压实试验结果
    3.3 现场振动压实试验
    3.4 远程监控系统实现
        3.4.1 车载单元设计
        3.4.2 施工参数监测
        3.4.3 测速定位系统
        3.4.4 监控管理系统
        3.4.5 客户端口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MD的沥青路面振动压实反馈信号处理
    4.1 信号采集和预处理
        4.1.1 振动信号采集
        4.1.2 振动信号滤波
        4.1.3 振动信号预处理
        4.1.4 滤波和预处理实例
    4.2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4.2.1 傅里叶分析
        4.2.2 短时傅里叶分析
        4.2.3 小波变换分析
        4.2.4 HHT变换分析
        4.2.5 分析方法比较
    4.3 振动反馈信号处理分析
        4.3.1 EEMD分解
        4.3.2 瞬时频率分析
        4.3.3 时频频谱分布
        4.3.4 频谱参数提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能量分布的沥青路面压实状态感知方法
    5.1 压实质量检测指标
        5.1.1 传统检测指标
        5.1.2 智能压实指标
        5.1.3 压实指标比较
    5.2 室外试验压实状态感知
        5.2.1 压实背景试验分析
        5.2.2 静压振压影响比较
        5.2.3 压实遍数影响分析
        5.2.4 振动压实状态感知
        5.2.5 压实指标评价分析
    5.3 现场试验压实状态感知
        5.3.1 单点碾压结果分析
        5.3.2 整体碾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SVM-HMM的沥青路面智能压实质量评价
    6.1 特征选择与预处理
        6.1.1 评价流程和特征选择
        6.1.2 UWB/GPS协同定位
        6.1.3 样本数据预处理
        6.1.4 样本数据标识
    6.2 基于SVM的智能压实状态分类
        6.2.1 支持向量机原理
        6.2.2 模糊支持向量机
        6.2.3 智能压实状态分类
    6.3 基于HMM的智能压实质量评价
        6.3.1 隐马尔可夫模型
        6.3.2 智能压实质量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与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GNSS数据质量评估及预处理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四大GNSS星座简介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GNSS数据获取
        1.2.2 GNSS观测信息质量评估
        1.2.3 GNSS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架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GNSS数据产品及快速下载方法研究
    2.1 IGS简介
        2.1.1 IGS组织架构
        2.1.2 IGS提供的数据产品
        2.1.3 MGEX项目概况
    2.2 IGS数据中心归档方式
    2.3 基于rtkget实现数据文件快速下载
        2.3.1 rtkget下载流程解析
        2.3.2 开辟线程池实现多线程快速下载的新方案
        2.3.3 多线程快速下载实例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NSS测距信号精度评估
    3.1 伪距观测值精度评估
        3.1.1 CC组合观测量的构造
        3.1.2 实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的精度评估
        3.1.3 组合观测量差值序列的正态性检验
        3.1.4 卫星高度角对伪距观测值精度的影响
    3.2 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评估
        3.2.1 高次差法评估原理与正态性检验
        3.2.2 实测数据载波相位观测值的精度评估
        3.2.3 卫星高度角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的影响
    3.3 不同测站观测数据质量对比
        3.3.1 多测站数据质量统计
        3.3.2 观测数据中的钟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NSS广播星历质量评估
    4.1 广播星历质量评估方法
        4.1.1 广播星历卫星位置与钟差的计算方法
        4.1.2 精密星历卫星位置与钟差的计算方法
        4.1.3 排除地影区卫星
    4.2 广播星历精度评估关键问题
        4.2.1 精度指标的选择
        4.2.2 坐标框架与系统时
        4.2.3 天线相位中心改正
        4.2.4 钟差系统性偏差的消除
    4.3 四大GNSS广播星历的评估
        4.3.1 一般评估
        4.3.2 超长时段广播星历质量监测
        4.3.3 新型号卫星广播星历精度的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NSS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
    5.1 周跳探测与修复常用的组合观测量
        5.1.1 无几何相位组合
        5.1.2 伪距相位差组合
        5.1.3 周跳修复
    5.2 逐级周跳探测与修复
        5.2.1 探测各个频点的大周跳
        5.2.2 探测三频小周跳组合
        5.2.3 探测特殊周跳组合
        5.2.4 周跳修复
    5.3 实测数据算例
        5.3.1 各参数取值与计算结果分析
        5.3.2 周跳探测性能的理论分析
        5.3.3 实际周跳探测与修复效果
    5.4 采样间隔较大、磁暴日观测数据的适用性探究
        5.4.1 基于实际数据质量的实验结果
        5.4.2 30s采样数据△I统计
        5.4.3 不同△I预设精度的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用软件工具包的编制
    6.1 数据下载软件“data Downloader”
        6.1.1 data Downloader设计思路
        6.1.2 data Downloader界面交互
        6.1.3 data Downloader运行示例
    6.2 GNSS广播星历质量评估软件
        6.2.1 软件实现思路
        6.2.2 软件界面交互
        6.2.3 软件输出结果
    6.3 GNSS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软件
        6.3.1 软件界面
        6.3.2 软件输出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基于树莓派的PM2.5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工作
        1.3.1 树莓派初始化与图像数据收集
        1.3.2 服务器功能模块实现
        1.3.3 客户端开发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服务器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2.1.1 Spring Boot框架
        2.1.2 Maven
        2.1.3 JSON对象标记
    2.2 MQTT内网穿透相关技术介绍
    2.3 机器学习相关技术介绍
        2.3.1 卷积神经网络
        2.3.2 循环神经网络
    2.4 Android平台相关技术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树莓派PM2.5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3.1 业务场景描述
    3.2 功能需求分析
        3.2.1 用户角色分析
        3.2.2 树莓派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3 服务器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4 客户端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3.1 稳定性需求
        3.3.2 可靠性
        3.3.3 易用性需求
    3.4 系统运行环境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莓派PM2.5监测系统功能概要设计
    4.1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4.2 系统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4.3 树莓派子系统概要设计
        4.3.1 树莓派初始化设置模块
        4.3.2 图像数据收集模块
        4.3.3 MQTT订阅模块
    4.4 服务器子系统概要设计
        4.4.1 数据爬取模块
        4.4.2 PM2.5浓度估算模块
        4.4.3 树莓派站点管理模块
        4.4.4 MQTT代理模块
    4.5 客户端子系统概要设计
        4.5.1 树莓派初始化设置模块
        4.5.2 树莓派站点管理模块
        4.5.3 PM2.5浓度估算模块
        4.5.4 基础功能模块
        4.5.5 MQTT发布模块
    4.6 数据模型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树莓派PM2.5监测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树莓派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1 树莓派初始化设置模块
        5.1.2 图像数据收集模块
        5.1.3 MQTT订阅模块
    5.2 服务器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2.1 数据爬取模块
        5.2.2 PM2.5浓度估算模块
        5.2.3 树莓派站点管理模块
        5.2.4 MQTT代理模块
    5.3 客户端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树莓派初始化设置模块
        5.3.2 树莓派站点管理模块
        5.3.3 PM2.5浓度估算模块
        5.3.4 基础功能模块
        5.3.5 MQTT发布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功能测试
    6.1 白盒测试
    6.2 黑盒测试
        6.2.1 树莓派功能模块黑盒测试
        6.2.2 服务器功能模块黑盒测试
        6.2.3 客户端功能模块黑盒测试
    6.3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系统应用情况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一种GPS应用系统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J]. 赵耀升,宋立丰,毛基业,刘箭章. 管理世界, 2021
  • [2]基于多旋翼无人机海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 方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基于遗传编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彭勃.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4]航空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研制[D]. 郭建燕. 吉林大学, 2021(01)
  • [5]低功耗数据采集与NB-IoT传输系统的设计[D]. 王大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出租车GPS的上车点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程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基于Web的大规模GPS点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开发[D]. 王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020(04)
  • [8]沥青路面智能压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贾通. 东南大学, 2020
  • [9]GNSS数据质量评估及预处理相关问题的研究[D]. 张熙.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10]基于树莓派的PM2.5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来.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GPS应用系统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