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石膏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延伸骨折

手法复位石膏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延伸骨折

一、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龚植超[1](2021)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小儿在肘关节部位非常普遍的骨折。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比较难以治疗且很容易发生其他的并发症,原因是小儿肱骨的结构比较特殊,这样的结构使得肱骨不能够得到稳定的复位。其中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也根据受伤时的情况分为伸直和屈曲两种类型。本文通过阐述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机制,进而针对该病治疗方式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唐昊[2](2021)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比较两者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劣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纳入了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福州第二医院小儿骨科的30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与30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侧别、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外固定拆除时间、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Baumann角、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10.6个月(6-20个月),平均年龄为3.75岁(1-9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左侧发病者为33例,右侧发病者为27例。手法组和克氏针组在外固定拆除时间(27.47±2.15 VS 27.57±2.08)天、并发症发生率(0.00%VS 3.33%)和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70.88°±5.36°VS 71.56°±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发现1例尺神经损伤,手法组未发现术后并发症。而在临床疗效评价上,术后末次随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提示手法组和克氏针优良率均为100.00%,其中手法组:优28例,良2例,中0例,差0例;克氏针组:优30例,良0例,中0例,差0例。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在治疗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上拥有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相似的疗效,并且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疗程短、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林真真[3](2021)在《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刺血疗法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试验组予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术后第1、3、5天患儿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患肢及健肢的周径、术后第2、5、7天患肢周径,并通过(|患肢周径-健肢周径|)得出术前、术后第2、5、7天患肢肿胀值并记录,术后第7天进行肿胀疗效评价,记录两组闭合手法整复至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手法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情况。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患侧分布、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ong-Baker疼痛评分:通过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疼痛评分。两组入院时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1、3、5天的Wong-Baker疼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后第1、3、5天Wong-Baker疼痛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疼痛评分均随时间的进展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肢肿胀值:两组术前健肢周径、患肢周径及患肢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2、5、7天的患肢肿胀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2、5、7天患肢肿胀值进行两两比较,术后肿胀值随时间的进展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肿胀疗效标准:组间比较:试验组肿胀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时间、术中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组间比较:试验组闭合手法整复至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整复次数、术中透视次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1例出现尺神经损伤,经营养神经对症处理后,术后2个月后尺神经恢复正常。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缓解患儿疼痛及患肢的肿胀,改善临床症状,便于术中骨折闭合手法整复,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射线暴露等方面较单纯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疗效更佳。尚不能认为刺血疗法对骨折愈合时间有影响。

刘宇[4](2021)在《手术时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影响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术前等待时间≤12小时的早期手术与不同时间段的延迟手术在闭合复位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以期发现一个相对安全的延迟手术时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医疗资源。方法:1.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SCHF)病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共120例。观察指标:闭合复位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Flynn肘功能评分以及针道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肘内翻并发症发生情况。2.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术前等待时间≤12个小时,共计15例;术前等待时间为12-24个小时,共计35例;术前等待时间为24-72小时,共计58例;术前等待时间≥72小时,共计12例。3.手术方式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或切开复位经皮穿针(open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ORPP)。术后均给予患儿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石膏外固定。4.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四组病例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性检验采用Shapiro-Wilk检验法。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指标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来比较各组之间有无显着差异,非正态分布指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无序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变量采用秩和检验。Bonferroni法校正显着性水平行事后多重比较(当≥2个单元格期望计数小于5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四组病例在性别、受伤侧别、年龄、体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等待时间≤12小时组与术前等待时间为12-24小时组的病例,在闭合复位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Flynn肘功能评分、针道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肘内翻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病例在闭合复位率、闭合复位时间、住院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率:术前等待时间≤12小时组的闭合复位率显着高于术前等待时间为24-72小时组(80.0%VS 34.5%,P<0.05),术前等待时间≤12小时组的闭合复位率显着高于术前等待时间≥72小时组(80.0%VS 25.0%,P≤0.05),术前等待时间为12-24小时组的闭合复位率显着高于术前等待时间为24-72小时组(62.9%VS 34.5%,P<0.05),术前等待时间为12-24小时组的闭合复位率显着高于术前等待时间≥72小时组(62.9%VS 25.0%,P<0.05)。闭合复位时间(分钟):术前等待时间≤12小时组显着短于术前等待时间为 24-72 小时组(35.00(22.5~42.50)VS45.00(30.0~50.00),P<0.05),术前等待时间≤12小时组显着短于术前等待时间≥72小时组(35.00(22.5~42.50)VS115.00(112.5~117.50),P<0.05),术前等待时间为 12-24 小时组显着短于术前等待时间为24-72小时组(45.00(30.0~50.00)VS55.00(50.00~60.00),P<0.05),术前等待时间为12-24小时组显着短于术前等待时间≥72小时组(45.00(30.0~50.00)VS115.00(112.5~117.50),P<0.05)。住院时间(天):术前等待时间≤12小时组显着短于术前等待时间为24-72小时组(5.0(4.0~6.0)VS8.0(7.0~9.0),P<0.01),术前等待时间≤12小时组显着短于术前等待时间≥72小时组(5.0(4.0~6.0)VS9.5(8.0~12.0),P<0.01),术前等待时间为12-24小时组显着短于术前等待时间为24-72小时组(7.0(6.0~8.0)VS8.0(7.0~9.0),P<0.01),术前等待时间为12-24小时组显着短于术前等待时间≥72小时组(7.0(6.0~8.0)VS9.5(8.0~12.0),P<0.01)。4.四组病例在切开复位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Flynn肘功能评分、针道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肘内翻并发症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无血管损害的闭合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机由12小时延迟至24小时尚且是安全的,二者之间的各观察指标均无显着差异。2.超过24小时的延迟手术,闭合复位率显着下降,闭合复位手术时间显着延长,住院时间显着延长。3.不同手术时机对切开复位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及针道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肘内翻并发症均无显着影响。

陈波,黄燕波,毛利丹[5](2021)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55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余姚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6.00%(38/50),治疗组为92.73%(51/5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MEP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MEPS评分升高更显着,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4%(7/55),16.00%(8/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可显着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骨折愈合,并能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许萌[6](2021)在《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挖掘与整理,总结关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的方法;观察并分析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通过手工检索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中医骨伤相关文献与各流派书籍、医案等相关资料,总结并描述闭合复位的操作、功效及学术思想,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复位进行梳理与总结。(2)收集天津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就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法闭合复位组和手术组。手法闭合复位组(29例)采用旋转端挤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组(29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收集并整理二组伤肢治疗前、术后3天、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8周伤肢肱骨远端Baumann角及前倾角;收集二组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情况并根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收集并记录临床愈合时间。采用SPSS25.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石膏、夹板固定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在临床中易于推广。尺骨鹰嘴牵引固定需防止感染,较石膏、夹板固定步骤复杂,皮牵引在临床中极少使用。(2)(1)手术组较手法闭合复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患侧构成比)以及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术前前倾角、Baumann角),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Baumann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术后8周时,闭合复位组矫正值与手术组矫正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前倾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组内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检验,两组前倾角不满足球形对称条件(P<0.05),对自由度进行校正。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的方差分析结果F=6.896,P=0.001,有交互作用,说明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有区别。不同治疗方法的前倾角方差分析结果F=2.113,P=0.152,说明不同治疗方式不存在组间差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类似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不同时间前倾角两两比较,手法闭合复位组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4)临床愈合时间:手术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5.56±2.21,手法闭合复位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3.28±2.05,手法闭合复位组低于手术组(P<0.05);(5)肘关节功能评分(Flynn评分):组间比较:术后8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畸形率:前倾角对比:术后8周时,手法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20.7%,手术组畸形率为17.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aumann角比较: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17.2%,手术组畸形率为3.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Gartland Ⅱ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对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前倾角、Baumann角均有矫正,8周时两种治疗方式的Baumann角、前倾角畸形率均较低,但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在临床愈合时间上优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吴晨熙[7](2021)在《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探讨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提供一种新的保守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根据标准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治疗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儿及家属意愿,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依据纳入标准共纳入48名患儿,其中,试验组24例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进行保守治疗,对照组24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选择手术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umann角及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统计软件比较数据,评估疗效。结果:本研究因各种原因脱落3例,最终纳入4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结果如下:(1)VAS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在治疗后这个时间点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两组间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患侧上臂Baumann角度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月的Baumann角及提携角度恢复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侧肘关节活动度:治疗3个月后的患侧肘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侧肘关节功能: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指数、日常生活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运动功能、稳定性指数及Mayo评分总分方面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间治疗后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及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这两种治疗方式在患侧上臂疼痛、Baumann角度及肘关节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恢复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患侧上臂Baumann角及提携角度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是在肘关节功能改善方面,两种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因此葛氏伤科手法复位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作为一种非手术疗法,为闭合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提供了一种简单操作、少痛苦、低费用的治疗思路。

阿巴斯·艾海提(Abbas Ahat)[8](2021)在《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照维吾尔医与西医目前在用的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诊疗方法,观察其诊疗后所需要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患侧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预后等方面的有效性,初步探讨维吾尔医正骨疗法与西医正骨疗法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SFH)患儿的疗效性,从而为维吾尔医正骨诊治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之间在骨伤科门诊就诊,并经过临床及X线检查后确诊“伸直型SFH”的患儿;2)本次研究采用院内制定的正骨诊疗方案,即(患侧肘关节以屈曲40°~60°维吾尔医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为治疗组;3)以2011年度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继福.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定为对照组,即(以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资料完整、年龄1~12岁的105名伸直型SFH患儿,采取三种不同方式进行诊治:A组:闭合整复管型石膏外固定诊疗39名、B组: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诊治的患者共有34名、C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式内固定诊治患者共有32名)分别观察三组间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患侧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康复、肘关节携带角及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等;4)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9名患儿进行诊疗;诊疗期间段为3周(约21天);过程中保持患肢密切观察及复查,患者相关资料以门诊或电话随访方式完整;5)通过文献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两组小儿的年龄、性别、受伤患肢、骨折复位及固定方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患侧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Flynn评价优良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所采集到的资料与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评估及分析。结果:1)两组小儿在性别的分布、肘折伤类型、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的长短及患侧肘关节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2)经维吾尔医与西医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诊疗后,两组在患侧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及携带角变化结果方面进行比较、Flynn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示:维吾尔医正骨诊疗组(100%)的疗效优于西医正骨诊疗组(97.44%)、(P<0.05)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诊疗、临床观察、随访等结果表明:维吾尔医正骨诊疗组在患侧肘关节屈伸功能的恢复及携带角变化方面优于西医正骨对照组;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治疗后肘关节内翻畸形的发病概率相当。以综合性结果进行对比看,维吾尔医正骨诊疗儿童伸直型SFH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引用及推广。

罗青林,蔡贤华,李新志,李兵,刘建军,朱天波[9](2020)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作者医院自2017-01/2018-12月收治的50例GartlandⅡ型、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均选择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总时间、末次随访时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儿疼痛,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有无尺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针孔感染、克氏针松动、肘内翻等并发症。结果本组50例患儿均获得3~6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尺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针孔感染、克氏针松动、肘内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评分(P<0.05);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术后优43例(86%)、良5例(10%)、可2例(4%)。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美观、骨折愈合率高,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包月娟[10](2020)在《三种复位方法对Gartland 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疗效及肘内翻畸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三种复位方法(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钉内固定、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内固定)对Gartland 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疗效及肘内翻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6例Gartland 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患儿的固定复位治疗方案分为3组,50例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纳入A组,61例患儿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钉内固定纳入B组,55例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内固定纳入C组。比较三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屈伸功能、Baumann角和提携角、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屈伸功能均优于A组、Baumann角均小于A组,提携角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儿的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分别为8.20%和7.27%,均小于A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肘关节屈伸功能程度、Baumann角和提携角、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 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克氏钉内固定效果优于石膏外固定,对患儿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和肘内翻畸形的影响较小,克氏钉内固定选用切开复位还是手法复位疗效相当。

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1.1 解剖特点
    1.2 骨折分型
        1.2.1 伸直型
        1.2.2 屈曲型
2 治疗
    2.1 治疗时机
    2.2 治疗方法
        2.2.1 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法
        2.2.1.1 闭合复位外固定疗法
        2.2.1.2 牵引治疗
        2.2.1.3 复位后行穿刺固定
        2.2.2 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法
        2.2.3 治疗方法的选择
        2.2.3.1 GartlandⅠ型
        2.2.3.2 GartlandⅡ型
        2.2.3.3 GartlandⅢ型
3 并发症
    3.1 血管功能缺失
    3.2 肘内翻、肘外翻、成角畸形

(2)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Gartland分型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脱落标准
        1.9 脱落处理方法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1.1 术前术后处理及随访
        1.2 克氏针组手术方法
        1.3 手法组正骨方法
        1.4 复位后处理及中药熏洗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1 外固定拆除时间
        2.2 肘关节功能评分
        2.3 Baumann角(Baumann's angle)
        2.4 并发症发生率
    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外固定拆除时间
        2.2 术后末次随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
        2.3 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
        2.4 术后末次随访并发症发生率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1 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2 解剖与损伤机制
    3 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4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4.1 保守治疗
        4.2 手术治疗-闭合复位
        4.3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
    5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6 传统医学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认识
    7 关于本研究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文献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国内外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脱落处理办法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指标
    3 可变因素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1.2 两组年龄情况比较
        1.3 两组患侧构成比较
        1.4 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2 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2.1 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
        2.2 患肢的肿胀值比较
        2.3 肿胀疗效标准比较
        2.4 手术时间比较
        2.5 术中整复次数比较
        2.6 术中透视次数比较
        2.7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3 临床并发症情况分析
    4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GartlandⅢ 型儿童SFH的认识
        1.1 SFH的解剖特点
        1.2 SFH的受伤机制
        1.3 西医对GartlandⅢ 型SFH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SFH的认识
        2.1 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探讨
        2.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3 刺血疗法功效及临床运用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
        4.2 患肢肿胀值比较分析
        4.3 肿胀疗效评估比较分析
        4.4 手术时间比较分析
        4.5 术中整复次数比较分析
        4.6 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分析
        4.7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分析
        4.8 骨折并发症分析
结论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刺血疗法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运用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手术时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1.3 病例一般资料
    2.2 分组依据
    2.3 数据采集
    2.4 术前准备
    2.5 手术方式
        2.5.1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
        2.5.2 切开复位经皮穿针
    2.6 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不同手术时机下各组的一般临床资料
    3.2 不同手术时机下各组的闭合复位率与切开复位率
    3.3 不同手术时机下各组的手术时间
    3.4 不同手术时机下各组的住院时间
    3.5 不同手术时机下各组的骨折愈合时间
    3.6 不同手术时机下各组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
    3.7 不同手术时机下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关于手术时机的争议
    4.2 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4.2.1 不同手术时机对闭合复位率的影响
        4.2.2 不同手术时机对闭合复位手术时间的影响
        4.2.3 不同手术时机对住院时间的影响
        4.2.4 不同手术时机对并发症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现状及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5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1.5.2 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
        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
        3)并发症。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MEPS评分比较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
    1.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
    2.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历史沿革
    3.骨折的整复原则
    4.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
    5 复位与固定
    6.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7 康复方法
    8.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及外固定治疗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2. 西医学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认识
        2.1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2.2 骨折分型
        2.3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组(葛氏伤科正骨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
        2.2 对照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3. 疗效评价
        3.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简称VAS)
        3.2 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
        3.3 患者双侧活动度的测量
        3.4 肘关节功能
        3.5 并发症对比
        3.6 统计学方法
        3.7 流程图(图1-3)
        3.8 质量控制
        3.9 伦理审查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患者的纳入和随访情况
        1.2 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2. 疼痛情况比较
    3 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
    4 两组患者双侧活动度的比较
    5. 两组患侧肘关节功能比较
    6. 两组并发症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
    2. 并发症的处理
        2.1 神经血管损伤
        2.2 肘内翻畸形
        2.3 骨筋膜室综合征
    3. 对本研究治疗方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1 对影像学指标的分析和总结
        3.2 对临床症状指标的分析和总结
    4. 关于本研究的分析
        4.1 葛氏伤科手法对疗效的影响
        4.2 固定材料的选择
        4.2.1 石膏
        4.2.2 小夹板
第五部分 总结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第六部分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病例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2:肘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附录3:Mayo评分表
    附录4: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 病例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
        1.3 采集时间
        1.4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维吾尔医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院内制定的诊疗方案)
        2.2 西医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
讨论
小结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三种复位方法对Gartland 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疗效及肘内翻畸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A组:
        1.2.2 B组:
        1.2.3 C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2 三组患儿肘关节屈伸功能比较:
    2.3 三组患儿Baumann角和提携角比较:
    2.4 三组患儿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J]. 龚植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21(16)
  • [2]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D]. 唐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刺血疗法联合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真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手术时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影响的分析[D]. 刘宇. 山东大学, 2021(09)
  • [5]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55例临床观察[J]. 陈波,黄燕波,毛利丹. 中医儿科杂志, 2021(03)
  • [6]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D]. 吴晨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维吾尔医手法复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印证研究[D]. 阿巴斯·艾海提(Abbas Ahat). 新疆医科大学, 2021(10)
  • [9]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J]. 罗青林,蔡贤华,李新志,李兵,刘建军,朱天波.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0(08)
  • [10]三种复位方法对Gartland 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疗效及肘内翻畸形的影响[J]. 包月娟.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7)

标签:;  ;  ;  ;  ;  

手法复位石膏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延伸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