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一、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钰雯[1](2021)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T2DM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15例符合标准的T2DM患者,记录一般资料、糖代谢、脂代谢等指标。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成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统计分析T2DM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按HOMA-IR结果进行分组,分析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2DM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P<0.05为显着差异。结果1、215例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痰(湿)热互结组(30.7%)>气阴两虚组(25.1%)>肝肾阴虚组(20.9%)>热盛伤津组=阴阳两虚组(11.6%)。2、5个证型间年龄、病程、BMI、收缩压、FC、HOMA2-IR、TG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性别、舒张压、FPG、2h PG、Hb A1c、HOMA2-β、CHOL、LDL-C、HDL-C、A po-A1、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阴阳两虚组平均年龄79岁,高于其他4种证型组(P=0.000<0.05);肝肾阴虚组平均年龄72岁,高于痰(湿)热互结组(P=0.000<0.05)、热盛伤津组(P=0.001<0.05)、气阴两虚组(P=0.015<0.05)。热盛伤津组患者病程与其他4种证型组患者相比较短(P=0.000<0.05),痰(湿)热互结组患者与肝肾阴虚组(P=0.001<0.05)、阴阳两虚组(P=0.000<0.05)患者相比,病程较短。气阴两虚组患者与肝肾阴虚组(P=0.010<0.05)、阴阳两虚组(P=0.000<0.05)患者相比,病程较短。4、痰(湿)热互结组BMI均值26.88kg/m2,比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高(P=0.000<0.05);气阴两虚组患者BMI均值21.19kg/m2,比其余4组低(P=0.000<0.05);阴阳两虚组患者BMI均值26.11kg/m2,与热盛伤津组、肝肾阴虚组患者相比较高。肝肾阴虚组患者收缩压高于热盛伤津组患者(P=0.017<0.05)。痰(湿)热互结组患者的F C(P=0.003<0.05)、HOMA2-IR(P=0.002<0.05)、TG(P=0.005<0.05)水平高于气阴两虚组。5、以HOMA-IR=2.69为切点,将患者分为A组(HOMA2-IR≥2.69)及B组(HOM A2-IR<2.69)。A组186例,占86.5%。B组29例,占13.5%;两组间BMI、FPG、2h PG、FC、HOMA-β、TG、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P=0.000<0.05)、FPG(P=0.000<0.05)、2h PG(P=0.004<0.05)、FC(P=0.000<0.05)、HOMA2-β(P=0.001<0.05)、TG(P=0.000<0.05)水平高于B组;HDL-C(P=0.034<0.05)水平低于B组。6、A组中医证型分布:痰(湿)热互结证(34.4%)>气阴两虚证(21.5%)>肝肾阴虚证(21.0%)>阴阳两虚证(11.8%)>热盛伤津证(11.3%)。B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气阴两虚证(48.3%)>肝肾阴虚证(20.7%)>热盛伤津证(13.8%)>阴阳两虚证(10.3%)>痰(湿)热互结证(6.9%);7、将T2DM患者中医证型作为自变量,HOMA-IR分组作为因变量,进一步进行Log 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痰(湿)热互结证患者HOMA2-IR≥2.69的概率是非痰(湿)热互结证患者的7.082倍,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气阴两虚证患者HOMA2-IR≥2.69的概率是非气阴两虚证患者的0.294倍,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结论1、T2DM患者中医证型痰(湿)热互结证最多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胰岛素抵抗较重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热互结证为主,胰岛素抵抗较轻患者的中医证型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2、T2DM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差异。痰(湿)热互结证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患者。3、在胰岛素抵抗较明显患者中,痰(湿)热互结证患者较多见,其发生明显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性是非痰(湿)热互结证患者的7.082倍;非胰岛素抵抗为主的患者中,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见,非气阴两虚证患者发生明显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性比气阴两虚证患者高3.4倍。

骆金文[2](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改善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文中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与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IR均会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并与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IR通过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凋亡、降低纤溶活性等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改善IR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冠心病患者IR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十分明确,限制了中药在冠心病IR领域的应用。研究一改善冠心病患者IR的中药关联性分析目的:对文献报道具有改善冠心病患者IR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总结药物配伍规律,寻找改善冠心病患者IR的核心中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PubMed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改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文献,获得中药处方数据集。对中药的使用频次、药性药味及功效进行统计分析。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发现改善冠心病患者IR的核心中药。结果:纳入39篇文献,涉及39个处方,包含98味中药,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31.1%),其次为补气药(12.6%)、清热药(9.9%)和化痰药(7.2%)。中药频次统计结果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瓜蒌、麦冬、三七、赤芍、水蛭、红花等是常用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丹参-黄芪、丹参-瓜蒌、丹参-川芎是改善冠心病患者IR的核心药对。结论: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患者IR时,多选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化痰药等。丹参-黄芪、丹参-川芎、丹参-瓜蒌关联性最强,是改善冠心病患者IR的核心药物。研究二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对冠心病患者IR影响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PubMed等国内外数据库,筛选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截止到2020年10月。两名研究者按照拟定的检索策略与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献检索与筛选。主要结局指标: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R,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次要结局指标: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FBG)、餐后 2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脂代谢相关指标等。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定量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包含944例冠心病患者,益气活血化痰组479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化痰组HOMA-IR[MD=-0.57,95%CI(-0.75,-0.39),P<0.01]和 ISI[MD=-0.45,95%CI(-0.57,-0.32),P<0.01]均显着改善。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FIN浓度[SMD=-0.85,95%CI(-1.16,-0.54),P<0.01]、FBG 浓度[MD=-0.34,95%CI(-0.61,-0.07),P=0.01]、2hPG浓度[MD=-0.93,95%CI(-1.50,-0.35),P<0.01]、HbA1c 水平[MD=-0.65,95%CI(-0.96,-0.33),P<0.01]、LDL-C 浓度[MD=-0.95,95%CI(-1.51,0.39),P<0.01]以及TC 浓度[MD=-0.91,95%CI(-1.70,-0.12),P-0.02],增加 HDL-C 浓度[MD=0.40,95%CI(0.24,0.56),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痰中药联合常规西药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并且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研究三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芪、丹参、川芎、瓜蒌改善冠心病患者IR的作用机制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黄芪、丹参、川芎、瓜蒌改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和TCMID数据库获取黄芪、丹参、川芎、瓜蒌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检索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收集冠心病IR的治疗靶点。利用R4.0.3语言中“VennDiagram”安装包,获得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并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 R 4.0.3 软件“BiocManager”、“clusterProfiler”、“pathview”、“DOSE”等安装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丹参化合物65种、黄芪化合物20种、瓜蒌化合物14种、川芎化合物7种。获得丹参作用靶点135个,黄芪作用靶点209个,川芎作用靶点25个,瓜蒌作用靶点14个。经筛选获得冠心病IR靶点754个。将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获得86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川芎、黄芪、瓜蒌通过调节脂质转运、脂质代谢、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和葡萄糖跨膜转运等生物学过程改善冠心病患者IR。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川芎、黄芪、瓜蒌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等,改善冠心病患者IR。结论:丹参、川芎、黄芪、瓜蒌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可通过多个靶点,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改善IR,从而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姜立娟[3](2021)在《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约90%以上伴有胰岛素抵抗,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成为延缓、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玉液汤是中医经典名方,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等药理作用,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预测。结合体内外实验,观察玉液汤对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T2DM大鼠和棕榈酸诱导的IR-HepG2细胞胰岛素抗的改善作用,进而以网络药理学所预测的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究玉液汤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查询玉液汤的有效化合物成分和相应的靶蛋白;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2型糖尿病的差异基因,然后对二者的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平台及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以及靶点-富集通路网络图筛选核心化合物、靶点以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靶点和化合物进一步模拟验证两者结合性。2.体内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喂养4周联合STZ(35mg/kg)注射建立SD大鼠T2DM I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玉液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另设正常组10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定期检测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变化;并且分别于7周末和8周末对大鼠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耐量测定,对其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估。干预8周后进行大鼠取材,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血脂(TC、TG、LDL、HDL)水平、肝功(ALT、AST、ALP、TP)水平;对肝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肝组织糖原含量及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观察以上指标明确玉液汤调节T2DM IR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玉液汤改善T2DM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采用ELISA检测肝脏组织内TNF-α、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RS-1、GSK3β、AKT、PI3K p110a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IRS-1、PI3K、AKT、GSK3βmRNA相对表达量。3.体外实验:采用0.25mM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24h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最终确定100μg/ml、200μg/ml、400μg/ml分别作为玉液汤低、中、高浓度组,开展后续实验。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蒽酮法分别检测IR-HepG2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RS-1、p-IRS-1、PI3K p110a、p-PI3K、AKT、p-AKT、GSK3β和p-GSK3β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G6pase、GSK3β、AKT、IRS-1、PI3K mRNA表达水平,通过体内实验对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1.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经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最终筛选出玉液汤核心化合物108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7个,富集信号通路152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体内实验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玉液汤各组T2DM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FBG、Hb 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ISI水平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ALT、TC、TG水平降低(P<0.05),玉液汤能够调节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2)玉液汤改善肝脏组织形态,减轻肝脏系数,增加肝糖原合成含量;(3)ELISA结果显示:玉液汤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T2DM大鼠肝脏TNF-α、IL-6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玉液汤及二甲双胍组都能够上调T2DM大鼠肝脏IRS-1、p-IRS-1、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P<0.05或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上调IRS-1、PI3K、p-PI3K蛋白表达(P<0.01),下调p-GSK3β表达(P<0.01),玉液汤中剂量组显着上调p-IRS-1表达,增强p-AKT表达(P<0.01)。(5)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各组及二甲双胍组均可不同程度上调PI3K mRNA表达量,降低IRS-1、GSK3βmRNA表达量(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下调IRS-1mRNA、上调PI3K mRNA表达(P<0.01),玉液汤低剂量组显着下调GSK3βmRNA表达水平(P<0.01)。3.体外实验结果:HepG2细胞经0.25 mM棕榈酸处理24h后,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糖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提示IR-HepG2细胞模型成功建立。应用不同浓度玉液汤干预IR-HepG2细胞,根据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确定玉液汤400、200、100μg/ml作为高、中、低浓度进行分子机制研究。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高浓度组下调IR-HepG2细胞G6Pase mRNA、GSK3βmRNA表达(P<0.05),上调IRS-1mRNA、PI3K 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玉液汤各组能够上调AKT、IRS-1及p-IRS-1蛋白表达(P<0.05),下调GSK3β、p-GSK3β的表达(P<0.05),其中,玉液汤高浓度组能够显着抑制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1)。此外,玉液汤低浓度组能够上调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结果与二甲双胍组相似。结论:1.玉液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玉液汤能够调节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3.玉液汤通过上调IRS-1、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蛋白及mRNA水平,改善肝脏组织胰岛素传递信号的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改善T2DM。4.玉液汤可以调节IR-HepG2细胞中的关键酶来促进糖原合成和减少糖异生,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丛佳林[4](2021)在《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整体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维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与糖代谢紊乱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2.结合前期研究基础,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证候要素与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中医证候的联系。3.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随访,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动态关联性。方法:1.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就诊的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和8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 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 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测验共包含7个认知维度、9项测试。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糖脂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计算HOMA-IR值,并以对照组HOMA-IR值的上1/4位点值1.88作为判断IR的切割点,将病例组划分为IR组(51例)与无IR组(36例)。将各组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纳入第一部分研究中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前期研究中多中心收集的2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素观察评定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包括40项临床症状、14项舌象、6种脉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观察中医证素与HOMA-IR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3.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3年后随访,36例完成面对面访视。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基线-随访MCCB总分的变化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认知下降组(19例)与认知未下降组(17例),比较两组3年随访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INS、HOMA-IR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比较其它基线资料、代谢指标未见显着差异。IR组的空间广度测验(SS)、视觉空间记忆测试(BVMT-R)、MC CB总分较无IR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IR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产生显着影响,且导致整体认知水平降低。IR组与无IR组在PANS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呈负相关(r=-0.227,r=-0.272,r=-0.282,P值均<0.05),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t=-2.343,p=0.022)、工作记忆(t=-2.200,p=0.031)、视觉学习和记忆(t=-2.122,p=0.037)呈现相关性。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是神疲乏力(42.97%)、心悸(38.38%)、少气懒言(37.30%)、胸闷(36.22%)、失眠多梦(31.89%)。脉象中以沉脉(39.19%)、弦脉(31.35%)出现频率最高。舌色以舌淡占比最高(49.46%),舌型以舌有齿痕占比最高(23.24%)、舌苔以苔薄白占比最高(37.03%)。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气虚(27.83%)、气滞(18.91%)、痰(16.76%)、阴虚(12.70%)、阳虚(8.91%)、火(8.10%)、瘀血(6.76%)7类证候要素,病位以肝、脾、肾、心多见。27例以痰证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IR组(17例)与无IR组(10例)比较在HOMA-IR值(P=0.017,P<0.05)、BVMT-R(P=0.037,P<0.05)得分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痰证与胰岛素抵抗及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认知下降组的随访MCCB总分较认知未下降组显着降低(P<0.05)。认知下降组痰湿证素比例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其证素演变显示出了由单一证素向复合证素转变的趋势(P<0.01)。下降比例较多的认知维度为视觉记忆和言语记忆,其中视觉记忆下降可能与痰湿证素有关,言语记忆下降可能与气虚证素相关,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会加重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工作记忆、视觉记忆等认知维度的损害程度。2.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痰为主,且痰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会随着病程进展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过程中,中医证候要素呈现虚实夹杂、复合相兼的变化态势。痰证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相关,且在各认知维度中,痰证可能与视觉记忆损害存在紧密关联。4.验证了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并建立了中医证候与假说之间的联系。

岳映东[5](2021)在《初发2型糖尿病肠道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的糖脂代谢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初发2型糖尿病肠道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的糖脂代谢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这两个中医证型的糖脂代谢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为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入院的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发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辨证,选取肠道湿热证患者30例、肝胃郁热证患者30例,记录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等一般项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HDL-C、LDL-C)、空腹胰岛素+C肽(FINs+C-P)、2h胰岛素+C肽的测定(2hFINs+2hC-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并比较肝胃郁热证、肠道湿热证在上述指标中的不同变化,探讨两个中医证型的糖脂代谢与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关系,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两个中医证型的糖脂代谢与胰岛素β细胞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肠道湿热证与肝胃郁热证相比较,在BMI、FPG、2hP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方面存在差异(P<0.05);肠道湿热证患者在BMI、FPG、TG、LDL-C、FINs、C-P方面明显高于肝胃郁热证患者;而在2hPBG方面,肝胃郁热证患者的高于肠道湿热证患者。2.肠道湿热证和肝胃郁热证的两组患者均有胰岛素抵抗,且肠道湿热证的患者HO MA-IR、HOMA-β高于肝胃郁热证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HOMA-β、FPG、2hPBG、TG、LDL-C、FINs、C-P、BMI与肠道湿热证呈正相关。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肠道湿热证患者与肝胃郁热证相比,肠道湿热证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超重、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肖姣[6](2020)在《振腹疗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糖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振腹疗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糖、生活质量及体脂测量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振腹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振腹组要求患者在干预观察期间的饮食、运动与药物治疗等与干预观察前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予以振腹疗法,振腹疗法具体手法操作如下:①逐一点按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阴陵泉、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水道、大巨。以上腧穴取双侧点按,点按时双手拇指同时用力,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每穴30s,共10min。②医者对患者进行振腹治疗。振腹法的操作为医者用右手掌心的劳宫穴对准患者神阙穴,中指自然置于任脉循行线上,食指、无名指自然置于肾经循行线上,拇指、小指自然置于胃经循行线上,然后进行腕部松振法操作,共20min。每次总治疗时间为30min,隔日1次,连续4周,12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要求患者在干预观察期间的饮食、运动与药物治疗等与干预观察前保持一致,并且及时电话或微信跟踪患者以上情况,连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观察前后血脂、血糖、中医症状评分和体脂测量相关指标。研究结果1.入组例数70例,研究过程中振腹组脱落3例(患者因工作原因退出),最终余32例,对照组脱落7例(患者不能坚持而退出),最终余28例。本研究患者脱落率控制在15%以内。振腹组患者男性11人(34%),女性21人(65%)。年龄最小29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9.69±9.61岁。对照组男性7人(25%),女性21人(75%),年龄最小3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4.38±8.95岁。性别、年龄、病情、运动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及饮食习惯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2.血脂相关指标:振腹组干预观察前后对照,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G、TC、HDL-C干预观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观察前后LDL-C比较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观察前两组对照血脂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观察后两组对照,振腹组TG较对照组降低、HDL-C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糖指标:振腹组干预观察前后对照空腹血糖(FP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PG干预观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观察前两组对照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观察后两组对照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振腹组干预前后促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空腹胰岛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体脂测量相关指标:振腹组干预观察前后对照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围臀围比(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腰高比)、内脏脂肪指数(VAI)水平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高比、VAI干预观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观察前两组对照体脂测量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观察后两组对照,振腹组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VAI较对照组水平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照臀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振腹组干预前后比较腹部脂肪百分率、肩胛部脂肪百分率和上臂脂肪百分率干预后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前后腹部脂肪百分率、肩胛部脂肪百分率和上臂脂肪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观察前腹部脂肪百分率、肩胛部脂肪百分率和上臂脂肪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两组干预观察后比较腹部脂肪百分率振腹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观察后肩胛部脂肪百分率和上臂脂肪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症状评分:振腹组干预观察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千预观察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观察前两组对照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观察后两组对照,振腹组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症状评分改善评定:振腹组中医评分总改善率84.3%,对照组中医评分总改善率4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腹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结论1.在常规基础治疗不变的前提下振腹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及VAI等简易体脂参数。表明振腹疗法能辅助基础治疗减少代谢综合征患者腹部及内脏脂肪异位堆积。2.在常规基础治疗不变的前提下振腹疗法能够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常规基础治疗不变的前提下振腹疗法可有效改善TG、HDL-C,对TC、LDL-C、FPG的改善作用则不明显。表明振腹疗法能辅助基础治疗,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

刘雪嫣[7](2020)在《化浊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浊毒内蕴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化浊解毒方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集的6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有规律的运动、适度的减重;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g,每日三次、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30mg,每日一次、瑞舒伐他汀钙片5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浊解毒方,以4周为1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的临床观察,记录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最后依据脂肪肝分度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价该治法的疗效。结果:(1)联合化浊解毒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浊毒内蕴型患者的脂肪肝程度更佳。经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脂肪肝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脂肪肝治疗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46.67%,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化浊解毒方可更显着地降低该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经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达86.67%,对照组为33.3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的单项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其中口苦黏腻、胁肋胀满、倦怠乏力、心烦、大便粘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化浊解毒方治疗该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标、体重指数、血脂及血糖改善更佳,试验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糖、胃肠道不适、下肢水肿、皮疹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联合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较单独西药治疗疗效显着,可改善患者脂肪肝程度,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降低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石书龙[8](2020)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布,结合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从而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2.探讨绞股蓝皂苷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式收集纳入本研究的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以及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建立这120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数据库,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的Ward’s method以及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所聚类别证候条目的分布情况,由3名主任医师组成的中医专家组对聚类分析的初始模型进行商讨,结合中医学专业知识、证候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舌脉之表现,来判定其所属中医证型,最后总结、归纳、分析各证型组的临床指标,并进行不同证型组之间的指标比较,以及探讨各证型组中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相关性的敏感指标。2.实验研究: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生理盐水组、脂肪乳组、脂肪乳+绞股蓝皂苷XLIX(Gyp-XLIX)组,通过静脉输注脂肪乳来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结合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来验证Gyp-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实验完成后,留取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并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相关试验,来探讨Gyp-XLIX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1)四诊信息分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频数分布居前十位的症状有:麻木不仁91例(75.83%),口干渴71例(59.17%),乏力70例(58.33%),失眠62例(51.67%),视物模糊57例(47.50%),夜尿频数48例(40.00%),关节刺痛46例(38.33%),头晕43例(35.83%),胸部闷痛42例(35.00%),心悸40例(33.33%);舌象以舌暗红、苔黄腻多见;脉象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弦脉、沉脉、滑脉、数脉、细脉、涩脉、缓脉、微脉、弱脉。(2)聚类分析结果:所聚4类中医证型分别为肝胃郁热证、痰瘀热结证、气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肝胃郁热证35例(29.90%),痰瘀热结证55例(47.00%),气阴亏虚证17例(14.55%),阴阳两虚证10例(8.55%)。另外,有3例患者的中医辨证无法纳入到上述四种证型之中。(3)不同证型组之间的临床指标比较:(1)从各组病程可以看出,肝胃郁热证型组病程最短,与其它三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证型组病程长于痰瘀热结型和气阴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HOMA-IR值最高,与另外三证型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阴阳两虚证型组HOMA-IR值最低,与气阴亏虚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与肝胃郁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BMI、Hb A1c最高,和另外三证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G、LDL水平按肝胃郁热、阴阳两虚、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而CHOL水平则按阴阳两虚、肝胃郁热、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其中,痰瘀热结证型组TG、CHOL、LDL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在肝胃郁热证型组中,TG、LDL与HOMA-IR呈正相关(分别r=0.43,P<0.05;r=0.26,P<0.05)。在痰瘀热结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呈正相关(分别r=0.45,P<0.05;r=0.31,P<0.05;r=0.52,P<0.05;r=0.38,P<0.05;r=0.43,P<0.05)。在气阴亏虚和阴阳两虚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实验研究:(1)与生理盐水输注组相比,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脂肪乳组和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明显地升高。(2)相比于生理盐水输注,脂肪乳输注明显降低了稳态葡萄糖输注率(SSGIR)(P<0.001),表明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然而相对于脂肪乳组,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SSGIR明显地升高(P<0.01),说明Gyp-XLIX能缓解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3)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轻脂肪乳输注引起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307(Ser307)位点磷酸化表达的升高,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位点和蛋白激酶B(Akt)473位点磷酸化表达的降低,表明Gyp-XLIX能够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作用。(4)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弱脂肪乳输注引起的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过表达及其泛素化降解和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表明Gyp-XLIX降低了脂肪乳激发的IκBα/NF-κB信号通路的传递活性。(5)脂肪乳的输注使得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m RNA表达明显地升高,也使得肌肉组织中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 RNA表达显着增加,另外,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肝组织中IL-1β和肌肉组织中IL-6的m RNA表达相对于生理盐水组,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Gyp-XLIX能够明显降低这些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表达的升高。结论:1.临床研究:胰岛素抵抗被公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病理特征,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和导致其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早地针对胰岛素抵抗予以干预和治疗,以防迁延生变。根据我们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划分为肝胃郁热、痰瘀热结、气阴亏虚、阴阳两虚这四大证型,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不一,轻重缓急亦各有差异。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可以大致归纳为早期气机不畅,郁热不解,继则酿痰生瘀,留恋不祛,久之戕害元气,耗气伤阴,终则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我们在临床上既要“宏观辨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舌脉之表现,按照传统中医学基本理论,先确立其相应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微观辨证”,基于患者的临床指标,再结合其体质、病程、发病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实施。2.实验研究:Gyp-XLIX能明显改善脂肪乳静脉输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PI3K/Akt)的破坏,进一步研究发现,Gyp-XLIX的这一有益效应可能与其能够减轻脂肪乳引起的肝脏和肌肉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通过临床部分的研究,我们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作了深入的探讨,为其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的补充和完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若能在传统辨证论治、随证遣药基础之上,适当加用一些具有明确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药物,做到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中西优势互补,可以在临床上相得益彰,进而大大增加临床疗效。通过实验部分的研究,我们初步证实了Gyp-XLIX作为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的可行性,为全面认识中药绞股蓝的药理作用,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李媛媛[9](2020)在《五积散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五积散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作用,为今后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提供新依据、新思路。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为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控制、有规律的运动、口服格华止);观察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并加用五积散加减(麻黄、苍术、白芷、当归、芍药、枳壳、桔梗、肉桂、茯苓、厚朴、川芎、半夏、陈皮、干姜、甘草,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相关理化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资料显示,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体征、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甲状腺结节大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观察过程中,未见到不良反应。结论:五积散加减可明显改善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疗效肯定,且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更高,值得我们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侯璇璇[10](2020)在《补肾祛痰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肾祛痰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PCOS患者脂代谢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补肾祛痰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的作用机理。方法:收集肾虚痰湿型肥胖PCOS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32例,予补肾祛痰方+二甲双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其中医症状积分、黑棘皮评分、BMI、FPG、FINS、HOME-IR、性激素水平(FSH、LH、T、LH/FSH)、脂代谢水平(TG、TC、LDL-C、HDL-C)、BBT、不孕者受孕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经检验,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经检验,P<0.01,差异亦有非常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为81.25%、53.13%,经检验,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BMI、黑棘皮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经检验,P<0.05,差异均具有显着性,BMI治疗后进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黑棘皮评分治疗后进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经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FPG、FINS、HOME-IR均较前降低,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FINS、HOME-IR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FPG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经检验,P>0.05,差异无显着性。5、两组FSH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LH、T、LH/FSH值均有下降(P<0.05),T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LH、LH/FSH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6、两组存在脂代谢异常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TG、TC、LDL-C与治疗前相比降低,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HDL-C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显着性,TG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C、LDL-C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7、治疗1月后观察组BBT双向者为5例,对照组BBT双向者为2例,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显着性;治疗2月后观察组BBT双向者为10例,对照组BBT双向者为3例,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月后观察组BBT双向者为21例,对照组BBT双向者为9例,经卡方检验,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8、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妊娠需求的15例患者中,有8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53.30%,对照组有妊娠需求的14例患者中有3例妊娠,妊娠率为14.29%,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祛痰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肾虚痰湿型肥胖PCOS,其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补肾祛痰中药联合二甲双胍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脂代谢紊乱、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排卵和提高妊娠率方面疗效确切。

二、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样本量估算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T2DM患者的基本情况
    2 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一般资料比较
        3.1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性别比较
        3.2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年龄比较
        3.3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病程比较
        3.4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BMI比较
        3.5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血压比较
    4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糖代谢指标比较
        4.1 5 个证型间FPG、2h PG、Hb A1c、FC比较
        4.2 5 个中医证型间 HOMA-IR、HOMA-β比较
    5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脂代谢指标比较
    6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分析
        6.1 T2DM患者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6.2 两组间糖代谢指标比较
        6.3 两组间脂代谢指标比较
        6.4 两组间中医证型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T2DM患者基本情况
    2 T2DM患者中医证型的认识
        2.1 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2.2 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相关分析
        2.3 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BMI相关分析
    3 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代谢指标相关分析
    4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
    5 T2DM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6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改善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胰岛素抵抗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1 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2 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
        3 胰岛素抵抗与纤溶系统
        4 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反应
        5 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危险因素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有效成分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1 多糖类化合物
        2 黄酮类化合物
        3 皂苷类化合物
        4 生物碱类化合物
        5 其他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改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中药关联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规范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频次统计
        2.2 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3.1 对频次统计结果的讨论
        3.2 对关联规则结果的讨论
        3.3 核心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 小结
第三部分 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与筛选
        1.4 数据提取与风险偏倚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风险偏倚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芪、丹参、川芎、瓜蒌改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药成分与作用靶点的筛选
        1.2 疾病相关靶点的筛选
        1.3 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构建
        1.4 基于STRING 11.0的蛋白质互作网络构建
        1.5 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核心中药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
        2.2 冠心病IR靶点与核心中药治疗冠心病IR的作用靶点
        2.3 核心中药-化学成分-疾病靶点复杂网络
        2.4 核心中药治疗冠心病IR作用靶点的PPI网络
        2.5 核心中药治疗冠心病IR作用靶点的GO功能富集分析
        2.6 核心中药治疗冠心病IR作用靶点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3.1 对中药化学成分的讨论
        3.2 对作用靶点的讨论
        3.3 对GO功能富集分析的讨论
        3.4 对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玉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三 中医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玉液汤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思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设计及内容
4. 研究优势及创新性
第一部分 胰岛素抵抗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因子分析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素相关性的3年随访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紊乱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
附录二 认知功能成套测验操作手册

(5)初发2型糖尿病肠道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的糖脂代谢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临床资料采集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录入及统计方法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信息比较
        3.2 脂代谢指标比较
        3.3 糖代谢指标比较
        3.4 胰岛功能比较
        3.5 各证型与胰岛β细胞指标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概述
        4.2 致病机理
        4.3 现代中医学关于本病的认识
        4.4 本研究的结果指标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登记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
        辨证分型表
        实验室检测记录表
        舌质、舌苔图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中西医研究现状
    一、2 型糖尿病的现代医学认识
        1.流行病学资料
        2.发病机制
        2.1 胰岛素抵抗
        2.2 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3.现代医学治疗
    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病因、病机溯源
        2.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辨证分型
        4.中医辨证论治思路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科研方面

(6)振腹疗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糖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振腹疗法的临床应用
        1. 振腹疗法概述
        2. 松振法的来源
        3. 振腹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代谢综合征概述
        2. MS的中医病因病机
        3. MS的中医学治疗
        4. MS的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5. MS的西医学预防与治疗
        6.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 临床流程图
        2. 样本量估算
        3. 随机分组
        4. 干预方案
        5. 合并用药治疗记录
        6. 观测指标及记录方法
        7. 质量控制方法
        8. 不良事件
        9. 统计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主要观测指标
    第二节 讨论
        1. 振腹疗法腧穴的选择
        2. 实验观测指标讨论
        3. 振腹疗法治疗MS的机制探讨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告知页
    附录2 知情同意书?同意签字页
    附录3 医学伦理审査通过表
    附录4 受试者用药情严记录表
    附录5 临床观察表
    附录6 中医症状评分量表
    附录7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8 临床研宄结论记录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化浊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浊毒内蕴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标准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5 结果
    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浊毒内蕴为T2DM合并NAFLD的核心病机
    3 化浊解毒方治疗T2DM合并NAFLD组方探析
    4 化浊解毒方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5 化浊解毒方疗效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聚类分析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四诊信息统计
        3.3 四诊信息聚类分析
        3.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3.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的比较
        3.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FPG、FINS、HOMA-IR的比较
        3.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BMI、Hb A1c的比较
        3.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TG、CHOL、LDL的比较
        3.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的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的相关性
    讨论
        1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小结
        2 西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2.1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之确立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的相关分析
        4.1 不同证型所占比之分析
        4.2 不同证型发病年龄和病程之分析
        4.3 不同证型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重之分析
        4.4 不同证型间相关指标变化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脂肪乳诱发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引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液体的配制
        1.4 动物准备
        1.5 动物造模
        1.6 静脉用药方法
        1.7 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1.9 蛋白免疫印迹
        1.10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动物的一般特征
        2.2 Gyp-XLIX缓解了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2.3 Gyp-XLIX减轻了脂肪乳输注所造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
        2.4 Gyp-XLIX抑制了脂肪乳诱导的NFκB活化
        2.5 Gyp-XLIX调控脂肪乳引起的炎症基因表达
        2.6 mTOR、JNK、ERK蛋白没有参与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 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9)五积散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对照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需观察指标的比较
        3.3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普遍认识
        1.1 遗传因素
        1.2 胰岛素抵抗
        1.3 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弱
        1.4 肠促胰素与肠道菌群
        1.5 其他
    2.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机制的普遍认识
    3.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意义
    4.现代医学关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4.1 2型糖尿病的治疗
        4.2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4.3 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5.导师对于消渴病合并瘿病的认识
    6.五积散选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6.1 选方依据
        6.2 方药组成及分析
    7.临床疗效分析
        7.1 在中医症状体征方面
        7.2 在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方面
        7.3 在胰岛素抵抗方面
        7.4 在甲状腺结节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10)补肾祛痰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选择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资料
        (二) 研究结果
        (三) 安全性检测
    四、结论
讨论
    一、西医对肥胖型PCOS的认识
        (一) PCOS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 肥胖与PCOS
        (三) 肥胖型PCOS与脂代谢
        (四) 肥胖型PCOS与并发症
        (五) 肥胖型PCOS的治疗
    二、中医对肥胖型PCOS认识
        (一) 中医古籍对肥胖PCOS病名的认识
        (二) 中医对肥胖型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中医对肥胖型PCOS的治疗
    三、立论依据
    四、补肾祛痰方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五、临床疗效
    六、本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录2 黑棘皮评分
    附录3 一般情况调查表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发表论文

四、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D]. 王钰雯.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改善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D]. 骆金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姜立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D]. 丛佳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初发2型糖尿病肠道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的糖脂代谢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岳映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振腹疗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糖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影响[D]. 肖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化浊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浊毒内蕴证)临床疗效观察[D]. 刘雪嫣.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D]. 石书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五积散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媛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补肾祛痰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的影响[D]. 侯璇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