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TA缓蚀保护膜在青铜文物缓蚀保护试验中的性能研究

PMTA缓蚀保护膜在青铜文物缓蚀保护试验中的性能研究

一、青铜文物缓蚀保护试验中PMTA缓蚀保护膜性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起毓[1](2020)在《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毒有害废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精细化工等行业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废水,这类废水的显着特点是有机物种类复杂、浓度较高、排放量大、不易降解,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作用,严重影响了环境安全和群众健康。目前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环保的要求,而电催化氧化技术兼具氧化还原、絮凝、气浮等多种功能,同时还具备操作简便、设备占地面积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废水深度处理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技术优势。本课题选择了精细化工行业两种广泛使用的添加剂:拉开粉BX(Nekal BX)和苯并三唑(Benzotriazole,BT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极板电催化氧化技术对两种物质的模拟废水进行降解处理,考察电流、pH值、电解质投加量、极板数等不同工艺参数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单位吨水能耗以及单位质量COD能耗与不同工艺参数的关系,并对反应机理进行简要研究分析,为实际应用做指导。采用多极板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浓度为500 mg/L的拉开粉BX模拟废水,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0.23%,单位吨水能耗为1.722 kW·h/m3,单位质量COD能耗稳定在2.21 kW·h/(kgCOD);处理浓度为800mg/L的苯并三唑模拟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单位吨水能耗为 1.2075 kW·h/m3,单位质量 COD 能耗稳定在 0.893 kW·h/(kgCOD);对兰州某石化厂含拉开粉BX实际生产废水进行处理,COD去除率可达50%,拉开粉BX去除率稳定在78%,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联用后,COD下降至50 mg/L以下,拉开粉BX也降至10 mg/L以下,符合排放标准,证明电催化氧化技术在降解实际生产废水方面,有能够作为工业应用的潜力。多极板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毒有害模拟废水的研究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极板数目对污染物处理效果和能耗存在较大影响,当极板数从2个增加至6个时,COD去除率从21.44%上升至80.23%,单位质量COD能耗从12.3 kW·h/(kgCOD)下降至2.21 kW·h/(kgCOD),单位吨水能耗从2.81 kW.h/m3下降至1.89 kW.h/m3,能耗降幅较大且COD去除率有明显上升。因此,可通过增加极板数目提高处理效果,同时又能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本文还对多极板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毒有害废水的机理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废水是电化学氧化还原、金属离子絮凝、电气浮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发现氯离子对降解效果有较大影响,并通过实验测定电气浮作用的贡献率大致为 9.5%。

范保弯[2](2020)在《氨基酸席夫碱镁合金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金属的腐蚀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腐蚀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大量浪费,从而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腐蚀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镁及其合金因其良好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电性好等优异性能,在航天航空、军工以及汽车工业、电子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镁及其合金的耐腐蚀性差,从而妨碍了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因此,镁及其合金的防腐方法的研究很有必要。缓蚀剂技术是一种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的保护金属在腐蚀环境中免受腐蚀的实用方法之一。缓蚀剂已经成功的应用于铸铁、碳钢、铝合金、铜等金属材料的防护。但是目前对镁及其合金的缓蚀剂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缓蚀剂的环境友好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的镁合金缓蚀剂对镁合金的应用扩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合成了一类氨基酸席夫碱有机缓蚀剂,并研究了其对镁合金的缓蚀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以两种取代基不同的芳基吡唑醛分别与甘氨酸、β-丙氨酸、L-组氨酸和L-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制得8种新型的氨基酸席夫碱缓蚀剂,即(E)-2-((1-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乙酸钠(AMSB-1)、(E)-3-((1-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丙酸钠(AMSB-2)、(E)-2-((1-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3-(1H-4-咪唑基)丙酸钠(AMSB-3)、(E)-2-((1-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3-苯基丙酸钠(AMSB-4)、(E)-2-((1-(4-氟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乙酸钠(AMSB-5)、(E)-3-((1-(4-氟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丙酸钠(AMSB-6)、(E)-2-((1-(4-氟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3-(1H-4-咪唑基)丙酸钠(AMSB-7)和(E)-2-((1-(4-氟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3-苯基丙酸钠(AMSB-8),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四种表征手段对8种氨基酸席夫碱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其次,通过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极化测试方法探究了 8种氨基酸席夫碱在0.05 wt.%NaCl溶液中对AZ31B镁合金的缓蚀作用,电化学结果表明8种氨基酸席夫碱都有很好的缓蚀效果,且缓蚀效率都在80%以上,均为抑制阴极和阳极反应的混合型缓蚀剂,其中(E)-3-((1-(4-氟苯基)-3-甲基-5-羟基-4-1H-吡唑基)-亚氨基)丙酸钠(AMSB-6)的缓蚀效果最好。接着又通过交流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方法讨论了 AMSB-6的浓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AMSB-6浓度为5 g/L时,缓蚀效果最佳,缓蚀效率为96.7%。吸附模型分析表明AMSB-6符合Langmuir吸附,其ΔG0ads为-28.87 kJ·mol-1,说明AMSB-6的吸附过程为有物理与化学吸附的混合吸附过程。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无缓蚀剂的样品对比,有缓蚀剂保护的镁合金表面腐蚀痕迹明显减少;原子力显微镜结果也证明了有缓蚀剂保护的样品粗糙度明显减小许多。能谱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证明了AMSB-6通过吸附在AZ31B镁合金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抑制了其腐蚀。最后,以氨基酸席夫碱AMSB-6为缓蚀剂,探究了 AMSB-6对AZ31B镁合金在发动机模拟液中的缓蚀作用。使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 AMSB-6在发动机模拟液中缓蚀剂浓度、温度对AZ31B镁合金的缓蚀作用。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MSB-6浓度的增大,缓蚀效率逐渐升高,当缓蚀剂浓度为20 mmol/L时,缓蚀效率最高,为81.3%。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剂的效率逐渐降低,在50℃时,缓蚀效率降到了 39.1%。极化曲线与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AMSB-6在发动机模拟液中是具有Langmuir吸附行为的阳极型缓蚀剂,主要的吸附方式为物理化学混合吸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证明了 AMSB-6对AZ31B镁合金具有很好缓蚀效果。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分析腐蚀产物结构,提出了可能的缓蚀机理。AMSB-6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作用与镁结合,在镁表面形成的膜层阻碍了腐蚀液离子对镁合金的腐蚀,降低了镁合金的腐蚀。这说明氨基酸席夫碱AMSB-6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镁合金缓蚀剂。

任晓磊[3](2020)在《广西合浦汉墓群出土脆弱青铜器修复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西合浦作为秦汉时期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留下了丰富的汉代文化遗产。合浦汉墓群出土青铜器由于埋藏环境和出土后保存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保存状态极差,大部分通体矿化,破碎变形严重,一触即碎,并存在进一步加剧恶化的风险,亟待修复保护。然而,传统的修复保护技术对于脆弱青铜器的修复保护大多不适用,学界对于脆弱青铜器修复保护的研究也较少。鉴于上述问题,以广西合浦汉墓群出土的脆弱青铜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系统阐述了器物的修复保护流程。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青铜鐎壶(器物编号87合文附M22:17整15)、青铜壶(器物编号87合文M15:24整22)、青铜壶(器物编号87合文M9:3整3)、无参考依据的残缺青铜器的修复以及一些特殊保存状态器物的保护等多种病害类型器物的修复保护,并将文物修复保护理念与原则很好的贯彻于实践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结论主要有:(1)合浦汉墓出土青铜器大部分脆弱矿化的原因可能与该批器物所处埋藏环境靠近海边,加之合浦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基本为酸性等综合因素导致。(2)在传统修复技术对这类脆弱青铜器大多不适用的情况下,借鉴使用了齿科模型蜡片作为翻模材料、精雕油泥作为塑型及翻模材料、刮板轮盘造型、无酸美术纸胶带和标签纸作为补配修复时的支撑材料,取得了很好的修复效果。(3)发现了利用酒精溶液作为对环氧树脂材料这类补配材料的进行平整的新方法。(4)通过对无参考依据的残缺青铜器的修复和一些特殊保存状态器物的保护等作为对现行文物修复保护理念和原则理解的实践探索,为学界提供案例参考。(5)为出土脆弱青铜器的修复保护提供借鉴。

王荣,田兴玲,贾政[4](2020)在《铜质文物封护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本文阐述了铜质文物相关的发展历史和铜器的材质分类,从铜器腐蚀的角度寻求保护措施,提出了封护材料方面的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列举了铜质文物封护材料的主要种类和应用范围,并对比了主要封护材料的优缺点。结合老化试验,提出了封护材料研究中主要的评价手段,以期为铜质文物上封护材料的研发提供有力的参考。

杨自然,魏书亚,贾政[5](2019)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银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概述了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工艺特点,重点介绍了目前几种比较成熟的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银制品上的应用研究,分析了缓蚀剂、封护剂等保护材料在银质文物保护中应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银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戴玲[6](2019)在《复合缓蚀剂在有机酸溶液中对青铜的缓蚀作用研究》文中认为青铜器作为一种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珍品,具有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特点。但经过了几千年的埋藏,大量青铜器受到了自然环境的腐蚀破坏,且在后期的挖掘与保存中,依然有许多因素导致青铜器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延续下去,不断探索寻找能够有效保护青铜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传统的青铜缓蚀剂苯并三氮唑与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复配,研究复配缓蚀剂在有机酸溶液中对不同青铜样品的缓蚀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研究方法及理论化学计算来评估这两种缓蚀剂对三种不同青铜样品表面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对于无锈青铜、带氧化亚铜锈的青铜以及带氯化亚铜锈的青铜,两种缓蚀剂都能吸附在其表面,以减少样品内部与腐蚀介质的接触。由电化学分析方法可知,对无锈青铜而言,在甲酸溶液中,当苯并三氮唑与苯甲酸钠按照1:1的比例进行复配时,对应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是最小的,其对应的EIS结果显示,青铜表面的缓蚀膜最厚,电荷转移电阻最大,说明当复配比例为1:1时,混合缓蚀剂能较好地延缓无锈青铜腐蚀;而在乙酸溶液中,二者的比例在4:1时,Icorr最小,缓蚀膜最厚,电荷转移电阻也最大,缓蚀效率最高。对氧化亚铜锈而言,在甲酸溶液中,当两种缓蚀剂的复配比例为2:3时的Icorr与Cd1都较小,电荷转移电阻较大,缓蚀效果最好;乙酸溶液中,当苯并三氮唑和苯甲酸钠的含量比例为1:1时,对应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容抗弧半径最大,缓蚀效率也最高。对带氯化亚铜锈的青铜而言,在甲酸溶液中,当复配缓蚀剂的比例为3:2时,苯并三氮唑与苯甲酸钠的混合物体现出了明显的协同效应,缓蚀效率高达98.8%,在乙酸溶液中,当苯并三氮唑与苯甲酸钠的复配比例为4:1时的缓蚀效率较高。总的来说,复配的缓蚀剂均能在一定浓度下体现出协同效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与苯甲酸钠相比,具有更稳定的结构,两种缓蚀剂分别通过N、O原子与铜表面形成配位键,其中苯甲酸根与铜之间产生的配位键更加稳定,而苯并三氮唑则主要通过物理吸附覆盖在金属表面,两种缓蚀剂通过物理-化学并存的方式使Cu表面与腐蚀介质之间接触的面积减小,从而提高缓蚀效率,因而体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张大全[7](2019)在《气相缓蚀剂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气相缓蚀技术是一种采用气相缓蚀剂来防止金属气相腐蚀的方法,具有使用方便、经济有效等优点。探讨了气相缓蚀技术应用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新型高效气相缓蚀剂开发及复配技术;气相缓蚀剂的挥发扩散;气相缓蚀剂的应用技术发展;气相缓蚀剂的毒性和使用安全性问题。

张月玲[8](2019)在《从《山东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论青铜器保护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山东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的特色和重要性、当前已腐蚀受损的严重性和抢救修复的必要性。通过对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和实践,系统论述我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的发展历程,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传统修复工艺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科学保护技术引进青铜器修复领域,对文物材质的分析检测是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的基础,将文物材料的成分、结构及劣化机理研究与文物修复工艺紧密结合,并逐步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实质是传统修复工艺的发展。

黄伟,黄献源,黄胜敏[9](2018)在《南宁市博物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对17件需要展陈的南宁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研究,在前期对文物保存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对文物完残、病害状况进行一定的统计和了解。参考前期病害调研和锈蚀状况分析结果,运用合理的、国内普遍适用的金属文物保护方法进行保护修复处理,最后保护修复效果较好,文物能够顺利展陈。

马昱刚[10](2019)在《油田抗氧缓蚀剂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田抗氧缓蚀剂的复配研究主要从油酸基咪唑啉及除氧剂联氨复配开展。本文通过考察油酸基咪唑啉与I-、硫脲及苯甲酸钠的复配模型研究,针对常规添加、预膜处理及有腐蚀产物情况下的加注工艺研究,确定较为理想的缓蚀剂复配及加注方案。(1)针对除氧剂及缓蚀剂的复配,最终以油酸基咪唑啉和联氨,在温度60℃,溶解氧含10.35mg/L,实验时间48h时,复配比例以1:1,用量为300ppm时缓蚀率可达到87.24%,其缓蚀性及经济性最好。(2)针对复配模型研究,以I-为基础的1.5%碘化钾与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协同吸附模型表现出少量高效的缓蚀性能。同时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低于80℃、压力不高于10MPa、pH在610之间、钙离子浓度低于20000mg/L时缓蚀稳定性最高。(3)针对预膜及有腐蚀产物情况下的处理工艺。预膜油溶助剂以缓蚀剂5倍为最佳、预膜量以常规加注量10倍为宜;针对已经腐蚀的管路如P110材质,均匀致密的腐蚀产物膜对钢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N80及20#钢效果较差。加注工艺以缓蚀剂雾化后加注为首选条件,针对预膜处理工艺选取喷射式清管器预膜工艺,针对常规加注选取引射加注工艺为最佳。

二、青铜文物缓蚀保护试验中PMTA缓蚀保护膜性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铜文物缓蚀保护试验中PMTA缓蚀保护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毒有害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拉开粉BX废水性质、来源以及处理现状
        1.2.1 拉开粉BX理化性质和用途
        1.2.2 拉开粉BX在水体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1.2.3 含拉开粉BX废水来源
        1.2.4 含拉开粉BX废水的处理现状
    1.3 苯并三唑废水性质、来源以及处理现状
        1.3.1 苯并三唑理化性质和用途
        1.3.2 苯并三唑在水体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1.3.3 苯并三唑的污染状况及处理现状
    1.4 电催化氧化技术
        1.4.1 电催化氧化法研究概况
        1.4.2 电催化氧化法基本原理
        1.4.3 电催化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过程
        2.3.1 模拟废水配置
        2.3.2 极板的处理
        2.3.3 实验步骤
        2.3.4 蠕动泵转速与流量标准曲线
    2.4 分析方法
        2.4.1 絮体成分分析
        2.4.2 COD测定
        2.4.3 能耗计算
        2.4.4 反应动力学分析
第三章 电催化氧化处理拉开粉BX模拟废水的研究
    3.1 实验方案
    3.2 电催化氧化处理拉开粉BX模拟废水影响因素的研究
        3.2.1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3.2.2 反应电流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3.2.3 废水循环流量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3.2.4 电解质浓度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3.2.5 初始pH值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3.2.6 模拟废水浓度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3.2.7 极板数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3.3 实验结果稳定性分析
    3.4 现场运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催化氧化处理拉开粉BX模拟废水的机理研究
    4.1 絮体成分分析
    4.2 电化学氧化作用分析
    4.3 电化学还原作用分析
    4.4 电化学气浮作用分析
    4.5 极板材料对拉开粉BX模拟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4.6 反应动力学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催化氧化处理苯并三唑模拟废水的研究
    5.1 实验方案
    5.2 电催化氧化处理苯并三唑模拟废水影响因素的研究
        5.2.1 反应电流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5.2.2 废水循环流量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5.2.3 电解质浓度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5.2.4 初始PH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5.2.5 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5.3 实验结果稳定性分析
    5.4 反应动力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2)氨基酸席夫碱镁合金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
        1.2.1 镁合金的腐蚀类型
        1.2.2 镁合金的防护方法
    1.3 缓蚀剂的研究
        1.3.1 缓蚀剂的分类
        1.3.2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1.3.3 缓蚀剂的评价方法
        1.3.4 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1.3.5 缓蚀剂在镁合金防护方面的应用
    1.4 课题的提出
        1.4.1 本课题选题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氨基酸席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的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氨基酸席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氨基酸席夫碱对AZ31B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的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溶液与样品的制备
        3.2.3 电化学测试
        3.2.4 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
    3.3 结果和讨论
        3.3.1 8种氨基酸席夫碱对镁合金的缓蚀作用
        3.3.2 AMSB-6氨基酸席夫碱对镁合金的缓蚀作用
        3.3.3 吸附模型
        3.3.4 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
        3.3.5 可能的腐蚀与缓蚀机理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氨基酸席夫碱对AZ31B镁合金在发动机模拟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溶液与样品的制备
        4.2.3 电化学测试
        4.2.4 形貌与成分分析
    4.3 结果和讨论
        4.3.1 电化学测试
        4.3.2 吸附模型
        4.3.3 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4.3.4 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
        4.3.5 可能的腐蚀与缓蚀机理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广西合浦汉墓群出土脆弱青铜器修复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修复保护技术研究
        1.2.2 新技术探索应用
        1.2.3 相关发明专利
        1.2.4 本章小结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修复保护前调查分析
    2.1 器物来源和价值评估
    2.2 器物种类用途
    2.3 器物保存现状
    2.4 青铜器病害类型调查
        2.4.1 碎裂残缺
        2.4.2 层状堆积
        2.4.3 开裂
        2.4.4 腐蚀矿化
        2.4.5 变形
        2.4.6 表面硬结物
        2.4.7 全面腐蚀和通体矿化
    2.5 器物科学检测分析
        2.5.1 超景深显微镜
        2.5.2 便携式XRF
        2.5.3 扫描电镜—能谱
        2.5.4 X光照相
    2.6 小结
3 修复保护研究
    3.1 修复保护的理念和原则
    3.2 修复保护技术路线
    3.3 风险评估与知识产权
    3.4 实践规范要求
    3.5 文物修复保护档案的建立
    3.6 修复保护技术方法的可行性讨论
        3.6.1 清洗方法的可行性
        3.6.2 粘接材料选取的可行性
        3.6.3 补全技术方法的可行性
    3.7 修复保护过程
        3.7.1 文字、影像记录和修复保护档案制作
        3.7.2 清理
        3.7.3 碎片连接
        3.7.4 补全
        3.7.5 局部有害锈处理
        3.7.6 缓蚀处理
        3.7.7 表面封护
        3.7.8 做旧
    3.8 小结
4 修复保护案例
    4.1 案例一:青铜鐎壶器物编号87合文附M22:17整15的修复保护
        4.1.1 修复保护前概况
        4.1.2 器物病害图
        4.1.3 加固清理
        4.1.4 碎片连接
        4.1.5 补全
        4.1.6 小结
    4.2 案例二:青铜壶器物编号87合文M15:24整22的修复保护
        4.2.1 修复保护前概况
        4.2.2 器物病害图
        4.2.3 清理
        4.2.4 补全
        4.2.5 小结
    4.3 案例三:青铜壶器物编号87合文M9:3整3的修复保护
        4.3.1 修复保护前概况
        4.3.2 器物病害图
        4.3.3 局部连接补配和清理
        4.3.4 补全
        4.3.5 小结
    4.4 案例四:无参考依据的残缺青铜器修复保护
        4.4.1 修复保护前概况
        4.4.2 器物病害图
        4.4.3 清理
        4.4.4 补全连接
        4.4.5 小结
    4.5 案例五:一些特殊保存状态器物的保护实践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铜质文物封护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铜器的发展
2 铜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3 铜质文物的腐蚀机理
4 铜质文物保护封护剂研究
    4.1 封护剂在铜器上的应用
        4.1.1 天然封护材料
        4.1.2 合成高分子封护材料
        4.1.3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4.2 铜质文物封护剂的耐老化实验
3结论

(5)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银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子层沉积技术简介
    1.1 技术原理
    1.2 工艺特点
2 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银制品上的应用研究
    2.1 单组分薄膜防腐蚀应用
    2.2 多组分薄膜防腐蚀应用
3 结论

(6)复合缓蚀剂在有机酸溶液中对青铜的缓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青铜腐蚀研究状况
    1.3 青铜文物的保护方法
    1.4 缓蚀剂的分类
    1.5 缓蚀剂的复配协同作用
    1.6 铜基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1.7 缓蚀效果评价方法
        1.7.1 失重法
        1.7.2 电化学分析法
        1.7.3 表面分析
        1.7.4 理论化学计算方法
        1.7.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 实验步骤
        2.2.1 青铜试片预处理
        2.2.2 电化学实验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4 量子化学计算
第三章 复配缓蚀剂对无锈青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无锈青铜样品在缓蚀剂溶液中浸泡前后的形貌特征
        3.2.2 动电位极化曲线
        3.2.3 电化学阻抗谱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配缓蚀剂对带Cu_2O青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带Cu_2O青铜样品在缓蚀溶液中浸泡前后的性貌特征
        4.2.2 动电位极化曲线
        4.2.3 电化学阻抗谱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配缓蚀剂对带CuCl锈青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带CuCl青铜样品在缓蚀剂溶液中浸泡前后的性貌特征
        5.2.2 动电位极化曲线
        5.2.3 电化学阻抗谱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计算与模拟
    6.1 引言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及活性位点预测
        6.2.2 Cu(Ⅰ)与缓蚀剂配位的量子化学研究
        6.2.3 缓蚀剂在Cu(Ⅲ)面的吸附动力学模拟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气相缓蚀剂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气相缓蚀剂的开发与复配增效作用
2 气相缓蚀剂的挥发扩散特性
3 气相缓蚀剂应用技术的发展
4 气相缓蚀剂的毒性和使用安全性问题
5 结语

(8)从《山东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论青铜器保护技术的继承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任务来源—抢救保护滕州馆藏青铜器
二传统修复技艺的继承
三现代科技的引进
    1. 待保护修复青铜器的前期信息采集
    2. 文物材质分析
    3. 病害分析和绘制病害线图
    4.缓蚀防护
    5. 表面封护处理
    6. 预防性保护
    7. 新工艺
四文物修复原则的实施

(9)南宁市博物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文物保存现状及病害调查
    1. 层状堆积及孔洞
    2. 残缺
    3.变形
    4.裂隙
    5. 腐蚀
三、锈蚀产物的显微观察
四、保护修复方法
    1. 建立保护修复档案
    2. 清洗
    3. 整形
    4. 粘接和补全
    5. 缓蚀封护
    6. 做旧
    7. 完善保护修复档案
五、小结

(10)油田抗氧缓蚀剂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氧腐蚀概况
        1.2.1 氧腐蚀机理
        1.2.2 氧腐蚀类型
        1.2.3 影响氧腐蚀的因素
    1.3 氧腐蚀的防护措施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抗氧缓蚀剂的研究和复配进展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案
    2.3 实验方法
        2.3.1 静态挂片法
        2.3.2 动态挂片法
        2.3.3 电化学缓蚀率的测定
        2.3.4 SEM扫描测试、能谱分析及点蚀深度测量
第三章 缓蚀剂与除氧剂的筛选及复配
    3.1 除氧剂除氧效果研究
        3.1.1 除氧效果筛选条件
        3.1.2 除氧剂缓蚀率研究
        3.1.3 除氧剂的用量研究
    3.2 缓蚀剂的筛选
        3.2.1 缓蚀剂类型筛选
        3.2.2 缓蚀剂用量筛选
    3.3 除氧剂与缓蚀剂的复配
    3.4 复配缓蚀剂的电化学研究
        3.4.1 动电位极化曲线
        3.4.2 电化学阻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
    4.1 缓蚀剂的协同效应及吸附模型研究
        4.1.1 I?与缓蚀剂协同效应及吸附模型研究
        4.1.2 硫脲与缓蚀剂的协同效应及吸附模型研究
        4.1.3 苯甲酸钠与缓蚀剂的协同效应及吸附模型研究
    4.2 复配缓蚀剂评价
        4.2.1 温度对缓蚀率的影响
        4.2.2 压力对缓蚀率的影响
        4.2.3 pH对缓蚀率的影响
        4.2.4 钙离子对缓蚀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膜处理及有腐蚀产物情况下缓蚀效果研究
    5.1预膜处理的成膜性能测试实验
    5.2 油溶性预膜缓蚀剂的配制及评价
        5.2.1 油溶性缓蚀剂的预膜稀释比例
        5.2.2 预膜缓蚀剂的用量研究
        5.2.3 预膜缓蚀剂的评价
    5.3 腐蚀产物对缓蚀剂的缓蚀效果研究
        5.3.1 腐蚀产物的SEM扫描测试及能谱分析
        5.3.2 针对有腐蚀产物的腐蚀情况点蚀深度研究
        5.3.3 初次腐蚀程度对缓蚀效果影响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缓蚀剂加注投放工艺研究
    6.1 缓蚀剂用量研究
        6.1.1 常规加注量的计算
        6.1.2 预膜量的计算
    6.2 缓蚀剂加注方式
        6.2.1 连续加注
        6.2.2 间歇加注
        6.2.3 井下压注
    6.3 加注工艺研究
        6.3.1 预膜工艺
        6.3.2 常规加注工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四、青铜文物缓蚀保护试验中PMTA缓蚀保护膜性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毒有害废水的研究[D]. 张起毓.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氨基酸席夫碱镁合金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D]. 范保弯. 河南大学, 2020(03)
  • [3]广西合浦汉墓群出土脆弱青铜器修复保护研究[D]. 任晓磊.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1)
  • [4]铜质文物封护材料的研究及应用[J]. 王荣,田兴玲,贾政. 全面腐蚀控制, 2020(02)
  • [5]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银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 杨自然,魏书亚,贾政. 全面腐蚀控制, 2019(08)
  • [6]复合缓蚀剂在有机酸溶液中对青铜的缓蚀作用研究[D]. 戴玲.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8)
  • [7]气相缓蚀剂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张大全.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9(01)
  • [8]从《山东滕州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论青铜器保护技术的继承和发展[A]. 张月玲.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论文集, 2019
  • [9]南宁市博物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研究[J]. 黄伟,黄献源,黄胜敏. 广西文博, 2018(00)
  • [10]油田抗氧缓蚀剂的性能研究[D]. 马昱刚. 西安石油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PMTA缓蚀保护膜在青铜文物缓蚀保护试验中的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