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系统的UML可视化建模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UML可视化建模

一、图书馆信息系统的UML可视化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戴莉萍,王文乐[1](2021)在《UML实验中点放式建模与编程式建模探讨》文中研究表明UML建模技术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建模工具并将其应用于系统分析与设计。建模工具从使用方式上可分为点放式建模和编程式建模。结合具体应用实例从工具的界面组成、建模步骤、效果图展示、难点所在等方面,详细描述了点放式建模和编程式建模实施过程,并对两种不同的建模方式进行多角度综合比较,通过实验数据说明两者应用情况,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邓晶艳[2](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定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路径与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集成与广泛应用,人类逐步迈入大规模数据挖掘、运用与创新的“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彰显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作为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大数据广域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全新的思维范式,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即时性、精准性、前瞻性与个性化等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空间。将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方法全方位嵌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环节与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思维、优化供给、改进方法、重构范式,建构科学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向“精准思政”“智慧思政”转型升级,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其进一步提质增效、焕发新机的重要生长点与强劲推动力。阐释大数据内涵、价值、特征与功能,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且辨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两者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概念得以提出。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维三个维度全面阐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论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生成逻辑、发展动因、方法论基础与价值取向,可以明确大数据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契合点,理清大数据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短板和弱环。运用文献资料法、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与访谈调研法审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结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作原因剖析,同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以及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教育内容体系以及教育工作的主体转型,有利于为新时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分析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技术优势以及可能性,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精准画像”“规律探寻”与“超前感知”三个应用呈现。以之为基础,基于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滞后、模式粗放、知行脱节、供需错位等难题,提出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四大发展转向并详细阐述四大发展转向的实现路径。基于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学科规律、注重理论深化,还要坚持实践导向,致力推动大数据应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由之,宏观上,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应用与可视化、数据解释与反馈五大工作模块与应用流程;微观上,对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场域中的“数据画像”“精准资助”“失联告警”三个应用进行数据模型构建,从而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大数据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还存在观念性、路径性与机制性瓶颈,同时,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对数据的不当应用会带来诸如“数据垄断”“数据滥用”“数据侵害”“数据冰冷”等一些可能的风险与挑战。高校尚须在思维理念、技术开发、政策支持、制度完善、机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大数据应用作出回应与调试。不仅如此,在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始终坚持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相结合。

常静静[3](2021)在《融合移动终端的表单信息快速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利用表单进行信息采集的方式被人们广泛应用在各类办公场景中,且一些场合必须使用“纸质表单”,例如对于工业制造、建筑等传统企业,由于现场环境限制与信息化设备较少,纸质表单填写盖章仍是常态,另外一些内部的办公信息系统虽不面向公众,但却需要外部特定人员或部门进行信息盖章认证,故现阶段彻底实现无纸化办公并不现实。如今常见纸质表单信息系统录入方式一般通过人工或OCR方式,但这两种方式不仅速度慢且错误率较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应用中的痛点,本文提出一种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信息快速采集的思路,并融合智能移动终端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表单信息快速采集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信息填写、信息识读与审核入库三部分构成的闭环结构。系统综合使用C++、Java、My SQL等多种技术开发,首先解析配置文件自动生成GUI得到定制化PC端程序进行离线信息填写并将信息编码,并打印尾页附于二维码的纸质表单;紧接着的信息识读部分则以移动智能终端作为载体,由Android端实现二维码解码和信息提交入库功能;最后的审核入库环节在Web端上基于Java EE完成,包括了权限管理和审核确认等功能。本文开发的表单信息快速录入系统结构简单,流程完整,使用方便,能满足了特定场合下离线表单的应用需求,也为表单与二维码的结合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海鹏[4](2020)在《“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在其演变发展之中不断地调适着自身姿态的特殊文化资源。对于非遗活态性特征的保护,是当前非遗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如何去揭示非遗项目与非遗内部的知识要素之间,在非遗的时空演变及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是非遗的知识组织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GIS、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时空建模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通过GIS等技术对非遗演变过程中琐碎的时空信息进行梳理,并设计相关可视化手段,有利于向大众展示非遗的活态性特征,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关注GIS在非遗研究中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缺少二者在概念理论上的深度结合;并且大多是面向特定项目,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时空信息进行组织,通用性较差;尚缺乏软件层面的通用数据模型设计以及相关应用方法的研究。因此构建非遗演变数据模型与探索相关应用方法,能够有效填补当前研究中的空白,对于非遗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传承非遗文化,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非遗演变数据模型设计与应用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模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探索了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的应用领域及实际需求;深入分析了非遗演变的数据特征,对于文本内容以及其中信息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并对数据在时空信息的表达方式上进行了梳理,为后续进行建模打下基础。(2)分析了非遗演变中各类对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在模型中的描述方法;在对非遗演变的过程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演变中的概念层次,分析了非遗事件在演变宏观和微观层面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建立了以事件为核心的非遗演变概念模型,从而对非遗演变进行由对象到过程,由细部到全局的描述。(3)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将概念中的类转换为数据模型中的类,定义了类及其内部结构;探索了基于模型进行宏观微观变化关联的方法,并运用“基态修正”的思想降低了空间数据在存储上的冗余;通过属性的语义划分以及横纵向表相结合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提出了非遗的多元性特征在数据模型层面的统一描述方法。最后,本文基于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以GIS技术为支撑,通过软件开发的方式初步展示了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对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来自不同非遗项目的时空信息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与扩展性;基于模型能够对非遗演变过程进行全面地展示,并有利于发现要素之间在演变过程中的内在关联;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模型的应用场景,能够展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为促进信息服务层面的文旅融合提供了思路。

高新宇[5](2020)在《面向领域建模的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大型企事业单位都陆续建起了许多应用系统。近年来企业的业务操作和流程日趋复杂化,人们对软件的需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但信息系统却无法快速适应外部业务流程发生的巨大变化。提高软件复用效率是解决该难题的关键。因此,基于构件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Comp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CBSD)应运而生。事实证明,基于CBSD,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定位到需要进行修改的构件之中,这意味着它可以快速应对外部需求的变化,这对于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开发质量意义重大。作为软件复用的关键技术,构件识别一直是CBSD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通过应用适当的业务构件识别模型,在构件粒度适宜的前提下,使得识别得到的每个业务构件内部各个类(对象)之间联系紧密,同时各个业务构件之间的交互尽可能减少,这代表着每一个业务流程都尽可能地在同一个业务构件之内完整实现。因此基于CBSD的信息系统可以快速适应外部业务流程发生的变化,也才能真正实现所谓的软件复用。本文主要对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及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提出了完整的面向领域建模的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基于模糊形式概念分析(fuzzy formal concept analysis,FFCA)的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模型以及基于图熵的业务构件识别有效性检验过程。首先,本文在领域建模识别出细粒度的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的基础上,基于FFCA,使用定量的方式计算实体对象增、删、改、查操作的一致性,识别出暂定的实体构件;考虑边界类的用户使用权限、边界类与控制类之间的调用等指标,参考CRUD准则,使用定量计算的方式将边界类与控制类进一步集成至实体构件中,最终得到含有边界类、控制类以及实体类的业务构件识别结果。其次,本文确定内聚度、耦合度以及粒度适宜度作为业务构件识别结果有效性检验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图熵理论改进传统基于信息熵对于信息系统内聚耦合度进行测算的研究,提出改进后的信息系统构件内聚耦合度测算方法以及计算业务构件粒度适宜度的公式,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有效性检验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北燃通州分公司物资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完整的业务调研与领域建模,实现了基于构件识别的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得到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物资管理行业通用的业务构件库,这有助于该行业相关企业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郑小梦[6](2020)在《基于WebGIS的校园学生出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些年来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教学管理平台对日益繁杂的学生数据进行管理已然遇到了瓶颈。在现代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为教学管理提供便利,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而校园学生出勤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因此优化出勤管理对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便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针对校园学生出勤管理问题的实际需求,以杭州某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Web GIS平台实现了校园空间数据建模及三维渲染,设计实现了基于移动端的自定义通信协议实时传输技术,最终开发了一套基于Web GIS的校园学生出勤管理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校园出勤管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出勤管理和Web GI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介绍了本系统开发所需的Web端、移动端、Socket传输协议以及三维建模等关键技术。(2)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采集层、数据管理层、服务器层和前端Web层四层体系架构,设计了表现层、逻辑处理层、持久层三层逻辑结构以及系统技术路线,设计了系统空间数据库表和关系数据库表;详细设计了一种支持移动端和Web端全双工实时数据传输功能的自定义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数据集的缓冲区分析算法;最后,详细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并给出了各模块的流程设计方案。(3)基于Web GIS平台,采用Java和Java Script开发语言,结合Vue、SSM和Arc GIS API for Java Script等框架技术,实现移动设备数据采集、出勤数据传输及存储、出勤数据实时渲染、出勤数据统计分析、请假审批、消息通知、路径诱导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校园学生出勤有效管理的目的。系统运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邹书怡[7](2020)在《开放政府数据背景下我国政府预算公开的数据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个国家的政府相继提出了大数据发展的战略与目标,“开放政府数据”成为各国政府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这个用“数据说话”、“数据上网”的信息化时代,标准化数据存在的意义变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数据的发布和开放发展较快,但是在已发布的预算数据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开放的程度没有完全透明化、发布格式为非机器可读、发布的数据缺乏标准规范性等,使得开放出来的政府预算数据多源异构,没有可比较性,降低了开放政府数据的使用率。在此背景下,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和比较国际上的开放政府预算数据标准方案和应用实践,包括美国政府的DAIMS数据支出标准与XBRL机器可读格式,欧盟的预算词汇表与RDF机器可读格式,巴西的预算本体模型与N-Triples机器可读格式。介绍其数据模型和预算词汇表等要素,分析机器可读格式等开放特点,提炼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2)调查我国政府预算数据的发布情况,评估其开放程度。为了解决原始预算数据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预算数据标准方案。在此过程中,定义了政府预算专有的词汇,即数据字典;遵循本体的可复用原则,引入了本体机制并构建了预算本体,给出RDF形式化编码,充分发挥了本体特有的领域性、规范性、形式化和互操作性等优势特性。(3)根据制定的预算数据标准框架完成关联预算数据的构建与发布,实现了原始预算数据向关联预算转换的进阶过程。除了实现Tim Berners-Lee提出的关联预算5星标准模型推荐的步骤外,还将原始预算数据与实践了数据标准的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政府预算数据标准构建的意义。(4)以贵阳市为例,选取政府预算的原始数据,构建关联预算数据实例。建立数据到本体模型中类和属性的映射,采用Protege工具生成RDF/XML格式实例数据并对其进行验证,使用SPARQL语言查询预算数据,为关联预算数据的发布打下基础。本文的研究工作旨在设计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开放政府预算数据并应用关联数据技术,为我国政府进一步推进开放政府预算数据的行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也为其他领域的开放政府数据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杨甄妮[8](2020)在《基于组态技术的联合试验过程可视化平台开发》文中指出在联合试验系统运行过程中,过程可视化技术能够提供试验数据的多节点、多维度、多模式显示方式,使得试验人员能够实时、全面、准确地掌握试验过程,为试验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在现有的联合试验平台中,联合试验的过程可视化是在任务规划工具中利用基本显示组件构造显示界面而实现的,平台依赖性强、显示资源单一、中间件开销过大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试验人员对过程可视化的通用性、易用性和轻便式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开发基于组态技术的联合试验过程可视化平台,完善联合试验平台的综合信息显示功能,具体内容如下:针对于联合试验运行过程中非系统用户的试验态势观察需求,提出基于B/S模式的联合试验过程可视化平台架构,将可视化平台划分为组态编辑模块、可视化服务生成模块、组态浏览模块等组成单元,支持异构化多节点的试验过程信息综合显示;分析可视化平台各个组成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支持面向场景会话的数据传输协议,支持B/S模式下基于组态界面的试验数据浏览,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按照软件工程思想,分别对组态编辑模块、可视化服务器生成模块、组态浏览模块进行设计与开发;分析各模块的功能需求,并基于UML建模语言对各模块进行静态模型设计、动态模型设计等;代码编写完成后,对各模块进行单元测试。最后,根据已有的联合试验方案,搭建应用系统对本平台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课题开发的联合试验过程可视化平台正常运行,各项功能均满足要求,能够实现异构化、多节点、交互式、多模式、动态网络化数据显示,同时兼具用户友好的特点。

郭玥晗[9](2020)在《校史地图信息的时空对象建模与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高校的校史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大学的文化品质和精神积淀,对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很多高校都十分注重展示自己学校的发展历史。随着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校史数据来源不断丰富,可视化表达手段日新月异,传统的校史展现方法已逐渐无法满足用户多用途的需要。校史地图是校史可视化的一种手段,可以展示学校发展的时空变化和属性特征,然而目前的校史地图可视化方法较为单一简单,且现有的校史地图大都只对校史的空间位置与部分属性特征进行可视化,但校史地图需要表达的元素十分丰富,如学校历史中各个部门的关联关系、组成结构、行为能力等特征,并且校史发展还具有全过程、多尺度、全方位的特性,现有可视化方法无法有效满足这些特性的可视化需求。为了全面、直观、有效地表达出院校发展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丰富校史信息的可视化手段,本文进行了校史地图信息的时空对象建模与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探讨了校史地图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总结时空数据模型、历史地图以及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2、提出了校史地图信息的对象化描述方法。阐述了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的校史地图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的校史地图与传统校史地图的区别;基于校史地图信息对象化描述的特点与内容,设计了校史地图中不同时空对象的描述框架;提出了校史地图中时空对象类特征项的描述方法并对校史地图中主要对象类进行具体描述。3、开展了校史地图信息的时空对象建模方法研究。提出了校史地图信息的对象化建模框架,确立了校史地图信息的对象化建模流程,分析了建模的关键技术;对校史地图信息对象化建模的关键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设计与实现;设计了具体实验案例,生成了校史地图的对象化建模数据。4、开展了校史地图的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确立了校史地图的可视化表达流程,分析了可视化表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校史地图可视化表达模型;构建了校史地图的可视化表达分类体系,确定了不同类别的校史地图可视化方法选择的通用化流程;探讨设计了基于校史地图对象化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并以校史地图中的用户交互功能为基础对基于用户交互的多粒度功能和个性化功能进行了设计;设计了相关实验,基于实验案例对可视化方法与功能进行了设计实现。5、设计与实现了校史地图的实验系统。对校史地图的对象化建模和可视化原型系统以及实验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以郑州某大学的校史为例进行了建模和可视化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建模和可视化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对校史地图的对象化描述方法、对象化建模方法以及可视化方法设计,完整的构建了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的校史地图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创新了校史地图的数据建模和可视化理论。研究实现的校史地图可视化实验系统,从技术上弥补了目前校史信息可视化中缺乏可交互多尺度动态可视化工具的不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同时,本研究的确立,也为其他历史地图的设计制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

段文雪[10](2020)在《面向不确定环境场景规约的定量时间分析研究》文中认为随着5G通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软件、硬件被部署在开放的物理环境中。然而,系统在该环境中运行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例如,系统输入、消息处理时间和网络延迟),由于缺乏对开放的物理环境中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建模和有效评估的方法,设计人员难以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准确分析,不能保证系统可靠性。针对系统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建模和分析问题,本文采用主流的场景规约描述语言UML顺序图,提出了面向不确定环境场景规约的建模和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高效地支持UML顺序图对不确定环境的建模,同时支持UML顺序图模型的定量时间分析。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扩展了UML顺序图的语法和语义,使其支持不确定性行为建模针对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存在系统输入、消息处理时间和网络延迟的不确定性,本文扩展了UML顺序图的语法和语义,使其支持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建模。2.提出了不确定环境UML顺序图定量时间分析方法框架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统计模型检验的面向不确定环境UML顺序图的定量时间分析框架。在本文提出的框架中先通过一套完整预处理机制对UML顺序图进行预处理,然后将经过预处理的不确定环境UML顺序图模型自动转化为价格时间自动机模型,最后通过统计模型检验工具对转化后的价格时间自动机验证,用以支持对不确定场景规约定量时间分析。3.设计了一个面向不确定环境UML顺序图模型定量时间分析工具链,实现了自动化模型转换工具SDTo UPPAAL本文实现的自动化模型转换工具SDTo UPPAAL,与UML顺序图建模工具、价格时间自动机验证工具形成一个工具链。该工具链可以定量时间分析不确定环境场景规约,帮助系统设计决策者选取更优的系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面向不确定场景规约的建模和分析方法,不仅能够支持对不确定环境的建模,而且能定量时间分析系统模型,为系统开发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此外,自动化的模型转换工具有效地帮助缩短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周期,降低人工参与度。

二、图书馆信息系统的UML可视化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信息系统的UML可视化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1)UML实验中点放式建模与编程式建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点放式建模
2 编程式建模
3 两种建模方式比较
4 结语

(2)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大数据让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大数据与教育交叉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析
    第三节 逻辑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内容框架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预期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解读
        一、大数据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
        一、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数据生成逻辑
        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之数据发展动因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数据应用的方法论基础
        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数据应用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自组织系统阐释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复杂自组织系统特征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化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换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数据工作机制
第二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分析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访谈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一、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二、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体系
        四、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转型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优势
        一、大数据关键技术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数据交互
        三、教育管理平台载体的数据智能
        四、教育管理实践数据的跨域应用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分析
        一、基于数据技术的效率提升
        二、基于证据的日常教育管理
        三、基于数据评价的工作改进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转向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呈现
        一、精准画像:大数据精确反映学生行为状态
        二、规律探寻:大数据有效呈现学生活动规律
        三、超前感知:大数据准确研判学生活动趋向
    第二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
        一、线性思维
        二、系统思维
        三、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
        一、普适教育
        二、个性化培育
        三、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
        一、认知培育
        二、实践养成
        三、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第五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
        一、需求侧适应
        二、供给侧发力
        三、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二、守正创新原则
        三、趋利避害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库建设与运行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采集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建模分析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解释与反馈
    第三节 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
        一、数据画像
        二、精准资助
        三、异常告警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保障
    第一节 个体主观条件
        一、培育大数据意识与大数据思维
        二、掌握大数据知识与大数据技能
        三、提升大数据伦理与管理理性
        四、把握大数据应用的价值导向
    第二节 技术条件保障
        一、开发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平台
        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核心技术团队
    第三节 组织与制度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推进教育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第四节 文化环境保障
        一、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二、培育校园数据文化
        三、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结语: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结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融合移动终端的表单信息快速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1.1 应用场景研究
        1.1.2 应用载体研究
        1.1.3 应用技术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用户界面自动生成
        1.2.2 信息采集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2.1.1 表单办公的现状
        2.1.2 具体业务流程
    2.2 现有表单工具与应用对比
        2.2.1 填表工具
        2.2.2 信息采集工具应用
        2.2.3 应用场景对应系统
    2.3 非功能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架构设计
        3.1.1 业务架构设计
        3.1.2 系统架构设计
        3.1.3 系统闭环结构设计
    3.2 技术路线
    3.3 表单信息采集载体与设备
        3.3.1 表格信息载体
        3.3.2 文本信息采集设备
    3.4 系统设计
        3.4.1 系统总体设计
        3.4.2 PC填写端模块设计
        3.4.3 移动端采集模块设计
        3.4.4 Web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5.1 E-R图设计
        3.5.2 数据库表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PC信息填写程序实现
        4.1.1 界面生成功能实现
        4.1.2 打印与保存功能实现
    4.2 移动端信息采集模块实现
        4.2.1 表单信息获取
        4.2.2 信息显示与入库
    4.3 Web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4.3.1 照片信息采集
        4.3.2 普通用户与管理员操作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前期
        5.1.1 测试目的与计划
        5.1.2 测试环境
    5.2 执行测试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总结
    6.2 优化预设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及时空演变研究
        1.2.2 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1.2.3 历史、文化领域的时空建模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非遗演变的时空建模基础
    2.1 非遗的内容及其“活态性”特征
    2.2 非遗演变时空建模的应用需求分析
        2.2.1 非遗知识组织的需求
        2.2.2 非遗数字化展示的需求
        2.2.3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
    2.3 非遗演变的数据特征分析
        2.3.1 数据来源及内容分解
        2.3.2 文本内容的分类
        2.3.3 数据中的时空信息表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遗演变的概念模型设计
    3.1 理论与技术基础
        3.1.1 建模角度下的地理对象
        3.1.2 建模角度下的时空语义
    3.2 非遗演变中对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2.1 非遗项目的时空变化特征
        3.2.2 文化载体的时空变化特征
        3.2.3 时空变化特征在模型中的抽象和描述
    3.3 非遗演变的过程解析
    3.4 非遗演变过程的概念抽象
        3.4.1 非遗对象、非遗状态与非遗事件
        3.4.2 文化载体与非遗事件
        3.4.3 非遗演变过程的概念模型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的构建
    4.1 模型构建时的关键问题
    4.2 非遗演变的逻辑模型设计
        4.2.1 数据模型类及其关系抽象
        4.2.2 类的具体定义与结构
    4.3 基于模型的宏观微观变化关联
        4.3.1 属性变化上的关联
        4.3.2 空间变化上的关联
    4.4 模型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4.1 横纵向表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4.4.2 关键对象的数据库表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型的实现及应用
    5.1 模型的应用方法分析
        5.1.1 基于模型的非遗关联性发现
        5.1.2 基于模型的非遗信息可视化
        5.1.3 对旅游资源自动添加非遗标签
    5.2 实验设计:以模型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为例
        5.2.1 实验区域概况
        5.2.2 系统框架
        5.2.3 开发技术简介
        5.2.4 系统页面介绍
    5.3 实验效果展示
        5.3.1 展示旅游资源背后的非遗的演变及发展过程
        5.3.2 发现关联的非遗文化内容
        5.3.3 通过非遗中的文化载体推送旅游资源信息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5)面向领域建模的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1.2.2 模糊形式概念分析研究现状
        1.2.3 内聚耦合度测算研究现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UML与领域工程
        2.1.1 UML概述
        2.1.2 领域工程概述
    2.2 构件技术
    2.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3.1 结构化开发方法
        2.3.2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2.3.3 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
        2.3.4 方法对比
    2.4 模糊形式概念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FFCA的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模型
    3.1 领域建模
    3.2 实体构件的识别
        3.2.1 业务对象-属性模糊形式背景构建
        3.2.2 业务对象-属性模糊概念格构建
        3.2.3 概念离散度与距离的计算
        3.2.4 实体构件的识别
        3.2.5 算例与分析
    3.3 边界类和控制类与实体构件的集成
        3.3.1 边界类与控制类
        3.3.2 集成过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图熵的业务构件识别有效性检验
    4.1 图熵
    4.2 业务构件内聚耦合性测算准则
    4.3 业务构件内聚耦合性测算
        4.3.1 基于信息熵的测算方法
        4.3.2 类之间关联度的测算
        4.3.3 内聚耦合度测算
    4.4 算例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构件识别的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5.1 背景与业务流程简介
    5.2 物资申请采购业务建模
        5.2.1 用例图分析
        5.2.2 类图分析
        5.2.3 时序图分析
    5.3 业务构件识别
        5.3.1 实体构件识别结果
        5.3.2 业务构件识别结果
    5.4 识别有效性检验
        5.4.1 内聚耦合度测算
        5.4.2 粒度适宜度测算
    5.5 系统设计与实现
        5.5.1 系统架构设计与数据库设计
        5.5.2 系统构件设计
        5.5.3 系统实现及构件展示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WebGIS的校园学生出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出勤管理
        1.2.2 WebGIS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WebGIS校园学生出勤管理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2.1 Web端核心技术
        2.1.1 Web前端核心技术
        2.1.2 Web后端核心技术
    2.2 移动端核心技术
        2.2.1 Android核心组件
        2.2.2 GPS定位技术
        2.2.3 二维码技术
    2.3 实时传输协议Socket与WebSocket
    2.4 WebGIS服务与三维建模技术
    2.5 GIS缓冲区分析
    2.6 数据存储技术
        2.6.1 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
        2.6.2 MySQL关系型数据库
        2.6.3 Redis缓存数据库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ebGIS校园学生出勤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3.1.1 信息需求
        3.1.2 功能需求
    3.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3.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4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3.5 系统技术路线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ebGIS校园学生出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通信协议详细设计
        4.1.1 数据包设计
        4.1.2 数据发送
        4.1.3 数据接收
    4.2 空间缓冲区分析算法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3.1 出勤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3.2 辅助出勤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4 系统数据库详细设计
        4.4.1 空间数据库设计
        4.4.2 关系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ebGIS校园学生出勤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平台
    5.2 出勤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5.2.1 移动设备数据采集模块
        5.2.2 出勤数据传输及存储模块
        5.2.3 出勤数据实时渲染模块
        5.2.4 出勤数据统计分析模块
        5.2.5 请假审批模块
    5.3 辅助出勤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5.3.1 用户登录模块
        5.3.2 消息通知模块
        5.3.3 路径诱导模块
        5.3.4 用户中心模块
    5.4 系统试运行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3 发明专利
    4 软件着作权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开放政府数据背景下我国政府预算公开的数据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
    2.1 开放政府数据
        2.1.1 开放数据
        2.1.2 开放政府数据
        2.1.3 开放数据原则
    2.2 反腐败的开放数据
    2.3 开放预算数据标准
        2.3.1 预算数据
        2.3.2 开放预算数据标准
    2.4 本体及本体描述语言
        2.4.1 本体
        2.4.2 本体描述语言
    2.5 本章小结
3 国际上的开放预算数据标准
    3.1 美国的《数据法案》及支出数据标准
        3.1.1 DAIMS标准架构
        3.1.2 信息提交流程
        3.1.3 报告提交规范
        3.1.4 接口定义文档
        3.1.5 机器可读格式
        3.1.6 标准化数据制定过程
    3.2 欧盟的预算词汇表
        3.2.1 预算数据概况
        3.2.2 关联开放预算数据
        3.2.3 概念数据模型
        3.2.4 预算词汇本体
        3.2.5 关联预算规划
    3.3 巴西的预算本体
        3.3.1 支出分类的本体模型
        3.3.2 机器可读格式
    3.4 对我国预算开放数据标准建立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政府开放预算数据的数据标准方案设计
    4.1 预算数据标准框架的制定
    4.2 国内开放预算数据调查与评估分析
        4.2.1 中央部门预算数据
        4.2.2 地方政府预算数据
        4.2.3 评估预算数据的维度与指标
        4.2.4 数据开放程度的计算维度
        4.2.5 评估数据采集与过程
        4.2.6 调查结果分析
    4.3 定义数据字典
    4.4 构建预算数据本体
        4.4.1 类
        4.4.2 对象属性
        4.4.3 数据类型属性
        4.4.4 预算本体模型
    4.5 本体形式化表示
        4.5.1 命名空间
        4.5.2 机器可读格式
    4.6 本章小结
5 预算数据标准的应用
    5.1 关联数据技术体系
        5.1.1 关联数据
        5.1.2 语义Web与RDF
        5.1.3 SPARQL查询
    5.2 关联预算数据的构建与发布-以贵阳市为例
        5.2.1 数据采集与映射
        5.2.2 设计URI
        5.2.3 RDF实例文档
        5.2.4 验证
        5.2.5 关联预算数据发布流程
    5.3 对比分析
        5.3.1 预算标准应用前后的比较
        5.3.2 预算标准应用的意义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地方政府开放数据平台详细信息
附录B 国内政府预算数据字典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基于组态技术的联合试验过程可视化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组态技术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联合试验过程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平台组成架构
    2.2 平台运行原理
    2.3 过程可视化协议设计
        2.3.1 通信协议结构设计
        2.3.2 基于Session机制的通信协议交互过程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组态编辑模块开发
    3.1 需求分析
    3.2 软件设计
        3.2.1 静态模型设计
        3.2.2 动态模型设计
        3.2.3 可视化工程项目文件设计
        3.2.4 界面设计
    3.3 软件实现
    3.4 单元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视化服务器生成模块开发
    4.1 需求分析
    4.2 软件设计
        4.2.1 静态模型设计
        4.2.2 动态模型设计
    4.3 软件实现
    4.4 单元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态浏览模块开发
    5.1 需求分析
    5.2 软件设计
        5.2.1 静态模型设计
        5.2.2 动态模型设计
        5.2.3 界面设计
    5.3 软件实现
    5.4 单元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应用验证
    6.1 验证方案
    6.2 验证过程
    6.3 验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校史地图信息的时空对象建模与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历史地图的研究现状
        1.2.3 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组织架构
第二章 校史地图信息的对象化描述方法
    2.1 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的校史地图相关概念
        2.1.1 多粒度时空对象概述
        2.1.2 校史地图概述
        2.1.3 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的校史地图与传统校史地图的区别
    2.2 校史地图信息的对象化描述框架
        2.2.1 校史地图信息对象化描述的特点
        2.2.2 校史地图信息对象化描述的基本内容
        2.2.3 校史地图不同时空对象的描述框架设计
    2.3 校史地图中时空对象的特征项描述
        2.3.1 基本特征项的描述
        2.3.2 拓展特征项的描述
    2.4 校史地图中对象类的具体描述
        2.4.1 学校类
        2.4.2 职能部门类
        2.4.3 人员类
        2.4.4 校园景观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校史地图信息的时空对象建模方法
    3.1 校史地图信息的对象化建模框架
        3.1.1 校史地图信息的对象化建模流程
        3.1.2 校史地图信息的对象化建模关键技术
    3.2 时空对象类模板的设计
        3.2.1 时空域的设置
        3.2.2 类模板总体结构的设计
        3.2.3 类模板具体信息的设计
    3.3 校史地图对象的实例化
        3.3.1 对象实例化的基本流程
        3.3.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法
        3.3.3 时空对象版本的建立
        3.3.4 时空对象信息的实例化
    3.4 基于版本技术的对象数据管理
        3.4.1 对象版本技术
        3.4.2 对象数据的组织与存储
        3.4.3 对象数据的访问与调度
    3.5 校史地图信息的时空对象建模实例
        3.5.1 类模板设计实现
        3.5.2 对象实例化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校史地图的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
    4.1 校史地图的可视化表达模型
        4.1.1 校史地图的可视化表达流程
        4.1.2 校史地图可视化表达的关键技术
    4.2 校史地图的可视化表达分类体系
        4.2.1 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的校史地图分类
        4.2.2 校史地图可视化内容的分类及确定
        4.2.3 校史地图对象化数据的选取
        4.2.4 基于对象化数据的可视化方法的分类
    4.3 对象化数据的可视化方法的设计
        4.3.1 单特征项数据可视化方法的设计
        4.3.2 多特征项数据可视化方法的设计
    4.4 基于用户交互的可视化功能设计
        4.4.1 用户交互功能的设计
        4.4.2 基于用户交互的多粒度功能设计
        4.4.3 ·基于用户交互的个性化功能设计
    4.5 校史地图的可视化表达实例
        4.5.1 可视化数据的确定
        4.5.2 可视化方法的确定
        4.5.3 可视化功能的展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校史地图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实验系统与环境简介
        5.1.1 相关软硬件基础
        5.1.2 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工具简介
    5.2 实验系统的总体设计
        5.2.1 实验系统总体框架的设计
        5.2.2 实验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5.3 实验数据
    5.4 实验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4.1 数据生成模块
        5.4.2 可视化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面向不确定环境场景规约的定量时间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挑战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相关工作介绍
        1.4.1 场景规约语言研究
        1.4.2 时间自动机研究
        1.4.3 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2.1 场景规约语言UML顺序图
    2.2 价格时间自动机理论
    2.3 统计模型检验理论和工具UPPAAL-SMC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确定环境下UML顺序图建模
    3.1 基本UML顺序图建模
    3.2 不确定环境UML顺序图建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ML顺序图模型定量时间分析
    4.1 UML顺序图模型定量时间分析框架
    4.2 预处理模块
        4.2.1 par组合片段预处理
        4.2.2 alt组合片段预处理
        4.2.3 loop组合片段预处理
    4.3 NPTA模型模块
        4.3.1 前端模型
        4.3.2 后端模型
    4.4 性质生成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ML顺序图定量时间分析框架工具实现
    5.1 工具链
    5.2 SDtoUPPAAL设计框架
    5.3 转换工具的具体实现
        5.3.1 UML顺序图解析模块
        5.3.2 模型转换模块
        5.3.3 模型生成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研究
    6.1 实验描述
    6.2 实验环境配置
    6.3 限制向前人工驾驶模式切换的场景
    6.4 超速监督保护场景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四、图书馆信息系统的UML可视化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 [1]UML实验中点放式建模与编程式建模探讨[J]. 戴莉萍,王文乐. 软件导刊, 2021(08)
  • [2]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邓晶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融合移动终端的表单信息快速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D]. 常静静.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D]. 刘海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5]面向领域建模的信息系统构件识别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高新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WebGIS的校园学生出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郑小梦.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7]开放政府数据背景下我国政府预算公开的数据标准研究[D]. 邹书怡.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8]基于组态技术的联合试验过程可视化平台开发[D]. 杨甄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9]校史地图信息的时空对象建模与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D]. 郭玥晗.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8)
  • [10]面向不确定环境场景规约的定量时间分析研究[D]. 段文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UML可视化建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