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石化化纤厂全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巴陵石化化纤厂全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一、巴陵石化化纤厂力保改革平稳进行(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梦[1](2021)在《联盟权力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活动一直贯穿其中,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企业,创新对于企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大多数企业都很难在不依赖于合作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因此,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条件下,不同主体合作而形成的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使联盟企业提高创新运行效率和创新成效,提升创新选择策略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了应对迅猛发展的市场环境,战略联盟成为企业能够有效实现创新行为的重要途径。联盟企业因为拥有的资源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知识、结构等方面使得该联盟企业有能力动员其他伙伴达成合作,这种能力即联盟权力,包括(知识权力、结构权力、认同权力、关系权力)。企业通过运用联盟权力,对联盟成员行为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联盟间异质性知识和资源流动能够推动联盟成员开展双元创新(包括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为此,本文在借鉴和融合已有研究基础上,以权力依赖理论、双元理论、搜索理论、跨界创新研究为支撑点,以“联盟权力如何影响企业双元创新”这关键研究问题,建立“联盟权力—联盟惯例—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框架。通过回答以下三个子问题来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进而对结果进行讨论:(1)企业构建的联盟中,其联盟权力与双元创新有何关系?(2)联盟权力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路径是什么?(3)跨界创新视角下跨界搜索和跨界整合对联盟惯例与双元创新的机制,在利用式创新为因变量和探索式创新为因变量情况下,是否有不同影响?为了回答三个子研究,本文先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11组假设进行研究,接着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分析。1.通过权力的由来,到网络权力概念的产生,再延伸到联盟权力的概念,建立了联盟权力分析维度,以此为基础,构建联盟权力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指出联盟权力不仅能直接作用于企业双元创新,还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联盟惯例提升企业的两种创新活动。2.在“联盟权力——联盟惯例——双元创新”基础上,提出联盟权力提升企业双元创新的9组研究假设,并通过对330家本土企业的问卷调查,录入,形成数据文件资料,利用AMOS 25.0软件对联盟权力、联盟惯例与企业双元创新三者之间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并由此指出:联盟权力能通过联盟惯例提升企业双元创新。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跨界搜索和跨界整合这两个调节变量,从跨界创新视角深入考察跨界搜索、跨界整合分别对企业双元创新影响机制,关注二者是否在因变量的两个子维度中存在不同,是否都显着。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实证检验,最终形成了跨界搜索和跨界整合影响联盟惯例与双元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基于以上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联盟企业中,联盟权力对企业双元创新有正向影响。联盟权力的四个子维度:知识权力、结构权力、认同权力、关系权力均对企业双元创新产生正向影响。本文实证研究共收集330份有效数据,通过科学规范的统计学研究方法显示,知识权力、结构权力、认同权力和关系权力都有助于企业双元创新的提升。企业通过联盟权力中的知识权力、结构权力、认同权力和关系权力来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通过联盟惯例的作用将联盟企业家大量存在的知识、信息、经验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提高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2.联盟惯例的中介效应存在于“联盟权力——企业双元创新”这个关系中。联盟权力通过促进联盟惯例而影响企业双元创新。本文通过运用AMOS 25.0软件对330份数据建立初始模型参数估计发现:联盟惯例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在知识权力与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在认同权力与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关系中扮演着完全中介作用,在结构权力与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关系中仅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样,联盟惯例在关系权力与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关系中仅扮演部分中介作用;联盟惯例在知识权力、结构权力、认同权力、关系权力与企业利用式创新之间的积极关系中扮演部分中介作用。3.基于跨界创新视角,本文认为,跨界搜索和跨界整合在联盟惯例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跨界搜索能够显着调节联盟惯例与企业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也能显着调节联盟惯例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跨界整合在联盟惯例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影响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跨界整合在联盟惯例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机制中不显着。本文围绕联盟权力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在综合运用权力依赖理论、双元理论、组织搜索理论、创新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剖析联盟权力对于提升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联盟惯例的中介机制以及跨界搜索和跨界整合的调节机制。相较于此前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拓展了权力在联盟背景下维度的划分。本文打开了“联盟权力”这一构念的黑箱,拓展了权力在联盟领域的维度划分。本研究中“联盟权力”的概念是由组织权力和网络权力发展演化而来,目前学界对联盟权力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和测量。基于联盟背景,权力依赖理论视角下提出的联盟权力的四个子维度,即知识权力、结构权力、认同权力、关系权力,有助于克服联盟研究中联盟权力概念的宽泛,难以操作测量等问题。2.深化了联盟权力对企业双元创新作用机制的研究。联盟权力可以使联盟企业拥有更多的能力协调联盟内部成员的矛盾,调动联盟成员的资源,保证联盟有序的运行,现有学者同时也认识到,联盟惯例是联盟企业获取异质性知识的重要来源,维持联盟稳定的要素,且对于企业创新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构建了“联盟权力——联盟惯例——双元创新”的结构框架,企业通过联盟权力中的知识权力、结构权力、认同权力和关系权力来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促进联盟惯例的稳定运行,将大量知识、经验、资源合理规划,以此保障联盟内企业合作的高效进行,为联盟企业减少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开展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3.丰富了跨界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从跨界创新视角出发,丰富了有关跨界搜索与跨界整合关系的情景变量。跨界创新视角是本文的亮点,联盟企业间是跨界合作,为了开展和推进创新,更需要考虑跨界创新。本文从跨界搜索和跨界整合两个角度探讨它们在联盟惯例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影响作用,这也是对联盟权力作用机制的进一步补充,丰富了“联盟惯例——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中,跨界搜索和跨界整合作为调节变量的影响。进一步补充了联盟惯例的相关理论,深化了双元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4.丰富了联盟相关的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联盟权力对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以及跨界搜索、跨界整合调节作用下联盟惯例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通过对传统的机械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总结,从而为案例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现实支撑。

曾文[2](2018)在《洞庭湖区环境治理与保护研究(1949-2016)》文中研究指明数千年来,洞庭湖区以其“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优越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壤与适宜的气候,物阜民丰,赢得“鱼米之乡”美誉。目前,洞庭湖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渔业生产基地,在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洞庭湖区的长期开发活动,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近代以来洞庭湖湖泊面积迅速萎缩,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具体表现为:泥沙大量淤积,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垸老田低,洪涝灾害频发;钉螺滋生,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上述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洞庭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洞庭湖区人类社会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的角度,探讨洞庭湖区的环境保护,还原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到形成社会共识的复杂历史过程,对了解现代中国社会如何逐步实现从过度开发到建设生态文明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对政府、民间在洞庭湖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纵向研究中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天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和绿色湖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湖区气候、江湖关系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工业化、城镇化等社会因素均对洞庭湖区的环境变迁发生着深刻影响。气候变化使得农业自然灾害加重、鱼类资源减少、候鸟的栖息环境恶化、鼠害加重、血吸虫病传播加剧,江湖关系变化导致洞庭湖调蓄能力减弱和洪涝威胁加重。社会因素使得人类一直在能动地改变周遭环境,使自然环境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同时也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从洞庭湖区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的角度,洞庭湖区环境治理与保护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并整体上形成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环境治理与保护过程。从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这一历史阶段,洞庭湖区的社会经济尚处于以农垦为主的农业经济时期。这段时期洞庭湖区的环境治理围绕水患、疫病、围湖造田而展开。建国之初,面对洞庭湖区年久失修的堤垸、水患威胁以及疫病危害等主要环境问题,党中央把对荆江和洞庭湖的治理作为头等要事来办。自1952年开始,湖南省委集中力量整修洞庭湖。根据江湖关系的现状和实际,采取了荆江分洪工程、湖区堤垸的修复工程和南洞庭湖整修等工程。这一历史时期里,政府主要是向洞庭湖要地要粮,人与湖争地,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面积急剧减少,“以粮为纲”“向湖中要粮”“几年再造一个县”“农业学大寨”“灭螺与生产并举”等口号盛行,围湖造田、乱围滥垦现象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洞庭湖区堤垸化使得湖面不断被堤垸分割包围,增加了修防负担及抗洪难度,并导致枯水季节水资源局部短缺。洞庭湖区的围垦与抗洪,体现着洞庭湖区农业经济时代的历史特征。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当地的工业进步和发展程度,工业化、城镇化成为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世纪结束的这一历史阶段,是洞庭湖区开始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洞庭湖区的环境治理主要围绕新型的工业和城镇污染而展开。1978年改革开放后,洞庭湖区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轻型工业为主、轻重结合的的工业发展格局。在众多工业类别中,石化、能源、电力、冶金机械和电子信息等新兴现代工业占据了重要位置,成为湖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工业文明在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各种新的社会问题也同步产生,其中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就是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洞庭湖区的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而且变得更加严重,到20世纪末演变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并逐渐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政府环保意识开始兴起,环保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环保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日益健全,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一时期,《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日趋完善,省人大开始部署全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主动监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这一时期,各级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依然停留在以政府为主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层面,而且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文明意识尚未觉醒。进入21世纪后,洞庭湖区的环境治理与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后,国务院提出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引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作为灾后重建指导原则。湖南省人民政府根据朱镕基2002年6月检查和考察湖南防汛工作时有关恢复洞庭湖往日“浩浩汤汤”景色的指示,拟定了一系列重整洞庭湖的计划,编制规划了“4350工程”,期望通过工程实施使得洞庭湖的湖面面积恢复到1949年前的4350平方公里。这一时期,政府和民间均对洞庭湖区生态日趋恶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开始达成洞庭湖区环境保护的社会共识。在贯彻国家的生态文明战略的基础上,湖南省确立了建设绿色湖南战略,开始严格实行洞庭湖区环境保护与修复政策,实施了综合治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渔民上岸、关闭湖区造纸企业等措施。以2014年4月国务院批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级发展战略重点示范区为标志,洞庭湖区开始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从鱼米之乡到生态经济区,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形成环境保护的社会共识,构成洞庭湖区环境治理与保护事业发展的历史主线。应当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以整合社会力量、创新管理模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依法治湖为重点,构建洞庭湖生态安全管理模式,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庞辉[3](2013)在《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作为战略要地的城市案例》文中研究表明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文明”一词既可是指有人群聚居且具有一定经济文化的区域,也可是指文化相近的人类群体。在人类历史中曾涌现过众多的“文明体”,它们在岁月的合,最终汇成了今日多彩的世界。磨砺中不断发生着碰撞抑或融判断人类文明是否出现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城市、文字和国家制度。其中,城市作为人类进入文明世界的核心体,浓缩有众多珍贵的信息。从步入文明的那刻起,我们的祖辈便执着于城市的经营,这也使城市成为人类社会的“黑匣子”。研究各类“文明体”的兴衰,必离不开对相应城市的解读。而研究城市的演进,则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知晓为什么有今天的社会。城市空间是城市的外化表现,它以或实或虚的形式,左右着穿行其间各色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在当今城市的研究领域,其空间营造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理清一座城市的空间营造史,可以使我们更有机地把握该城未来的走向,这也使得城市空间的营造研究,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主要课题之一。作为省会城市,南昌坐落在赣省疆土的中北部,而自南向北纵贯全城的赣江,更是为人类早期文明驻足南昌提供了基础。从豫章最早修筑边城算起,南昌城的建制已绵延走过有两千余年的风雨。在南昌城依旧健壮的体魄中,隐含有吴、越、楚等多个文化因子的基因片断,在闽、粤“苗蛮”同中原“华夏”的反复争夺中,各类文化因子在冲突中或此消彼长,或交汇融合,最终以不同的方式浸染到南昌城市空间的各个层面。今天对南昌城历史的探究,有利于我们从文化及战略的层面去审视南昌城的营造进程。本文撰写的初衷,就是希望以对南昌城市空间营造沿革的审视,挖掘南昌空间营造的影响因子,探索南昌空间营造的内在规律与特性,并以之为基础而对南昌未来城市空间的经营进行预测。本论文系以历史进阶为行文之线索,将全篇分划为五编:第一编为绪论,主要论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及研究手段。本部分以南昌自然地理为基础,在分析南昌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国内、外城市空间领域的探索成果,从地域文化和战略地位的视角,对南昌各历史阶段的空间营造给予剖析,解读其空间尺度等营造特征的大体成因。第二编为南昌城市空间在古代阶段的发展研究,本部分分三章予以论述:第二章介绍秦代以前南昌地区的城市起源及相关营造,探讨百越文化、吴越文化及荆楚文化对南昌地区空间演绎的影响。第三章所叙述之内容,起于西汉而终于五代,主要是探讨在这一段时间段中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历史。本阶段为南昌城市空间建设的重要时期,由于稳固南疆及经济交往的需求,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南昌成为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重要的交汇点。本章主要讲述中原文化对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的推动,同时揭示其作为军事重地和经济要道的营造特点。第四章的时间起止为由北宋至晚清(1859年),主要阐述宋、明、清时期南昌城的营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南昌在本阶段的军事斗争中屡次成为争夺的重点,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也因其军事需求而发生着变化。本部分的论述,主要是在军事攻防的基础上,结合南昌城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要作用,分析南昌城市建设的营造特点。第三编为南昌近代城市空间的营造研究,本部分包含有一章:第五章所涉时间段为由1859年至1919年。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作为江西省会的南昌因维新思想而促成了一系列的变革。由于九江开埠的影响,南昌作为经济要道的优势不复存在,南昌开始推进自身新型工、商业的发展。在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出现了以近代工、商业为基础的新特征。第四编是以现代南昌城市的空间营造为分析对象,本部分共包含有两章:第六章分析从1919年至1949年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1925年,南昌市政部门编订了《南昌市政计划大纲》,南昌城市空间也由此而进入现代建设的阶段。由于在中国版图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昌在民国时期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在敌我双方的争夺博弈中,南昌城留下了战争的印记。第七章聚焦于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主要探究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历史及其特征。第五编探讨当代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问题,本部分包含有三章:第八章主要是探求自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南昌城市建设受市场经济影响而出现的新的空间营造特点。第九章为总结部分,通过对历史上不同阶段、不同主导因子对南昌城市空间作用的分析,提炼南昌城市空间营建的主要动力机制。第十章结合世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研究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与感召下,南昌城未来三十年的走向,预测南昌在这个时间段中的城市空间营造特点。

张云众[4](2012)在《黎明化工研究院过氧化氢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绿色化学合成的研究进展,过氧化氢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产能急剧扩张,总产能到2012年底装置将超过700万吨/年(以27.5%计,下同),预计每年增加新产能100万吨以上。对黎明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黎明院)来讲,面临着巨大的商机。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残酷竞争:国外阿克玛、三棱瓦斯、德固赛等公司都努力在中国建厂并推广效率更高的流化床技术。目前,过氧化氢行业产品进入微利时代,技术来源参差不齐,配套催化剂、蒽醌等供应商越来越多,过氧化氢行业产品、技术等面临市场竞争力亟需提升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黎明院过氧化氢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帮助本企业制定适宜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通过有效实施,全面提升过氧化氢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黎明院为研究对象,着重于国内过氧化氢技术和催化剂等市场分析和企业营销策略的研究。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市场选择等理论,对全国的过氧化氢技术和催化剂等市场进行细分,并确定了黎明院的目标市场,继而又运用了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分析研究了黎明院目标市场的结构,并重点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然后运用了SWOT分析法分析了黎明院所处环境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在分析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对比中,进而总结出黎明院影响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通过以上分析研究,针对黎明院过氧化氢产业影响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应采取依靠技术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保证技术领先,产品优越、成本降低,打造强势品牌效应,拓宽营销渠道,建设一流团队和文化等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在参与过氧化氢市场竞争中应采取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合作,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并与国际知名过氧化氢大公司组建战略联盟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作者认为,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所制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使黎明院过氧化氢产业达到技术领先、产品优越、品牌显着,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盈利能力的效果。

钟俊[5](2012)在《固体酸、HY分子筛及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环己烷亚硝化反应研究》文中认为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和化学纤维原料。目前在工业生产己内酰胺工艺中使用的主要有环己酮-羟胺法、环己烷光亚硝化法及甲苯法三种工艺。这些传统工艺中己内酰胺的生产基本上都包含多步反应,不但设备腐蚀严重,而且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故如何采用绿色生产工艺,使得生产工艺路线得到简化,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成为我们研究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重点。源于本课题组前人提出的亚硝化一步法制备己内酰胺新路线,本工作制备了几种催化剂,考察了这一系列催化剂应用于环己烷亚硝化一步法制备己内酰胺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优化得到了较适宜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各种制备因素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采用沉淀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SO42-/ZrO2类固体酸催化剂及其负载型催化剂,并考察了在环己烷亚硝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固体超强酸来代替发烟硫酸制备己内酰胺难以实现。在发烟硫酸介质中,在这几种固体酸催化剂催化下,环己烷的转化率及己内酰胺的选择性都没有超过30%。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HY分子筛及其负载型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环己烷亚硝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HY分子筛催化剂为例,在硫酸的反应介质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得出了环己烷液相催化亚硝化反应的较优条件:催化剂用量为0.5g,硫酸浓度为98%的无水硫酸,硫酸用量为24g,亚硝基硫酸用量为8g,反应时间为48h,此时环己烷的转化率为6.75%,己内酰胺的选择性为73.53%。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PW-HY分子筛的催化剂,确定了用于环己烷亚硝化的PW-HY沸石分子筛催化剂较佳的制备条件:磷钨酸的负载量为30%;在45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大约4h)。在这些条件下制备的PW-HY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较适宜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催化活性。此时在环己烷催化亚硝化反应中,环己烷的转化率达到12.83%,己内酰胺的选择性达到74.2%。同HY分子筛催化剂比较,负载了磷钨酸的HY分子筛催化剂出现了B酸中心。可能其中的B酸中心是环己烷亚硝化反应的选择性位点,因此B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己内酰胺的选择性就会较高。本工作研究探讨了不同反应介质对环己烷亚硝化一步合成己内酰胺反应的影响。制备了几种催化剂用于环己烷的亚硝化反应,对催化剂进行了相应的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较以前有较大的提升,这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意义和相应的潜在应用前景。

罗爱民[6](2008)在《巴陵石化辅业改制分流重点问题及其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国有企业改制分流是一场革命,是企业脱胎换骨的重大变革,是打破旧体制、旧机制,建立新体制、新机制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决定了参加改制的全体职工的命运。改制必然要触及到某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经,从而产生巨大的阻力。诸多因素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艰巨性、复杂性,也使得这个过程具有多姿多彩的学术价值。巴陵石化公司和许多国有企业一样,既面临着辅业改制分流的艰巨任务,也在实际工作遇到了许多难题。自2003年实施辅业改制分流以来,公司对社区服务、文教卫生、物业管理、检维修、集体企业、三产和多种经营单位等大小118家辅助单位进行了摸底,一些条件较好的少数单位已经改制,一些没有改制的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和难点。本文运用公司治理、企业管理学、生产运作、公司理财、组织行为学等理论知识,借鉴国内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分流的经验和做法,对巴陵石化公司非主业资产繁多、冗员众多、债务繁重、效益亏损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公司已经进行的改制分流工作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本文找出了巴陵石化公司辅业改制分流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即职工思想观念转变、净资产处置、职工分流安置、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企业改制后如何持续发展等问题,也是改制分流工作的重点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通过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企业改制分流的实际问题,为巴陵石化公司后续的改制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闫丽松[7](2007)在《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市场营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营销是公司运营目标实现的基础,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借鉴国外先进的营销理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从纯苯的市场研究入手,通过使用大量的数据系统地分析了纯苯在生产、消费、进出口、市场占有率、下游产品发展、价格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状况,同时结合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的自身特点,使用SWOT方法详细分析公司内外部环境、自身优势与劣势,洞察机会与威胁,确立了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销售在定价、渠道、产品、服务、品牌、培训六方面的具体营销策略。近年来,国内外纯苯生产能力快速扩张,中国化工产品市场不断开放,进口关税逐年降低,来自国际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些无疑对国内纯苯的销售提出新的挑战,纯苯的销售工作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纯苯市场的系统分析,制定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的营销策略,并根据营销策略的要求,配置纯苯资源,调整销售政策,实施培训计划,以有效的实现公司的营销目标。同时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希望能够对公司其他产品的营销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加强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整体的营销水平、提高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高庆,蔡俊峰[8](2007)在《国内己内酰胺市场分析及产业发展战略》文中认为己内酰胺在中国处于一个快速成长期。由于需求的增长,即使到2005年,东方、鹰山和石家庄已内酰胺装置分别具备140 kt/a,170 kt/a和80 kt/a的生产能力,国内己内酰胺供需不足的局面依然存在,供需不足的矛盾还将加大,因此己内酰胺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今后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明确采购的重要性。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各自价值链的整合,提高经营水平。树立正确的观念。除内部合作外,加强与国内的大院校、国外的研究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研发的优势,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王涛[9](2006)在《抚顺石化公司乙烯化工厂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为石化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国内石油石化产品市场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大型跨国石化公司纷纷抢滩登陆中国市场,尤其是随着大型合资石化基地的建设,对我国石化产品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兑现,准入门槛降低,大量涌入的国外产品将对国内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乙烯工业作为石化行业的龙头,呈现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的趋势。世界各国发展乙烯工业的基本战略是追求生产装置的规模效益。抚顺石化公司乙烯化工厂乙烯规模仅为14万吨/年,远未达到经济规模,国内有七家同类规模乙烯生产厂,竞争能力普遍不强。目前,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有利条件下,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机遇,为实现抚顺乙烯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研究其竞争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主要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和企业竞争战略三方面展开。立足抚顺乙烯实际,通过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乙烯工业的行业环境等外部环境的认真剖析,运用“五力”模型研究分析了主要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和替代产品、供应商、用户的有关情况。结合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人财物等内部环境的深入分析,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权衡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机会、威胁,提出企业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并从机构变革、项目建设、生产管理、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提出竞争策略的实施措施,确保成本领先战略的实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更大的发展。

李练武[10](2002)在《低成本阳离子可染聚酯的合成及工业放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阳离子可染聚酯(以下简写为CDP)纤维首先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58年研制成功,并于1962年实现商品化,商品名为达克纶(Dacron),由于其优异的染色性能和低廉的染色成本,使它成为聚酯纤维新品种的主要代表。国内于90年代实现工业化,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推广和应用,但是因为原料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以下简写为SIPM或简称为三单体)在国内是空白产品,主要靠进口,价格高,同时随着聚酯行业竞争的加剧,众多厂家都在探索和研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途径。本研究从SIPM工业技术开发、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简写为SIPE)的工业合成和首次采用价格低廉的中纯度间苯二甲酸(简称PTA)(简写为MTA)合成成本低、性能优的CDP切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降低成本的探索和研究。 首先从开发SIPM工业技术入手。自行开发设计了一套100吨/年的SIPM生产装置,并在工业装置上就各工业化工艺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优化,得到了较为优化、成熟的工业化工艺条件,同时围绕提高产品收率提出了滤液回用、降低碱量、控制副反应等工艺措施,产品的收率达60%以上,超过了设计值50%,产品质量达到了日本竹本的指标。 其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单体的中间体SIPE的合成工艺,研究了催化剂、抑醚剂、反应温度及水分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控制馏出物总量、控制分馏柱温度和控制反应温度等措施来控制二甘醇生成反应和SIPM自聚等副反应,得到了可靠的SIPE合成工艺。 再者,国内首次提出用MTA合成CDP切片。从理论上分析了用MTA合成CDP的可行性,并在生产中采取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提高反应真空度,并添加抗氧剂等工艺手段合成了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的CDP切片。 最后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工艺控制稳定,重现性好,产品的产、质、耗等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较理想水平,通过成本结算,用该工艺合成的CDP切片,性能优异,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显着。是国产化小聚酯装置求生存、降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开发新品种的有益尝试。

二、巴陵石化化纤厂力保改革平稳进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陵石化化纤厂力保改革平稳进行(论文提纲范文)

(1)联盟权力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关键概念界定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内容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联盟权力研究的演化:从组织到联盟
        2.1.1 组织权力的概念与来源
        2.1.2 联盟权力的内涵与来源
        2.1.3 网络权力与联盟权力
        2.1.4 联盟权力与创新
    2.2 惯例研究的演化:从组织到联盟
        2.2.1 组织惯例的内涵
        2.2.2 组织惯例的特性
        2.2.3 惯例:从组织、网络到联盟
    2.3 跨界搜索的相关研究
        2.3.1 跨界搜索的内涵
        2.3.2 跨界搜索的维度
        2.3.3 跨界搜索的影响因素
    2.4 跨界整合的相关研究
        2.4.1 跨界整合的内涵
        2.4.2 跨界整合与创新的相关研究
    2.5 双元创新的相关研究
        2.5.1 双元理论
        2.5.2 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平衡
        2.5.3 双元创新与联盟相关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联盟权力与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模型
    3.1 联盟权力的概念界定与维度划分
        3.1.1 知识权力
        3.1.2 结构权力
        3.1.3 认同权力
        3.1.4 关系权力
    3.2 联盟权力与双元创新的关系
        3.2.1 知识权力与双元创新
        3.2.2 结构权力与双元创新
        3.2.3 认同权力与双元创新
        3.2.4 关系权力与双元创新
    3.3 联盟惯例的中介效应
        3.3.1 联盟惯例在联盟权力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
        3.3.2 联盟惯例在联盟权力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
    3.4 跨界搜索的调节效应
        3.4.1 跨界搜索对联盟惯例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3.4.2 跨界搜索对联盟惯例与利用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3.5 跨界整合的调节效应
        3.5.1 跨界整合对联盟惯例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3.5.2 跨界整合对联盟惯例与利用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3.6 联盟权力影响双元创新的理论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4.1 实证研究方法
    4.2 问卷设计
        4.2.1 问卷设计原则
        4.2.2 问卷设计过程
        4.2.3 问卷防偏措施
    4.3 变量测量
        4.3.1 被解释变量:联盟权力
        4.3.2 中介变量:联盟惯例
        4.3.3 调节变量:跨界搜索和跨界整合
        4.3.4 因变量:双元创新
        4.3.5 控制变量
    4.4 问卷的预调研
        4.4.1 预测试分析方法
        4.4.2 预调研数据收集
        4.4.3 预调研样本数据分析
        4.4.4 问卷定稿
    4.5 样本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4.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5.2 样本特征
    4.6 分析方法
        4.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6.2 相关分析
        4.6.3 多元回归分析
        4.6.4 结构方程模型
        4.6.5 解释性案例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5.1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1.1 联盟权力
        5.1.2 联盟惯例
        5.1.3 跨界搜索
        5.1.4 跨界整合
        5.1.5 双元创新
    5.2 联盟权力影响企业双元创新机理的验证
        5.2.1 初步数据分析
        5.2.2 联盟权力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分析
        5.2.3 联盟权力对联盟惯例的影响分析
        5.2.4 联盟惯例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分析
        5.2.5 整体模型旳拟合与参数估计
        5.2.6 中介效用的分析与验证
    5.3 调节作用验证
        5.3.1 相关分析
        5.3.2 回归三大问题检验
        5.3.3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
        5.4.2 联盟权力与双元创新的作用机制讨论
        5.4.3 跨界搜索的调节效应讨论
        5.4.4 跨界整合的调节效应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联盟权力与企业双元创新的案例研究
    6.1 案例研究背景
        6.1.1 企业联盟相关研究
        6.1.2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6.2 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方法
        6.2.1 案例企业的选择
        6.2.2 案例企业简介
        6.2.3 案例搜集与方法
    6.3 案例分析
        6.3.1 分析框架
        6.3.2 联盟权力和联盟惯例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分析
        6.3.3 跨界搜索对联盟惯例与双元创新的影响分析
        6.3.4 跨界整合对联盟惯例与双元创新的影响分析
    6.4 案例结论与启示
        6.4.1 案例结论
        6.4.2 案例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理论贡献
        7.1.2 管理启示
    7.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企业双元创新问卷调查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洞庭湖区环境治理与保护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五、本文中使用的几个概念的说明
第一章 洞庭湖区环境治理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1949年前洞庭湖区环境变迁的回顾
        一、晚清洞庭湖区环境变迁
        二、民国时期洞庭湖区环境变迁
    第二节 自然条件与1949年以来洞庭湖区的环境变迁
        一、气候与洞庭湖区环境变迁
        二、长江与洞庭湖区环境变迁
        三、四水水系与洞庭湖区环境变迁
    第三节 人类经济活动与1949年以来洞庭湖的环境变迁
        一、发展战略与洞庭湖环境变迁
        二、人口与洞庭湖区的环境变迁
        三、农业生产与洞庭湖区的环境变迁
第二章 水患、围湖造田与洞庭湖区环境治理(1949-1978)
    第一节 政府对洞庭湖区的认识、规划和治理
    第二节 水患危机与洞庭湖环境保护
        一、洞庭湖区水患危机
        二、洞庭湖区的水利建设
    第三节 疫病危机与洞庭湖区环境治理
        一、洞庭湖区的疫病危害
        二、疫病防治与环境保护
    第四节 围湖造田工程与洞庭湖区环境恶化
        一、持续不断的围湖造田运动
        二、围湖造田对洞庭湖区环境的破坏
    第五节 洞庭湖区环境治理的绩效
        一、洞庭湖环境的局部改善
        二、洞庭湖区环境存在严重隐患
第三章 工业化进程与洞庭湖区环境保护(1979-199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与洞庭湖区经济的发展
        一、洞庭湖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二、生产责任制实施后农业的大发展
        三、工农业发展导致的环境危机
    第二节 环保意识的觉醒与洞庭湖区环保机构的建立
        一、政府环保意识的觉醒
        二、洞庭湖区政府环保机构的建立
        三、政府环保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四、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第三节 洞庭湖区水污染的治理
        一、洞庭湖区水污染的源头
        二、污水的治理
    第四节 洞庭湖区面积继续缩小与环境保护
        一、洞庭湖区面积急剧缩小导致的环境问题
        二、洞庭湖区的环境治理工程
    第五节 洞庭湖区环境保护绩效
        一、洞庭湖区治理工程取得一定成效
        二、环境危机比较严重
第四章 生态理念下洞庭湖区的环境保护与修复(2000-2016)
    第一节 新时期洞庭湖区环境危机日趋严峻
        一、洞庭湖区水土流失严重
        二、血防压力加大
        三、水质污染加剧
        四、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第二节 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确立
        一、洪水频发引发政府对洞庭湖区生态系统的反思
        二、政府生态文明战略的确立
        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第三节 政府修复洞庭湖区环境的主要措施
        一、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二、造纸企业污染治理工程
        三、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
    第四节 社会各界与洞庭湖区的环境保护
        一、社会各界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修复的讨论
        二、社会环保团体的快速增加
        三、社会各界开展的环保活动
    第五节 洞庭湖区环境保护的绩效
        一、洞庭湖区环境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扭转
        二、形势依然严峻
第五章 评价
    第一节 从鄱阳湖治理看洞庭湖区的环境保护问题
        一、鄱阳湖治理的历程与主要经验
        二、从鄱阳湖治理看洞庭湖环境保护的绩效
    第二节 1949年以来洞庭湖区环境保护的特点
        一、政府是洞庭湖区环境保护的主体
        二、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社会共识的形成
    第三节 洞庭湖区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一、主要经验
        二、主要教训
结语: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作为战略要地的城市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课题
        1.1.1 题目的选定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临水系城市空间形态演绎的研究概述
        1.3.1 国外临水系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1.3.2 国内临水系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1.4 研究范围、内容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技术手段与创新点
        1.5.1 核心任务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1.5.4 研究创新点
        1.6 地域背景
        1.6.1 南昌市自然地理大略
        1.6.2 南昌市社会人文环境概述
        1.6.3 南昌市军事地位概述
        1.6.4 南昌城市建设大略
第二部分 古代南昌空间营造活动的研究
    第2章 先秦及秦代南昌空间营造活动的研究
        2.1 我国战国及其之前的南昌空间营造
        2.1.1 战国及其之前南昌区域的遗址发掘状况
        2.1.2 战国及其之前南昌地区的文化博弈
        2.1.3 战国及其之前南昌地区建筑模式
        2.2 我国秦代南昌空间营造
        2.2.1 秦代南昌地区的军事地位
        2.2.2 秦代南昌地区的文化博弈
        2.2.3 秦代南昌地区的空间营造
    第3章 汉至五代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3.1 五代以前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因子
        3.1.1 汉朝影响南昌空间发展博弈因子的分析
        3.1.2 六朝影响南昌空间发展博弈因子的分析
        3.1.3 隋、唐、五代影响南昌空间博弈因子的分析
        3.2 五代以前南昌地区的空间营造
        3.2.1 汉代南昌地区城市空间的营建
        3.2.2 六朝时期南昌城市空间营造之研究
        3.2.3 隋至五代时期南昌城市空间营造之研究
        3.3 汉至五代时期南昌城市空间尺度研究研究
        3.3.1 体
        3.3.2 面
        3.3.3 线
        3.3.4 点
    第4章 宋至晚清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4.1 南昌宋以前的历史时代背景
        4.2 宋至晚清影响南昌空间发展博弈因子的分析
        4.2.1 宋至晚清南昌在地域政治上地位
        4.2.2 宋至晚清南昌在地域经济上的地位
        4.2.3 宋至晚清南昌在地域文化上的发展
        4.2.4 宋至晚清南昌在地域军事上的地位
        4.3 宋至晚清阶段南昌地区城市空间尺度研究
        4.3.1 体
        4.3.2 面
        4.3.3 线
        4.3.4 点
        4.4 小结
第三部分 近代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第5章 1859~191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5.1 近代南昌发展的历史背景
        5.1.1 维新思想在南昌的影响
        5.1.2 九江开埠对南昌的影响
        5.1.3 新型工、商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5.2 1859~1919年的南昌空间营造研究
        5.3 小结
第四部分 现代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第6章 1919~194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6.1 1919~193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的研究
        6.1.1 五四运动对南昌产生的影响
        6.1.2 1919~1939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南昌的影响
        6.1.3 1919~1939军事斗争对南昌的影响
        6.1.4 1934年开始的新生活运动对南昌的影响
        6.2 1939~194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6.2.1 1939~1945军事较量对南昌城市营造的影响
        6.2.2 1945~1949军事较量对南昌城市营造的影响
        6.3 1919~194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尺度的研究
        6.3.1 体
        6.3.2 面
        6.3.3 线
        6.3.4 点
        6.4 小结
第五部分 现代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第7章 1949~197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
        7.1 1949~197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
        7.1.1 1949年军事斗争对南昌产生的影响
        7.1.2 1949~1959年对南昌城市的维护、设计及营建
        7.1.3 1959~1979年对南昌城市的维护与设计
        7.2 1949~1979年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的特征分析
        7.2.1 计划经济体系下南昌城市空间营造
        7.2.2 1949~1979年南昌房地产业的发展
        7.3 1949~1979年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尺度分析
        7.3.1 体:城市突破“团型”限制向外拓展,形成“熊掌”状结构
        7.3.2 面:工业区的逐渐形成
        7.3.3 线:南北主轴及四条主干道的形成
        7.3.4 点:由集会广场向纪念广场的转变
        7.4 小结:伴随道路的增长而发展的城市
    第8章 1979~200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8.1 1979~200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
        8.1.1 1979~198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
        8.1.2 1989~199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
        8.1.3 1999~200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
        8.2 1979~2009年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特征解析
        8.2.1 市场经济作用下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理念
        8.2.2 南昌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8.3 1979~2009年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的尺度分析
        8.3.1 体:从一江两岸到一核五片
        8.3.2 面:工业用地的分布日渐合理
        8.3.3 线:道路体系日益完善
        8.3.4 点:火车站
        8.4 小结
    第9章 南昌城市空间营造过程中的历史动力机制
        9.1 多文化交融下的空间营造
        9.2 军事斗争影响下之南昌空间营造
        9.3 经济体制影响下之南昌空间营造
    第10章 展望:南昌城市空间未来建设预测
        10.1 2009~2039年多种文化交融下的城市空间
        10.1.1 南昌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解决:保障性住房营建
        10.1.2 文脉的延续:南昌历史老街区的延续
        10.1.3 经济与生态间的平衡:南昌城市建设的低碳发展
        10.1.4 英雄城文化品牌的打造
        10.2 未来南昌城市空间尺度展望
        10.2.1 体:“一江两岸、两核八片”的城镇空间骨架
        10.2.2 面:复合文化交织下的城市空间拼贴
        10.2.3 线:“三环”、“十一射”营造半小时经济圈
        10.2.4 点:复合文化交织下的空间标志
        10.3 小结:多种文化交融下之南昌开放式空间博弈
        10.3.1 南昌将携手他城打造中国经济之第四级
        10.3.2 营造多种文化交融下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黎明化工研究院过氧化氢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回顾及评述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
    1.5 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第2章 黎明院过氧化氢产业现状分析
    2.1 黎明院概况
    2.2 黎明院过氧化氢产业现状分析
        2.2.1 稀品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2.2.2 精制浓缩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2.2.3 钯催化剂产品现状分析
        2.2.4 2-乙基蒽醌产品现状分析
        2.2.5 过氧化氢生产装置及产品现状分析
        2.2.6 过氧化氢应用技术现状分析
        2.2.7 相关分析测试、开车培训等服务现状分析
        2.2.8 黎明院过氧化氢产业现状分析的主要结论
第3章 黎明院过氧化氢产业国内外竞争态势分析
    3.1 国内过氧化氢技术及催化剂等竞争态势分析
    3.2 国外过氧化氢技术及催化剂等竞争态势分析
    3.3 国内国外过氧化氢技术市场的细分
    3.4 黎明院过过氧化氢产业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3.4.1 新进入者威胁
        3.4.2 替代品的威胁
        3.4.3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3.4.4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3.4.5 国内过氧化氢技术和相关产品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5 运用 SWOT 分析法对黎明院所面临的环境进行分析
第4章 黎明院过氧化氢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4.1 国内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
        4.1.1 目标市场选择
        4.1.2 技术研发策略
        4.1.3 产品策略
        4.1.4 品牌形象策略
        4.1.5 组建合作战略联盟
        4.1.6 团队与企业文化建设
    4.2 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固体酸、HY分子筛及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环己烷亚硝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己内酰胺的生产方法
        1.2.1 羟胺-环己酮法
        1.2.2 甲苯亚硝化法(SNIA)
        1.2.3 环己烷光亚硝化法(PNC)
    1.3 合成ε-己内酰胺的其他方法
        1.3.1 以环己酮为原料一步生成ε-己内酰胺
        1.3.2 以环己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3.3 以丁二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3.4 以丙烯晴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3.5 硝基环己烷加氢合成路线
        1.3.6 己内酰胺的生产新工艺研究
    1.4 己内酰胺合成催化剂的应用
        1.4.1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1.4.2 分子筛催化剂
        1.4.3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分析方法
        2.1.1 产物高相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2.1.2 原料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计算
    2.2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步骤
    2.3 催化剂的制备
        2.3.1 制备催化剂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2.3.2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2.4 催化剂表征
        2.4.1 FT-IR 表征
        2.4.2 X-射线衍射(XRD)
        2.4.3 紫外可见光分析
        2.4.4 比表面、孔容和孔径分析
        2.4.5 热重分析
        2.4.6 扫描电镜(SEM)
        2.4.7 化学吸附(NH3-TPD)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设备与仪器
        3.2.2 反应操作及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的表征
        3.3.2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环己烷亚硝化反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Y 型分子筛在催化环己烷亚硝化反应工艺中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设备与仪器
        4.2.2 反应操作及分析方法
    4.3 HY 分子筛催化环己烷催化亚硝化单因素实验考察
        4.3.1 发烟硫酸中 SO3浓度对环己烷液相催化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4.3.2 硫酸浓度对环己烷液相催化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4.3.3 硫酸用量对环己烷液相催化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4.3.4 反应时间对环己烷液相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4.3.5 亚硝基硫酸用量对环己烷液相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4.3.6 亚硝基硫酸在环己烷液相亚硝化反应中的作用考察
        4.3.7 不同反应介质对环己烷液相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W-HY 制备条件的研究及其催化性能评价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设备与仪器
        5.2.2 反应操作及分析方法
        5.2.3 PW-HY 催化剂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催化剂表征结果
        5.3.2 PW-HY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5.4 催化剂反应前后形貌及晶型结构变化
        5.4.1 XRD 表征
        5.4.2 SEM 表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巴陵石化辅业改制分流重点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中西方国有企业改制分流研究综述
        1.2.1 国有企业改制的含义
        1.2.2 国内辅业改制的理论研究
        1.2.3 国外国有企业的改制模式
        1.2.4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
        1.2.5 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改制实践成果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点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巴陵石化公司辅业改制分流现状分析
    2.1 公司概况
    2.2 公司辅业改制现状
        2.2.1 拟改制职工观念转变难度大
        2.2.2 企业辅业改制推进速度慢
        2.2.3 部分单位改制生存能力弱
        2.2.4 资产评估和处置的尺度把握难
        2.2.5 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不健全
    2.3 制约改制因素分析
        2.3.1 公司组织结构不稳定
        2.3.2 企业竞争力和文化因素分析
        2.3.3 政策资源分析
        2.3.4 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分析
第3章 巴陵石化公司辅业改制分流对策研究
    3.1 管理优势再造策略
        3.1.1 培养两个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3.1.2 大力推进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3.2 政策观念引导策略
        3.2.1 分层次学习和掌握政策
        3.2.2 宣传政策,引导职工转变观念
    3.3 过程控制优化策略
        3.3.1 资产界定环节
        3.3.2 资产匹配与评估环节
        3.3.3 职工身份置换环节
        3.3.4 确定辅业改制中的土地处置办法
    3.4 治理框架重组策略
        3.4.1 做好法定股东人数的确定工作
        3.4.2 合理构建治理框架
        3.4.3 强化监事会职能
        3.4.4 优化股权结构
        3.4.5 完善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第4章 巴陵石化辅业改制分流保障体系
    4.1 充分做好改制可行性分析
        4.1.1 现有状态分析
        4.1.2 在创造条件的基础上分析
        4.1.3 持续发展观分析
    4.2 明确职责,规范程序
        4.2.1 改变改制部门单一管理局面,落实各部门责任
        4.2.2 改制分流程序必须到位
        4.2.3 做到改制分流操作有情
    4.3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4.3.1 调整改制思路,完善制度
        4.3.2 解决改制职工后患之忧
    4.4 扶植已改制企业,形成示范效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市场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2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背景与纯苯基本知识介绍
    2.1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2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主营业务
    2.3 纯苯的理化性质、工业用途及生产工艺
第三章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3.1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3.2 市场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3.3 市场研究分析工具
    3.4 营销组合策略
第四章 纯苯的市场研究
    4.1 世界纯苯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概况
    4.2 国内纯苯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概况
    4.3 国内纯苯产能及发展趋势
    4.4 国内纯苯消费情况及发展趋势
    4.5 国内纯苯市场分布分析
    4.6 下游加工行业分析
    4.7 国内纯苯进出口情况
    4.8 国内纯苯的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的销售分析
    5.1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销售概况及未来发展
    5.2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销售分析
第六章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销售的营销策略
    6.1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销售的营销目标
    6.2 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销售的营销策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8)国内己内酰胺市场分析及产业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己内酰胺在化纤行业中的地位
    1.1 己内酰胺产品简介
    1.2 世界化纤行情
        1.2.1 世界化纤品种结构状况
        1.2.2 世界化纤每年的需求量
        1.2.3 在锦纶中尼龙6与尼龙66的比重
2 世界及亚洲己内酰胺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
3 国内己内酰胺供需情况分析
    3.1 国内己内酰胺生产能力
    3.2 国内己内酰胺产量和开工率
    3.3 国内己内酰胺供需情况分析
4 战略思路与目标
    4.1 战略思路
    4.2 战略目标
        4.2.1 提高装置能力,实现经济规模
        4.2.2 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发展战略方案及措施
    5.1 加强横向资源整合,建立协调机制,战略目标一致,实行联动战略,形成整体优势
        5.1.1 制定横向战略,创建横向组织,建立协调机制,以确保实施
        5.1.2 重视采购重要性,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压价能力,提高采购质量,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5.1.2. 1 明确采购的重要性
        5.1.2. 2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压价能力,提高采购质量,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5.1.3 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价格联盟,避免恶性竞争
        5.1.4 加强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交流合作,提高现有装置的经济运行水平,降低成本
        5.1.5 充分利用WTO规则,联合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
    5.2 加强垂直整合,纵向一体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5.2.1 在中石化内部利用地理优势实行后向一体化,扩大上游生产规模
        5.2.2 在中石化内部实行前向一体化,增加产品组合,提高下游产品的差别化,在外部与下游结盟提高抗风险能力
    5.3 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各自价值链的整合,提高经营水平
        5.3.1 转变经营观念,完善经营体制
        5.3.1. 1 树立正确的观念
        5.3.1. 2 转变经营机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3.1. 3 精简人员和机构
        5.3.2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装置水平
        5.3.2. 1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装置技术水平
        5.3.2. 2 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5.3.3 实施人才资源战略
        5.3.4 根据各自情况,运用先进管理方法与信息技术进行企业内部整合,提升管理水平,适应市场变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5.4 与国外公司合资或交流,实施联合战略,提高竞争力
        5.4.1 资金问题的解决
        5.4.2 规模问题的解决
        5.4.3 技术问题的解决
        5.4.4 管理问题的解决

(9)抚顺石化公司乙烯化工厂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外部环境分析
    1.1 宏观环境分析
        1.1.1 政治和法律环境
        1.1.2 经济环境
        1.1.3 社会文化环境
        1.1.4 技术环境
    1.2 行业环境分析
        1.2.1 国际乙烯行业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1.2.2 我国乙烯行业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1.3 竞争环境分析
        1.3.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1.3.2 潜在竞争者分析
        1.3.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1.3.4 顾客议价能力分析
        1.3.5 替代品分析
2 内部环境分析
    2.1 生产经营简况
    2.2 组织机构
    2.3 人力资源
    2.4 财务状况
        2.4.1 财务管理介绍
        2.4.2 财务状况分析
    2.5 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情况
    2.6 产品及销售情况
3 竞争战略
    3.1 SWOT分析
        3.1.1 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
        3.1.2 备选战略
    3.2 竞争战略的制定
        3.2.1 战略的指导思想
        3.2.2 战略目标
        3.2.3 竞争战略的选择
        3.2.4 竞争战略的确定
4 战略实施
    4.1 变革组织机构
    4.2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4.3 强化生产运行管理
    4.4 加强人才培养
    4.5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0)低成本阳离子可染聚酯的合成及工业放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聚酯工业的发展状况
    1.2 SIPM和CDP切片的结构式及物理化学性质
    1.3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 本研究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二章 三单体的合成
    2.1 前言
    2.2 合成原理
    2.3 100t/a SIPM装置的工艺设计
    2.4 试验部分
    2.5 试验结果与讨论
    2.6 产品质量情况及装置生产考察
    2.7 小结
第三章 SIPE的合成
    3.1 SIPE合成工艺路线简述
    3.2 反应原理及机理
    3.3 试验部分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用自产SIPM和MTA合成低成本CDP切片的研究
    4.1 引言
    4.2 聚合反应原理
    4.3 试验部分
    4.4 结果与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工业稳定性试验及原材料消耗产品成本及效益估算
    5.1 工业稳定性试验
    5.2 原材料消耗、产品成本及效益估算
    5.3 用自产SIPM和MTA合成CDP创效情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四、巴陵石化化纤厂力保改革平稳进行(论文参考文献)

  • [1]联盟权力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王思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12)
  • [2]洞庭湖区环境治理与保护研究(1949-2016)[D]. 曾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18(11)
  • [3]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作为战略要地的城市案例[D]. 庞辉. 武汉大学, 2013(01)
  • [4]黎明化工研究院过氧化氢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D]. 张云众. 河南科技大学, 2012(06)
  • [5]固体酸、HY分子筛及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环己烷亚硝化反应研究[D]. 钟俊. 湘潭大学, 2012(01)
  • [6]巴陵石化辅业改制分流重点问题及其对策[D]. 罗爱民. 湖南大学, 2008(01)
  • [7]中石化化工销售北京分公司纯苯市场营销研究[D]. 闫丽松. 天津大学, 2007(08)
  • [8]国内己内酰胺市场分析及产业发展战略[J]. 高庆,蔡俊峰.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7(S1)
  • [9]抚顺石化公司乙烯化工厂竞争战略研究[D]. 王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3)
  • [10]低成本阳离子可染聚酯的合成及工业放大研究[D]. 李练武. 湖南大学, 2002(01)

标签:;  ;  ;  ;  

巴陵石化化纤厂全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