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反应过程,聚焦反应本质——一个化学竞赛题的巧妙解法

淡化反应过程,聚焦反应本质——一个化学竞赛题的巧妙解法

一、淡化反应过程 注重反应实质——一道化学竞赛题的巧解(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晶[1](2020)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让学有兴趣、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素质全面的中学生一展所长、以竞赛为中心的课外教育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普及学科知识、渗透学科前沿、促进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其存在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都使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而竞赛活动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湖南省是竞赛的大省、强省,以湖南省化学竞赛为点,既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能突出湖南特色、结合湖南智慧,还能以点带面,勾勒我国奥林匹克竞赛现状的面,揭示我国奥林匹克竞赛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化学竞赛的成就、困境与出路。首先从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描摹出化学竞赛发展现状的大体框架,再结合近三十年来获湖南省化学竞赛省二等奖以上选手的发展状况调查,通过访谈与部分竞赛选手、竞赛专家共同探讨化学竞赛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湖南方案。此外,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借鉴湖南优秀经验的同时对学科竞赛中客观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力求守正创新、拨乱反正,为学科竞赛的破旧立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直面问题——整体设计。从实际问题、真实现象出发,通过分析文献,明确研究的问题,形成明晰的思路,选取恰当的方法,规划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章):历史考量——精准定位。回顾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历史成就与重要举措,从历史层面定位化学竞赛的价值与功能。第三部分(3、4章):正向思维——守正创新。研究、调查成功的化学竞赛开展正例——湖南省化学竞赛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回顾湖南化学竞赛历史,调查湖南化学竞赛发展现状,总结湖南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与特点,为学科竞赛的发展提供参考。第四部分(第5章):逆向思维——拨乱反正。通过文献和调查总结化学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反推学科竞赛健康发展。第五部分(第6章):总结展望——助推发展。总结对策,反思不足,展望未来,助力学科竞赛良性发展。

张绍婵[2](2020)在《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初中化学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盘州市竹海镇老厂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科课外活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更为凸显,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也更加意识到课外活动在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及三维目标达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有效的衔接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意识不强甚至完全不重视,开展目的不明确,活动目标达成不高。为此,笔者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化学教材,分析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情况及化学课外活动开展现状,基于此设计具体的实施案例。首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了解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研究方向。其次,通过分析整理课外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设计问卷调查六盘水市部分农村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学生的期望、对课外活动的需求以及学校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现状。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测试问卷选择两个水平相近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践研究。再次,基于调查结果,笔者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化学课外活动方案并进行实施。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借助活动表现量表和课堂观察量表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及课堂表现进行实时观察记录。然后,在课外活动实施结束后发放后测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最后,总结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践经验为课外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出建议,期望为未来更深入地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将课外活动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化学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在能力的增强,参与化学课外活动的次数与学生课堂活跃程度、同学之间的友谊、幸福感、自尊心、关心帮助他人等行为正相关。

汪丽君[3](2019)在《初中代数教学中应用几何直观的实践研究 ——以初一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最新的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几何直观”作为数学的十大核心概念词重新提出并对其有了进一步的定义。说明在义务教育数学的学习中,对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被抽象成数学问题后,即要从具体的生活问题变成抽象的数学问题,问题往往会变得比较棘手,但是对于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找到入口点,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简明、形象,同时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数学的素养。本文围绕几何直观的内容,通过文献研究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对几何直观进行三大部分的探讨: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对文献进行相关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对几何直观的内容按照几何直观的概念、培养策略以及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其次以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范希尔几何思维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支撑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对几何直观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几何直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作了说明。第二部分:我们知道,在初中的数学学习内容中,代数的学习占很大的比例,这也意味着,几何直观对初中的代数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几何直观在初中代数上的主要应用有:1.利用数轴表示数;2.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题;3.利用几何图形的点、线、面解决几何问题;4.利用几何直观图形证明数学公式;5.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函数问题;6.利用几何直观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7.利用几何直观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初中代数教学中应用几何直观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初一教学为例,选取了广西桂平市西山镇第一初级中学两个班进行实验,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在开始进行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了数学测验,根据学生成绩来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实验前几何直观能力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在进行对照实验时,采用的方式是对照班不进行几何直观能力弱化处理,而实验班则在多处数学活动中进行强化几何直观能力。在实验后,对两个班进行数学测验,根据学生成绩分析来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对照班和实验班基本具有数学的几何直观能力,但实验班的几何直观能力水平要高于对照班的几何直观能力水平。实验说明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根据实验得到的结论,结合实际的教学,从两个大方面分析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欠缺的原因:教师对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以及教师在教学上动态几何技术辅助教学不熟悉;学生方面构造图形的能力欠缺,对概念几何意义理解不透和语言间的过渡转换能力不强。第三部分: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水平进行分析以及结合实验研究的案例分析后,提出了初中代数教学中培养几何直观能力的主要策略:1.教师注重自身的学习,强化几何直观;2.教师在三种不同的模式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3.加强学生数形结合和几何直观能力之间的培养;4.在教学上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几何直观的培养。根据第三部分提出的几何直观培养策略,设计了绝对值的教学案例,并在提出的策略上进行实证性研究,供教学参考。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注意到了本文的局限性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初中代数教学中几何直观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晓丽[4](2019)在《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的解题错误是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分析错误的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必要专业能力。关于学生解决问题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研究学生的错误分析分本身,对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但是,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视角看,对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高中数学教师的错误分析能力现状;教育硕士(数学)与在职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差异;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发展的途径与建议。研究以彭爱辉博士提出的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模型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和分析问卷数据。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由学生测试卷和教师问卷组成。首先,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真正错误是通过学生测试卷得到的,也作为后续研究的载体。接着利用学生产生的数学错误来考察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的在读教育硕士(以下简称教育硕士(数学))两个群体的错误分析能力。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现状研究结论:在识别、解释、评估、纠正这四个维度上,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均处于模糊分析水平以及部分—准确分析水平。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对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识别模糊;对学生数学错误的解释未深入本质;学生数学错误归因不恰当。在识别、解释、评估、纠正这四个维度上,大多数教育硕士(数学)处于模糊分析水平,极少数教育硕士(数学)处于部分-准确分析水平。教育硕士(数学)错误分析能力存在的问题:较多的在读教育硕士(数学)对高中课程内容不熟悉;将错误归因于课堂中的既定规则;难以识别学生的策略性错误。对待学生错误,高中教师和教育硕士(数学)在识别学生数学错误上都处于部分—准确分析水平;在解释学生数学错误上都是处于模糊分析水平。在评估学生数学错误、纠正学生数学错误、对学生错误归因三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对于发展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途径有:能力源于教学经验的积累;能力源于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源于职后教师培训的影响。提升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建议有:强化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数学知识背后的算理挖掘;日常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纠错案例。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获得了一些关于提升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启示,发现还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徐仲瑾瑜[5](2018)在《文献视角的中学数学解题自然性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解题自然性的研究是数学解题研究其中的重点之一.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强调解题的解法应由学生自己能够发现才是顺其自然的.我国的单墫教授在其《解题研究》一书中也反复强调解题应该是自然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寄语”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数学”.诸多学者撰写了大量的有关解题自然性的文章,但文章的观点不尽相同,其提出的关于数学解题自然性的论断缺乏统计意义上的实证分析.因此论文对已有的数学解题自然性的文献进行统计研究,提炼和归纳更加令人信服的解题自然性的特征,并根据解题自然性特征给出解题实例加以说明,最后还给出一个教学实例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为利用文本分析法对196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5个数学解题自然性的特征,分别为:⑴使用通性通法:运用基本知识、跨度小、简单的方法;⑵符合学生认知: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容易想到的方法;⑶抓住问题本质:学生理解问题本质后直奔目标的方法;⑷学生主动探究: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发现的方法;⑸优化解题方案:回顾反思后探寻到的最优化的解题方法.论文最后给出两点启示:⑴解题要满足自然性特征;⑵解题教学要以自然性为原则。

董玉成[6](2018)在《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文中提出解题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活动,我国基础教育有着庞大的解题活动累积起来的解题知识,不少国际学者亦称中国是一个解题大国,对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充满好奇。但我国学界以解题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的讨论却并不多,并且研究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解题研究内容的描述和某些特征的简略介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解题进行一个有历史纵深的探讨,即从源头开始把数学解题放在一个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视察。尤其以知识社会史的视角,对解题知识的生产和制造机制、传播、影响、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研究。同时考察外部要素与解题知识生产、制造、传播、影响、局限性的关系。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1)我国有关题和解题的基本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自1904年现代学校建立以来,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求解的研究发展到今天有一些什么重要变化?谁是它的主要生产者?如何制造与传播?动力机制怎样?(2)我国社会变革、中西方数学及教育传统、国际问题解决等因素对我国数学解题知识有何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历史的文献分析的方法。文献来源包括读秀、中国知网、万方学位、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CADAL)、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总平台等。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现代题-解(答、证明)是西方数学东渐并在数学及教育“西化”后而出现,但有关解题的叙述系统要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才趋于稳定。第二、我国数学解题知识在数量和范围的巨大增长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不仅针对各年级,各种考试的习题集大增,各种题型研究,习题理论,解题理论也不断出现。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从心理学视角研究解题的开始增多。第三、在解题知识的制造生产和传播上,我国解题知识生产经历了五个阶段,明末到甲午战争前,解题知识的生产主要依赖于传教士及国内的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助手的翻译和编译,此时的机构主要是传教士内在编译部门和我国自己成立的翻译机构。甲午战争后到四十年代末,大量日本、欧美国家的解题知识被翻译或编译,其生产者主要是留学生,三十年代后本土生产解题知识则开始占据主流,这段时间有大量的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参与了生产,其制造和传播主要依赖于象商务印书馆等私营出版机构。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一阶段的解题知识主要分布于期刊、教学法、解题指导、自学丛书、习题集及教材,使问题和题解得到了极大丰富,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于苏联,出版发行则主要由国有机构承担。第四阶段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一个内容、面向极为丰富繁杂的时期,解题知识来源广泛,大部分出版社参与其中,是被批评为“题海战术”的时代。第五个阶段是本世纪近二十年。本世纪解题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数学教育博士,研究所和工作室等新的学术职位和研究机构已经出现,正促进解题知识的生产和制造。第四、在知识类型上,我国绝大部分解题知识属于经验性知识,很少部分是实证性知识。而经验性知识和一些实证得到的知识又可称之为方法类知识,即其目的或价值是为了如何解决某种数学问题,这类知识我们又可称之为解释性知识,它们是伴随解释和传播已有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而出现。第五、社会思潮、中西方数学和教育及西方解题知识对我国解题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学的东渐是西方传教士传教不可得的副产物,西方宗教之所以难以在中国传播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宗教传统,利玛窦挟伽利略、开普勒在使用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转而向徐光启等高层知识分子推销数学,但由于我国数学从未进入传统主流思想只被认为是小艺且传统数学精华的传承已中断,所以这些送来的数学均未能传播开来。再加《几何原本》这种演绎结构的数学大异于中国问答术草结构的数学着作,显然演绎结构的数学是不利于教学的,其作为教材必须做进一步解释和添加例题,而中国式数学着作是可以直接作为教材的,在没有对其做进一步加工的前提下自然不利于传播。我国后来的解题辅导类出版物显然是回归了问答术草的传统。到清,传教士显然认识到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于是兴办学校,数学作为教会学校的课程终于得到传播。由于三千年未有之巨变,中国逐渐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开始主动拿来数学,并在考试文化的深刻影响下现代数学知识最终被广泛生产和传播。而传统数学在改良、革命和改革的语境里若隐若现。第六、就解题研究来说,我国数学解题研究即使在49年后,其主题仍然主要源自国外,但显然,不管是否倡导传统,其底色被中国传统教育、数学及考试文化打下了深沉烙印,解题知识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用数学以外的视角来对解题进行研究较少见到。对problem solving的翻译、理解在不同时代我们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

张娣[7](2017)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三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彭梭[8](2016)在《高考化学图像题的统计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也是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测。各学科的高考试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化学学科的试题一向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高。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一直遵循“稳中有变,变中有新”的原则,保证命题立意科学化、能力考查多样化、材料选择特色化,不断推动高考的科学化、公正化和公平化。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统计比较法和教师访谈法,以化学图像题为研究对象,对近五年全国大纲卷、新课标卷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12个省市自主命制的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中的化学图像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试图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试题数量、分值和内容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探索高考化学的命题趋势,对高考化学教学和备考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同时,结合具体的高考真题典例对化学图像题的命制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化学图像题的命制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此外,针对化学图像题的教学现状对23名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和分析提出了对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本文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缘由、现状、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化学图像题的概述,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化学图像题的特点、类型和功能;第三部分是对近五年各省市、各类型高考化学图像题的数据统计和初步分析,还对综合型化学图像题进行了单独统计和分析;第四部分对数据从数量、分值和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化学图像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图像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形式越来越综合化。第五部分结合具体高考真题典例对化学图像题的命制技术进行探讨,发现高考化学图像题的命题重点关注生活生产实际,能够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原则,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第六部分是针对高中化学图像题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和分析,并根据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提出了五条教学策略。第七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反思,包括研究结论、研究启示、研究创新、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汪冷[9](2016)在《高中生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差异性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培养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化学学科重要任务。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分异构体知识是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贯穿于有机化学的学习,由此可见,探究学生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的重要性。本研究以元认知理论和问题解决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团体测试、典型访谈、口语报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学生进行了同分异构体测试、元认知水平调查量表、同分异构体概念访谈、同分异构体元认知口语报告。并从学生学业水平、性别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元认知水平和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学生元认知影响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机制。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研究课题的重要性、相关问题及研究现状,阐明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并对指导理论的研究及相关问题做了详尽的综述,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对实证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具体说明,包括研究工具的编制过程,研究对象的选取依据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程序。第四部分:对量表和测试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结合SPSS19.0和EXCEL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有针对性的为教学提供建议。主要进行四个方面的研究与分析: (1)研究学生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典型访谈进行归因。(2)通过进行同分异构体概念应用测试,从性别、学业水平两方面来研究学生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3)对学生进行元认知水平调查,从学业水平、性别两个方面分析学生元认知水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4)探究元认知水平和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的关系,并选取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同分异构体元认知口语报告,分析学生解题心理机制。通过研究,我们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学业水平影响其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学业水平高的学生,同分异构体问题得分较高。(2)学生学业水平影响其元认知水平,学业水平高的学生,元认知水平较高。(3)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影响其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同分异构体测试得分高,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通过研究为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传统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概念。(2)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3)转换传统诊断视角,重视学生问题解决心理机制。(4)挖掘优生潜在资源,以“优”带“差”促进共同进步。最后一部分:研究总结及反思,包括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及对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刘学梅[10](2016)在《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理教学目标达成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地理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尺。本研究基于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现状,在探明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内部机制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达成地理教学目标的清晰路径,构建能够供一线地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评课使用的工具。全文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界定了相关概念,重点框定了“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这一重要概念。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它是教学目标合理的前提下,学生通过理解性的学习取得了整体性的学习进步,并达到了预设目标。对于教师主体而言,是指80%以上参与学习的学生能够掌握90%以上教学目标。随后通过文献综述进一步确定了本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路径。第一章是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现状的透视。基于三角测量法,对66节地理课进行了课例分析,对382名中学生进行了教育测试,对22名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表明中学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地理教学目标达成存在多种不均衡。既表现为不同教师之间的不平衡,还表现为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平衡,尤其表现为不同维度的不平衡。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膨胀,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浅化,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淡化。其次,存在“未达成”、“伪达成”、“错达成”等实践偏差。最后,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地理教师素养的差异与教学文化的多重影响等。第二章整体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路径。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发现,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是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策略与地理教学评价。其次,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内部机理是三元适配。其中包括:地理教学策略要与地理教学目标适配,地理教学评价要与地理教学目标适配,地理教学评价要与地理教学策略适配。最后,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是: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共享—地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地理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是对第二章的分述。第三章研究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分享,这是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导航系统。首先,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的内在规定,地理教学目标体现了师生主体间性,它是对未来地理教学的筹划。其次,通过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同课异构可以发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决定了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向,地理教学目标的难度与密度影响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再次,设计“能达成”的地理教学目标,就要基于真实自觉的立场,采取整合三维的策略,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第四章研究地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这是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执行系统。地理学是一门“两栖科学”,中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各有特色,其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有所区别。自然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是探究。针对“自然地理原理”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地理野外观测、地理实验、地理演示、问题解决、结合信息技术等教学策略;针对“自然地理技能”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练习等教学策略。人文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具有三种:开展体验教学、结合乡土地理、融入讨论环节。针对“人文地理原理”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决策教学、图层教学、案例教学等的教学策略;针对“人文地理技能”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乡土地理调查、资料分析等教学策略。针对“人文精神”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不同,初中侧重于区域地理特征,高中侧重于区域发展。对于“初中区域地理事实”核心目标而言,其核心教学策略是“境中教”,具体可采取直观演示与地图教学等教学策略,对于“初中区域地理方法”核心目标而言,其核心教学策略是“做中教”,具体可采取归纳、比较、运用地图、运用资料、综合分析等教学策略。对于“高中区域地理原理”核心目标而言,其核心教学策略是“用中教”,具体可采取问题解决、案例教学、图层教学等教学策略;对于“高中区域地理方法”核心目标而言,其核心教学策略是“做中教”,具体可采取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教学策略。第五章研究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它是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监测系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和促进学习。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策略的选择,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实施贯穿教学全过程。地理补救教学是地理教学达成的延续,它完美地体现了评价与教学的结合。结合对12名高一学生的实证研究,地理补救教学的原则是激发动机、及时补救、调换方法,步骤包括确定补救对象、诊断病灶、实施补救、评价补救效果。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对研究的特色与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二、淡化反应过程 注重反应实质——一道化学竞赛题的巧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淡化反应过程 注重反应实质——一道化学竞赛题的巧解(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研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创新
2 化学竞赛概述
    2.1 国际化学竞赛
        2.1.1 国际化学竞赛的由来
        2.1.2 国际化学竞赛的发展
        2.1.3 国际化学竞赛的运作
    2.2 中国化学竞赛
        2.2.1 中国化学竞赛伊始
        2.2.2 中国化学竞赛的发展
        2.2.3 全国化学竞赛的运作
        2.2.4 中国化学竞赛的成绩
        2.2.5 我国化学竞赛发展的基本特征
    2.3 化学竞赛教育的性质与功能
        2.3.1 化学竞赛的教育性质
        2.3.2 化学竞赛的教育功能
3 化学竞赛在湖南的发展
    3.1 湖南化学竞赛的有序开展
    3.2 湖南化学竞赛成就概览
        3.2.1 名校资源丰富
        3.2.2 发展势头劲猛
        3.2.3 化学实力扎实
        3.2.4 办赛经验丰富
    3.3 成绩说明了什么?
    3.4 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选手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
        3.4.1 调查对象
        3.4.2 调查内容
        3.4.3 结果分析
    3.5 与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教练的访谈讨论
        3.5.1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的访谈
        3.5.2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专家的访谈
        3.5.3 湖南选手、专家剖析湖南竞赛成绩突出之因
        3.5.4 湖南选手、专家眼中化学竞赛的问题与困境
        3.5.5 湖南选手、专家对如何抓好化学竞赛的建议
4 湖南省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与特点
    4.1 湖南省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
        4.1.1 入门引导
        4.1.2 学生选拔
        4.1.3 书籍推荐
        4.1.4 组织安排
        4.1.5 培训步骤
        4.1.6 学校管理
        4.1.7 竞赛历程
        4.1.8 注意事项
    4.2 湖南省化学竞赛的特点
        4.2.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2.2 重视选手选拔,关注选手心理
        4.2.3 坚持“四定”,分步培训
        4.2.4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4.2.5 巩固基础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2.6 学好理论与搞好实践相结合
        4.2.7 化学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4.2.8 体系完备,开放合作
5 竞赛八问
    5.1 “诺奖”之问——竞赛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5.2 “公平”之问——竞赛真的公平吗?
    5.3 “功利”之问——功利驱动下的竞赛健康吗?
    5.4 “拔苗”之问——竞赛是否有拔苗之嫌?
    5.5 “偏科”之问——竞赛是否有碍学生全面发展?
    5.6 “增负”之问——竞赛是否有增负之嫌?
    5.7 “应对”之问——新时代、新高考、新政策、新状况下的竞赛何去何从?
    5.8 “发展”之问——未来竞赛该走向何方?
6 结论与展望
    6.1 应对策略
        6.1.1 以顺应时代为发展前提
        6.1.2 以科学理论为发展指导
        6.1.3 以历史经验为实践基础
        6.1.4 以国外竞赛为重要参考
        6.1.5 以增加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
        6.1.6 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重要手段
        6.1.7 以“互联网+竞赛”为未来学科竞赛发展的重要方向
        6.1.8 以研究、反思为学科竞赛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问卷调查
附录三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专家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的访谈提纲
附录五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章程
附录六 :湖南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组织管理实施细则
致谢

(2)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初中化学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盘州市竹海镇老厂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才培养的需要
        1.1.2 化学课程实施的改革
        1.1.3 化学课外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
    1.2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目标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1.4.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4.2 研究的实践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化学课外活动
        2.1.2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研究的不足
    2.3 本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3 实用主义学习理论
3 教学实践前期的问卷调查及实施准备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3.1.1 调查的目的
        3.1.2 问卷的编制
        3.1.3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2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 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
        3.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4.2 实验设计
    3.5 实践研究的方法
        3.5.1 李克特式量表法
        3.5.2 比较分析法
        3.5.3 课堂观察法
4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4.1 调查类课外活动
        4.1.1 案例1:居住地周边环境污染及卫生情况调查
        4.1.2 案例2:学校食堂食谱一星期调查活动
    4.2 竞赛类课外活动
        4.2.1 案例3:化学趣味知识竞赛
        4.2.2 案例4:化学趣味实验比赛
    4.3 游戏类课外活动
        4.3.1 案例5:化学扑克牌游戏
        4.3.2 案例6:化学撕名牌游戏
5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实践的结果及分析
    5.1 后测结果分析
    5.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5.3 访谈结果及分析
    5.4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4.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4.2 化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化学课外活动及现状调查
    附录2 农村初中生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平测试问卷
    附录3 课堂观察量表图片
    附录4 化学知识竞赛题目
致谢

(3)初中代数教学中应用几何直观的实践研究 ——以初一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几何直观作为核心概念的最新变化
        1.1.2 几何直观对初中代数学习的重要作用
        1.1.3 几何直观在初中教学策略上的研究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1.1 几何直观概念的阐述
        2.1.2 几何直观能力调查与策略研究
        2.1.3 几何直观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
        2.2.2 范希尔几何思维理论
        2.2.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几何直观教学设计理论结构图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 几何直观
    3.2 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
    3.3 几何直观和数学建模
4 几何直观在初中代数知识中的应用
    4.1 利用数轴表示数
    4.2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
    4.3 利用几何直观图形的点、线、面解题
    4.4 利用几何直观图形证明数学公式
    4.5 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函数问题
    4.6 利用几何直观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4.7 利用几何直观解决证明题
    4.8 利用几何直观解决应用题
5 初中代数教学中应用几何直观的实证研究
    5.1 实验研究设计
    5.2 实验研究的数据与整理
        5.2.1 实验研究前测时间
        5.2.2 实验研究前测内容
        5.2.3 对测试卷进行统计分析
    5.3 实验研究后的测试分析
        5.3.1 进行后测的实验时间
        5.3.2 实验研究后测内容
        5.3.3 对测试卷进行统计分析
        5.3.4 学生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5.4 实证研究的结论
6 初中代数教学中培养几何直观能力的主要策略
    6.1 更新教师理念,强化几何直观
    6.2 教师在三种不同的模式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
    6.3 注重数形结合,加强几何直观
    6.4 教学上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几何直观
    6.5 “绝对值”教学设计
7 反思与不足
    7.1 反思与期望
    7.2 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几何直观能力水平前测试题
附录二:学生前测试卷的原始成绩
附录三:几何直观能力水平后测试题
附录四:学生后测试卷的原始成绩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4)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问题
    0.3 研究意义
1 概念界定以及模型解读
    1.1 错误分析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
    1.2 错误分析能力的特点
    1.3 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模型
2 已有研究综述
    2.1 关于学生错误的研究综述
    2.2 基于数学教学视角的错误分析研究
        2.2.1 关于教师对待学生错误态度的研究
        2.2.2 关于纠错指导策略的研究
        2.2.3 关于学生错误开发利用的研究
    2.3 教师能力以及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
    2.4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3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5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4 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现状的调查
    4.1研究载体
    4.2 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现状分析
    4.3 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存在的问题
        4.3.1 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识别模糊
        4.3.2 对学生数学错误的解释未深入本质
        4.3.3 学生数学错误归因
    4.4 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的表现
5 教育硕士(数学)与在职教师错误分析的差异性研究
    5.1 教育硕士(数学)错误分析能力的现状
    5.2 教育硕士(数学)错误分析能力存在的问题
    5.3 错误分析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5.3.1 教育硕士(数学)与职后高中数学教师的相似之处
        5.3.2 教育硕士(数学)与在职高中数学教师的不同之处
6 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发展的途径与建议
    6.1 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发展的途径
        6.1.1 能力源于教学经验的积累
        6.1.2 能力源于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
        6.1.3 能力源于职后教师培训的习得
    6.2 发展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关于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现状
        7.1.2 关于教育硕士(数学)错误分析能力现状
        7.1.3 教育硕士(数学)与在职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差异性
        7.1.4 发展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途径
        7.1.5 发展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建议
    7.2 本研究的不足
    7.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文献视角的中学数学解题自然性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问题的阐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解题理论相关研究
        2.1.1 波利亚数学解题理论相关研究
        2.1.2 国内解题理论相关研究
    2.2 数学解题自然性相关研究
        2.2.1 波利亚关于数学解题自然性相关论述
        2.2.2 国内数学解题自然性相关研究
    2.3 解题教学的相关研究
3 基于文献视角的中学解题自然性的特征分析
    3.1 自然性的界定
    3.2 数学解题的自然性
    3.3 文献分析
        3.3.1 “使用通性通法”:运用基本知识、跨度小、简单的方法
        3.3.2 “符合学生认知”: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容易想到的方法
        3.3.3 “抓住问题本质”:学生理解问题本质后直奔目标的方法
        3.3.4 “学生主动探究”: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发现的方法
        3.3.5 “优化解题方法”:回顾反思后探寻到的最优化的解题方法
4 中学解题自然性教学案例设计
5 反思与启示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题记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概念与方法
    2.1 概念及界定
    2.2 研究框架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3.1 知识的社会视角
    3.2 我国数学解题知识研究综述
第四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源流
    4.1 数学解题概念体系的形成
    4.2 解题知识内容的演进
第五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5.1 明、清至民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5.2 新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第六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性质和特征
    6.1 数学解题知识的性质
    6.2 数学解题知识的特征
第七章 中西方数学及教育交汇中的数学解题知识
    7.1 中国传统数学和送来的数学
    7.2 拿来的数学及教育与传统
    7.3 改良革命改革语境中的数学解题知识
第八章 国际视野里的数学解题研究
    8.1 主流数学解题研究:从经验到理论
    8.2 数学解题知识的国际交流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和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7)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阐释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上篇
    第一章 国内外儿童电视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少儿电视发展史
        一、"节目时代"的国外少儿电视
        二、"频道时代"国外少儿电视发展
        第二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一个时期:节目时代(1958-1999)
        一、中国少儿电视分期的界定依据
        二、"节目时代"少儿电视发展脉络
        三、丰富、突破与交流: "节目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特征
        第三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二个时期:频道时代(1999-2008)
        一、国内少儿频道成立之必然
        二、中国少儿电视"频道时代"的开启
        三、少儿电视频道的"绽放"
        四、精品节目与产业化: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三个时期:新媒体时代(2008年至今)
        一、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电视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
    第二章 阳光与净土: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分类研究
        第一节 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发展的道路自信
        一、世界三大电视体制概述
        二、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体制的文化选择与自信
        三、关于中国电视体制优劣的争议与结论
        第二节 不能污染的净土: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
        一、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法律保护
        二、中国少儿电视保护规制的实践
        三、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分类
        第三节 少儿新闻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新闻面面观
        二、少儿新闻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锵锵校园行》节目为例
        三、《锵锵校园行》与《新闻袋袋裤》节目比较研究
        第四节 少儿娱乐类节目研究及功能研究
        一、少儿娱乐类节目的发展与作用
        二、少儿娱乐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非常小孩》节目为例
        三、《非常小孩》与《快乐大巴》节目比较研究
        第五节 少儿教育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教育类节目发展探究
        二、少儿教育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成长关注》节目为例
        三、《成长关注》与《幼儿缘》节目比较研究
        第六节 少儿服务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服务类电视节目兴起与发展
        二、少儿服务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辣妈驾到》节目为例
        三、《辣妈驾到》与《非童小可》节目比较研究
    第三章 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绽放与中国少儿文化的重构
        第一节 少儿频道的建立与"频道时代"的到来
        一、余培侠与中国少儿频道的建立
        二、"频道时代"建立的政策因素与各地少儿频道的建立
        第二节 少儿频道的时代特征
        一、少儿频道的"公益性"
        二、"四级少儿频道"体制
        三、动漫播出平台与动漫产业
        四、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平台
        第三节 频道时代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一、儿童的缺失与"儿童本位"的艰难初现
        二、电视媒介实践中儿童权利的初步体现与成人权威的瓦解
        三、电视是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助推器,赋予儿童更丰富的娱乐权与参与权
        四、频道时代电视媒介对儿童本位的确认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困境、机遇与未来
        第一节 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困境的深度分析:外部困境与内部因素
        一、政策环境:扶持与限制
        二、受众限制与发展道路的迷失
        三、来自内部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少儿电视的危机与机遇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
        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三、新媒体发展对少儿的隐忧
        第三节 产业化——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被动与主动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概述
        二、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曲折历程:理念的分歧与政策、体制的波动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四个维度
        一、产业化的基石:少儿频道内部架构的重建
        二、产业化途径:少儿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三、产业化创新:少儿频道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
        四、产业化前沿:少儿频道的媒体融合
        第五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案例讨论:山东少儿频道
        一、山东少儿频道的产业化概况
        二、山东少儿频道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三、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与创新之一"品牌活动与儿童剧"
        四、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二:儿童教育产业
        五、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三:亲子服务产业
        六、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四:云端上的产业战略
        七、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五: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
下篇
    1. 《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2. 《山东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高考化学图像题的统计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化学图像题的概述
    2.1 化学图像题的概念
        2.1.1 图像题
        2.1.2 化学图像题
    2.2 化学图像题的特点
        2.2.1 命题情景多样化
        2.2.2 思维过程复杂化
        2.2.3 能力测试综合化
        2.2.4 评价方式科学化
    2.3 化学图像题的分类
        2.3.1 实物样品图像题
        2.3.2 实验装置图像题
        2.3.3 数据曲线图像题
        2.3.4 物质结构图像题
        2.3.5 解示意图像题
        2.3.6 工艺流程图像题
        2.3.7 转化关系图像题
    2.4 化学图像题的功能
        2.4.1 实物样品图功能
        2.4.2 实验装置图功能
        2.4.3 数据曲线图功能
        2.4.4 物质结构图功能
        2.4.5 理解示意图功能
        2.4.6 工艺流程图功能
        2.4.7 转化关系图功能
3 近五年高考化学图像题的数据统计
    3.1 2011年数据统计
    3.2 2012年数据统计
    3.3 2013年数据统计
    3.4 2014年数据统计
    3.5 2015年数据统计
    3.6 近五年高考化学综合型图像题数据统计
4 近五年高考化学图像题的数据分析
    4.1 数量分析
        4.1.1 数量统计
        4.1.2 数量变化
    4.2 分值分析
        4.2.1 分值统计
        4.2.2 分值变化
    4.3 内容分析
        4.3.1 内容统计
        4.3.2 内容变化
5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试题设计分析
    5.1 高考化学图像题试题的设计理论
        5.1.1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设计依据
        5.1.2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设计原则
        5.1.3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设计来源
        5.1.4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设计要求
    5.2 高考化学图像题试题的案例分析
        5.2.1 实验装置图像题设计案例分析
        5.2.2 数据曲线图像题设计案例分析
        5.2.3 工艺流程图像题设计案例分析
        5.2.4 转化关系图像题设计案例分析
6 高中化学图像题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6.1 访谈过程设计
        6.1.1 访谈目的
        6.1.2 访谈对象
        6.1.3 访谈计划
    6.2 访谈结果及分析
        6.2.1 访谈结果处理
        6.2.2 教学现状分析
    6.3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教学策略
        6.3.1 审清题意,准确获取信息
        6.3.2 夯实基础,完善知识脉络
        6.3.3 原型启发,提高读图效率
        6.3.4 注重引导,掌握解图技巧
        6.3.5 层层迁移,拓展思维空间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启示
        7.1.3 研究创新
    7.2 研究反思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高中生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差异性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元认知理论
        2.1.1 元认知定义
        2.1.2 元认知成分
    2.2 问题解决理论
    2.3 元认知与问题解决的关系
3 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调查
    3.1 研究工具
        3.1.1 同分异构体测试材料
        3.1.2 元认知水平调查量表
        3.1.3 同分异构体元认知口语报告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和程序
4 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统计分析与结论
    4.1 同分异构体测试
        4.1.1 同分异构体测试之概念测试统计
        4.1.2 同分异构体概念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4.1.3 同分异构体测试之应用测试统计
        4.1.4 同分异构体应用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4.2 元认知水平调查量表
        4.2.1 元认知水平调查量表结果统计
        4.2.2 元认知水平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4.3 同分异构体元认知口语报告
    4.4 研究结论
        4.4.1 学生同分异构体测试成绩的影响因素
        4.4.2 学生元认知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
        4.4.3 学生元认知水平影响其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
    4.5 教学建议
        4.5.1 优化传统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概念
        4.5.2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4.5.3 转换传统诊断视角,重视学生问题解决心理机制
        4.5.4 挖掘优生潜在资源,以“优”带“差”促进共同进步
5 研究总结及反思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10)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立论依据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说
        一、目的与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三、地理教学目标
        四、地理教学目标达成
        五、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简要述评
    第四节 研究框架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现状检视:走进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场域
    第一节 基于三角测量法的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主题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收集相关资料
        四、聚合分析信息
        五、归纳相关结论
        六、研究效度与信度
    第二节 基于三角测量法的研究结论
        一、总体概况
        二、问题分析
        三、原因探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整体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一、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二、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内部机制
        一、三元适配的重要性
        二、三元适配的历史嬗变
        三、三元适配的内涵解读
    第三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
        一、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的特点
        二、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的实践工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导航系统: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共享
    第一节 地理教学目标的必然性与规定性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必然性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在规定性
    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比较分析
        一、“未达成”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
        二、“能达成”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特点
    第三节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共享
        一、基本立场:真实自觉
        二、基本策略:整合三维
        三、基本标准:基于课标
        四、基本理念:立足学生
        五、基本取向:核心素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执行系统:地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第一节 自然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自然地理学习的特点
        二、自然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
        三、以“理”为核心目标的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四、以“能”为核心目标的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第二节 人文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人文地理学习的特点
        二、人文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
        三、以“理”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
        四、以“能”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
        五、以“情”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
    第三节 区域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区域地理学习的特点
        二、初中“区域特征”的主要教学策略
        三、高中“区域发展”的主要教学策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测系统: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为了学习的评价: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理念
        一、评价现状
        二、评价理念
    第二节 评价先于教学: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
        一、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
        二、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
        三、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
    第三节 全程收集证据: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实施
        一、评价思路:全程渗透
        二、实施过程:三大环节
    第四节 教评完美结合:地理补救教学的策略
        一、地理补救教学的深层内涵
        二、地理补救教学的基本意义
        三、地理补救教学的基本原则
        四、地理补救教学的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主要理论观点
        二、实践研究观点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特色之处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地理现场观课(classroom observation)统计表
    附录2 地理教学录像(Teaching video)统计表
    附录3 地理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统计表
    附录4 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导学案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后记

四、淡化反应过程 注重反应实质——一道化学竞赛题的巧解(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 李晶晶.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初中化学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盘州市竹海镇老厂中学为例[D]. 张绍婵.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3]初中代数教学中应用几何直观的实践研究 ——以初一教学为例[D]. 汪丽君.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4]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D]. 朱晓丽. 扬州大学, 2019(02)
  • [5]文献视角的中学数学解题自然性的特征研究[D]. 徐仲瑾瑜.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6]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D]. 董玉成.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7]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08)
  • [8]高考化学图像题的统计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彭梭.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9]高中生同分异构体问题解决差异性实证研究[D]. 汪冷.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10]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研究[D]. 刘学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淡化反应过程,聚焦反应本质——一个化学竞赛题的巧妙解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