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和茄子光合特性研究

甜椒和茄子光合特性研究

一、甜椒和茄子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小勇,武佩琪,张新岭,张效宁,侯雷平,李梅兰[1](2021)在《外源增施CO2对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6个茄子品种为试材,通过在日光温室内外源增施CO2,观测其在(800±50)μmol·mol-1的高浓度CO2条件下的生理和光合特性变化差异,研究其对茄子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茄子CO2施肥技术的应用以及高CO2浓度下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外源增施CO2可促进茄子生长,株高和株幅较对照分别提高34%和14%以上。6个茄子品种叶片光合参数发生显着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拟合CO2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在529.2~1 565.4μmol·mol-1和33.6~67.2μmol·mol-1范围变动,以Sm05的2个指标值最大;而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了13.32%~102.03%、光饱和点均显着增加了28.76%~171.42%,而光补偿点较对照减少10.00%以上。结果特性及产量方面,除了Sm03由于结果数的显着减少导致产量下降之外,其余几个品种的果实大小及产量均显着增加,其中Sm05增产最显着,高达45.8%左右。进一步对产量差异较大的Sm03和Sm05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测定,其结果也表现出显着性差异。综上所述,外源增施CO2通过提高茄子叶片的净光合效率,促进茄子生长发育,改善营养品质,但是不同品种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马宁[2](2021)在《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塑料大棚越冬栽培可以实现莴笋跨季节供应,满足市场需求。莴笋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支柱农业产业,建立适用于甘肃省天水地区的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型是指导当地越冬莴笋优品优质、及时上市的有力工具,对提高越冬莴笋种植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9-2020年间在天水市武山县蔬菜产业示范基地进行越冬莴笋栽培试验,通过观测莴笋生长过程中天气状况、塑料大棚内气温及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构建了适用于天水地区的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拟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越冬莴笋不同发育阶段、外观品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量和产量的动态变化,模型参数少且易获取,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普适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育期模型通过观测越冬莴笋到达各生育时期的具体时间,分别以发育时间和有效积温为尺度,对越冬莴笋从播种至出苗、莲座、产品器官膨大、采收四个物候期进行量化描述。模拟结果表明:莴笋从播种至采收期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为48.6 d、累积有效积温为1204.8℃。采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越冬莴笋从播种到达采收期的模拟时长与实测时长之间的相关决定系数(R2)为0.99、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为0.71 d,预测精度高于以有效积温为尺度的生育期模拟模型(RMSE为3.74 d)。2.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外观品质模型为研究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外观品质随生育期推进的变化过程,通过连续观测莴笋相关外观品质指标,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建立了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外观品质模拟模型。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的茎长、茎粗、茎鲜重、出叶数和叶面积的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为0.965、0.991、0.933、0.986和0.985,RMSE分别为2.571cm、0.221cm、6758 kg·hm-2、2.48片和0.506,模型预测精度较高。3.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模型基于甘肃省天水市历史气象统计数据,建立适用于当地的太阳辐射模型;测定越冬莴笋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法拟合得到光响应参数,建立越冬莴笋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所建太阳辐射模型与越冬莴笋叶面积指数模型,构建适用于甘肃省天水地区的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的动态模型。通过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模型对越冬莴笋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模拟结果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和RMSE分别为0.965和477.7kg·hm-2。4.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分配模型以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模型为基础,采用器官分配指数定量描述越冬莴笋干物质在地下部、地上部及各器官间的分配,建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的越冬莴笋干物质分配模拟模型。通过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越冬莴笋地下部分、地上部分、茎和叶干重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为0.952、0.960、0.965和0.912,RMSE分别为499.7kg·hm-2、60.3kg·hm-2、167.9kg·hm-2和420.1kg·hm-2。5.塑料大棚越冬莴笋产量预测模型根据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确定莴笋采收的干物质量,利用莴笋肉质茎和叶片中干物质量所占比例,构建塑料大棚越冬莴笋产量预测模型。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RMSE为7619 kg·hm-2,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此外,该模型参数少、易获得,便于在当地实际生产中应用。

张俊峰[3](2020)在《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温弱光是设施园艺反季节蔬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环境胁迫,在植物的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辣椒是设施反季节蔬菜生产的主要栽培作物,国内辣椒种植面积2018年已超3200万亩,约占全世界辣椒种植面积的21.4%,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9.3%;辣椒的生长发育极易受低温弱光逆境的伤害,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研究提高辣椒抗低温弱光性能对于保障国内辣椒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和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弱光条件(15℃/5℃,100μmol·m-2·s-1),外源预喷施褪黑素(200μmol·L-1),设置对照(CK)、对照+褪黑素(CK+M)、低温弱光(LL)、低温弱光+褪黑素(LL+M)4个处理,研究了褪黑素对辣椒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性能、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内源激素、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等生理生化过程的响应,并通过转录组测序解析褪黑素缓解辣椒低温弱光胁迫的分子机制,为下一步外源褪黑素在辣椒生产中缓解低温弱光逆境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通过对辣椒幼苗外部形态的观察,24h时,低温弱光(LL)处理的植株叶片明显萎蔫失水,低温弱光+褪黑素(LL+M)处理的植株叶片失水萎蔫不严重。7d处理后,LL+M处理与LL处理比较,LL+M处理的植株茎粗、叶片数、地上干鲜重和地下干鲜重等指标显着高于LL处理,且蒸腾速率增加了288.71%(P<0.05),气孔导度增加了102.75%(P<0.05),净光合速率增加了254.17%(P<0.05),胞间CO2浓度降低了21.66%(P<0.05)。LL处理的叶绿素a、b、a+b、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叶绿素a、b、a+b、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LL处理。叶片叶绿素荧光成像可以清晰的看出,4个处理在经过7d后受到的伤害程度不同,Fo、Fm、Fv/Fm三个指标都表现出LL处理受到的损伤程度最重,LL+M处理受伤害程度轻,CK+M处理与CK差异不明显;LL和LL+M处理的q L、q P、YⅡ、ETR显着低于CK,q N、NPQ显着高于CK,LL+M处理的q L、q P、YⅡ、ETR显着高于LL处理,q N、NPQ显着低于LL处理,可见外源喷施褪黑素可以有效缓解低温弱光逆境对辣椒植株生长和光合能力的伤害程度。(2)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LL和LL+M处理的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持续升高,内源激素IAA、ZT、GA3含量持续降低,ABA含量持续升高。处理7d后,LL和LL+M处理的CAT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SOD、POD、H2O2、O2·-先升高后降低,但均不能恢复到CK水平。LL和LL+M处理的SOD、POD、H2O2、O2·-显着高于CK,CAT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SOD、POD、H2O2、O2·-显着低于LL处理,CAT显着高于LL处理;LL处理的IAA、ZT、GA3含量显着低于对照,AB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LL+M处理的IAA、ZT、GA3、ABA含量与LL处理差异显着,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可以看出褪黑素可以缓解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片的伤害作用,正向调节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各指标的活性或含量。(3)处理7d后,LL和LL+M处理的As A、As A/DHA、GSH、GSH/GSSG先降低后升高,DHA、GSSG先升高后降低,但均不能恢复到CK水平。LL和LL+M处理的DHA、GSSG显着高于CK,As A、As A/DHA、GSH、GSH/GSSG显着低于CK,LL+M处理的DHA、GSSG显着低于LL处理,As A、As A/DHA、GSH、GSH/GSSG显着高于LL处理;LL+M处理的AAO、APX、MDHAR、DHAR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LL处理的AAO、APX酶活性与对照比较显着降低,MDHAR、DHAR酶活性则显着升高;LL+M处理的MDHAR和DHAR酶活性显着高于LL处理;表明低温弱光逆境能增加或降低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褪黑素可以缓解低温弱光的伤害程度,正向调节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4)通过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性能、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内源激素、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等指标分析,CK与CK+M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即正常生长条件下外源喷施褪黑素对辣椒的生长发育没有显着影响(P<0.05)。(5)基于前期生理生化指标的试验结果,转录组分析时设置了对照(CK)、低温弱光(LL)、低温弱光+褪黑素(LL+M)3个处理,通过对褪黑素处理的低温弱光胁迫辣椒幼苗叶片分不同时间点采样,利用Illumina Hiseq4000平台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表明,对CK、LL、LL+M处理后0h、6h、12h、24h、48h及168h的辣椒幼苗叶片,提取总RNA,构建了54个c DNA文库;共获得2,380,892,332条Raw reads,产生测序获得350.68G高质量序列,过滤后剩余2,337,948,108条Clean reads;Q20≥97.5%,Q30≥91.37%;GC含量在42.26%-43.48%之间。(6)与LL相比,LL+M处理在0h、6h、12h、24h、48h、168h分别有差异基因4666(上调2332,下调2334)、4865(上调2450,下调2415)、2260(上调1276,下调964)、1981(上调841,下调1140)、4511(上调2415,下调2096)、1435(上调891,下调544),分别显着富集到14、42、12、14、13、26个GO terms和2、15、4、10、2、2个KEGG通路中。光合作用相关的14个差异基因均为上调表达,其中9条基因编码PSⅡ反应中心,4条基因编码PSI反应中心;碳代谢相关的31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5个上调表达,16个下调表达,与蔗糖代谢相关的2个基因均上调表达,与葡聚糖和葡萄糖代谢相关的9个基因中7个上调表达2个下调表达,与水解酶蛋白合成相关的5个基因中1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磷酸及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相关的6个基因中2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木糖苷酶活性相关的3个基因全部下调表达;糖代谢相关的6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2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与水解酶蛋白合成相关的5个基因中XTH10基因上调表达,XTH22、XTH30、LOC107864353和XTH28等4个基因下调表达,与纤维素蛋白合成相关的CSLG2基因上调表达;抗氧化活性相关的13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8个上调表达,5个下调表达,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关的10个基因中7个上调表达,3个下调表达,与类囊体腔内蛋白合成相关的CLEB3J9基因上调表达,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关的SODA基因下调表达,与NADPH氧化酶活性相关的RBOHE基因下调表达。(7)褪黑素处理后,光合作用、碳代谢、淀粉和糖代谢、激素代谢、谷胱甘肽循环和抗坏血酸循环等抗氧化代谢途径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对缓解辣椒低温弱光胁迫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生物学机制分子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张艳彦[4](2020)在《不同甜椒品种的耐热性研究》文中指出甜椒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蔬菜,近年来甜椒的栽培面积不断加大,但耐热性品种较少,夏季高温是限制甜椒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高温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因此需深入研究其耐热性,本试验以5个耐热性不同的甜椒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是2号甜椒,B009F1号甜椒,BLN-02F1号甜椒,1号甜椒,900F1号甜椒,研究25℃(CK)、30℃、35℃和40℃各甜椒品种种子萌发期、幼苗期以及盛花期的相关形态指标、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花粉活力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的耐热性,进而筛选耐热品种,为甜椒的高温适应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萌发期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后,5个甜椒品种的种子发芽指标都降低。2号甜椒的萌发指标高于其它品种,且下降幅度最小,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下降幅度最大的是900F1号甜椒。通过比较,在种子萌发期,2号甜椒最耐热,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最不耐热的是900F1号甜椒。(2)幼苗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5个甜椒品种的株高、叶片数、茎粗、净光合速率都呈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变化相似,35℃时升高幅度最大的是2号甜椒,40℃时降低幅度最大的是2号甜椒。只有2号甜椒的SOD活性增加,其它品种的SOD活性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POD活性、CAT活性、MDA的含量都增加,APX的活性有升有降,升高幅度最大的是2号甜椒,降低幅度最大的是900F1号甜椒。通过比较,在幼苗期,2号甜椒最耐热,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最不耐热的是900F1号甜椒。(3)盛花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甜椒品种的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值都呈下降的趋势。2号甜椒的以上指标高于其它品种,且下降幅度最小,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下降幅度最大的是900F1号甜椒。通过比较,在植株盛花期,2号甜椒最耐热,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最不耐热的是900F1号甜椒。(4)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不同甜椒品种的耐热性,评价结果为2号甜椒最耐热,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最不耐热的是900F1号甜椒。

邵佳丽[5](2020)在《转光棚膜对番茄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不仅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环境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除光强和光周期外,光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生理代谢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利用转光棚膜可将自然光谱中的部分其他可见光转化为对植物光合更有效的光质。目前,关于转光棚膜的研究十分活跃,并已成为农用棚膜功能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本试验以番茄‘金棚荣耀’为试材,以普通棚膜为对照,研究了添加不同转光剂棚膜对番茄植株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与未添加转光剂的普通棚膜(CK)相比,覆盖转光棚膜能够有效改善膜下光质比例。其中,覆盖添加绿转红(GTR)和紫转红(VTR)转光剂的棚膜可分别显着降低绿光和紫光透过率,增加红光透过率;覆盖添加1号复配双转光剂(C-RBI-I:紫、绿光转红光,紫光转蓝光)的棚膜则可同时降低紫光和绿光的透过率,并增加红光和蓝光透过比率。与CK相比,覆盖转光棚膜显着提高了番茄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且与其他转光棚膜相比,C-RBI-I棚膜覆盖显着改善了番茄叶片结构,诱导气孔开放。此外,该棚膜下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活力及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增加,果实提早成熟,果实品质明显改善,且较CK、GTR和VTR分别增产13.19%、12.02%和10.29%,说明覆盖双转光棚膜C-RBI-I更有利于番茄的提质增产。2.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与C-RBI-I棚膜相比,覆盖添加2号复配双转光剂(C-RBI-II:紫、绿光转红光,紫光转蓝、远红光,其中紫转蓝转光剂发射波长为450 nm)和添加3号复配双转光剂(C-RBI-III:紫、绿光转红光,紫光转蓝、远红光,其中紫转蓝转光剂发射波长为470 nm)的棚膜均提高了红光和远红光的透过比率。与C-RBI-I棚膜相比,覆盖C-RBI-II和C-RBI-III棚膜提高了番茄植株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优化了果实产量及其品质。其中,以覆盖C-RBI-III棚膜增产效果最为显着;且覆盖该棚膜显着提高了番茄果实中蔗糖代谢关键酶—SS、SPS、AI及番茄红素合成途径关键酶—PSY、PDS、ZDS和GGPPS活性,促进了可溶性糖和番茄红素积累,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

张云,吕镇城,徐良雄,彭永宏[6](2019)在《LED红蓝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红光和蓝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的主要光谱.该文简要地总结了近年来LED红光、蓝光和红蓝光组合对植物生长发育、光合特性、碳氮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中的响应规律,为研究红光蓝光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以及LED红蓝光组合在设施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项蕾蕾[7](2019)在《补光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香蕉(Musa spp.),作为我国南方四大佳果之一,在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香蕉组培苗与传统吸芽繁殖相比,具有无病毒、变异率小、生长一致、种苗便于运输等优点。自推广以来,随着需求量日益增大,香蕉组培苗的工厂化育苗也在不断发展。光是香蕉工厂化育苗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补光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天宝蕉’为实验材料,通过调控光质和光周期对香蕉组培苗进行补光培养,筛选出光照最佳培养条件,研究补光对香蕉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光信号传递途径关键基因之一(HY5)进行了克隆及生物信息学以及定量表达分析。本研究可为光调控在香蕉的工厂化育苗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1光质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研究补充不同光质的LED光源对香蕉组培苗增殖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天宝蕉’为材料,通过设置普通荧光+LED红光(R)、普通荧光+LED蓝光(B)、普通荧光+LED绿光(G)、普通荧光+LED白光(W)、普通荧光+LED暖白光(WW)、普通荧光+LED暖黄光(WY),对照组普通荧光7种处理,比较了不同LED补光对香蕉组培苗的增殖率、相关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WY处理下香蕉组培苗的增殖系数最大,B处理下香蕉苗的增殖系数最小;R处理下,植株高度最大,B处理下,植株假茎最粗,WW处理下,有最大的根长,W处理下根数、根粗、叶数、叶宽、叶长的数值最大,同时鲜重和含水量最高,壮苗系数最优。与CK相比,R、B和G处理会降低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而补充LED白光可以提高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此外,LED补光,尤其是R、W和G补光会引起香蕉组培苗叶片Fv/Fo、Fv/Fm和NPQ参数的显着增加和Y(Ⅱ)、ETR、和qP等参数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培养阶段补充LED暖黄光,香蕉组培苗的增殖率最高;在生根培养阶段补充LED白光,香蕉组培苗的叶绿素含量、chla/chlb比值、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同时光合效率和壮苗系数最高。本研究为香蕉组培苗增殖和生根阶段的光质选择奠定基础。2光周期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经过不同光周期处理30d后,可以发现适当补光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8 h/d补光处理下香蕉组培苗根长、根数、根粗、叶数、叶宽、株高和茎粗有最大值,同时有最大的鲜重以及最优的壮苗系数。同时可以发现,8 h/d补光处理后,香蕉组培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以及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均最高。延长光周期,香蕉组培苗的花青素均高于CK组,且与CK差异明显。在经过不同补光处理后,香蕉组培苗的Fv/Fo、Fv/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值、qP以及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参数值最高的是8h/d补光处理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香蕉组培苗在经过不同补光周期处理后均小于CK组。综上可以看出:8 h/d的LED白光补光周期有利于香蕉组培苗的生长发育。不同光周期处理30d后,再对香蕉组培苗进行12小时低温处理。可以发现:低温胁迫下,各光周期处理的香蕉组培苗的PS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合效率(Fv/Fo)、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实际光合效率[Y(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可以发现,低温胁迫下,延长光周期香蕉组培苗的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除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外,均显着高于CK组。研究结果说明低温胁迫损伤了香蕉组培苗的光合系统,降低了光合效率,延长光周期,可以适当缓解低温胁迫对香蕉组培苗光合作用的影响。3香蕉MaHY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通过对香蕉MaHY5基因进行克隆验证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aHY5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分子量是18.036 kDa,等电点为9.74,分子式为C740H1240N252O263S5,原子总数2500,不稳定系数76.41,为稳定蛋白,脂肪酸系数为50.98,平均疏水指数(GRAVY)是-1.256,是亲水蛋白,无信号肽;MaHY5蛋白可能主要在细胞核上发挥作用,有27个磷酸化位点,含有完整的bZIPHY5like结构域,含有DNA和多肽结合位点,属于转录因子bZIP超家族。MaHY5含有52.76%的无规则卷曲,42.33%的α-螺旋,2.45%的延伸片段,2.45%的β-折叠。通过对不同光质处理下花青素含量测定及MaHY5定量表达分析发现:在暖白光处理下(WW)和蓝光(B)处理下,最有利于香蕉组培苗花青素合成,HY5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香蕉花青素的生物合成。4香蕉MaHY5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分析为了解香蕉MaHY5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性,本研究利用Codon W、EMBOSS在线程序、Excel、SPSS以及Origin等软件,分析了香蕉MaHY5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并分别与其它31个物种HY5以及模式生物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香蕉MaHY5基因密码子选择偏性弱且较好以G/C结尾;自然选择的作用对香蕉MaHY5密码子偏性影响最大;多数双子叶植物HY5密码子可能偏好A/T结尾,而单子叶植物HY5密码子可能偏好G/C结尾;基于HY5的CDS序列聚类结果比密码子使用频率分类结果更能反映物种间的进化规律;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更适用于香蕉MaHY5的异源表达试验,拟南芥可能为香蕉MaHY5转基因的最为理想受体。

苗胜越[8](2019)在《不同种源花楸越夏能力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Hance)Hedl),又名百花花楸,为蔷薇科(Rosac eae)苹果亚科(Maloideae)花楸属(Sorbus)落叶小乔木,生于海拔900-2500 m坡地或山谷林中。花楸树是集观果、赏叶于一体的优良观赏和园林景观树种,在我国东北地区虽有广泛的园林应用,但在华北平原地区园林景观建设中尚未见应用。花楸天然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中南部、陕西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山东中西部及安徽东南部,不同立地环境使得个体间出现了广泛差异,为开展引种驯化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了可能。在原产地,不同种源花楸生长较为良好,叶片无太明显的受伤状况,移植到华北平原地区,其表现情况不尽相同。本论文以10个种源的花楸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其在河北保定的生长和越夏表现,探讨了花楸幼苗越夏期间的生理代谢变化以及外源水杨酸处理对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源花楸在河北保定的生长量和存活率存在较大差异。遮阴条件下,山东崂山种源的株高生长量最大,为37.22cm,显着高于其他种源。在全光照条件下,山东崂山种源和山东泰山种源株高年增长量分别为32.49cm和24.21cm,显着高于河北西灵山、河北雾灵山、北京喇叭沟门、山西庞泉沟、吉林、北京种源,河北驼梁山、山东泰山、山东崂山种源地径增长量均显着高于其他种源,其中河北驼梁山种源最高,为3.35mm。山东泰山种源的最终存活率最高,为52%。另,有望从山东崂山和山东泰山种源中筛选出高生长较快的优良植株。(2)自然越夏的高温使不同种源花楸植株均呈现了热害症状,表现为部分叶片失水、枯萎并变黄,叶子出现黑色斑点,叶尖逐渐变褐等现象。8月初热害等级均达到最高,内蒙古、北京喇叭沟门、山东泰山、吉林、山西庞泉沟、河北西灵山、河北雾灵山、河北驼梁山、北京和山东崂山10个种源的热害指数分别为39.58%、55.08%、32.08%、62%、58.69%、57.93%、63%、35.02%、50%和29%;其中吉林种源最高,为62%;山东崂山种源最低,为29%。(3)68月份越夏期间,自然高温降低了大部分种源花楸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只有山东泰山种源呈上升趋势。从6月到7月份山东泰山种源的净光合速率上升1.09μmol·m-2·s-1,增加了6.37%;蒸腾速率上升了0.1mmol·m-2s-1,增加了1.33%;气孔导度上升了12.13%。68月份,各种源苗木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呈上升趋势。(4)68月份越夏期间,自然高温对不同种源花楸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除山西庞泉沟种源外,其余种源的相对电导率从6到9月份均呈现上升—上升—下降的趋势。山东崂山种源的可溶性糖显着高于所有种源,HBT显着低于所有种源(P<0.05);山东泰山种源的游离脯氨酸显着高于所有种源,山东崂山种源显着高于除山东泰山种源外的所有种源,最低的河北雾灵山种源比山东泰山种源低了40.17%。此外,自然高温使SOD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使POD呈现下降趋势,降低了FV/FM,FV/F0,提升了ABS/RC。(5)采用隶属函数对10个种源花楸在保定地区的自然越夏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从小到大顺序依次为:山西庞泉沟<河北雾灵山<河北西灵山<北京<河北驼梁山<北京喇叭沟门<内蒙古<吉林<山东崂山<山东泰山。(6)外源水杨酸可有效缓解花楸幼苗热害的发生,适宜的水杨酸浓度为2mmol/L。当水杨酸浓度为2mmol/L时,SOD酶活性为540.38 U/g,分别较对照(蒸馏水)、1mmol/L、3mmol/L和4mmol/L处理提高了27.96%、19.48%、13.30%和22.86%;P OD酶活性为171.27U/g,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为55.89mg/g,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mmol/L时,达到最大值67.15 ug/g,较CK升高了18.55%;可溶性糖含量在2m mol/L时为6.83mg/g,显着高于CK处理49.78%。由此可见,水杨酸处理可通过提高SOD、POD保护酶活性和增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来避免高温热害的发生。

汪正香[9](2019)在《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嫁接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瓜是全世界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生产过程中连作障碍突出,深冬和早春设施内的低温或亚适温可造成西瓜幼苗瘦弱甚至萎蔫死亡,严重影响其生长、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效益。许多研究表明,嫁接能防治土传病害提高抗逆性,应用外源褪黑素也可能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本试验以‘京欣二号’西瓜为接穗,‘酒砧一号’南瓜为砧木,一方面比较插接、劈接、双断根嫁接、靠接、贴接、卧接、挂接、双断根卧接8种嫁接方法的效果,选择成活率高且嫁接苗素质好的嫁接方法用于后续试验;另一方面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探讨两者的缓解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8种嫁接方法的成活率在80.67%100.00%之间,其中插接、双断根嫁接、贴接均为100.00%。与自根苗相比,各嫁接处理的茎粗、株幅、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长量、茎粗/株高、根冠比、叶面积/株高、壮苗指数、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猝灭(qP)、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均有所提高,株高和非光化学淬灭(NPQ)降低。综合比较来看,插接法是效果最优的,其次是双断根嫁接和贴接。2、嫁接后15 d内,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一致,即Fv/Fm、Y(Ⅱ)、rETR、q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NPQ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嫁接苗的变化幅度大于自根苗,嫁接后10 d15 d以插接法处理的荧光参数值最接近自根苗的相应值。3、低温胁迫下,与自根苗相比,嫁接处理能提高西瓜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Fv/Fm、Y(Ⅱ)、rETR、qP、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同时降低幼苗的冷害指数、NPQ、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以此来提高西瓜幼苗抗低温的能力。4、低温胁迫下,与浇灌0μmol/L褪黑素的自根苗相比,50400μmol/L的褪黑素处理能提高西瓜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Fv/Fm、Y(Ⅱ)、rETR、qP、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同时降低幼苗的冷害指数、NPQ、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其中100μmol/L的效果最佳。5、低温胁迫下,100μmol/L褪黑素与嫁接组合处理对西瓜抗低温的效果优于单一嫁接处理或褪黑素处理,两者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

张洁[10](2019)在《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辣椒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因其喜温特性,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常因低温弱光胁迫而导致低产甚至死亡。而低温与弱光的协同胁迫下对冷敏感植物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低温的单独胁迫作用,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低温与弱光往往具有协同作用,故本试验主要针对辣椒的耐低温弱光性进行品种筛选。植物的耐低温弱光胁迫能力的鉴定涉及植株形态、生理生化等多个方面,常用的鉴定指标有胁迫指数、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水平、保护酶系统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等。本研究试验材料为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所提供的8种辣椒品种:1#(盐椒2号)、3#(28-1-5-1)、4#(36-4-1-8、6#(—周口辣椒)、17#(道县汉泡椒)、18#(1-8-17-20)、19#(1-8-4-8-①)、24#(海花红),在幼苗期进行18 d温度15℃/6℃(白天12h/黑夜12h),光强100 μmol m-2 s-1低温弱光处理,且进行同期对照处理。在处理期间进行表观观测记录和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的测定。在处理结束后,将部分辣椒植株进行采样,用于后续指标的测定,另一部分搬至温室,进行恢复处理。采集样品的测定指标有生物量、光合参数、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几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恢复处理植株在40 d后进行性状和光合测定,并在结果后进行果实测定和产量计算。主要结果如下:(1)所有辣椒品种的冷害指数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品种4、品种17<品种18<品种6<品种3<品种1、19<品种24。筛选可得品种4和17为耐低温弱光性最强的辣椒品种,在18 d的低温弱光处理后,其辣椒外部无受损症状,且冷害指数均为0,但二者植株长势存在显着性差异。(2)低温弱光处理导致所有辣椒幼苗叶片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值减小,且减小幅度随着其耐性的减小而增加。此外各品种叶片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也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且耐性最差的品种24的下降幅度最大,而各品种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3)低温弱光对辣椒根系生长发育的胁迫影响较地上部大,且对地上部组织含水量无显着性影响。各辣椒品种在低温弱光处理下,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加幅度与品种自身的差异及耐性有关。(4)对各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五种胁迫主要酶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因品种差异和耐性大小活性变化差异较大,且耐性强的品种与耐性差的品种呈现显着性差异。(5)40d的恢复处理后,品种18生长长势最好,其耐低温弱光胁迫性和恢复能力皆较强。果实测定发现,低温弱光处理对品种3的果实的生长发育受损较大,故其生殖生长的恢复能力较差。综上所述,所有辣椒品种的耐低温弱光胁迫能力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品种4、17>品种18>品种6>品种3>品种1、19>品种24,且各项鉴定指标与各辣椒品种的品种特性、耐低温弱光性存在相关性。

二、甜椒和茄子光合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甜椒和茄子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增施CO2对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项目测定
        1.3.1 形态指标测定
        1.3.2 光合指标测定
        1.3.3 营养指标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增施CO2对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外源增施CO2对茄子叶片光合的影响
        2.2.1 不同品种茄子叶片对CO2的响应
        2.2.2 外源增施CO2对茄子叶片光响应的影响
    2.3 外源增施CO2对茄子果实形态特征及果质量的影响
    2.4 外源增施CO2对茄子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2)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作物生长模拟研究进展
        1.1.1 国外园艺作物生长模拟研究
        1.1.2 国内园艺作物生长模拟研究
    1.2 设施园艺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
        1.2.1 生育期的模拟
        1.2.2 叶面积指数的模拟
        1.2.3 外观品质的模拟
        1.2.4 光合作用的模拟
        1.2.5 干物质生产的模拟
        1.2.6 干物质分配的模拟
        1.2.7 产量预测模拟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数据获取
        2.3.1 环境数据获取
        2.3.2 莴笋生长指标测定
    2.4 模型建立
    2.5 模型检验
    2.6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育期模拟模型的研究
    3.1 模型的描述
        3.1.1 生育期划分与观测
        3.1.2 生理发育时间的计算
        3.1.3 有效积温的计算
    3.2 结果分析
        3.2.1 完成莴笋各生育时期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及有效积温
        3.2.2 模型的检验
    3.3 讨论
第四章 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外观品质模拟
    4.1 模型的描述
        4.1.1 莴笋茎长的模拟
        4.1.2 莴笋茎粗的模拟
        4.1.3 莴笋茎鲜重的模拟
        4.1.4 莴笋叶片展开数的模拟
        4.1.5 莴笋叶面积指数的模拟
    4.2 模型的检验
        4.2.1 莴笋茎长模拟结果的检验
        4.2.2 莴笋茎粗模拟结果的检验
        4.2.3 莴笋茎鲜重模拟结果的检验
        4.2.4 莴笋叶片展开数模拟结果的检验
        4.2.5 莴笋叶面积指数模拟结果的检验
    4.3 讨论
第五章 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的模型研究
    5.1 模型的描述
        5.1.1 塑料大棚内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
        5.1.2 云量的计算
        5.1.3 莴笋干物质生产的模拟
    5.2 模型的检验
        5.2.1 莴笋干物质生产模拟结果的检验
    5.3 讨论
第六章 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分配与产量模拟
    6.1 模型的描述
        6.1.1 莴笋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指数的计算
        6.1.2 莴笋干物质分配指数的模拟
        6.1.3 莴笋各器官生长的模拟
        6.1.4 莴笋产量的模拟
    6.2 模型的检测
        6.2.1 莴笋干物质分配模拟结果的检验
        6.2.2 莴笋产量模拟结果的检验
    6.3 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2.2 低温弱光对辣椒光合能力的影响
        2.2.1 低温弱光对辣椒光合速率的影响
        2.2.2 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绿素的含量影响
        2.2.3 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 低温弱光对辣椒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低温弱光对辣椒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2 低温弱光对辣椒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4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温弱光逆境方面的研究进展
        4.1 转录组概念
        4.2 转录组测序技术
        4.3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中的应用
    5 褪黑素影响植物逆境的研究进展
        5.1 褪黑素概述
        5.2 褪黑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和分布
        5.3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植物体的影响
        5.4 褪黑素在农业领域未来的应用方向
    6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6.1 目的意义
        6.2 主要研究内容
        6.2.1 低温弱光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6.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6.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6.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6.2.5 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耐低温弱光的转录组分析
        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辣椒幼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2.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幼苗外部形态的影响
        2.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抗氧化系统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4.2.5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影响
        4.2.6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
        4.2.7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赤霉酸含量的影响
        4.2.8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玉米素含量的影响
        4.2.9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脱落酸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5.2.2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脱氢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5.2.3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比值影响
        5.2.4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5.2.5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5.2.6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的影响
        5.2.7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抗坏血酸氧化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5.2.8 褪黑素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试验样品采集
        6.1.4 试验方法
        6.1.5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6.2.2 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6.2.3 样本间相关性分析
        6.2.4 整体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6.2.5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6.2.6 褪黑素处理后不同时间段共同表达基因分析
        6.2.7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6.2.8 光合作用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6.2.9 碳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6.2.10 糖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6.2.11 抗氧化活性相关差异基因分析
        6.2.12 qRT-PCR验证测序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不同甜椒品种的耐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高温胁迫的温度和类型
        1.1.1 高温胁迫温度
        1.1.2 高温胁迫类型
    1.2 高温胁迫对蔬菜作物的影响
        1.2.1 高温对蔬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1.2.2 高温胁迫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高温胁迫对蔬菜作物花粉的影响
        1.2.4 高温对蔬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5 高温对蔬菜作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1.2.6 高温胁迫对蔬菜作物体内抗氧化酶的影响
        1.2.7 高温对蔬菜作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3 鉴定蔬菜作物耐热性的方法
        1.3.1 自然高温鉴定法
        1.3.2 人工模拟高温鉴定的方法
        1.3.3 实验室鉴定的方法
    1.4 蔬菜作物耐热性今后研究展望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示意图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处理方法
        2.2.1 甜椒种子萌发期的耐热性评价
        2.2.2 甜椒幼苗期的耐热性评价
        2.2.3 甜椒盛花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耐热性评价
        2.2.4 甜椒盛花期花粉活力的耐热性评价
    2.3 指标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甜椒种子萌发期的耐热性评价
        3.1.1 不同温度对甜椒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1.2 不同温度对甜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3 不同温度对甜椒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2 甜椒幼苗期的形态指标耐热性评价
        3.2.1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株高的影响
        3.2.2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叶片数的影响
        3.2.3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茎粗的影响
    3.3 甜椒幼苗期光合指标的耐热性评价
        3.3.1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2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3.3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气孔导度的影响
        3.3.4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蒸腾速率的影响
    3.4 甜椒幼苗期的生理指标耐热性评价
        3.4.1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叶片APX的影响
        3.4.2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叶片SOD的影响
        3.4.3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叶片POD的影响
        3.4.4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叶片CAT的影响
        3.4.5 不同温度对甜椒幼苗期叶片MDA的影响
    3.5 甜椒盛花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耐热性评价
        3.5.1 不同温度对甜椒盛花期Fo的影响
        3.5.2 不同温度对甜椒盛花期Fm的影响
        3.5.3 不同温度对甜椒盛花期Fv的影响
        3.5.4 不同温度对甜椒盛花期Fv/Fm的影响
        3.5.5 不同温度对甜椒盛花期Fv/Fo的影响
    3.6 甜椒盛花期的花粉活力的耐热性评价
        3.6.1 不同温度对甜椒盛花期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3.6.2 不同温度对甜椒盛花期花粉管长度的影响
    3.7 不同甜椒品种各指标的隶属值及耐热性评价
4 讨论
    4.1 高温对甜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4.2 高温对甜椒形态指标的影响
    4.3 高温对甜椒光合指标的影响
    4.4 高温对甜椒抗氧化酶的影响
    4.5 高温对甜椒花粉活力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转光棚膜对番茄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红、蓝光质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红、蓝单色光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红、蓝组合光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1.1.3 红光和远红光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转光棚膜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
2 试验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单转光和双转光棚膜对温室光环境及番茄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1.2 双转光棚膜对温室光环境及番茄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2.1 温室光环境的测定
        2.2.2 番茄植株形态指标的测定
        2.2.3 番茄叶片显微结构的观察
        2.2.4 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2.2.5 番茄果实产量的测定
        2.2.6 番茄果实品质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转光和双转光棚膜对温室光环境及番茄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1 对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影响
        3.1.2 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3.1.3 对番茄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3.1.4 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3.1.5 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3.2 双转光棚膜对温室光环境及番茄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1 对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影响
        3.2.2 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3.2.3 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3.2.4 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3.2.5 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转光棚膜对温室光环境的影响
    4.2 转光棚膜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4.3 转光棚膜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LED红蓝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LED红蓝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LED红蓝光对叶片和叶绿体结构的影响
    1.2 LED红蓝光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2 LED红蓝光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2.1 LED红蓝光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 LED红蓝光对叶片Rubisco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2.3 LED红蓝光对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2.4 LED红蓝光对植物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3 LED红蓝光对植物碳氮积累的影响
    3.1 LED红蓝光对植物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3.2 LED红蓝光对植物氮素积累的影响
4 展望

(7)补光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LED光源在组培植物应用的研究背景
    2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 HY5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4.1 研究意义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LED补光对香蕉组培苗增殖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补充不同光质的LED光源对香蕉增殖的影响
        2.2 补充不同光质的LED光源对香蕉组培苗相关生长指标的影响
        2.3 补充不同光质对香蕉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4 补充不同光质对香蕉组培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补充LED暖黄光最有利于香蕉的增殖
        3.2 补充LED白光最有利于香蕉组培苗的生根壮苗
        3.3 补光对香蕉组培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一定影响
        3.4 补充LED白光最有利于香蕉组培苗光合色素的积累
第三章 光周期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光周期对香蕉组培苗生理生化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周期对香蕉组培苗相关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光周期对香蕉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3 光周期对香蕉幼苗光合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2.4 光周期对香蕉组培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延长光周期有利于香蕉组培苗生根壮苗和生物量积累
        3.2 延长光周期有利于香蕉组培苗光合色素的积累
        3.3 延长光周期有利于香蕉组培苗花青素的积累
        3.4 延长光周期影响香蕉组培苗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第二节 光周期对低温胁迫下香蕉组培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1.2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周期对低温胁迫下香蕉组培苗Fv/Fo和 Fv/Fm的影响
        2.2 光周期对低温胁迫下香蕉组培苗YⅡ和ETR的影响
        2.3 光周期对低温胁迫下香蕉组培苗qP和 NPQ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香蕉MaHY5基因的表达分析
    第一节 香蕉MaHY5基因的克隆与定量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MaHY5基因cDNA克隆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不同光质处理下花青素含量及MaHY5定量表达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香蕉MaHY5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光质影响花青素含量合成及MaHY5的表达
    第二节 香蕉MaHY5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序列数据来源
        1.2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香蕉MaHY5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2.2 不同物种间MaHY5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比较
        2.3 香蕉MaHY5基因受体系统选择
        3 讨论与结论
        3.1 香蕉MaHY5密码子的偏好性分析
        3.2 香蕉MaHY5的同源比较
        3.3 香蕉MaHY5异源表达和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选择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1.1 光质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光周期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香蕉MaHY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不同种源花楸越夏能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花楸概况及研究进展与背景
        1.1.1 花楸特性、分布及应用价值
        1.1.2 花楸研究进展
    1.2 植物耐热性研究现状
        1.2.1 植物耐热机理的研究
        1.2.2 高温对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1.2.3 高温对植物体内生物膜系统的影响
        1.2.4 高温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2.5 高温对叶绿素及荧光参数的影响
        1.2.6 高温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1.2.7 高温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1.3 本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及来源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设计及处理
        2.3.2 形态指标(株高和地径)测定方法
        2.3.3 热害指数的测定方法
        2.3.4 色素含量测定方法
        2.3.5 净光合速率测定方法
        2.3.6 叶片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2.3.7 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源花楸在河北保定的生长表现
        3.1.1 不同种源苗木存活率的比较
        3.1.2 不同种源优株的筛选
    3.2 不同种源花楸生长量的比较
        3.2.1 株高生长量
        3.2.2 地径生长量
    3.3 自然越夏高温对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3.3.1 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3.3.2 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3.3.3 对叶绿素总量的影响
        3.3.4 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5 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3.3.6 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3.3.7 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3.8 对PSⅡ初始荧光(Fo)的影响
        3.3.9 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3.3.10 对PSⅡ潜在活性(Fv/Fo)的影响
        3.3.11 对PSⅡ反应中心活性(ETo/RC)的影响
        3.3.12 对PSⅡ反应中心活性(ABS/RC)的影响
    3.4 对MDA含量及质膜透性的影响
        3.4.1 对MDA含量的影响
        3.4.2 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5 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5.1 对SOD酶活性的影响
        3.5.2 对POD酶活性的影响
    3.6 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6.1 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6.2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6.3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7 对热害指数和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8 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耐热综合性评价
    3.9 水杨酸处理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9.1 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9.2 对MDA含量的影响
        3.9.3 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遮阴及自然高温的协同作用对花楸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4.1.2 自然高温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4.1.3 自然高温对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9)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嫁接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关于嫁接技术的研究
        1.2.1 嫁接的作用
        1.2.2 嫁接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2.3 关于瓜类嫁接方法的研究
    1.3 植物在温度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1.3.1 温度胁迫对膜脂的影响
        1.3.2 温度胁迫对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影响
        1.3.3 温度胁迫对光合系统的影响
        1.3.4 温度胁迫对某些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3.5 温度胁迫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1.4 褪黑素在植物抗性反应中的作用
        1.4.1 褪黑素与低温胁迫
        1.4.2 褪黑素与高温胁迫
        1.4.3 褪黑素与干旱胁迫
        1.4.4 褪黑素与植物耐盐性
        1.4.5 褪黑素与重金属胁迫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基质准备与播种育苗
        2.2.2 不同嫁接方法处理
        2.2.3 不同方法嫁接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
        2.2.4 嫁接处理西瓜幼苗低温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2.5 褪黑素处理西瓜幼苗低温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2.6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西瓜幼苗低温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2.7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3.1.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3.1.2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1.3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2 不同嫁接方法下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
    3.3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3.3.1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冷害指数的影响
        3.3.2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3.3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3.4 嫁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
    3.4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3.4.1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冷害指数的影响
        3.4.2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4.3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4.4 褪黑素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
    3.5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3.5.1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冷害指数的影响
        3.5.2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5.3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4 褪黑素与嫁接互作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4.1.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4.1.2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4.1.3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4.2.1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冷害指数与生长状况的影响
        4.2.2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3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色素含量的影响
        4.2.4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渗透系统的影响
        4.2.5 外源褪黑素与嫁接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弱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低温弱光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1.3.1 低温弱光对植物根系、根冠比的影响
        1.3.2 低温弱光对植物花蕾、果实的影响
    1.4 低温弱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4.1 低温弱光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4.2 低温弱光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1.5 低温弱光对植物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1.6 低温弱光对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
    1.7 低温弱光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8 低温弱光对植物膜系统的影响
    1.9 低温弱光对植物细胞渗透调节的影响
    1.10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本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品种辣椒幼苗耐低温弱光筛选和鉴定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辣椒种子萌发与苗期处理
        2.1.3 辣椒品种苗期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
        2.1.4 辣椒苗期植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2.1.5 辣椒苗期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1.6 冷害辣椒恢复处理植株性状测定
        2.1.7 冷害辣椒恢复处理果实测定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品种冷害指数的比较
        2.2.2 辣椒苗期植株生长指标
        2.2.3 辣椒苗期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
        2.2.4 低温弱光胁迫辣椒恢复处理植株性状
        2.2.5 低温弱光胁迫辣椒恢复处理果实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不同品种辣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辣椒幼苗生物量的测定
        3.1.3 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3.1.4 辣椒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3.1.5 辣椒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3.1.6 辣椒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3.1.7 辣椒幼苗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3.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辣椒幼苗生物量、根冠比和地上部分干重含水量
        3.2.2 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3.2.3 辣椒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3.2.4 辣椒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3.2.5 辣椒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
        3.2.6 辣椒幼苗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
    3.3 讨论与结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甜椒和茄子光合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增施CO2对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许小勇,武佩琪,张新岭,张效宁,侯雷平,李梅兰. 北方园艺, 2021
  • [2]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D]. 马宁.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3]基于外源褪黑素作用的辣椒耐低温弱光生理及分子响应机理研究[D]. 张俊峰.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4]不同甜椒品种的耐热性研究[D]. 张艳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转光棚膜对番茄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邵佳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6]LED红蓝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云,吕镇城,徐良雄,彭永宏. 惠州学院学报, 2019(06)
  • [7]补光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 项蕾蕾.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8]不同种源花楸越夏能力比较研究[D]. 苗胜越.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9]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嫁接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D]. 汪正香.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10]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 张洁.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标签:;  ;  ;  

甜椒和茄子光合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