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通法处理糠醛废水的研究

飞通法处理糠醛废水的研究

一、费通法治理糠醛废水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庄苍伟[1](2021)在《固体酸催化下含氮杂环化合物及酯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化工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人们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以及化学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绿色化学备受关注。其旨在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废弃的每一个阶段。固体酸催化剂,能有效解决传统酸催化剂腐蚀设备、难回收、反应选择性差,污染环境等问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绿色环保型催化剂。该类催化剂被广泛应用在烷基化反应、聚合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等众多有机合成反应,是实现绿色合成化学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固体酸在含氮杂环化合物及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应用,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构建改性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含氮吡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以磷酸和五氧化二铌为原料制得磷酸改性铌酸催化剂(Nb-OH·PO4(1 mol)),并以此为催化剂催化吡唑并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反应以苯并吡喃酮、醛及氨基吡唑各0.5 mmol为原料,以0.015 g的Nb-OH·PO4(1 mol)为催化剂,在130℃微波辐射下,1 m L丙三醇溶剂中一锅反应20 min,高效构建十二种吡唑并[3,4-b]吡啶化合物,产物收率57-79%。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反应耗时短,选择性好且产率高,对环境友好。2.基于企业实际,为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构建了质子酸改性的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正丁酯。以凹凸棒土(ATP)为载体,加入不同B酸和L酸改性得到多个固体酸。筛选发现以2 mol/L的硫酸改性得到H2SO4(2 mol)-ATP固体酸催化效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柠檬酸和正丁醇摩尔比为1:5,催化剂为H2SO4(2 mol)-ATP,用量为酸质量的4%,反应温度140℃,回流反应6 h,以96.8%的酯化率得柠檬酸三正丁酯。催化剂可回收利用,使用4次仍能以90%以上酯化率得目标产物。该催化剂制备成本低,可重复性好,设备腐蚀性小,对环境友好,是该类反应的理想型催化剂。该方法为柠檬酸三正丁酯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3.构建金属改性的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异丁酯。催化剂以凹凸棒土(ATP)为载体,利用多种金属改性得到不同的金属改性ATP固体酸,并以此为催化剂催化柠檬酸三异丁酯的合成。实验发现,以Sn金属改性制备得到SO42-/Sn O2-ATP催化效果最佳。最终最佳反应条件为:柠檬酸和异丁醇原料摩尔比为1:5,催化剂为SO42-/Sn O2-ATP,用量为酸质量的6%,在140℃回流反应6.5 h,以84.4%的酯化率得到柠檬酸三异丁酯,催化剂可重复回收利用,使用4次反应仍有80%以上的酯化率。该反应绿色环保,催化剂可重复回收,是一种较好的合成柠檬酸三异丁酯的方法。

王智[2](2020)在《基于糠醛废水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的合理利用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难题,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生产生物燃气(甲烷)是目前处理玉米秸秆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复杂结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生物对纤维素成分的可及性。通过酸预处理水解不稳定的半纤维素,进而破坏致密的木质纤维素结构,是改善厌氧发酵性能、提高甲烷产量的有效方法。然而,厌氧发酵技术是以处理废弃物为主要目的的低利润工艺技术,高成本的酸预处理技术不具有商业可行性。另外,因厌氧发酵工艺限制(产甲烷菌的最适宜p H环境为6.8-7.2),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需冲洗至中性后进行厌氧发酵,这导致了秸秆成分中半纤维素水解的还原糖会随冲洗流失而浪费了发酵基质,影响厌氧发酵过程中的甲烷产量。为了拓展低成本酸预处理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糠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糠醛废水代替常规酸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形成的全部浆液直接作为原料用于厌氧发酵,达到变废为宝、降低糠醛废水和秸秆无害化处理成本、避免还原糖流失和环境污染、提高甲烷产量的目的。为了验证糠醛废水预处理玉米秸秆全浆联合厌氧发酵的可行性,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在不同预处理温度和时间下,分析糠醛废水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各成分降解率、预处理浆液理化特性以及全浆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进而初步得出糠醛废水预处理玉米秸秆全浆联合厌氧发酵的最佳预处理条件。(2)以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基准,进行中心复合设计(CCD)试验,通过响应曲面进一步优化预处理条件,并利用通径分析探究糠醛废水预处理影响生化甲烷势(BMP)主要途径,最后对不同预处理条件的厌氧发酵进行能量转化评估,为糠醛废水预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糠醛废水预处理玉米秸秆全浆联合厌氧发酵是具有可行性的。糠醛废水预处理打破了玉米秸秆致密的木质纤维素结构,使木质纤维素中各成分得到不同程度的降解,其降解率幅度为:可溶性物质(6.07%-32.05%),半纤维素(5.79%-20.06%),纤维素(0.83%-9.23%),木质素(0.38%-3.71%),预处理后的浆液用于厌氧发酵为微生物提供了营养基质;全浆联合厌氧发酵改变了发酵系统初始环境和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p H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提高了厌氧发酵性能,进而影响了下游的产甲烷能力。(2)修正的Gompertz模型表明,虽然单独的糠醛废水添加增加了厌氧发酵的延滞期,由0.91d延长至1.15 d,但在一定温度和时间的预处理下可以减缓延滞期的增加(T5组延滞期为1.10 d)。当糠醛废水预处理条件为35℃、6 d时(T5组),获得最大累计产甲烷量(196.68 m L/g VS),与对照组(123.48 m L/g VS)相比提高了59.28%。(3)CCD试验表明,在35℃和6d的预处理条件下,厌氧发酵具有最高BMP,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优化后,糠醛废水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40.69℃和6.49 d,且通过方差分析得出温度对BMP的影响大于时间。另外,由于糠醛废水的添加补充了发酵系统的氮源,使得糠醛废水预处理组的甲烷含量达到56.60%至74.13%之间,远高于CK的50.63%。(4)通径分析表明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对BMP呈现出最高的决策系数(0.7006),远高于还原糖含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p H对BMP的决策系数,因此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对BMP具有最大的综合决定作用,是影响BMP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糠醛废水预处理进行能量评估,可以更全面的评价其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预处理条件为35℃和6 d时,其净剩值显示出最高值(0.6201),该预处理条件下净能量效益最大,预处理效果最好。

王梦一[3](2019)在《不同原料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特性》文中提出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糠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在糠醛生产过程中采用硫酸作为催化剂,会产生大量的含硫酸根废水,随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由于糠醛废水的综合治理相对困难,糠醛废水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除硫酸根外,该废水温度高并含有可被厌氧微生物利用的有机酸等有机物。将糠醛废水与其他固体有机废弃物进行联合厌氧发酵,糠醛废水不仅能为厌氧发酵微生物提供有机酸,还可以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补水和增温。但含硫酸根的糠醛废水会对不同原料厌氧发酵过程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糠醛废水添加量与厌氧发酵底物种类关系等仍需分析。为此,将糠醛废水分别与玉米秸秆、牛粪和餐厨垃圾混合进行厌氧发酵试验。分析了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产气性能、有机物降解率,发酵液中的pH、挥发性脂肪酸和硫酸根含量的变化。得出以下结果与结论:(1)在中温条件下,在玉米秸秆发酵系统中加入适量的糠醛废水可以提高甲烷产量,促进有机物降解。玉米秸秆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在去除硫酸根的同时还可以加速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系统的启动,并且有利于调节厌氧发酵系统的pH值,降低玉米秸秆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酸化的风险。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11.4%(J80组)时,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最好,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157.31 mL/gVS,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45.67%;硫酸根去除率最高为26.60%;TS和VS降解率最大为34.46%和45.43%,分别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72.68%和78.84%。(2)在中温条件下,在牛粪厌氧发酵系统中加入适量的糠醛废水可以提高甲烷产量,促进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但牛粪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不能起到去除硫酸根的作用。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16.7%(N100组)时,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最好,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132.71 mL/gVS,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21.85%。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20%(N120组)时,TS和VS降解率最大为33.28%和37.84%,分别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21.93%和22.55%。(3)在中温条件下,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系统中加入适量的糠醛废水可以提高甲烷产量,促进有机物的降解。餐厨垃圾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在去除硫酸根的同时还可以调节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系统的pH值,增强系统的缓冲能力,降低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酸化的风险。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13.3%(C80组)时,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最好,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477.08 mL/gVS,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38.13%。当停留时间为12天时,C80组硫酸根去除率达到最大为17.03%。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20%(C120组)时,TS和VS降解率最大为24.52%和30.41%,分别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10.30%和24.06%。

张熹[4](2019)在《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糠醛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每生产1吨糠醛会产生大约30 m3的废水,糠醛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和有机酸并且具有较高的温度,向其中加入水稻秸秆进行联合厌氧发酵,不仅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酸和热量充分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实现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废水中的硫酸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作用,精准把握硫酸根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对糠醛废水的成功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为此,进行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考察发酵液中的硫酸根浓度、底物浓度及好氧水解时间三个影响因素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变化以及好氧水解末端产物的变化,并且研究了各因素对于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与结论:(1)发酵液中硫酸根浓度为100 mg/L的实验组在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厌氧发酵效果最好,TS、VS产甲烷率分别为188.07 mL/g和175.8 mL/g,是不添加糠醛废水的1.37倍。当发酵料液中含有适量的硫酸根时,硫酸盐还原菌可以作为非产甲烷菌降解的有机底物,为产甲烷菌提供基质,并且硫酸根的存在也加速了丙酸、乳酸等物质的分解,使得挥发性脂肪酸快速降解。因此,糠醛废水的添加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厌氧发酵性能,当发酵液中硫酸根浓度为100 mg/L时,对联合厌氧发酵的促进效果最好。(2)适当的提高底物浓度可以提高反应系统的有机负荷,促进底物的降解,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底物浓度为7%的实验组其VS/SO42-为264,此时联合厌氧发酵末端的木质纤维素和TS、VS降解率效果都最好,其产气效果也是最优的,TS、VS产甲烷率分别为218.26mL/g和233.48 mL/g。底物浓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厌氧发酵产气,底物浓度过低,会影响有机物的降解,厌氧微生物利用基质和营养也不足,而底物浓度过高,有机负荷过大,反应系统流动性差,会造成有机底物难以充分降解。(3)好氧水解可以破坏木质素的结构,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也可以将难溶性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大幅度增加TS、VS产甲烷率。好氧水解8h的实验组木质素降解速率最快,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效果也最好,其累积产气量比没有进行好氧水解的实验组高出11.78%,容积产气率达到了462.5 mL/(L·d),TS、VS产甲烷率与没有进行好氧水解的实验组相比增加了21.75%。

李静[5](2018)在《磁性核壳催化剂Fe3O4@SiO2/SB/Cu(Ⅱ)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性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物种类纷繁复杂,对人类的生存不断造成威胁。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废水由于水量大,且污染物浓度较高,属于较难治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生物法作为末端处理普遍适用于各行业的废水治理中,主要是通过代谢酶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其中漆酶等氧化酶引起了广泛关注。席夫碱铜配合物作为漆酶等氧化酶的模拟酶和类Fenton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但这种小分子配合物催化剂存在难以分离回收、活性中心易流失等缺点,所以负载型多相催化剂的研究成为热点。磁性纳米Fe3O4构建的磁性核壳复合型催化剂易于磁回收、可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受到了关注。故此本论文制备核壳材料Fe3O4@SiO2,利用SiO2的可修饰性将铜席夫碱配合物共价负载在Fe3O4@SiO2上,得到磁性纳米核壳型催化剂Fe3O4@SiO2/SB/Cu(II),并通过连接基团的碳链延长以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用于不同结构染料的降解,具体如下:1)制备了4个催化剂,催化剂1:Fe3O4@SiO2/SB(1)/Cu(II)、催化剂2:Fe3O4@SiO2/SB(2)/Cu(II)、催化剂3:Fe3O4@SiO2/SB(3)/Cu(II)、催化剂4:Fe3O4@SiO2/SB(4)/Cu(II)。利用FT-IR、固体漫反射、热重、XRD、N2吸附-脱附、XPS等对其进行了催化剂组成、形貌和结构表征。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了催化剂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果实验。考察了温度、pH值、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对甲基橙降解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底物效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可回收性。结果显示催化剂为磁性核壳负载型催化剂,活性中心为SB-Cu(II),能有效活化双氧水进行甲基橙的氧化降解。温度升高、双氧水用量增加、催化剂用量增加有利于甲基橙的催化降解;pH=810有利于甲基橙的降解。确定最适降解条件:当底物浓度为30 mg/L时,催化剂用量为15mg/L,温度为40℃,pH=9.0,双氧水用量为36 mmol/L。在最适条件下,降解12 h后,甲基橙、罗丹明B、茜素红的降解脱色率可达100%;E、B、O、R等染料的降解脱色率为6070%。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活性中心被破坏,在pH=210和电解质条件下活性中心稳定。在最适条件下,在电解质存在下,催化剂可循环回收5次以上,活性中心缓慢流失。2)为了增加催化剂的抗碱性和活性,在Fe3O4@SiO2和SB/Cu(II)之间插入CPTES片段,制备了4个催化剂:催化剂5:Fe3O4@SiO2-CPTES/SB(1)/Cu(II)、催化剂6:Fe3O4@SiO2-CPTES/SB(2)/Cu(II)、催化剂7:Fe3O4@SiO2-CPTES/SB(3)/Cu(II)、催化剂8:Fe3O4@SiO2-CPTES/SB(4)/Cu(II)。利用FT-IR、固体漫反射、热重、XRD、N2吸附-脱附、XPS等对其进行了催化剂组成、形貌和结构表征。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了催化剂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果实验。考察了温度、pH值、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对甲基橙降解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回收性。结果显示催化剂为磁性核壳负载型催化剂,活性中心为SB-Cu(II),能有效活化双氧水进行甲基橙的氧化降解。温度升高、双氧水用量增加、催化剂用量增加有利于甲基橙的催化降解;pH=810有利于甲基橙的降解。确定最适降解条件:当底物浓度为30 mg/L时,催化剂用量为15 mg/L,温度为40℃,pH=9.0,双氧水用量为36 mmol/L。在最适条件下,可以实现甲基橙、罗丹明B、茜素红及酸性红染料的完全去除,12 h后脱色率为100%;含溴取代芳基、硝基取代芳基染料E、B、O、R的大部分去除,12 h后脱色率为73%82%。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活性中心被破坏,pH=210条件下活性中心稳定,在电解质中活性中心稳定。在最适条件下,在电解质存在下,催化剂可循环回收6次以上。可见通过链延长制备的催化剂可提高催化活性,减慢了活性中心的流失,底物得到拓展,但是抗碱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3)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中心的构效关系。发现催化剂Fe3O4@SiO2/SB/Cu(II)和催化剂Fe3O4@SiO2-CPTES/SB/Cu(II)的催化活性大小是:SB(4)>SB(2)>SB(1)>SB(3)。SB越稳定越有利于催化活性。SB中亚胺基团相连芳香基团上的给电子基团、富电子效应和共轭离域效应有利于活性中心的稳定,有利于催化活性。4)通过高效液相法测定了降解产物、利用Mn法测定降解液降解前后的COD、采用饱和氢氧化钙溶液进行CO2气体的验证。发现降解过程产物有酚类物质和草酸、顺丁烯二酸及丙酮酸和CO2等,降解过程中CODMn明显下降。说明催化剂催化处理染料不是简单的脱色,而是氧化降解,直至矿化。5)利用自由基抑制实验和自由基捕获实验验证催化剂活化双氧水降解染料机理。利用GrapHPad Prism 7软件对甲基橙降解过程进行了Michaelis-Menten拟合。发现叔丁醇与甲基橙竞争羟基自由基而抑制甲基橙的脱色降解;水杨酸捕获羟基生成2,5-二羟基苯甲酸。说明催化剂活化双氧水可产生羟基自由基进攻甲基橙实现甲基橙的开环降解,给出了可能的降解机制。发现降解过程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说明催化剂催化甲基橙的降解过程是酶促机制,催化剂可以用作酶模型物。

王梦琪[6](2015)在《清河流域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预案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全国每年发生多起重大水污染事故。就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重大河湖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16起。可以说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已经成为中国用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的一个潜在威胁。因此,针对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特点,预判可能发生的突发污染事故,并研究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十分必要。本文以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污染事故危险污染源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出危险污染物,并针对危险污染物的应急处置措施进行研究,为清河流域的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提供技术支持。首先,根据由辽宁省环保厅提供的2013年最新《辽宁数据环境风险源列表》及2012年《铁岭市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对清河污染源进行筛选,确定固定危险污染源,进一步通过对清河的固定危险污染源进行调研与分析,根据危险污染源产品类型及其基本情况,确定危险污染物。通过筛选及调研得出,昌图县古城化工有限公司、开元大有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西丰县松树忠山镀锌厂和开原亨泰化工有限公司为固定危险污染源,通过对这四家危险源的调研分析得出固定危险污染物为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水、吡咯烷酮、氰化物、铬离子和甲醇,将这五种危险污染物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基础。对河流的移动危险污染源进行分析,根据清河流域附近的公路铁路分布确定S301与S103交汇处为移动危险污染源,并将汽油作为清河流域的移动危险污染物。其次,以重金属Cr6+在河流中的迁移变化规律为例进行研究。采用一维瞬时点源水质模型对可能发生的寇河铬突发污染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和计算可得出危险污染物在各个断面的浓度与距离的关系、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污染水团的最大危害时间和最长危害距离等。模型模拟结果与计算结果合理,为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依据。之后,对五种固定危险污染物和一种移动危险污染物的应急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确定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水采用生石灰加活性炭的方法,吡咯烷酮、甲醇和汽油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氰化物采用投加漂白粉法,铬离子采用投加NaHS03和生石灰法。根据清河流域的水环境特点,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工程措施进行研究。根据清河流域的地理特点,确定出河道上适合设置拦截坝、活性炭吸附坝的位置。最后,以氰化物的突发污染为例,确定了应急投药点的位置分别位于污染源下游2.2km、4.9km、9.3km、15.5km、18.0km处。根据公式计算了到吸附坝的污染水量,污染物最大浓度,并以此计算出投加药剂量分别为356.70kg、532.39kg、733.46kg、946.65kg、1020.11kg。此研究为清河流域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荣春光[7](2012)在《糠醛生产工艺研究及糠醛废渣的综合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社会,人们极大的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上。由于煤炭和石油等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可再生资源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生物质是目前认为最可能取代石油等化石燃料来生产化工产品的材料,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质(狭义)主要是由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这三种有机组分构成。其中半纤维素水解后可生产木糖,木糖再进一步脱水就可制得糠醛。糠醛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有不饱和双键、氧醚键、二烯等官能团,因此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发生氢化、氧化、氯化、硝化和缩聚等反应,可以生产大量的下游衍生品,在医药、食品、合成树脂、石油精炼、农药、合成纤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糠醛经过一系列的加氢和还原反应还可以制得烃类,可见在燃料领域有着潜在的价值。糠醛的工业生产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早在20世纪20年代,糠醛的生产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糠醛生产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在我国分布着几百家大大小小的糠醛厂。但是目前糠醛行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急需解决。原料利用率低,糠醛的产率低,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都极大制约了糠醛企业的发展,甚至已经使我国的糠醛行业处于半瘫痪状态。本论文正是以改善甚至解决这些行业现状与问题为目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论文首先用木糖为原料,研究糠醛生产两步法的第二步,木糖脱水环化制备糠醛。在常压条件下对木糖脱水制备糠醛进行了研究,最佳实验条件是:硫酸浓度10%,木糖浓度10%,甲苯用量150mL,水10mL,氯化钠用量2.4g,糠醛产率达到82%。证明了两步法提高糠醛的产率是可行的。DMSO(二甲基亚砜)、NaCl和FeCl3对糠醛的产率提高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Cl-对木糖脱水生成糠醛的作用提出了催化过程的机理。本论文还研究了用市售固体酸催化剂生产糠醛,实验的最佳条件是催化剂2.5g,木糖2g,DMSO30mL,反应温度160℃。此方法的优点是固体酸可重复利用,分离容易,对环境污染小。对解决糠醛行业产品产率低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后用玉米芯为原料,在用水量很少的情况下,以有机溶剂甲苯做萃取剂,同步萃取糠醛。在低压条件(反应釜)下制得了糠醛,此方法用水量极少。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140℃,甲苯用量25mL,玉米芯1g,硫酸浓度6%,反应时间3.5h。在此最佳条件下糠醛的产率为44%.其中反应温度和酸浓度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之后在常压下用近无水法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糠醛,最佳实验条件玉米芯2g,DMSO5mL,15%的硫酸5mL,反应时间5h,甲苯萃取剂用量为50mL,最佳糠醛产率为45%。在常压下引入DMSO做溶剂,提高了糠醛的产率,使常压的产率接近低压产率。此外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低,硫酸浓度也比较大。实验证明此方法虽然加入了有机溶剂同步萃取,但糠醛的产率相对于目前工业的收率提高不大。糠醛工业生产中,玉米芯提取糠醛之后的残渣就是糠醛渣,其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是极好的碳源。生产上多把糠醛渣直接回填锅炉燃烧,为反应提供热源,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论文以糠醛渣为原料,磷酸做活化剂化学活化法制备了多孔活性炭。最佳制备条件是糠醛渣2g,浓磷酸(85%)6mL,在200℃炭化60min或300℃炭化30min,500℃活化105min。通过对活性炭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分析,确定活性炭孔以微孔为主,并含有一部分大孔。并分析了磷酸活化糠醛渣制备活性炭的机理。因为糠醛渣内含有纤维素,所以初步以糠醛渣为原料浓酸水解制备水热炭进行了分析,通过FTIR及TEM表征水热炭的形貌和表面官能团。综合以上两步处理,实现了对糠醛废渣的综合利用。糠醛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浪费掉了大量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且对水体造成酸性污染,破坏了环境结构。因此本论文以各种生物质原料为吸附剂,对糠醛废水进行了初步的处理,考察了废水中醋酸和糠醛的含量变化。降低了废水的COD值,对糠醛废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本论文针对目前糠醛工业糠醛收率低和污染严重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以木糖为原料制备糠醛,提高了糠醛的产率;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糠醛,减少水的用量避免向环境排放废水;用糠醛渣制备活性炭和水热碳实现了糠醛渣的综合利用;以生物质原料为吸附剂处理糠醛废水,为糠醛的生产及废水废渣处理提供可贵的参考意见。

罗小勇[8](2011)在《降解糠醛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一种,是指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自发形成密度大、体积大、体质条件好的微生物聚集体的现象。它具有沉降性能好、污泥结构紧密、微生物量大、耐冲击负荷、不易发生污泥膨胀、较强的脱氮除磷能力等众多优点,同时还对有毒、难降解的污染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试验采用糠醛为目标污染物,醋酸钠为共代谢碳源培养,在SBR反应器中通过对培养条件的控制,来实现使好氧污泥达到颗粒化的效果,研究成熟颗粒污泥的基本性质如粒径、沉降速度、微生物组成等。探讨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对糠醛的最大降解能力、降解糠醛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并用biolog技术鉴定颗粒污泥中降解糠醛的优势菌,以期为处理工业糠醛废水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以普通的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糠醛和醋酸钠为进水碳源,通过控制污泥负荷,运行周期,沉降时间等运行条件,在模拟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经过100天的培养,成功使好氧污泥实现了颗粒化。结果表明:该颗粒污泥肉眼可见、形态规则且具有比较清晰地轮廓,成熟颗粒污泥的粒径、沉降速度、污泥体积指数、污泥密度、混合液体悬浮固体分别为0.3-0.8mm之间、27m/h、43.26mL/g,1.022g/cm3、11.36g/L。同时观察到好氧颗粒污泥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相,通过添加钙离子,对颗粒污泥的形成速度和沉降速度均颗粒的形成有一定影响。(2)颗粒化过程中,测得有机物在驯化初期降解率较低,COD和糠醛去除率分别为77.34%和58.3%,随着驯化的结束,去除率均达90%以上。至反应器的中期和后期培养中,去除率一直维持在97%及93%以上。在以糠醛为唯一进水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对其处理可在浓度为1800mg/L时,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而随着浓度的继续提高,去除率大幅降低。通过对单个周期去除率的研究,实验表明糠醛在60-180min这个阶段内的去除率占整个去除过程的70%以上。对不同粒径的好氧颗粒污泥的降解特性研究得出,粒径在0.6-1.00mm之间的去除效率是所培养的颗粒污泥中的去除效果最好的。(3)好氧颗粒污泥经分离纯化得到了18株生长旺盛的细菌及一株丝状菌,但未能从颗粒污泥中分离出放线菌。好氧颗粒污泥经糠醛的富集驯化培养,最终在厌氧条件下得到了一株长势良好的以糠醛为碳源的培养基的菌株。实验还将该株菌接种到含糠醛的液体中,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实验发现,接种液中的糠去除明显,进一步证实实验所分离出的细菌为颗粒污泥中降解糠醛的功能菌。该优势菌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得出,其是一株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strain B。

姜婷婷,王宝辉,韩洪晶[9](2010)在《糠醛废水治理技术分析与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糠醛产品是利用农业资源玉米芯经深加工形成的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但其排放的废水属于高处理难度的有机废水。综述了利用厌氧法、相转移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法和双效蒸发污水资源化工艺处理糠醛废水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各种工艺的原理、优缺点、经济性及发展趋势。

邹小南,谭红,李占彬,何锦林[10](2008)在《双效蒸发法处理糠醛废水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糠醛作为精细化工领域一类重要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对国内外目前糠醛废水治理技术的分析,根据糠醛废水温度高、醋酸含量大,糠醛生产时醛气需冷凝的特点,设计了双效蒸发法的处理工艺,实验研究了双效蒸发法处理糠醛废水的效果。实验通过模拟原水温度,糠醛废水经2次蒸发后,结果显示出水CODCr在70-100 mg/L之间,达到100 mg/L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双效蒸发法的处理工艺可将热醛气引入双效蒸发系统作为热源,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处理出水经过软化可直接作为锅炉补充水回用,从而实现糠醛废水的低成本有效治理。

二、费通法治理糠醛废水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费通法治理糠醛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固体酸催化下含氮杂环化合物及酯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固体酸催化剂分类及应用
        1.2.1 氧化物类固体酸
        1.2.2 沸石分子筛类固体酸
        1.2.3 阳离子交换树脂类固体酸
        1.2.4 超强酸类固体酸
        1.2.5 天然粘土矿类固体酸
    1.3 杂氮环化合物及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1.3.1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1.3.2 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1.4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改性铌酸催化的香豆素修饰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模板反应和催化剂的筛选
        2.3.2 催化剂的表征
        2.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2.3.4 底物拓展及机理探讨
    2.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改性凹凸棒土催化柠檬酸三正丁酯的绿色合成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催化剂的制备
        3.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模板反应及催化剂筛选
        3.3.2 催化剂的表征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3.3.4 催化剂回收实验
    3.4 放大实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凹凸棒土催化柠檬酸三异丁酯的绿色合成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催化剂的制备
        4.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4.2.4 酯化率的计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模板反应及催化剂筛选
        4.3.2 催化剂的表征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4.3.4 催化剂回收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第六章 实验部分
    6.1 实验主要仪器
    6.2 化合物的合成
        6.2.1 化合物 1 和化合物 4 的合成通法(第二章)
        6.2.2 柠檬酸三正丁酯的合成通法(第三章)
        6.2.3 柠檬酸三异丁酯的合成通法(第四章)
        6.2.4 酯化率的计算方法(第三、四章)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糠醛废水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的意义
        1.1.2 研究的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糠醛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1.2.2 多原料联合厌氧发酵的研究现状
        1.2.3 预处理在厌氧发酵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原料及接种物
    2.2 试验试剂及设备
        2.2.1 试验试剂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指标测定及分析方法
        2.3.1 理化指标测定
        2.3.2 相关计算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糠醛废水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影响研究
    3.1 试验设计
        3.1.1 糠醛废水预处理玉米秸秆试验
        3.1.2 全浆联合厌氧发酵试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的影响
        3.2.2 预处理对预处理浆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3.2.3 预处理对厌氧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2.4 预处理对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pH的影响
        3.2.5 预处理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糠醛废水预处理的参数优化及能量转换评估
    4.1 试验设计
        4.1.1 试验反应器描述
        4.1.2 CCD试验
        4.1.3 预处理浆液制备
        4.1.4 预处理浆液联合厌氧发酵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玉米秸秆中各组成成分的降解率变化
        4.2.2 预处理浆液中物质参数变化
        4.2.3 沼气成分分析
        4.2.4 预处理浆液产物与BMP关系分析
        4.2.5 响应曲面优化预处理参数
        4.2.6 能量转换评估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不同原料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的意义
        1.1.2 研究的目的
    1.2 糠醛废水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糠醛废水的来源
        1.2.2 糠醛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1.2.3 糠醛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1.3 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研究现状
        1.3.1 厌氧发酵基本过程
        1.3.2 玉米秸秆
        1.3.3 牛粪
        1.3.4 餐厨垃圾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发酵原料及接种物
        2.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2.2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2.2.1 TS和 VS的测定
        2.2.2 pH的测定
        2.2.3 生物气产量及成分的测定
        2.2.4 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2.2.5 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
        2.2.6 元素含量的测定
        2.2.7 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3 试验设计与方法
    3.1 糠醛废水的预处理
    3.2 玉米秸秆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试验设计
    3.3 牛粪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试验设计
    3.4 餐厨垃圾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试验设计
4 结果与讨论
    4.1 玉米秸秆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结果分析
        4.1.1 产气性能
        4.1.2 pH与挥发性脂肪酸
        4.1.3 硫酸根含量
        4.1.4 TS和 VS降解率
        4.1.5 小结
    4.2 牛粪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结果分析
        4.2.1 产气性能
        4.2.2 pH与挥发性脂肪酸
        4.2.3 硫酸根含量
        4.2.4 TS和 VS降解率
        4.2.5 小结
    4.3 餐厨垃圾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结果分析
        4.3.1 产气性能
        4.3.2 pH与挥发性脂肪酸
        4.3.3 硫酸根含量
        4.3.4 TS和 VS降解率
        4.3.5 小结
5 结论
6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糠醛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1.2.1 糠醛废水的产生
        1.2.2 糠醛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技术研究
        1.3.1 厌氧发酵过程及机理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技术
        1.4.1 影响联合厌氧发酵技术的因素
        1.4.2 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技术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基本特性
    2.2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2.3.1 TS和VS的测定
        2.3.2 pH的测定
        2.3.3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测定
        2.3.4 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成分的测定
        2.3.5 硫酸根浓度的测定
        2.3.6 碳和氮元素的测定
        2.3.7 还原糖的测定
        2.3.8 气体体积及成分的测定
3 发酵液中硫酸根浓度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影响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设计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3.2.2 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
        3.2.3 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的变化
        3.2.4 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3.2.5 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累积产甲烷量的变化
        3.2.6 发酵液中硫酸根浓度对TS、VS产甲烷率的影响
    3.3 小结
4 底物浓度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计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的变化
        4.2.2 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4.2.3 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甲烷含量的变化
        4.2.4 底物浓度对联合厌氧发酵TS、VS产甲烷率的影响
        4.2.5 底物浓度对联合厌氧发酵末端TS、VS降解率的影响
        4.2.6 联合厌氧发酵末端木质纤维素的分析
    4.3 小结
5 好氧水解时间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影响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设计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好氧水解过程中pH的变化
        5.2.2 好氧水解过程中硫酸根浓度的变化
        5.2.3 好氧水解过程中还原糖浓度的变化
        5.2.4 好氧水解时间对木质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
        5.2.5 好氧水解时间对日产气量的影响
        5.2.6 好氧水解时间对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5.2.7 好氧水解时间对甲烷含量的影响
        5.2.8 好氧水解时间对TS、VS产甲烷率的影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磁性核壳催化剂Fe3O4@SiO2/SB/Cu(Ⅱ)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水资源问题的现状
    1.2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磁性纳米Fe_3O_4的制备方法
        1.3.2 磁性纳米Fe_3O_4的表面改性
        1.3.3 磁性Fe_3O_4@SiO_2复合材料的功能化修饰
    1.4 本课题的提出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仪器、试剂及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通法
        2.3.1 Fe_3O_4的制备
        2.3.2 Cu含量分析
        2.3.3 表征通法
        2.3.3.1 傅里叶红外(FT-IR)
        2.3.3.2 固体漫反射(DRS)
        2.3.3.3 大角X射线衍射(XRD)
        2.3.3.4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2.3.3.5 热重(TG/TGA)
        2.3.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4 染料脱色降解实验
        2.3.4.1 染料降解前后COD测定——高锰酸钾法
        2.3.4.2 降解产物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Fe_3O_4@SiO_2/SB/Cu(Ⅱ)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Fe_3O_4@SiO_2的制备
        3.2.2 Fe_3O_4@SiO_2/SB的制备
        3.2.3 Fe_3O_4@SiO_2/SB/Cu(Ⅱ)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3.3.1.1 红外光谱分析
        3.3.1.2 固体漫反射
        3.3.1.3 大角X射线衍射分析
        3.3.1.4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3.3.1.5 热重分析
        3.3.1.6 X射线光电子能谱(NIST,XPS标准谱图)
        3.3.2 染料脱色降解实验
        3.3.2.1 Fe_3O_4@SiO_2/SB/Cu(Ⅱ)催化脱色效果
        3.3.2.2 降解条件的优化
        3.3.2.3 催化剂循环使用与稳定性
        3.3.2.4 底物拓展
        3.3.2.5 构效关系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Fe_3O_4@SiO_2-CPTES/SB/Cu(Ⅱ)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Fe_3O_4@SiO_2-CPTES/SB的制备
        4.2.2 Fe_3O_4@SiO_2-CPTES/SB/Cu(Ⅱ)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4.3.1.1 红外光谱分析
        4.3.1.2 固体漫反射
        4.3.1.3 大角X射线衍射分析
        4.3.1.4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4.3.1.5 热重分析
        4.3.1.6 X射线光电子能谱(NIST,XPS标准谱图)
        4.3.2 染料脱色降解实验
        4.3.2.1 Fe_3O_4@SiO_2-CPTES/SB/Cu(Ⅱ)催化脱色效果
        4.3.2.2 降解条件的优化
        4.3.2.3 催化剂循环使用与稳定性
        4.3.2.4 底物拓展
        4.3.2.5 构效关系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催化降解机理探讨及模拟酶动力学研究
    5.1 催化降解机理
        5.1.1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降解产物
        5.1.2 CO_2的验证
        5.1.3 催化剂活化双氧水裂解机理
    5.2 催化剂模拟酶动力学研究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清河流域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预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预案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应急预案体系研究
        1.3.2 应急预案编制研究
        1.3.3 应急预案评估研究
        1.3.4 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1.3.5 应急预案处置措施研究
        1.3.6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清河流域概况及危险源分析
    2.1 清河流域概况
        2.1.1 自然情况
        2.1.2 清河水功能区划
    2.2 清河流域固定危险源分析
        2.2.1 清河流域固定污染源
        2.2.2 清河流域危险污染源确定
    2.3 清河流域固定源危险污染物确定
    2.4 清河流域移动危险源识别
    2.5 清河流域移动危险污染物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危险污染物扩散模拟
    3.1 选取水质模型
        3.1.1 水质模型分类
        3.1.2 污染物扩散阶段
        3.1.3 水质模型的选择
    3.2 一维水质扩散模型
    3.3 一维流场点源瞬时排放危害估算
    3.4 瞬时点源模型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急处理工艺方法研究
    4.1 糠醛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
    4.2 吡咯烷酮的应急处理工艺
    4.3 铬离子的应急处理工艺
    4.4 甲醇的应急处理工艺
    4.5 氰离子的应急处理工艺
    4.6 清河移动源危险污染物处理方法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急工程措施研究
    5.1 应急工程措施
    5.2 清河应急工程措施分析
        5.2.1 设漂拦及活性炭吸附装置法
        5.2.2 受污水体单独处理法
        5.2.3 直接设置拦截坝法
    5.3 应急工程措施实施方案
        5.3.1 应急处置断面位置
        5.3.2 具体实施方法
        5.3.3 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工程措施
    5.4 应急物资调研
        5.4.1 储备地点
        5.4.2 储备地点位置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氰化物为例的应急工程措施研究
    6.1 危险源地理位置
    6.2 氰化物污染应急处理工程措施选择
    6.3 投加点位置的选择
    6.4 污染源到各吸附坝的时间和污染水量
    6.5 各吸附坝位置的污染物浓度
    6.6 计算药剂量
    6.7 实施方法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糠醛生产工艺研究及糠醛废渣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引言
    1.1 糠醛的概述
        1.1.1 糠醛的物理性质
        1.1.2 糠醛的化学性质
        1.1.3 糠醛的毒性
        1.1.4 糠醛的主要用途
    1.2 半纤维素
        1.2.1 半纤维素的结构形态
        1.2.2 半纤维素的处理加工
    1.3 木糖的脱水环化
    1.4 糠醛生产过程中动力学
        1.4.1 半纤维素酸水解动力学
        1.4.2 形成糠醛的反应动力学
    1.5 糠醛合成机理
        1.5.1 木糖形成机理
        1.5.2 脱水环化的机理
    1.6 糠醛产品的当前状态
    1.7 糠醛的世界市场和它的产品
    1.8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木糖为原料制备糠醛的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药品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常压下木糖脱水制备糠醛
        2.3.2 低压(反应釜)固体酸催化木糖脱水制备糠醛
    2.4 糠醛的检测方法
        2.4.1 可见分光光度法
        2.4.2 气相色谱法
    2.5 DNS 法测定反应后剩余木糖含量
        2.5.1 测试原理
        2.5.2 工作曲线的确定
    2.6 实验结果与讨论
        2.6.1 常压下木糖制备糠醛
        2.6.2 固体酸为催化剂对糠醛产率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玉米芯近无水法甲苯萃取制备糠醛的研究
    3.1 引言
        3.1.1 半纤维素的定义
        3.1.2 半纤维素的利用意义
    3.2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低压近无水法制备糠醛
        3.3.2 常压近无水法制备糠醛
        3.3.3 糠醛检测方法的建立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低压(反应釜)玉米芯制备糠醛
        3.4.2 常压下近无水法由玉米芯生产糠醛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糠醛渣制备活性炭及胶体碳的工艺研究
    4.1 引言
        4.1.1 木质素
        4.1.2 纤维素
        4.1.3 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
    4.2 实验仪器与药品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药品
    4.3 实验方法
        4.3.1 糠醛渣制备活性炭
        4.3.2 糠醛渣制备胶体碳
    4.4 活性炭孔容测试方法及原理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糠醛渣制备活性炭
        4.5.2 糠醛渣制备胶体碳的初步研究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糠醛废水的处理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药品
        5.2.1 实验药品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4 实验结果及讨论
        5.4.1 生物质材料装柱处理糠醛塔下废水
        5.4.2 生物质材料搅拌吸附处理糠醛废水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降解糠醛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糠醛概述
        1.1.1 糠醛的生产原理
        1.1.2 糠醛废水来源
        1.1.3 糠醛废水的特点
    1.2 国内外糠醛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
        1.2.1 生物化学法
        1.2.2 物理化学法
    1.3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1.3.1 好氧颗粒污泥应用现状
        1.3.2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1.3.3 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学分析
    1.4 biolog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现状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用水
    2.3 接种污泥及主要仪器
    2.4 试验运行参数
    2.5 试验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好氧污泥的颗粒化过程
        3.1.1 启动驯化期
        3.1.2 污泥颗粒化期
        3.1.3 污泥成熟期
        3.1.4 小结
    3.2 颗粒污泥基本性质
        3.2.1 污泥粒径
        3.2.2 污泥沉降性能
        3.2.3 污泥中的微生物相
        3.2.4 钙离子对培养的影响
        3.2.5 小结
    3.3 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
        3.3.1 颗粒化过程有机物的去除率变化
        3.3.2 糠醛为唯一进水碳源的降解
        3.3.3 单个周期内糠醛的去除率变化
        3.3.4 不同粒径污泥对有机物去除效率
        3.3.5 小结
    3.4 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种群
        3.4.1 分离菌的特征
        3.4.2 优势菌的特性
        3.4.3 优势菌的鉴定
        3.4.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双效蒸发法处理糠醛废水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糠醛废水的治理技术
    1.1 中和法
    1.2 萃取-精馏法
    1.3 电渗析法
    1.4 相转移技术
    1.5 催化氧化法
    1.6 生化法
    1.7 人工湿地法
2 双效蒸发法处理糠醛废水设计
    2.1 工艺流程
    2.2 实验方案设计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四、费通法治理糠醛废水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固体酸催化下含氮杂环化合物及酯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D]. 庄苍伟. 江苏理工学院, 2021
  • [2]基于糠醛废水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研究[D]. 王智.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3]不同原料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特性[D]. 王梦一. 东北农业大学, 2019(11)
  • [4]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实验研究[D]. 张熹.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5]磁性核壳催化剂Fe3O4@SiO2/SB/Cu(Ⅱ)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的研究[D]. 李静. 浙江理工大学, 2018(01)
  • [6]清河流域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预案研究[D]. 王梦琪.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4)
  • [7]糠醛生产工艺研究及糠醛废渣的综合利用[D]. 荣春光. 吉林大学, 2012(03)
  • [8]降解糠醛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研究[D]. 罗小勇.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2)
  • [9]糠醛废水治理技术分析与进展[J]. 姜婷婷,王宝辉,韩洪晶. 辽宁化工, 2010(08)
  • [10]双效蒸发法处理糠醛废水的实验研究[J]. 邹小南,谭红,李占彬,何锦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11)

标签:;  ;  ;  ;  ;  

飞通法处理糠醛废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