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特色民居 闫锡山故居

陕北特色民居 闫锡山故居

一、富有特色的晋北民居 阎锡山故居(论文文献综述)

陈双琪[1](2019)在《晋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山西地区的传统民居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代表性民居之一。而且由于山西省南北地域跨度大、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也较大,使得同为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艺术形态和居住空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山西晋北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逐渐形成了集军事防御、关内关外的交通要道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疆界区,具有独特的边塞文化属性,不仅有堡寨类聚落、晋商大院、防御型院落、前店后宅式院落,还有许多富有异域风情的精美雕刻及装饰等,充分体现出了该地区传统民居的特色和气息。本文通过实地测绘、现场拍摄、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自然条件、军事防御需求、聚落形态、民居形制、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等角度出发,选取了晋北地区中的忻州市定襄县阎锡山故居、朔州市山阴县广武城、大同市大同县落阵营村吕家大院三个典型传统民居作为主要案例,分别详细分析了晋北地区聚落的空间格局、防御结构与功能实现以及聚落中的道路、民居组群布局和民居形态特征、建造技术、装饰风格等。并以晋北地区传统民居为比较对象,与山西省境内的其它地区及山西省周边与临近省市的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河西地区、中原地区对传统民居进行比较,研究并总结出该地区传统民居的与众不同点。在通过晋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分析和研究后,提出可适用于传统民居的发展方向,并在晋北地区选址进行“晋北民俗博物馆”建筑与展示空间设计,旨在能继承和发扬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文化精髓,也为后续研究晋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艺术提供一些参考。

田毅[2](2017)在《山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文中提出传统民居主要是指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至今的,用传统方式修建,相对于官式建筑的民间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屋。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能够反映出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山西现存的传统民居非常丰富,且区域差异明显。研究山西传统民居地理,能够补充当今学界的固有研究,对于弘扬地方文化,建设地方村镇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西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地方志、村史等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运用历史学、文化地理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角度分析山西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探讨其形成机制并进行综合分区。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1.晋南位于汾河中下游,包括临汾市和运城市。该区域包括三个地理单元: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和吕梁山区。在汾河谷地,传统民居以砖瓦房为主,运城市以及临汾市南部县的砖瓦房多为二层,临汾市北部县的砖瓦房多为一层。吕梁山区的民居以砖石锢窑为主。运城南部平陆等县分布有少量地窨院。2.晋东南地区位于山西东南,地形包括丘陵、盆地等地貌。晋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以二层砖瓦房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治、高平、阳城、沁水等平川、丘陵地带。壶关县、沁源县、陵川县等中高山区有窑洞,太行山区石质材料丰富,多修建石头房。在较小的区域内部,民居建筑还有细微差异。院落空间布局有“四大八小”、“簸箕院”、“棋盘院”等,还有多进院落组成大型宅院。3.晋中地区位于山西中部,包括今天晋中市、吕梁市和阳泉市。明清时期,富商巨贾遍布各县,多修建大型宅院。传统民居形式在晋中盆地主要是砖瓦房。吕梁山区以及汾阳、孝义、平遥等县以窑洞为主,阳泉市是房、窑混合。在院落布局方式上,晋中地区以窄院为主。4.晋北地区位于山西北部,包括今天的忻州市、朔州市和大同市。晋北地区基本为丘陵、山区,仅有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这两个小盆地。晋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以房为主,包括土木结构的瓦房和平房。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较慢,这一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多是土坯与木材结合。山区主要是土窑、砖窑。在黄河沿岸的河曲、偏关一带以石窑居多。5.民居的分布与聚落中的公共建筑、街巷等聚落内部各种功能区有密切关系。通过对个案详细分析,我们发现聚落的形态对民居的分布有着一定的影响;聚落公共建筑由聚落外围向聚落内部发展,民居由远离寺庙逐渐发展为与神共居;民居一般沿着街巷整齐分布,山区的民居分布较为杂乱,街巷一般较窄;明清时期一个家族的发展壮大决定了其在村落中的地位,同样该家族也会通过买地等方式扩建宅院,修建大型院落,将本姓家族院落连成一片。6.综合来看,山西传统民居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山西地区,对传统民居的基本形态、房屋结构影响较大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的制约都会对传统民居的形成有大的作用。一般而言,平川为瓦房,山区为窑洞或石头房。山西南北气候的差异对民居的形制和院落布局有微小区别。晋北的寒冷气候使得窗户修建成满面开设,用来吸收较多的阳光;南部夏季比较炎热,窗户一般为小窗。7.经济发展水平是山西传统民居形成的主要因素。传统农业经济下,普通百姓的民居多经济实用。商业经济影响下,出现了出现了许多晋商大院,形成了特有的大院文化。也同样形成了许多商业市镇,出现了前店后院的民居形式。8.社会文化环境是山西传统民居形成的次要因素。传统民居一般选择背山面水之地,受到传统礼制文化的影响,传统民居在院落布局上尊卑有序。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对民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功能需求。山西传统民居还受到南方建筑文化和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特色。明代山西是汉蒙对峙的边疆地带,动乱的频发,使得民居在修建上也更多地考虑防御性。许多民居院落为方形,房屋为一出水向院内,院外墙壁会修建成女墙,并有垛口。9.在对我国传统民居分区的标准进行讨论之后,认为山西传统民居的分区应当首先按照建筑本体特征来划分,一级区域的划分标准是建筑的层数,可分为二层瓦房区、一层房、窑混合区、地窨院区这3个一级大区。之下可分为4个二级亚区,又可分为4个小区。其次,综合自然、人文、建筑这三个方面来做综合区划,可以分为3个一级区划,5个二级亚区和2个小区。

刘霞[3](2016)在《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营造研究》文中认为山西传统民居是中国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形式多样,具有显着地域性特征,在建筑布局,空间组成,构造手法,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地方。空间组成是建筑营造过程中重要的设计环节,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需求刻意划分开的各种功能空间,可以分为内部使用空间和外部使用空间两大部分。本文主要论述其中一类特殊的内部空间——隐蔽空间。隐蔽空间顾名思义即为遮盖掩藏起来的一个建筑空间,在民居中作为建筑的一种内部空间,区别于主要使用空间,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没有像其他空间那样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明显的使用性,但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下,其作用和意义却不可小觑。然而这一类空间隐蔽,常常被忽视,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把山西民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山西省民居内拥有隐蔽空间并具有典型代表的多处建筑进行研究。在调研测绘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建筑空间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此类空间的设计理念与营造方式,从而为今后研究建筑隐蔽空间及其他类型空间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本文共分七章,可从四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提出与研究对象,并对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分类及其产生的背景做了基本的阐述,为后续章节的论述做了铺垫。第二部分是论文第三章和第四章。在论文第一部分内容中,隐蔽空间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以防御性为主和以储藏性为主两种类型,这两章将通过实际案例分别对两种类型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和营造技术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每个实例进行详尽的研究,力求总结隐蔽空间的营建特征。第三部分是论文第五章。通过上两章节的介绍剖析,总结隐蔽空间的营建特征,归纳营建过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并总结隐蔽空间特殊的营建方式。第四部分是第六章和第七章。总结了隐蔽空间的价值所在,并针对现今隐蔽空间保护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提出了一些针对隐蔽空间的保护方法。在论文末尾总结时也提到了对隐蔽空间在现代生态建筑上运用的见解。

王溥慧[4](2010)在《道路与环境景观融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忻阜高速公路忻州至长城岭段沿线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结合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道路与环境景观融合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实现了高速公路的线型美、建筑美与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杨靖[5](2006)在《山西传统官邸建筑空间形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保证理想的社会道德秩序和完善的建筑体系,制定出一套典章制度或法律条款,要求按照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差别,来确定其可以使用的建筑形制,这就是建筑等级制度。 历朝历代修撰制定典章制度、法制条款,限定约束人们按照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确定适合于自己的住宅形式规模。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多样,居住建筑则为其中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建筑使用者的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建筑形制,表现出不同的建筑特点。本论文所研究的就是其使用者为社会地位较高的官员的居住建筑即官邸建筑。 本论文以山西传统官邸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内三处官邸建筑进行研究,分别为晋南地区的阳城县皇城相府、晋中地区的太谷县孔祥熙宅园、和晋北地区的定襄县阎锡山故居。以这三处官邸建筑为依托,构筑出研究山西传统官邸建筑的主体框架。本论文从中国传统建筑等级制度着手,通过对其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探讨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下的建筑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建筑形式、建筑风格、装饰特点、构造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等模和形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等级制度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社会秩序、行为规范

靳松[6](2006)在《山西自然村落中公共中心的布局与建筑形态分析》文中提出山西自然村落中的公共建筑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对于自然村落中的公共建筑的研究属于乡土建筑文化中的一环,公共建筑不仅为孤立封闭的乡村进行有限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不可取代的公共场所,而且也是当地民俗风情、生存方式以及建筑技术与艺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它的存在与村落中的民居建筑具有等同重要的地位,是乡土建筑文化的左右臂膀。是对整个乡土建筑研究的深入与细化,是对乡土建筑理论的有利补充,是整个乡土建筑研究这部大机器上一个重要的齿轮。 本论文是以山西各地自然村落中的公共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本着调查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运用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结合历史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知识对各处自然村落中的公共中心的布局与建筑形态问题进行研究性探讨。 鉴于笔者的能力,研究出来的成果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若能对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也是笔者的最大心愿。 本文共分五大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为绪论。此部分论述了研究对象的背景,对论文研究的内容进

马润花[7](2001)在《明清山西民居地理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而民居则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中国传统民居分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并扎根于各民族文化沃土中,各具特色、姿态万千。山西民居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的载体,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和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本文旨在探讨明清时期山西民居的特点和地域分布,以期能推动山西传统民居的研究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绪论主要介绍了民居的概念,追溯了它的起源和发展;概述了民居地理及山西民居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第一章首先对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作了归纳和总结。明清山西民居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类型:合院式(包括楼院和穿心院);窑洞式,其中又有独立式窑洞、靠崖式窑洞、地窨院三种;窑院,是窑洞和土木结构相组合而成的合院;石板屋,是晋东南太行山区的一种独特民居形式;平房(包括一出水瓦房、泥房子或土坯房)。然后,该章分析了明清山西民居选址的影响因素,既有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原因,又有人文原因。 第二章分节论述了明清山西民居的平面布局特点和空间组合特色。 合院民居采用封闭性的组合形式,并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建筑格式基本相同。北房和倒座南房,东厢房和西厢房遥相呼应。晋东南还有一种“四大八小”的合院形式。单体三合院或四合院横向或纵向组合可成为几套几进院落的建筑组群格局。祁县渠家大院的五进式穿堂院落全国少有。窑洞的平面布局有单孔窑、多孔窑等形式,单孔窑又有直窑、拐窑、尾巴窑。 明清山西民居通过空间的敞通和阻隔、视点的高低俯仰、上下登临降落、宅门→影壁→外院→垂花门→内院及廊、屏、扇的间隔与过渡形成了进出有序、变化丰富多彩的空间组合序列。晋东南的楼院颇具特色。窑洞的空间组合有单层、两层、多层等形式,地窨院内既有“天窑”,又有“窑底窑”平行或垂直交叉,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性。明清山西民居的结构体系,有木质框架结构和砖木混合结构。晋中、晋南的木构架在风格上又有差异。 第三章对明清山西民居的装饰特色作了概括性的叙述。合院民居大门的型制,门板,门匾、额题字,柱础石,门枕石无不讲究。影壁更是极尽雕饰之功能。此外,山墙、屋面、檐廊、门窗、厅堂梁架也是装饰的重点,充分运用了木雕、砖雕、石雕艺术。窑洞民居的装饰重点放在窑洞立面上,特别是门窗和檐廊上。 第四章描述了明清山西民居的建筑风俗。明清时期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有一些惯制。要经过择地、择日、破土、起基、上梁、起墙、钉椽、盖顶、装修等几个步骤,而在每个步骤中又有许多习俗和禁忌,各地并不完全相同。 第五章在前面论述的明清山西民居各要素的基础上作出了综合区划。 l由于山西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建筑材料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差异性,明清山西民居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色,据此可划分为晋北合院区、晋西窑洞区、晋中窑洞-窑院区、晋东南楼院-石板屋区、晋南合院-窑洞区五个一级民居区划。 晋北合院区包括大同地区、忻州地区东部、太原地区及其西南部、阳泉地区。大同地区、忻州地区东部属于平房-瓦房区。太原、阳泉、汾阳、交城、文水一带平房居多。大同地区北部有泥房子或土坯房。 晋西窑洞区包括芦芽山、管消山、吕梁山及其以西地区。该区的窑洞主要是靠崖式窑洞。 晋中窑洞-窑院区主要包括晋中平川地区的祁县、平遥、介休、灵石、汾西、蹋县一带。该区窑洞以独立式窑洞出现,并常与土木结构结合形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晋东南楼院.石板屋区主要包括长治地区和晋城地区。该区主要民居特色是楼院。另外,在太行山区中有一种独特的片石覆顶的石板屋。 晋南合院-窑洞区主要包括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大屋顶瓦房极有特色,但在运城南部的芮城、平陆县,地害院分布广泛。 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山西民居的更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文对明清山西民居地理作了初步探讨,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待于进一步地展开。

二、富有特色的晋北民居 阎锡山故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有特色的晋北民居 阎锡山故居(论文提纲范文)

(1)晋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3 论文研究的框架
    1.5 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整体特征概况
    2.1 地域环境特性
        2.1.1 区位条件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物质资源
    2.2 社会历史特性
        2.2.1 历史背景
        2.2.2 军事防御
        2.2.3 经济贸易
        2.2.4 民族交融
    2.3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概况
        2.3.1 总体略述
        2.3.2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
        2.3.3 建筑布局特征
        2.3.4 造型艺术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考察与分析
    3.1 定襄县河边古镇阎锡山故居
        3.1.1 阎锡山故居概述
        3.1.2 阎锡山故居的形制分析
        3.1.3 阎锡山故居的装饰艺术分析
        3.1.4 阎锡山故居的典型院落
    3.2 朔州山阴县张家庄乡广武城
        3.2.1 广武城概述
        3.2.2 广武城形制分析
        3.2.3 广武城民居的装饰艺术特色
        3.2.4 广武城民居形态与建筑特征分析
    3.3 大同市大同县落阵营村吕家大院
        3.3.1 落阵营村吕家大院概述
        3.3.2 落阵营村与吕家大院建筑形制分析
        3.3.3 吕家大院民居装饰艺术特色
        3.3.4 吕家大院形态与建筑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晋北地区与周边地区传统民居对比
    4.1 晋北地区、晋中地区、中原地区的聚落形制
        4.1.1 晋北地区沿边堡寨型聚落特点
        4.1.2 晋中地区层叠型聚落特点
        4.1.3 中原地区农耕型聚落特点
    4.2 晋北地区、晋东南地区、关中地区的传统民居空间形态
        4.2.1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特点
        4.2.2 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特点
        4.2.3 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特点
    4.3 晋北地区、晋西地区、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结构与技术特点
        4.3.1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结构与技术特点
        4.3.2 晋西地区传统民居结构与技术特点
        4.3.3 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结构与技术特点
    4.4 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河西地区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特点
        4.4.1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特点
        4.4.2 晋中地区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特点
        4.4.3 河西地区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特点
    4.5 晋北地区与周边地区传统民居特点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传承与保护
    5.1 现状价值分析
        5.1.1 现状分析
        5.1.2 价值分析
    5.2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与建议
        5.2.1 保护原则
        5.2.2 保护措施
        5.2.3 发展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传统文化传承下的“晋北民俗博物馆”建筑与展示空间设计
    6.1 方案设计背景
        6.1.1 地理位置
        6.1.2 历史文化
    6.2 “晋北民俗博物馆”建筑与展示空间设计
        6.2.1 设计立意
        6.2.2 总体设计
        6.2.3 规划与布局
        6.2.4 传统元素在本案例设计中的应用
    6.3 本章小结
7 结语与展望
    7.1 结语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山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一) 国外学者对民居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传统民居的研究
        (三) 关于山西传统民居的研究概况
    三、研究内容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山西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先秦时期山西的民居建筑
    第二节 秦汉至宋元时期山西的民居
        一、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住宅
        二、宋元时期山西的民居
    第三节 明清民国时期山西民居的发展
        一、明清时期山西民居概述
        二、民国时期传统民居的变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晋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异
    第一节 晋南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
        一、窑洞
        二、瓦房
    第二节 晋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分布
        一、窑洞的分布
        二、砖瓦房的分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异
    第一节 晋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
        一、砖木结构的楼房
        二、窑洞
        三、石头房
        四、其他民居
    第二节 晋东南传统民居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异
    第一节 晋中地区的传统民居
        一、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的类型
        二、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
    第二节 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分布
        一、晋中地区不同地方传统民居对比分析
        二、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分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异
    第一节 晋北地区的传统民居
        一、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类型
        二、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
    第二节 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分布
        一、晋北地区不同地方传统民居对比分析
        二、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分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西传统民居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民居与聚落
        一、晋南和晋东南地区
        二、晋中和晋北地区
    第二节 民居与公共建筑
        一、晋南和晋东南地区
        二、晋中和晋北地区
    第三节 民居与街巷
        一、晋南和晋东南地区
        二、晋中和晋北地区
    第四节 民居与家族
        一、晋南和晋东南地区
        二、晋中和晋北地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山西传统民居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一、对地形的选择和顺应
        二、对气候的适应
        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第二节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一、传统民居的选址
        二、尊卑有序礼制思想的影响
        三、对房屋功能的需求
        四、多种建筑文化的融合
        五、明清社会动乱与民居修建中的防御因素
    第三节 明清经济环境的影响
        一、传统农业经济影响下的民居形态
        二、商业经济、手工业经济条件影响下的民居形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山西传统民居的分区
    第一节 关于传统民居区划的研究
    第二节 山西传统民居区划
        一、以民居建筑本体为核心的山西传统民居区划
        二、山西传统民居的综合区划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1.3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山西民居研究现状
        1.4.2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研究现状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概述
    2.1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分类
    2.2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产生
        2.2.1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产生的社会历史
        2.2.2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产生的地域因素
        2.2.3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产生的人文环境
        2.2.4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产生的其他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设计理念
    3.1 山西民居中防御性隐蔽空间的设计理念
        3.1.1 地道
        3.1.2 藏兵洞
    3.2 山西民居中储藏性隐蔽空间的设计理念
        3.2.1 地下金库
        3.2.2 双层夹壁墙
        3.2.3 地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营造技术
    4.1 山西民居中防御性隐蔽空间的营造技术
        4.1.1 地道
        4.1.2 藏兵洞
    4.2 山西民居中储藏性隐蔽空间的营造技术
        4.2.1 地下金库
        4.2.2 双层夹壁墙
        4.2.3 地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建筑营造
    5.1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特征及特殊性
    5.2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营造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5.3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营造处理
        5.3.1 空间位置
        5.3.2 内部环境的处理
        5.3.3 入口的处理
        5.3.4 材料与构造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展望与建议
    6.1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研究价值
    6.2 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保护困境
    6.3 对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保护利用的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表索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道路与环境景观融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总体目标
2 设计理念
    2.1 坚持“以人为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一致
    2.2 挖掘利用沿线人文景观资源
    2.3 公路绿化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2.4 针对地域特点进行绿化植物物种选择
3 道路与环境景观融合设计
    3.1 互通景观区
    3.2 路基两侧及护坡道绿化
    3.3 中央分隔带绿化
    3.4 取弃土场绿化及清水河河道治理
    3.5 观景台设置
    3.6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3.7 安全设施与自然景观融合的人性化设计
4 结束语

(5)山西传统官邸建筑空间形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对象及其概念
        1.2.1 论文研究的对象
        1.2.2 官邸概念及内涵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现状及水平
第二章 官邸建筑等级制度
    2.1 清代官员等级
    2.2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2.2.1 建筑等级制度溯源
        2.2.2 严密的等级制度
        2.2.3 严格的列等方式
第三章 官邸建筑总体分布情况
    3.1 全国官邸建筑分布情况
    3.2 山西省官邸建筑分布情况
第四章 官邸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4.1 皇城相府空间形态分析
        4.1.1 皇城相府概况
        4.1.2 人物概况
        4.1.3 皇城相府历史沿革
        4.1.4 空间形态分析
    4.2 孔祥熙宅园空间形态分析
        4.2.1 孔祥熙宅园概况
        4.2.2 人物概况
        4.2.3 孔祥熙宅园历史沿革
        4.2.4 空间形态分析
    4.3 阎锡山故居空间形态分析
        4.3.1 阎锡山故居概况
        4.3.2 人物概况
        4.3.3 阎锡山故居历史沿革
        4.3.4 空间形态分析
第五章 官邸建筑装饰与构造形态分析
    5.1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等级
    5.2 官邸建筑构造特点
    5.3 皇城相府建筑装饰与构造特色
        5.3.1 皇城相府建筑装饰
        5.3.2 皇城相府构造特色
    5.4 孔祥熙宅园建筑装饰
    5.5 阎锡山故居建筑装饰
第六章 结语
    6.1 小结
    6.2 建筑逾制现象
引言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6)山西自然村落中公共中心的布局与建筑形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本概念的介绍和论文的选题
        1.2.1 基本概念
        1.2.2 论文的选题—山西自然村落公共中心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论文提出的价值和研究方法
        1.4.1 乡土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本文研究的价值
        1.4.2 山西自然村落公共中心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山西自然村落及村落中的公共中心的具体形态
    2.1 山西的地理特征及对应的村落形态
    2.2 自然村落中的公共中心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 公共中心在自然村落中存在的意义
    3.1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基本功能上的体现
    3.2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位置经营上的体现
    3.3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风水上的体现
    3.4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景观形成上的体现
    3.5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体现
第四章 公共中心在自然村落中形态与风格
    4.1 建筑技术方式、材料
        4.1.1 地方化了的空间布局形式
        4.1.2 地方化了的建筑构造做法
    4.2 建筑美观—公共建筑的形态处理原则
        4.2.1 适应地形环境
        4.2.2 适当的体量尺度
        4.2.3 适当的造型形制
第五章 自然村落中公共建筑的实例
    5.1 阳城上庄村(杂姓聚居的村落)
    5.2 西文兴村(柳氏民居,文人型乡土建筑群)
    5.3 静升村(典型的晋商村落)
    5.4 丁村(单血亲的典范)
    5.5 碛口地区(晋西民居的代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明清山西民居地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绪 论
    一、民居与民居地理
    二、民居地理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清山西民居的类型与选址
    第一节 明清山西民居的类型
    第二节 明清山西民居的选址
第二章 明清山西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空间组合
    第一节 明清山西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
    第二节 明清山西民居的空间组合特色
第三章 明清山西民居的装饰特色
    第一节 合院民居的装饰特征
    第二节 窑洞民居的装饰特色
第四章 明清山西民居的建筑风俗
第五章 明清时期山西传统民居的综合区划
    第一节 晋北合院区
    第二节 晋西窑洞区
    第三节 晋中窑洞─窑院区
    第四节 晋东南楼院─石板屋区
    第五节 晋南合院─窑洞区
结 语
致 谢
明清山西民居地理区划图
附 图

四、富有特色的晋北民居 阎锡山故居(论文参考文献)

  • [1]晋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研究[D]. 陈双琪.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2]山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D]. 田毅.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3]山西民居中隐蔽空间的营造研究[D]. 刘霞.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4]道路与环境景观融合设计[J]. 王溥慧. 山西交通科技, 2010(05)
  • [5]山西传统官邸建筑空间形态分析[D]. 杨靖. 太原理工大学, 2006(11)
  • [6]山西自然村落中公共中心的布局与建筑形态分析[D]. 靳松. 太原理工大学, 2006(11)
  • [7]明清山西民居地理初探[D]. 马润花. 陕西师范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陕北特色民居 闫锡山故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