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保险业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

加快保险业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

一、加快保险业改革 迎接新世纪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王天尧[1](2021)在《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与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作为东北亚区域内的发达国家,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强,产业合作潜力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经贸关系虽然有所起伏,但近几年呈现出逐渐回暖的态势,在中美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日两国经贸投资合作的必要性愈发凸显,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促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日两国合作面临全新向好形势之时,我国需要重新审视、规划并调整未来与日方的投资合作。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现有大多数文献都是从国际关系视角阐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投资趋势等。本文以21世纪为时间切入点,分别从中日两个角度来分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及其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两国的经济效应,最后总结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论文重点研究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与影响。首先概括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与特点,分别将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六个理论进行阐述,为之后的章节做理论基础。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划分为四个阶段,集中分析了各个阶段日本对华投资发展过程。其次分析了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的背景与影响因素,投资的背景从世界、日本、中国三个角度展开分析,投资的影响因素分别从中日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再次,重点分析了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以21世纪为时间点,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来看是波动变化并且经历了四次高潮。从中国利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占外商总投资的比重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占日本海外直接投资比重来看,投资将进一步趋向谨慎。然后分别从投资行业结构、投资区域、投资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分析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最后,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得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两国GDP增长率的影响为正,对中日两国的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中日贸易有着促进效应。然后总结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企业战略、技术转移、生产经营、投资环境等面临的问题,并对中国促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提出对策和建议。

田芳源[2](2019)在《海南自贸试验区保险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来讲,保险不仅仅是安全垫,也是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现代社会经济、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保险业不仅在经济补偿发挥着保险最基本的作用,在金融的资金融通和企业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以海南自贸区建设为切入点,系统地探究海南自贸区的建设给保险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再切实地结合海南省的经济现状、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借鉴了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海南自贸区保险业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结合海南自贸区正处于雏形期,许多政策需要落地,许多制度与政策需要完善与设立,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大量人才作为支撑以及民众保险意识、风险管理意识亟待形成的现状,为我国海南自贸区保险业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要利用好保险资金。保险资金的利用属于保险发展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企业的健康运转;其次,打造独具特色的、适应海南自贸区建设要求以及符合海南自贸区保险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新型的保险公司。包括责任险、航运险、环责险等等,这些新型的保险公司,不仅要维护海南自贸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建设美丽的生态海南保驾护航;再次,是要形成独立的人才吸引与培育体系。打造出属于海南的、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让技术和人才成为海南保险业与海南自贸区持续发展的稳定基础;最后,是要用政府这双强有力的手,帮助民众、企业形成对保险业的正确认识。只有人们从心底认可保险,企业从根本上认识到保险意识存在的必要性,才能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开拓出一片光明之路。

崔鸿雁[3](2012)在《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也在不断地变革中。从西方国家监管制度的变迁看,金融监管经历了自由—管制—放松管制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革,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与我国的经济金融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一切构成了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变迁的深刻的经济金融背景。本文旨在对建国以来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的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基本过程作一比较系统地回顾和分析。本文分导论和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诠释金融监管及监管制度的含义,回顾国内外研究状况,说明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简要提示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内容框架、研究方法与特色。第二章开始至第五章,结合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和对监管制度、监管行为的根源性探究,把我国建国以来金融监管制度思想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章束缚与控制(1948—1978):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思想;第二章启蒙与探索(1979—1984):金融制度改革起步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第三章冲突与融合(1984—1993):金融制度改革构建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第四章调整与突破(1994—2004):金融制度改革调整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第五章深化与再探索(2005至今):金融制度改革深化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第六章是对我国建国以来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的总体考察,实际上也是全文的一个总结。在对每个阶段监管思想的分析过程中,先从分析当时的监管思想形成的背景入手,进而对监管具体制度建构等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特征与演变过程,最后对该阶段监管思想进行总体评价。在对每一发展阶段的分析中,既统一思路,又突出各自的特点、突出阶段特征。经济实践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变革催生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监管思想,从而推动了制度的形成,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通常还伴随着国家和全球层面的广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这个过程也发生在特定的空间脉络中,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以金融监管组织制度、市场制度、法律制度的不同层次展开。因而,金融监管制度思想在时间脉络中呈现出历史的演化特征,而在空间脉络中又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特征,时间与空间脉络的交错与协同,共同构成了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化的动力。无疑,监管思想的变更来源于市场变革,而各个时期制度的创立和创新无一不受到思想的启发、孵化与引导。无疑,制度的变革和思想的创新互相促进、互为动力。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论证1949年以来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思想变迁,既可以使我们理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理论本土化的思想根源,又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理念创新和政策选择提供思想资源。本文以经济思想成长为主线,分析了金融监管制度演变的思想脉络。所以,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的演变加以系统地梳理,揭示其内在的发展演变规律,能够为探索监管制度继续完善的路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考视角。

林伟明[4](2011)在《从中心论到边缘论: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全面地探讨了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经济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问题,并尝试将信心的角度纳入本文中,综合诠释香港经济不同阶段的发展轨迹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来回顾十四年以来香港经济的发展与港人对经济的信心,从而探讨回归后香港经济的历史变迁与历史地位。一方面,本文探讨香港经济发展与“外部”的信心问题,从机遇论、中心论到边缘论,再到当下的发展,正好反映出香港在回归后因经济起伏而带来的对中国内地(外部)的信心体现:有信心为中国内地带来繁荣失去信心担心中国内地的发展中被边缘化有信心能够与中国内地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本文探讨香港经济发展与内部的制度问题,也就是讨论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地位的发展。如果说,回归后一大段日子的经济发展过程反映了香港对中国内地经济而引起的信心问题,而“金融海啸”后的联系汇率制度讨论则是反映香港对美国、中国经济发展信心逆转时所带出的问题,也就是香港应如何发展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问题。如上所述,本文首先阐述联系汇率制度在1983年产生的历程,及其后的运作与发展,再解释联系汇率制度如何稳定香港这种属外向型经济体系的发展。也就是说,香港自1997年回归中国后,就算经历过往各种金融及政治冲击,能有效抵御及免受因外围负面因素而造成大幅度汇率波动,制度依然保障香港长期经济安稳发展,对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接着,本文讨论香港在1997年回归前后的一段期间,中国内地不同地方:如中西部、江西、西部、湖北、湖南、云南、广西及福建等地对香港有着不同的期许。重点是香港在回归前已是一个基础建设良好、经济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及服务业达世界一流标准的腹地,内地期望通过这多项的优点带动当地的经贸发展,如提升生产效能及效率、完善营运管理、改善人才素质、强化服务业标准及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等。不过,接踵而来的厄运,如1997年10月的“金融风暴”、2001年的“911”事件及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事件令香港的经济持续下跌,并失去发展的动力。相反,中国内地的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增长。香港在2003年经济及贸易环境最恶劣的一刻时,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施以援手,以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个人游”等方案协助及刺激香港经济复苏,令香港重拾经济上升的动力。但同时带来香港一些问题。第一、香港人在过去经济建设成就上的骄傲顿时消失,令信心出现危机;及第二、担心中国内地的高速发展令香港被边缘化。在经贸发展的同时,中国及香港政府均要面对及处理此等问题,以免破坏社会和谐及稳定,这是中央人民政府不愿意看见的。因此,中国在协助香港经济发展时,多给予香港人有着发挥过去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参与香港本地以至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重拾信心能与中国内地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好景不常,当香港经济稍有起色的时候,2008年又因美国房地产的次按问题而导致的“金融海啸”,对香港的经济带来冲击。美国为要挽救疲弱的经济,史无前例地大量“印银纸”,令美元币值持续下跌,触发大量热钱流入香港并推高资产价格,在逐利的诱因下,加速了资产泡沫的风险,再加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不少论者认为这样会导致通货膨胀升温,影响了普罗大众的生活及增加了营商的成本。因此,不少论者关注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应否改变或废除,又有不少论者提议香港应实施港元与人民币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不过,通过笔者的验证与分析及综合不同经济学家的意见后,联系汇率制度和通货膨胀并无直接的关系。反之,联系汇率制度有利于港元币值稳定,亦即是确保营商环境的稳定。因此,港元与人民币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暂不可行,原因是人民币现时仍未能自由兑换。更何况美国自“金融海啸”后仍是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实无必要改变。最重要的是要稳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其经济及贸易层面必要确保稳定,就必先要稳守现存行之有效的联系汇率制度。“金融海啸”后,世界的新经济秩序正在重组,在众多掘起的经济实力国家之中,中国的表现最佳最强。因此,中国可利用这次历史性的机遇,促进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既然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能有效稳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世界的领导地位,香港人就应该发挥一如既往在金融业的专业所长,配合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并作出积极的贡献。也就是说,香港应办好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要角色,作为人民币“走出去”的桥梁。与此同时,香港自身亦必须创造条件,自行强化并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中介职能,能有效地维持在国际间的领导地位。

吴定富[5](2011)在《十二五·保险业的新机遇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很高兴再次参加北大赛瑟论坛。赛瑟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每一届都围绕当时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不仅促进保险理论研究的繁荣和进步,还

吴定富[6](2010)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防范化解风险 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着成绩。2009年年初曾提出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这次金融危机使我国保险业发展方式粗放问题更加凸显,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2010年保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风险,更加注重夯实发展基础,更加注重增强服务能力,更加注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努力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

上海市保险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室[7](2009)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保险理论研究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建国以来的保险业几起几落,历尽坎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正确

杨志泉[8](2009)在《中资保险公司上市股权融资绩效与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金不足以及经营效率的低下,是我国保险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保险公司上市融资的目的就是希望在筹集足够资本金的前提下,进行公司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达到上市融资的预期绩效。然而在中资保险公司上市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风险,此外保险公司上市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达成保险公司上市的初衷,因而对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绩效和风险防范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中资保险公司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资保险公司现行的组织、经营、资金运用模式和弊端,指出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照国外保险公司股权融资的理论和实践,对比研究国内外股权融资的差异,通过借鉴发达市场国家保险公司股权融资的实践经验,得出了对中资保险公司上市股权融资的重要启示。其次本文对保险公司上市股权融资的绩效展开了详细研究,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保险公司的上市行为,阐述了上市的成本与收益、新股发行短期抑价及长期市场表现的计算分析方法,并以美国保险公司、香港地区保险公司、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集团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同时提出了提高我国保险公司上市融资绩效的五大对策。最后对我国保险公司上市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外资并购风险、信息披露风险、资金运用风险、退市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和归纳总结,综合评价了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风险,研究得出防范上市融资风险的七项对策。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1.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从股票发行的融资成本计算公式出发,推导发行价格与融资成本的关系;从IPO首日收益率和首日超额收益率公式来分析新股定价高低;用累积超额收益率(CAR)来解释上市股票长期表现,并且将这些原理运用于多家保险公司上市融资的定量分析。2.国际比较和动态归纳。本文借鉴了美国、日本等保险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以及与中国大陆文化接近、金融发达的香港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实现做法,对比分析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指出中资保险公司现实存在的问题,用以系统探讨了中资保险公司股权融资的实践,并对中资保险公司股权融资过程中的绩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归纳出改善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有效方法。3.案例分析的方法。中资保险公司及香港地区保险公司至今已有多家上市,有不少成功失败的案例可以总结进行反思,本文挑选了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集团、香港盈科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当时具体的金融环境、宏观经济背景,充分分析了它们上市的绩效。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绩效与风险结合起来研究;在上市绩效问题的研究上,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将IPO首日抑价、股价长期分析与保险公司上市后实际经营效果的改善结合起来分析,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采集了美国、香港地区上市保险公司的大量数据,进行定量的实证研究。

吴定富[9](2009)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防范风险 调整结构 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文中指出2008年是保险业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保险市场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保险市场稳定健康;不断拓展重点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改善保险监管,不断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实现2009年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应正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险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正确把握保险业处在新阶段的特征,使保险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正确把握保险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增强在新形势下做好保险工作的能力。2009年的保险工作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加强改进保险监管。

研究室课题组,孙国栋,徐文虎[10](2008)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保险理论研究的探索》文中指出我国建国以来的保险业几起几落,历尽坎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正确的保险理论体系的指导。因此一

二、加快保险业改革 迎接新世纪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保险业改革 迎接新世纪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
第2章 对外直接投资一般分析
    2.1 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与特点
        2.1.1 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
        2.1.2 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2.2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市场内部化理论
        2.2.3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5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2.6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第3章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
    3.1 探索启动阶段(1979-1990)
    3.2 加速增长阶段(1991-2000)
    3.3 持续深化阶段(2001-2010)
    3.4 转型调整阶段(2011-至今)
第4章 21 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的背景与影响因素
    4.1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的背景
        4.1.1 全球经济发展为日本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环境和广阔平台
        4.1.2 应对贸易摩擦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日本加快对外直接投资
        4.1.3 日本日益严峻经济压力加快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浪潮
        4.1.4 中国长期对外开放政策和良好的引资环境具有强大吸引力
    4.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的影响因素
        4.2.1 影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的中国因素
        4.2.2 影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的日本因素
第5章 21 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
    5.1 投资规模与比重的变化
        5.1.1 投资规模波动变化
        5.1.2 中国利用日本直接投资的比重变化
    5.2 投资行业结构的变化
        5.2.1 投资行业布局表现
        5.2.2 投资仍以制造业为主
        5.2.3 非制造业投资有所增加
        5.2.4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潜力巨大
    5.3 投资区域的变化
        5.3.1 投资区域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
        5.3.2 投资由南向北和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5.4 投资方式和目的的变化
        5.4.1 投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5.4.2 投资目的地向获取中国市场转变
第6章 21 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经济影响分析
    6.1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经济的影响
        6.1.1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1.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6.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
        6.2.1 模型建立与数据选取
        6.2.2 实证结果分析
第7章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我国促进日本对华投资的对策建议
    7.1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问题
        7.1.1 日本企业战略调整中投资出现波动
        7.1.2 日本企业在技术转移上较为保守
        7.1.3 日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上面临成本提高和人才短缺等问题
        7.1.4 日资企业在华面临的环境规制压力越来越大
    7.2 促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7.2.1 继续完善营商环境
        7.2.2 优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7.2.3 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解决实际困难
        7.2.4 重视日本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
        7.2.5 把握日资企业在华结成经营联盟的动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海南自贸试验区保险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及背景
    0.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0.3 创新与不足
1 案例介绍
2 案例分析
    2.1 海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给海南保险业带来的机遇
        2.1.1 促进海南保险市场体系的再完善
        2.1.2 财产险险种发展新机遇
        2.1.3 带动全岛保险业齐发展
    2.2 海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给海南保险业带来的挑战
        2.2.1 海南自贸区挂牌成立较短,许多具体改革措施还未落地
        2.2.2 是否能对自贸区内特殊保险做到对应监管还有待商榷
        2.2.3 海南保险业相关技术和人才匮乏形成发展瓶颈
        2.2.4 传统观念对改革的阻碍
3 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情况及经验借鉴
    3.1 上海自贸区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3.1.1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促进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
        3.1.2 优化保险市场结构,激发保险市场活力
        3.1.3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带动了上海航运险市场的发展
        3.1.4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国内保险公司“走出去”
    3.2 上海自贸区建设中保险业的发展经验总结
    3.3 对海南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可借鉴之处
        3.3.1 结合海南当地特点,有针对地满足保险需求
        3.3.2 利用好政策优势,实现制度创新
        3.3.3 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4 海南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4.1 海南保险业发展现状
    4.2 海南保险业发展存在问题
        4.2.1 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仍存,产品服务质量有得提升
        4.2.2 人身保险展业渠道急需拓展,续保、退保压力大
        4.2.3 财产保险赔付率偏高,部分险种出现萎缩趋势
        4.2.4 为满足海南自贸区发展需要,保证保险亟待完善
        4.2.5 自贸区设立为保险资金跨境融通带来压力
5 海南自贸试验区保险业的发展对策
    5.1 利用好保险资金,维持自贸海南试验区的金融稳定
    5.2 采用吸引人才措施,打造属于海南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5.2.1 建立学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
        5.2.2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发展平台
        5.2.3 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满足自贸区对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
    5.3 设立创新型保险公司,致力打造具有自贸区特色的海南保险公司
    5.4 发挥政府号召作用,助企业、民众形成保险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
    0.1.1 问题的提出
    0.1.2 研究意义
0.2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
    0.2.1 金融监管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含义
    0.2.2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
    0.2.3 思想与制度的关系
0.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0.3.1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创新点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1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金融监管的研究
    0.4.2 国内研究综述 1. 束缚与控制(1948-1978):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思想
1.1 计划经济时期金融管理思想的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经济背景
1.2 计划经济时期金融管理的思想考察
    1.2.1 金融组织国有化思想
    1.2.2 管理机构的单一化思想
    1.2.3 金融管理的行政调控思想
1.3 计划经济时期的法制思想
    1.3.1 计划经济时期的法制环境
    1.3.2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法制传统思想
1.4 思想形成动因分析
结束语 2. 启蒙与探索(1979-1984):金融制度改革起步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
2.1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产生的背景
    2.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2.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逐步形成
    2.1.3 商品经济理论的逐步确立
    2.1.4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引进
2.2 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的初步构想
    2.2.1 关于中央银行建制问题的认识
    2.2.2 关于中央银行性质问题的争论
    2.2.3 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关系的认识
2.3 中央银行金融管理的思想发展
    2.3.1 利率管制思想
    2.3.2 信贷管理思想
    2.3.3 关于中央银行金融管理方式的探讨
2.4 建设金融法制的初步探索
    2.4.1 监管立法的必要性认识
    2.4.2 关于设立银行法的初步认识
结束语 3. 冲突与融合(1984-1993):金融制度改革构建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
3.1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发展的背景
    3.1.1 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大发展
    3.1.2 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3.1.3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由自然混业经营向分业经营过渡
    3.1.4 理论背景:西方金融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3.2 确立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的思想发展
    3.2.1 中央银行监管职能定位的探讨
    3.2.2 监管分支机构设置的争议
    3.2.3 监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认识的深化
    3.2.4 由自然混业监管向分业监管过渡的探索
3.3 金融监管市场制度思想探索
    3.3.1 强化合规性监管职能思想的确立
    3.3.2 运营监管思想:利率管制、信贷规模控制
    3.3.3 风险管理思想的探讨
3.4 金融监管立法性质和内容的探讨
    3.4.1 关于《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的认识
    3.4.2 关于加强金融法制建设的讨论
    3.4.3 加强法制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结束语 4. 调整与突破(1994-2004):金融制度改革的调整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
4.1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调整与突破的背景
    4.1.1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技术进步与金融创新
    4.1.2 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
    4.1.3 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引进
    4.1.4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混业经营初露端倪
    4.1.5 《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影响
4.2 优化监管组织体系的探索
    4.2.1 监管机构协调制度的建议
    4.2.2 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的争论
    4.2.3 监管监管者思想的产生
    4.2.4 关于分离监管职能的争论
4.3 监管业务思想的深入研究
    4.3.1 风险监管思想的发展: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慎监管与合规监管并重
    4.3.2 关于自律性监管思想的探讨
    4.3.3 全程监管思想的确立
4.4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监管立法思想
    4.4.1 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讨论
    4.4.2 加强监管立法国际合作的建设
    4.4.3 加强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化的思想
结束语 5. 深化与反思(2005至今):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的发展
5.1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探索的背景
    5.1.1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业对外开放
    5.1.2 混业经营日趋明显
    5.1.3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5.1.4 金融创新不断深入
5.2 金融监管组织的新发展
    5.2.1 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协调的探讨
    5.2.2 完善自律性监管体系的思考
    5.2.3 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机构体系的探索
5.3 监管业务的再探索
    5.3.1 微观审慎监管思想的强化
    5.3.2 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争论
    5.3.3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风险防范思想
5.4 监管立法的反思与探索
    5.4.1 关于建立中国金融混业监管法律体系的思考
    5.4.2 系统性风险法律监管思想的确立
结束语 6. 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的总体考察
6.1 建国以来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的演进路径
    6.1.1 行政性金融控制思想
    6.1.2 控制性金融监管思想的形成与弱化:逐步强调规则监管与市场约束并重
    6.1.3 审慎性金融监管思想的构建与强化
6.2 金融监管制度与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
    6.2.1 思想演进特征
    6.2.2 演进机制
6.3 我国金融监管理念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4)从中心论到边缘论: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形索引 表格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香港回归与经济发展及地位变迁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法
    1.2.2 历史研究法
1.3 理论架构与论文章节结构
1.4 可能创新的地方与研究难点
    1.4.1 可能创新的地方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文献概览:联系汇率制度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1 联系汇率制度(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简介
    2.1.1 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
    2.1.2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重要性
    2.1.3 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
    2.1.4 联系汇率制度下的局限性
    2.1.5 联系汇率制度的影响
    2.1.6 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与发展困境
    2.1.7 变更联系汇率制度的早期讨论
2.2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理论探讨
    2.2.1 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
    2.2.2 保持及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元素
2.3 联系汇率制度对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
    2.3.1 联系汇率制度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关系
    2.3.2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国际金融心中再造的影响 第三章 回归前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论
3.1 香港回归机遇论
    3.1.1 香港回归,对香港来说,是一种机遇
    3.1.2 香港回归,对中国内地来说,也是一种机遇
    3.1.3 香港回归,对亚洲与世界来说,是一种机遇
3.2 回归前后,中国各地对香港的期许
    3.2.1 中西部
    3.2.2 江西
    3.2.3 西部
    3.2.4 湖北
    3.2.5 湖南
    3.2.6 云南
    3.2.7 广西
    3.2.8 福建
3.3 小结:万千期盼下的机遇 第四章 回归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冲击
4.1 金融风暴
4.2 主权回归
    4.2.1 高度自治
    4.2.2 经济考验与支持
4.3 CEPA 与香港经济发展
    4.3.1 专家眼中的CEPA 对香港有何“帮助”
    4.3.2 CEPA 对香港的实质好处
4.4 香港经济边缘论 第五章 “金融海啸”后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冲击与影响
5.1 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的经济发展
    5.1.1 联系汇率制度或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5.1.2 联系汇率制度与物价稳定缺乏弹性可能使香港陷入经济发展困境
    5.1.3 联系汇率制度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影响民生及增加营商成本
    5.1.4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5.1.5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5.2 “金融海啸”对联系汇率制度的冲击和影响
    5.2.1 贸易方面
    5.2.2 政治及经济方面
    5.2.3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5.3 联系汇率制度与稳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关系
    5.3.1 联系汇率制度“不经意地”产生及被表扬
    5.3.2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定作用
    5.3.3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再造的正面影响
5.4 回归后人民币对联系汇率制度的影响
    5.4.1 回归后人民币在港发展过程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5.4.2 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挂钩货币的可能性
5.5 人民币应尽早国际化
小结: 以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梁为目标 第六章 “金融海啸”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再造
6.1 “金融海啸”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挑战与机遇
6.2 “金融海啸”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与再造
    6.2.1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持续发展要素
    6.2.2 显示性比较优势模型验证
    6.2.3 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定义
    6.2.4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再造
小结: 抓紧机遇,创造独特性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后记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防范化解风险 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9年保险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 见事早、行动快, 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二) 调结构、重质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 建制度、重落实, 认真实施新《保险法》
    (四) 出重拳、动真格, 切实加大市场行为监管力度
    (五) 抓执行、重效果, 不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六) 干本行、想全局, 全力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第一, 必须坚持推动发展和改革创新相结合。
        第二, 必须坚持促进长期发展和推动短期增长相结合。
        第三, 必须坚持加强监管和强化内控相结合。
        第四, 必须坚持推动自身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相结合。
二、关于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
    (一) 深刻分析保险业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充分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二) 深刻分析保险业面临的形势, 切实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感
    (三) 立足行业科学发展, 进一步明确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
    (四) 积极创造条件, 为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环境
三、关于2010年的保险工作
    (一) 坚持防范风险不放松, 着力维护保险市场健康稳定
        第一, 防范资本金不足和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风险。
        第二, 防范资产管理的风险。
        第三, 防范公司管理和内控不到位的风险。
        第四, 防范境外金融风险跨境传递的风险。
        第五, 防范综合经营的风险。
    (二) 加强市场行为监管, 着力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三) 加强法人机构监管, 着力提高保险监管效率
        第一, 加强偿付能力监管。
        第二, 加强保险资产管理监管。
        第三, 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监管。
        第四, 加强高管人员监管。
        第五, 继续推进分类监管。
        第六, 加强监管基础建设。
    (四) 以服务全局为中心, 着力扩大保险覆盖面
        第一, 稳步推进“三农”保险发展。
        第二, 大力推动健康养老保险发展。
        第三, 积极发展责任保险。
        第四, 积极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发展。
        第五, 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第六, 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8)中资保险公司上市股权融资绩效与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中资保险公司
    1.2.2 股权融资
    1.2.3 融资绩效
1.3 文献综述
    1.3.1 西方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发展的研究综述
    1.3.2 股权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偏好原因的研究综述
    1.3.3 保险公司上市融资的操作IPO抑价理论的研究综述
    1.3.4 上市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中资保险公司现状及上市股权融资必要性
2.1 中资保险公司现行的运营模式
    2.1.1 中资保险公司组织模式现状
    2.1.2 中资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2.1.3 中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模式
2.2 中资保险公司的弊端
    2.2.1 中资保险公司产权制度面临的问题
    2.2.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
    2.2.3 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问题
2.3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股权融资必要性
    2.3.1 保险公司股权融资的目的
    2.3.2 保险公司股权融资的利益
    2.3.3 保险公司股权融资的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公司股权融资制度及保险公司的实践
3.1 发达市场国家或地区股权融资与我国股权融资的比较
    3.1.1 股权融资市场主体的比较
    3.1.2 股权融资场所的比较
    3.1.3 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选择及其原因的比较
3.2 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股权融资的实践与启示
    3.2.1 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股权融资的实践
    3.2.2 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股权融资实践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启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理论分析
4.1 保险公司上市的经济学分析
    4.1.1 金融市场对接理论(FMLT)
    4.1.2 资本要求与保险公司上市的理论分析
4.2 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研究
    4.2.1 上市的成本与收益
    4.2.2 新股发行抑价及其计算和分析方法
    4.2.3 上市发行后股票的长期市场表现及其计算和分析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险公司上市绩效实证分析
5.1 国外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实证研究
5.2 香港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实证研究
5.3 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实证研究
    5.3.1 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概述
    5.3.2 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成本分析
    5.3.3 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收益分析
    5.3.4 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上市绩效的实证研究
    5.3.5 平安集团H股上市综合收益的实证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响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6.1 影响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因素
    6.1.1 我国保险公司产权关系对上市绩效的影响
    6.1.2 我国保险公司历史上的“亏损保单”对上市绩效的影响
6.2 提高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绩效的对策
    6.2.1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健全和激励机制的完善
    6.2.2 建立互助管理基金
    6.2.3 加强保险业务的创新
    6.2.4 根据证券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
    6.2.5 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的上市途径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风险分析
7.1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系统性风险
    7.1.1 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高
    7.1.2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因素
    7.1.3 股市系统性风险对中资上市保险公司的影响
7.2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外资并购风险
    7.2.1 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外资并购的概述
    7.2.2 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外资并购风险
    7.2.3 外资并购对中资上市保险公司的影响
7.3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信息披露风险
    7.3.1 上市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前提
    7.3.2 中资上市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
    7.3.3 中资上市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
7.4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运用风险
    7.4.1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渠道
    7.4.2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运用方式
    7.4.3 募集的资金运用风险分析
    7.4.4 募集资金的运用风险对中资上市保险公司的影响
7.5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退市风险
    7.5.1 影响中资上市保险公司退市的因素
    7.5.2 退市对中资上市保险公司的影响
7.6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股价波动风险
    7.6.1 影响中资上市保险公司股价波动的因素
    7.6.2 股价波动对中资上市保险公司的影响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的风险评价及防范对策
8.1 中资保险公司上市风险的评价
    8.1.1 各种风险通常不是独立发生作用的
    8.1.2 风险的影响深远
    8.1.3 风险的量化有困难
    8.1.4 尚存诸多风险防范的制约因素
8.2 中资保险公司防范上市风险的对策
    8.2.1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8.2.2 建立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8.2.3 建立相对控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
    8.2.4 完善风险监管制度
    8.2.5 落实公司法人制度
    8.2.6 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
    8.2.7 建立上市风险基金制度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防范风险 调整结构 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8年保险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 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保险市场平稳较快发展
    (二) 积极参与抗灾救灾,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三)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保持保险市场稳定健康
    (四) 不断拓展重点领域,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五) 加强改善保险监管, 不断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当前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 正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深刻认识保险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 正确把握保险业处在新阶段的特征, 使保险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第一, 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但不规范。
        第二, 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但竞争力有待增强。
        第三, 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但不适应。
        第四, 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但不完善。
    (三) 正确把握保险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增强在新形势下做好保险工作的能力
        第一,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第二, 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
        第三, 坚持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动摇。
        第四, 坚持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不动摇。
        第五, 坚持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的方向不动摇。
三、2009年的保险工作
    (一)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 加快发展“三农”保险, 服务新农村建设。
        第二, 大力发展责任保险, 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第三, 积极发展养老、健康保险, 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 发挥资金融通功能, 支持国家重点建设。
    (二) 坚持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 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第一, 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防范化解风险工作。
        第二, 积极推动保险业结构调整。
        第三, 加强保险市场调控, 促进行业平稳增长。
        第四, 推进保险改革开放, 不断提高保险业竞争力。
        第五, 下大力气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第六, 加强消费者教育, 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第七, 着力夯实保险业发展基础。
    (三) 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不断加强改进保险监管
        第一, 全面推进分类监管。
        第二, 加强市场行为监管。
        第三, 加强保险资产监管。
        第四, 增强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五, 增强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力。
        第六, 加强市场准入监管。
        第七, 加强监管基础工作。

(10)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保险理论研究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争鸣与讨论
    (一)关于保险职能问题的讨论
    (二)关于保险商品性问题的争鸣
    (三)关于保险体制改革问题的讨论
    (四)关于保险业对外开放问题的讨论
二、保险理论研究与保险业发展的互动
    (一)保险理论研究机构的日益完善
    (二)新时期保险理论书籍与刊物繁花似锦
    (三)各种保险理论研究活动蓬勃开展
    (四)保险科研项目和规划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三、保险理论研究的原则与重点
    (一)坚持保险理论研究与保险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保险理论研究以中国特色为中心的原则
    (三)保险理论研究应该遵循中国保险业发展规律的原则
    (四)保险理论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
        1、巨灾风险保障制度研究
        2、再保险市场发展研究
        3、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

四、加快保险业改革 迎接新世纪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化与影响研究[D]. 王天尧. 吉林大学, 2021(01)
  • [2]海南自贸试验区保险业发展研究[D]. 田芳源. 辽宁大学, 2019(01)
  • [3]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 崔鸿雁. 复旦大学, 2012(03)
  • [4]从中心论到边缘论: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D]. 林伟明. 苏州大学, 2011(06)
  • [5]十二五·保险业的新机遇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A]. 吴定富. 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 2011
  •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防范化解风险 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J]. 吴定富. 保险研究, 2010(02)
  • [7]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保险理论研究的探索[A]. 上海市保险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室. 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
  • [8]中资保险公司上市股权融资绩效与风险研究[D]. 杨志泉. 复旦大学, 2009(10)
  • [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防范风险 调整结构 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J]. 吴定富. 保险研究, 2009(01)
  • [10]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保险理论研究的探索[J]. 研究室课题组,孙国栋,徐文虎. 上海保险, 2008(11)

标签:;  ;  ;  ;  ;  

加快保险业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