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地幔柱和超大型矿床

峨眉地幔柱和超大型矿床

一、峨眉地幔柱与超大型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张进平,黄从俊[1](2021)在《川西尔呷地吉Pb-Zn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尔呷地吉中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地带.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顶板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炭质砂页岩.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和方铅矿,Zn平均品位5.30%,Pb平均品位3.25%;主要非金属矿物为方解石和石英.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结构、交代-侵蚀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浸染状、块状和角砾状.矿床中铅锌矿化与硅化、沥青化和方解石化密切相关.对尔呷地吉Pb-Zn矿床成矿期8件与铅锌矿共生的方解石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的147Nd/144Nd值变化于0.058489~0.663246,143Nd/144Nd值变化于0.511852~0.512626,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203±6 Ma(MSWD=1.2),该年龄代表了尔呷地吉MVT Pb-Zn矿床的成矿年龄.尔呷地吉Pb-Zn矿床是典型的MVT Pb-Zn矿床,其矿床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无关,与古特提斯洋闭合背景下的造山运动密切相关.

田江涛,唐毅,赵同阳,李涛,徐仕琪,张小军[2](2021)在《喀喇昆仑岔路口地区玄武岩地幔柱信息》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区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主要岩性为玄武岩,局部发育苦橄岩、科马提岩,科马提岩具微观鬣刺结构。以TiO2=2.8为界,将玄武岩分为高钛玄武岩和低钛玄武岩,空间分布具明显分带性。岩石具与峨眉山玄武岩一致的近似平坦或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相容性元素V,Co,Cr,Ni明显亏损,不相容元素和LREE富集。不相容元素在高钛玄武岩中富集程度大于低钛玄武岩。高钛玄武岩、低钛玄武岩的客观存在及产出的特殊构造背景,对喀喇昆仑地区古洋盆的演化和构造环境认识具重要地质意义。地幔柱及相应成矿系列,开拓了区内稀有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富集的研究思路,对寻找大型及以上镍-铜-铂族、锡多金属、稀有金属矿床意义重大。

李俊海[3](2021)在《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架底大型金矿和大麦地中型金矿是近年来在贵州西南部玄武岩分布区新发现的以玄武质岩石为主要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两个矿床位于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成矿区北段之莲花山背斜核部及南东翼次级揉褶带,金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主要赋存于构造蚀变体(SBT)中和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的层间破碎蚀变带中,金矿体在空间上呈上、下叠置关系,容矿岩石主要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角砾状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及角砾状凝灰岩,少量为玄武岩、角砾状灰岩。针对架底和大麦地金矿成矿过程,本研究系统开展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主-微量元素、岩相学、矿物学、载金矿物微区主-微量元素、同位素(H-O、C-O、S、Pb、Hg)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黔西南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本文主要揭示了架底和大麦地金矿的矿物生成顺序、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与黔西南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的重要相似性和关键差别等,建立了玄武岩容矿金矿床成矿模式,总结了玄武岩分布区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找矿远景分析。本次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架底和大麦地金矿中的矿物由成矿前期、热液成矿期和局部氧化期三期事件形成,其中热液成矿期可进一步分为成矿主阶段和成矿晚阶段;成矿前的峨眉山玄武岩中的矿物主要包含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以及少量的钛铁矿和磷灰石;热液成矿期成矿主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含砷黄铁矿、毒砂、似碧玉石英(局部为石英)、伊利石、(铁)白云石(局部为钙-镁菱铁矿)、金红石和磷灰石,这些矿物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成矿晚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方解石、雄黄、辉锑矿、石英、雌黄,这些矿物多呈脉状充填在矿体附近的开放空间;在后期表生氧化作用下,在浅地表岩石中局部可见绿泥石、赤铁矿和褐铁矿。(2)金以不可见金形式主要赋存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中,载金黄铁矿和毒砂富集Au、As、Sb、Hg、Tl、Cu等成矿元素。硫化作用形成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并导致金的沉淀成矿。硫化作用是金等元素沉淀的关键因素。(3)成矿元素(Au、As、Sb、Hg、Tl)在矿化过程中显着加入,少量Bi、Te、Se、Cd和Ag在矿化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加入。大量K2O的加入可能与粘土化过程有关,CaO含量基本不变说明去钙化作用不显着。Si O2、Fe2O3、CaO、MgO、Ti O2和P2O5含量基本不变,但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Si、Ca、Mg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如: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中,成矿后Si主要以石英、伊利石的形式存在,Ca、Mg主要存在于(铁)白云石中;Fe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磁铁矿、钛铁矿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黄铁矿、毒砂、(铁)白云石中;Ti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钛铁矿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金红石中;P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岩浆成因的磷灰石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热液成因和岩浆成因的磷灰石中。(4)架底、大麦地金矿成矿期石英的δDV-SMOW值为-56~-81‰,δ18OH2O值为10.9~12.5‰,其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期白云石δ13C值为-3.24~-6.15‰,表现为以深部幔源碳为主;δ18OH2O值为8.27~12.06‰,显示成矿热液可能主要为岩浆热液,不排除有变质水的加入。辉锑矿δ34S值为-0.90~-1.90‰,成矿流体中的硫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辉锑矿铅同位素组成显示铅主要为造山带来源,并有壳源铅的混合。全岩δ202Hg值为-0.63~1.38‰,?199Hg值为-0.02~-0.12‰,显示了岩浆来源Hg的特征。综合H-O、C-O、S、Pb、Hg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深部岩浆释放形成的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并在上升过程和成矿过程中由于水-岩反应导致岩浆热液混有地层的同位素组成信息。(5)架底和大麦地金矿成矿流体具有低温(150~210℃)、中-低盐度(8~12wt%NaCleq.)、低密度(0.69~0.94g/cm3)等特征。(6)架底和大麦地金矿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以及区内其他卡林型金矿可能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它们形成于同一区域成矿事件,这些金矿最有可能是同一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下的产物。(7)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揭示了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并建立了玄武岩容矿金矿床成矿模式:综合H-O、C-O、S、Pb、Hg同位素分析以及对黔西南地区重磁数据研究,表明深部隐伏花岗质岩浆释放含金成矿流体。成矿流体富含Au、As、Sb、Hg、Tl等成矿元素及CH4、CO2等挥发分,具有高压-超高压力等特征。在燕山期构造作用下,成矿流体沿深大断裂上涌至P2m与P3β之间的区域构造滑脱面。部分成矿流体侧向运移并与区域构造滑脱面附近的岩石发生水-岩交代反应形成SBT。部分成矿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至P3β的凝灰岩中或层间破碎带的玄武质火山角砾岩中时,由于岩石孔隙度差等原因,成矿流体侧向运移。当成矿流体汇聚于构造高点位置(如:背斜核部,穹隆)后,与富Fe玄武质岩石发生水-岩反应,玄武质岩石中的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等矿物发生溶解,释放出Fe2+等,释放出的Fe2+与成矿流体中的S和As结合形成含砷黄铁矿和毒砂,Au-HS络合物发生分解,Au以不可见金形式进入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硫化作用形成载金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导致金沉淀富集,分别形成SBT中的金矿体和P3β中的金矿体。与此同时,水-岩反应还形成似碧玉石英(局部为石英)、(铁)-白云石(局部为钙-镁菱铁矿)、伊利石、金红石和磷灰石。在成矿晚阶段,方解石、雄黄、辉锑矿、石英、雌黄等矿物呈脉状充填在矿体附近的开放空间。(8)玄武岩分布区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有:地球化学标志(Au-As-Sb-Hg组合异常)、金矿氧化矿标志、构造标志(莲花山背斜、构造蚀变体(SBT)、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的层间破碎蚀变带等构造高点)、地层标志(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岩性标志(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岩石孔隙度较高、岩性复杂多样、富含铁且其顶板为厚层致密岩层的岩性组合)、蚀变标志(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石化、粘土化)。(9)玄武质岩石也是卡林型金矿很好的赋矿围岩,莲花山背斜构造带乃至整个玄武岩分布区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区域均具有较好的卡林型金矿找矿前景,如砂厂、上寨及呼都等地是下一步寻找卡林型金矿的有利靶区。

杨清[4](2021)在《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滇东北-黔西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该地区已发现超过400个铅锌矿床(点),其铅锌金属量超过20 Mt,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工业基地。目前对于这些铅锌矿床的成因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在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形成机制等方面。本文以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黔西北杉树林、筲箕湾、垭都和天桥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些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流体包裹体群体成分分析、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和闪锌矿Rb-Sr定年,以对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及流体性质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类型进行划分,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详细分析了研究区铅锌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并建立了成矿模型。最后根据研究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背景和控矿因素,系统总结了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矿体基本都赋存于震旦系-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中,以白云岩为主。滇东北铅锌矿床主要受北东向逆断层控制,黔西北铅锌矿床主要受北西向逆断层控制。矿床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产出,次为角砾状和网脉状。成矿期可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黄铁矿阶段,中期铅锌硫化物主成矿阶段和晚期碳酸盐阶段。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见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等。围岩蚀变以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为代表。(2)硫化物LA-ICPMS硫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些铅锌矿床δ34S值分布在10~23‰之间,富集重硫,且其分布特征表明沉淀的硫化物之间已经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成矿流体δ34S在19~22‰之间,成矿还原硫主要来自下伏震旦系灯影组和(或)寒武系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δ34S为13~19‰,成矿还原硫可能具有多来源性,主要为赋矿地层和下伏震旦系或寒武系地层硫酸盐的混合来源。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以富集Ge、Ga、Cd和Ag,贫Bi、Ni、Co、Ti和Tl为特征;黄铁矿相对富集Ni、Co和As,与典型MVT铅锌矿床中闪锌矿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相似。(3)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温度范围集中在120~250℃之间,盐度主要分布在7~14%(Na Cleqv)之间,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成分较为复杂,气相主要为H2O、CO2和少量CH4,液相成分主要含有Na、Ca、K、Mg、Cl等。LA-ICPMS单个流体包裹体分析显示,成矿流体还具较高浓度的Li、Rb、Sr、Cs、Ba等元素;对比岩浆热液成矿流体、盆地卤水及变质卤水成分数据,发现滇东北和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都具有盆地卤水来源特征。(4)闪锌矿Rb-Sr年代学研究显示毛坪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202.5±8.5Ma,处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晚于泥盆系赋矿地层。结合前人在研究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约束了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结合研究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微量元素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本文认为滇东北-黔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铅锌矿床属于MVT铅锌矿床,其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右江盆地的演化相耦合,是右江盆山挤压造山作用驱动下的大规模盆地流体迁移导致的。右江前陆盆地在中三叠世为浊积岩盆地阶段,是相对高温盆地卤水的准备期,产生了150~280℃相对较高温度的盆地卤水,最高温度为300~350℃;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盆地消亡阶段,右江盆地自SE向NW隆起形成造山带,地形作用及构造挤压导致盆地热卤水向NW向大规模迁移。流体沿着NW向紫云-垭都断裂和中元古界褶皱基底与沉积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迁移,并沿途萃取了基底地层和沉积盖层中大量的成矿元素,最终在NW、NE、NNE向逆断层和褶皱虚脱部位沉淀金属硫化物而形成研究区内广泛分布且具有众多相似特征的铅锌矿床。(5)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和岩相的多重控制。首先,矿床选择性的赋存于震旦系-二叠系地层中,且自南东部的黔西北地区到北西部的滇东北北部地区赋矿地层逐渐变老,但赋矿地层岩性一直为海相碳酸盐岩,并以白云岩为主;其次,区域性深大断裂、地区大断裂和矿床范围内的次级构造分别控制着成矿区总体范围、矿床分布和矿体产出特征。在成矿模式、成矿规律与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岩相古地理特征、矿床地球化学以及已有矿床分布情况,本文认为黔西北垭都-蟒硐断裂带NW端找矿潜力较好,滇东北地区莲峰-巧家断裂至矿山厂-金牛厂断裂之间可能具有更好的找矿前景。

胡瑞忠,温汉捷,叶霖,陈伟,夏勇,樊海峰,黄勇,朱经经,付山岭[5](2020)在《扬子地块西南部关键金属元素成矿作用》文中指出在自元古代以来的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中,扬子地块西南部形成了多样化的富含In、Ge、Ga、Cd、Re、Sn、Li、Nb、REE(rare earth element)和PGE(platinum group elements)等不同种类关键金属元素的矿床类型.通过总结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该区除晚二叠世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有关的Cu-Ni-PGE岩浆硫化物矿床和新生代与印-亚大陆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碳酸岩型REE矿床外,富含关键金属元素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显示四大特点:(1)古-中元古代发育我国首个被确认的富稀土IOCG成矿省;(2)燕山晚期与花岗岩有关的富In锡石硫化物矿床在面积很小的区域大爆发成矿;(3)印支期和燕山早期花岗岩浆活动微弱,富Ge低温Pb-Zn矿床和低温Au-As-Sb-Hg-Tl矿床广泛发育;(4)埃迪卡拉纪以来的海相沉积岩尤其是黑色页岩和碳酸盐岩广布,多时代富Li、Nb、Zr、Ga、Re、REE、PGE等的沉积和/或风化-沉积矿床大面积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区域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重要成矿系统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汪龙波,高军波,杨瑞东,戴玉皇,徐海,叶琼[6](2020)在《黔西北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富铌多金属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宣威组之下广泛发育一套富铌铝土质黏土岩层,Nb含量最高可达571×10-6,但长期以来对铌富集的原因和形成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对威宁玉龙铌矿区富铌层位开展了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富铌铝土质黏土岩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的Nb—Ta、Zr—Hf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也极为相似,均表现明显的右倾,暗示富铌铝土质黏土岩很可能为峨眉山高钛玄武岩风化的产物。元素质量平衡计算显示,峨眉山玄武岩向富铌铝土质黏土岩过渡,Nb、Zr、Al明显富集,REE等元素则相对贫化。矿物学观察表明,锐钛矿很可能是富铌铝土质黏土岩中Nb的重要载体矿物,锐钛矿风化后会引起Nb的明显富集。综合各项研究,认为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是形成富铌铝土质黏土岩的关键,富铌矿物榍石、锐钛矿等经表生风化很可能是引起铝土质黏土岩中Nb明显富集的重要途径。

陈军,黄智龙,杨瑞东,杜丽娟,苏文超,郑禄林,叶霖[7](2020)在《右江盆地SEDEX金矿化类型的发现及意义》文中提出卡林型金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金矿化类型之一,尽管已经有大量关于卡林型金矿床的研究成果发表,但在巨量Au来源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以右江盆地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新发现的自然Au为视角,通过高精度的电子探针(EPMA)、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和原位激光剥蚀(LA-ICP-MS)相结合,进行自然Au的纳米矿物学、白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发育大量具喷流沉积(SEDEX)特征的硫化物结核(白铁矿-黄铁矿-石英-重晶石),自然Au主要以纳米级颗粒(1~5μm)赋存在白铁矿裂隙中. EPMA分析显示,自然Au中伴生Hg、Cu、Zn、Sb等低温成矿元素,与卡林型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Au-As-Hg-Sb±Cu±Zn)基本一致.自然Au寄主矿物白铁矿具有较低的Co/Ni比值(平均0.12)、高的Ti含量(主要介于39~890 ppm (1 ppm=1μg/g),部分测点Ti含量可达10000 ppm以上),以及低的Cu(1~32 ppm)、As(1~920 ppm)、Zn(0~5 ppm)和Au(0~0.53 ppm)含量.这种低Co/Ni比值和Ti富集特征表明,白铁矿形成于沉积-成岩过程且与高Ti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有关.白铁矿δ34S值介于20.30‰~34.29‰(平均25.86‰),揭示其形成于一个硫酸盐较为封闭,而H2S较为开放的环境,有机质参与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为大量硫化物的沉淀提供S.以上这些证据显示与峨眉地幔柱有关的海底热水喷流导致低温成矿元素Au-Sb-Hg±Cu±Zn在中-晚二叠世火山-沉积岩中初步富集.结合前人研究,综合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可能为大规模的卡林型金矿化提供了成矿物质基础.尽管峨眉地幔柱与卡林型金矿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但无疑本次的研究发现对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山成栋[8](2020)在《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我国着名的Pb,Zn,Ge生产基地之一,因其铅锌品位高(Pb+Zn品位多在25%~35%,局部一些矿石品位超过60%)、伴生有用元素多(Ag,Ge,Ga,Cd,In等)。本文将以会泽铅锌矿床做为研究的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1.结合前人研究及本次研究,会泽铅锌矿成矿阶段划分为:闪锌矿-黄铁矿-方解石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阶段,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阶段,相应的闪锌矿划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对应于三个成矿阶段;2.矿区内矿石和脉石矿物的ICP-MS和La-ICP-MS数据显示:会泽铅锌矿床中的富锗矿物为闪锌矿(闪锌矿亦为富镉矿物),锗主要富集在第三世代闪锌矿中,其次富集在第一世代闪锌矿中,而在第二世代闪锌矿中含量最少;3.矿区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硫酸盐的还原机制为热化学还原(TSR)反应;而矿区硫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属动力平衡分馏,受氧化反应和有机还原作用的控制;不同世代闪锌矿的δ34S值特征显示在晚成矿阶段第三世代闪锌矿结晶过程中流体中的氧化程度增强;4.会泽铅锌矿成矿流体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大致经历了中-中高温—中高盐度→中-中低温—中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结合会泽铅锌矿闪锌矿中Ge的含量变化为先降低再增加的过程,推测锗在早成矿阶段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流体中Ge的浓度高,而晚成矿阶段富集的因素主要为温度的降低、氧化程度的增高和pH值的降低;5.对不同世代闪锌矿成矿流体的pH、Eh进行了简单计算,结果显示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pH值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流体Eh值逐渐变大,成矿溶液体系由弱还原性逐渐变为氧化性;通过研究发现,pH值、Eh值通过控制随流体运移的锗硫氢化物、锗合金氢化物的活度对锗的富集产生了的影响;6.利用40Ar-39Ar法对矿区粘土矿物进行测年得出会泽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在200.39~226.26Ma之间,川滇黔成矿区内成矿事件的下限年龄为174.71Ma。

张筌豇[9](2020)在《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指出世界首例碲独立矿床—大水沟碲矿床打破了碲元素不能形成独立矿床的传统认识。Te在某些条件下,不仅能形成伴生矿床,还能形成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独立碲矿床。大水沟碲矿床从偶然发现至今,一直受到众多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并展开多角度研究。先后对其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及矿床成因等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相应的研究成果。但在大水沟碲矿床之外的邻区还有没有可能存在类似碲矿床?值得我们深入展开碲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尤其是区域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目前,在大水沟碲矿床之外的邻区,类似碲矿床找矿方面的研究尚未开展,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理论与方法。本文在碲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大水沟碲矿区及整个石棉地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各时代地层与侵入岩碲及其共生元素的演化规律、划分出石棉地区地球化学子区,以及解析了元素与断裂构造关系。从众多碲共生元素中遴选出碲矿的水系沉积物找矿指示元素,运用指示元素比值提取出碲矿异常信息,同时建立碲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式。通过碲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建立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由此形成了一套碲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理论,为类似大水沟碲矿床的找矿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石棉地区处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上。区域地质背景较为复杂,既有深部岩浆的多期次侵入活动,也有区域性深大断裂的继承性活动,断裂构造广泛发育。热事件与变质事件作用强烈,地层均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在地球物理学特征上,石棉地区处于主要环状剩余重力正异常区内部,航空磁测正负异常过渡区域,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发育,具有极好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石棉地区主要富集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铁元素Co、Cr、Cu、Ni、Fe。Te、Bi成矿元素的整体含量不高,Te为背景-强分异型元素,Bi为低背景-极强分异型元素。Te在二叠系、志留系通化岩组、奥陶系大河边组、震旦系及二叠纪-三叠纪侵入岩中有较好的局部富集和成矿潜力。将石棉地区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子区,各子区具有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足富—七龙洞地球化学子区是石棉地区寻找碲矿的最主要区域,具有潜在的碲矿找矿前景。(3)大水沟碲矿床处,水系沉积物Te、Bi、Au、Ag的含量均不高,Te、Bi、Au大致呈低缓正异常,Ag大致呈低缓的负异常。在通化岩组一段变基性火山岩地层中,Bi-Te含量较高,有可能为碲矿床的矿源层。事实上,大水沟碲矿床并没有产在Te-Bi较高背景值的地球化学区域,而是产于背景值或低背景值的地球化学区域,大面积Te、Bi含量趋于背景或低背景,局部富集成矿,并且Te、Bi主成矿元素均存在较明显的后期叠加富集。也就是说,碲矿床的形成是在后期发生成矿作用Te-Bi富集而成的。(4)水系沉积物As、Sb、Hg组合能指示断裂构造的空间位置。Co、Cr、Ni、Fe2O3组合反映断裂构造提供的成矿流体热液运移通道,是成矿流体沉淀富集的有利场所与部位。主成矿元素Te、Bi、Au、Ag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5)碲矿石、矿物(磁黄铁矿、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主要为异常铅,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硫同位素的δ34S值大多为较小的正值,变化范围小,具有明显的岩浆硫同位素组成的特征,硫来源于深部,主要属于幔源硫,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同位素显示碲与硫、碳等矿化剂可能同源,均来自于深部。(6)从水系沉积物元素中遴选出主成矿元素(Te、Bi)、伴生元素(Ag、Au)及中高温热液元素(Cd、Cu、Pb、Sn、W、Zn)作为大水沟式碲矿的指示元素,石棉地区的碲矿更趋向形成于中偏高温的热液环境。累乘元素比值(w(Te×Bi)/w(Pb×Zn))可初步判断碲矿异常强弱信息。以累加元素比值(w(Te+Bi)/w(Au+Ag))作为碲矿化异常的直接指示信息,能有效地凸显Te、Bi矿致异常,提取碲矿化异常信息,为碲矿的找矿预测提供新的地球化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7)根据石棉地区及碲矿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碲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式等地、物、化综合信息,建立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筛选出了大水沟、七龙洞东北、庙坪、七龙洞、江官山及江官山西北最具潜力的碲找矿靶区,部分靶区发现有碲矿体与矿化。

王登红,陈毓川,江彪,黄凡,王岩,李华芹,侯可军[10](2020)在《中国三叠纪大陆成矿体系》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三叠纪大陆成矿体系是指在三叠纪(250~205Ma)时期发生于大陆环境(包括大陆边缘)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地质要素构成的整体。分布在阿尔泰、北山、华北地块北缘和南缘、辽吉、鄂尔多斯、西南三江、羌塘、上扬子、湘鄂赣、云开-雷琼等矿集区的10多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可大致构筑起中国三叠纪的大陆成矿体系。相对于燕山期而言,印支期的成矿作用较弱,即使是印支运动强烈的西南三江-松潘甘孜地区已知三叠纪矿产资源尚少,找矿潜力仍然很大,而以往被认为形成于海西期的一些矿床(如阿尔泰的大喀拉苏、小喀拉苏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或被认为形成于燕山期的一些矿床(如辽吉裂谷带的小佟家堡子金矿和高家堡子银矿),经近年来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证明实际上形成于印支期,或者经历了印支旋回的成矿过程。在三叠纪的整个演化历程中,华北与华南两大块体拼合在一起,华北陆块南缘和北缘的拼合带及各类古构造再度活化,成为内生矿产的主要成矿带;华北的鄂尔多斯等大陆盆地及华南的山间小盆地为煤炭、油气、膏盐等沉积矿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西南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的构造大变局,尤其是印支运动为中国中生代以来大陆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四川盆地等盆山格局的形成及其矿产资源的富集奠定了基础。因此,三叠纪成矿系统不仅可以为构造改造提供综合依据,也可以为成矿预测提供理依据。

二、峨眉地幔柱与超大型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峨眉地幔柱与超大型矿床(论文提纲范文)

(1)川西尔呷地吉Pb-Zn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床地质特征
2 样品及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矿床Pb-Zn成矿作用关系
    4.2 矿床成因类型
    4.3 矿床成因简析
5 结论

(3)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项目依托
    1.3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方案
    1.5 主要创新点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活动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架底金矿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矿体特征
    3.2 大麦地金矿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矿体特征
第四章 热液蚀变及矿物生成顺序
    4.1 成矿前期矿物
    4.2 成矿期矿物和热液蚀变
    4.3 氧化期矿物
    4.4 小结
第五章 元素地球化学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元素
    5.3 稀土元素
    5.4 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
    5.5 矿化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
    5.6 小结
第六章 载金矿物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6.1 含砷黄铁矿
    6.2 毒砂
    6.3 金物相分析
    6.4 金的赋存状态
    6.5 元素沉淀机制
    6.6 小结
第七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7.1 氢、氧同位素
    7.2 碳、氧同位素
        7.2.1 碳同位素
        7.2.2 氧同位素
    7.3 硫同位素
    7.4 铅同位素
    7.5 汞同位素
    7.6 小结
第八章 流体包裹体
    8.1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8.1.1 水溶液流体包裹体
        8.1.2 CO_2-H_2O气液两相和三相流体包裹体
        8.1.3 CH_4-H_2O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
    8.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8.3 流体包裹体成分
    8.4 小结
第九章 成矿过程
    9.1 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对比
    9.2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9.3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第十章 找矿标志与找矿远景
    10.1 找矿标志
    10.2 找矿远景
第十一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表彰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表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及各分析元素检测限
附表2 全岩主-微量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
附表3 EPMA标样及EPMA和 LA-ICP-MS检测限
附表4 黄铁矿和毒砂EPMA分析结果(ppm)
附表5 黄铁矿和毒砂LA-ICP-MS分析结果(ppm)

(4)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MVT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2 川滇黔成矿带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测试方法
        1.4.1 闪锌矿Rb-Sr年代学研究
        1.4.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1.4.3 原位硫同位素分析
        1.4.4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1.4.5 显微X射线荧光光谱(XRF)
        1.4.6 LA-ICP-MS单个包裹体分析
        1.4.7 群体包裹体分析
    1.5 论文主要完成工作量
    1.6 论文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基底地层
        2.1.2 沉积盖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构造演化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
        3.1.1 矿床特征
        3.1.2 矿石特征
        3.1.3 围岩蚀变
        3.1.4 矿物生长顺序及成矿阶段
    3.2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
        3.2.1 杉树林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2.2 筲箕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2.3 天桥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2.4 垭都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硫同位素特征
        4.1.1 毛坪
        4.1.2 黔西北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研究
    4.2 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
        4.2.1 主微量元素特征
        4.2.2 闪锌矿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
        4.2.3 微量元素对成矿温度的指示
    4.3 成矿年代学研究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5.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3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5.3.1 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5.3.2 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
第六章 成矿作用研究
    6.1 成矿物质来源
        6.1.1 硫来源
        6.1.2 成矿金属来源
    6.2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6.2.1 成矿流体组成和性质
        6.2.2 成矿流体来源
    6.3 成矿类型
        6.3.1 区域铅锌矿床成矿特征
        6.3.2 成矿类型对比分析
        6.3.3 成矿类型微量元素分析
    6.4 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
        6.4.1 研究区重大地质事件概述
        6.4.2 成矿时代与地质事件的耦合
        6.4.3 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
        6.4.4 右江盆地演化与铅锌成矿的耦合
第七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分析
    7.1 成矿条件分析
        7.1.1 成矿与地层
        7.1.2 成矿与构造
        7.1.3 成矿与岩浆岩
    7.2 成矿时代及成矿空间分布规律
        7.2.1 成矿时代规律
        7.2.2 空间分布规律
    7.3 找矿前景分析
        7.3.1 黔西北地区
        7.3.2 滇东北地区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5)扬子地块西南部关键金属元素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关键金属主要成矿类型
    2.1 富REE磷块岩矿床
    2.2 富PGE、Re黑色岩系
    2.3 碳酸盐黏土型Li-Ga-REE矿床
    2.4 玄武岩风化型Nb-Ga-Zr-REE矿床
    2.5 富In锡石硫化物矿床
    2.6 富稀土IOCG矿床
    2.7 富Tl低温热液矿床
    2.8 富锗(Ge)等的Pb-Zn矿床
3 扬子地块西南部关键金属成矿与主要地质事件的关系
4 结论和展望

(6)黔西北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富铌多金属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剖面沉积序列
3 测试方法与结果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4 铌的来源与富集机理
    4.1 富铌铝土质黏土岩的成因探讨
    4.2 富铌铝土质黏土岩元素富集规律探讨
5 结论

(7)右江盆地SEDEX金矿化类型的发现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及结果
    1.1 岩相学
    1.2 矿物学
    1.3 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
    1.4 硫同位素组成
2 讨论
3 结论

(8)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4.2 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关键技术和创新
第2章 川滇黔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活动
    2.4 区内矿床分布特征
        2.4.1 地层与矿床分布
        2.4.2 构造与铅锌矿床的分布
        2.4.3 地层岩性与矿床分布
        2.4.4 岩浆活动与铅锌矿床的分布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赋矿地层和岩石
        3.1.1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dn)
        3.1.2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_(1q))
        3.1.3 泥盆系(D)
        3.1.4 石炭系(C)
        3.1.5 二叠系(P)
    3.2 地质构造
        3.2.1 北东向构造
        3.2.2 南北向构造
        3.2.3 东西向构造
        3.2.4 北西向构造
    3.3 矿体特征
        3.3.1 矿山厂矿体特征
        3.3.2 麒麟厂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石类型
        3.4.2 矿石组构
    3.5 成矿期次划分
        3.5.1 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
        3.5.2 闪锌矿世代划分
    3.6 蚀变作用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
    4.1 矿区矿石矿物微量元素特征
        4.1.1 ICP-MS测试分析
        4.1.2 LA-ICP-MS测试分析
    4.2 稳定同位素特征
        4.2.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 氢-氧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粘土矿物Ar-Ar年代学
第5章 成矿流体特征
    5.1 测试方法
    5.2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与类型
    5.3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及密度
        5.3.1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
        5.3.2 流体密度
    5.4 流体pH与Eh分析
        5.4.1 pH值分析
        5.4.2 Eh值分析
    5.5 流体演化与成矿模式
第6章 富锗闪锌矿沉淀机制探讨
    6.1 锗的地球化学行为
    6.2 流体温度与锗富集的关系
    6.3 流体pH值、Eh值与锗富集的关系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碲成矿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研究区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变质岩
    2.3 构造
    2.4 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特征
        2.4.1 地球物理场特征
        2.4.2 遥感地质特征
    2.5 大水沟碲矿床地质特征
        2.5.1 大水沟碲矿区地层
        2.5.2 大水沟碲矿区构造
        2.5.3 矿体特征
        2.5.4 矿物和矿石特征
        2.5.5 围岩蚀变
第3章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3.1 样品的采集
    3.2 样品的处理
    3.3 样品的分析测试
第4章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4.2 石棉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4.2.1 元素的富集规律
        4.2.2 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4.2.3 三大构造岩片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4 主要地层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5 侵入岩分布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6 元素地球化学分区
    4.3 碲矿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元素的富集规律
        4.3.2 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3 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4.4 元素与断裂构造关系解析
    4.5 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4.5.1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2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3 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5章 碲矿指示元素与异常信息
    5.1 碲矿指示元素
        5.1.1 元素的相关性
        5.1.2 碲矿床的矿床类型
        5.1.3 碲矿指示元素
    5.2 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5.2.1 矿床特征
        5.2.2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2.3 成矿模式
    5.3 碲矿异常分析
        5.3.1 指示元素组合异常分析
        5.3.2 碲矿异常强弱信息初判
        5.3.3 碲矿异常信息提取
第6章 碲矿地球化学模型与找矿预测
    6.1 碲矿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
        6.1.1 模型的建立
        6.1.2 碲矿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
    6.2 找矿预测
        6.2.1 碲异常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
        6.2.2 碲矿找矿靶区与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峨眉地幔柱与超大型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西尔呷地吉Pb-Zn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张进平,黄从俊. 地质与资源, 2021(05)
  • [2]喀喇昆仑岔路口地区玄武岩地幔柱信息[J]. 田江涛,唐毅,赵同阳,李涛,徐仕琪,张小军. 新疆地质, 2021(02)
  • [3]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D]. 李俊海. 贵州大学, 2021
  • [4]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杨清.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5]扬子地块西南部关键金属元素成矿作用[J]. 胡瑞忠,温汉捷,叶霖,陈伟,夏勇,樊海峰,黄勇,朱经经,付山岭. 科学通报, 2020(33)
  • [6]黔西北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富铌多金属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 汪龙波,高军波,杨瑞东,戴玉皇,徐海,叶琼. 地质论评, 2020(06)
  • [7]右江盆地SEDEX金矿化类型的发现及意义[J]. 陈军,黄智龙,杨瑞东,杜丽娟,苏文超,郑禄林,叶霖. 科学通报, 2020(15)
  • [8]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D]. 山成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9]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D]. 张筌豇.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10]中国三叠纪大陆成矿体系[J]. 王登红,陈毓川,江彪,黄凡,王岩,李华芹,侯可军. 地学前缘, 2020(02)

标签:;  ;  ;  ;  ;  

峨眉地幔柱和超大型矿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