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计算模型的研究与标定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计算模型的研究与标定

一、公路运行车速测算模型的研究和标定(论文文献综述)

贺少英[1](2020)在《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段线形质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开发的程度日渐深入。受山区地形的影响,长大连续下坡不可避免的出现,直接影响了道路行车安全性。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的线形组合不利时易出现交通事故,线形组合质量对交通安全影响是路线研究的重点。在目前处于设计阶段、已建和改建的高速公路中,长大下坡路段的比例与日俱增,其交通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因此长大下坡线形质量的好坏和线形指标的选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车辆行驶速度和交通事故关系,并结合实际事故数据分析了长大下坡路段的事故分布特征,总结了长大下坡路段事故成因的特点,以提出长大下坡路段运行速度的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线形均衡性和线形适应性两大方面的特点,综合考虑行车的连续、安全、舒适等特性,选取基于运行速度相关的指标(相邻路段速度差、纵横向加速度、单位里程相对速差以及速度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目标,并基于信息量最大化定权的方法,构建了长大下坡路段线形适应性综合评价方法,同时对平纵线形的均衡性进行评价。最后,以青兰高速的某长大连续下坡路段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合该项目改扩建方案以及历年交通事故发生概况,有针对性的选取合适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该长大下坡路段的线形均衡性以及线形适应性程度,对比分析得出线形适应性差的路段。基于本文线形均衡性的计算结果和线形适应性系数的评价结果,可较好地识别长大下坡段线形质量较差的路段以及运行速度不良路的路段;结合模型的评价结果,对均衡性和适应性较差的路段采取优化措施,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长大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性。

柳美玉[2](2018)在《高速公路分道限速措施对驾驶行为及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较新的限速管理措施,分道限速措施是我国高速公路广泛采用的管理手段。目前,由于对该管理措施了解不够深入,驾驶员对分道限速的遵守程度较低,影响了分道限速的实际效果。因此,探清分道限速措施对驾驶员驾驶行为以及交通流的影响,对确定合理的分道限速措施和提高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采用驾驶模拟实验、调查问卷、数理统计方法以及交通流仿真,分析了分道限速措施对高速公路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以及交通流的影响。首先,基于驾驶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分道限速措施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驾驶负荷差异。结果表明,分道限速措施对驾驶员的换道行为和驾驶负荷带来了显着的影响。特别是在复杂分道限速下,驾驶员表现出换道频次减少、换道持续时间缩短、换道时纵向平均速度降低以及横向加速度增大的特点;同时,驾驶员的驾驶负荷显着增加。其次,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驾驶员的微观换道决策模型。该模型可以综合考虑分道限速的不同限速值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进行驾驶员换道决策预测时具有较高的精度。随后,建立了考虑微观换道决策的双车道高速公路CA交通流模型,并采用实测交通流数据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然后,采用交通流仿真方法,分析了分道限速措施对高速公路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的影响。交通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分道限速措施对于交通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较低车辆密度范围,当慢车比例较多时,分道限速措施可改善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分析结果表明,分道限速措施有利于交通安全性的提高,具体表现是车道车速离散程度和换道频率的降低,同时危险换道情景和右侧超车危险情景发生率均显着降低。此外还分析了不同遵守率对交通流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遵守率降低将导致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下降。最后,针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现状,建议在现阶段采用复杂分道限速措施。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明确违反分道限速的执法标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对分道限速措施的理解和遵守程度,以提高分道限速措施的管理效果。

李栋[3](2017)在《基于VSP的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预测建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车辆行驶车速的预测是建立车辆油耗测算模型的基础,但目前关于车辆运行车速预测模型的本质目的是改进道路线形的设计,且预测的车速为点车速,未考虑车辆动力学约束及驾驶人行为特点,不适用于对车辆的油耗进行测算。因此,为了准确的对车辆的油耗进行测算,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车辆连续车速预测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立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预测模型的目的及课题来源,分析了基于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分布特性建立货车车速预测模型的思路及可行性。通过分析货车上坡时的动力学方程,推导出货车上坡时的VSP数学模型,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各类型路段的货车车速控制模式,建立了货车上坡时的理论车速预测模型,并提出利用实车试验来进行模型标定。然后在西汉山区高速公路进行了实车试验,选用CAN总线数据采集仪采集了货车行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通过数据的预处理,对山区高速公路的路段类型进行了划分,通过调研对货车VSP公式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了标定。通过对数据的后处理,得到了各类型路段的VSP分布特性,研究发现空、满载半挂货车在各VSP分布区间内的车速、加速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各影响因素对车速的影响程度不同,最终建立了货车上坡时的连续车速预测模型。通过对货车下坡时的数据处理,采用多元回归拟合的方法建立了货车下坡时的车速预测模型。最后,选取西汉山区高速公路某一路段对前文建立的货车车速预测模型及《公路项目安全评价指南》(JTG/T B05-2015)中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文建立上坡路段模型的车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而JTG/T B05-2015中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超过15%;下坡路段模型的车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由此证明了本文建立的基于VSP的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4](2016)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文中指出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交通流理论方面综述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微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中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宏观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面综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行为特征、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综述了交通安全规划、设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行为、车辆主动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等;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综述了交通信号控制、通道控制、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交通管理方面综述了交通执法与秩序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非常态交通管理;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交通网络设计、节点交通设计、城市路段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地面公共交通方面综述了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评价、公交线网规划与优化、公交运营管理及智能化技术、新型公交系统;城市停车交通方面综述了停车需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管理与政策、停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交通大数据方面综述了手机数据、公交IC卡、GPS轨迹及车牌识别、社交媒体数据在交通系统分析,特别是在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中的研究;交通评价方面分析了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

谢亚辉,熊坚,熊登,胡潇睿[5](2016)在《基于人车控制的运行车速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道路条件变化时缓冲点运行车速的变化情况,建立基于人车控制的运行车速模型,该模型以现有的实测数据拟合模型为基础,根据车辆纵向动力学特性和驾驶员行为特性进行补充和修正,其中驾驶员模型分为决策和操纵两个部分,决策部分包含当前路况的限制和前方路况信息的预判,操纵部分通过改变油门、制动的开度使车辆的实际加速度达到驾驶员决策出的期望加速度。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再现车速随道路条件的变化情况,同时可展示驾驶员通过油门、刹车控制车速的过程。

吕勇衡[6](2015)在《雾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预测研究》文中指出在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不良天气条件严重威胁车辆行车安全性。无论是何种设计理念均把高速公路全线天气状态考虑为一致,忽略天气差异性对行车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山区水系发达、空气容易凝结而形成大面积雾区。本文以雾天环境下的高速公路行车环境及运行车辆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雾天不同能见度下道路环境对驾驶员的不同影响程度出发,以能见度、曲线半径和道路纵坡为影响雾天运行车速的主要因素,分小型车及大型车两种车型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而对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小型车和大型车进行运行车速预测。论文首先通过对雾环境形成的时空条件及雾天分类进行分析,研究雾天对道路环境及驾驶员视觉影响机理;结合不同因素在雾天的变化与运行车速分布规律,确定影响运行车速的主要因素为能见度、曲线半径及纵坡。其次,以山区高速公路为主要试验对象,选择重庆附近的三条高速公路作为试验路段,以现场和视频采集主要试验数据,并对运行车速及能见度进行分类与处理。针对高速公路上运行车辆车型特点,分车型对高速公路的断面车速进行分布规律描述性统计,并对能见度低于200m和高于200m时运行车速与能见度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当能见度低于200m时,能见度与运行车速具有极强相关性,当能见度高于200m时,能见度与运行车速相关性较低,且在能见度低于150m时,道路线形对运行车速几乎无影响。因此,确定了雾天能见度阈值为200m,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分段阈值为150m。最后,通过分析能见度变化规律,当能见度低于150m时,以50m为单元,采用分段回归方法分车型建立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当能见度介于150m~200m时,以能见度为运行车速主要影响因素,能见度介于200m~500m时,以曲线半径、纵坡为为运行车速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分车型构建人工神经网络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离差控制及误差收敛较好,预测效果良好。研究成果能够为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水平与畅通保障能力及高速公路雾天灾害天气下车速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比选、通过雾区时的线形安全性设计、交通工程设施与外场设施设置提供理论支撑。

傅岳隆[7](2014)在《考虑三维线形的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文中提出双车道公路是我国最普遍的公路形式,其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汽车在双车道公路行驶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汽车的运行车速上,它是交通系统中各要素影响驾驶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影响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的三维线形指标描述模型,从而得出运行车速预测模型。本文采用断面观测法,分别测得ZH点、HY点、YH点与HZ点四个特征点断面的车速。通过分析,得出各特征点断面上的第85百分位的瞬时速度,为该特征点断面的运行车速。根据双车道公路的线形特性,综合考虑平、纵、横三维线形对驾驶员车速决策行为的影响,分别对影响平面线形的半径、曲率变化率、转角,影响纵断面线形的纵坡度,影响横断面线形的车道宽度与侧向净空宽度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各单项线形描述模型。以平面线形为主、纵断面、横断面线形为辅,得出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通过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对影响各单项线形指标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变量对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的敏感性。最后根据实验所测得的运行车速,理论分析得出的三维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并引入线形影响距离的的应用,分析双车道公路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陈曦[8](2014)在《基于自解释道路理念的道路线形优化与仿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稳步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猛,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道路质量不断提高,而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事故数亦连年居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类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权重,权证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为超速,进而针对性的对我国道路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易发生超速现象的情况以及超速行驶对于驾驶员的影响;应用自解释道路理念,从理念的机制加以分析和理解,找出了我国目前道路安全性建设的状况,提出了自解释道路理念与我国道路设计相结合的基本要点;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京新高速胶泥湾至冀晋界K26+000至K43+900路段的交通安全性进行了模拟仿真,根据评价结果发现了我国传统道路设计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自解释道路理念加以优化,并再次利用VISSIM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模拟仿真,评价结果显示出运用自解释道路理念对道路进行优化对于交通安全有很大的提升。论文从速度控制的角度对道路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VISSIM仿真软件对道路进行评价是本文主要内容,将自解释道路的理念引入优化设计具有创新性,为今后的道路行车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提升我国道路的宽容性具有现实意义。

刘建蓓[9](2013)在《山区运营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为解决山区在运营高速公路突出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本文依托云南省典型高速公路项目,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道路特征、交通特性、驾驶行为、交通事故原因等的调查和分析,基于运行速度理念和方法,对依托工程项目开展交通安全性综合分析与评价;在依托工程项目综合改善措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的原则、流程、内容和方法体系。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安全事故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综合方法体系和主要内容,包括:公路路况核查与评价、公路交通安全现状评价、驾驶行为安全性分析、设计符合性评价、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性检验与评价、驾驶工作负荷评价六部分评价要点;为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一整套客观科学、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安全性核查、检验评价流程方法。本文的研究和探索为我国类似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流程借鉴,为具体评价工作提供了可视化、高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有效改善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现状,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王强,邹智军[10](2013)在《二级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水平是衡量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对低等级公路的研究较为薄弱。在国内外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汽车加速度,分别建立了与二级公路相适应的小客车和货车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并进一步研究采用加/减速度作为反映影响公路安全的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指标。最后选取某二级公路实际调查路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公路运行车速测算模型的研究和标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运行车速测算模型的研究和标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段线形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1.1.2 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连续长大下坡的定义
        1.3.2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分析
        1.3.3 连续长大下坡运行速度预测
        1.3.4 既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及安全特性
    2.1 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
        2.1.1 相关速度概念
        2.1.2 运行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2.2 运行速度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2.3 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的关系
    2.4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3.1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概述
        3.1.1 实测法
        3.1.2 理论法
    3.2 运行速度预测方法
    3.3 各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3.4 长大下坡路段车速分布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运行速度的长大下坡线形质量评价研究
    4.1 评价指标设计
    4.2 线形均衡性评价指标
    4.3 基于运行速度线形适应性评价
        4.3.1 线形连续性评价指标
        4.3.2 线形舒适性评价指标
        4.3.3 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
    4.4 线形适应性评价模型
        4.4.1 模型构建
        4.4.2 参数标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运行速度的长大下坡路段案例分析
    5.1 评价路段分析
        5.1.1 评价路段的概况
        5.1.2 评价路段事故概况
        5.1.3 长大下坡路段的选取
    5.2 路段划分及运行速度预测
        5.2.1 长大下坡路段划分
        5.2.2 运行速度预测结果
    5.3 线形均衡性评价
    5.4 线形适应性评价
        5.4.1 线形连续性评价
        5.4.2 线形舒适性评价
        5.4.3 线形安全性评价
        5.4.4 线形适应系数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的研究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速公路分道限速措施对驾驶行为及交通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高速公路限速管理措施
        1.3.2 限速措施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1.3.3 驾驶认知决策行为相关研究
        1.3.4 驾驶行为的交通流建模
        1.3.5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分道限速措施对驾驶行为影响的驾驶模拟实验研究
    2.1 本章引言
    2.2 驾驶模拟实验方法
        2.2.1 被试与实验设备
        2.2.2 实验场景设计
        2.2.3 驾驶任务
        2.2.4 换道行为变量定义
        2.2.5 实验数据采集
        2.2.6 驾驶员驾驶负荷调查与驾驶风格分类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分道限速管理措施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分析
        2.3.2 分道限速管理措施对驾驶负荷的影响分析
        2.3.3 驾驶风格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分析
        2.3.4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观换道决策模型的建立
    3.1 本章引言
    3.2 BP神经网络理论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观换道决策模型的建立
        3.3.1 BP网络结构
        3.3.2 变量的提取
        3.3.3 变量的归一化
        3.3.4 BP网络训练与微观换道决策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微观换道决策模型的CA交通流模型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仿真模型的选择
    4.3 考虑微观换道决策模型的CA交通流模型的建立
        4.3.1 CA交通流模型的建立流程
        4.3.2 CA交通流模型的运行规则
    4.4 考虑微观换道决策模型的CA交通流模型的验证
        4.4.1 交通流数据实测
        4.4.2 模型参数的确定
        4.4.3 模型有效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车道高速公路在不同分道限速措施下的交通流仿真研究
    5.1 本章引言
    5.2 考虑分道限速措施的CA交通流模型建立
        5.2.1 模型信息
        5.2.2 换道规则
        5.2.3 车辆位置更新规则
        5.2.4 模型参数
    5.3 分道限速措施对交通效率的影响
        5.3.1 分道限速措施对交通流量的影响
        5.3.2 不同车道的平均车速与流量占比分析
        5.3.3 有慢车情况下分道限速对交通效率的影响
    5.4 分道限速措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4.1 车道内速度变异系数
        5.4.2 车辆换道频率
        5.4.3 基于TTC的危险换道情景DS1 发生率
        5.4.4 右侧超车危险情景DS2 发生率
    5.5 分道限速遵守率对交通流的影响
        5.5.1 遵守率对交通效率的影响
        5.5.2 遵守率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6 高速公路分道限速措施的管理建议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基于VSP的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预测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车速预测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运行车速预测模型的研究成果
        1.2.2 现有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基于VSP的货车车速预测模式
    2.1 基于VSP的货车车速预测思路
        2.1.1 VSP的区间划分
        2.1.2 典型货车分类及载质量标定
    2.2 基于VSP的货车上坡车速预测模型
    2.3 各类型路段上的货车车速控制模式
        2.3.1 货车在纵坡路段的速度控制模式
        2.3.2 货车在平直路段的速度控制模式
        2.3.3 货车在平曲线路段的速度控制模式
        2.3.4 货车在弯坡组合路段的速度控制模式
    2.4 山区高速公路货车最大安全车速计算模型
        2.4.1 汽车动力学约束条件下的最大爬坡车速
        2.4.2 基于车辆动力学的弯道行驶最大安全车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续测速试验及数据分析
    3.1 连续测速试验方案设计
    3.2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组合划分
    3.3 连续测速数据预处理
        3.3.1 自由流数据的筛选
        3.3.2 数据预处理
        3.3.3 路段线形划分界限确定
        3.3.4 货车VSP相关参数标定
    3.4 货车上坡时在不同类型路段下的VSP分布特性
        3.4.1 货车上坡时的车速分布特性
        3.4.2 空载货车在不同类型路段上的VSP分布特性
        3.4.3 满载货车在不同类型路段上的VSP分布特性
    3.5 货车在不同VSP分布区间内的车速、加速度规律
        3.5.1 空载货车在各VSP分布区间内的车速、加速度变化规律
        3.5.2 满载货车在各VSP分布区间内的车速、加速度变化规律
        3.5.3 满载、空载货车车速、加速度变化规律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预测模型
    4.1 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预测流程
    4.2 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预测模型建立
        4.2.1 上坡路段货车车速预测模型
        4.2.2 下坡路段货车车速预测模型
        4.2.3 货车车速预测模型的修正
    4.3 模型的检验与比较
        4.3.1 上坡路段货车车速预测模型的检验与比较
        4.3.2 下坡路段货车车速预测模型的检验
    4.4 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测算系统开发
        4.4.1 系统概述
        4.4.2 货车车速预测软件程序编写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主要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人车控制的运行车速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驾驶员控制模型
    1.1 驾驶员感知模型
    1.2 驾驶员操纵模型
2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
    2.1 车辆行驶方程式
    2.2 车辆行驶阻力模型
    2.3 发动机模型
    2.4 制动器模型
3 运行车速仿真计算
    3.1 由直线段进入曲线段
    3.2 由匝道驶入高速公路
    3.3 由匝道驶出高速公路
4 结语

(6)雾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交通相关雾天环境相关研究
        1.2.2 运行车速预测模型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雾天环境对高速公路运行车速的影响分析
    2.1 雾天环境特点
        2.1.1 雾天环境定义及分类
        2.1.2 高速公路沿线雾环境空间分布特征
        2.1.3 高速公路雾环境时间分布特征
    2.2 雾对驾驶员视觉的影响
        2.2.1 驾驶员视觉注视理论
        2.2.2 雾环境对驾驶员的视觉影响
    2.3 雾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2.4 雾对道路环境的影响
        2.4.1 雾对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2.4.2 雾对道路标线可视性的影响
        2.4.3 雾对道路宽度感知的影响
        2.4.4 雾天纵坡对运行车速的影响
        2.4.5 雾对道路线形感知影响
    2.5 基于安全停车视距的车辆可视性
        2.5.1 传统停车视距模型
        2.5.2 停车视距模型修正
    2.6 雾对运行车速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雾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采集及数据预处理
    3.1 高速公路雾环境下运行车速预测的车型选择
    3.2 雾区环境及道路线形选择
        3.2.1 潜在雾区分布理论
        3.2.2 雾环境下高速公路线形组合选择
    3.3 雾天运行车速及能见度采集方案设计
        3.3.1 试验目的
        3.3.2 数据样本量确定
        3.3.3 试验方法
        3.3.4 现场数据采集
        3.3.5 视频车速采集
    3.4 雾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行车速数据预处理
        3.4.1 试验路一速度及速度损失分析
        3.4.2 试验路二速度及速度损失分析
        3.4.3 试验路三车速及车速损失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雾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行车速分布特征分析
    4.1 雾天车速统计分析
        4.1.1 数据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4.1.2 分车型车速统计分布
        4.1.3 不同能见度下车速统计分布
    4.2 雾天环境能见度阈值确定
        4.2.1 大型车运行速度与能见度相关性分析
        4.2.2 小型车运行车速与能见度相关性分析
        4.2.3 雾天影响车速阈值确定
    4.3 低能见度下平曲线与运行车速相关性分析
    4.4 低能见度下纵坡与运行车速相关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雾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研究
    5.1 模型约束条件划分
    5.2 单因素影响下雾天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建立
        5.2.1 模型假设
        5.2.2 数据准备及回归模型
    5.3 多因素影响下雾天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建立
        5.3.1 BP神经网络基础理论
        5.3.2 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
        5.3.3 能见度(150m~200m)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5.3.4 能见度200m~500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5.4 模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7)考虑三维线形的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双车道公路的特性及安全现状
        1.1.2 设计车速和运行车速
        1.1.3 交通安全与运行车速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6 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
2 运行车速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2.1 运行车速的影响因素
        2.1.1 人的影响因素
        2.1.2 汽车的影响因素
        2.1.3 道路的影响因素
        2.1.4 环境的影响因素
    2.2 汽车运行车速数据采集
        2.2.1 实验仪器简介
        2.2.2 实验段的选取
        2.2.3 实验方案的设计
        2.2.4 实验观测的样本量
        2.2.5 行车速观测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2.3 汽车运行车速随道路线形的变化规律
        2.3.1 运行车速随半径的变化规律
        2.3.2 运行车速与曲线上各特征点断面的关系
        2.3.3 运行车速随曲线转角、曲率变化率的变化规律
    2.4 本章小结
3 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
    3.1 模型概述
        3.1.1 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的提出
        3.1.2 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的建模思路
        3.1.3 模型中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3.2 各变量与单项线形指标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3.2.1 平面线形
        3.2.2 纵断面线形
        3.2.3 横断面线形
    3.3 各单项线形指标
        3.3.1 平面线形指标描述模型
        3.3.2 纵断面线形指标描述模型
        3.3.3 横断面线形指标描述模型
    3.4 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
        3.4.1 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的建立
        3.4.2 系数的试算与参数的标定
    3.5 线形指标中各变量敏感性分析
        3.5.1 平面线形中各变量敏感性分析
        3.5.2 纵断面线形指标敏感性分析
        3.5.3 横断面线形指标敏感性分析
        3.5.4 各变量敏感性比较
    3.6 本章小结
4 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4.1 运行车速与线形综合指标的关系
    4.2 行车速受到线形影响距离的确定
        4.2.1 前方线形影响距离
        4.2.2 后方线形影响距离
        4.2.3 特征点ZH点和HZ点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4.3 双车道公路各特征点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4.4 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点
    5.3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计算线形综合指标的Visual Basic程序编写
致谢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8)基于自解释道路理念的道路线形优化与仿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道路安全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2.1 驾驶员的因素
    2.2 车辆因素与道路因素
        2.2.1 车辆因素
        2.2.2 交通环境因素
        2.2.3 道路线形因素
    2.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关联度
        2.3.1 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步骤
        2.3.2 影响道路安全因素的关联度计算
        2.3.3 影响道路安全因素的关联度结论
第三章 我国当前道路超速行驶现状分析
    3.1 易发生超速行为的路段分析
    3.2 高速行驶对驾驶员的影响
    3.3 当前主要道路安全措施
第四章 自解释道路(Self-explaining Road)理念
    4.1 驾驶人特性
    4.2 交通环境分类
    4.3 交通行为的影响
    4.4 自解释道路与我国道路结合设计初探
第五章 道路路线评价与优化
    5.1 速度与事故的关系
    5.2 道路路线设计安全评价
        5.2.1 评价标准
        5.2.2 安全评价步骤
        5.2.3 京新高速公路胶泥湾至冀晋界段推荐线位仿真
        5.2.4 京新高速公路胶泥湾至冀晋界段推荐线位安全评价
    5.3 运用自解释道路理念优化设计与评价
        5.3.1 线形优化设计
        5.3.2 交通设施优化设计
        5.3.3 优化设计评价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9)山区运营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山区运营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内容
    2.1 路况核查与评价
    2.2 交通安全现状评价
    2.3 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运营公路交通安全性检验
    3.1 设计符合性检验
    3.2 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性详细检验
    3.3 驾驶负荷检验与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营公路的安全性评价技术
    4.1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测算技术
    4.2 驾驶工作负荷度安全性分析评价技术
    4.3 三维空间视距检测与评价
    4.4 车辆行驶稳定性安全评价技术
    4.5 路侧设计及安全设施的优化与评价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
    5.1 工程简介
    5.2 交通现状分析
    5.3 设计符合性检查
    5.4 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性详细检验
    5.5 基于驾驶负荷度的安全性检验
    5.6 主要安全改善措施
    5.7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二级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运行车速预测模型
    1.1 路段划分
    1.2 直线段车速预测模型
    1.3 平曲线段车速预测模型
    1.4 纵坡段车速预测模型
    1.5 弯坡段车速预测模型
2 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指标
3 模型验证
4 结语

四、公路运行车速测算模型的研究和标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段线形质量研究[D]. 贺少英. 长安大学, 2020(06)
  • [2]高速公路分道限速措施对驾驶行为及交通流的影响研究[D]. 柳美玉. 清华大学, 2018(06)
  • [3]基于VSP的山区高速公路货车车速预测建模[D]. 李栋. 长安大学, 2017(03)
  • [4]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6)
  • [5]基于人车控制的运行车速模型研究[J]. 谢亚辉,熊坚,熊登,胡潇睿. 公路与汽运, 2016(03)
  • [6]雾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预测研究[D]. 吕勇衡.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6)
  • [7]考虑三维线形的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D]. 傅岳隆. 安徽理工大学, 2014(03)
  • [8]基于自解释道路理念的道路线形优化与仿真评价[D]. 陈曦.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3)
  • [9]山区运营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 刘建蓓. 长安大学, 2013(05)
  • [10]二级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研究[J]. 王强,邹智军. 交通标准化, 2013(01)

标签:;  ;  ;  ;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计算模型的研究与标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