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和氟化钠涂层对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的体外研究

表面活性剂和氟化钠涂层对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的体外研究

一、表面活性剂加氟化钠涂料对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的体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慧[1](2021)在《ClinproTMXT保护膜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玻璃离子长效保护膜(ClinproTMXT Varnish)是一种新一代的光固化树脂改性的玻璃离子聚合物,其辅助再矿化和增强牙釉质预防的作用效果尚未明确,值得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状况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显微硬度测定及钙磷元素分析,结合体外p H循环实验模型,比较ClinproTMXT Varnish与临床上常用的氟制剂多乐氟对于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12-21岁因正畸治疗减数拔除的双尖牙122颗,超声清洗,去除软组织,截除牙根,制成4 mm×4 mm×3 mm的釉质块,随机选取2个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作为健康对照,其余用于两部分实验。(1)釉质脱矿预防实验(实验A):选择60个釉质块,随机分为3组(n=20),A1组全部釉质块按照厂家提供的使用方法涂布ClinproTMXT Varnish(酸蚀15 s,去除酸蚀剂,气枪吹干,用小毛刷在开窗区均匀涂一薄层材料,光照固化25 s);A2组为阳性对照组,用多乐氟反复涂擦1 min;A3组为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预处理完成后,分别将三组样本静置于人工唾液中;(2)釉质再矿化实验(实验B):另取60个釉质块,预先置于人工脱矿液中脱矿72 h,待脱矿完成后随机分为3组(B1、B2、B3)(n=20),处理方法同釉质脱矿预防实验各组。前期处理后的实验A、B共六组样本模拟口腔环境,均经人工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交替p H循环处理30 d。后期采用SEM观察釉质表面超微结构,显微硬度计测定釉质表面显微硬度(SMH)变化,X能谱分析仪分析釉质表面钙磷元素含量。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釉质脱矿预防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的牙釉质表面平坦均匀,釉质脱矿预防实验后的ClinproTMXT Varnish组牙釉质表面呈现釉柱间质增宽,无明显蜂窝状结构,表层基本完整;阳性对照组牙釉质表面可见大量片状沉积物,蜂窝结构部分被覆盖,可见较清晰的釉柱间质形态;阴性对照组组釉质表面明显凸凹不平,可见少量不规则沉积物,表现为典型的釉质脱矿的蜂窝状改变。显微硬度测量结果显示组间分析可见,釉质脱矿预防实验后的ClinproTMXT Varnish组与多乐氟组间的显微硬度值无显着差异(p=0.071),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组(p<0.05);各组间实验前、后的显微硬度差值ΔSMH两两比较,A1组<A2组<A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比值依次为A1组>A2组>A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釉质再矿化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Clinpro TMXT Varnish组牙釉质表面相对平坦,有片状沉积物散在分布,无明显的凹坑状结构,无明显的脱矿表现;阳性对照组牙釉质表面粗糙不平,可见凹坑状结构被大量沉积物覆盖,但仍可见散在孔隙;阴性对照组牙釉质表面呈现明显的蜂窝状结构,表面有较深的凹坑,甚至连接成片,可见清晰的釉柱中心及釉柱间质形态。显微硬度测量结果显示组间,各组实验后测得的显微硬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SMH为实验前、后测得的显微硬度的差值,各组间ΔSMH两两比较,B1组>B2组>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比值依次为B1组>B2组>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linproTMXT Varnish和多乐氟均能预防牙釉质脱矿且促进脱矿的牙釉质再矿化,ClinproTMXT Varnish的作用更佳。(2)ClinproTMXT Varnish较多乐氟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损性能。(3)釉质再矿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逆转白斑病变,预防釉质脱矿比治疗更重要。

全璐璐[2](2021)在《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对邻面去釉后的再矿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制备生物活性玻璃溶液(bioactive glass,BAG),利用离体牙防龋实验,来探究不同浓度的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对邻面去釉(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IER)后釉质的再矿化的效果。比较邻面去釉后不同再矿化剂:生物活性玻璃、氟保护漆、护牙素(casein phosphopeptide-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的再矿化作用。为临床正畸邻面去釉后的龋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选取健康离体牙30颗,邻面去釉造模后得到60个邻面去釉的标本,随机分为:空白组、2%BAG组、4%BAG组和6%BAG组,每组15个样本。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不同浓度的BAG溶液对各组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5min/次,2次/d,30天p H循环,实现体外致龋。实验二:选取健康离体牙30颗,邻面去釉造模得到60个标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个样本,应用不同矿化剂分别进行再矿化处理: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处理,5min/次、2次/d;生物活性玻璃组: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处理去釉面,5min/次、2次/d;氟保护漆组:去釉面用氟保护漆仅处理一次;护牙素组:护牙素处理去釉面,5min/次、2次/d;各组均进行30天体外循环致龋。实验一、实验二,均使用显微硬度仪测量釉质表面的硬度(microhardness,MH),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釉质表面微观形态表征;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分析釉质表面的元素及含量。结果实验一:1)实验后牙釉质的显微硬度较明显低于实验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显微硬度值最大且硬度差值最小的是4%BAG组,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2)实验后电镜下观察:空白组釉质面极为粗糙,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大量的由脱矿导致的裂隙;BAG各组釉质表面可见不同程度的矿物质覆盖在表面;2%BAG组的釉质表面沉积的矿化物多呈现为片状,沉积不均匀,仍可见明显的邻面去釉留有的划痕;4%BAG组的矿物质沉积较厚,邻面去釉后的划痕较为明显地减少,矿物质较均匀的覆盖在去釉面上且较为平整;6%BAG组釉质表面矿化物呈结块状且体积较大,结块状,沉积物之间明显可见裂隙、划痕,矿化沉积不均匀。3)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空白组主要元素为Ca、P、O,BAG各组的主要元素为Ca、P、O、Si、Na。钙磷比最高的是6%BAG组,4%BAG组次之,各组间的钙磷比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二:1)实验后牙釉质的显微硬度低于实验前,差异有显着性(P<0.05),实验后,对各组的显微硬度值进行比较可知:BAG组和氟保护漆组显微硬度值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扫描电镜结果观察:空白组釉质表面不平,存在大量的脱矿凹坑,BAG组沉积在釉质表面的矿物质较为均匀平整,脱矿孔隙明显减少。氟保护漆组可见层片状的矿物质沉积于釉质表面,且矿化物之间存在许多较明显的脱矿孔隙和裂纹。护牙素组釉质表面粗糙不均,有大量的颗粒状沉积物覆盖在釉质表面,有的较致密,有的较为疏松,且钙化团块间可见脱矿孔隙。3)能谱分析结果显示BAG组的主要元素Ca、P、O、Si、Na元素,氟保护漆组主要是Ca、P、O、F,其他各组主要元素为Ca、P、O。4%BAG组的钙磷比值和护牙素组的比较,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均大于其他组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生物活性玻璃溶液能够有效地促进邻面去釉的再矿化,且4%溶液的效果最好。2)生物活性玻璃、氟保护漆、护牙素(CPP-ACP)在邻面去釉后均具有促进再矿化作用,其中生物活性玻璃的再矿化效果最好。图8幅;表7个;参111篇。

付玉琴[3](2021)在《氟化物与Er:YAG激光联合对脱矿牙本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将38%氟化氨银(Silver Diamine Fluoride,SDF)、适乐氟保护漆(ClinproTM White Varnish,CPWV)单独或分别与相同参数的低能量Er:YAG激光联合作用于脱矿牙本质,分析低能量Er:YAG激光与两种氟化物对脱矿牙本质的协同再矿化作用,为低能量Er:YAG激光作为氟化物治疗脱矿牙本质的辅助技术手段这一可能性提供实验参考。[方法]收集20-25岁因正畸或牙齿阻生需要拔除的牙体无缺损、根尖孔封闭的第三磨牙10颗,体视显微镜下排除龋坏、裂纹、变色、牙发育异常及根尖孔发育不完全者。取咬合面釉质下方2~2.5mm厚的牙本质,经包埋、切割、抛光后,制备成10个牙本质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每个牙本质块的(?)面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A 组:SDF;B 组:CPWV;C 组:CPWV+Er:YAG;D组:SDF+Er:YAG。;A、B组分别作为D、C组的阳性对照,以分析低能量Er:YAG激光分别与38%氟化氨银、适乐氟保护漆两种氟化物对脱矿牙本质的协同再矿化作用。经过耐酸指甲油封闭处理后,制备成面积为2mm×2mm的4个开窗区域。运用pH值为4.4的乙酸盐溶液浸泡96h制备脱矿牙本质块,并用耐酸指甲油封闭开窗区域的一半作为初始值检测用途。C、D组进行相同参数的Er:YAG激光照射后,A、D组涂布SDF,B、C组涂布CPWV,作用时间为4h。将所有样本经纯水清洗后进行每天6次、持续8天的pH循环处理。使用显微CT,对样本进行三维图形扫描及图形重建,检测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矿物质密度MD、脱矿深度LD变化。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检测样本表面显微硬度SMH变化。采用Two-way ANOVA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Fridman M检验、Wicoxon配对法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分析干预是否有再矿化效果。[结果]1.显微CT检测结果:(1)在矿物质密度MD指标下,A、B、C、D组干预前后的再矿化情况组内比较结果:A(t=0.444,P=0.668)、B(t=2.132,P=0.924)、C(t=0.062,P=0.38)、D(t=0.289,P=0.7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矿物质密度MD指标下,A组与D组、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分别为:①初始矿物质质密度MD0:A组与D组比较(F=0.195,P=0.669),B组与C组比较(F=0.421,P=0.5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的矿物质密度MD1:A组与D组比较(F=0.932,P=0.36)、B组与C组比较(F=1.750,P=0.2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干预前后的矿物质密度差值△MD:A 组与 D 组比较(F=0.203,P=0.663),B 组与 C 组比较(F=2.513,P=0.1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在脱矿深度LD指标下,A、B、C、D组干预前后的再矿化情况组内比较结果:A(t=1.697,P=0.124)、B(z=-1.784,P=0.0744)、C(z= 1.07,P=0.285)、D(t=1.911,P=0.0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在脱矿深度LD指标下,A组与D组、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分别为:①初始脱矿深度LD0:A组与D组比较(F=1.34,P=0.277),B组与C组比较(χ2<0.0001,P=0.9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的脱矿深度LD1:A组与D组比较(F=1.685,P=0.224),B组与C组比较(χ2=3.6,P=0.0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干预前后的脱矿深度差值△LD:A组与D组比较(F=0.44,P=0.881),B组与C组比较(χ2=3.6,P=0.0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表面显微硬度检测结果:(1)在表面显微硬度SMH指标下,A、B、C、D组的组内干预前后再矿化情况比较结果:A(z=-1.172,P=0.241)、B(z=--1.886,P=0.059)、C(z=-1.07,P=0.285)、D(z= 1.478,P=0.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表面显微硬度SMH指标下,A组与D组、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分别为:①初始表面显微硬度SMH0:A组与D组比较(F=0.524,P=0.448),B组与C组比较(χ2=3.6,P=0.0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的表面显微硬度 SMH1:A 组与 D 组比较(χ2=0.4,P=0.527),B 组与 C 组比较(χ2=1.6,P=0.2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干预前后的表面显微硬度差值△ SMH:A组与D组比较(F=0.168,P=0.691),B 组与 C 组比较(χ2<0.0001,P=0.9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H循环脱矿后,38%氟化氨银、适乐氟保护漆、适乐氟保护漆+Er:YAG激光、38%氟化氨银+Er:YAG激光四种干预方式处理前后的脱矿牙本质理化、力学性能不变,即四种干预方式均抑制了脱矿牙本质进展,但未促进已形成的病损再矿化。2.适乐氟保护漆+Er:YAG激光联合应用与适乐氟保护漆单独应用相比、38%氟化氨银+Er:YAG激光联合应用与38%氟化氨银单独应用相比对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疗效均无协同增强作用。低能量Er:YAG激光是否能作为氟化物治疗脱矿牙本质的辅助治疗手段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施莹[4](2020)在《粘接辅助矿化及其相转变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含磷酸钙的粘接剂相转变的影响因素目的:本实验探究磷酸钙粘接剂的相转变时间、颗粒转变的形貌及有机无机相的相互作用。材料与方法:1.在乙醇体系中,配制以三乙胺小分子作为稳定剂的磷酸钙纳米簇,通过高速离心将获得的团簇重新分散到制备的粘接剂体系中,再次离心获得磷酸钙粘接剂,将所制备的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元素分析(EDS mapping)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确定磷酸钙粘接剂中的矿物含量。2.制备64个1*1cm,厚约0.1mm的磷酸钙粘接剂薄膜,浸泡在10m L人工唾液体系(1.5 m M Ca Cl2,0.9 m M K2HPO4,130 m M KCl,1.0 m M Na N3,20 m M HEPES,PH=7.4)中,放在37℃恒温箱内孵化1,2,4,7天后取出,去离子水冲洗,干燥。通过透射电镜(TEM)、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及X射线衍射(XRD)方法分析,对磷酸钙粘接剂薄膜进行表征,通过FTIR光谱分析,计算劈裂函数(SF),评估薄膜在人工唾液中的相变程度。3.取0.01g未固化的磷酸钙粘接剂滴在corning皿底部,加入1 m L人工唾液,在37℃恒温箱内孵育,0,24 h,48 h小时取样,超声10min,分散样品,取10μL上清液溶解在100μL无水乙醇中,滴加在铜网上,液氮温度下玻璃化,通过冷冻电镜观察未固化粘接剂中颗粒的相变形貌。4.通过水热法制备与釉质棒形态相似的HAp纳米棒,将磷酸钙粘接剂与纳米棒混合,高速离心到坐标镍网上后光固化,放在37℃湿度为100%恒温箱内悬空孵化,不与溶液直接接触,1,2,4,7,28天后取出,通过坐标的标记连续追踪同一位置HAp棒上磷酸钙粘接剂的相转变过程,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及快速傅里叶转换FFT分析晶体的相转变。5.粘接剂单体分子与磷酸钙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通过FTIR光谱分析。结果:1.磷酸钙粘接剂薄膜为均一、连续光滑的固体结构,其中的无机物含量约为16%。扫描电镜下磷酸钙粘接剂是均匀连续的,其中磷酸钙颗粒大小约20nm,EDS mapping结果显示磷酸钙粘接剂中C、O、Ca、P元素的均匀分布;TEM电镜结果显示磷酸钙大小约20nm,在粘接剂中的分布均匀连续。2.FTIR结果显示即刻的粘接剂薄膜内的磷酸钙呈无定形状,人工唾液中孵育后,1天开始部分相变,磷酸根的伸缩峰(ν3)570 cm-1大包峰逐渐劈裂成560 cm-1和600 cm-1两个峰,提示在最初阶段,7天中劈裂峰依次增大,劈裂指数SF呈近似“S”发展,说明7天内相变在一天的孵育后先增快后逐渐缓慢,晶体相变逐渐完成。XRD显示磷酸钙粘接剂在即刻呈现20°左右非晶包峰,在7天内HAp的特征峰2θ=25.8°(002)、31.5°(211)、34°(202)逐渐尖锐。TEM结果显示即刻磷酸钙分子为圆球形,在7天时为均匀致密的针状晶体结构,中间过程中两种形貌可以同时观察到,且无明显界限。3.冷冻电镜显示,将未固化的磷酸钙粘接剂培养在人工唾液中,24小时时圆球状晶体上出现针状区域,48小时时圆球状轮廓消失,晶体转化为完全的短棒状。SAED结果显示HAp(002,211和004)特征衍射斑点增强。4.高分辨显示吸附在HAp棒上的磷酸钙在0-4天为球形,球体上没有观察到晶格条纹,在恒温饱和湿度下孵育7天,发现球体表面上有散在的结晶域,在这些小圆斑里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晶格条纹,在28天孵育后观察相同位置,原来的圆球形消失,磷酸钙颗粒塌陷形状变小,可以观察到明显的HAp(211)晶格条纹,FFT结果显示晶面间距为0.34 nm和0.28 nm,提示为羟基磷灰石晶体。5.磷酸钙加入粘接剂后,P-O伸缩振动峰从1050cm-1到1015cm-1的移动,提示磷酸钙中的O可能与单体分子中的酰胺结构发生N-H...O氢键相互作用,起到一定稳定磷酸钙的作用。结论:磷酸钙粘接剂能吸附在HAp棒上,通过表面先产生结晶域开始到整个晶体完成相转变。粘接剂中的单体可通过侧链与磷酸钙的作用,以及固化后形成网络限位作用减缓磷酸钙的相变。磷酸钙粘接剂在粘附到HAp纳米棒表面后相转变获得与釉质晶体成分相似的晶体,有望开发为一种新型釉质防龋涂料。第二部分含磷酸钙的粘接剂修复釉质初探目的:探讨磷酸钙粘接剂对釉质的修复效果。材料与方法:1.磷酸钙粘接剂合成方法同实验1。2.釉质白斑模型制备:采用12颗人类第三磨牙,利用慢速切割机在牙冠颊侧切取5 mm×5 mm×1 mm牙釉质片12片,指甲油包裹中部开窗4 mm×4 mm×1 mm。用PH=4.6的乳酸凝胶体系脱矿,每周更换脱矿液,持续21天。样品取出后丙酮超声除去指甲油,采用数码照片摄像、扫描电镜(SEM)及元素分析面扫(EDSmapping)表征。3.釉质白斑的修复:将釉质样品分为两组(n=6):a对照组:釉质片不作处理,浸泡到人工唾液中。b实验组:釉质质片涂抹磷酸钙粘接剂,光固化40秒,直接浸泡到人工唾液中。将制备好的样本放入人工唾液后(10 ml/个),置于37℃的水浴培养箱内,液每天更换人工唾液。待28天后取出,采用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元素分析(EDS mapping分析样品)。3纳米压痕测试: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后的釉质片,采用纳米压痕测试(nanoindentation)评估比较天然釉质、釉质白斑、修复后釉质的机械强度,每组重复测试三个样本。结果:SEM结果显示经过21天的凝胶脱矿,釉质表面生成白垩色脱矿层,SEM下观察到约70μm厚的脱矿层,元素分析显示釉柱间质钙磷元素缺失。将磷酸钙粘接剂涂抹于釉质上,形成一层致密的磷酸钙粘接剂层,其中磷酸钙颗粒为圆球形,大小约为20nm左右。TEM/SEM结果显示ACP颗粒的形态为圆球形。矿化28天后,TEM显示釉质表面有一层晶体致密的矿化层,对应SAED结果显示有羟基磷灰石晶相结构特征性的002,211和004衍射环,元素分析显示该层中有丰富的Ca、P元素。HRTEM图像显示颗粒表面的晶面间距:0.34 nm和0.28 nm,它们与002和211的HAp晶格平面保持一致提示颗粒为羟基磷灰石晶体。纳米压痕测试结果为:天然牙釉质的硬度为2.23±0.03 Gpa,弹性模量为58.10±0.69 GPa;釉质白斑的硬度0.33±0.01 Gpa,弹性模量为5.87±1.1 GPa;釉质修复28天后,硬度为1.48±0.04Gpa,弹性模量为28.58±0.65 Gpa。结论:磷酸钙粘接剂在釉质表面形成致密的晶体粘接剂层,提高了釉质白斑的硬度和模量。第三部分:含磷酸钙的粘接剂封闭牙本质小管及再矿化研究目的:本实验探究负载无定形纳米磷酸钙的矿化粘接剂对于脱矿牙本质的封闭能力、对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牙本质细胞突的矿化能力,以及人牙髓干细胞(h DPSCs)增殖及矿化行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配制一种自酸蚀实验性粘接剂,制备聚合物稳定的无定形纳米磷酸钙颗粒,在使用前将20 wt%磷酸钙颗粒加入粘接剂中,充分混合形成矿化粘接剂,将聚合物稳定的无定形纳米磷酸钙颗粒、粘接剂及矿化粘接剂分别进行表征。2.牙本质敏感模型制备及封闭性能测试:选取64个无龋人第三磨牙,制备大小约5 mm×5 mm×1 mm牙本质片,用37%磷酸酸蚀20 s构建牙本质敏感模型。随机分为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牙本质表面不再进行一步处理;B组:牙本质表面涂布脱敏剂Gluma(贺利氏、德国);C组:牙本质表面涂布自制的粘接剂;D组:牙本质片表面涂布含PAsp-ACP的粘接剂。每个组)中有一半的牙本质片(n=8)接受额外的摩擦试验和耐酸试验:牙刷轻刷牙本质片1分钟,刷20次后,用6%柠檬酸溶液浸泡1分钟。然后将其浸泡在人工唾液中1,14和28天后,测量牙本质的渗透性(n=6),余2个牙本质片用场发式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3.含磷酸钙的矿化粘接剂的矿化性能评价:28天后,对上述8个亚组的样本用显微拉曼光谱(Raman Mapping)、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观察表面的矿物质沉积,样本用TEM观察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牙本质细胞涂等结构的矿化情况。4.含磷酸钙的矿化粘接剂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空白对照组、纯粘接剂组、矿化粘接剂组。粘接剂光固化、紫外消毒后在DMEM培养液中搅拌24小时,获得浸出液,采取0.12、0.24和0.47 mm3/m L三种浓度的浸出液加入含细胞密度为5×104 cells h DPCSs的24孔板中,孵育1、3、7天后,用CCK8法测细胞活性。14天后von Kossa染色观察细胞矿化情况。同时用TEM观察矿化粘接剂对于牙本质样中成牙本质细胞突的作用。结果:1.TEM、FTIR、XRD结果表明制备的矿化粘接剂中含有直径30-50 nm的无定形纳米磷酸钙颗粒,尚未发生相变,元素分布显示钙、磷元素在矿化粘接剂中比较均匀的分布。2.对四组牙本质片渗透率作记录并进行Kruskal-Wallis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α=5%)。C、D组的牙本质片的渗透率显着低于A、B组(P<0.05),但C、D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B组显着低于A(P<0.05)。经过耐酸和磨擦试验后,D组的牙本质的渗透率显着低于其它三组(P<0.05)。SEM观察发现D组可以在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树脂突,且在表面形成一层树脂-晶体混合层,并具有一定的抗酸耐磨能力。3.Raman Mapping及拉曼光谱发现D组表面有较强的960cm-1峰强,说明表面有羟基磷灰石的沉积。XRD结果证实D组在表面形成了晶体杂化层。TEM观察发现在牙本质小管中,应用矿化粘接剂能在管周牙本质细胞突上观察到钙沉积。4.粘接剂与矿化粘接剂浸出液均显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中矿化粘接剂在1天结果中显示出无显着性差异的抑制增殖(P>0.05),但在5天与7天结果中显示显着的促增殖作用(P<0.05)。与矿化粘接剂浸出液共培养的h DPSCs von Kossa染色阳性,形成钙结节,其余组均呈阴性结果。结论:基于粘接剂负载无定形纳米磷酸钙的新型复合材料,能有效封闭开放的牙本质小管,其作用有一定的耐磨擦耐酸能力,能促进脱矿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牙本质细胞突的矿化。且矿化粘接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有诱导牙髓干细胞矿化的潜能为临床治疗牙本质敏感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第四部分: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界面的矿化初探目的:探究一种新的评价自酸蚀粘接剂牙本质界面再矿化的评估模型。材料与方法:选取48颗人无龋第三磨牙,用慢速切割机垂直于牙长轴切除1/3冠暴露无釉质的牙本质面,在流水条件下用360和600grit砂纸打磨,然后随机分入一下三组,每组16颗牙齿:对照组(一步法酸蚀组):抛光的牙本质表面不再进行预处理,待用;底涂-冲洗组:抛光的牙本质表面,用底涂剂(15%MDP和1%BAC的酒精水溶液)涂布牙本质表面15s,水汽冲洗30s;底涂-不冲洗组:抛光的牙本质表面,用底涂剂涂布牙本质表面15s不用水汽冲洗,强吹5s。将冲洗下来的液体收集、冻干后XRD分析其中的组分。制备96个单层重组I型胶原模型,在处理好的3组牙本质上使用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3 Bond(S3),固化后在每个牙面上放置2片镍网,负载胶原的面朝下,盖上复合树脂层Clearfil Majesty,将制备的样本放在人工唾液中储存28天,取出后使用透射电镜观察镍网的矿化情况,并使用元素分析确定其元素分布情况。结果:XRD结果可以发现冲洗下来的物质中有MDP-Ca(2θ=4.84°),DCPD(2θ=11.8°)的特征峰,以及MDP非晶的包峰。在人工唾液中孵育28天后,对照组及底涂-冲洗组无明显矿化,而底涂-不冲洗组中取出的胶原可以观察到微弱的矿化,一些区域的胶原变粗且显微内有平行于胶原的羟基磷灰石排列,SAED显示微弱的002羟基磷灰石结晶环,元素分析也显示Ca,P元素的存在。结论:在自酸蚀粘接过程中,底涂不冲洗组残存的可溶性钙盐可以导致界面中胶原的矿化,这种胶原模型可能能作为评估自酸蚀粘接剂界面矿化的一种手段。

方泽辉[5](2020)在《仿生天然成釉器的理化特性和空间结构构建人工成釉器诱导釉质再生》文中认为背景:在哺乳动物的矿化组织中,牙釉质是最坚硬的组织。一旦牙釉质受到损伤,机体无法进行自我修复和再生。传统的修复方法常伴有牙体组织-人工材料粘接界面的微渗漏和继发龋,最终导致修复体的失败。目前在临床中应用的再矿化材料很难再生出釉质样晶体结构,并且再生的无规则矿化晶体不能满足日常的咀嚼运动。仿生诱导牙釉质微结构的再生是目前研究釉质再矿化的热点之一。釉质在体内的生物矿化是由成釉器中的成釉细胞分泌有机基质,通过釉质基质蛋白调控无机晶体的成核生长,即“有机基质调控理论”,但在仿生矿化模板的选择和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模板的设计不能完全模拟天然釉质生长过程中凝胶基质的微环境,特别是模板的理化特性和空间结构方面缺乏设计依据。目的:根据牙齿组织有机基质生物矿化过程中,有机模板控制和诱导磷灰石晶体成核生长,对天然成釉器的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如形态结构、无机矿物离子类型和存在形式等,为釉质矿化模板的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构建人工成釉器体外诱导釉质的再生。方法:将6个月大的猪牙胚脱细胞处理后分离其成釉器进行临界点干燥,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态结构、纤维大小、孔隙分布特征以及孔径的大小。硝酸溶解成釉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其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成釉器中无机矿物离子的存在形式。设计改性的富亮氨酸釉原蛋白(m LRAP)和非釉原蛋白的仿生类似物(NAA)仿生成釉器中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的功能,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m LRAP和NAA的相互作用及作用形式。将m LRAP/NAA交联在酸蚀的牙釉质表面,仿生模拟成釉器的细胞外基质,根据天然成釉质器中矿物离子的浓度和含量来设定矿化体系中的矿物离子,构建人工成釉器诱导釉质结构的再生。SEM观察再生的釉质,XRD和FTIR检测再生晶体的性质,显微硬度仪测试再生晶体的硬度。并利用CCK-8对仿生构建的人工成釉器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扫描电镜(SEM)显示天然的成釉器呈均匀分布的纤维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之间呈片状、块状结构,孔径大小约为10-20μm。ICP-AES结果表明,成釉器中含有钠、钙、镁、磷、锌、硅等与矿化相关的元素。成釉器越接近于牙形成部位,其钙、镁、磷的含量明显增加。XRD和FTIR表明远离矿化的位置的基质中未检测到明显的晶体,但在靠近矿化的区域有羟基磷灰石晶体生成。3mg/ml的m LRAP/NAA构建的人工成釉器和天然成釉器的孔径和形态接近。分子动力学的结果表示设计的m LRAP和NAA相互作用的位置位于我们设计添加的片段。构建的人工成釉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脱矿的釉质表面再生出了釉质样的晶体,与天然釉质连接紧密,硬度接近天然釉质。结论:通过对天然成釉器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的分析,采用m LRAP/NAA构建的人工成釉器在体外成功诱导了釉质的再生,是治疗釉质缺损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青蓉[6](2019)在《两种氟保护漆抑制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多乐氟氟化钠护齿剂(以下简称多乐氟)与ClinproTM White Varnish氟保护漆在正畸固定矫治中抑制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到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42例12-26岁恒牙列期错畸形需进行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15例,238颗牙,B组(多乐氟干预)15例,280颗牙,C组(ClinproTM White Varnish(3M ESPE)氟保护漆干预)12例,194颗牙,选择每位固定矫治患者上、下颌的中切牙到第一磨牙作为研究对象(严重错位或未完全萌出者不纳入研究对象)。(2)分别追踪记录各组干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托槽周围牙面四个象限的脱矿计分,并计算脱矿指数、脱矿率。(3)利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釉质脱矿指数和脱矿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B、C组上颌牙齿的釉质脱矿比较:(1)釉质脱矿指数比较:三组上颌牙齿釉质脱矿指数基线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固定矫治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釉质脱矿指数B组和C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釉质脱矿率比较:三组上颌牙齿釉质脱矿率基线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固定矫治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脱矿率B组、C组均低于A组(P<0.017),但B组与C组间在3个月、6个月时脱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矫治12个月时C组的釉质脱矿率低于B组(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釉质脱矿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固定矫治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过程中,釉质脱矿率均呈增长趋势,A组、B组的脱矿率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A<0.01;P趋势B<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趋势C>0.05);(2)A、B、C组下颌牙齿的釉质脱矿比较:(1)釉质脱矿指数比较:三组下颌牙齿釉质脱矿指数基线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固定矫治3个月、6个月时A、B、C组釉质脱矿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2个月时B组和C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釉质脱矿率比较:三组下颌牙齿釉质脱矿率基线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固定矫治3个月、6个月时各组间釉质脱矿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时B组和C组的釉质脱矿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B组与C组间的釉质脱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釉质脱矿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固定矫治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过程中,釉质脱矿率均呈增长趋势,A组、B组的脱矿率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A<0.01;P趋势B<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趋势C>0.05);(3)固定矫治过程中上、下颌牙齿总体釉质脱矿率比较:固定矫治前上下颌牙齿脱矿率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当矫治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上颌牙齿脱矿率均高于下颌牙齿脱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固定矫治的第3个月托槽周围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牙釉质脱矿,且脱矿率和脱矿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进行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上颌牙齿釉质脱矿率明显高于下颌牙齿,因此,临床工作中正畸医生应该更加密切关注上颌牙齿的釉质脱矿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3)多乐氟和ClinproTM White Varnish氟保护漆两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预防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托槽周围牙面的釉质脱矿,减少牙釉质表面白垩斑的发生。(4)对于具有较高釉质脱矿风险的正畸固定矫治人群来说,定期涂布ClinproTM White Varnish氟保护漆在美观度、操作便捷性及舒适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王琬莹[7](2019)在《明胶/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牙釉质修复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而且通常来讲是不可逆转和永久性的。早期龋病一般采用再矿化法进行处理。目前,氟化物是使用最广泛的再矿化材料,但由于氟元素的毒副作用以及氟斑牙的产生,使得氟化物的使用受到限制。基于以上内容,本文采用明胶(GE)和甘氨酸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Gly)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牙釉质再矿化贴膜,诱导无机物在脱矿牙釉质表面再矿化,并表征牙釉质再矿化的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1)以明胶(GE)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GE纤维,并通过正交实验,探索出GE的最佳纺丝参数。然后分别采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C)与戊二醛(GA)对GE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并优选出一种交联方法用于后续材料的制备中。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GE溶液的浓度为24%,纺丝正电压为22KV,接收距离为10cm时,纺丝效果最好。对比两种交联方法可知:EDC交联的力学性能较好,交联度较高,且无细胞毒性,有利于后续应用。(2)以氢氧化钙、磷酸和甘氨酸(Gly)为原料,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HAP-Gly)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该粉体的成分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制备的HAP-Gly粉体无其他杂相生成,纯度较高。然而,由于Gly对HAP的结晶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改性后的HAP的衍射峰发生明显的宽化;HAP-Gly为晶簇棒状结构,长度约为50-130nm,直径约为5-15nm;通过对HAP-Gly粉体进行细胞毒性分析,证明其无细胞毒性。(3)以GE和HAP-Gly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GE/HAP-Gly复合纤维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其结构以及矿化性能进行检测。SEM结果表明,HAP-Gly粉体颗粒之间团聚在GE纤维内部或表面,使得部分纤维表面突起,使得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增大,有利于促进蛋白的吸附以及细胞的黏附与增殖。ICP-AES测试结果表明,GE/HAP-Gly复合膜的可以持续地释放钙、磷离子,为脱矿牙釉质的再矿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将GE/HAP-Gly纤维膜贴附于脱矿牙釉质表面,研究其对牙釉质表面再矿化的作用。通过显微硬度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式考察牙釉质表面再矿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该纤维膜进行再矿化后,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HV)增加了40.6 kg/mm2,脱矿牙釉质表面的裂纹有了明显的缩小,且磷灰石晶格恢复到一定程度,证明GE/HAP-Gly纤维膜对牙釉质的再矿化有一定效果。

刘川子[8](2019)在《咬合垂直距离的三维头影测量&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在牙本质敏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目的对于需要治疗的全口牙体表面组织丧失(Tooth surface lose TSL),常由于临床冠高度减低,在行咬合重建时缺乏正常的修复空间。传统的治疗方法常截断牙冠,或行冠延长向根方开辟修复空间,而不增加垂直距离(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 OVD)。OVD是否能被增加,通过修复体增加后的OVD是否能长期维持,一直饱受争议。上世纪30年代,许多学者认为升高OVD等咬合关系调整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D),严重的可致骨关节病。因此,最初学术界认为OVD升高是不提倡的危险的治疗方法。时至90年代,随着询证医学以及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大量证据证明,咬合调整与TMD不存在因果关系。目前,TMD病因研究认为,其发生因素与咬合-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系统的调节功能失衡有关,影响调节功能的因素与激素水平,精神心理学等有关。除危险性外,一些学者认为升高后的OVD由于牙槽骨改建的代偿作用,仍会回复至升高前的高度,升高的效果不可靠。在对OVD的解剖学研究中发现,尽管TSL存在于多年龄段,但OVD趋向于不变,即TSL损失的临床冠长,存在一定程度的代偿。这类代偿可能来源于三个部分,牙、牙槽骨及下颌骨位移。X线研究分析发现,牙齿终生有持续的牙合方伸长现象。这一移动被解释为,根尖牙骨质持续性累积推动牙齿牙合方位移,直至接触对合牙。牙萌出趋势的代偿,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TSL。但对于严重的TSL,临床牙冠的明显减低说明牙萌出无法完全补偿垂直向的高度损失。后牙支持丧失时,下颌前移位也可补偿部分垂直距离。对于牙槽骨,研究认为牙槽骨随牙伸长而牙合向生长的趋势并不明显。甚至一些研究认为,牙槽骨高度在无牙周炎的情况下,其高度终身不变。OVD减低的情况下,牙伸长以及下颌骨位移可能是维持OVD的代偿机制。而OVD升高后,牙是否出现压低,牙槽骨是否存在代偿性吸收而导致OVD回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升高后的OVD是否会回复至升高前这一争论与OVD升高的可靠性密切关联,但时至今日,相关实验研究仍非常少,大量论证依旧以经验性讨论为主。因此,本实验利用CBCT三维重建设计了一种骨性OVD测量系统。该系统除了在整体上测量了前下面高(Anterior lower facial heights ALFHs),还测量了牙位对应的牙槽突高度(Alveolar process heights APHs),咬合状态下临床牙冠高度(Occlusal dentition height ODH)及髁状突相对位置。并对纳入筛选标准的6例OVD升高的咬合重建病例进行分析。本研究为OVD升高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病例研究分析提出了初步的结论。第一部分 咬合升高后颌面垂直距离变化的三维投影测量实验一 垂直距离CBCT三维投影测设计及观察者间可靠性检测[材料方法]高分辨Newtom CBCT(QR s.r.l.Silvestrini,2037135 Verona,Italy)的DICOM格式导出,SIM/Plant O&O软件(Materialize,Leuven,Belgium)三维测量系统设计。测量系统设计完成后,从资料库中任意选择3组数据,三位不同的测量者对ALFHs(包括Me-ANS,Me-FHP,ANS-FHP和Me-ANS’)及56个全口牙假设侧位点进行观察者内可靠性分析(Intra-observer reliability ICC)。[结果]三维投影测量系统设计为ALFHs,APHs两部分,SIM/Plant O&O二维测量主要包括骨面型测量(Vertical facial patterns VFP)和关节腔间隙测量(Condyle space CS)。选择三维Frankfort平面及下颌平面为参考平面,对直线距离、平面间距及夹角角度进行测量。ICC结果显示60个测量项目值为0.936至0.999,平均值为0.993,显示了明显的可靠性。实验二 观察对象数据统计分析[材料方法]设置适当的纳入标准及筛除标准,对数据库内病例进行筛选。结合临床病例记录,对入选病例术前及术后两年的ALFHs,APHs,VFP和CS进行测量。将数据在SPSS 22.0中行配对T检验(P<0.05)。[结果]根据筛选标准,选择6例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51.8岁,男性3名,女性3名。ALFHs(包括Me-ANS,Me-FHP,ANS-FHP和Me-ANS’)和VFP从直线距离,面间距及线夹角三类测量项目显示,升高的OVD并未回落至升高前数值。APHs术前术后对比未出现明显差异。ODH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压低。CS结果显示,6名患者12个关节腔截面显示,术后两年后,一半髁状突位置发生了相对位移。[结论]1.本研究首次设计了OVD三维头影测量系统,该系统经ICC检测认为可靠性高;2.对6例入选病例术前及术后两年的CBCT进行分析,升高后的OVD未回落至术前数值。患者上下颌牙槽骨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垂直向高度变化,咬合临床牙冠高度有明显降低,且关节腔间隙测量结果提示,下颌骨在术后两年存在矢状方向的位移。[第二部分]研究背景和目的牙本质敏感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临床问题,常由于龋病、磨损、酸蚀,或医源性的牙体预备等原因导致牙本质的暴露,继而引起疼痛不适。除引起不适感外,暴露的牙本质还易发生刺激性或感染性牙髓炎症。目前,牙本质敏感治疗方案多种多样,然而在复杂的口腔环境中,抗牙本质敏感材料的稳定性存在疑问。在该部分实验中,一种新的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被合成,并应用于堵塞牙本质小管。该复合材料模拟自然界盐下层系有机质引导碳酸盐及二氧化硅混合沉淀的自然现象,在常温常压下将锶硅复合物沉积在牙本质表面,堵塞牙本质小管。该复合物制备,选择聚丙烯酸这一经典的聚合物电解质。作为有机酸引导复合物与牙本质发生离子交换,渗入牙本质小管。高表面能聚合物包裹锶盐结晶,优先沉积在凹凸不平的牙本质表面,在其后的沉积过程中,随着二氧化硅的沉淀,锶盐尺寸也得到了控制。此外,锶元素可部分或完全替换羟基磷灰石中的钙元素,形成溶解性更高,生物活性强的锶磷灰石。该材料被证实在初始pH值8.5,9.5,10.5及11.5时,均能产生较好的堵孔效果,堵孔深度达到7-50μm不等,且随着初始pH值增加,抗粪肠球菌的能力增强。此外,在人工唾液中,该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再矿化能力。第二部分 聚丙烯酸烯/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在牙本质敏感中的应用实验一 多种碳酸锶复合物制备及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对比[材料方法]用不同方法制备碳酸锶材料,应用于牙本质小管暴露的牙本质片表面,观察堵孔效果,共分五组进行比较,空白组:切割处理后的牙本质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PAAwt2000/Sr组:1%PAAwt2000与六水氯化锶混合液(pH1 1.5);PAAwt2000/Sr/Si组:1%PAAwt2000与六水氯化锶及硅酸钠混合液(pH11.5);PAAwt5000/Sr/Si组:1%PAAwt2000与六水氯化锶及硅酸钠混合液(pH11.5);纳米碳酸锶组:六水氯化锶乙醇混合液室温下逐滴加入碳酸钠乙醇混合液中,离心搅拌24小时。每组6片牙本质浸泡3天后,取出干燥,于扫描电镜下观察表面及纵截面。[结果]在纵截面观察中,PAAwt2000/Sr/Si组及PAAwt5000/Sr/Si组体现了一定的堵孔效果。在PAAwt2000/Sr/Si组中,小管内堵塞深度约20-30μm;PAAwt5000/Sr/Si组中,管壁内出现散在的方形结晶物,浸润深度40-50μm,管内物质不规则,并未完全堵塞小管。实验二 聚丙烯酸/纳米碳酸锶硅复合物的材料学性能表征[材料方法]根据实验一结果,选择堵孔效果理想的PAAwt2000/Sr/Si组进行材料表征的研究,将材料设置为5组:空白组,A组:pH8.5,B组:pH9.5,C组:pH10.5及D组:pH11.5四组。每组溶液处理3片牙本质,将处理后的牙本质片进行显微拉曼,ATR/FTIR,EDS,FESEM检测,处理液行FTIR,XRD,TEM检测。[结果]实验组(A、B、C和D组)牙本质表面沉积了一层均匀的锶硅复合物,其中二氧化硅是以Q1,Q2形态为主的硅氧四面体,锶以碳酸锶为主要形式存在。实验三 聚丙烯酸/纳米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堵孔效果研究[材料方法]根据实验二分组,模拟口腔内酸蚀效果,将各组用6%柠檬酸处理2min。冷冻干燥,观察未酸处理、酸处理牙本质表面,及纵截面面渗透深度。将未酸处理的牙本质片进行堵孔率研究。[结果]实验组在酸处理和未酸处理的牙本质表面有均匀沉淀物覆盖,且纵截面研究中,四组实验组均有深入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材料,渗入深度达7-40μm。实验四聚丙烯酸/纳米碳酸锶硅复合物体外抗菌性能研究[材料方法]将处理后的牙本质片与粪肠球菌(E.faecalis)共培养4、12及24小时,取出菌液涂布于培养皿中过夜培养,定量分析各组菌落数量并选取标志性培养皿拍照记录。将处理后的牙本质片,置于人工唾液中7天,观察第1、3、7天的拉曼光谱。对特征峰半高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定量分析粪肠球菌培养皿中4、12及24小时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四组实验组皆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四组材料对粪肠球菌均有抗菌性。在矿化实验中,四组显微拉曼测试中v1960cm-1均有升高,且1070cm-1均有降低,显示了再矿化能力。[结论]1,本研究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其中碳酸锶晶体在聚丙烯酸和二氧化硅的引导下形成。该复合材料在较大pH变化范围内(pH8.5、9.5、10.5和11.5),展现了不同程度的堵孔效果及抗酸性能,是一种具有良好pH环境适应性的牙本质小管阻塞材料。2,合成的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不仅能封闭牙本质小管,还能抑制粪肠球菌的生长,体现了抗菌性能。在拉曼光谱研究中,该材料也体现了一定的再矿化能力。

李青蓉,廖明华,廖洁[9](2019)在《以磷酸三钙为基础的再矿化材料对牙体再矿化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牙体组织脱矿是龋病的早期病变表现,脱矿的发生不仅影响美观,更是危害牙体组织健康的最大因素。因此,牙体组织的再矿化治疗成为目前治疗早期牙体组织脱矿的主要方法。由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微创性,已经被广大易患龋病人群所接受。氟化物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再矿化治疗产品。其对牙釉质的再矿化效果早已被广泛报道并大量应用于临床[1~3]。然而,如果氟化物用量控制不当易引起氟牙症、氟骨症等不良反应,而且氟化物促进牙釉质再矿化的过程受到口腔环境中钙、磷酸根离子

吴妍慧[10](2018)在《上下颌年轻恒牙酸蚀易感性差异的实验》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资料研究年轻恒牙酸蚀症的分布情况,并测定上下颌年轻恒牙分别被可口可乐和Gluma磷酸酸蚀剂酸蚀前后的显微硬度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微观表面形貌,以探讨上下颌年轻恒牙酸蚀易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上下颌年轻恒牙釉质的最佳酸蚀时间。方法:收集20例口腔美容科年轻恒牙酸蚀症患者,分析其酸蚀症牙位分布情况;收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160颗因正畸减数拔除的新鲜上下颌年轻恒前磨牙,用于制备颊面中1/3—颈1/3的5?mm×5?mm的釉质标本块。釉质块除观察区外其余各面涂布两层耐酸指甲油,并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四周,磨平底面。上下颌牙齿分别分为可乐酸蚀组,磷酸酸蚀组和空白对照组,单颌各有9组,每组各8颗釉质块。可乐酸蚀组按时间梯度分为5min组,15min组,30min组,60min组;磷酸酸蚀组按时间梯度分为15s组,30s组,45s组,60s组;空白对照组样本则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对照。检测各组样本酸蚀前后显微硬度变化值,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釉质酸蚀后微观变化。结果:1.上下颌牙齿酸蚀的好发牙位并不相同,分别有69.64%的上颌牙齿和47.86%的下颌牙齿出现了牙齿酸蚀,上下颌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酸蚀时间后,上下颌牙齿显微硬度随酸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可乐组釉质显微硬度变化与酸蚀时间大致呈简单线性关系。3.显微硬度结果显示:可乐酸蚀组:除5min酸蚀组外,其他3组间上下颌牙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磷酸酸蚀组:除15s酸蚀组外,其余3组上下颌牙齿显微硬度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SEM结果显示:随酸蚀时间延长,釉质表面脱矿程度加重,釉质由初始的鱼鳞状及蜂窝状逐渐转变为大小不等较深的弹坑样凹陷,随酸蚀时间延长,呈现明显过度酸蚀样改变,凹陷深度变浅。高倍镜下可见排列规则的釉柱晶体变得圆钝,并逐渐丧失了形态。但无论是可乐组还是磷酸组,扫描电镜显示,在一定时间内上颌牙齿受酸蚀程度稍重于下颌牙齿。5.可乐组超过30min或磷酸组超过45s时,上下颌牙齿均出现不可逆性破坏,但上颌牙齿脱矿程度更重。磷酸组上颌牙齿酸蚀30s和下颌牙齿酸蚀45s时,SEM显示釉柱凹陷较深,排列较规则,结构最为清晰,酸蚀程度适中。结论:1.上颌年轻恒牙釉质酸蚀易感性略高于下颌。2.30s和45s可能分别是上下颌年轻恒牙釉质的最佳酸蚀时间。3.短时间内可乐累计饮用时间最好少于30min,以免造成牙齿不可逆破坏。

二、表面活性剂加氟化钠涂料对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的体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面活性剂加氟化钠涂料对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ClinproTMXT保护膜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正畸后白斑的介绍
    2.正畸后白斑的检测方法
    3.正畸后白斑的预防和治疗
第一部分 Clinpro~(TM)XT Varnish对釉质脱矿的预防作用的体外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纳入标准
        1.3 釉质块制备
        1.4 实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扫描电镜观察
        2.2 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结果
        2.3 釉质表面钙磷比分析
    3.讨论
        3.1 人工唾液在釉质脱矿研究中的作用
        3.2 体外p H循环模型的实验设计
        3.3 SEM形貌及钙磷比的分析
        3.4 显微硬度的结果分析
    4.小结
第二部分 Clinpro~(TM)XT Varnish对釉质脱矿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纳入标准
        1.3 釉质块制备
        1.4 实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扫描电镜观察
        2.2 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结果
        2.3 釉质表面钙磷比分析
    3.讨论
        3.1 SEM形貌及钙磷比的分析
        3.2 显微硬度的结果分析
        3.3 釉质脱矿再矿化实验与釉质脱矿预防实验的结果分析
        3.4 玻璃离子保护膜在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作用的优越性
        3.5 不足和展望
    4.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正畸后白斑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1.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2.乳牙的活髓切断术
    3.乳牙的活髓切断术
    4.牙根未发育完成的根尖周炎
    5.乳磨牙牙髓炎
    6.乳前牙透明冠
    7.根尖周炎
        讨论1
        参考文献
    8.前牙瓷贴面修复
    9.嵌体修复
    10.阻生齿拔除
    11.前牙外伤
    12.乳牙预成冠修复
    13.树脂充填
    14.前牙美学修复
    15.浅龋
    16.楔状缺损
    17.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
        讨论2
        参考文献
    18.慢性牙周炎
    19.固定矫治
    20.固定矫治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2)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对邻面去釉后的再矿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不同浓度的BAG溶液对邻面去釉后的再矿化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1.1.2 离体牙收集与邻面去釉模型的制备
        1.1.3 BAG溶液的配制
        1.1.4 实验的分组及处理
        1.1.5 体外p H循环
        1.1.6 检测方法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显微硬度值
        1.2.2 扫描电镜检测结果
        1.2.3 X射线能谱仪分析结果
    1.3 讨论
        1.3.1 样本的选择及预处理
        1.3.2 邻面去釉方法及邻面去釉模型的制备
        1.3.3 邻面去釉厚度
        1.3.4 邻面去釉后的抛光
        1.3.5 人工致龋模型
        1.3.6 生物活性玻璃种类的选择及实验浓度的确定
        1.3.7 显微硬度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1.3.8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不同再矿化产品对邻面去釉再矿化效果的对比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离体牙的收集与邻面去釉模型的制备
        2.1.3 溶液的配制
        2.1.4 实验的分组及处理
        2.1.5 pH循环
        2.1.6 检测方法
        2.1.7 统计学方法
    2.2 小结
        2.2.1 显微硬度值
        2.2.2 扫描电镜检测结果
        2.2.3 X射线能谱仪分析结果
        2.2.4 邻面去釉后的处理
        2.2.5 牙釉质的再矿化
        2.2.6 氟化物的作用机制及结果分析
        2.2.7 护牙素的作用机制及结果分析
        2.2.8 其他邻面去釉再矿化物质的应用
    2.3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生物活性玻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1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作工艺
        3.1.1 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
        3.1.2 溶胶-凝胶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
        3.1.3 模板法制备生物玻璃
    3.2 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氟化物与Er:YAG激光联合对脱矿牙本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牙本质脱矿方法和药物的体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粘接辅助矿化及其相转变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序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含磷酸钙的粘接剂相转变的影响因素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磷酸钙粘接剂的表征
        2.2 磷酸钙粘接剂薄膜相转变FTIR分析
        2.3 磷酸钙粘接剂薄膜相转变XRD及TEM分析
        2.4 冷冻电镜观察
        2.6 HAp纳米棒表面磷酸钙粘接剂相变的原位追踪
        2.7 薄膜中单体对磷酸钙颗粒的相互作用
    3. 讨论
        3.1 磷酸钙粘接剂的制备和表征
        3.2 磷酸钙颗粒的相转变
        3.3 单体与磷酸钙的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小结
第二部分:含磷酸钙的粘接剂修复釉质初探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釉质白斑模型的表征
        2.2 磷酸钙纳米簇粘接剂修复釉质白斑
        2.3 磷酸钙粘接剂对釉质白斑的机械性能恢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含磷酸钙的粘接剂封闭牙本质小管及再矿化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矿化粘接剂的表征
        2.2 牙本质封闭能力测试
        2.3 四组样本的透射电镜结果
        2.4 显微拉曼及XRD结果
        2.5 矿化粘接剂组牙本质小管形貌TEM观察
        2.6 粘接剂和矿化粘接剂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矿化结果
    3. 讨论
        3.1 矿化粘接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
        3.2 矿化粘接剂对牙本质小管的矿化作用
        3.3 矿化粘接剂的相变机理
    4. 小结
第四部分 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界面的矿化初探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冲洗掉液体XRD分析
        2.2 界面的再矿化评估
    3.讨论
    4.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磷酸钙在牙科树脂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仿生天然成釉器的理化特性和空间结构构建人工成釉器诱导釉质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背景介绍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仿生釉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参考文献

(6)两种氟保护漆抑制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1.1.1 实验样本采集
        1.1.2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
        1.2.2 实验步骤
        1.2.3 测量指标
        1.2.4 研究对象剔除及脱落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正畸固定矫治后口腔内环境的变化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3.2 矫治时间对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3.3 不同牙位对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3.4 氟保护漆在抑制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作用
        3.4.1 多乐氟氟化钠护齿剂(Duraphat)对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作用
        3.4.2 Clinpro~(TM) White Varnish氟保护漆对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作用
        3.4.3 两种氟保护漆对牙釉质脱矿疗效比较的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7)明胶/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牙釉质修复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牙釉质简介
        1.1.1 牙釉质的组成与结构
        1.1.2 牙釉质的生物矿化
    1.2 龋齿的产生及治疗方法
        1.2.1 龋齿的产生
        1.2.2 龋齿的防治
    1.3 静电纺丝简介
        1.3.1 静电纺丝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4 明胶简介
        1.4.1 明胶的结构
        1.4.2 明胶的性质
    1.5 纳米羟基磷灰石简介
        1.5.1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1.5.2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课题提出的意义
        1.6.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所用材料及设备
    2.2 检测及表征
        2.2.1 扫描电镜分析(SEM)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2.4 交联度测试
        2.2.5 力学性能检测
        2.2.6 接触角测量
        2.2.7 吸水率分析
        2.2.8 细胞毒性检测
        2.2.9 体外生物降解实验
        2.2.10 显微硬度检测
        2.2.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
第三章 明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案
        3.2.1 明胶静电纺丝纤维支架的制备
        3.2.2 明胶静电纺丝纤维支架的交联
        3.2.3 明胶多孔纤维膜的体外仿生矿化
    3.3 检测结果及讨论
        3.3.1 正交实验结果评价与分析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交联度测试
        3.3.4 吸水率测试
        3.3.5 力学性能测试
        3.3.6 细胞毒性测试
        3.3.7 体外降解性能测试
        3.3.8 明胶多孔纤维膜的体外仿生矿化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胶/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
        4.2.1 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4.2.2 明胶/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4.3.2 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4.3.3 明胶/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膜的SEM分析
        4.3.4 接触角测量
        4.3.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
        4.3.6 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细胞毒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纳米纤维膜对脱矿牙釉质再矿化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方案
        5.2.1 牙釉质切片的制备
        5.2.2 再矿化处理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显微硬度检测
        5.3.2 扫描电镜(SEM)分析
        5.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咬合垂直距离的三维头影测量&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在牙本质敏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咬合升高后颌面垂直距离变化的三维投影测量
    实验一 垂直距离CBCT三维投影测设计及观察者间可靠性检测
    实验二 观察对象数据统计分析
    小结
第二部分 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制备及牙本质敏感研究
    实验一 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制备
    实验二 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的材料学性能表征
    实验三 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堵孔效果研究
    实验四 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体外抗菌性能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
文章
致谢

(9)以磷酸三钙为基础的再矿化材料对牙体再矿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以TCP为基础的再矿化材料出现的理论背景
2 TCP促进牙釉质再矿化的研究现状
    2.1 TCP 促进牙釉质再矿化的依据
    2.2 TCP联合氟化物对牙釉质再矿化的影响
3 TCP促进牙本质再矿化的研究现状
    3.1 TCP联合氟化物促进牙本质再矿化的依据
    3.2 TCP+氟化物+原花青素 (Proantho Cyanidins, PA) 的联合应用
    3.3 TCP+氟化物+硝酸银联合应用对牙本质再矿化的影响
4 以TCP为基础的再矿化材料的应用前景
5 小结

(10)上下颌年轻恒牙酸蚀易感性差异的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实验一 碳酸饮料对年轻恒牙酸蚀损害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上下颌年轻恒牙对可乐酸蚀易感性差异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 上下颌年轻恒牙对 Gluma 酸蚀剂易感性的体外实验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酸蚀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表面活性剂加氟化钠涂料对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的体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linproTMXT保护膜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D]. 吴慧. 青岛大学, 2021
  • [2]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对邻面去釉后的再矿化研究[D]. 全璐璐.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氟化物与Er:YAG激光联合对脱矿牙本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D]. 付玉琴.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4]粘接辅助矿化及其相转变的实验研究[D]. 施莹. 浙江大学, 2020(01)
  • [5]仿生天然成釉器的理化特性和空间结构构建人工成釉器诱导釉质再生[D]. 方泽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两种氟保护漆抑制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疗效研究[D]. 李青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9(01)
  • [7]明胶/甘氨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牙釉质修复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琬莹.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咬合垂直距离的三维头影测量&聚丙烯酸/碳酸锶/二氧化硅复合物在牙本质敏感中的应用[D]. 刘川子. 武汉大学, 2019(06)
  • [9]以磷酸三钙为基础的再矿化材料对牙体再矿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 李青蓉,廖明华,廖洁. 右江医学, 2019(02)
  • [10]上下颌年轻恒牙酸蚀易感性差异的实验[D]. 吴妍慧. 郑州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表面活性剂和氟化钠涂层对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的体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