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热镦模选材及复合渗渗强化处理研究

螺母热镦模选材及复合渗渗强化处理研究

一、螺帽热镦凹模的选材与复合渗强化处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苏谋[1](2014)在《模具的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工模具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TD(Thermaldiffusion)处理技术由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获得覆层综合性能好等特点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关注。而TD盐浴单一渗钒覆层存在温度高、时间长、所得覆层较薄;TD盐浴单一渗铬覆层耐磨性较差,从而使覆层优良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TD盐浴铬钒多元复合共渗则既克服了单一渗层的缺点,获得了综合性能优良的复合覆层。然而,某些苛刻服役条件下模具性能仍然无法满足,从而将稀土元素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引入到TD铬钒共渗中,进行TD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r12、Cr12MoV冷作模具钢进行了TD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工艺研究。利用显微硬度测试仪、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的分析了覆层的物相结构和形貌变化,并利用理论分析对复合覆层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稀土元素对覆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经过试验研究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得到了TD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处理综合性能较优的盐浴配方为基盐(Na2B4O7)+活化剂(NaF)+6%RE+供钒剂、供铬剂若干,在此配方下,经940℃×4hTD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处理,Cr12钢和Cr12MoV钢表面所得覆层厚度分别为:12.7μm、11.9μm;硬度分别为:2876HV0.05、2799HV0.05;2.两种材料表面获得的稀土铬钒共渗层均主要由VC、Cr23C6、Cr7C3相组成,且所得覆层均匀、致密、平整,与基体呈良好冶金结合状态;3. TD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处理中温度对覆层生长产生的影响明显于时间的影响;4.对Cr12钢和Cr12MoV钢所得稀土铬钒共渗覆层的截面线扫描分析发现,均出现了稀土元素(Ce),且随着覆层中[V]的分布变化而变化,表明覆层中稀土元素对[V]的催渗效果优于对[Cr]的催渗效果,稀土元素可能与[V]形成了稀土化合物或者形成的稀土化合物与VC相的相溶性较好。

万时旺[2](2010)在《消声器后盖拉深模具的复合强韧化工艺及其显微组织》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消声器后盖拉深模具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分析认为这类模具不仅要求表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蚀性,且其基体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选用9SiCr钢制造模具,先研究碳化物细化预工艺和等温淬火工艺,再分别研究固体渗硼和电火花进行表面强化工艺,最后优化两种复合强韧化处理工艺供工业生产应用。借助SEM和金相显微镜观察经上述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洛氏硬度计和显微硬度计测试经上述处理后的硬度,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等温球化退火、循环球化退火、高温固溶+高温回火处理后的9SiCr钢试样,前两者得到的球状珠光体中有明显粗大,尖角状碳化物。经过1050℃高温固溶,680℃回火得到的回火珠光体中的碳化物细小、圆整、分布均匀、球化效果较好;(2) 9SiCr钢试样经过工艺为860℃×30min+200℃×8min后水冷的等温淬火处理后可以得到下贝氏体+马氏体+少量碳化物的复相组织,其硬度值为63.6HRC;(3) 9SiCr钢试样经过工艺为880℃×4h渗硼处理后,渗层的厚度为54.8μm,显微硬度值为1410Hv;(4)采用1050℃高温固溶+680℃回火→880℃×4h(渗硼)→等温淬火(860℃×30min+ 200℃×8min后水冷)的复合强韧化工艺处理后的9SiCr钢试样,基体中得到下贝氏体+马氏体+少量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其洛氏硬度可以达到63HRC以上。表面的产生的渗硼层的厚度为52.5μm、硬度为1440Hv,强化层与基体之间结合较好,它们之间硬度梯度较平缓;(5)采用1050℃固溶+680℃回火→860℃×30min+200℃×8min后水冷的等温淬火→功率档位为6×2min/cm2+功率档位为1×1min/cm2的二次电火花强化工艺为处理后9SiCr钢试样,所得的强化层的综合性能最好,其强化层的厚度为43.5μm、显微硬度为1395Hv,表面质量较好的强化层,基体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形,强化层与基体之间结合较好,它们之间硬度梯度较为平缓。

尚尔原[3](2005)在《热处理对新型高Cr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首先测定了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HHD 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 曲线),并以该曲线为依据研究了不同预处理、不同淬火温度、不同回火温度对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HHD 钢)组织、热疲劳性能、力学性能等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设计并优化出具有高寿命的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的强韧化热处理工艺,为指导实际生产奠定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对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进行优化热处理后,钢中的晶粒组织得到了细化,碳化物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得到了改善,获得了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碳化物;冲击韧性、硬度都有所提高。采用自约束热疲劳实验方法,经强韧化热处理后的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的抗热疲劳性能要优于8407 钢。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8407 钢的主裂纹长度是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的1.25 倍,循环软化速率是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的3 倍;而且表面龟裂较新型铸造高Cr热作模具钢更加严重。生产实验表明,新型铸造高Cr 热作模具钢与8407 钢和H13 钢相比,具有良好的抗热机械疲劳性、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型腔表面热机械疲劳龟裂纹少,而且模具成本较低,深受应用者欢迎。研究发现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机制与强韧性有关,热疲劳裂纹萌生主要受强度影响,而扩展主要受韧性影响。同时HHD 钢的热疲劳机制还与氧化密切相关,氧化大大地促进了热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强韧化热处理通过固溶强化、晶粒细化强化、第二相质点沉淀析出等强化机制,提高了新型高Cr 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抗氧化性及回火稳定性,使新型铸造高Cr 热作模具钢具有高于锻造8407 钢及H13 钢的热疲劳抗力。

李金桂[4](2002)在《表面强化技术与模具寿命》文中提出综述了现代表面工程系统中表面强化技术,介绍了该技术在模具延寿领域的应用,建议加速这些技术在模具领域的应用研究。

王荣滨[5](2002)在《螺帽热镦凹模的选材与复合渗强化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螺帽热镦凹模选用近年研究成功的新型3Cr3Mo3W2V(简称HM1)热作模具电渣钢制造,采用锻热固溶调质预处理、优化热处理工艺与复合渗强化处理新工艺,消除了原HM1电炉钢制常规热处理时该模具的中期失效。

二、螺帽热镦凹模的选材与复合渗强化处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帽热镦凹模的选材与复合渗强化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模具的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TD 处理概述
        1.2.1 TD 处理概念及分类
        1.2.2 TD 处理法特点
    1.3 TD 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TD 处理单渗钒和单渗铬研究现状
        1.3.2 TD 处理铬钒共渗研究现状
    1.4 TD 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1.5 稀土元素在表面改性中应用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方案
    2.1 渗剂和基材
        2.1.1 盐浴的主要渗剂成份
        2.1.2 基材的选用
    2.2 主要实验设备及方法
        2.2.1 TD 盐浴设备
        2.2.2 覆层显微组织分析
        2.2.3 覆层硬度、厚度测试设备
        2.2.4 耐磨性试验设备及方法
        2.2.5 耐蚀性实验设备与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 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工艺研究
    3.1 盐浴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配方研究
        3.1.1 配方设计依据
        3.1.2 多元复合共渗配方
    3.2 盐浴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工艺研究
        3.2.1 TD 处理工艺流程
        3.2.2 TD 处理实验步骤
        3.2.3 基材成份对铬钒共渗层的影响
        3.2.4 温度对渗层的影响
        3.2.5 时间对渗层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D 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层微观组织与性能分析
    4.1 TD 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层物相分析
        4.1.1 覆层形貌
        4.1.2 X 射线衍射分析
    4.2 覆层性能测试与分析
        4.2.1 覆层硬度及厚度
        4.2.2 覆层耐磨性
        4.2.3 覆层耐蚀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D 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层的形成机理
    5.1 TD 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的热力学研究
    5.2 覆层生长的动力学研究
    5.3 稀土元素对覆层形成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2)消声器后盖拉深模具的复合强韧化工艺及其显微组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1 冷变形模具材料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2 冷变形模具热处理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3 消声器后盖拉深模具的工作条件、失效分析和性能要求
        1.3.1 消声器后盖拉深模具的工作条件
        1.3.2 消声器后盖拉深模具的失效分析
        1.3.3 消声器后盖拉深模具的性能要求
    1.4 课题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方法及路线的提出
        1.4.1 实验材料的选择
        1.4.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3 课题研究方法及路线的提出
2 碳化物微细化处理实验
    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预处理
        2.2.2 碳化物细化工艺
        2.2.3 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2.2.4 小结
3 模具基体的强韧化工艺研究
    3.1 前言
    3.2 常规淬火回火实验
    3.3 强韧化实验
        3.3.1 强韧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3.3.2 复合组织强韧化机理讨论
    3.4 小结
4 渗硼表面强化工艺研究
    4.1 渗硼表面强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2 渗硼机理的讨论
        4.2.1 渗硼机理
        4.2.2 渗硼组织
        4.2.3 渗硼的主要方法
    4.3 渗硼实验内容
        4.3.1 渗硼实验结果及分析
        4.3.2 小结
5 电火花表面强化工艺研究
    5.1 电火花强化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2 电火花强化的机理及设备
    5.3 电火花表面强化工艺实验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小结
6 复合强韧化工艺研究
    6.1 复合强韧化工艺实验
    6.2 复合强韧化一的实验
    6.3 复合强韧化一的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6.4 复合强韧化二的实验
    6.5 复合强韧化实验二的结果及分析讨论
    6.6 渗硼工艺与电火花工艺优缺点比较
    6.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3)热处理对新型高Cr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热疲劳研究的进展
        1.2.1 热疲劳发展状况
        1.2.2 热疲劳的萌生机制
        1.2.3 热疲劳影响因素
        1.2.3.1 微观组织的影响
        1.2.3.2 化学成分的影响
    1.3 强韧化热处理对热疲劳性能影响的现状
        1.3.1 热处理发展的历史
        1.3.2 预先热处理工艺的影响
        1.3.2.1 高温扩散退火
        1.3.2.2 组织处理(Structure Treating)的预处理工艺
        1.3.2.3 球化退火+调质预处理
        1.3.2.4 高温淬火—高温回火取代普通球化退火
        1.3.2.5 正火预处理
        1.3.2.6 锻造余热淬火+高温回火
        1.3.2.7 调质预处理工艺
        1.3.3 淬火温度的影响
        1.3.4 回火温度的影响
        1.3.5 表面强化技术的影响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用钢的制备
        2.1.1 原材料
        2.1.2 实验用钢的熔炼
    2.2 热处理
    2.3 实验技术路线图
        2.3.1 优化预处理工艺
        2.3.2 优化淬火工艺
        2.3.3 优化回火工艺
    2.4 试样的制备
        2.4.1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样的制备
        2.4.2 金相光学显微试样与硬度试样的制备
        2.4.3 冲击韧性试样的制备
        2.4.4 热疲劳试样的制备
    2.5 分析与测试方法
        2.5.1 测定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2.5.2 微观组织分析
        2.5.3 硬度与冲击韧性测试
        2.5.4 热疲劳试验
第三章HHD 钢CCT 曲线的测定
    3.1 实验原理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处理对HHD 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 HHD 钢的铸态组织
    4.2 预处理工艺对HHD 钢组织的影响
        4.2.1 预处理工艺
        4.2.2 预处理后的组织
        4.2.3 经1080℃+880℃优化预处理后组织
        4.2.4 预处理工艺对回火组织的影响
    4.3 预处理工艺对HHD 钢硬度的影响
        4.3.1 预处理后的硬度
        4.3.2 预处理工艺对淬火硬度的影响
        4.3.3 预处理工艺对回火硬度的影响
    4.4 预处理工艺对HHD 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4.4.1 预处理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4.4.2 断口形貌
    4.5 预处理工艺对HHD 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4.5.1 热疲劳裂纹形貌
        4.5.2 热疲劳试样硬度的循环软化
        4.5.3 热疲劳主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淬火温度对HHD 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1 淬火温度对HHD 钢组织的影响
        5.1.1 淬火温度对淬火组织的影响
        5.1.2 1080℃优化淬火后的组织
        5.1.3 淬火温度对回火组织的影响
    5.2 淬火温度对HHD 钢硬度的影响
        5.2.1 淬火温度对淬火硬度的影响
        5.2.1 淬火温度对回火硬度的影响
    5.3 淬火温度对HHD 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5.3.1 淬火温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5.3.2 淬火温度对断口形貌的影响
    5.4 淬火温度对HHD 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5.4.1 热疲劳裂纹形貌
        5.4.2 热疲劳主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5.4.3 热疲劳过程中硬度的循环衰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火温度对HHD 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6.1 回火温度对HHD 钢回火组织的影响
    6.2 优化回火后的组织
    6.3 回火温度对HHD 钢回火硬度的影响
    6.4 回火温度对HHD 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6.4.1 回火温度对冲击功的影响
        6.4.2 回火温度对断口形貌的影响
    6.5 回火温度对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6.5.1 热疲劳裂纹形貌
        6.5.2 热疲劳试样硬度的循环软化
        6.5.3 热疲劳主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热处理对热疲劳作用机制探讨
    7.1 热疲劳裂纹的萌生
        7.1.1 塑性应变集中处
        7.1.2 第二相的脆断与基体的开裂处作为裂纹源
        7.1.3 高温下的氧化
        7.1.4 点蚀坑
        7.1.5 夹杂物作为萌生源
    7.2 热疲劳过程中组织演变
    7.3 热疲劳裂纹的扩展
        7.3.1 疲劳裂纹的扩展路径
        7.3.2 热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因素
    7.4 强韧化热处理对HHD 钢热疲劳的影响机理
        7.4.1 热疲劳过程中裂纹的萌生及扩展
        7.4.2 强韧化热处理对提高HHD 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生产性实验
    8.1 HHD 钢在铜合金汽车变速箱同步环精密锻造模具中的应用
    8.2 HHD 钢在铜合金放气阀本体压铸模具中的应用
    8.3 HHD 钢在热镦模具上的应用
    8.4 使用结论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简介

(4)表面强化技术与模具寿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
    2.1 喷丸强化
    2.2 表面相变强化
    2.3 表面扩渗处理
    2.4 离子注入
    2.5 电火花强化覆层
    2.6 电镀层
    2.7 热喷涂层
    2.8 化学气相沉积 (CVD)
    2.9 物理气相沉积 (PVD)
3 热作模具钢的表面强化
    3.1 渗硼淬火工艺
    3.2 三元共渗工艺
    3.3 软氮化工艺
4 结语

四、螺帽热镦凹模的选材与复合渗强化处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模具的铬钒稀土多元复合共渗技术研究[D]. 苏谋. 重庆理工大学, 2014(01)
  • [2]消声器后盖拉深模具的复合强韧化工艺及其显微组织[D]. 万时旺. 西华大学, 2010(05)
  • [3]热处理对新型高Cr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D]. 尚尔原. 吉林大学, 2005(06)
  • [4]表面强化技术与模具寿命[J]. 李金桂. 中国表面工程, 2002(01)
  • [5]螺帽热镦凹模的选材与复合渗强化处理研究[J]. 王荣滨. 模具制造, 2002(01)

标签:;  ;  ;  ;  ;  

螺母热镦模选材及复合渗渗强化处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