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评估

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评估

一、脑血管病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论文文献综述)

章薇,娄必丹,李金香,石文英,刘小娟,唐健,陈成,刘民权,曹洋[1](2021)在《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性疾病,在中医学里属"中风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步增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康复是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循证医学理念与方法制定的脑梗死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规范脑梗死中医康复操作技术,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指南从范围、术语、中西医诊断、康复评定、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对脑梗死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流程进行规范,旨在为临床医师/康复医师提供诊疗指导和参考。(1)诊断:分为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2部分,其中中医诊断包括辨病诊断和辨证诊断(中经络、中脏腑);西医诊断包括诊断依据、临床分期、临床病情程度量化分型。(2)康复评定:主要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等8个方面。(3)中医康复治疗:主要规定了脑梗死超早期、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传统功法、康复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诊疗技术。该指南可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其他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康复从业人员进行脑梗死的中医康复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和有效性。

莫映楠[2](2021)在《超声引导下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和导尿管球囊扩张对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1次/日,周一至周六,共4周;观察组采用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30min/次,1次/日,周一至周六,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摄食-吞咽等级评定、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Rosenbek penetration aspiration scale,PAS)、舌骨位移幅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并评定两组拔管成功率、总体疗效,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试验共纳入84例,80例完成临床试验观察,4例脱落病例,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2例。1.两组资料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客观指标:(1)摄食-吞咽等级评定: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着(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PAS评分: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着(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舌骨位移幅度: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舌骨前位移、上位移幅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着(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营养指标: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着(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安全性指标:(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15%(6/40),对照组47.5%(1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皮下淤青、血肿发生率:试验过程中观察组未发生皮下血肿、淤青。4.疗效评价:(1)总体疗效评价: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拔管成功率: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拔管成功率为82.5%,对照组拔管成功率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与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两者相比,超声引导下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疗效更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杜佳颖[3](2021)在《“通关利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引发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疗措施见效慢、且临床疗效欠佳。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本病有一定有优势。本研究旨在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通关利窍针刺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皆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通关利窍针刺法,共治疗1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价,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表(the modified Mann swallowing ability assessment form,MMASA)对两组患者的吞咽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比较两组基线材料,性别、年龄和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基线材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对比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表(MMSAS)、NIHISS评分,显示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治疗后WST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FOI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MMASA评分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5.两组患者MMASA子项目中反映患者口腔期和咽期吞咽功能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较好。6.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分数都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咽功能及整体神经功能的改善,但前者疗效更明显,临床前景较好。7.两组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及单纯应用康复训练均有助于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及整体神经功能的改善,但前者疗效更明显,临床前景较好。

和意娴[4](2021)在《集束化护理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循证医学方法论,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Delphi构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并验证该方案的干预效果。【方法】1.理论研究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在导师团队指导下成立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系统检索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萃取最新、最佳证据并经三轮Delphi后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构建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2.临床研究采用非同期随机对照实验,选择某三甲医院康复科2019年10月~2020年9月60例首次确诊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洼田饮水等级为Ⅲ级)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周期为12天,以患者洼田饮水等级、误吸率和简要吞咽康复评定结果作为吞咽功能好转率的观察指标,并结合血液生化指标、体格检查结果来评价吞咽功能,使用SPSS 20.0软件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干预效果。【结果】1.本研究针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最终纳入了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循证指南8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指南3篇,共包括24项证据。2.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试验组简要吞咽康复评定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发生误吸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肺部感染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试验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后,试验组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后,两组NRS 2002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基于科学证据,比传统护理更加优化。循证护理实践结合临床护士经验和患者意愿,使科学证据更具可行性和针对性。本研究构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基于循证护理和Delphi法,并通过临床实践,改善了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结局,促进了吞咽功能恢复,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TOR-BSST?的使用预警了患者的误吸风险,降低了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和意娴[5](2021)在《集束化护理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循证医学方法论,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Delphi构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并验证该方案的干预效果。【方法】1.理论研究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在导师团队指导下成立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系统检索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萃取最新、最佳证据并经三轮Delphi后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构建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2.临床研究采用非同期随机对照实验,选择某三甲医院康复科2019年10月~2020年9月60例首次确诊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洼田饮水等级为Ⅲ级)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周期为12天,以患者洼田饮水等级、误吸率和简要吞咽康复评定结果作为吞咽功能好转率的观察指标,并结合血液生化指标、体格检查结果来评价吞咽功能,使用SPSS 20.0软件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干预效果。【结果】1.本研究针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最终纳入了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循证指南8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指南3篇,共包括24项证据。2.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试验组简要吞咽康复评定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发生误吸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肺部感染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试验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后,试验组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后,两组NRS 2002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基于科学证据,比传统护理更加优化。循证护理实践结合临床护士经验和患者意愿,使科学证据更具可行性和针对性。本研究构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基于循证护理和Delphi法,并通过临床实践,改善了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结局,促进了吞咽功能恢复,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TOR-BSST?的使用预警了患者的误吸风险,降低了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马晴,王鹏琴[6](2021)在《应用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改良洼田饮水试验(MWST)评价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临床收集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眼针带针康复组及单纯康复组,每组30例,在患者治疗前后,应用MWST和吞咽困难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眼针带针康复组治愈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25/30),单纯康复组治愈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0.0%(18/30)。两组患者治疗后MWST和吞咽困难亚量表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眼针带针康复组患者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对中风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着,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新思路。

唐强,张世强,李宏玉,梁碧莹,李佳帅,尹侠,朱路文[7](2021)在《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吞咽障碍是卒中后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其治疗策略多种多样。针刺作为我国的传统疗法,是当前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以针刺为主结合其他疗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通过对近些年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笔者对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主要有头针、项针、舌针、眼针、芒针及特色针法。并就以针刺为主结合其他疗法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包括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如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冷刺激、低频电刺激、高压氧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球囊扩张术)、结合药物治疗、结合放血疗法,以期为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思路。

刘凌云[8](2020)在《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威海地区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吞咽功能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明确延续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今后医院制定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中的不对等对照组前后对照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了 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威海地区某三甲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后出院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共20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2月~2019年2月出院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3月~5月出院患者设置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出院时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患者实施12周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指导。对干预效果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Q)表示,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分析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RS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数据评分、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本研究共纳入208名患者,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经过一般资料同质性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收集患者平均年龄为(57±9.5)岁,男性患者占63.5%,多于女性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类,脑干梗死99例,占比为47.6%;从年龄分布来看,45~60岁年龄段的患者构成比较高,有112例,占比53.8%;从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吸烟患者占87.0%、高血压占66.3%、饮酒占63.9%;糖尿病占55.3%。(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2.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mRS评分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mRS评分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BI指数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BI指数评分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9.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吞咽功能康复;(2)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恢复。

周月[9](2020)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中,验证此理论的有效性,科学性及合理性;探索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应用改良后的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干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比较传统镜像疗法与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的效果差异,以期达到提高传统镜像疗法效果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成都市某三甲医院招募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改良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传统镜像疗法组),两组均为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遵循基础治疗及护理方案,包括成立改良镜像疗法和传统镜像疗法康复护理小组、康复护理前评估、确定康复护理目标、参照权威指南以及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基础治疗和护理。在施行此方案的基础上,试验组运用改良镜像疗法,对照组应用传统镜像疗法。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Extremity section,FMA-UE)、Brunnstrom分期评定、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的评定,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良后的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及对比传统镜像疗法的效果差异性。结果1.基线资料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相关合并症(高血压及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婚姻情况、文化程度、职业、梗死区域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FMA-UE、偏瘫Brunnstrom分期评定、MBI、SS-QOL评分均无统计差异性(P(29)0.05)。2.干预后组内比较结果:两组FMA-UE、偏瘫Brunnstrom分期评定、MBI、SS-QOL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7)0.05)。3.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FMA-UE、偏瘫Brunnstrom分期评定、MBI、SS-QOL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传统镜像疗法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均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加快病人上肢Brunnstrom分期运动康复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2.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在脑梗死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整体康复方面的干预效果均显着优于传统镜像疗法。3.以具身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及动态性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指导依据,改进传统镜像疗法的缺陷,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从而证明具身认知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有效性、科学性。

孟宪梅[10](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脑血管病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病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诊断
    4.1 中医诊断
        4.1.1 中医辨病诊断
        4.1.2 中医辨证诊断
    4.2 西医诊断
        4.2.1 诊断依据
        4.2.2 临床分期
        4.2.3 临床病情程度量化分型
5 康复评定
    5.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
    5.2 运动功能评定
    5.3 平衡功能评定
    5.4 言语功能评定
    5.5 吞咽功能评定
    5.6 认知功能评定
    5.7 心理评定
    5.8 生活质量评定
6 中医康复治疗
    6.1 超早期
        6.1.1 中药治疗
        6.1.1. 1 痰热内闭证
        6.1.1. 2 元气败脱证
        6.1.2 针灸治疗
        6.1.3 护理
    6.2 急性期
        6.2.1 中药治疗
        6.2.1. 1 中经络
        6.2.1. 2 中脏腑
        6.2.2 中成药
        6.2.3 针灸治疗
        6.2.4 推拿
        6.2.5 康复治疗
        6.2.5. 1 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6.2.5. 2 言语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6.2.5. 3 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6.2.5. 4 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
        6.2.6 护理
    6.3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6.3.1 中药治疗
        6.3.2 中成药治疗
        6.3.2. 1 丹参类
        6.3.2. 2 红花类
        6.3.2. 3 三七类
        6.3.2.4银杏类
        6.3.3 针灸治疗
        6.3.4 推拿疗法
        6.3.5 传统功法
        6.3.5. 1 八段锦
        6.3.5. 2 五禽戏
        6.3.5. 3 太极拳
        6.3.5. 4 易筋经
        6.3.6 康复技术
        6.3.6. 1 运动疗法
        6.3.6. 2 Bobath技术
        6.3.6. 3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6.3.6. 4 肌力训练
        6.3.6. 5 减重步行训练
        6.3.6. 6 强制性运动疗法
        6.3.6.7认知训练
        6.3.6. 8 虚拟现实技术
        6.3.6. 9 经颅直流电刺激
        6.3.6. 1 0 计算机辅助治疗
        6.3.6.11冰刺激治疗
        6.3.7 其他外治法
        6.3.8 康复护理

(2)超声引导下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筛选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类型
        3.2 样本量估算
        3.3 分组方法
        3.4 治疗方法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观察指标
        4.2 疗效评定指标
        4.3 疗效评定时间
    5 安全性观测
        5.1 吸入性肺炎监测
        5.2 针灸安全性检测
    6 不良反应的控制与记录
    7 质量控制
    8 统计分析方法
    9 试验流程图
    10 医学伦理问题
研究结果
    1 试验完成情况
    2 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3 两组患者试验前后吞咽功能疗效评定
        3.1 摄食-吞咽功能量表
        3.2 PAS量表
        3.3 舌骨位移幅度
    4 两组患者试验前后营养状况评价
        4.1 血清前白蛋白
        4.2 血清白蛋白
        4.3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5 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监测情况
        5.1 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
        5.2 皮下血肿、淤青发生情况
    6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
        6.1 总体疗效评定
        6.2 拔管成功率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PD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 脑卒中后CPD的检查方法
        1.2 脑卒中后CPD的现代医学疗法
        1.3 现代疗法的局限性
    2 中医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认识和研究现状
        2.1 中医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认识
        2.2 中药疗法
        2.3 针灸治疗
        2.4 中医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3 选题依据
    4 治疗依据
        4.1 选穴依据
        4.2 针刺操作手法选择依据
        4.3 选择用肌骨超声引导齐刺的依据--精准而安全
    5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5.1 对照组治疗方法选择依据
        5.2 超声评估舌骨位移幅度
        5.3 评定量表选择依据
        5.4 营养指标选择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基线资料分析
        6.2 观察指标分析
        6.3 安全性指标分析
        6.4 疗效分析
    7 机制探讨
        7.1 廉泉穴、天容穴齐刺调神醒脑,启咽通窍
        7.2 廉泉、天容齐刺改善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7.3 超声引导下针刺提高准确性、安全性
        7.4 廉泉、天容齐刺改善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通关利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离标准
        1.7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对比
        3.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WST评级比较
        3.3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OIS评分比较
        3.4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MASA评分比较
        3.5 观察组和对照组MMASA量表相关子项目的比较
        3.6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3.7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3.8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中医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2.西医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2.1 吞咽障碍的分期
        2.2 吞咽活动的神经调节
        2.3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特点
    3.吞咽障碍的筛查和评估
    4.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机制
        4.1 通关利窍针刺法的中医治则
        4.2 通关利窍针刺法的现代机制研究
        4.3 通关利窍针刺法的选穴依据
    5.康复训练
    6.试验结果分析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集束化护理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综述一集束化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第二部分 构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
    一、临床护理问题的提出
    二、证据的检索
    三、证据的质量评价
    四、初步构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
    五、制订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
    综述二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Meta分析
第三部分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
        2.干预后试验组的NIHSS评分优于与对照组
        3.干预后试验组的吞咽康复评定优于与对照组
        4.干预后试验组的肺部感染指标优于对照组
        5.干预后试验组的SWAL-QOL评分优于对照组
        6.干预后试验组的NRS2002 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别
    三、讨论
        1.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实施于IS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1.1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1.2 组建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确保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
        2.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分析
        2.1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2.2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2.3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2.4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5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不明显
    四、结论
    综述三 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误吸研究进展
第四部分 总结论
第五部分 研究的创新、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BC临床观察量表
    附录4 文献质量具体评分情况
    附录5 支持推荐意见形成的决策表格
    附录6 TOR-BSST?授权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5)集束化护理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综述一集束化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第二部分 构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
    一、临床护理问题的提出
    二、证据的检索
    三、证据的质量评价
    四、初步构建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
    五、制订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
    综述二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Meta分析
第三部分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
        2.干预后试验组的NIHSS评分优于与对照组
        3.干预后试验组的吞咽康复评定优于与对照组
        4.干预后试验组的肺部感染指标优于对照组
        5.干预后试验组的SWAL-QOL评分优于对照组
        6.干预后试验组的NRS2002 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别
    三、讨论
        1.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实施于IS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1.1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1.2 组建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确保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
        2.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分析
        2.1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2.2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2.3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2.4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5 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不明显
    四、结论
    综述三 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误吸研究进展
第四部分 总结论
第五部分 研究的创新、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BC临床观察量表
    附录4 文献质量具体评分情况
    附录5 支持推荐意见形成的决策表格
    附录6 TOR-BSST?授权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6)应用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单纯康复组
    2.2 眼针带针康复组
3 疗效评定指标
    3.1 评定方法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5.2 两组治疗前后WMST评分结果比较
    5.3 安全性评价及并发症
6 讨论

(7)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治疗吞咽障碍
    1.1 头针
    1.2 项针
    1.3 舌针
    1.4 眼针
    1.5 芒针
    1.6 特色针刺疗法
2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
    2.1 针刺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2.2 针刺结合冷刺激
    2.3 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
    2.4 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
    2.5 针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
    2.6 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
    2.7 针刺结合球囊扩张术
3 针刺结合药物治疗
4 针刺结合放血疗法
5 小结

(8)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3 样本量的计算
    2.4 研究工具
    2.5 干预方案
    2.6 资料收集
    2.7 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
    2.9 技术路线
    2.10 伦理原则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同质性检验结果
    3.3 干预效果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4.2 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4.3 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实施分析
    4.4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前景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图表
附录C 综述 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9)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
        (一)水疗法
        (二)音乐疗法
        (三)运动想象疗法
        (四)强制性运动疗法
        (五)功能性电刺激
        (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七)经颅磁刺激
        (八)虚拟现实技术及上肢康复机器人
    二、镜像疗法干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镜像疗法概述
        (二)镜像疗法干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国内外趋势
    三、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概述
        (一)具身认知的起源
        (二)具身认知的概念
        (三)具身认知的内涵及优势
        (四)具身认知来自不同学科的证据
        (五)具身认知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六)具身认知的四大理论特征
        (七)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剔除、脱落和终止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样本量估算
        (三)病例分组
        (四)技术路线
        (五)干预方案
        (六)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七)资料收集
        (八)不良事件处理、记录和报告
        (九)质量控制
        (十)科研伦理
        (十一)统计分析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一)纳入研究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两组患者干预前四项康复指标的基线水平
    二、两组干预后疗效性指标的评价结果
        (一)两组病人干预四周后组内及组间FMA-UE的比较情况
        (二)两组患者干预四周后组内及组间MBI的效果比较
        (三)两组患者干预后SS-QOL评分组内和组间效果比较
        (四)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runnstrom分级组内、组间比较情况
        (五)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与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脑梗死疾病的研究概述
        (二)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概述
        (三)具身认知理论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四)针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在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一、田野研究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一、明确方案主题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伦理考虑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九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脑血管病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J]. 章薇,娄必丹,李金香,石文英,刘小娟,唐健,陈成,刘民权,曹洋. 康复学报, 2021(06)
  • [2]超声引导下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莫映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通关利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杜佳颖.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集束化护理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D]. 和意娴.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集束化护理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D]. 和意娴.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6]应用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J]. 马晴,王鹏琴. 辽宁中医杂志, 2021
  • [7]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 唐强,张世强,李宏玉,梁碧莹,李佳帅,尹侠,朱路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4)
  • [8]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D]. 刘凌云. 延边大学, 2020(05)
  • [9]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D]. 周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