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评价

加工贸易评价

一、对加工贸易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可晗[1](2021)在《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历程,加工贸易在增加外汇储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稳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020年中国海关统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9.25万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7.64万亿元,分别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9%、23.8%。虽然从对经济发展的整体贡献权重上看加工贸易低于一般贸易,但开展加工贸易能提升国内制造业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近几年,加工贸易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随着企业与国际市场合作不断加强与深入,产业结构随之得到优化调整。而东部沿海地区人力、土地成本不断增加,不少企业也选择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会城市,在发展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的同时,也承接了部分转移产业,加工贸易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海关作为加工贸易监管部门,一直积极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深入推进一系列加工贸易业务改革,释放企业的活力,创新出与企业生产特点相适应的监管方式。2018年机构改革,原检验检疫局与海关合并后设立新海关,业务职能与人员重新调整,业务流程又进行了再造与优化。基于以上背景,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研究对象为隶属海关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情况,主要以流程再造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法、访谈法、分析法等方法,以“现状介绍—取得成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思路开展研究。首先对目前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介绍Q海关对加工贸易具体监管作法及取得成效。其次梳理Q海关在实际监管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得出Q海关在加工贸易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理念相对保守,执法标准与沿海地区存在差距;自上而下的业务改革准入门槛较高,本土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监管过程中因有执法真空地带易造成企业与海关间权责不清情况出现;机构合并后人力资源未得到科学规划;整体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结论。最后以流程再造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结合Q海关具体监管要求,提出监管理念要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加强企业调研,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性;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评估监管服务质量;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加工贸易专业人员能力培养;建立配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监管合力等完善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对策。

霍玉锟[2](2020)在《基于政策执行过程的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工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伟大实践,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难题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易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发展和提升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当下加工贸易则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推进加工贸易政策新一轮的发展。长期以来,企业在加工贸易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能够充分体现国家的政策意图,且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也不能够充分的利用加工贸易政策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这其中企业执行层面影响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效能的因素究竟有多少,所以本研究想从企业执行层面把影响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效能的因素做一下研究。本研究从加工贸易企业的视角,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整理加工贸易企业的政策需求,分析政策在企业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外国加工贸易成功国家的经验并加以借鉴。最后,提出了四条提高政策效能的对策建议。第一、政策宣传要统筹协调、全面落实;第二、政策解读要多维度、高深度开展;第三、政府对客观条件准备要充分;第四、提升政府实施阶段的服务意识和持久精神。为我国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加工贸易企业理解和领悟宏观政策提供帮助。

李国英[3](2020)在《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作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应该实现高质量发展。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萎缩以及国内劳动力、土地等各种要素价格的上涨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下降,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瓶颈日益凸显:增值率低、国内产业链条短、缺乏自主创新基因等,同时一些发达经济体积极实施“再工业化”,另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也积极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中国加工贸易订单向外转移加速。因此,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下,作为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关键途径的中国加工贸易,其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优势依托问题日益凸显,探索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依托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然后从综合优势视角出发,反思比较优势的理论困境与现实陷阱,构建中国加工贸易的综合优势指标体系,研究其对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发掘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概之,本研究不仅从优势依托角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分析视角,而且为实现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南,有助于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一方面系统梳理了以往主要解释和指导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发现:不论是有李嘉图的外生技术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俄林的外生要素禀赋优势,还是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比较优势和新兴古典学派的内生比较优势,在解释中国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源泉及发展问题上存在诸多缺陷,表现在理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证伪,面对“比较优势陷阱”的现实困境也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无法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统一到同一理论框架下。另一方面,综合优势战略论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发展取决于由该地区或产业的要素禀赋优势(劳动、资本等)、分工创新优势(技术、工业化水平等)和交易效率优势(各种硬件设施和配套政策措施等)所构成的综合优势,综合优势越大,其竞争力越强,即同时兼备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三种优势于一体的综合优势产品、企业或产业最具竞争力,综合优势战略论在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问题上更具有实操性。基于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三方面的假设:(H1-H3)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对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起显着的正向作用;(H4)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是通过综合优势这个中介效应机制对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起作用;(H5)综合优势对实现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起显着的正向作用。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依据上述理论分析分别构建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和综合优势的衡量指标体系并量化;其次,用熵权法计算出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数和综合优势、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交易效率优势得分;进而从两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一是以1998-2013年的全国层面的数据做时间序列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二是以省域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通过动态面板GMM(矩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全样本、分地区样本和分时段样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综合优势对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综合优势的影响作用最大且存在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综合优势通过中介效应机制来发挥作用,提升交易效率是增强加工贸易综合优势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中国加工贸易总体上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情况下,要素禀赋优势在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影响作用更强;在加工贸易较发达的东部省市和时间断点后分工创新优势对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略高于要素禀赋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的作用,这与供应链水平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较大,但在要素禀赋优势影响作用下降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呈弱化趋势。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基于综合优势新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思路:综合优势总体发展思路、区域和产业差异化发展思路、局部跨越式发展思路和新开放共赢发展思路。进而,基于这四个思路提出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明确已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培育中国加工贸易新综合优势:一是是依据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结合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培育区域综合优势产业和具有综合优势的主导产业,通过动态化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加工贸易的总体水平;二是促进要素禀赋优势局部跨越式提升实现加工贸易“要素密度逆转”、促进分工创新优势局部跨越式提升实现加工贸易的制造升级、促进交易效率优势的局部跨越式提升实现成本优势;三是完善对内对外开放的相关配套措施,借助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改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完善外商投资的区域导向和产业导向,实现新开放共赢。

勇乐[4](2020)在《海关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19年,海关总署印发了《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2020框架方案》,标志着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海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国务院“放管服”要求,满足企业对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口岸现场的通关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前端的放开,提高了通关效率,但也要求海关必须拓展监管时空,以空间换时间,后面必须管住,才能防范化解准入和税收的风险,后续监管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当前的制度设计,着重强调海关“后续监管”职责。在新的改革背景下,特别是实行“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措施后,海关监管链条更长、服务领域更广、职责任务更重、风险挑战更大,我国海关传统的后续监管方式较难适应现实要求。从“三查合一”到“多查合一”,海关后续监管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在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中,海关监管“前推后移”,海关后续监管的任务更重,对后续监管的要求更严。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其问题也日渐暴露。本文通过列举当前我国海关对加工贸易的后续监管存在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结合荷兰海关和新加坡海关相关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海关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提出了相应对策。一是丰富加工贸易后续监管手段,二是优化加工贸易后续监管队伍建设,三是打造加工贸易智慧监管链条,四是完善海关加工贸易后续监管相关制度规范,五是加强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对单耗的管理,六是积极探索“线上后续监管”。

李平平[5](2020)在《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后,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同时,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比重与加工贸易顺差也在不断下降。有很多主流观点认为,加工贸易的进口主要是为了出口,从进出口价格来看,人民币升值使得加工贸易进口成本的下降与出口金额的减少相抵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不会显着影响加工贸易。但是实际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对加工贸易进出口确实存在显着影响。人民币汇率是怎样影响加工贸易的?本文选取了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量、加工贸易顺差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并首先对这些变量的时间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所有时间序列数据需经过一阶差分平稳;然后,对所有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进而建立具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即VEC模型;最后,运用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总量和加工贸易顺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工贸易规模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加工贸易规模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不同,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规模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初期,受生产合同调整刚性的影响,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会有所上涨。在长期内,跨国企业可以调整合同数量,寻找加工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贸易,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上升会使得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下降。在加工贸易顺差方面,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顺差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在长期内显现出来。由于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加工企业主要赚取加工费,加工贸易顺差大致等于以外币计价的工资总和,当中国以人民币计价工资不变时,人民币升值,以外币计价的工资总和上升。在长期内,人民币升值使得跨国公司以外币计价的工资成本上升,如果我国加工企业没有进行技术革新,便会失去廉价的劳动力这一竞争优势,外商企业将减少与我国加工企业的合作,寻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更廉价的劳动力,进而使得我国加工贸易顺差下降。本论文的基本结论是:由于跨国公司通常以外币计价的工资成本衡量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人民币升值会使得中国以外币计价的工资上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成本增加,从而对加工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并最终妨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

邓瑶[6](2020)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文中指出加工贸易是一种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分工的重要方式。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利用本国人力资源禀赋丰裕廉价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贸易分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采取的贸易政策主要是鼓励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行出口,并且逐步形成了系统性对外贸易战略,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可见加工贸易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始终徘徊在整个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低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而言,既存在着风险挑战,也包含着珍贵机遇。中国加工贸易产业想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追求长远健康发展,必须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实现从量转变到质的飞跃。我国一直以来都推行着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并将其视为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之一,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在增值率的角度是否仍对加工贸易产业具有正影响,这正是本文探索的主题。本文基于200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测算出我国各省份加工贸易增值率与我国各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情况,再结合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现状与外商直接投资概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机制理论进行梳理,提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省级加工贸易增值率会产生负影响这一假设,最后对做出的假设和理论推导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以确保实证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最终实证结果表明:基于2002-2018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数据,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省级加工贸易增值率具有较为显着的负影响。符合理论机制分析中提出的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使国际生产要素流入,优化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和技术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的正效应,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不高,推动作用有限,同时可能弱化了我国比较优势,干扰了我国对外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从而对我国各省市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具有负影响这一假设。同时人均GDP增速的提高也有助于加工贸易增值率的提升,高速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为提高科研、资本实力提供物质保障,良好前景预期也可以吸引更多国际资金,降低国内融资成本,从而有助于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议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与管理、建立健全原产地规则与优化相关统计方式、加强对引进外资的科研吸收创新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国内产业链以提高产业关联度以及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并先入占据价值链高位,从而达到有效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目的。

吴娴[7](2020)在《加工贸易涉税问题研究 ——基于海关监管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78年在我国出现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下,加工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特点,加工贸易的主体、方式、产品结构,企业的诉求等也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对加工贸易税收制度本身和海关税收征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运行流程和海关监管中的涉税问题,在防止加工贸易税款流失的同时,讨论如何实现加工贸易税收的有效征管和贸易便利化的共赢,是一项摆在海关面前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着重从博弈论、税收中性原则、税收功能理论的角度分析海关对加工贸易税收制度的态度,进而对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区别进行探讨,提出加工贸易税负优势明显的观点。随后从海关对加工贸易监管尤其是料件监管的要求出发,对料件的状态导致税收变动的情况作了分析,认为实际上海关监管的视线最终都聚焦在加工贸易料件之上,故而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难点,最终可以归结为厘清料件的变化与税收的关系。料件的保税性质赋予了加工贸易特殊的属性,如果料件的采购、生产以及最终复出口严格按照海关监管要求进行,那么税收征管方面的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杜绝。接下来从加工贸易运行流程和征管技术的实践层面对涉税问题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企业和海关两个维度导致加工贸易领域涉税问题产生的原因。随后通过对宁波海关处理的一起加工贸易违规案件分析加工贸易违规行为涉税问题处置和税收补偿问题。最后结合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大背景,提出应对加工贸易涉税问题的建议和思考。本文立足加工贸易工作,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税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案例,从税收角度提出了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曼[8](2019)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细化,国际化生产日益扩张,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作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融入世界经济最直接的贸易方式,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在利用外资、稳定就业、促进产业优化和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经济发展重心,加工贸易起步较晚,与沿海地区差距较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打通了我国向西全面开放的格局,加强了新疆与内陆地区和欧亚地区的联系,也为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应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整合资源与区位优势,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培育和承接加工贸易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推进新疆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本文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探究新疆应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紧抓区位战略优势和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实现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增长。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状况。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互补性、产业结构互补性、贸易结合度和市场潜力五个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然后从加工贸易规模、方式、产业结构、区域分布和地理方向深入探究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综合评价。从规模、结构、效益、竞争力和潜力五个维度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各维度的发展效果进行测度和分析,从中剖析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再次,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识别制约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四,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设计。立足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特征,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路径选择;最后,为保证路径的顺利运行提出了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具体建议及保障措施。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贸易结合度高,市场潜力较大。(2)新疆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缓慢,以进料加工为主,主要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石油化工业、甘草制品加工等初级产品加工业,且主要聚集于天山北坡经济带,进出口市场集中度高。(3)2000—2017年新疆加工贸易综合发展水平偏低且波动幅度较大,主要受制于规模提升缓慢和结构调整迟滞,同时发现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存在整体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配套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等突出问题。(4)新疆加工贸易发展主要受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和带域国家购买力水平影响,由于新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对新疆加工贸易的促进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此外,交通运输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疆与内地其他地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程度,导致其未能有效改善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5)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应以“培育本地加工贸易优势产业和延伸产业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为路径,实现新疆加工贸易整体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升级和区域内外布局逐步优化的发展目标。

孙奇[9](2019)在《基于风险导向的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研究 ——以Z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H的保税核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加工贸易起源于1959年爱尔兰香农的出口加工区,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应用,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疲软、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中国加工贸易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201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已降至30.2%。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市场主导和企业自律管理,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形势趋于复杂,如何形成“风险导向、市场主体、法治保障,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支撑”的海关加工贸易监管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工作实际,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法及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风险管理、加工贸易、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理论的阐述,梳理海关加工贸易监管中的风险点、难点,从加强加工贸易前期监管的风险研判、提升加工贸易中后期核查效能、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加工贸易监管机制三个方面出发,探索如何以风险为导向,提升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水平。最后以Z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H的保税核查为例说明风险导向理念在海关加工贸易监管中的应用。

吴成伟[10](2019)在《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以及拉动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东南亚国家加工制造业的崛起,加工贸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瓶颈期,各种隐藏在迅猛发展外衣下的问题逐步显现,海关的加工贸易监管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不法分子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关税的手段也愈发隐蔽,如何更好地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如何在有限的监管资源条件下,大幅提高监管效能,防范风险的发生,成为当前深化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实施整合创新是我国海关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在这一背景下,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加工贸易监管全过程,是符合当今现状,顺应时势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综合监管改革,加强加工贸易实际监管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海关综合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风险管理理论已应用到海关监管业务的方方面面,但具体到,结合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实际,研究风险管理的文献较少。本文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基础,通过对海关加工贸易监管业务的系统研究,深入思考和分析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原因,力求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完善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工作的具体措施。这对合理配置海关监管资源,解决“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矛盾,实现监管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探索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对加工贸易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加工贸易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困难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面临的困难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加工贸易的涵义
        2.1.2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涵义
    2.2 相关理论
        2.2.1 流程再造理论的涵义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Q海关概述
    3.2 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具体作法
    3.3 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成效
        3.3.1 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3.3.2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3.3.3 提高海关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3.4 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有限的监管资源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监管要求
        3.4.2 业务改革成效不明显,企业参与积极性较低
        3.4.3 执法风险依然存在,监管效能整体提高不明显
        3.4.4 企业信息不共享,未形成监管合力
4 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监管理念相对保守,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
    4.2 准入门槛过高,改革难以有效到位
    4.3 海关与企业权责划分不清
    4.4 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合理优化配置
    4.5 信息化管理水平依然不高
5 完善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对策
    5.1 转变监管理念,强化监管服务职能
    5.2 加强企业调研,创新业务监管模式
    5.3 完善考核指标,实现权责清晰统一
    5.4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关员专业能力培养
    5.5 形成监管合力,建立配套信息化管理系统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政策执行过程的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第一节 加工贸易政策
    第二节 加工贸易政策效能
    第三节 加工贸易政策执行过程
    第四节 影响加工贸易政策效能的政策执行因素分析
    第五节 加工贸易政策执行理论概述
第二章 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执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现行贸易政策形成过程及特征
    第二节 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影响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效能的政策执行因素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国外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经验及借鉴
    第一节 韩国经验
    第二节 新加坡经验
    第三节 日本经验
    第四节 越南经验
    第五节 主要启示
第五章 提升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效能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策宣传要统筹协调全面落实
    第二节 政策解读要多维度高深度开展
    第三节 政府对客观条件准备要充分
    第四节 提升实施阶段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持久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3)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 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界定
        1.4.1 加工贸易
        1.4.2 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4.3 对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文献回顾
        2.1.1 国际分工的本质
        2.1.2 国际分工的生产模式
        2.1.3 国际分工导致的贸易方式
        2.1.4 跨国经营的运行机制
    2.2 基于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实践的文献回顾
        2.2.1 加工贸易发展可依托的优势
        2.2.2 加工贸易的利益
        2.2.3 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
        2.2.4 加工贸易发展对策
    2.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优势依托理论
    3.1 比较优势理论
        3.1.1 比较优势理论梳理
        3.1.2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
    3.2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综合比较优势理论
        3.2.1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3.2.2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经济与分工经济
        3.2.3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3.3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3.3.1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3.3.2 综合比较优势应用的扩展——综合优势战略论
        3.3.3 综合优势战略论的数理模型与指标体系
        3.3.4 综合优势战略论在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上的适用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困境与发展方向
    4.1 中国加工贸易基本状况
        4.1.1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演变
        4.1.2 中国加工贸易的基本状况
    4.2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困境
        4.2.1 中国加工贸易存在“比较优势陷阱”
        4.2.2 中国加工贸易存在“比较优势陷阱”的原因
    4.3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方向——高质量发展
        4.3.1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4.3.2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转型的内在要求
        4.3.3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的动力
        4.3.4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的重要渠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全国层面
    5.1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界定指标与特征事实
        5.1.1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界定指标
        5.1.2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事实
    5.2 中国加工贸易的综合优势指标体系和特征事实
        5.2.1 中国加工贸易的综合优势指标体系
        5.2.2 中国加工贸易的综合优势特征事实
    5.3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模型构建
        5.3.1 变量选取
        5.3.2 模型检验
        5.3.3 误差修正模型
        5.3.4 实证分析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省域层面
    6.1 计量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6.1.1 实验设计与模型构建
        6.1.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6.2 估计策略及实证检验结果
        6.2.1 描述性统计和面板数据检验
        6.2.2 估计策略及结果
        6.2.3 综合优势中介效应机制检验
        6.2.4 综合优势在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上的作用机理
    6.3 实证分析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综合优势新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7.1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思路
        7.1.1 综合优势总体发展思路
        7.1.2 差异化发展思路
        7.1.3 局部跨越式发展思路
        7.1.4 新开放共赢发展思路
    7.2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
        7.2.1 差异化发展路径
        7.2.2 局部跨越式发展路径
        7.2.3 新开放共赢路径
第八章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创新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海关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加工贸易后续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加工贸易后续监管存在的问题
        3.1.1 执法人员廉政风险较高
        3.1.2 存在低效执法、过度执法现象
        3.1.3 对单耗的管理不够集约
    3.2 我国加工贸易后续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科技手段运用较少
        3.2.2 人力资源欠缺和业务能力不足
        3.2.3 执法标准不统一
        3.2.4 风险防控手段运用较少
第4章 国外海关后续监管相关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海关后续监管相关经验
        4.1.1 荷兰海关后续监管相关经验
        4.1.2 新加坡海关后续监管相关经验
    4.2 对我国海关加工贸易后续监管的启示
        4.2.1 将风险防控理念贯穿后续监管全流程
        4.2.2 在后续监管中广泛应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
第5章 完善我国海关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的对策
    5.1 丰富加工贸易后续监管手段
        5.1.1 完善政府采购社会服务相关机制
        5.1.2 将风险管理手段贯穿加工贸易后续监管的始末
        5.1.3 统筹运用各种执法手段
    5.2 优化加工贸易后续监管队伍建设
        5.2.1 注重对后续监管人员执法能力的提升
        5.2.2 加强对执法人员监督和管理
        5.2.3 减少低效执法、过度执法事项
    5.3 打造加工贸易智慧监管链条
    5.4 完善海关加工贸易后续监管相关制度规范
    5.5 加强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对单耗的管理
    5.6 积极探索“线上后续监管”
参考文献
致谢

(5)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 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对加工贸易影响的文献研究
    2.1 关于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
        2.1.1 古典国际收支理论
        2.1.2 弹性论
        2.1.3 吸收论和货币论
    2.2 关于汇率与加工贸易关系的研究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新新贸易理论
        2.2.3 关于汇率对我国加工贸易影响的研究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分析
    3.1 人民币汇率的现状
        3.1.1 汇率的相关概念
        3.1.2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
    3.2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前景
        3.2.1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3.2.2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前景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影响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路径分析
    4.1 人民币汇率影响贸易的微观路径分析
    4.2 人民币汇率对一般贸易的影响路径
    4.3 人民币汇率对加工贸易的影响路径
    4.4 人民币汇率对加工贸易顺差的影响路径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对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的来源及数据处理
    5.2 人民币汇率对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实证模型的设定
        5.2.2 平稳性检验
        5.2.3 协整检验
        5.2.4 进一步分析及结论
    5.3 人民币汇率对加工贸易顺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实证模型的设定
        5.3.2 平稳性检验
        5.3.3 协整检验
        5.3.4 进一步分析及结论
    5.4 归纳总结
第六章 加工贸易应对汇率变化的转型政策
    6.1 对政府的建议
    6.2 对企业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6)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加工贸易增值率
        二、加工贸易增值率测算角度及方法
        三、地区加工贸易相关研究
        四、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因素
        五、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
        六、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省级加工贸易增值率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省级加工贸易增值率概况
        一、加工贸易增值率测算
        二、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状况概览
        三、省级加工贸易增值率状况概览
    第二节 中国加工贸易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加工贸易增值率偏低
        二、劳动力成本持续升高致使成本优势弱化
        三、国际市场对我国加工贸易行业影响过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概况
        二、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项目数量
        三、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
    第二节 省级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一、省级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
        二、省级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排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途径分析
    第一节 生产要素流入改变加工贸易结构
    第二节 技术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
    第三节 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不高以致推动作用有限
    第四节 弱化我国比较优势
    第五节 干扰我国对外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实证模型及变量说明
        一、实证模型
        二、变量说明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三、内生性检验
        四、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与管理
        二、建立健全原产地规则与优化相关统计方式
        三、加强对引进外资的科研吸收创新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四、完善国内产业链以提高产业关联度
        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并先入占据价值链高位
参考文献

(7)加工贸易涉税问题研究 ——基于海关监管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加工贸易的基本概念
        2.1.1 加工贸易的定义
        2.1.2 加工贸易的基本特征
        2.1.3 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区别
    2.2 加工贸易涉及的税收基础理论
        2.2.1 税收博弈论
        2.2.2 税收中性原则
        2.2.3 税收功能理论
    2.3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念
        2.3.1 我国加工贸易税收制度的概念
        2.3.2 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的税负比较
        2.3.3 加工贸易保税制度的作用
第3章 加工贸易海关货物监管与税收征管
    3.1 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的相关要求
        3.1.1 加工生产基本要求
        3.1.2 料件的处置使用
        3.1.3 单损耗的管理
        3.1.4 边角料、副产品的管理
        3.1.5 对外发加工的管理
    3.2 料件的变化与税收征管
        3.2.1 料件的节余与税收征管
        3.2.2 料件的短少与税收征管
    3.3 料件的恒定与税收征管
        3.3.1 串料的定义
        3.3.2 满足串料合规性的要件
第4章 加工贸易涉税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加工贸易运行流程中的税收问题
        4.1.1 手册设立环节
        4.1.2 进出口申报环节
        4.1.3 手册中期执行环节
        4.1.4 核销环节
        4.1.5 其他环节
    4.2 加工贸易税款海关征收过程中的问题
        4.2.1 关于征收对象问题
        4.2.2 关于税基问题
    4.3 加工贸易涉税问题产生的内外原因分析
        4.3.1 从企业角度分析加工贸易涉税问题的产生
        4.3.2 从海关角度分析加工贸易涉税问题的产生
第5章 相关案例——以宁波关区加工贸易企业M料件串换案件为例
    5.1 企业M的基本情况
    5.2 企业M料件串换案件的基本情况
    5.3 海关对M公司处理过程分析
    5.4 案件背后税收问题争议
    5.5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反思
第6章 应对加工贸易涉税问题的建议
    6.1 从政策法规层面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
        6.1.1 管理上从以合同为单元向以企业为单元转变
        6.1.2 创建加工贸易“先征后退”管理模式
    6.2 从监管执法层面对征管方式进行调整
        6.2.1 从专料管理向总量管理转变
        6.2.2 从审核式管理向风险式管理转变
    6.3 从转型升级层面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
        6.3.1 推动实现税收政策与产业政策同频共振
        6.3.2 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功能
        6.3.3 推进贸易便利和执法统一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2 加工贸易
        2.1.3 来料加工
        2.1.4 进料加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产业内贸易理论
        2.2.4 产品内分工理论
        2.2.5 跨国公司理论
        2.2.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3 研究范围界定
第三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状况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
        3.1.1 区位优势显着
        3.1.2 资源禀赋互补
        3.1.3 产业结构互补
        3.1.4 贸易结合度高
        3.1.5 市场潜力较大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3.2.1 新疆加工贸易规模现状
        3.2.2 新疆加工贸易方式现状
        3.2.3 新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现状
        3.2.4 新疆加工贸易企业区域分布现状
        3.2.5 新疆加工贸易的地理方向现状
第四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综合评价
    4.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
        4.1.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4.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4.3.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
        4.3.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分项指标分析
    4.4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4.4.1 新疆加工贸易增长缓慢,整体规模小
        4.4.2 新疆加工贸易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
        4.4.3 新疆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低端
        4.4.4 新疆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能力不足
        4.4.5 新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低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
    5.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5.1.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甄选
        5.1.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5.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5.2.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5.2.2 模型设定
    5.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平稳性检验
        5.3.2 协整检验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设计
    6.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
    6.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目标
        6.2.1 新疆加工贸易整体规模稳步增长
        6.2.2 新疆加工贸易结构不断升级
        6.2.3 新疆加工贸易区域内外布局逐步优化
    6.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选择
        6.3.1 以培育本地加工贸易优势产业和延伸产业链,带动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
        6.3.2 以承接国内外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推动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
        6.3.3 以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
第七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7.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
        7.1.1 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改善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环境
        7.1.2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自主研发,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7.1.3 合理引导和利用外资,增强外资对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
        7.1.4 提升配套产业关联度,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发展
    7.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保障措施
        7.2.1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提供加工贸易的人才支持
        7.2.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加工贸易交易成本
        7.2.3 加强各类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加工贸易发展载体
        7.2.4 强化加工贸易服务与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基于风险导向的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研究 ——以Z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H的保税核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目前的研究状况
        1.2.1 国外学者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学者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1.1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原理
        2.1.2 海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2.2 加工贸易的概念及其发展
        2.2.1 加工贸易的概念
        2.2.2 加工贸易的特点
        2.2.3 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
第3章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现状及风险
    3.1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现状
    3.2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面临的风险
    3.3 当前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以风险为导向提升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水平
    4.1 加强加工贸易前期监管的风险研判
    4.2 提升加工贸易中后期核查效能
    4.3 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加工贸易监管机制
第5章 相关案例——以Z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H的保税核查为例
    5.1 加工贸易企业H基本情况
    5.2 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H的保税核查风险识别
        5.2.1 加工贸易前期监管岗位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风险研判——“选”
        5.2.2 稽核查部门借鉴风险管理理念——“查前评估”
    5.3 对加工贸易企业H的核查实施
        5.3.1 根据“查前评估”核查,提升核查效能
        5.3.2 进行核查后续跟踪,实现风险控制
        5.3.3 做好行业性风险分析,转化核查成果
    5.4 此案例对加工贸易核查工作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加工贸易监管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对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贡献
第2章 基本理论
    2.1 加工贸易基本概述
        2.1.1 加工贸易的概念
        2.1.2 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
        2.1.3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含义
    2.2 海关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含义
        2.2.2 海关风险的含义
        2.2.3 海关风险管理的内容
    2.3 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
        2.3.1 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的含义
        2.3.2 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执法依据
        2.3.3 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的内涵
第3章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现状及对风险管理的应用
    3.1 当前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3.1.1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3.1.2 当前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所面临的问题
    3.2 风险管理在海关加工贸易监管中的应用
        3.2.1 风险识别
        3.2.2 风险分析和评估
        3.2.3 风险处置
        3.2.4 决策的反馈
第4章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制度机制方面,风险理念有缺位
        4.1.1 风险管理理念未全面深入运用
        4.1.2 规章制度的“立改废释”有待细化
        4.1.3 加工贸易差别化管理体制尚未建立
        4.1.4 风险管理意识缺乏
    4.2 监管执行方面,配套措施待健全
        4.2.1 多头管理下的“选、查”配合缺乏对全链条信息的整体掌控
        4.2.2 现有监管作业流程较为繁琐
        4.2.3 规范企业内控管理力度不够
        4.2.4 加工贸易监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
        4.2.5 对加工贸易企业掌控不足导致风险管理缺乏针对
    4.3 信息管理方面,系统建设仍滞后
        4.3.1 定位不清晰,难以满足业务高速发展的需要
        4.3.2 管理不统一,难以满足执法统一和区区流转的需要
        4.3.3 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风险分析分类管理”的需要
    4.4 风险管理动力不足,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4.4.1 风险管理用力不均,导致效能低下
        4.4.2 非执法领域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
        4.4.3 风险管理的队伍建设需完善
第5章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5.1 在加工贸易监管体系中提升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
        5.1.1 融入风险管理理念,实施企业差别化监管
        5.1.2 加强风险监控,拓展内通外联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
        5.1.3 优化风险参数管理,丰富监管手段
    5.2 实施科学风险管理策略,提高加工贸易监管的有效性
        5.2.1 加大对重点敏感商品的监管力度
        5.2.2 建立以企业为单元的动态资料库
        5.2.3 以风险分析与应用为核心手段,实现风险管理科学化
    5.3 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全程式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模式
        5.3.1 完善预警体系
        5.3.2 建立风险处置流程
        5.3.3 促成风险管理执法合力
        5.3.4 督促企业自律
        5.3.5 统一执法尺度
    5.4 加强对加工贸易的实货监管,形成闭合式监管链条
        5.4.1 强化后续管理,探索建立加工贸易业务的“双随机”核查制度
        5.4.2 严密中期管理,建立加工贸易联网核查系统
        5.4.3 优化通关管理,加强通关环节的参数设置和布控查验
        5.4.4 加强对监管薄弱环节的管理
    5.5 建立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专业队伍,提升监管能力
        5.5.1 要建立规模化的专业队伍
        5.5.2 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系统各级专家业务尖兵的作用
        5.5.3 吸纳稽查、缉私等中、后期监管部门专业人才作为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兼职成员
        5.5.4 常态化、制度化的专业培训
    5.6 建立长效监督内控体制,提升加工贸易监管质量
        5.6.1 设立风险管理岗位
        5.6.2 积极拓宽外部监督渠道
第6章 Z海关在海关加工贸易监管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6.1 Z海关基本情况
    6.2 Z海关在加工贸易监管中应用风险管理案例
        6.2.1 案例介绍
        6.2.2 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6.2.3 风险处置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对加工贸易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Q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研究[D]. 张可晗.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基于政策执行过程的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效能研究[D]. 霍玉锟. 青岛大学, 2020(02)
  • [3]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D]. 李国英. 广西大学, 2020(07)
  • [4]海关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问题研究[D]. 勇乐.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6)
  • [5]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D]. 李平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6]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D]. 邓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加工贸易涉税问题研究 ——基于海关监管的视角[D]. 吴娴.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8]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D]. 王曼.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基于风险导向的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研究 ——以Z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H的保税核查为例[D]. 孙奇.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10]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研究[D]. 吴成伟.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加工贸易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