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S无线网络规划设计

GPRS无线网络规划设计

一、GPRS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余永俊[1](2021)在《基于物联网和云架构的光伏发电运维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光伏竞价、平价项目的开展,降本增效成为了投资商、光伏企业、设计单位的共同目标和焦点问题。在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有线组网监控,人工管理方式可能都不再适用,其运维效率低、成本高、不易扩展且无法满足降本增效要求。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这些核心技术应用于光伏系统运维,建立一个时效性好、安全性高、灵活高效的光伏运维云平台已成为该行业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相关技术规范,以物联网、无线通信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光伏运维云平台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光伏运维云平台的建设需求,提出了光伏电站运维系统的设计目标和总体结构。并选择GPRS作为无线通信,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案及数据通信协议;对于数据网络交互模块,采用socket网络通信完成数据解析和处理。2)给出了运维云平台软件实现方案,采用MVC架构模式,选用Django框架作为web开发,ajax技术实现网页动态刷新,JSON作为前后端数据传输格式,完成了对各界面功能模块设计。并以阿里云ECS服务器作为云平台,My SQL为数据库,根据E-R模型建立了系统数据表。3)通过nginx和uwsgi技术完成对Django项目的云服务器部署,实现外网访问和提高系统安全性。并以实验室现有的光伏设备搭建测试环境,从云服务器性能监控、GPRS模块通信及整体系统搭建三个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监测到光伏逆变器运行状态,时效好,效率高。

张志海[2](2021)在《TD-LTE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恢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来提升配电管理的水平,是配电故障快速修复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柳州地区配电通信网为研究对象,以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分时长期演进技术(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为技术手段,对柳州配电通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基于TD-LTE技术的配电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网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征及功能需求;对不同的配网通信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与配电自动化系统需求相契合的技术指标,并分析了TD-LTE技术应用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可行性。其次,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终端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的要求,对TD-LTE技术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站点覆盖情况的仿真测试分析。然后,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以柳州地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为例,设计了该地区的TD-LTE配网通信系统架构,解决了现有配网通信通道不稳定、不可靠以及抗干扰能力不强的问题。最后,对改造后的TD-LTE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了测试运行。以柳州供电局周边为测试区域,确定地理和网络环境,对整个系统的网络连通性和网络响应速度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网络的稳定性,得出了该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网络时延。结果表明,TD-LTE技术在柳州配网通信系统中运行稳定,且网络通信质量较高。

姜日凡[3](2020)在《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满足船舶控制系统的发展需要,各种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大量应用于船舶中,如果使用有线网络连接这些设备,会制约设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并且船舶使用有线网络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现船舶智能终端和传感器的按需部署,具有移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低成本以及方便维护等特点,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船舶内布线空间狭窄而施工困难等问题。目前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船舶监控和定位等领域,本文尝试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船舶操舵系统的冗余网络,进行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首先,针对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有限和实时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Mindows,并提出了一种基于Mindows的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耗管理方案,主要从操作系统层面对节点进行了低功耗设计,分别从节点微处理器、外围设备以及电池能量方面进行了电源管理设计。通过测试结果验证,该方案能有效地降低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耗,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且系统运行稳定。其次,为了满足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的需要,方便地开展所研究算法的仿真测试实验,本文利用VB设计一套基于实际的GPRS和ZigBee网络的近海或内河船舶航向保持控制仿真平台,弥补了单一软件仿真的局限性。实验结果验证了在该平台通过远程及近距无线网络进行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的可行性和该平台的实用性。再次,针对船舶在海上运动的大时滞和非线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船舶大时滞和非线性情况的灰色预测简捷鲁棒控制算法,采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船舶航向偏差进行实时预测,并将预测值应用于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具有形式简捷、参数易整定、鲁棒性强等优点。最后,针对需要安装冗余控制网络的船舶,本文提出以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为船舶操舵系统冗余网络的方案;针对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诸多问题,本文从控制和通信的联合设计角度解决这些问题,从通信角度出发,设计基于并行不相交多路径路由的ZigBee网络,保证控制算法有效实施;从控制角度出发,设计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将灰色预测模型和基于非线性反馈的船舶航向保持积分Backstepping简捷鲁棒控制相结合进行时延和丢包补偿控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能优化无线网络控制的整体性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本文通过仿真验证,将无线网络控制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控制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并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完善,船舶控制系统采用无线网络代替有线网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邓师源[4](2020)在《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频繁发生的火灾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城市化的发展和行驶环境的复杂性又进一步加剧了救火的难度。消防车辆是发生火灾后救援行动的核心力量,也是全面灭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消防车辆在调度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包括车辆驾驶的实时监督不够有力、车辆调度的指挥过程不够及时、车辆档案的数据记录不够准确等,都说明现有的车辆监控系统难以满足对消防车辆高效管理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对消防车辆的位置和运行信息进行监控,从而协助管理人员更加合理地调度管理消防车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基于GPS、GIS、GPRS等技术原理,阐述了更为高效的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本文首先概述了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GPS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等技术,同时对市面上成熟车载设备的产品结构及功能进行了介绍。然后,本文分析了开发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系统的技术架构,探讨了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并分析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根据对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总体需求的分析,本文接着设计了对应的系统基本模块,包括车辆实时监控信息管理模块、车辆调度管理模块、车辆档案和经济管理模块、系统的信息接口模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并运用Dijks tra算法实现了系统的最短路线规划。之后,在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本文完成了对系统各个模块的开发工作,并对系统的工作环境效果图做了展示。最后,通过测试定位精度和延迟时间两个关键性能指标,以及系统各个模块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状态,本文验证了所设计的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能够满足设计之初提出的各项需求。本文设计的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防部门提高对消防车辆的管理效率,增加应对紧急情况的业务能力,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进程中,为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和设计思路。

张泰民[5](2020)在《面向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安全通信和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电网是深度融合了先进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与物理过程的复杂信息物理系统,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流与电力流的一体化双向流动。智能终端作为智能电网信息网络的基本支撑,是信息网络与电力网络数据交互的接口。随着智能电网业务场景的不断增加,各类具备无线通信能力的智能无线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持终端、智能充电桩、微网控制单元、智能电表等被不断引入。然而,智能无线终端在给智能电网带来感知和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容易成为攻击者破坏智能电网的入口,如攻击者可以通过数据篡改和干扰攻击等造成状态估计的错误或控制决策的失误,对电网整体性能造成难以估测的影响。大量引入智能无线终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是当前智能电网安全问题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重点。为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研究智能电网无线终端设备的安全通信和抗干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保护智能电网无线终端实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目标,从终端通信安全和网络传输安全两个层次对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安全防护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和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终端通信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无线终端的数据容易遭受篡改和重放攻击等问题,研究了适用于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终端认证和安全通信机制。本文以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为实例,将散列消息认证码与基于身份的密码学机制相结合,在考虑通信高效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保护终端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和真实性的通信机制。通过将每个终端的身份信息映射为公钥,实现了终端身份和公钥之间的绑定,并设计了基于身份的密钥更新机制,提高了密钥管理效率。本文在树莓派开发板上对所提机制进行了实现,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机制对终端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和真实性的保护效果。本文所提方法在保障高效通信的情况下,有效加固了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通信数据安全。2.从终端通信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无线终端的无线接口容易遭受伪基站攻击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射频指纹的无线接口安全防护机制。本文以GPRS无线终端为对象,提出了基于空间射频指纹的攻击检测机制与基于硬件射频指纹的伪基站识别机制。攻击检测机制基于信号强度的分布特性快速检测出可疑基站,伪基站识别机制基于反映硬件容差特性的信号特征对检测出的可疑基站进行精确识别。所提机制通过识别伪基站和禁止终端与其通信,实现从无线接口层面对终端通信的安全防护。3.从网络传输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无线终端的路由协议对干扰攻击抵抗能力差的问题,在现有路由协议基础上提出了抗干扰改进策略。本文以智能电网中的RPL(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路由协议为对象,分析了干扰攻击场景下RPL路由协议数据传输性能退化的问题。为提升RPL路由协议对干扰攻击的抵抗能力,本文在该协议的最优父节点选择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备用节点选择机制。在该机制中,采用一种可用性向量度量指标来优化备用节点选择过程,降低了最优父节点与备用节点在干扰攻击下同时失效的概率。所提机制能有效提升RPL协议在干扰攻击下的传输性能,因此从路由协议层面提升了干扰攻击下的网络传输能力。4.从网络传输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无线终端网络中破坏网络传输性能的移动干扰源,研究了基于移动跟踪器的终端网络干扰源定位技术。本文以智能电网AMI为应用场景,提出在AMI网络中部署具有自主移动能力的跟踪器,跟踪器通过从智能电表终端处获得的干扰信号强度观测信息对干扰源进行定位。为了在智能电网复杂的无线通信环境下保证定位精度,所提干扰源定位技术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减小观测噪声的影响,并基于交互多模型框架对干扰源的运动进行建模,基于该模型对干扰源的估计位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该干扰源定位技术实现了在智能电网复杂无线通信环境下,利用有限数量终端节点的干扰信号强度观测信息对移动干扰源进行定位,能有效提升无线终端网络对干扰攻击的抵抗能力。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周永康[6](2020)在《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控制系统》文中研究说明本次设计主要内容:通过充电桩整体需求分析,对充电市场的具体走访调查以及对功能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充电桩控制系统的基础架构由充电控制和网络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处理和服务端管理系统组成,具体工作如下。基于STM32进行系统硬件模块电路设计:继电器控制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能检测模块,STM32主控电路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系统功能软件设计则主要是根据硬件电路中的充电测量采集模块,网络连接模块以及充电控制模块进行驱动编写,移植Free RTOS操作系统并运用Free RTOS进行规划管理充电任务,创建充电控制任务并对充电桩进行充电控制,同时根据充电功能需求设计了充电控制数据通讯协议。充电桩设备与服务端通讯以及运用后台管理系统进行后台管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通过无线传输协议接入网络服务器,通过网络服务器托管来实现充电桩远程管理,并通过管理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以及运维。针对充电桩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充电桩计量,查询,控制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本次设计的充电桩控制系统满足系统需求,并通过无线技术联网,实现了充电数据的上传与共享,并验证了网络管理系统控制充电桩的可行性。

彭阳[7](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电网“三型两网”战略目标的提出,为了适应国家和国家电网关于物联网的建设部署,同时结合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的现实需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用户端实时电能监测系统,采用基于GPRS+Zig Bee的双通信模式,对采集的电能数据进行了相关质量分析,并搭建了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分析。本文首先对设计的电能监测系统整体架构进行了规划,对电能监测系统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STM32为核心处理器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硬件系统,重点研究设计了包括互感器及其辅助电路、电压钳位电路、抗混叠低通滤波电路和电压跟随的调理电路,大大提高采样精度;设计了CC2530电路及其巴比伦匹配电路,以实现局域数据无线传输;设计了SIM800C及其外围电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根据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完成了PCB板的绘制。然后对各类电能质量指标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完成了基本电能质量指标的离散化计算。重点对电力系统谐波的测量进行了算法研究,完成了基于基2-快速傅里叶变换和db6小波变换对谐波信号的分析,并搭建了算法的MATLAB仿真模型,基于得到的仿真波形和仿真数据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通过Zig Bee技术组建了实现局域通讯的星型网络拓扑,提出了基于代理服务器技术以及多线程技术的云平台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设计,并利用Python完成了程序设计。最后,针对本文设计的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系统级仿真,同时进行了硬件调试以及搭建了远程传输和局域无线传输试验平台,整体验证了本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具有较好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测量误差较小且具有普适性。本文共包含图103幅,表24个,参考文献72篇。

张怿峰[8](2020)在《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泵站自动化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纵观全国,各地泵站自动化实施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泵站控制和管理还是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在电气控制上,自动化监控程度低,大部分的泵站仅有单级的手动常规控制。在管理水平上,大部分泵站的管理记录和统计都是手工操作,泵站控制和管理没有形成区域化的网络,所以必须对现有泵站电气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郑州市某引黄水源地泵站工程目前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手段,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不能满足现代水利及工程本身的运行管理需求,不能满足工业园区供水的需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工程进行自动化与信息化更新与改造,达到工程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实现信息化管理。本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适用于该引黄水源地的供水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有线、无线结合的方式,应用面向对象的VB.NET语言,灵活方便的实现了对升压泵、阀门、高压开关和较为分散的深井泵的集中监控,完成数据采集、转换、存储、报警、控制等任务,采用优化算法对深井泵、升压泵进行优化调度,实现系统的经济运行,保证水源地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李雨薇[9](2020)在《基于网络的多模式pH测量仪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工业4.0的过渡目标,工业制造链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过程涉及的液体处理大多都需严格把控p H指标。现有的p H检测法包括目视比色法及电极测量法,目视比色法缺乏客观性且精度低,而工业场景下电极测量环境恶劣,极易造成零点漂移。p H值需人工抄表导致管理效率受限。针对现有测量技术的局限性,本文对基于网络的多模式p H测量仪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针对目视比色法的缺陷,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引入比色法测量模式,通过建立色彩信息相关的p H值定量估测模型,将模型应用于FPGA硬件,配置IIC接口使用CMOS Sensor进行图像采集并存入DDR3,对图像进行RGB转HSV的预处理,根据Hue分量对p H值进行估测,并将此p H值作为电极的标定判断依据。关键技术难点在于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光照不均匀带来的颜色误差,Hue分量的光照不敏感特性改善了这一误差,且此模式的引入能够发现电极的工作失误并及时维护。针对电极法在工业场合的智能化需求,设计并实现了自动测量清洗步骤的逻辑。使用FPGA对系统进行控制,将从电极控制器读出的p H信息进行解析,生成字符图像并驱动LVDS实现了p H值的实时显示,并对基于GPRS网络数据传输方案进行了设计,完成了GPRS网络通道的建立并将数据成功发送至服务器。进行了工业过程p H的自动在线检测实验。最后为验证整体系统,进行了实验台的搭建,对基于网络的多模式测量仪进行实际测试,使用Vivado下的Debug-IP ILA核对内部各子模块信号监视,并对系统运行结果进行展示,对误差进行分析,本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工作。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字图像比色法的可行性,p H电极的基于网络的在线自动检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设备更换率,提高了管理效率,为工业过程p H的自动检测奠定基础。

曾胜[10](2019)在《冷链物流车智能监控与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各国人们对绿色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生鲜产品的分布不均导致对冷库设备装置的部署需求越来越大,进而对冷链物流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冷链物流车内环境的好坏和冷链物流车的调度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到生鲜产品品质和运输成本的高低,因此,对冷链物流车进行实时监控与调度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车辆为监测对象,对冷链物流车厢内环境监控以及车辆调度展开了研究。实现了对冷链物流车箱内环境参数实时监控和全程追踪,保证了冷链运输过程中冷链物流车箱内环境的透明化和可控化。其研究内容如下:(1)以STM32F105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其次主要以DHT11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TGS2600传感器、门碰开关、两个萤石C2C无线智能网络摄像机、云镜、SIM808中的GPS模块和利用RFID为数据采集外设器件,门控开关和喷水装置为调节设备,分别实现了冷链物流车车厢内温湿度、空气质量、场景图像、车辆位置以及物品类标的采集和温湿度及环境质量的调节。其次利用E32-TTL-100 LoRa无线模块、ESP8266-12f WIFI无线模块和SIM808无线模块组成数据的传输单元。LoRa模块与数据采集端的STM32F105单片机相连,把采集到车厢环境数据及时的传输到冷链物流监控平台以供客户端使用;ESP8266-12f WIFI无线模块和SIM808无线模块在客户端和桌面控制台端实现数据传输,保证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查看数据和发送控制信号。将GPS模块和GIS结合使用,实现车辆在PC端网页地图的显示。(2)对监控中心与上位机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网页PC客户端和手机APP客户端两部分的设计。监控人员可以通过PC端客户端和手机APP端实现对冷链物流车数据的实时查看,并对冷链物流车环境进行监控;物流公司和其他监管单位可以通过GPRS模块查看数据;手机客户端可以通过WIFI或者GPRS模块通信来查看手机APP实时数据。(3)对冷链物流车优化调度管理进行仿真处理,利用蚁群算法选取路径最优实现降低车辆运输和调度时间,降低冷链物流产品运输成本和保证其产品的质量。(4)对冷链物流监控系统PC端网页和手机APP端进行各个监控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二、GPRS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RS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和云架构的光伏发电运维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技术应用及研究
        1.2.2 云计算技术应用及研究
        1.2.3 光伏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光伏运维云平台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
    2.1 太阳能光伏发电
        2.1.1 光伏电池发电原理
        2.1.2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2.2 光伏运维云平台需求分析
        2.2.1 需求分析
        2.2.2 业务需求分析
        2.2.3 功能需求分析
    2.3 运维云平台建设目标
    2.4 运维云平台总体架构
    2.5 本章小结
3 光伏运维云平台远程通信方案设计
    3.1 远程通信介绍
        3.1.1 有线远程监控
        3.1.2 无线远程监控
    3.2 基于GPRS无线通信方式设计
        3.2.1 GPRS-DTU简介
        3.2.2 GPRS通信模块功能及初始化
        3.2.3 GPRS模块配置及通信协议
    3.3 网络交互模块设计
        3.3.1 socket通信概述
        3.3.2 socket通信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光伏运维云平台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MVC框架在监控平台中应用
        4.1.1 开发工具选择
        4.1.2 Django框架
        4.1.3 Ajax技术
        4.1.4 数据传输格式
    4.2 监控平台各功能模块设计
        4.2.1 登录注册模块
        4.2.2 主页界面
        4.2.3 实时监测模块
        4.2.4 统计报表模块
        4.2.5 能效分析模块
        4.2.6 系统管理模块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My SQL数据库概述
        4.3.2 E-R模型
        4.3.3 主要数据表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云服务器部署及系统测试
    5.1 云服务器部署
        5.1.1 部署环境
        5.1.2 nginx与 uwsgi技术
        5.1.3 部署流程
    5.2 系统测试
        5.2.1 服务器性能监控
        5.2.2 GPRS-DTU通信测试
        5.2.3 整体系统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TD-LTE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TD-LTE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TD-LTE技术在配网通信中的研究现状
        1.2.4 配网通信发展趋势及要求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网通信技术
    2.1 配网通信技术
        2.1.1 有线通信方式
        2.1.2 无线通信方式
    2.2 配网通信技术的选择
        2.2.1 配网通信技术指标
        2.2.2 配网通信技术对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电电磁环境下的无线损耗
    3.1 穿透损耗分析
        3.1.1 穿透损耗
        3.1.2 穿透损耗对覆盖能力的影响
        3.1.3 不同入射角产生的穿透损耗
    3.2 传输损耗分析
    3.3 配电系统的电磁环境分析
        3.3.1 电磁干扰介绍
        3.3.2 配电通信系统电磁干扰分析
    3.4 配电变压器电磁干扰分析
    3.5 TD-LTE技术的抗干扰分析
        3.5.1 干扰抑制技术
        3.5.2 干扰协调算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TD-LTE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模拟测试
    4.1 TD-LTE关键技术
        4.1.1 OFDM调制技术
        4.1.2 路由算法
        4.1.3 MIMO技术
        4.1.4 LTE网络同步
    4.2 TD-LTE链路预算
    4.3 TD-LTE覆盖半径测算
    4.4 RS信号性能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D-LTE的柳州配电通信系统的设计
    5.1 柳州配电网现状
        5.1.1 柳州配电网规模
        5.1.2 柳州配电网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5.2 柳州市配电网无线专网需求
        5.2.1 网络架构规划
        5.2.2 通道带宽需求
        5.2.3 通道可靠性要求
        5.2.4 通道安全性要求
    5.3 柳州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5.3.1 设计原则
        5.3.2 柳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方案
        5.3.3 柳州配电通信网核心骨干层网络方案
        5.3.4 柳州地区配电通信网无线接入层部署方案
    5.4 TD-LTE基站站点现场测试
        5.4.1 测试准备
        5.4.2 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船舶自动舵的研究现状
        1.2.1 自动操舵仪的发展
        1.2.2 自动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常见问题
        1.3.2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1.4.1 远程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1.4.2 近距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1.5 本领域待研究的问题
    1.6 本文主要工作与内容
2 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优化研究
    2.1 引言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研究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低功耗调度机制
    2.3 Mindows操作系统
        2.3.1 Mindows的文件组织结构
        2.3.2 定时器触发的实时抢占调度
        2.3.3 信号量
        2.3.4 队列
    2.4 基于Mindows操作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低功耗设计
        2.4.1 微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
        2.4.2 外围设备的低功耗设计
        2.4.3 电池管理实现
    2.5 测试与验证
        2.5.1 基于Mindows的节点节能测试
        2.5.2 节点节能对比测试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测试平台
    3.1 引言
    3.2 仿真测试平台设计及工作流程
    3.3 仿真平台各模块功能
        3.3.1 近距无线网络模块
        3.3.2 远程无线网络模块
        3.3.3 船舶模型模块
        3.3.4 本地和远程控制器模块
    3.4 节点硬件设计
    3.5 节点软件设计
        3.5.1 传感器和路由节点软件设计
        3.5.2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3.6 界面设计
    3.7 仿真实例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灰色预测的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
    4.1 引言
    4.2 船舶平面运动数学模型
        4.2.1 状态空间型船舶平面运动数学模型
        4.2.2 航向保持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
    4.3 灰色预测算法
        4.3.1 GM(1,1)基本预测模型
        4.3.2 改进的GM(1,1)预测模型
    4.4 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器
        4.4.1 闭环增益成形算法
        4.4.2 简捷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4.5 仿真实例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冗余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
    5.1 引言
    5.2 从通信角度出发设计多路径ZigBee网络
        5.2.1 并行不相交多路径路由发现
        5.2.2 基于能量均衡的并行不相交多路径选择策略
    5.3 从控制角度出发设计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
        5.3.1 基于WiNCS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设计
        5.3.2 灰色预测模型
        5.3.3 基于非线性的船舶航向保持积分Backstepping简捷鲁棒控制器
    5.4 仿真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
    2.1 GPS定位系统
    2.2 GIS地理信息系统
    2.3 GPRS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2.3.1 GPRS概述
        2.3.2 GPRS的功能及特点
    2.4 车载设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3.2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2.1 系统的技术架构分析
        3.2.2 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3.2.3 系统的社会效益分析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3.1 系统的总体需求
        3.3.2 车辆的实时信息管理
        3.3.3 车辆的调度管理
        3.3.4 车辆的档案及经济管理
    3.4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3.4.1 系统的信息接口需求
        3.4.2 系统的性能需求
        3.4.3 系统的安全性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4.2 车辆实时信息管理的模块设计
        4.2.1 GIS地图匹配系统的结构设计
        4.2.2 GIS地图匹配的实现方法
        4.2.3 GIS地图匹配系统的功能
    4.3 车辆调度管理的模块设计
        4.3.1 指挥中心系统的结构设计
        4.3.2 指挥中心系统的组成部分
        4.3.3 指挥中心系统的路线规划方法
    4.4 车辆档案及经济管理的模块设计
        4.4.1 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4.4.2 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4.5 系统信息接口的模块设计
        4.5.1 GPS模块的接口设计
        4.5.2 GPRS模块的接口设计
        4.5.3 GIS网络数据库的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界面
        5.1.1 系统登录界面
        5.1.2 系统主界面
    5.2 车辆实时信息管理的模块实现
    5.3 车辆调度管理的模块实现
    5.4 车辆档案及经济管理的模块实现
    5.5 系统工作环境效果图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用例
        6.2.1 系统通用功能测试
        6.2.2 车辆实时信息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6.2.3 车辆调度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6.2.4 车辆档案及经济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6.3 系统性能测试
        6.3.1 定位精度测试
        6.3.2 延迟时间测试
        6.3.3 通用性能测试
    6.4 系统安全性测试
    6.5 测试结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面向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安全通信和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电网无线终端应用现状
        1.2.2 智能电网终端安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身份的终端认证和安全通信机制
    2.1 引言
    2.2 密码学基础知识
        2.2.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2.2.2 椭圆曲线密码
        2.2.3 基于身份的密码学机制
    2.3 方案设计
        2.3.1 总体框架
        2.3.2 离线注册
        2.3.3 在线通信
        2.3.4 密钥更新
    2.4 实验验证与安全性分析
        2.4.1 性能分析
        2.4.2 安全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射频指纹的终端无线接口安全防护机制
    3.1 引言
    3.2 针对无线接口的伪基站攻击原理
        3.2.1 攻击场景分析
        3.2.2 攻击原理分析
        3.2.3 攻击建模
    3.3 基于射频指纹的伪基站识别技术
        3.3.1 总体框架
        3.3.2 基于空间射频指纹的攻击检测机制
        3.3.3 基于硬件射频指纹的伪基站识别机制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攻击检测机制分析与评估
        3.4.2 伪基站识别机制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用性向量的终端路由抗干扰改进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
        4.2.1 RPL网络拓扑构成机制
        4.2.2 干扰攻击模型
        4.2.3 故障相关性分析
    4.3 基于可用性向量的RPL协议抗干扰改进
        4.3.1 总体框架
        4.3.2 可用性向量生成机制
        4.3.3 可用性向量传递机制
        4.3.4 备用父节点选择机制
    4.4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4.4.1 仿真设计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移动跟踪器的终端网络干扰源定位技术
    5.1 引言
    5.2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
        5.2.1 系统模型
        5.2.2 基于干扰信号强度的定位原理
        5.2.3 移动干扰源定位原理
    5.3 干扰源定位算法设计
        5.3.1 总体工作流程
        5.3.2 远程追踪阶段的定位算法
        5.3.3 近程捕获过程
    5.4 实验与仿真验证
        5.4.1 实验验证
        5.4.2 仿真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6)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电动车充电桩现状
        1.2.1 国内充电桩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充电桩研究现状
    1.3 选题主要内容
    1.4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充电桩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用户需求分析
    2.2 物联网概述
    2.3 充电桩相关技术准备
        2.3.1 Cortex-M3
        2.3.2 嵌入式实时操作
        2.3.3 GPRS 无线传输技术
    2.4 硬件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5 充电桩管理系统
    2.6 充电桩整体架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动车充电桩硬件系统
    3.1 控制模块
    3.2 测量模块
        3.2.1 测量模块芯片选型
        3.2.2 测量模块电路设计
    3.3 信息处理控制模块
        3.3.1 处理器芯片选型
        3.3.2 信息处理模块电路设计
    3.4 无线网络模块
    3.5 人机交互模块
        3.5.1 人机交互模块的组成
        3.5.2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软件设计
    4.1 充电桩控制系统软件结构
        4.1.1 充电桩控制系统开发环境
    4.2 Free RTOS操作系统
        4.2.1 移植Free RTOS操作系统
        4.2.2 基于Free RTOS的充电任务设计
        4.2.3 Free RTOS启动流程
    4.3 充电控制命令数据协议
        4.3.1 充电命令解析
        4.3.2 查询功能实现
        4.3.3 维护功能实现
    4.4 无线传输通讯模块功能实现
        4.4.1 网络连接
        4.4.2 数据解析与传输
    4.5 下位机系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服务端充电桩管理系统
    5.1 技术架构
    5.2 MINA框架
    5.3 充电桩下位机管理系统
        5.3.1 功能需求分析
        5.3.2 服务端数据处理流程
        5.3.3 客户端管理系统设计
    5.4 系统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电力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国内电力物联网
        1.2.2 国外电力物联网
    1.3 电能监测装置及算法研究与应用现状
        1.3.1 国内外的电能监测装置
        1.3.2 电能质量检测算法
    1.4 ZigBee无线通信的研究应用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架构
2 电能监测系统总体软硬件框架
    2.1 电能监测系统整体架构
    2.2 电能监测系统硬件节点规划
    2.3 电能监测系统需求功能分析
        2.3.1 电能监测系统数据规划
        2.3.2 数据传输需求分析与数据包格式的确定
    2.4 电能监测系统整体软件架构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及电能质量算法研究
    3.1 物联网电能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3.1.1 基于STM32F7微处理器的硬件设计
        3.1.2 AD采样电路设计
        3.1.3 ZigBee无线传输电路设计
        3.1.4 GPRS远程通信电路设计
    3.2 电能质量指标参数的确定及其测量方法
        3.2.1 基本电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2.2 供电电压偏差
        3.2.3 三相不平衡度及其算法
        3.2.4 电压波动和闪变不平衡
        3.2.5 公用电网谐波
    3.3 面向配电网谐波的FFT算法研究及仿真分析
        3.3.1 傅里叶变换原理
        3.3.2 基2-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系统实现
        3.3.3 基于FFT的电网谐波信号的仿真分析
    3.4 基于小波的谐波和突变信号分析算法及其仿真研究
        3.4.1 连续、离散小波变换
        3.4.2 多分辨分析及Mallat算法
        3.4.3 常用小波基函数介绍
        3.4.4 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和突变信号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面向电能监测的ZigBee网络通信设计及仿真研究
    4.1 ZigBee技术特点及应用前景
        4.1.1 ZigBee技术特点分析
        4.1.2 ZigBee应用领域及前景
    4.2 电能监测系统的Zig Bee网络拓扑规划
    4.3 面向监测系统局域通信的ZigBee协议栈开发
    4.4 监测系统局域通信的ZigBee网络管理
        4.4.1 基于时隙的CSMA/CA算法研究
        4.4.2 ZigBee协议栈网络管理
    4.5 电能监测系统局域通讯的ZigBee软件设计
        4.5.1 局域无线通讯的软件开发环境
        4.5.2 监测节点局域通信的软件设计
    4.6 面向监测系统局域通信的ZigBee网络性能仿真
        4.6.1 ZigBee网络仿真平台
        4.6.2 ZigBee网络仿真搭建
    4.7 本章小结
5 面向物联网电能监测的云平台及用户端开发
    5.1 远程电能监测系统的云平台选择及功能分析
        5.1.1 云平台选择
        5.1.2 云平台功能结构
    5.2 云平台基础技术分析
    5.3 阿里云服务器设计
    5.4 面向电能监测系统的用户端界面开发
        5.4.1 设备监测数据显示软件设计
        5.4.2 设备监测数据动态曲线的软件设计
        5.4.3 Excel日志文件生成的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仿真与实验测试
    6.1 用户端电能监测系统仿真模型
    6.2 终端采集装置PCB板绘制及硬件测试
    6.3 电能监测系统远程传输功能测试
        6.3.1 监测节点设备运行
        6.3.2 客户端显示界面测试
    6.4 监测系统局域组网性能与传输距离测试
    6.5 实验数据与误差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供水监控系统及SCADA系统的发展概况
        1.2.1 供水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
        1.2.2 SCADA系统的发展状况
        1.2.3 系统通讯方式的发展及选择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系统的结构及硬件的选型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系统的整体设计
    2.3 系统的构成
        2.3.1 上位监控系统
        2.3.2 现场工业终端
        2.3.3 通信系统
    2.4 主控站硬件配置
    2.5 操作站硬件配置
        2.5.1 PLC选型
        2.5.2 系统I/O分配
        2.5.3 检测传感器及仪表
        2.5.4 其他设备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通讯的实现
    3.1 RJ-45型通讯方式的实现
        3.1.1 RJ45接口
        3.1.2 网线的选型
    3.2 基于GPRS网络的无线通讯方式的实现
        3.2.1 GPRS发展及其基本原理
        3.2.2 GPRS网络通讯模块简介
        3.2.3 GPRS中的通信协议TCP/IP/PPP
        3.2.4 Saro-3150EP功能
    3.3 监控系统网络构成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整体及功能设计
    4.1 软件结构及整体设计
        4.1.1 件的开发环境选择
        4.1.2 监控软件设计
        4.1.3 监控软件的结构
        4.1.4 人机界面的总体设计
    4.2 软件的功能设计
    4.3 下位机程序设计
    4.4 监控软件的数据库结构
    4.5 本章小结
5 供水优化调度研究
    5.1 供水系统运行现状
    5.2 水源地深井泵优化调度
        5.2.1 常用优化调度方法
        5.2.2 利用动态规划法优化调度
        5.2.3 针对本项目提出的优化方法
        5.2.4 应用举例
    5.3 本章小结
6 系统功能及交互界面的实现
    6.1 登录界面
    6.2 状态监视
    6.3 设备操作
    6.4 设备巡检
    6.5 数据管理
    6.6 曲线绘制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网络的多模式pH测量仪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H检测技术的应用
        1.2.2 电极法自动测量研究现状
        1.2.3 数字图像比色法研究现状
        1.2.4 FPGA发展现状
        1.2.5 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
2 系统设计方案与相关原理
    2.1 系统设计方案
        2.1.1 整体设计方案
        2.1.2 FPGA软件模块设计方案
    2.2 数字图像比色法模式相关原理
        2.2.1 Retinex算法
        2.2.2 RGB与 HSV颜色空间
    2.3 电极法模式相关原理
        2.3.1 pH电极测量原理
        2.3.2 GPRS网络介绍
    2.4 本章小结
3 数字图像比色法测量模式的设计
    3.1 数字图像比色法研究思路
    3.2 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实验对比
        3.2.1 RGB分量实验结果
        3.2.2 Retinex算法实验结果
        3.2.3 HSV空间Hue分量实验结果
        3.2.4 分析与结论
    3.3 图像采集模块实现方法
        3.3.1 摄像头工作原理与图像采集的实现
        3.3.2 DDR3 控制器模块
        3.3.3 摄像头初始化模块
        3.3.4 DDR3 读写缓存模块
    3.4 图像处理硬件语言的实现方法
        3.4.1 感兴趣区域判断模块
        3.4.2 FIFO缓冲模块
        3.4.3 RGB转HSV模块
    3.5 本章小结
4 电极法测量模式的设计
    4.1 电极法测量模式结构方案
    4.2 FPGA自动测量及清洗控制模块
        4.2.1 读取pH值指令的发送
        4.2.2 时序逻辑控制模块
    4.3 LVDS液晶屏的驱动与显示模块
        4.3.1 液晶屏的驱动
        4.3.2 pH值显示图像的生成
    4.4 GPRS网络数据发送模块
        4.4.1 GPRS网络传输过程
        4.4.2 A9G模块介绍
        4.4.3 AT命令
        4.4.4 GPRS数据发送模块设计方案
    4.5 FPGA外部转接电路的设计
        4.5.1 电磁阀控制电路
        4.5.2 DC-DC降压转换电路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网络的多模式pH测量仪实现结果
    5.1 数字图像比色法测量pH值的实现
        5.1.1 图像采集模块的实现
        5.1.2 图像处理模块的实现
        5.1.3 数字图像比色法pH测量结果分析
    5.2 电极法模式测量pH值的实现
        5.2.1 电路的测试及实验台搭建
        5.2.2 读命令发送模块结果
        5.2.3 LVDS驱动显示模块实现结果
        5.2.4 GPRS数据发送实现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冷链物流车智能监控与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链物流车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冷链物流车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3 冷链物流车监控及调度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无线传感模块选型
    2.1 系统工作架构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 WSN常用
        2.3.1 ZigBee简介
        2.3.2 WIFI模块简介
        2.3.3 LoRa模块简介
        2.3.4 蓝牙模块简介
        2.3.5 GPRS模块简介
    2.4 WSN常用模块比较
    2.5 AM信号测试
        2.5.1 AM信号的产生
        2.5.2 AM信号的频谱
        2.5.3 AM信号的波形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设计
        3.1.1 单片机控制器
        3.1.2 温湿度传感器节点
        3.1.3 空气质量传感器
        3.1.4 喷水装置控制
        3.1.5 摄像机
        3.1.6 门碰开关
        3.1.7 WIFI模块
        3.1.8 LoRa模块
        3.1.9 GPS/GPRS模块
    3.2 硬件系统实现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PC网页端设计
        4.1.1 首页登录系统设计
        4.1.2 系统登陆系统管理与调度管理
        4.1.3 GPS可视化设计
    4.2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4.2.1 系统数据库列表信息
        4.2.2 数据库访问
    4.3 本章小结
5 冷链物流车的调度算法设计
    5.1 车辆调度模型的建立
    5.2 传统蚁群算法的模型建立
        5.2.1 ACA算法具体步骤
        5.2.2 仿真计算
    5.3 蚁群算法改进
        5.3.1 引入搜索方向机制
        5.3.2 引入搜索热区机制
        5.3.3 实验结果
    5.4 实际冷链物流运输成本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冷链物流监控平台设计
    6.1 监控平台功能
    6.2 监控平台需求分析
    6.3 PC网页端设计
        6.3.1 系统登录模块
        6.3.2 车辆实时监控模块
        6.3.3 系统管理模块
        6.3.4 调度管理模块
        6.3.5 查询记录
        6.3.6 报表
    6.4 手机APP设计
        6.4.1 系统注册
        6.4.2 手机APP首页系统登录
        6.4.3 APP温湿度、烟雾的检测
        6.4.4 喷水装置的显示
        6.4.5 应用界面
    6.5 本章小结
7 冷链监控平台的系统测试
    7.1 PC端监控平台测试
    7.2 APP手机测试
    7.3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代码
作者简介

四、GPRS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和云架构的光伏发电运维系统研究[D]. 余永俊. 中北大学, 2021(09)
  • [2]TD-LTE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 张志海. 广西大学, 2021(12)
  • [3]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D]. 姜日凡.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邓师源.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5]面向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安全通信和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D]. 张泰民. 浙江大学, 2020(11)
  • [6]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控制系统[D]. 周永康.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究[D]. 彭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怿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9]基于网络的多模式pH测量仪相关技术研究[D]. 李雨薇.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10]冷链物流车智能监控与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曾胜.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GPRS无线网络规划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