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阳研制出一种蔬菜病毒病杀手

沉阳研制出一种蔬菜病毒病杀手

一、沈阳研制出蔬菜病毒病克星(论文文献综述)

马东梅[1](2011)在《白萝卜新品种雪玉1号的选育》文中认为雪玉1号是以萝卜核-胞质互作雄性不育系803A为母本,以05-6-8-1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萝卜一代杂种。生育期75d(天),植株开展度66.8cm,叶片长39.9cm,宽15.08cm,主脉白绿色,叶绿色,叶柄绿色,叶片长、倒卵形,叶缘缺刻深,叶面稍皱,有叶刺,短而多;肉质根长圆柱形,皮黄绿色,肉白色,肉质根长48.25cm,横径10.19cm,表皮光滑;平均单株质量2.54kg,肉质根质量2.14kg,高抗软腐病、黄瓜花叶病毒病和花椰菜花叶病毒病,抗霜霉病和芜菁花叶病毒病,群体整齐度高,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适合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栽培。

李鹏影[2](2009)在《核桃青皮中次生物质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制研究(Ⅰ)》文中指出烟草花叶病毒给烟叶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已成为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就核桃青皮中活性物质P4-2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抑制作用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活性跟踪的手段进行核桃青皮中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成分的分离,乙酸乙酯萃取相经过层析分离获得的高活性组分(对枯斑寄主心叶烟的抑制率为65.09 %),用P4-2表示,该相萃取物经多次层析分离和纯化得到化合物(对枯斑寄主心叶烟的抑制率为64.44%),通过红外、1H-NMR和13C-NMR数据归属初步判断化合物为3羟基-12-乌苏烯.(2)P4-2与TMV混合,钝化0.5h、1h和2h后采用半叶枯斑法接种,接种浓度为5mg.mL-1,其抑制率分别为38.86%、62.34%、64.55%。说明P4-2对TMV具有较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且与钝化时间成正比。(3)抑制初侵染试验表明,P4-2接种液后涂抹24h后接种病毒的抑制率为48.82%,48h后的抑制率达到51.19%,效果要略好于其对照药剂病毒克星,说明P4-2具有预防TMV初侵染的作用。(4)抑制复制增值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病毒24h和48h后涂抹P4-2接种液和对照药剂病毒克星,抑制效果均不明显。(5)P4-2接种普通烟,处理3d、6d、9d和12d后,测定普通烟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MDA)、类黄酮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结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发现经过P4-2供试液处理的普通烟叶片中叶绿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与发病对照相比明显增加,MDA含量与发病对照相比有所降低,、PPO、POD、PAL和SOD活性与发病对照相比明显提高。说明P4-2可以通过增加叶片叶绿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降低MDA含量,提高PPO、POD、PAL和SOD活性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6)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感染TMV后普通烟叶片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大部分细胞结构受到破坏,叶绿体发生肿胀扭曲,基质片层紊乱;经P4-2处理的烟草叶片中TMV粒体发生断裂,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解体得到减轻,并产生大量嗜锇颗粒和膜体。

丁晓蕾[3](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陈丽[4](2006)在《陕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及化学防治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调查了陕西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程度、田间症状和消长动态,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血清学检测、电镜观察等一系列病毒检测方法鉴定辣椒病毒病的毒原种类。并以优势毒原为靶标,室内采用半叶法测定病毒抑制剂对其的离体治疗、体外钝化、活体保护和治疗作用,并对室内毒力测定效果好的药剂进行大田试验,以期筛选出对辣椒病毒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推广使用。研究结果如下:(1)辣椒病毒在陕西的辣椒产区普遍发生,在田间症状以花叶、畸形和坏死为主。不同年份病毒病的发生程度有所差异,一般年份田间感病率为20%-40%,严重田块高达60%以上,6-8月份高温干旱年份,危害尤为严重,田间感病率高达90%以上,造成辣椒减产30%-60%。且在同一年份,不同区域病毒病的发生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辣椒在陕西常进行露地栽培,主要为小麦与辣椒间套种植。病毒病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8月份病害处于盛发期。辣椒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被病毒侵染为害,随着辣椒生育期的推进,侵染率依次降低,对辣椒产量影响依次减轻。(3)对陕西辣椒病毒病的毒原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发现引起陕西辣椒病毒病的毒原种类有CMV、TMV、TEV、PVY和BBWV,且部分为混合发生;其中以CMV和TMV为主要种类,分别占检测样品的59.52%和30.15%。(4)对陕西辣椒种子带毒情况进行检测,发现辣椒种子携带病毒,其带毒的部位是表皮,携带的病毒种类有CMV、TMV和PVY,其检出率分别为88.57%、14.29%和5.72%。(5)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病毒必克25mg/L、病毒A200mg/L、菌毒清100mg/L和植病灵100mg/L对CMV和TMV的离体治疗、体外钝化、活体保护和治疗效果均较好,其抑制率在60%以上。(6)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85%病毒必克水乳剂和1.5%植病灵水剂是目前防治辣椒病毒病较理想的药剂,其中3.85%病毒必克水乳剂推荐使用的最佳浓度400-600倍液, 1.5%植病灵水剂推荐使用的最佳浓度500倍液。通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陕西辣椒病毒病在田间的消长动态、毒原种类及其优势毒原、种子带毒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辣椒抗病毒分子育种和病毒病防治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出对辣椒病毒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病毒抑制剂,为辣椒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潘桂宇[5](2006)在《天葵萃取物对TMV及其寄主生化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草花叶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植物病毒的绝对寄生性,使其难于防治,目前国内外缺少高效的抗病毒药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植物源抗病毒剂低毒、低残留、高效、与环境相和谐,是今后抗病毒剂发展方向。本文从中草药——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块根中提取分离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物质,为抗病毒剂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在师姐毕亚玲对天葵提取物对TMV活性研究基础上,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半叶枯斑法以及成功摸索的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筛选出天葵萃取物中抗TMV的活性成分;通过测定寄主植物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来研究天葵萃取物对TMV的作用机理。取得如下结果: 1.本研究明确了对天葵化学成分的初提取(萃取)方法,先用95%无水乙醇冷凝回流提取天葵根粉,提取液依次萃取,得到天葵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部分,其萃取率分别为38.0%、7.5%、6.5%、2.4%、27.5%。 2.用烟叶半叶枯斑法进行对TMV活性测定,发现浓度为10.0mg/ml天葵萃取物对侵染心叶烟的13.0μg/ml TMV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天葵萃取物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治疗效果最好,离体效果、盆栽效果分别达71.41%、72.36%,均与对照药液病毒A差异极显着;石油醚萃取物与氯仿萃取物的盆栽抑制效果分别为50.26%、47.01%,均与对照药液病毒A差异显着;但氯仿萃取物离体治疗效果为52.69%,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着。钝化效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钝化效果最好,达到69.67%,与病毒A差异极显着;氯仿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钝化效果分别为53.39%、49.86%,与对照药液效果差异不显着。保护作用中,离体效果较好的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效果分别是41.01%、35.4%,与对照药剂差异极显着;盆栽实验中,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抑制效果分别为42.04%、41.83%、37.14%,均与对照药剂病毒A差异极显着。 3.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天葵萃取物对TMV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处理后寄主植物病毒侵染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推迟;处理后对寄主植物症状有较好的减轻效果。本试验在保护作用中,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病毒A处理寄主植物后病毒OD(于492nm光密度)值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而阳性对照在3天出现最大值,说明处理能延迟TMV侵染时间。氯仿萃取物保护效果较好,且优于其他

贺延功[6](2000)在《实用科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甘薯既可粮饲兼用,又是工业原料。薯蔓营养价值相当于豆科牧草,适合多种家畜饲用。甘薯耐瘠薄,旱涝有收,适应性强,不仅国内市场有潜力,而且可以出口。 全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1亿亩左右,年产量1.1亿吨,人均占有量90公斤。河北省自1990年以来年均种植470万亩,总产590万吨,人均占有相当于全国水平,主要种植在沙、旱、坡地。 河北省发展甘薯有条件、有优势。一是国内省内市场缺口较大,产品有销路;二是适宜种植甘薯的地区广泛,除坝上外,各个农区都能种植,特别是冀东和冀中南旱、沙、坡地;三是农民有种植甘薯习惯,积累了一定经验;四是城乡居民有消费甘薯及制成品的习惯。

刘国坤[7](2003)在《植物源小分子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及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测定了21科38种植物的乙醇粗提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有18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在0.05g·mL-1浓度下对TMV(终浓度10μg·mL-1)的抑制率达80%以上。乙醇提取物经氯仿和水分配萃取后,测定萃取物对TMV的体外抑制作用,除虎杖的两个萃取层和丹皮酚的氯仿萃取层物质具有较强的抑制TMV作用,大多数植物种类仅水萃取层物质对TMV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氯仿萃取层物质抑制效果差。本文研究了植物单宁、丹皮酚、大黄素和总蒽醌甙对TM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具较强抑制TMV作用的11种植物水萃取层物质用明胶沉淀去除单宁后,大部分植物种类失去体外抑制TMV的能力,表明单宁在植物水萃取层物质抑制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分别提取这11种植物总单宁,测定了单宁在不同浓度或与TMV不同混合时间对TMV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单宁在低浓度时或短暂的混合对TMV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11种植物提取的总单宁对叶圆片中TMV都无抑制复制作用。TMV分别与这11种植物单宁混合后,通过透析除去单宁后,可恢复大部分侵染力,表明单宁对病毒粒体并无直接毒害作用;TMV与杠板归和假槟榔种子中提取的单宁分别混合后,电镜下观察粒体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TMV外壳蛋白(CP)分别与这两种植物单宁混合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CP泳带滞后;单宁在病毒接种前施用未降低TMV对叶片的侵染能力;这些结果表明植物单宁对TMV抑制作用可能是单宁与TMV-CP结合影响病毒对叶片侵染位点的识别而降低TMV侵染性,而这种结合是可逆的。选用杠板归、大飞扬、虎杖三种植物的单宁,先喷施心叶烟再接种TMV,均能抑制病毒的侵染;接种前喷施普通烟K326再接种TMV,烟草心叶花叶症状表现期推迟。 从牡丹皮中筛选出丹皮酚结晶,在0.6mg·mL-1浓度时与TMV混合10min,对TMV的枯斑抑制率达80%以上;丹皮酚对叶圆片中的病毒复制具有抑制作用。丹皮酚与TMV混合,电镜下观察对粒体形态没有影响;TMV与丹皮酚混和后透析可恢复侵染力,表明丹皮酚对病毒粒体并没有直接毒害作用;预先用丹皮酚喷施叶面不影响病毒的侵染,表明丹皮酚未干扰TMV对叶片侵染位点的识别;丹皮酚在低浓度时可阻碍TMV-CP的体外聚合,对TMV-RNA并无体外抑制侵染作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用,据此推测丹皮酚对T柳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其与T柳一CP结合影响病毒粒体对叶片表面侵染位点的识别,或影响体内T附粒体的脱衣壳或T剧一cP亚基的体内聚合。 测定了虎杖中分离的小分子物质对TMV的抑制作用,发现大黄素和总葱酿贰对T聊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大黄素对粒体无形态破坏作用,与TMV混合后经过透析可恢复大部分的侵染活性,体外混合不影响T剧一RNA的侵染活性,并无体内抑制复制作用,预先接种也不影响TMV随后的侵染。上述结果表明大黄素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与病毒粒体结合影响病毒对叶片侵染位点的识别。总蕙酿贰对TMV混合,对粒体形态无破坏作用,但经透析,其抑制作用仍较高,表明总葱醒贰与TMV结合能力强不易解离或对粒体具有直接毒害作用;总葱醒贰预先接种可能影响病毒对侵染位点的识别,对叶圆片中的病毒具有抑制复制的作用,但在体外混合不影响TMV一RNA的侵染活性,可能与总葱酮贰干扰病毒的衣壳装配过程或影响复制酶的活性有关。 在温室中用丹皮酚、虎杖乙醇提取物、虎杖总蕙醒贰对普通烟草花叶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测定,发现在烟草K3、接种T解前后用丹皮酚灌根处理和虎杖总葱酿贰喷施处理,能抑制接种叶病毒的复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病情指数。 以链格抱菌认lte吞八裂洁icae)、炭疽菌(Colltotrichumh电名i脚ianum)、镰刀菌(尸璐口rium山少,orum f.sP.cerinum)、灰葡萄菌(Bo勺tis cinerea)为供试菌,测定了16种植物的95%乙醉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对这四种真菌抱子萌发与菌丝生长都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大飞扬草、杨梅、桃金娘三种植物。用极性从小至大的溶剂依次萃取这三种植物,测定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对一种病原菌,植物活性成分大多只分布在其中1或2种极性溶剂取物中,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力大小与抑菌范围存在较大差别。大飞扬草的丙酮提取物对炭疽菌抱子可能具有毒害作用,乙酸乙酷提取物使炭疽菌和链格抱菌抱子芽管生长不正常,且对其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壮雨[8](2002)在《沈阳研制出蔬菜病毒病克星》文中认为 前不久,由辽宁省沈阳博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研制

汪迅[9](2001)在《沈阳研制出蔬菜病毒病克星》文中研究指明 日前,由沈阳博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研制的博联生物菌素获得成功。作为一个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绿色生物农药,对蔬菜病毒病具有高效预防和治疗作用,改变了目前蔬菜病毒无良药可治的局面。

同心[10](2020)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个不平凡之年的初春,中华大地正在诠释着什么叫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遵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号令,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

二、沈阳研制出蔬菜病毒病克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沈阳研制出蔬菜病毒病克星(论文提纲范文)

(1)白萝卜新品种雪玉1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1.2 区域试验
        2.1.3 生产试验
    2.2 抗病性
        2.2.1 田间抗病性调查
        2.2.2 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
3 品种特征特性

(2)核桃青皮中次生物质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制研究(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核桃属植物研究进展
        1.1.1 核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1.1.2 核桃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
        1.1.3 核桃属植物活性成分在农业中的应用
    1.2 次生物质研究进展
        1.2.1 次生物质的种类
        1.2.2 次生物质的化学防御作用
    1.3 植物病毒抑制物质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病毒抑制物质的种类
        1.3.2 植物病毒抑制物质的抑制机理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接种液的制备
        2.2.2 TMV 病毒接种
        2.2.3 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2.2.4 活性物质P_(4-2) 抗病毒作用机理的研究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核桃青皮中抗病毒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3.1.1 核桃青皮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3.1.2 P_4 的分离结果及各组分抗TMV 侵染心叶烟的效果
        3.1.3 P_(4-2) 的分离结果及抗TMV 侵染心叶烟的效果
    3.2 P_(4-2)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3.2.1 P_(4-2)对TMV 体外钝化作用的测定结果
        3.2.2 P_(4-2)抑制TMV 初侵染作用的测定结果
        3.2.3 P_(4-2)抑制TMV 复制增殖作用的测定结果
    3.3 P_(4-2)对普通烟中几种生理指标影响测定结果
        3.3.1 P_(4-2)对普通烟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3.2 P_(4-2)对普通烟中MDA 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3.3 P_(4-2)对普通烟中类黄酮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3.4 P_(4-2)对普通烟中总酚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4 P_(4-2)对普通烟中几种生化指标影响测定结果
        3.4.1 P_(4-2)对普通烟中POD 活性的影响测定结果
        3.4.2 P_(4-2)对普通烟中PPO 活性的影响测定结果
        3.4.3 P_(4-2)对普通烟中PAL 活性的影响测定结果
        3.4.4 P_(4-2)对普通烟中SOD 活性的影响测定结果
    3.5 P_(4-2)对普通烟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5.1 接种6d 后P_(4-2)对普通烟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5.2 接种12d 后P_(4-2)对普通烟叶片病毒粒子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P_(4-2)对TMV 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
        4.1.2 P_(4-2)可明显提高烟草的抗病性
    4.2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一、萌芽(晚清-1911)
        二、初创(1911-1949)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二、蔬菜加工技术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致谢

(4)陕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及化学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病毒病的危害
    1.2 植物病毒的诊断与鉴定
    1.3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
    1.4 植物病毒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1.5 种传病毒
    1.6 辣椒病毒病研究进展
    1.7 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辣椒病毒病田间调查结果
    3.2 辣椒病毒病的毒原鉴定结果
    3.3 辣椒种子带毒检测结果
    3.4 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病毒检测方法的评价
    4.2 侵染辣椒的病原物
    4.3 辣椒种子携带病毒的种类
    4.4 种子带毒与植株发病的关系
    4.5 种子带毒与品种的关系
    4.6 3.85%病毒必克水乳剂防治辣椒病毒病的作用机理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作者简介

(5)天葵萃取物对TMV及其寄主生化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病毒剂的研究状况
        1.1.1 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植物资源
        1.1.2 植物中抗植物病毒主要有效成分
        1.1.3 植物病毒抑制剂商品
        1.1.4 植物病毒剂发展前景
    1.2 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1.2.1 烟草花叶病毒
        1.2.2 TMV的发生及危害
        1.2.3 目前防治TMV的主要方法
    1.3 中草药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1.3.1 溶剂提取法
        1.3.2 水蒸气蒸馏法
        1.3.3 萃取法
        1.3.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3.5 超声提取技术
        1.3.6 微波萃取技术
        1.3.7 酶法
    1.4 植物病毒检测方法
        1.4.1 侵染力测定法
        1.4.2 血清学方法
        1.4.3 电子显微镜计数
        1.4.4 分子生物学法
    1.5 植物体内受TMV侵染后主要相关酶活性变化
        1.5.1 超氧化物歧化酶
        1.5.2 过氧化氢酶
        1.5.3 过氧化物酶
    1.6 论文的设计思路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天葵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供试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2.4 天葵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2.5 天葵萃取物定性的检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天葵有效成分的提取结果
        2.3.2 天葵萃取物定性分析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天葵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4.2 天葵萃取物定性分析
第三章 半叶枯斑法对天葵萃取物抗TMV的活性筛选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2.4 缓冲液的配制
        3.2.5 天葵萃取物的配制
        3.2.6 TMV的提纯制备
        3.2.7 TMV最佳接种浓度的选择
        3.2.8 天葵萃取物对TMV离体生物活性测定
        3.2.9 天葵萃取物对TMV盆栽生物活性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TMV的提纯浓度
        3.3.2 TMV的最佳接种浓度
        3.3.3 天葵萃取物对TMV离体作用结果
        3.3.4 天葵萃取物对TMV盆栽作用结果
    3.4 小结与讨论
        3.4.1 小结
        3.4.2 讨论
第四章 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天葵萃取物抗TMV的活性筛选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供试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2.4 缓冲液的配制
        4.2.5 处理方案
        4.2.6 样品的制备
        4.2.7 ELISA法测定步骤
    4.3 结果与分析
        4.4.1 小结
        4.4.2 讨论
第五章 天葵萃取物对TMV寄主体内主要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供试试剂
        5.2.3 主要仪器
        5.2.4 缓冲液的配制
        5.2.5 处理方案
        5.2.6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5.4.1 小结
        5.4.2 讨论
结语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原创性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中文详细摘要

(7)植物源小分子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及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植物病原抑制物的研究背景及其问题的提出
    1.1 植物病毒抑制物的主要种类
        1.1.1 化学合成植物病毒抑制物
        1.1.2 抑制植物病毒的生物活性物质
        1.1.2.1 抑制植物病毒的生物源大分子物质
        1.1.2.2 抑制植物病毒的生物源小分子物质
    1.2 植物源病毒抑制物对植物病毒的抑制方式与机理
        1.2.1 抑制病毒侵染
        1.2.2 抑制病毒复制
        1.2.3 降低病毒的扩散速度
        1.2.4 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
        1.2.5 覆盖性生长策略
    1.3 植物病毒抑制物的研究体系
        1.3.1 病毒-寄主-抑制物的相互关系
        1.3.2 植物病毒抑制物的筛选模式及指标
    1.4 我国植物病毒抑制物的研究状况
        1.4.1 化学合成病毒抑制物
        1.4.2 生物大分子病毒抑制物
        1.4.3 生物小分子病毒抑制物
    1.5 我国植物病毒抑制剂的研制与开发
        1.5.1 化学合成抑制剂
        1.5.2 植物源病毒抑制剂
    1.6 植物源小分子病毒抑制物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1.6.1 存在问题
        1.6.2 研究前景
2 具抑制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物质的植物种类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2 供试植物、供试烟草及病毒毒源
        2.1.3 植物提取物的制备
        2.1.4 TMV的提纯和电镜观察、病毒浓度的测定
        2.1.5 体外抑制TMV效果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TMV的体外抑制效果
        2.2.2 氯仿与水萃取相浓缩物对TMV的体外抑制效果
    2.3 讨论
3 植物单宁对TMV的抑制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2 供试植物、供试烟草及病毒毒源
        3.1.3 TMV抗血清的制备与效价测定
        3.1.4 抗血清效价及适宜工作浓度
        3.1.5 单宁对TMV抑制作用的测定
        3.1.5.1 去单宁水萃取层对TMV体外抑制作用测定
        3.1.5.2 单宁提取物对TM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因子影响
        3.1.5.3 叶圆片法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测定
        3.1.6 单宁抑制TMV的机理探讨
        3.1.6.1 单宁对TMV物理结构的影响
        3.1.6.2 单宁对TMV外壳蛋白的作用测定
        3.1.6.3 TMV与单宁混合物透析后致病作用测定
        3.1.6.4 植物单宁对TMV侵染性抑制作用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去单宁水萃取层对TMV的体外抑制效果
        3.2.2 单宁对TMV的抑制作用
        3.2.2.1 不同浓度的单宁对TMV的抑制作用
        3.2.2.2 单宁对TMV不同作用时间的影响
        3.2.2.3 单宁对病毒复制抑制的作用
        3.2.3 单宁对TMV抑制作用机理
        3.2.3.1 单宁对病毒粒体物理结构的影响
        3.2.3.2 单宁与TMV外壳蛋白的作用
        3.2.3.3 单宁与TMV混合物透析处理后TMV的致病性
        3.2.3.4 单宁对TMV侵染性的影响
    3.3 讨论
4 丹皮酚对TMV的抑制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2 供试植物材料、供试烟草品种与病毒毒源、TMV抗血清
        4.1.3 病毒浓度检测标准曲线制作与浓度测算
        4.1.4 TMV-RNA的提取
        4.1.5 牡丹皮中活性成分E的提取与鉴定
        4.1.6 丹皮酚对TMV的抑制作用及影响因子测定
        4.1.7 丹皮酚与TMV抑制作用机理的探讨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丹皮酚的鉴定
        4.2.2 丹皮酚对TMV的抑制作用
        4.2.3 丹皮酚对TMV抑制作用机理
        4.2.3.1 丹皮酚对TMV粒体物理结构的影响
        4.2.3.2 透析处理后TMV的侵染性
        4.2.3.3 丹皮酚对TMV侵染位点的作用
        4.2.3.4 对TMV-CP体外聚合的影响结果
        4.2.3.5 对TMV-RNA侵染的影响
    4.3 讨论
5 虎杖小分子物质的抗TMV活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1.2 供试植物材料
        5.1.3 供试烟草品种与病毒毒源、TMV抗血清
        5.1.4 虎杖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筛选
        5.1.5 虎杖分离物对TMV抑制作用及影响因子的测定
        5.1.6 大黄素、总蒽醌甙对TMV抑制作用机理的探讨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分离成分的鉴定及产率
        5.2.2 虎杖分离物对TMV的抑制作用
        5.2.2.1 虎杖分离物对TMV的体外抑制效果
        5.2.2.2 虎杖分离物对抑制TMV复制效果
        5.2.2.3 不同浓度的大黄素、总蒽醌甙对TMV的体外抑制效果
        5.2.2.4 不同浓度的总蒽醌甙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效果
        5.2.3 大黄素、总蒽醌甙对TMV抑制机理
        5.2.3.1 混合后粒体电镜观察
        5.2.3.2 透析处理后TMV的侵染性
        5.2.3.3 对叶面TMV侵染位点的影响
        5.2.3.4 总蒽醌甙对TMV-RNA的影响
    5.3 讨论
6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烟草与植物病毒抑制物
        6.1.2 温室中抑制物处理试验
        6.1.3 处理效果的测定
        6.1.3.1 对接种叶病毒增殖抑制效果的测定
        6.1.3.2 对烟草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1.3.3 对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1.3.4 烟草花叶病病情指数分级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处理的接种叶片内病毒的增殖
        6.2.2 对烟草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2.3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2.4 各处理的烟草花叶病病情和防治效果
    6.3 讨论
7 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植物材料及提取物的制备
        7.1.2 供试菌种
        7.1.3 抑菌活性测定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供试植物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
        7.2.2 三种植物的不同极性溶剂依次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7.2.2.1 大飞扬不同极性成分的抑菌作用
        7.2.2.2 杨梅不同极性成分的抑菌作用
        7.2.2.3 桃金娘不同极性成分的抑菌作用
    7.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缩写词的英汉释词对照表
附录2: 所用试剂与缓冲液的配制
附录3: 中草药化学常用试剂、配制方法、显色方法
附录4: 攻博期间发表(投稿)的论文

(10)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论文提纲范文)

有核心就有了主心骨
全国一盘棋汇聚磅礴伟力
中国制度成就中国速度
人民战争何所惧
中国担当为世界守护安宁

四、沈阳研制出蔬菜病毒病克星(论文参考文献)

  • [1]白萝卜新品种雪玉1号的选育[J]. 马东梅. 中国蔬菜, 2011(10)
  • [2]核桃青皮中次生物质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制研究(Ⅰ)[D]. 李鹏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3]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4]陕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及化学防治研究[D]. 陈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5]天葵萃取物对TMV及其寄主生化影响研究[D]. 潘桂宇. 贵州大学, 2006(12)
  • [6]实用科技[J]. 贺延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0(11)
  • [7]植物源小分子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及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D]. 刘国坤. 福建农林大学, 2003(04)
  • [8]沈阳研制出蔬菜病毒病克星[J]. 壮雨. 湖南农业, 2002(07)
  • [9]沈阳研制出蔬菜病毒病克星[J]. 汪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1(12)
  • [10]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J]. 同心. 健康中国观察, 2020(03)

标签:;  ;  ;  ;  

沉阳研制出一种蔬菜病毒病杀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