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大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论文文献综述)

闫锋,岳佳[1](2021)在《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文中认为思想政治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各民主党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研究,突出政治培训,实现思想政治建设与强化履职能力"双向发力",为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供政治保障。

沈凯[2](2020)在《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竞争,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是知识分子的云集之地,而党外知识分子又占知识分子的大多数。现阶段,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观念淡化、集体观念不强、价值取向功利化与市场化等现象较为严重,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奉献精神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立德树人作用与功能的发挥,影响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的上述问题,虽然成因复杂,但相关教育工作存在不足与短板,无疑是重要成因。因此,加强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研究,强化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和引导,意义重大。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结合历史研究和理论分析,力图系统剖析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法、载体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实证调查分析显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党委相关教育机构建设及其作用发挥不够;教育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够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不够充分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教育者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者培训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做好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第一,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第二,充实扩大教育者队伍规模,提升教育者整体素养;第三,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第四,营造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第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新平台;第六,完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教育培训机制、协调落实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

孙曈[3](2020)在《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政党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国情,淬炼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主要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框架下,存在着执政党认同与参政党认同的两个维度,由于参政党与执政党在目标、利益和使命上的一致性,因此,中国的执政党与参政党携手形成了“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认同关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政治发展道路,构建了新型的中国政党制度。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参政党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这一历史性文件中,将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定性为“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①由此可见,中国参政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信任,同时所肩负的使命也更加重大。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参政党认同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参政党在领导班子建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党协商、自身建设等还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影响了参政党的认同度。因此,从政党认同的视角来把握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脉络,总结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经验,探索今后参政党认同的路径,对新时代参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脉络,论证了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认同中国共产党、发挥参政党政党功能、与执政党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基础。通过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参政党认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参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队伍建设、履职绩效、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认同路径,为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参政党的认同度、提升中国参政党的履职能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论文内容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参政党认同的理论阐述。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政党认同理论概念问题,如:认同、政治认同、政党认同进行界定与解读;对参政党认同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认同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为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和理论指导。第二部分是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主党派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建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参政党认同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实践成果,对中国参政党认同经验进行了概括与总结。第三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认同的空间、认同的平台、自我认同层面阐明新时代参政党认同的机遇;从意识形态、信息技术、大统战工作格局、参政党履职能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层面阐述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参政党认同的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揭示出当前参政党认同面临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发展路径。根据参政党认同理论,分别从政党意识形态认同、参政党队伍认同、参政党履职绩效认同、参政党自身建设认同、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发展路径及对策。

康杰[4](2020)在《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参政党建设的根本前提和要求。新时期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需要,是实现参政党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新时期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理解并积极认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与自身使命担当,努力学习与传承参政党自身优良传统,切实抓好参政党自身作风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服务多党合作实践是新型政党制度对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做到: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统战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何彦霏[5](2020)在《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干部。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既离不开社会实践熔炉的锻炼,更离不开党实施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深化理论武装以及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仅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更重要的是统一了思想,保证党的团结与统一,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奋斗的历史中,始终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在学习培训中提高干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干部教育第一”,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再到新时代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从未松懈过。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培训,考察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之一的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了解党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角度。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与体系,即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办学机构布局及功能定位。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部门和行业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等。除了以上实体类培训基地外,还有网络学院、在线学习平台等虚拟类培训基地。本论文主要研究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之一的干部学院,这是因为,相较于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覆盖范围更广,服务基层党员更多,组织培训方式更灵活。因此,研究干部学院的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研究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理论与实践,就是要将其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部分放入到党的理论武装、理论强党和党的思想建设的整体研究当中,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干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要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把握干部学院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要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中把握干部学院建设的传承性和发展性;要从宏观文本史料与微观实证调研两种形态结合中把握干部学院建设的特色性和创新性。因此,本论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理论基础、历史脉络、现状概述、策略趋势为逻辑理路,坚持史料梳理与实践解读相结合,历史发展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宏观概述与微观细究相结合,在充分研究理论和历史发展中,结合当前干部学院建设的调研分析,对党的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出深入细致的研究。具体而言:绪论,阐释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价值、述评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研究不足。第一章,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相关概念与功能定位。本章分析了当前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格局,界定了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有关概念,并通过与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对比,明确了干部学院的功能定位与办学特色。基于此,界定了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内涵、要素及作用,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二章,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本章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理论,即: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的思想到列宁有关党员干部教育的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关干部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思想。同时,归纳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政策的支持。第三章,梳理了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本章依次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党的干部学院建设的基本情况,并以一些影响较大的干部学院为例,解剖麻雀,具体分析这些干部学院的建设,探索发展规律,总结经验,以史为鉴,为研究干部学院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第四章,研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本章首先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学院建设面临的情况,接着基于国家级三所干部学院和2019年4月党中央批准备案的64所省部级干部学院为研究对象,围绕办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以及体制机制进行了有关数据分析与研究,并总结了取得的成效。第五章,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策略及趋势。本章基于前几章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策略,并针对国家法制化、社会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等新形势,指出干部学院建设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样态,表现出更加专业化、制度化、网络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杜俊奇[6](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陈南南[7](2019)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决定着我们党的肌体是否健康、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国家政治局面是否稳定。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重拳出击、常抓不懈,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然而,我们党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风险挑战,“四种危险”“四大考验”以及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完成新时代的奋斗目标,需要建设好党内政治生态。沿着理论解析—历史探源—现实问题分析—原因解剖—提出推进策略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旨在通过完善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实现各要素间的生态联动,促进党内政治生态的协调运行。通过解析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理论,阐述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梳理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思想基础,总结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剖析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推进策略,为建设好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借鉴。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的发展时期。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内涵以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更加重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开始走向引领世界的舞台中央等显着特征,系统解析党内政治生态理论,明确党内政治生态的概念、结构要素、功能特征及评价标准,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奠定基础。创新性地把党的环境系统作为党内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进行考察分析,将党内政治生态看作由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系统、党内行为系统、党内制度系统、党的环境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的四维体系;归纳出党内政治生态的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平衡性等特征及服务保障、协调联动、自我修复等功能;把党内政治文化是否健康、人民性是否得到坚持、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党内行为是否合乎党员标准、党内政治运行机制是否良好、党内法规制度是否得到执行、党内政治生态系统是否良性运行等作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优良与否的评价标准。科学阐释新时代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逻辑关联,清晰把握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是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的基本前提。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面临风险挑战、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前提,是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内生态与外生态协调运行的现实呼唤。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生态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党内政治生态思想以及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为思想基础,尤其以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取得了诸如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反腐败斗争取得显着成效、选人用人风气明显好转、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常态化发展等主要成就;积累了诸如党中央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发展、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等基本经验。然而,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还存在着党内政治文化系统运行不够通畅、党内行为系统运行存在隐患、党内制度系统运行效能不高、党的环境系统运行存在风险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良文化的侵蚀、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不够协调、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党内协同性原则及治理机制衔接性不足、国家政治生态与国际政治生态问题的影响等。坚持问题导向,在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党内政治文化系统、党内行为系统、党内制度系统、党的环境系统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规范党内行为、推进制度治党、注重党的内生态与外生态协调运行等推进策略。创新性地把国家政治生态和国际政治生态作为党的环境系统的外生态进行了重点解析,对党内政治生态与国家政治生态及国际政治生态的逻辑关联进行了系统阐释,尝试构建了党内政治生态与国家政治生态及国际政治生态协调运行的理论分析框架。

杨宇[8](2019)在《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①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②,并要将此作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对此,我们能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加强对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主党派作为“同心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习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新时代各民主党派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学习中共十九大会议精神并加以贯彻和落实,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要将自身的思想和行动相结合,统一到中国共产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并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深化历史传统教育,丰富政治交接时代内涵。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同心圆”。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的网络化和全球化致使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政治制度及政党制度,对我国的各项事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这便要求我们要提高警惕,对其不良思想及社会思潮要加以高度重视,防范其对我国意识形态及我国各民主党派产生的不良影响。深入研究及大力推进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的政治共识培育,不仅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引领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共识培育,民主党派自身如何开展其成员政治共识培育,民主党派如何达到政治共识培育的目标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研究进行了多学科辨析,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中心,将政治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理论及方法综合运用到论文的相关研究分析中,动态研究了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理论渊源、历史沿革;认真梳理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核心内容、主要特征与基本原则;深刻总结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历史成就及经验;针对当前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研,利用spss 22.0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对14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把握了当前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状况及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相关状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现实问题及成因;结合十八大、十九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精神,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两方面深入探索了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方法策略。第一章首先对政治共识及政治共识培育等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分析了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内涵,阐明了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关系。之后又对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为论文后期展开奠定必要前提。第二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政治共识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还单独整理了民主党派重要人士的相关论述,突出政治共识双方面培育的重要性,为研究民主党派的政治共识做铺垫。接着将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阐述了不同时期民主党派政治共识的达成。通过本章对重要理论及历史的梳理、经验的总结,将更好地为之后论述的民主党派政治共识的培育提供参考和启示,为本文提供重要支撑。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当前民主党派政治共识达成以及政治共识培育方面的现状,就目前培育的效果和成员的主流表现进行总结,接着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出当前民主党派在政治共识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后文民主党派政治共识的培育提供实践支撑。第四章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两方面对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要求进行阐述,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各民主党派自身对于政治共识培育的要求,其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在政治共识培育中的内容要求和目标要求,为本文重点部分民主党派政治共识的培育确立了目标和内容,构成政治共识培育整体的重要部分。第五章、第六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对策措施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引领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共识培育的方法策略。先从民主党派自身角度切入,提出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提出具体的对策。之后再在分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基本原则的同时,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对其进行策略指引、调正方向。根据以上研究,最终探索出一套较为合理化、科学化、有效化的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路径。政治共识培育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巩固和发展的一项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前进发展的需要,是应对西方国家多党制度及西方社会思潮腐蚀、影响的有效路径。民主党派政治共识的培育,关乎国家、政治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我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关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发挥。同时,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研究,也有助于确保民主党派在新时代的正确发展方向和新型参政党的建设,并能进一步增强各民主党派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和冲击的自信。

张俊[9](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其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这是党中央立足现实对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所作的新指示、新要求和新部署。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充分凝聚发挥留学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对于进一步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展开研究。留学人员作为统战工作的对象,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组成部分,因此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为依据的。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具体实践,紧紧把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发展的两条主线:即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历史进程的主线以及留学人员统战政策演变的主线。70年来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从开端起步,到曲折发展、几经停滞,逐步恢复发展,再到快速发展,留学人员统战政策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规范和逐步优化的演进过程:从“保障回国”到“鼓励回国”,从强调“回国服务”到“回国服务”与“为国服务”并举,从“要求回国”到“来去自由”,从“改善待遇”到“创造条件,完善服务”等,为吸引和汇聚留学人才服务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宝贵的统战理论及统战智慧运用到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当中,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秉承“凝聚人、团结人”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留学人员报国方式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最终落脚点在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地方性的实证调查和全国性的样本分析,点面结合,着重探讨了新时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外部挑战,进而从增强统战意识、健全统战机制、强化文化认同、优化统战环境、改善统战方法等方面提出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以期为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不断提高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统战效果。

吉晓雅[10](2019)在《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而高校统战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党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又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人才库”、“荟萃地”,因此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数量多、层次高、影响大、联系广的特点,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改革等工作中都起着十分有影响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们还是我国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面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部分,笔者整理了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个部分,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相关论述研究,阐释了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来源;第三个部分,笔者主要梳理了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为依据,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找到基本遵循;第四个部分,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五个部分,针对目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路径探讨。

二、加大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大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
二、当前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研究体系亟待完善
    (二)思想宣传环境亟待提升
    (三)工作重视程度亟待加强
    (四)组织工作方式亟待提升
三、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牢政治站位
    (二)重视理论研究,加强成果传播
    (三)思想建设前移,强化意识教育
    (四)加强思想宣传,凝聚政治共识
    (五)坚持双向发力,提升整体素质
    (六)用好社院平台,突出政治培训

(2)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3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3.1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
    3.2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3.3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训
4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调查
    4.1 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4.2 调查结果呈现
5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5.2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6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6.1 强化高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
    6.2 建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6.3 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6.4 优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6.5 改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6.6 健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有助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有助于提高我国参政党的政党生命力
        3. 对中国参政党的政党社会形象塑造具有推动意义
        4. 对参政党理论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 关于参政党研究
        2. 政党认同理论研究
        3. 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研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 政党认同理论在西方
        2.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政党认同研究
        (三) 文献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点
        1. 研究观点的创新
        2. 研究视角创新
        (二) 论文不足之处
        1. 对原始资料的研究不足
        2. 理论阐述中还存在不够深入、透彻的问题
        3. 调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第一章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理论阐释
    一、 政党认同相关概念
        (一) 认同
        (二) 政治认同
        (三) 政党认同
    二、 参政党认同
        (一) 参政党认同的主体和客体
        1. 参政党认同的主体与客体界定
        2. 主体对客体认同内容界定
        (二) 参政党认同层次
        1. 参政党的情感认同
        2. 参政党的认知认同
        3. 参政党的评价认同
        4. 参政党的行为认同
    三、 参政党认同与执政党认同的区别与联系
        (一) 二者认同的联系:具有一致性
        (二) 二者认同的区别:具有多样性
    四、 参政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意识形态影响因素
        (二) 参政党形象(组织、领导人)影响因素
        (三) 参政党绩效影响因素
        (四) 信息技术革命影响因素
    五、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认同思想
        (一) 关于人民群众认同的思想
        (二) 关于意识形态认同的思想
        (三) 关于政党组织认同的思想
        (四) 关于执政党治理能力认同的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主党派认同的历史构建
        (一) 在救亡图存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二) 在历史性抉择中不断构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1. 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促进了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2. 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各民主党派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纲领
        3. 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保障构建
        (一) 《共同纲领》在制度上培育参政党政治认同
        (二) 参与国家建设和管理打下参政党认同基础
        (三) “八字方针”构筑参政党认同的制度根基
        1. “八字方针”提供了参政党认同制度保障
        2. “八字方针”坚定了民主党派成员政党认同的信心
        3. 在各种政治考验中不忘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初衷
    三、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完善
        (一) 拨乱反正参政党认同进入新时期
        1. 召开政协会议,明确民主党派政党认同基调
        2. 巩固政治联盟地位,凝聚参政党认同共识
        3. 出台“十六字方针”,巩固参政党认同基础
        (二) 建章立制完善参政党认同体系
        (三) 提升绩效塑造参政党认同形象
        1. 发挥人才优势,提升参政党绩效
        2. 发挥参政党职能,突显履职成效
        (四)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认同质量
        1. 政治参与体现参政党价值认同
        2. 政治交接传承参政党认同传统
        3. 强化参政党成员认同主体作用
        4. 创新履职方式,增强参政党认同评价
        (五) 出台重要法规文件为参政党认同保驾护航
    四、 中国参政党认同进入新时代
        (一)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论断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科学内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论断的重大意义
        (二) 参政党认同迈上新台阶
        1. 召开中央统战会议,参政党认同的一个里程碑
        2. 出台系列法规性文件,从理论、政策上加大对参政党认同
        (三) 参政党认同实践步入新境界
        1.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参政党政治认同
        2. 强化组织建设构建参政党认同根基
        3. 履职尽责强化参政党绩效认同
        4.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赢得民众认同
        5. 在促进祖国统一中,增进海内外同胞对参政党认同
    五、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经验
        (一) 参政党认同的根基是与执政党永葆政治共识
        (二) 参政党认同的基础是不断提升履职绩效
        (三) 参政党认同的优势是“人才兴党”战略
        (四) 参政党认同的源动力是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
        (一) 新时代拓宽了参政党认同的空间
        (二) 新时代搭建了参政党认同的平台
        (三) 新时代为参政党自我认同带来机遇
    二、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挑战
        (一) 意识形态复杂化的挑战
        1. 西方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的挑战
        2. 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
        3. 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变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二)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
        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网络党建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大党建”网络平台的成功构建
        3. 参政党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滞后性
        (三) 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挑战
        (四) 参政党履职能力的挑战
        (五)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挑战
    三、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情况调查与分析——以XX省部分参政党成员为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 调查基本内容
        1. 对参政党认知情况
        2. 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认知情况
        3. 参政党与意识形态
        4. 对参政党领导班子及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评价
        5. 对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评价
        6. 对参政党自身建设认同情况
        7. 互联网与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
        8. 对参政党认同有什么建议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推进中国参政党认同的路径选择
    一、 参政党认同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路径选择
        (一)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坚信者
        1. 要坚定信仰,树牢价值自信
        2. 要不断增进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
        (二)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守护者
        (三)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者
        1.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身体力行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4. 在网络意识形态中释放最大正能量
    二、 推动中国参政党队伍建设认同的路径
        (一) 对中国参政党领导班子的认同
        (二) 对中国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认同
        (三) 对中国参政党成员的认同
    三、 推动中国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认同路径
        (一) 参政议政绩效认同路径
        (二) 民主监督绩效认同路径
        (三) 政党协商绩效认同路径
        (四) 社会服务绩效认同路径
    四、 推动中国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认同路径
        (一) 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认同路径
        (二) 参政党特色建设认同路径
        1. 在参政党思想建设上,在坚持政治共识的基础上要保持“求同存异”
        2. 在组织建设上注重界别特色与组织结构优势
        3. 各民主党派要在自己重点分工领域做出成绩,推出经典和品牌
        (三) 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认同路径
        (四) 参政党作风建设认同路径
        (五) 参政党制度建设认同路经
        (六) 参政党机关建设认同路径
    五、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国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路径
        (一)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1. 促进了参政党领导班子作用的发挥
        2. 思想建设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 参政党监督机制更加完善
        4. 参政党的特色更加突出
        5. 参政党基层组织更加活跃
        6. 组织管理更加精准
        (二) 参政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参政党互联网平台技术的滞后性
        2. 参政党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匮乏
        3. 参政党成员政党网络意识的弱化性
        4. 参政党网络安全的危险性
        (三)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路径
        1. 构建“智慧参政党”网络大数据管理平台
        2. 建立参政党大数据中心
        3. 培养参政党网络技术人才,不断增强参政党成员政党网络意识
        4.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参政党网络安全
        5. 只有线上线下联动才能取得参政党建设的双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参政党认同情况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参政党认知
    第三部分 关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
    第四部分 关于参政党在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五部分 关于对参政党领导班子及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评价
    第六部分 关于对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评价
    第七部分 关于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评价
    第八部分 互联网与参政党治理能力
    第九部分 (开放题)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需要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需要
    (三)实现参政党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期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深入理解并积极认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三)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与自身使命担当
    (四)努力学习与传承参政党自身优良传统
    (五)切实抓好参政党自身作风建设
三、新型政党制度对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础
    (二)服务多党合作实践是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
四、新时期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对策思考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完善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机制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统战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
    (五)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5)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概念阐述与功能定位
    1.1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格局
        1.1.1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是主渠道主阵地
        1.1.2 部门和行业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重要力量
        1.1.3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是有益补充
    1.2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概念及功能定位
        1.2.1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内涵
        1.2.2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功能定位
        1.2.3 与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异同
    1.3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概念及作用
        1.3.1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内涵
        1.3.2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要素
        1.3.3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作用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2.1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教育思想
        2.1.2 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的内容
        2.1.3 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的方法
        2.1.4 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的途径
    2.2 列宁关于党员干部教育的思想
        2.2.1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性
        2.2.2 党员干部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2.2.3 创建专门的干部教育机构
    2.3 党的十八大前党的领导人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3.1 毛泽东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3.2 邓小平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3.3 江泽民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3.4 胡锦涛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重要论述和中央政策法规
        2.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重要论述
        2.4.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有关政策法规
第三章 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
    3.1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干部学院建设
        3.1.1 党创建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干部学校教育与湖南自修大学
        3.1.2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党政干部学校和红军干部学校
        3.1.3 全面抗战时期延安的各级各类干部学校
        3.1.4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创办的干部学校
    3.2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干部学院建设
        3.2.1 党的执政能力考验与干部学院地位的确立
        3.2.2 恢复、新建各级各类干部院校
        3.2.3 干部学院建设的特殊时期
    3.3 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的干部学院建设
        3.3.1 干部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及干部政策的落实
        3.3.2 确定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明确具体要求
        3.3.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3.3.4 国家级干部学院的建立以及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的形成
    3.4 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基本经验
        3.4.1 高度重视党的领导,突出办学原则的政治性
        3.4.2 始终围绕党的任务,彰显培训目标的时代性
        3.4.3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3.4.4 依据时代发展变化,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3.4.5 采用专兼结合方式,确保教师队伍的充足性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实践创新
    4.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面临的形势
        4.1.1 国际国内形势带来新挑战
        4.1.2 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4.1.3 干部学院现状凸显新需求
    4.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4.2.1 办学理念建设
        4.2.2 课程内容建设
        4.2.3 教学方法建设
        4.2.4 师资队伍建设
        4.2.5 运行机制建设
    4.3 取得的主要成效
        4.3.1 干部学院覆盖范围更广,层次划分更清
        4.3.2 充分依托当地资源,形成整体联动发展
        4.3.3 更加注重办学理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
        4.3.4 内容、师资、方法和机制建设更加科学规范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策略及趋势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遵循的理念
        5.1.1 遵循党性与人民性相一致
        5.1.2 遵循理论性与业务性相结合
        5.1.3 遵循传承性与创新性相贯通
        5.1.4 遵循本土性与借鉴性相补充
    5.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具体路径
        5.2.1 先导:树立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
        5.2.2 基础:明确全面精准的课程内容
        5.2.3 途径: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5.2.4 关键:确保充实专业的师资队伍
        5.2.5 保障:完善合理健全的运行机制
    5.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发展趋势
        5.3.1 干部学院建设更加专业化
        5.3.2 干部学院建设更加制度化
        5.3.3 干部学院建设更加信息化
        5.3.4 干部学院建设更加特色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理论解析
    2.1 新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2.1.1 新时代的内涵
        2.1.2 新时代的特点
    2.2 党内政治生态的概念界定
        2.2.1 政治生态
        2.2.2 党内政治生态
    2.3 党内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与功能
        2.3.1 党内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
        2.3.2 党内政治生态的功能
    2.4 党内政治生态的特征与评价标准
        2.4.1 党内政治生态的特征
        2.4.2 党内政治生态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3.1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背景
        3.1.1 新时代与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关联
        3.1.2 党内政治生态面临风险挑战
        3.1.3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2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意义
        3.2.1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前提
        3.2.2 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3.2.3 加强党的内生态与外生态协调运行的现实呼唤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思想基础
    4.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生态思想
        4.1.1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生态思想
        4.1.2 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生态思想
        4.1.3 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生态思想
    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内政治生态思想
        4.2.1 毛泽东的党内政治生态思想
        4.2.2 邓小平的党内政治生态思想
        4.2.3 江泽民的党内政治生态思想
        4.2.4 胡锦涛的党内政治生态思想
        4.2.5 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5.1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成就
        5.1.1 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
        5.1.2 反腐败斗争取得显着成效
        5.1.3 选人用人风气明显好转
        5.1.4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5.1.5 党群关系更加和谐
        5.1.6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常态化发展
    5.2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5.2.1 党中央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
        5.2.2 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发展
        5.2.3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5.2.4 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统一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6.1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
        6.1.1 党内政治文化系统运行不够通畅
        6.1.2 党内行为系统运行存在隐患
        6.1.3 党内制度系统运行效能不高
        6.1.4 党的环境系统运行存在风险
    6.2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6.2.1 不良文化的侵蚀
        6.2.2 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不够协调
        6.2.3 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6.2.4 党内协同性原则及治理机制衔接性不足
        6.2.5 国家政治生态与国际政治生态问题的影响
第七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推进策略
    7.1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7.1.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7.1.2 坚持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
        7.1.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1.4 培育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
    7.2 规范党内行为
        7.2.1 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7.2.2 规范选人用人行为
        7.2.3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7.2.4 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
    7.3 推进制度治党
        7.3.1 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
        7.3.2 健全党内政治制度体系
        7.3.3 推进制度治党的“三个结合”
    7.4 注重党的内生态与外生态协调运行
        7.4.1 加强党内政治生态与国家政治生态协调运行
        7.4.2 强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国际政治生态协调运行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难点、创新点
        (一) 本文研究思路
        (二) 本文研究方法
        (三) 本文研究重点和难点
        (四) 本文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概述
    一、基本概念释义
        (一) 政治共识
        (二) 政治共识培育
        (三) 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内涵
    二、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意义
        (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
        (二) 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第二章 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理论资源和历史经验
    一、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理论资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共识培育的论述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政治共识培育的发展
        (三) 习近平关于政治共识培育的论述
        (四) 各民主党派重要人士关于政治共识培育的论述
    二、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历史经验
        (一) 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历史沿革
        (二) 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经验总结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及培育的现状
    一、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及培育的现状调查
        (一) 调查设计
        (二) 调查统计与分析
        (三) 调研结论
    二、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及培育中的主流积极表现
        (一)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二) 具有强烈的参政议政愿望
        (三) 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三、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及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个别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热情和凝聚力不足
        (二) 个别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意识淡薄
        (三) 个别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素养不足
        (四) 民主党派在政治共识培育过程中渠道较为单一
        (五) 民主党派在政治共识培育过程中载体较为单一
        (六) 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共识培育的体系有待完善
    四、新时代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及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敌对势力借社会思潮影响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立场
        (二) 网络负面舆论干扰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意识
        (三) 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四) 民主党派在培育渠道拓展上重视程度不高
        (五) 民主党派在政治共识培育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六) 中国共产党对其培育引领未跟上新时代我国政治发展需要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要求
    一、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对政治共识培育的要求
        (一) 民主党派自身对政治共识培育的理论要求
        (二) 民主党派自身对政治共识培育的实践要求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要求
        (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在思想上的要求
        (二)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在目标上的要求
        (三)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在内容上的要求
        (四)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在行动上的要求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自身加强政治共识培育的对策
    一、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加强政治共识培育的方法
        (一)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配合”
        (二) 从“单向引导”到“双向互动”
        (三) 从“整体实施”到“分层突破”
        (四) “理论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二、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加强政治共识培育的途径
        (一) 准确把握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
        (二) 强化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思想建设
        (三) 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履职能力
        (四) 深化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内容
        (五) 拓展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渠道
        (六) 创新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载体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引领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基本原则
        (一) 正确导向性原则
        (二) 主体性原则
        (三) 层次渗透性原则
        (四) 灌输引导原则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的途径
        (一)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
        (二) 提高执政党领导能力
        (三) 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四) 完善党际沟通机制
        (五) 加强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建设
        (六) 巩固和发展政治协商制度
结语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现状评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留学人员
        (二)统一战线
        (三)留学人员统战工作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思想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49-1956)
        (一)通过政治宣传发表留学人员回国号召
        (二)利用外交手段强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谈判协商
        (三)动员留学人员亲友密切海外联系
        (四)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留学人员归国事宜
    二、曲折发展时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57—1977)
        (一)进行集中的思想政治学习
        (二)开展有步骤的“反修防修”教育
        (三)保护部分归国留学专家
        (四)对回国留学人员进行集中分配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78-1991)
        (一)优化政治环境消除留学人员思想顾虑
        (二)设立专项基金吸引留学人员归国
        (三)成立专门服务机构强化留学人员主体地位
    四、改革开放发展时期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92-2011)
        (一)理顺关系、创新留学人员报国形式
        (二)加大支持力度夯实留学人员服务平台
        (三)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归国自主创业
    五、十八大以来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012-)
        (一)完善留学人员归国的政策法规
        (二)积极打造海外留学人才对接平台
        (三)营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四章 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政策演进及主要成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争取动员、资助回国、妥善安置
        (二)一视同仁、红专教育、统一待遇
        (三)保障回国、信任使用、政策吸引
        (四)鼓励回国、为国服务、政策照顾
        (五)发挥作用、重视使用、完善服务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奠定了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亟需的人才基础
        (二)推动了中国高校学科建设及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形成了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的热潮
第五章 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与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情感联络的方法
        (二)利益照顾的方法
        (三)民主协商的方法
        (三)理论实践教育法
        (四)显性隐性教育法
        (五)典型示范的方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贯彻以人为本、为留学人员服务的理念
        (三)秉承凝集人心、汇集才智、发挥作用的宗旨
        (四)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五)坚持统战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第六章 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基于广州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调研
        (二)基于全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分析
    二、当前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认识亟待提高
        (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三)留学人员思想理论水平有待加强
        (四)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环境有待优化
        (五)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方法创新不足
    三、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世界人才争夺加剧带来的人才流失及人才移民挑战
        (二)世界多元文化渗透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认同挑战
        (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带来的挑战
第七章 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意识和统战工作能力
        (一)准确把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定位
        (二)着力提升统战干部工作能力水平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组织沟通及协调机制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服务及决策咨询机制
        (三)建立健全留学人员评估选拔及参与机制
    三、强化留学人员文化认同及思想引领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增进文化认同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加强教育引导
        (三)以转变观念为主旨提高文化适应力
    四、优化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整体环境
        (一)完善留学人员归国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打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科研环境
        (三)营造留学人员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五、探索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新路径
        (一)树立留学人员统战数据化的思维理念
        (二)构建常态化、法制化的网络统战大格局
        (三)运用统战智慧提升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艺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知识分子的基本内涵
        1.1.2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内涵
        1.1.3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
    1.2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来源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
        2.1.2 列宁的相关论述
    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及特点
        2.2.1 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沿革
        2.2.2 历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1 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3.1.1 以宽厚的胸怀广泛采纳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见和建议
        3.1.2 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3.1.3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
    3.2 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3.2.1 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3.2.2 将丰富多彩的统战活动作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3.2.3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培养选拔工作相结合
    3.3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4.1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就与问题
        4.1.1 政治热情高涨,但政治倾向不稳定
        4.1.2 参政议政意愿较强,但意见落实不够
        4.1.3 社会服务积极性高,服务渠道不畅通
        4.1.4 统战意识提高,但归属感与向心力不强
    4.2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重视程度不高
        4.2.2 工作机制不健全
        4.2.3 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落后
        4.2.4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自身因素
第五章 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路径探索
    5.1 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
        5.1.1 党委高度重视
        5.1.2 强化思想引领
        5.1.3 提供人文关怀
    5.2 建立和完善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5.2.1 工作统筹机制
        5.2.2 教育培训机制
        5.2.3 选拔培养机制
        5.2.4 关怀激励机制
    5.3 加大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力度
        5.3.1 创新组织载体
        5.3.2 创新活动平台
        5.3.3 创新宣传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加大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J]. 闫锋,岳佳.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3)
  • [2]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 沈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3]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D]. 孙曈.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研究[J]. 康杰. 长江论坛, 2020(03)
  • [5]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何彦霏. 山西大学, 2020(12)
  • [6]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D]. 陈南南. 河北大学, 2019(04)
  • [8]新时代我国民主党派政治共识培育研究[D]. 杨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D]. 张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10]习近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吉晓雅.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