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腐蚀失效原因分析

水泵腐蚀失效原因分析

一、水泵腐蚀失效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中娜,赵杰瑛,孟强,夏明磊,金磊,杨阳[1](2021)在《某海上平台4130钢注水泵泵体开裂失效分析》文中提出某海上平台注水泵在累计运行3个月后发生开裂,为查找开裂原因,通过宏观形貌分析、无损检测、解剖分析、微观分析(SEM)、腐蚀产物分析(XRD&EDS)、理化性能分析及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对开裂注水泵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裂注水泵碳含量超标,耐海水腐蚀性较差,在水平和垂直内孔的十字交汇处(6点钟和12点钟位置)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注水泵在腐蚀及交变应力的联合作用下导致腐蚀疲劳失效开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避免或降低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相关建议,对保障平台注水系统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崔均,王旭航,柳超,章妍[2](2020)在《LNG接收站水泵轴承座支撑系统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某LNG接收站SPV-900型海水泵在检修过程中发现轴承座支撑板出现断裂现象。为了找到造成支撑板断裂的根本原因,通过金相分析、微观检测等手段对轴承支撑板进行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模型,计算泵在运行过程中的频率。综合考虑材料、工况等方面因素表明,在特定的流量下涡流与轴承支撑板共振是轴承支撑板断裂失效的根本原因。通过加强对泵的操作及维护,保证流速及流量,可使海水泵在合理工况范围内运行,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提出了预防措施,也为同类泵的运行检修提供了借鉴。

司晓东[3](2020)在《高温单相流管内流场对流动加速腐蚀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范围内由流动加速腐蚀(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FAC)引起的输运管道破裂事故从未停止,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有的还酿成了人员伤亡的悲剧,因此围绕FAC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发展。影响FAC的主要因素有水化学工况、管材成分和流体动力学。关于FAC的研究可分为两个研究方向,第一个研究方向针对前两个因素;第二个研究方向针对第三个因素,通过研究管内水或汽-水混合物的二次流不稳定性、湍流结构演化等流动特性,从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流体动力学因素影响FAC的机理。本课题属于第二个研究方向,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管内流场对FAC的影响机理,重点针对弯管段和孔板下游管道在局部区域形成的流动形态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1)目前在实验室开展的循环回路FAC试验装置非常少,现有的循环回路FAC装置大多只适用于常温常压条件,循环水箱和循环管道均为树脂材料,不能满足试验对压力和温度的需求。此外,现有的FAC速率数据主要是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在现场测量壁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且常存在较大测量误差。本文针对常发生严重FAC的典型管段,搭建能反映实际流动的高温循环回路试验系统和设计能够直接嵌入到管壁上的高温阵列腐蚀电极,电极表面与管壁内表面完全一致从而避免了传统的探针形传感器会干扰流场的问题;试验过程中能够在线实时地获取不同位置处的局部FAC速率,既可对比不同位置处FAC速率的差异,又可掌握某一特定位置处FAC速率随时间的变化。(2)已有的关于高温条件下弯管段FAC速率分布的试验研究很少,且缺乏系统性,常温条件下机理的解释是否适用于高温条件下还有待验证。考虑到这些问题利用阵列腐蚀电极技术研究了不同pH、不同流速、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管材弯管段FAC速率及其分布。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阵列腐蚀电极的最小电荷转移电阻和最大腐蚀电流均位于弯管段最外侧,FAC最严重区域位于弯管最外侧,说明高温条件下弯管段阵列腐蚀电极存在电偶腐蚀效应。在电偶腐蚀系统中,弯管内弯侧阵列腐蚀电极作为阴极,腐蚀速率受到抑制;弯管外弯侧阵列腐蚀电极作为阳极,腐蚀速率被加速。(3)究竟何种流体动力学参数能准确反映FAC过程的强弱,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湍动能、湍流强度、剪应力以及径向分量都有文献推荐过。因此结合阵列腐蚀电极技术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探究高温条件下弯管段局部FAC速率与流体动力学参数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通过将试验得到的弯管段FAC速率分布与模拟得到的流场分布作对比分析,建立流体动力学参数与FAC之间的联系,确定径向速率可以作为准确表征弯管段FAC速率及其分布的指示参数,以径向速率的大小作为衡量FAC速率的标准。(4)目前多数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湍流模型的选取、网格的划分以及边界条件的设定等都会对模拟计算结果特别是对流动形态较为复杂的局部流场有很大的影响。使用未经验证的CFD模型难以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为此利用指示参数确定降低FAC速率的可行性预测方案并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提出能够表征高温条件下弯管段FAC速率及其分布三种预测方法,并结合弯管段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其有效性。此外,应用所提出三种预测方法来分析不同孔径比孔板下游管道腐蚀速率及其分布,验证预测方法的通用性。本文研究可应用于化工、核电、火电等工业的水和汽-水输运管道的设计优化、运行监测和检修维护策略制定。

吴响曜[4](2020)在《加氢空冷器流动腐蚀风险评估及特征参数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加氢反应流出物空冷器是石化工业重要的冷却设备。近年来,随着高硫、高氮、高酸等劣质原油的使用,使得加氢空冷器腐蚀失效形势严峻。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空冷器中的铵盐结晶沉积、多相流冲蚀是造成管束失效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流动腐蚀风险评估方法,以及表征预测模型在流动腐蚀的状态监测、诊断预警、运行防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致使加氢空冷器始终处于高风险服役状态。因此开展空冷器流动腐蚀特性研究,构建特征参数预测模型,是提升空冷器可靠性的关键。本文以某石化加氢反应流出物空冷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服役工况下加氢空冷器的流动腐蚀风险进行评估,提出与流动腐蚀失效模式相适应的特征参数群;基于流动腐蚀特性实验,研究温度、冲击角度、流速等参数变化对管壁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建立流动腐蚀速率数据库,并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构建流动腐蚀特征参数预测模型;基于.NET开发了流动腐蚀状态监测系统,实现了空冷器流动腐蚀特征参数的在线监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分析了加氢反应流出物流动、传热、相变的工艺关联过程,依据空冷器服役工况数据建立了流动腐蚀风险评估模型,判定空冷器存在NH4C1结晶和冲刷腐蚀的联合失效风险,提出了以NH4C1结晶温度、管壁腐蚀速率、管内流速等流动腐蚀特性特征参数群;(2)设计搭建了循环式流动腐蚀特性实验装置,采用电化学方法获得了不同因素对碳钢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管壁腐蚀速率与温度、冲击角度、腐蚀介质浓度的关联关系函数;该关系函数的决定系数为0.94,适用于腐蚀速率数据库的扩充;(3)建立了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流动腐蚀特征参数的数据驱动预测模型,采用快速剪枝算法优化了模型隐含层节点数,基于粒子群算法改进了模型的训练过程;该流动腐蚀特征参数预测模型隐含层节点为48,预测误差小于5%;(4)构建了基于.NET框架的流动腐蚀状态监测系统,系统嵌入了腐蚀速率数据库与数据驱动模型,实现了对空冷器的流动腐蚀状态实时监测。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自主设计搭建了流动腐蚀特性实验装置,揭示了介质温度、管内流速、NH4C1浓度等变工况条件对管壁腐蚀速率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流动腐蚀速率、数据库;2)基于前溃神经网络构建了空冷器流动腐蚀特征参数的数据驱动预测模型,结合剪枝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了数据驱动模型。

冷阿伟[5](2019)在《半潜式钻井平台DP3动力定位系统P&ID集成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为深海油气开采的重要海工装备,其核心关键定位技术(动力定位系统,DP)的研究也日趋受到重视,因其具有优良的定位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DP3近年在深水平台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如何实现DP3动力系统和推进器系统盈余配置以满足不同海况下的平台动力定位能力,船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DP3动力定位系统管路仪表系统的集成设计,而其难点是要充分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如国际标准、船级社规范、动力设备布置、分组路径及防火分隔等,并需结合平台实际情况,才能完成最终的集成设计方案。故本文围绕深水钻井平台的DP3系统配套P&ID集成设计,对主要船级社规范进行研究、基于动力系统的设备布置、明确分组路径及A60防火分隔方法、通过计算分析确认相关设计参数,依托实船项目完成DP3配套系统P&ID集成设计方案,并对燃油系统、冷却水和起动空气系统等关键系统,并进一步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主要船级社DP3规范规则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归纳对比,明确不同船级社之间的规范要求异同,并以双船级DNV和CCS为典型代表,阐述其DP3等级要求,为后续的DP3管路仪表系统集成设计奠定了基础。(2)基于依托项目,展开DP3系统DP分组、A60防火分隔和水密封分隔研究,梳理相关子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明确管路系统集成设计范围,即燃油系统、滑油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冷却水系统和阀门遥控系统。(3)针对依托项目的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进行布置,并计算分析相关集成系统参数,完成DP3相关P&ID系统集成设计方案。(4)基于完成后的依托项目DP3相关P&ID系统集成设计方案,特别对燃油系统、冷却水和起动空气系统,进一步提出并完成P&ID闭环集成设计优化方案。(5)运用FMEA方法对DP3辅助P&ID系统的闭环创新优化设计方案开展安全可靠性分析,并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出优化方案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时传兴[6](2019)在《水煤浆气化装置系统主压力管道的可靠性及冲蚀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水煤浆(CWS)气化技术被迅速推广使用。水煤浆气化装置中的压力管道属于工业管道,是输送工艺介质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包括:水煤浆管线、激冷水管线、工艺气管线、锁斗循环水管线。水煤浆气化装置运行过程中,冲刷腐蚀会使管壁产生局部减薄或者管道泄漏,是造成管道及其管件失效的主要原因。首先,对各个管线受到冲蚀后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当各管线受到冲蚀后,长距离直管段管近似为均匀减薄,而异形管件主要为局部减薄且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冲蚀形貌。其次,选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分别对各管道的直管段和异行管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对于管线的直管段,利用极大值分布模型,计算了各管线的剩余使用寿命,同时根据计算结果推荐了各个管线直管段的更换周期。对于各个管道的异型管件,利用威布尔分布模型,计算了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可靠度,根据计算结果推荐了管件加强或者更换的寿命周期。最后,分析了介质流速、流向等各种因素对水煤浆气化装置压力管道冲蚀的影响。根据实际经验,总结了增加管道壁厚、材质升级、改善运行环境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些防范措施简单经济、容易实施,并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孟庆新,李蓉[7](2019)在《某车型发动机电子水泵卡簧失效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相比较传统车用机械水泵,电子水泵除了结构简单外,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然而电子水泵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故障,卡簧失效是常见故障原因之一。在问题发生后,我们应选择专用检测设备,从断口形貌、金相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失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苏国庆[8](2019)在《加氢裂化装置再沸器弯头和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氢裂化是石化行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工艺,通过该工艺可以得到液化气、石脑油、柴油等多种产品。由于加氢裂化工艺中涉及复杂的反应、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过程,且其中的众多设备仍为耐腐蚀性能较差的碳钢材质,故在加氢裂化设备中存在严重的冲刷腐蚀现象,极易引起各种生产安全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加氢装置再生塔底再沸器返塔管线弯头和分馏塔塔顶空冷器管束。针对失效弯头,本文基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从物理、化学两个角度入手,对弯头的内层进行包括腐蚀孔洞分布、壁厚分布在内的物理规律的归纳分析,进一步对失效弯头进行了材质与机械性能分析、金相检验、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多种表征研究其腐蚀机制。研究发现弯头本身质量并无缺陷,各项要求均符合国标。冲刷腐蚀是造成弯头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其中流体的冲刷在失效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电化学腐蚀在腐蚀孔洞的形成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弯头位置的流体扰动加剧管道内壁腐蚀;同时卧式虹吸式再沸器存在蒸发空间不足的缺点,也造成了弯头出口位置和法兰的严重腐蚀。针对失效空冷器,CFD模拟结果显示流体冲刷在整个冲刷腐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电化学腐蚀的影响较小,偏流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失效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CFD计算结果,模拟现场实际工况下流体的流动,经过实验方案设计、工艺模拟、设备设计与选型等步骤,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适用于空冷器的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基于这套装置,设计并完成了关于空冷器管束的可视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各支路入口处偏转角度不同,但第四、五节管道中流体的流动和分布规律并无明显差异。通过透明玻璃管可清楚观察到实验介质的流动状态以及气液两相流下液滴的分布和流动。对比了可视化实验与CFD模拟结果,二者具有一致性。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实际工况下流体的流动状态,初步分析得到了分馏塔顶空冷器的冲刷腐蚀机制。本文研究了加氢装置再沸器返塔管线弯头和分馏塔塔顶空冷器管束的冲刷腐蚀机制,对探索石化系统过流部件的腐蚀行为和防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小红[9](2019)在《LNG接收站可靠性模型研究及评价软件开发》文中提出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接收站进行可靠性评估是确保LNG接收站的安全可靠运行重要措施。通过计算LNG接收站各设备的可靠度,进而对LNG接收站整个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价,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损失。本文基于LNG接收站主要设备失效模式的复杂性,对比分析了各类可靠性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建立或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和算法。结合LNG接收站工艺流程,建立LNG接收站可靠性框图和系统拓扑图。采用Java语言开发了LNG接收站可靠性评价软件。LNG接收站设备的可靠性模型涉及大量参数的设置和计算,开发的软件只需根据程序的指令输入和选择参数即可得到LNG接收站设备和系统可靠性,提高实用性,增强效果。选择国内某LNG接收站为例,对LNG接收站可靠性评价软件进行了测试。为了验证软件的实用性,将软件得到的可靠性数据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张亮[10](2019)在《汽车发电机上支架疲劳断裂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动机作为汽车主要集成部件之一,其可靠性直接与汽车的使用性能相关联。由于发动机复杂的零部件装配边界和使用工况,导致发动机发生失效故障的概率要明显高于汽车上的其他部件。而作为机电设备中主要失效形式之一的断裂失效不仅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会造成相关人员伤亡以及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失效分析作为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其相关研究手段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某汽车发动机在进行台架耐久试验时,连续发生三次发电机上支架断裂失效,本文以此断裂失效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发电机上支架进行了机械性能、尺寸、外观以及断口分析研究,同时对发电机上支架所属的发动机附件系统进行了平面距离偏差校准。分析结果表明,发电机上支架发生断裂失效原因是因为焊接工序产生的内部焊接应力、生产加工的集中应力以及附件系统平面偏差不满足设计要求。针对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针对此改进方案进行了附件系统校核计算、模拟装配干涉检查、利用HyperMesh软件和ABAQUS软件进行发电机上支架模态和强度仿真分析、以及制作实体样件进行发动机台架耐久试验。最终,理论和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发动机上支架和附件系统运行可靠,汽车发电机上支架失效问题得以解决。

二、水泵腐蚀失效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泵腐蚀失效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某海上平台4130钢注水泵泵体开裂失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试验及结果
    1.1 宏观分析
    1.2 解剖分析
    1.3 微观及能谱分析
    1.4 腐蚀产物XRD分析
    1.5 化学成分分析
    1.6 金相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2)LNG接收站水泵轴承座支撑系统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水泵结构及断裂测试
2 断裂成因分析
    2.1 材料性能检验
    2.2 宏观检查
    2.3 断口的微观检查
    2.4 材料的金相检验
        2.4.1 夹杂物检查
        2.4.2 焊缝连接处的金相组织
3 失效分析
4 改进措施
5 结论

(3)高温单相流管内流场对流动加速腐蚀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流动加速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1.2.1 流动加速腐蚀机理
        1.2.2 流动加速腐蚀形貌特征
        1.2.3 流动加速腐蚀影响因素
        1.2.3.1 流体动力学因素
        1.2.3.2 环境因素
        1.2.3.3 材料因素
    1.3 抑制流动加速腐蚀的主要措施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流动加速腐蚀预测模型
        1.4.2 流动加速腐蚀预测软件
        1.4.3 流动加速腐蚀试验研究
        1.4.3.1 流动加速腐蚀试验研究装置
        1.4.3.2 流动加速腐蚀试验测量方法
        1.4.3.3 流动加速腐蚀最新研究进展
    1.5 当前存在的问题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1.7 本课题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温循环回路试验台设计
    2.1 前言
    2.2 试验回路的设计
        2.2.1 高温循环水箱设计
        2.2.2 高温循环水泵选型
        2.2.3 涡街流量计
        2.2.4 压力传感器
        2.2.5 补水系统
        2.2.6 电极的设计
        2.2.7 控制柜
        2.2.8 溶液配制室
    2.3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试验原理与测试方法
    3.1 前言
    3.2 电极材料
    3.3 化学试剂
    3.4 试验仪器
        3.4.1 金相磨抛机
        3.4.2 金相显微镜
        3.4.3 隔离变压器
        3.4.4 电化学工作站
    3.5 测试原理与方法
        3.5.1 测试原理
        3.5.2 电化学阻抗谱
        3.5.3 极化曲线
    3.6 流体动力学模拟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20号碳钢弯管段流动加速腐蚀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与测量
        4.2.1 试验电极制备和溶液配制
        4.2.2 循环回路FAC控制系统
        4.2.3 电化学测量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pH对20号碳钢弯管段FAC影响
        4.3.2 不同温度对20号碳钢弯管段FAC影响
        4.3.3 不同流速对20号碳钢弯管段FAC影响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流速对三种碳钢弯管段流动加速腐蚀影响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与测量
        5.2.1 试验电极制备和溶液配制
        5.2.2 试验测试条件与内容
        5.2.3 电化学测量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流速对10号碳钢弯管段FAC影响
        5.3.2 不同流速对Q235碳钢弯管段FAC影响
        5.3.3 不同流速对45号碳钢弯管段FAC影响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弯管试验段流动加速腐蚀预测建模与分析
    6.1 前言
    6.2 流体动力学参数对FAC的影响
        6.2.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6.2.2 控制方程与湍流模型
        6.2.3 边界条件与求解方法
        6.2.4 模拟结果与分析
        6.2.5 模拟结果与FAC试验结果对比
    6.3 几何加速因子对FAC速率分布的影响
        6.3.1 建立模型
        6.3.2 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
    6.4 FAC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6.4.1 建立模型
        6.4.2 10号碳钢FAC经验公式
        6.4.3 Q235碳钢FAC经验公式
        6.4.4 45号碳钢FAC经验公式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孔板下游管道流动加速腐蚀预测建模与分析
    7.1 前言
    7.2 流体动力学参数对FAC的影响
        7.2.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7.2.2 边界条件与求解方法
        7.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7.3 几何加速因子对FAC速率分布的影响
        7.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7.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7.3.3 模型应用及验证
    7.4 FAC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7.4.1 建立模型
        7.4.2 模型应用与验证
    7.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4)加氢空冷器流动腐蚀风险评估及特征参数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元流体输送流动腐蚀机理研究
        1.2.2 流动传热过程流动腐蚀评估与防控
        1.2.3 基于数据驱动的表征模型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加氢工艺分析及流动腐蚀风险评估
    2.1 加氢工艺过程关联分析
        2.1.1 加氢工艺过程
        2.1.2 加氢工艺建模
    2.2 流动腐蚀风险评估
        2.2.1 铵盐结晶风险评估
        2.2.2 冲刷腐蚀风险评估
    2.3 流动腐蚀特征参数群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流动腐蚀特性实验及腐蚀速率数据库构建
    3.1 流动腐蚀特性实验设计
        3.1.1 实验装置设计思路
        3.1.2 实验装置控制方案
        3.1.3 实验试件设计及测试变量
    3.2 电化学腐蚀速率测试
        3.2.1 电化学实验原理
        3.2.2 电化学实验方案
    3.3 腐蚀速率影响因素研究
        3.3.1 流速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3.3.2 冲击角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3.3.3 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3.3.4 NH_4Cl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3.4 腐蚀速率数据库构建
        3.4.1 流动腐蚀正交实验
        3.4.2 腐蚀速率数据库的构建与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流动腐蚀特征参数预测
    4.1 数据驱动模型结构选择与优化
        4.1.1 数据驱动模型结构选择
        4.1.2 数据驱动模型结构优化
    4.2 数据驱动模型训练算法优化
        4.2.1 数据驱动模型训练算法
        4.2.2 数据驱动模型训练优化算法
        4.2.3 数据驱动模型训练过程
    4.3 流动腐蚀特征参数预测模型构建
        4.3.1 特征参数预测模型训练
        4.3.2 特征参数预测模型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冷器流动腐蚀状态监测系统设计及实现
    5.1 流动腐蚀监测系统框架
        5.1.1 流动腐蚀监测系统功能框架
        5.1.2 流动腐蚀监测系统软件架构
    5.2 流动腐蚀数据采集服务
        5.2.1 数据库的构建
        5.2.2 数据采集服务
    5.3 流动腐蚀状态监测系统实现
        5.3.1 监测系统登录与权限
        5.3.2 空冷器流动腐蚀状态监测
        5.3.3 监测系统设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5)半潜式钻井平台DP3动力定位系统P&ID集成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DP3 动力定位系统管路仪表系统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DP3规范规则研究
    2.1 动力定位规范出台历程
    2.2 世界主要船级社动力定位不同等级船级符号
    2.3 典型船级社对动力定位系统的不同等级要求
    2.4 本章小结
3.DP3 系统DP分区和布置研究
    3.1 DP3 动力定位系统动力系统和推进器系统分组
    3.2 动力系统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和系统布置研究
    3.3 本章小结
4.DP3 动力定位系统P&ID集成设计技术研究
    4.1 燃油系统
        4.1.1 燃油注入和驳运系统
        4.1.2 燃油供给系统
        4.1.3 燃油净化系统
    4.2 滑油系统
    4.3 冷却水系统
        4.3.1 满足DP3 的冷却系统的要求
        4.3.2 冷却系统配置
        4.3.3 依托项目冷却系统设计研究
        4.3.4 冷却系统闭环原理优化设计研究
    4.4 压缩空气系统
        4.4.1 起动空气系统
        4.4.2 控制空气系统
    4.5 阀门遥控系统
    4.6 本章小结
5.DP系统P&ID闭环集成设计方案安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分析
    5.1 FMEA分析
        5.1.1 FMEA方法简介
        5.1.2 P&ID闭环系统FMEA分析
    5.2 创新性和先进性分析
        5.2.1 创新性
        5.2.2 先进性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水煤浆气化装置系统主压力管道的可靠性及冲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工艺流程与管道现状
        1.2.2 压力管道的可靠性
        1.2.3 冲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2章 水煤浆气化装置主压力管道的冲蚀现象
    2.1 水煤浆管线的冲蚀
    2.2 锁斗循环水管线的冲蚀
    2.3 激冷水管线的冲蚀
    2.4 工艺气管线的冲蚀
    2.5 各管线冲蚀特点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煤浆气化装置主压力管道的可靠性分析
    3.1 可靠性模型分析
        3.1.1 极大值分布模型
        3.1.2 正态分布模型
        3.1.3 正态分布与极值分布比较
    3.2 可靠性计算与结果分析
        3.2.1 水煤浆管线
        3.2.2 工艺气管线
        3.2.3 激冷水管线
        3.2.4 锁斗循环水管线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力管道管件可靠性分析和冲蚀防范措施
    4.1 管件可靠性分析模型
        4.1.1 威布尔分布模型
        4.1.2 参数估计方法
        4.1.3 中位秩算法
    4.2 可靠性计算与结果分析
        4.2.1 水煤浆管线管件
        4.2.2 锁斗循环水管线管件
        4.2.3 工艺气管线管件
        4.2.4 激冷水管线管件
    4.3 管件冲蚀规律
        4.3.1 弯头冲蚀规律
        4.3.2 变径冲蚀规律
        4.3.3 三通冲蚀规律
    4.4 管件冲蚀防范措施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某车型发动机电子水泵卡簧失效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描述
    2.1 断口形貌分析
    2.2 金相及硬度对比分析
3 讨论分析
    3.1 三件失效零件的断口均呈冰糖状沿晶形貌
    3.2 整个断面为脆断
    3.3 该零件为马氏体不锈钢
    3.4 断面上的覆着物, 为外来物
4 结论
    4.1 失效件及老批次零件的硬度均符合要求
    4.2 失效件的断裂为延迟脆性断裂

(8)加氢裂化装置再沸器弯头和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冲刷腐蚀综述
        1.2.1 冲刷腐蚀的机理
        1.2.2 冲刷腐蚀的影响因素
        1.2.3 冲刷腐蚀的研究方法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加氢裂化冲刷腐蚀研究进展
    2.1 加氢裂化中腐蚀类型概述
    2.2 加氢裂化冲刷腐蚀研究进展
    2.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氢裂化再沸器返塔管线弯头冲刷腐蚀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宏观规律分析
        3.2.1 腐蚀孔洞分析
        3.2.2 减薄规律分析
        3.2.3 腐蚀分布规律分析
    3.3 微观规律分析
        3.3.1 材质与机械性能分析
        3.3.2 金相检验
        3.3.3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3.3.4 X射线衍射分析
    3.4 冲刷腐蚀机制分析
        3.4.1 冲刷腐蚀
        3.4.2 装置结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氢裂化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数值模拟结果
    4.3 实验流程设计
    4.4 设备设计与选型
        4.4.1 实验段
        4.4.2 气体发生装置
        4.4.3 流体输送装置
        4.4.4 实验介质回收装置
    4.5 实验装置的搭建与调试
    4.6 可视化实验
        4.6.1 实验方案
        4.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3 冲刷腐蚀机制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设备图纸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9)LNG接收站可靠性模型研究及评价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LNG接收站简介
        1.2.2 LNG接收站可靠性研究现状
        1.2.3 LNG接收站可靠性评价软件开发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可靠性基础理论
    2.1 可靠性定义
    2.2 可靠性模型
        2.2.1 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2.2 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2.3 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2.4 表决系统可靠性模型
    2.3 可靠性评估
        2.3.1 解析法
        2.3.2 Monte Carlo模拟法
        2.3.3 混合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LNG接收站设备可靠性模型及系统框图
    3.1 LNG接收站设备可靠性模型
        3.1.1 BOG压缩机可靠性模型
        3.1.2 LNG工艺管道可靠性模型
        3.1.3 LNG储罐可靠性模型
        3.1.4 SCV气化器可靠性模型
        3.1.5 ORV气化器可靠性模型
        3.1.6 LNG泵可靠性模型
        3.1.7 LNG卸料臂可靠性模型
    3.2 LNG接收站系统框图
        3.2.1 LNG接收站可靠性框图简图
        3.2.2 LNG接收站系统拓扑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LNG接收站可靠性评价软件开发
    4.1 系统语言的选择
    4.2 软件界面设计
        4.2.1 界面设计原则
        4.2.2 界面设计形式
    4.3 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结构设计
        4.4.1 前台功能模块设计
        4.4.2 后台功能模块设计
    4.5 软件实现过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LNG接收站可靠性评价软件测试
    5.1 用户模块
    5.2 设备可靠性评价模块
    5.3 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LNG接收站设备可靠度功能需求表
附录B LNG接收站系统可靠度功能需求表
致谢

(10)汽车发电机上支架疲劳断裂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发动机失效研究现状
    1.3 断裂失效分析研究理论
    1.4 主要研究任务
2 汽车发电机上支架及其失效问题
    2.1 与失效有关的信息
        2.1.1 汽车发电机上支架
        2.1.2 试验用发动机
        2.1.3 发动机附件系统
    2.2 发动机台架耐久试验
    2.3 失效信息记录
    2.4 本章小结
3 失效原因及机理
    3.1 失效零部件分析
        3.1.1 成分、机械性能分析
        3.1.2 尺寸及外观分析
        3.1.3 断口微观结构分析
    3.2 附件系统分析
        3.2.1 三个带轮轮槽中心平面距缸体前端面的距离
        3.2.2 附件系统计算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改进方案的提出与验证
    4.1 改进方案的提出
        4.1.1 针对附件系统的改进方案
        4.1.2 针对失效零部件的改进方案
    4.2 改进方案的验证
        4.2.1 验证附件系统的改进方案
        4.2.2 验证失效零部件的改进方案
    4.3 本章小结
5 研究方法总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水泵腐蚀失效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某海上平台4130钢注水泵泵体开裂失效分析[J]. 杨中娜,赵杰瑛,孟强,夏明磊,金磊,杨阳. 天然气与石油, 2021(04)
  • [2]LNG接收站水泵轴承座支撑系统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 崔均,王旭航,柳超,章妍.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07)
  • [3]高温单相流管内流场对流动加速腐蚀影响研究[D]. 司晓东. 东南大学, 2020
  • [4]加氢空冷器流动腐蚀风险评估及特征参数预测模型研究[D]. 吴响曜.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半潜式钻井平台DP3动力定位系统P&ID集成设计研究[D]. 冷阿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6]水煤浆气化装置系统主压力管道的可靠性及冲蚀分析[D]. 时传兴. 山东大学, 2019(02)
  • [7]某车型发动机电子水泵卡簧失效原因分析[J]. 孟庆新,李蓉. 汽车实用技术, 2019(10)
  • [8]加氢裂化装置再沸器弯头和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研究[D]. 苏国庆.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9]LNG接收站可靠性模型研究及评价软件开发[D]. 李小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10]汽车发电机上支架疲劳断裂行为研究[D]. 张亮.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水泵腐蚀失效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