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箱式结构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封堵箱式结构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一、箱型结构物封堵溃坝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启刚,张大伟,王忠祥,钟强[1](2021)在《堤防溃口水流特性与封堵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堤防溃决洪水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及时封堵溃口是减轻损失的必要措施。溃口封堵效率的提升既有赖于封堵技术的创新,又以对溃口水流特性的深入认识为前提。回顾了近年来主要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取得的溃口演进过程和水力特征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溃口封堵工程实践中主要采用的封堵材料及其计算方法与适用条件、堵口方法及其配套构件与施工装备,追踪了溃口封堵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在梳理已有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溃口水流特性实验研究,注重溃口参数便携式测量技术和自动化、快速堵口装备研发。

刘俊谊,焦经纬,谢朝勇,马冬冬,施建明[2](2021)在《装配式快速堵口临时堤坝的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为了研究利用装配式快速堵口装置进行汛期堤坝决口封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CFD软件Fluent建立了堵口装置形成坝体后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后,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水流对坝体的水平作用力和倾覆力矩。计算结果表明:水流力随着决口处流速、决口宽度和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堵口装置布置排数的增加也会使水流力略有增大,且这种影响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水流作用引起的倾覆力矩对坝体的稳定性影响很小。

洪娟,王荣,高昂,谢朝勇,马冬冬[3](2020)在《装配式快速堵口装置水下运动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新型装配式快速堵口装置的水动力特性,从而为堵口装置选型及抛投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针对单件堵口装置开展了系统的室内水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水深、流速)及装置质量(不同填充物)等因素对其水下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装置触底横向漂距与装置质量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水深及流速与装置触底横向漂距成正相关关系;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表征水流条件及装置质量的无量纲数,构建了装置触底横向漂距预测公式,并得到原型试验合理性验证。

熊勇,程永辉,陈航[4](2019)在《堤防溃口应急抢险技术研究综述》文中指出我国江河堤防历史溃口频繁,堵口技术在无数次溃口抢险中逐渐发展,但目前堵口技术效率偏低,且过分依赖人力,机械化程度不高,亟须向现代化应急抢险技术转变。堤防溃口应急抢险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较多,总结可得以下结论:溃口过流量及流速可由口门形状及宽度、堤前后水深定量推算,其中,口门形状及宽度由水头差决定,受河道流量和堤身填料影响;不同流域的堵口抢险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核心思想均为逐步抛填,逐步降低流速;保证抛投物料抗冲稳定性是成功堵口的关键,抗冲结构体系是提高抛投物料抗冲稳定性的有效措施;轻便高效的现代化抢险装备是提高堵口抢险效率的重要途径。

马洪福[5](2019)在《阵列锚技术在堤防溃口堵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汛期洪水引起的堤防溃口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全与稳定,研究堤防溃口的发生机理和抢险堵复新技术,具有极其重要工程应用价值和急迫的现实意义。当前依靠沉船、沉车堵复的应急方法亟待改进提高,快速、安全、高效的堵口技术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堵口抛投物迅速生根与抛投体迅速扩展。本论文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论证了基于阵列火箭锚的溃口抢险堵复新技术的可行性。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堤防溃口特征值概化分析与典型溃口水力边界要素的确定。利用100多组国内外堤防/土坝中后期溃口实例和试验数据,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溃口水力边界特征值间的相关性,对缺失值进行了关联拟合补值;同时通过对溃口无量纲化特征值的概率密度统计分析,得出概化典型溃口水力边界参数与相关拟合方程。分析表明:溃口宽多在20100 m,口门水头多在412 m,口门流速多在28 m/s,分布概率均在64%71%。溃口宽深比B/H和弗劳德数Fr的概率密度均服从正态分布特征,溃口宽深比取38的分布频率约为55%,溃口弗劳德数为0.40.8对应的分布频率约为60%。(2)典型溃口水力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利用典型溃口特征值概化研究成果,在实验室建立了1:50的典型溃口物理模型;根据不同设计工况,进行了溃口流态及特征值(堤内外水位差、溃口中心流速、溃口水深等)的观测试验。研究分析了当量水位差分别与单宽水流功率和当量水深的相关关系,以及溃口上下游水位流量、水位流速的变化规律;利用VDMS流场实时监测系统对河道、溃口口门和洪泛区进行了流场流态及表面流速场的测量,针对堤防溃口发生时溃口周围的复杂流态,对中后期溃口流场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溃口口门处流速最大,流速一般在4.81-5.80m/s(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溃口下游两侧洪泛区存在大范围涡流现象,回流流速一般在0.640.92m/s。(3)开展系列模拟试验,研究溃口堵复新技术的可行性。在提出基于阵列锚堵口新技术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堵口新技术的施工流程;对新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利用锚索滑投石笼的运动规律,得到了不同规格石笼的起动流速;在水槽中进行了单锚索拉力试验,研究分析了锚索拉力与石笼重量、锚索水平夹角和溃口流速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这些关联要素间的依存关系:Ff(G’,v,θ);基于阵列火箭锚堵口新技术思想,提出“上挑式交错锚固点阵”优化锚阵布置方法,并在溃口模型中开展相应的模拟试验研究与分析。试验表明,利用新技术进行有锚索精准堵口,可以快速形成堵口中流砥柱,投放物料损失率可以控制在4%以内,堵口效率十分显着;试验发现堤内外水位差、溃口流速和抛投体下游侧水深对利用锚阵进行快速堵复的时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胡杰,康少诚,曾罗兰[6](2016)在《粘性均质土坝漫顶溃决抢护措施》文中认为通过分析粘性均质土坝漫顶溃决的原因及其发展机理,对利用直升机投放堵口材料封堵决口这一方案进行探讨,提出了适用于粘性均质土坝漫顶溃决的关键性抢护措施,抢护措施主要有对决口堤头进行裹头处理、直升机投放材料保护跌坎和封堵决口及决口闭气。抢护措施可以提高封堵决口效率、延缓决口发展、为疏散人员和物资财产的迅速转移赢得时间。

袁岳[7](2016)在《连锁溃坝水流特性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已建大坝的数量居世界首位,这些水库大坝在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为了使水资源能够充分、合理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对众多流域都进行了梯级水库建设。然而,在建国初期建设的很多大坝质量和建设水平都不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日常维护的缺失,加之一些不可预料的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突如其来的地震、暴雨引起的洪水、战争等,都可能引起这些水库发生溃坝事故。虽然众多的学者针对溃坝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单级大坝溃决后的溃坝水流问题,而对于梯级水库群的连锁溃坝水流特性研究还很少见。本文在前人的一些试验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利用水力学和水动力学等知识建立了溃坝水流数学模型,对梯级水库中单级坝体溃决和两级坝体连锁溃决时的溃坝水流进行数值研究,分析研究了不同上下游水库坝前水深比、河道坡度以及连锁溃坝坝体间距对溃坝水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分析了流体运动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模拟溃坝水流的COBRAS模型,利用溃坝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后可知,该模型能够用于溃坝水流模拟;(2)利用文中建立的COBRAS模型模拟不同上下游水深比、河道坡度条件下梯级水库中的单级溃坝水流,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单级溃坝水流的演进过程、溃坝水流对下游水库内水体的扰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存在显着差异;(3)利用文中建立的COBRAS模型模拟不同上下游深比、河道坡度以及坝间距条件下梯级水库中的两级连锁溃坝水流,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上下游水深比、河道坡度条件下,连锁溃坝水流的演进过程和下游库区内水流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不同坝间距条件下,连锁溃坝水流在下游库区内的扰动过程基本一致;(4)利用文中建立的COBRAS模型模拟相同的工况下梯级水库中的单级溃坝水流和两级连锁溃坝水流,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连锁溃坝产生的水流叠加效应明显,连锁溃坝水流对下游库区内水体的扰动更加剧烈。

曾秀娟[8](2015)在《堤防决口封堵水力学数值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坝和堤防工程是人类为了兴水利、除水害修建的重要建筑物,但堤坝一旦溃决,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在不可避免的堤坝溃决事故发生后若能迅速制定快速有效的封堵措施,将大大减少堤坝溃决所造成的损失,因此,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不同工况下堤坝决口的水力学特性,并据此制定快速的准确有效的抢险封堵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堤坝溃决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国内外堤坝溃决水流的理论解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运用FLOW-3D软件对局部瞬间溃坝、矩形障碍物溃坝及三角形障碍溃坝三个广泛采用的算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FLOW-3D的计算结果与Soares Frazao、C.Biscarini、Wang等文献结果具有代表性的作了对比,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明确了基于FLOW-3D对堤防决口水力学特性的模拟可行性。(2)在FLOW-3D对前述三个经典算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运用FLOW-3D对直河道下堤防决口不同口门形状、不同口门宽度下的决口水力学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从而得到堤防决口在这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决口处的流场、流量、流速、水头等水力学特性。(3)对决口封堵材料的粒径要求进行简要分析,利用FLOW-3D对立堵、平堵法决口封堵的水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封堵过程中决口的水位、水位场分布、流速及流速场分布等水力学特性的变化特征,根据决口处流速分布特点,对封堵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为堤防抢险及制定堤防决口封堵方案提供依据。

孙曌[9](2014)在《钻井液作用下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文中提出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研究是岩土力学中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应力场通过影响岩体体变与孔隙率而改变岩体渗透性能,进而影响其渗流场;同时,岩体体变将改变渗流场的分布,反过来又引起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变化,从而影响应力场,这种相互影响即为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建立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场的函数关系,便建立了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关系。本文在充分认识国内外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钻井工程中井壁岩体渗流场及应力场受钻井液作用影响的工程背景,对钻井液作用下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方法,运用双场迭代法进行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根据渗流力学、弹塑性力学及岩土力学等理论,建立无裂隙情况下,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的控制方程,耦合效应采用有效应力原理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定解条件。2.单裂隙岩体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与算例验证。描述裂隙岩体的渗透性,研究单裂隙岩体渗透性及力学变形机制,建立其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基于有限元软件,分析土石坝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其耦合方程选取渗透系数与正应力的负指数函数关系式,对有裂缝与无裂缝条件下的土石坝渗流-应力耦合进行数值分析。3.钻井液作用下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与实例分析。基于井壁受力情况分析,建立钻井液液柱压力存在时,井壁岩体的应力场理论模型,导出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数学模型。基于GHX-106井工程实例,提取数值计算的渗流系数与材料参数等;建立钻井的水平剖面及垂直剖面数值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有裂隙与无裂隙两种条件的井壁进行渗流-应力耦合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GHX-106井200米深度井壁的水平剖面数值模型与垂直剖面数值模型的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总位移及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上的位移等皆一致,表明该有限元分析结果科学可靠。

任文峰[10](2013)在《高水压隧道应力场—位移场—渗流场耦合理论及注浆防水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地下工程的发展,地下水几乎一直伴随着地下工程左右,地下水的防治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工程界。地下工程在有承压水的情况下,地下水的防治就更加复杂,问题也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国修建了大批山岭隧道、跨江河隧道、海底隧道、矿山坑道及各种地下工程,多数隧道都要穿过各种复杂的地质构造单元,所通过的地层中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断层破碎带、岩脉侵入带等不良地层。这些隧道所遇到的地下水大部分都有一定水压。由于这些地层的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能好,当隧道施工时,如若不能很好地控制地下工程所遇到的高压地下水,将会造成突水、突泥等严重事故,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到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营。因此,为了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高压地下水必须加以控制与疏导。本文以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07AA11Z134)为依托,采用理论研究与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现场监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水体-岩体相互作用以及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位移场和应力场耦合的数值模型,在三场耦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高水压隧道最大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制定出高水压条件下隧道的止水注浆方案,并以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为依托,对不同地层的注浆工艺进行研究,应用数值模拟计算仿真分析隧道水压力、涌水量及开挖过程中应力、位移与涌水量的变化,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并以此指导实际工程的施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今后复杂地质条件下具有高水压隧道、矿山坑道以及城市地铁等地下工程的地下水处治技术与施工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为工程实际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依据,推动了隧道注浆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施工实践的进步,促进了隧道科学的发展,为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的重要交通干线跨越长江、黄河以及渤海湾等大江大河与海峡的水底隧道以及长大山岭隧道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所形成的施工工法将为我国具有高水压隧道不良地层的注浆施工提供技术保障,也为我国隧道的防排水系统设计理论提供依据。这也为我国修建各种高速公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以及矿山坑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施工方法,消除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施工费用,因此而产生的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国防建设的意义将是巨大的。

二、箱型结构物封堵溃坝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箱型结构物封堵溃坝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堤防溃口水流特性与封堵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溃口水流特性
    1.1 溃堤演进过程
    1.2 溃口水力特征
2 溃口封堵技术
    2.1 封堵材料
    2.2 堵口方法
    2.3 封堵构件与装备
3 结语

(3)装配式快速堵口装置水下运动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试验方案
    2.1 试验设计
    2.2 试验工况
3 装置水下运动过程试验成果分析
    3.1 不同质量装置投放
    3.2 不同水深投放
    3.3 不同流速投放
4 装置触底横向漂距预测方法及合理性验证
    4.1 装置触底横向漂距预测方法
    4.2 公式应用及合理性验证
5 结 论

(4)堤防溃口应急抢险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溃口口门形态变化及水流特征
3 溃口应急抢险技术研究
4 抛投料抗冲稳定性与抗冲结构体系
    4.1 抛投料体抗冲稳定性
    4.2 抗冲结构体系及适用条件
5 堵口抢险物资与装备
6 结论与建议

(5)阵列锚技术在堤防溃口堵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堤防溃口堵复技术研发的必要性
        1.1.2 堤防溃口堵复新技术的研发新思路
        1.1.3 堤防溃口堵复新技术的研发意义
    1.2 国内外溃口及堵口研究现状
        1.2.1 溃口水流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1.2.2 溃口堵复技术及研究动向和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堤防溃口水力边界特征参数概化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与分析方法
        2.2.2.1 研究思路
        2.2.2.2 具体分析方法
    2.3 概化溃口水力边界特征值分析
        2.3.1 溃口特征值聚类分析
        2.3.2 拟合回归分析
        2.3.3 拟合补值和无量纲参数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典型堤防溃口水力模拟试验研究
    3.1 堤防溃口物理模拟试验设计
        3.1.1 溃口区模型设计
        3.1.2 循环供水系统设计
        3.1.3 模型制作与专用测量系统布设
    3.2 典型溃口特征参数试验研究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成果及分析
    3.3 典型溃口流场试验研究
        3.3.1 流场实时监测技术
        3.3.1.1 概述
        3.3.1.2 技术原理
        3.3.1.3 VDMS软件要求
        3.3.1.4 实验操作
        3.3.1.5 流场流态监测的实施
        3.3.2 溃口流场模拟试验成果与分析
        3.3.2.1 流场图生成流程
        3.3.2.2 试验工况
        3.3.2.3 流场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阵列锚技术的堵口模型试验研究
    4.1 阵列锚堵口技术
        4.1.1 设计思路与设计原理
        4.1.2 基本工作原理
    4.2 钢网石笼起动流速试验
        4.2.1 试验条件
        4.2.2 模型钢网石笼规格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单锚索滑投石笼拉力试验
        4.3.1 试验条件
        4.3.2 模型试验及测量结果分析
        4.3.2.1 工况C-1 下的锚索拉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2 工况C-2 下的锚索拉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3 工况C-3 下的锚索拉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4 工况C-4 下的锚索拉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5 工况C-5 下的锚索拉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6 5种工况综合分析
    4.4 基于阵列锚堵口新技术的堵口试验
        4.4.1 试验条件
        4.4.2 试验成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粘性均质土坝漫顶溃决抢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粘性均质土坝漫顶溃决原因及其发展机理
    1.1 粘性均质土坝漫顶溃决原因
    1.2 均质土坝溃决机理
2 抢护前的准备工作
3 决口抢护的关键措施
    3.1 决口裹头处理
    3.2 直升机投放堵口材料封堵决口
        3.2.1 堵口材料的选择及尺寸的确定
        3.2.2 堵口方案
    3.3 决口闭气
4 结束语

(7)连锁溃坝水流特性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2 溃坝水流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2.1 概述
    2.2 控制方程
        2.2.1 质量守恒方程
        2.2.2 动量守恒方程
    2.3 雷诺平均方法
    2.4 湍流模型
        2.4.1 零方程模型
        2.4.2 一方程模型
        2.4.3 二方程模型
    2.5 有限体积法
        2.5.1 概述
        2.5.2 有限体积法基本思想
        2.5.3 二维问题中有限体积法的应用
    2.6 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2.7 运动界面的流体体积追踪法
        2.7.1 概述
        2.7.2 VOF方法
    2.8 本章小结
3 溃坝水流数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3.1 概述
    3.2 建立模型
        3.2.1 控制方程
        3.2.2 控制方程离散
        3.2.3 求解方法
    3.3 验证模型
        3.3.1 瞬间局部溃坝水流算例
        3.3.2 瞬间全溃水流算例
        3.3.3 非平底溃坝水流算例
    3.4 本章小结
4 梯级水库中单级溃坝水流模拟研究
    4.1 概述
    4.2 物理模型
    4.3 模型网格剖分
    4.4 边界条件处理
    4.5 模拟与分析
        4.5.1 上下游水深比对溃坝水流的影响
        4.5.2 河道坡度对溃坝水流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梯级水库中两级水库连锁溃坝水流模拟研究
    5.1 概述
    5.2 物理模型
    5.3 模型网格剖分
    5.4 边界条件处理
    5.5 模拟与分析
        5.5.1 上下游水深比对溃坝水流的影响
        5.5.2 河道坡度对溃坝水流的影响
        5.5.3 坝间距对溃坝水流的影响
        5.5.4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单级溃坝与两级连锁溃坝模拟结果比较
    6.1 上下游水深比相同条件下比较
    6.2 河道底坡相同条件下比较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堤防决口封堵水力学数值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堤防决.类型及决.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2.1 堤防工程主要决.类型
        1.2.2 堤防决.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堤坝溃决水流的理论解及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3.1 堤坝溃决水流的理论解研究进展
        1.3.2 堤坝溃决水流的数值模拟方法与研究进展
    1.4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问题的提出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FLOW-3D简介及模型验证
    2.1 FLOW-3D软件的基本介绍
        2.1.1 FLOW-3D软件
        2.1.2 FLOW-3D的基本方程
        2.1.3 FLOW-3D中的湍流模型
        2.1.4 FLOW-3D软件基本结构
    2.2 溃坝算例验证
        2.2.1 局部瞬间溃坝算例
        2.2.2 矩形障碍物溃坝算例
        2.2.3 三角形障碍溃坝算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堤防决.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
    3.1 模型的建立及FLOW-3D边界条件设置
    3.2 堤防决口不同口门形状的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3.2.1 堤防决口不同口门形状下的水面线分布
        3.2.2 堤防决口不同口门形状下的流速分布
    3.3 堤防决口不同口门宽度的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3.3.1 堤防决口不同口门宽度下的水面线分布
        3.3.2 堤防决口不同口门宽度下的流速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堤防决口封堵的水力学特性与封堵料粒径研究
    4.1 堤防决口封堵的材料选择
    4.2 决口封堵材料的粒径研究
        4.2.1 决口封堵抛石稳定标准与起动、止动流速
        4.2.2 决口封堵材料粒径的确定
    4.3 堤防决口不同封堵方法的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及封堵技术方案
        4.3.1 堤防决的封堵方法
        4.3.2 立堵法决口封堵的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4.3.3 平堵法决口封堵的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4.3.4 决口封堵技术方案探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钻井液作用下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存在问题
    1.5 本文主要内容
2 钻井液对井壁的力学作用与无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数学模型
    2.1 钻井液基本理论
    2.2 岩体渗流基本理论
    2.3 岩体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理论
    2.4 无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3 单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数学模型
    3.1 岩体渗透性的描述
    3.2 单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
    3.3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钻井液作用下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与应用
    4.1 井周岩体应力模型的建立
    4.2 钻井液作用下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GHX-106 井工程实例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高水压隧道应力场—位移场—渗流场耦合理论及注浆防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高水压隧道建设发展现状
        1.2.1 海底隧道建设概况
        1.2.2 山岭隧道建设概况
    1.3 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4 裂隙岩体中渗流场研究现状
    1.5 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研究现状
    1.6 隧道注浆防水方法研究现状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隧道围岩渗流场及与应力场、位移场耦合研究
    2.1 引言
    2.2 岩石断裂带隧道围岩的岩性特征与力学性质研究
    2.3 隧道岩石断裂带与围岩的水力学特性、渗流场特性
    2.4 裂隙岩体地下水渗流的数学模型研究
    2.5 裂隙介质渗流规律
        2.5.1 单裂隙渗流规律
        2.5.2 裂隙系统渗流规律
    2.6 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2.6.1 岩体中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
        2.6.2 岩体中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
    2.7 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位移场耦合模型
        2.7.1 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连续介质模型
        2.7.2 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裂隙网络模型
        2.7.3 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2.8 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位移场耦合的解析解、数值解
        2.8.1 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位移场耦合分析步骤
        2.8.2 渗流场影响下的应力场分布
        2.8.3 应力场影响下的渗流场分布模型
    2.9 裂隙岩体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2.9.1 海底隧道稳定渗流分析
        2.9.2 山岭隧道稳定渗流计算分析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耦合理论的隧道围岩结构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屈服准则
    3.3 模型建立
    3.4 弹塑性分析
        3.4.1 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
        3.4.2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3.4.3 弹性区内的应力和位移
        3.4.4 塑性区内应力
        3.4.5 塑性区半径
        3.4.6 塑性区内位移
        3.4.7 衬砌位移
        3.4.8 计算结果分析和比较
    3.5 地下水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3.5.1 地下水对岩体的物理作用
        3.5.2 地下水对岩体的化学作用
        3.5.3 地下水对岩体的力学作用
    3.6 隧道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的弹塑性研究
        3.6.1 不考虑渗流条件下围岩应力和位移
        3.6.2 考虑渗流条件下围岩应力和位移
    3.7 仰拱对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
    3.8 隧道超挖的力学效应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衬砌水压力及涌水量预测研究
    4.1 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4.1.1 山岭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4.1.2 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4.2 隧道涌水量与各量值之间的关系
    4.3 高水压山岭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4.3.1 近似方法
        4.3.2 专业理论方法
        4.3.3 数值法
        4.3.4 解析法
        4.3.5 非线性理论方法
        4.3.6 随机数学方法
        4.3.7 山岭隧道稳定渗流涌水量预测
    4.4 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4.4.1 理论公式法
        4.4.2 经验公式法
        4.4.3 数值计算法
        4.4.4 海底隧道稳定渗流涌水量预测
    4.5 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研究
        4.5.1 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因素
        4.5.2 外水压力计算方法
    4.6 工程实例
        4.6.1 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水文地质特征
        4.6.2 北天山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隧道断裂破碎带注浆设计及施工工艺
    5.1 引言
    5.2 注浆圈合理参数确定的方法
    5.3 断裂破碎带超前预注浆设计
        5.3.1 注浆堵水工作原理
        5.3.2 北天山隧道工程特点
        5.3.3 注浆方案设计
        5.3.4 超前帷幕注浆
    5.4 注浆施工工艺
        5.4.1 注浆施工总体方案
        5.4.2 注浆施工参数
        5.4.3 注浆过程控制
        5.4.4 注浆施工要点
        5.4.5 径向补充注浆
    5.5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第六章 北天山隧道的数值模拟
    6.1 有限差分法及FLAC 3D简介
        6.1.1 有限差分法理论基础
        6.1.2 FLAC 3D简介
    6.2 FLAC 3D在流固耦合分析及施工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6.2.1 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的FLAC 3D基本方程
        6.2.2 边界条件
        6.2.3 计算的时标
        6.2.4 流固耦合分析的模拟方法和步骤
        6.2.5 隧道开挖过程数值模拟方法
    6.3 北天山隧道数值模拟
        6.3.1 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的数值模拟
        6.3.2 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箱型结构物封堵溃坝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堤防溃口水流特性与封堵技术研究进展[J]. 陈启刚,张大伟,王忠祥,钟强. 中国防汛抗旱, 2021(08)
  • [2]装配式快速堵口临时堤坝的稳定性分析[J]. 刘俊谊,焦经纬,谢朝勇,马冬冬,施建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02)
  • [3]装配式快速堵口装置水下运动特性试验研究[J]. 洪娟,王荣,高昂,谢朝勇,马冬冬. 人民黄河, 2020(01)
  • [4]堤防溃口应急抢险技术研究综述[J]. 熊勇,程永辉,陈航.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10)
  • [5]阵列锚技术在堤防溃口堵复中的应用研究[D]. 马洪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12)
  • [6]粘性均质土坝漫顶溃决抢护措施[J]. 胡杰,康少诚,曾罗兰.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6(06)
  • [7]连锁溃坝水流特性模拟研究[D]. 袁岳. 安徽理工大学, 2016(08)
  • [8]堤防决口封堵水力学数值模型研究[D]. 曾秀娟. 南昌大学, 2015(03)
  • [9]钻井液作用下井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D]. 孙曌.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10]高水压隧道应力场—位移场—渗流场耦合理论及注浆防水研究[D]. 任文峰. 中南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封堵箱式结构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