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永磁源在磁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圆盘永磁源在磁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磁疗研究中圆片永磁磁源使用的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萌[1](2021)在《非接触供电列车涡流热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占地面积小、运量大、全天候、少污染、安全等级高等优点,非接触供电技术能够解决架空接触网供电方式中存在的接触电火花、摩擦损耗等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车-地非接触能量传输过程需基于高频电磁场,列车车体及大部分结构材质为金属,在高频电磁环境中会感应出电流——涡流,涡流具有热效应,列车可能会存在过热隐患。本文以应用非接触供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无网受流列车为背景,从涡流热的角度出发,探究非接触供电过程中列车的涡流热效应对列车系统及结构的影响,为非接触供电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对基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列车能量传输原理进行分析,搭建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电路模型、场路耦合模型。推导非接触供电电路不同补偿拓扑下系统的输出功率、效率及补偿情况,确定电路结构。分析涡流效应以及涡流损耗功率的计算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涡流损耗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实际模型中涡流损耗变化规律。耦合机构是电磁热产生的源头,依据非接触供电系统要求,结合车辆安装空间限制,对耦合线圈的结构以及参数进行设计。通过感应加热过程中传热方式的说明,搭建列车的热力学模型。对基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有轨列车进行建模,利用ANSYS软件对列车车体、小体积金属零件的涡流场、温度场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各结构发热情况,为列车实际中涡流热安全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系统中存在的过热问题设计屏蔽装置。对两类常用屏蔽进行研究,确定屏蔽材料,分析增加屏蔽后耦合线圈磁路结构。考虑列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情况,对比分析增加屏蔽装置后,列车不同工况下的涡流分布及温升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屏蔽设计后列车系统不再出现过热情况。最后,搭建小功率实验平台,通过分析说明小功率实验平台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金属圆片为例进行温度场实验,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本文的仿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可以为非接触供电列车的涡流热效应研究提供依据。

刘建平[2](2018)在《提高能量合成石制品电磁能量的若干办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材矿物蕴藏的红外光谱和磁场能量,对人体健康与生存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采用玉石及能量矿石同永磁圆环配合制成的合壁、穿联、摇摆等类型的生活用具,尤其是运用陶瓷烧结与稀土永磁成型的工艺,并配用能量矿物及稀土矿物制成能量合成石,不仅使其石质制品具有生态性及养生性,也提高了石材的价值及市场份额。

徐波[3](2018)在《基于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磁路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所面临的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群显着增多。经颅磁刺激技术通过产生交变磁场来调节脑区的活动,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来诱导睡眠,因疗效显着且无副作用在睡眠治疗领域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线圈经颅磁刺激睡眠治疗仪存在磁场聚焦性差、磁刺激强度低、发热量高、噪音大等问题,容易导致疗效差和引发受试者的临床不适感。本论文提出了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理念。首先概述了其结构组成,并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运行方法。然后借助于磁路计算分析方法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设计与优化,论文主要内容包括:首先,通过磁路分析揭示了磁疗仪磁路属于丁型磁路,磁路计算结果显示永磁体长度与实际尺寸不符,表明磁疗仪磁路存在严重漏磁问题。二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左右两侧永磁体端面中心点连线上磁感应强度的分布呈现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中间区域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其最大值可达72 mT。然后,基于第一代磁疗仪的路径磁感应强度分析,空间磁力线走向分析结果,揭示了由于曲面软磁体过大为永磁体自身磁力线闭合提供了捷径,导致气隙B值有所降低。经过优化后,最大B值为50.524 mT,质量为3785 g。基于第二代磁疗仪研究磁极端头尺寸与其聚磁作用的关系,当气隙间距分别为1、2、3、4 cm时,其对应B值分别为1725、937、779、649 mT,当气隙间距为1 cm时,磁极端头的聚磁作用很明显,气隙中心B值最高,随着气隙间距增加,磁极端头的聚磁作用逐渐减弱,当气隙间隙超过4 cm时,从磁极端头到气隙中心,B值持续降低。基于第三代磁疗仪研究永磁体充磁方式对磁疗仪气隙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影响,在0o、18o、90o三个角度的充磁方式下,气隙中心对应B值分别为29.521、28.662、11.409 mT,水平充磁方式效果最佳,通过对垂直充磁方式下永磁体内部磁力线的分析,表明垂直充磁会导致磁力线的分流现象,从而降低了从端面出来的磁力线数量,进而降低了气隙磁感应强度。最后,对比三代磁疗仪的质量、气隙磁感应强度等各项参数,从第一代到第三代,总重量依次降低,B值也在减小,但质量减小的幅度远远大于磁感应强度减小的幅度。对应永磁体占比分别为32.2、49.5、50.4%,永磁体质量占比的提高提升了磁疗仪形成磁场的能力,其单位质量永磁体形成磁场的能力依次为0.0415、0.0509、0.0574 mT/g,说明磁疗仪结构的优化也间接优化了磁路与永磁体的工作点。

焦富强[4](2016)在《基于微生物磁效应构建磁力强化生物滤池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生物膜法中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依靠生物膜的生化反应去除有机物,但是也存在微生物降解速率慢,生物膜易脱落,处理时间长等缺点,提高载体上附着的微生物活性,将会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因此,开展强化曝气生物滤池中微生物活性的研究有较大研究意义。本研究是在滤料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磁性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磁性生物滤料的最终配方,将磁性填料应用到曝气生物滤池技术中,并通过在生物滤池周围缠绕线圈方式引入稳恒均匀的通电线圈磁场,对模拟的生活污水进行不同磁场下处理效果的研究探索,主要内容包括:(1)以沸石,水泥,沙子,磁性材料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免烧型滤料的制备,并对滤料的微观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并且考察了磁性滤料吸附时间与氨氮去除效能的关系。(2)构建磁辅助反应器,通过电流产生稳恒磁场,在6mT的磁场强度下考察了挂膜实验,2#加磁生物滤池在6到20天时间段,COD和氨氮的去除速率更快,但最终两组生物滤池去除效果基本一致。(3)考察了12mT,20mT,30mT,40mT四个工况下常温和低温下滤池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去除效能。常温下12mT磁场强度下,磁场对滤池的去除效果产生抑制作用,COD氨氮的去除率都降低了。20mT,30mT,40mT磁场强度下,磁场对滤池的去除效果产生了积极作用,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了4.23%,8.41%,3.87%;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了4.28%,14.38%,6.72%。低温下,在12,20mT下,2#生物滤池对磷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在30,40mT下,2#滤池对磷的去除具有抑制作用。(4)考察了两组滤池的环境因子,两组滤池的平均进出水pH和温度以及溶解氧浓度变化都不大,四个不同磁场强度下,2#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34%,92.17%,95.90%,92.99%。(5)考察了两组滤池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的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的填料下,常温下在12mT磁场强度下,2#有磁生物滤池的生物量和微生物耗氧速率比普通生物滤池略少,在20,30,40mT磁场强度下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比普通生物滤池大并且在30mT时,微生物活性最大,低温下两组滤池的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相差无几。

罗悦[5](2016)在《单纯稳恒强磁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附睾炎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引起局部疼痛等不适,继而引起心理担忧进一步导致心理疾患。但目前慢性附睾炎的诊治并未有统一标准,保守治疗常用抗生素、抗炎药、镇痛药,前两种药物需经肝肾代谢,长时间服用有肝肾损害可能,并且存在血睾屏障,局部药物浓度低,药效欠佳;若症状不能缓解,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可行手术治疗,但这有致不育可能。慢性附睾炎目前治疗上以缓解症状成为我们治疗的首要目标。在此,探讨一种新型的理疗方法-生物磁疗。磁疗通过外源磁场对机体产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这是一种无创、无损伤、成本低廉的治疗方法。在本科室前期研究中已证实磁疗对附睾肿物的治疗是有效的。但缺乏量化指标及对照组,缺少了有利证据。目的:观察单纯稳恒强磁治疗慢性附睾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广州中医医院外一科门诊就诊的40名符合慢性附睾炎诊断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磁疗。患者随机进入两组,经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各组20人,其中治疗期间失访3人,治疗组1人,对照组2人,完成研究者治疗组19人,对照组18人,共37人。治疗组方案:予稳恒强磁外贴治疗,取直径2厘米、厚0.5厘米(两块相加为1厘米)圆形钕铁硼永强磁铁(磁感强度为0.3T),粘贴在内裤内外接近患处,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及活动的情况下持续粘贴8周。对照组:服用氧氟沙星片0.2g日两次餐后服用,共4周。共观察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8周门诊复诊进行体格检查,慢性附睾炎症状评分(CESI评分)及彩色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在服药前后进行肝肾功能指标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研究,无不良事件发生。1.总有效率:治疗组痊愈5人,显效10人,有效3人,无效1人,有效率94.74%对照组痊愈1人,显效7人,有效9人,无效1人有,效率为94.44%,经统计,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评分方面:治疗前治疗组平均CESI评分为20.37±3.00分,平均疼痛评分为10.21±1.58分,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10.16±1.80分;对照组治疗前平均CESI评分为19.78±2.05分,平均疼痛评分为9.94±1.47分,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83±1.79分。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治疗组平均CESI评分为3.53±2.88分,平均疼痛评分为1.84±1.64分,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1.68±1.34分;对照组治疗前平均CESI评分为5.89±2.74分,平均疼痛评分为3.11±1.61分,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2.78±1.40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都有差异(P<0.05),提示都有疗效。对CESI评分改变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进行统计后发现,组内对比两组患者都有临床症状和生活治疗改善(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治疗后1周、8周皆优于对照组(P<0.05)。3.附睾大小:治疗组治疗前左侧附睾平均大小为0.76±0.13cm2,右侧0.82±0.26 cm2,治疗8周后右侧为0.73±0.13cm2,左侧为0.85±0.16 cm2,对照组治疗前左侧附睾平均大小为1.01±0.27cm2,右侧0.73±0.16 cm2,治疗8周后右侧为0.99±0.26cm2,左侧为0.73±0.16 cm2,经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双侧附睾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左侧附睾在治疗前后无变化,但在治疗组右7侧附睾大在治疗后1周及8周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合临床双侧附睾大小治疗前后无变化。4.附睾肿物:治疗组治疗前左侧附睾平均大小为0.76±0.13cm2,右侧0.82±0.26cm2,治疗8周后右侧为0.73±0.13cm2,左侧为0.85±0.16 cm2,照组治疗前左侧附睾平均大小为1.01±0.27cm2,右侧0.73±0.16 cm2,治疗8周后右侧为0.99±0.26cm2,左侧为0.73±0.16 cm2,经统计,治疗组治疗1周后大小无变化,治疗8周后体积减小(P<0.05)。结论:本次临床试验应用稳恒强磁与常规保守方法相比较,发现受试者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受试者短,疼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大,且治疗组附睾肿物可能变小。综上,本次临床试验单纯稳恒强磁组比药物组疗效好。

王益民,孟庆楠,孟燕妮,张皓楠,王蕴华[6](2013)在《磁疗用永磁磁源定量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分析》文中认为磁疗是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或局部组织区域来达到治病或保健的目的。传统的磁疗方法所用的磁源为永磁磁源,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创无痛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1]。但磁疗基础研究薄弱,特别是在磁源使用方面有很多基本概念不清,造成磁源使用混乱,研究结果没有可比性,限制了磁疗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磁疗用磁源特别是永磁磁源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探讨如下。磁疗研究的分类一、永磁磁源和电磁源根据磁场的产生方式,通常将磁源分为两种,即永磁磁源和电磁源。永磁磁源由永磁材料加工而成,所产生的磁场被称为

王益民,孟庆楠,张皓楠,刘彦强,孟燕妮[7](2011)在《磁疗用永磁圆片磁源实测结果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磁疗常用永磁圆片磁源的磁特性,为科学合理地使用磁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特定测量装置,对磁感应强度名义值为6 mT、10 mT、20 mT、30 mT、60 mT、100 mT、200 mT、350 mT的8组圆片磁源(轴向充磁)N极和S极的极面中心磁感应强度进行测量,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磁源筛选。结果 8组磁源中,磁源磁感应强度名义值与实测均值之间均有一定差别,个别组磁源名义值与实测均值相差接近20%;同一组磁源之间的磁感应强度测量值也都存在一定差别,同一磁源两极面磁感应强度均不相等,个别磁源差异较大。结论磁源使用前必需要进行实际测量其强度,剔除磁感应强度差异较大的磁源,以保证所用磁源磁感应强度的一致性。

张皓楠[8](2011)在《磁疗用永磁磁源的定量分析与生物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磁疗是一种物理治疗和保健方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就已有利用磁铁对人体相关部位或有关穴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记载,直到现在磁疗也以其操作简单、无创无痛的特点,成为一种极有前途的非药物治疗和保健方法。但目前磁疗基础研究薄弱,临床无严格使用规范,其量效关系和安全性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从而影响了对磁疗作用效果的深入研究。本论文为了研究磁场生物效应,首先对磁疗用永磁磁源进行筛选和测量,然后使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磁源空间磁场进行理论定量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关的特性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元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探讨磁场定量作用效果以及生物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有关静磁场生物效应文献的进行综述,总结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的、意义和具体工作内容。2.利用自主设计的检测装置对实验用永磁磁源进行检测,进行深入分析实际值与测量值的关系,筛选出实验所用磁源。3.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法对磁源空间磁场进行理论定量分析和计算,得出磁感强度、磁感强度等值线、磁力线以及磁场能量密度。4.在磁场定量分析基础上,对皮质神经元细胞进行定量加磁,通过对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检测,研究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探讨磁场的生物效应。

师波[9](2010)在《低强度稳恒磁场对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降解速率较慢,使得有机物的降解负荷较低,造成这类工艺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较高。因此,开展强化生物法中微生物活性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依据磁场的生物效应,本研究设计了两个生物膜反应器,其中一个装配螺线管线圈,形成磁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模拟生活废水的实验比较研究。首先设计一个可以产生稳恒磁场的螺线管,发热量在可控范围内,磁感应强度范围在0-400Gs之间。采用天然浮石作为生物载体,考察了磁场作用下反应器的启动挂膜特性,结果表明接种污泥活性高和外界温度高有利于体积较小的生物膜反应器挂膜,其中50Gs磁场作用下挂膜速度更快,但是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差别不明显。挂膜成功后,研究不同磁感应强度磁场对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Gs磁场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降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200Gs、260Gs和320Gs磁场均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其中260Gs磁场对有机物去除率的提高幅度最大,生物膜达到稳态运行状态所需的时间最短(26d)。从连续运行的两个反应器中分别提取生物膜,进行生物膜的特征研究:①通过比较剥落的生物膜样品重量,测定两个反应器中生物膜活菌数、耗氧呼吸率(OUR和SOUR)和胞外聚合物可知,生物量随着磁感应强度的递增出现“V”型特点,生物膜活性变化呈现倒“V”型特点,极值出现在260Gs稳恒磁场条件下。②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磁场对生物膜生物相的影响。在260Gs磁场作用下,SEM观察生物膜表面结构更密实,生物膜内部密度分布均匀。微生物种群组成多样,随着磁感应强度的递增形成不同代谢类型微生物的优势群落,并引发食物链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的波动和优势种群的更迭演替。③运用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和条件,所有样品都得到了230bp左右的DNA片段,其中第三周期260Gs有磁的样品信号明显强于无磁样品。对扩增产物进行DGGE分析,显示8个样品呈现了相似的图谱,但两个反应器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之间仍存在部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Gs、260Gs和320Gs的稳恒磁场对生物膜反应器中微生物活性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其中260Gs时的强化作用最大。

李润石[10](2008)在《矩形永磁体三维空间力场分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永磁悬浮列车系统的发展,掌握和认识相互作用的矩形永磁体之间的力和力偶规律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围绕矩形永磁体的空间力场分布问题,进行了系列理论研究、基础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理论研究方面,针对矩形永磁体的静磁问题,选择解析方法推导磁体空间磁场表达式。基于磁场磁荷观点和磁偶极子理论,建立两组任意多个磁偶极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对磁体空间三维力场进行详尽的数学推导。利用数值仿真计算的方法,得到磁偶极子模型中力和力偶的变化规律,仔细分析可以得到力和力偶的性质,并且分析了参数b对于数值模型的影响,以及b的取值范围。分析两块相斥的矩形永磁体作用力的实验,得到了永磁体受到的力和力偶的变化规律和性质。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比对。对理论模型进行修订,加入修正参数和修正函数,利用实验标定的方法求得了修正参数和修正函数,进一步重新改写了理论公式。本文推导出的矩形永磁体空间力场解析式可准确表达任意尺寸,任意位置两块相斥的矩形永磁体相互作用时三维力场分布形态,与大量实验数据结合,为复杂形状永磁体或永磁机构的磁场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及基础性实验数据;为永磁体的实际工程应用和磁轨磁场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二、磁疗研究中圆片永磁磁源使用的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疗研究中圆片永磁磁源使用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非接触供电列车涡流热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接触供电技术
        1.2.2 涡流效应
        1.2.3 涡流计算
        1.2.4 电磁场与涡流场问题求解方法研究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2 非接触供电列车涡流热效应原理分析
    2.1 基于非接触供电的列车能量传输工作原理
    2.2 电路模型分析
    2.3 电磁环境分析
    2.4 涡流效应分析
    2.5 涡流损耗模型
    2.6 研究方法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非接触供电的轨道交通车辆涡流研究
    3.1 金属涡流损耗影响因素探究
        3.1.1 金属材料
        3.1.2 金属形状
        3.1.3 磁场强度
        3.1.4 磁场频率
    3.2 非接触供电系统耦合线圈设计
        3.2.1 耦合线圈选型
        3.2.2 线圈参数设计
    3.3 感应加热温度场分析
        3.3.1 传热的基本方式
        3.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4 基于列车的涡流热效应研究
        3.4.1 模型搭建
        3.4.2 列车车体涡流热效应分析
        3.4.3 列车小体积零件涡流热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屏蔽作用下列车的涡流热效应研究
    4.1 屏蔽选型
    4.2 增加铁氧体屏蔽后DD型线圈磁路分析
    4.3 增加铁氧体屏蔽后列车各工况涡流热分布情况
        4.3.1 不同载荷影响
        4.3.2 运行过程中其他工况下列车涡流热效应研究
    4.4 有屏蔽状态下小体积金属零件涡流发热情况
    4.5 本章小结
5 小功率实验平台验证
    5.1 小功率实验平台验证
    5.2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提高能量合成石制品电磁能量的若干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圆环型永磁体的磁场分析
2 磁石穿联件与枕垫用品的制作工艺
3 能量合成石及其生产工艺
4 综述

(3)基于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磁路设计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经颅磁刺激技术及其原理
    1.3 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线圈磁场分布的研究现状
        1.3.2 永磁场分布及永磁体磁路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第二章 永磁场睡眠磁疗仪设计及磁路分析方法
    2.1 前言
    2.2 磁疗仪的刺激模式
    2.3 磁疗仪的工作原理
    2.4 磁体的选择
    2.5 静态磁路分析方法
        2.5.1 静态磁路的工作点选择
        2.5.2 利用永磁体自退磁效应设计磁路
    2.6 有限元分析方法
        2.6.1 磁化场设计的有限元理论
        2.6.2 有限元分析的求解步骤
        2.6.3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磁路计算及二维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磁路分析计算
        3.2.1 磁路分析
        3.2.2 磁路计算
    3.3 永磁场睡眠磁疗仪二维有限元分析
        3.3.1 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二维有限元结构
        3.3.2 有限元材料的定义及分配
        3.3.3 网格划分设置
        3.3.4 边界条件设定
        3.3.5 后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设计及优化
    4.1 引言
    4.2 第一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
        4.2.1 第一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设计
        4.2.2 第一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优化
    4.3 第二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
        4.3.1 第二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设计
        4.3.2 第二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优化
    4.4 第三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
        4.4.1 第三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设计
        4.4.2 第三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优化
    4.5 三代永磁场睡眠磁疗仪性能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微生物磁效应构建磁力强化生物滤池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1.1.2 水污染处理技术
    1.2 磁致微生物效应
        1.2.1 磁场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1.2.2 磁场影响酶的活性
    1.3 影响磁效应因素
        1.3.1 磁场类型
        1.3.2 磁场强度
        1.3.3 磁场均匀性
        1.3.4 磁场的作用时间
    1.4 微生物磁效应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4.1 微生物磁效应在活性污泥法中的应用
        1.4.2 微生物磁效应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应用
        1.4.3 磁性填料的应用
        1.4.4 磁场辅助反应器的应用
    1.5 磁场对水中有机物降解的机理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用水
    2.2 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2.2.1 常规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2.2.2 非常规分析项目的检测方法
第三章 磁性滤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生物滤池填料的选择要求
    3.2 磁性滤料的制备探索
        3.2.1 磁性滤料材料的选择
        3.2.2 磁性滤料制备流程
        3.2.3 磁性滤料的制备方法
        3.2.3.1 因素与水平的选择
        3.2.3.2 试验的安排
    3.3 磁性滤料的表征
        3.3.1 磁性滤料的电镜扫描分析
        3.3.2 磁性滤料的XRD分析
    3.4 磁性滤料吸附时间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构建及挂膜启动研究
    4.1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构建
        4.1.1 磁场发生装置的选取
        4.1.2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装置设计
        4.1.3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散热装置的设计
    4.2 低强度磁场下生物滤池挂膜启动
    4.3 挂膜启动阶段的去除特性
        4.3.1 挂膜启动阶段COD的去除特征
        4.3.2 挂膜启动阶段氨氮的去除特征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对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
    5.1 pH与温度
    5.2 碱度
    5.3 溶解氧
    5.4 溶解氧抑制下氨氮去除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去除效能及生物膜特性
    6.1 常温下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污水去除效能
        6.1.1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COD的去除特征
        6.1.2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氨氮的去除特征
        6.1.3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磷的去除特征
        6.1.4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浊度的去除特征
    6.2 低温下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污水去除效能
        6.2.1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对COD的去除效能
        6.2.2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能
        6.2.3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对磷的去除效能
    6.3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生物膜特性
        6.3.1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生物量
        6.3.2 磁力强化生物滤池的微生物活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单纯稳恒强磁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附睾炎的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文献研究
        二、中医文献研究
    第二节 炎症相关性生物磁疗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磁疗对附睾炎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分组方法
        三、选择合格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设计
        二、试验流程
        三、治疗方案
        四、观察时间
        五、观察指标
        六、疗效评定
        七、安全性评价
        八、受试者权益保障
        九、质量控制
        十、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性资料分析
        二、安全性分析
        三、试验结果分析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讨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文献情况
致谢
附件

(8)磁疗用永磁磁源的定量分析与生物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静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
        1.1.1 静磁场对骨细胞及组织的影响
        1.1.2 静磁场对口腔细胞及组织的影响
        1.1.3 静磁场对微生物的影响
        1.1.4 静磁场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1.1.5 静磁场对免疫的影响
        1.1.6 小结
    1.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永磁磁源的测量与筛选方法
    2.1 永磁磁源选择
    2.2 永磁磁源的测量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测量结果
        2.2.3 结果分析
第三章 永磁磁源空间理论分析
    3.1 理论定量分析
        3.1.1 变分公式与有限元方程
        3.1.2 磁感强度的计算
        3.1.3 能量密度的计算
        3.1.4 磁感强度等值线
        3.1.5 磁力线
    3.2 分析结果
        3.2.1 磁感强度
        3.2.2 磁感强度等值线
        3.2.3 磁力线
        3.2.4 磁场能量密度
第四章 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细胞的实验研究
    4.1 神经元细胞的研究和原代培养
        4.1.1 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1.2 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原代培养
    4.2 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影响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
        4.2.3 讨论
    4.3 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
        4.3.3 讨论
    4.4 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元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4.1 材料与方法
        4.4.2 结果
        4.4.3 讨论
    4.5 永磁磁源对皮质神经元细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5.1 材料与方法
        4.5.2 结果
        4.5.3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低强度稳恒磁场对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生物膜反应器
    1.2 磁场与生物
    1.3 生物磁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实验装置及设备
    2.1 生物膜反应器设计
    2.2 其它设备
3 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特性研究
    3.1 实验方法
    3.2 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3.3 挂膜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磁场对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影响
    4.1 100Gs稳恒磁场的影响
    4.2 200Gs稳恒磁场的影响
    4.3 260Gs稳恒磁场的影响
    4.4 320Gs稳恒磁场的影响
    4.5 磁场对总磷去除效果及剩余污泥量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反应器中生物膜的特征分析
    5.1 生物膜分析技术
    5.2 生物膜的形态与结构特征
    5.3 生物量与生物膜活性
    5.4 微生物种群特征
6 生物膜群落结构的分析
    6.1 生物膜样品总DNA的提取
    6.2 生物膜样品的PCR扩增
    6.3 生物膜样品的DGGE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实验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矩形永磁体三维空间力场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永磁体悬浮研究现状
    1.3 永磁体磁场分布测量与计算研究现状
    1.4 永磁体磁场空间力场分布测量与计算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1.6 本课题研究思路
    1.7 论文结构
第2章 矩形永磁体磁偶极子理论模型
    2.1 分子的磁偶极子模型
        2.1.1 分子磁偶极子模型产生的磁场
        2.1.2 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库仑定律
    2.2 两个单位磁偶极子相互作用力
    2.3 单个磁偶极子对并列的三个磁偶极子的作用力
    2.4 并列的三个磁偶极子对三个磁偶极子的作用力
    2.5 任意多个磁偶极子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矩形永磁体力场数值仿真计算
    3.1 两个单位磁偶极子相互作用模型数值计算
        3.1.1 数值计算结果
        3.1.2 计算结果分析
    3.2 三个对三个磁偶极子计算
        3.2.1 数值计算结果
        3.2.2 计算结果分析
    3.3 参数讨论
        3.3.1 三个对三个磁偶极子模型中参数的影响
        3.3.2 五个对五个磁偶极子模型中参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模型的修正函数研究
    4.1 测试方案
        4.1.1 测试对象
        4.1.2 测试仪器
        4.1.3 测试平台
        4.1.4 测试方案
    4.2 实验测量结果
        4.2.1 沿X正方向力和力矩
        4.2.2 沿Y正方向力和力矩
    4.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4.3.1 沿X轴正方向的力和力矩分析讨论
        4.3.2 沿Y轴正方向的力和力矩分析讨论
    4.4 理论模型的固定宽度计算
        4.4.1 模拟实验固定宽度为10mm时的理论计算
        4.4.2 模拟实验固定宽度为30mm时的理论计算
    4.5 固定宽度计算结果分析
    4.6 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
    4.7 验证修正函数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磁疗研究中圆片永磁磁源使用的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接触供电列车涡流热效应研究[D]. 张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提高能量合成石制品电磁能量的若干办法[J]. 刘建平. 石材, 2018(09)
  • [3]基于永磁场睡眠磁疗仪的磁路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 徐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4]基于微生物磁效应构建磁力强化生物滤池及其应用研究[D]. 焦富强. 济南大学, 2016(03)
  • [5]单纯稳恒强磁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罗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磁疗用永磁磁源定量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 王益民,孟庆楠,孟燕妮,张皓楠,王蕴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08)
  • [7]磁疗用永磁圆片磁源实测结果与分析[J]. 王益民,孟庆楠,张皓楠,刘彦强,孟燕妮.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07)
  • [8]磁疗用永磁磁源的定量分析与生物效应的研究[D]. 张皓楠. 天津大学, 2011(06)
  • [9]低强度稳恒磁场对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影响研究[D]. 师波. 暨南大学, 2010(09)
  • [10]矩形永磁体三维空间力场分布研究[D]. 李润石. 北京工业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圆盘永磁源在磁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