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会战中国军队胜利原因分析

嵩山会战中国军队胜利原因分析

一、中国军队松山战役取胜原因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黎淑莹[1](2020)在《论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人的地位及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缅印战场的作战,中国远征军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中国军队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异域征战的彻底胜利,这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目前在中国远征军的研究中,多集中探讨二战中的中国国际关系;中国远征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杭[2](2020)在《保山地区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时代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指出,党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广泛弘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滇西抗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积极抗日、主动进攻的一次重大行动。在革命战争时期对于全国革命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是滇西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战役分别是松山攻坚战、腾冲围歼战和龙陵大决战。保山地区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时代价值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保山地区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利于保山地区文化不断发展,促进保山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对已形成精神的历史事件和未形成精神的历史事件的历史文化遗产一般性分析可以得出:任何历史事件都具有其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在保山地区三大战役中则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将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分为精神类和物质类两大遗产有利于我们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保山地区三大战役中的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合作、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边疆稳定、驼峰航线、滇缅公路这六个主要方面是对其两大遗产的深刻体出现。保山地区时代价值也是通过以上的六个方面在新时代表现出来出来的。保山地区时代价值主要是通过提高边疆红色文化资源时代价值意识、加大对于保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充分发挥保山地区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纳入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功能、加大对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价值开发这五个主要方面途径去进行实现。这是在保山地区时代价值研究中紧紧围绕的三个问题,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文化精神价值的定位、表现及其实现途径为主要思路,进行一定的逻辑排列这三个问题并且去回答,通过这样的思路来研究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保山地区三大战役仍然发挥着的时代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且充分运用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推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期间形成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期间形成的国际合作对于当今国际合作提供了借鉴和合作经验。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对于国家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今国家边疆稳定仍然发挥着自身的价值。保山地区三大战役中修建的驼峰机场和滇缅公路在当时为抗击外来侵略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仍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自身的价值。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时期形成的爱国主义情怀、国际间精诚合作、民族之间互相团结,和对于国家边疆地区稳定做出的贡献,以及战役期间修建的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这些都是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时代价值形成。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形成的价值在新时代仍然发挥着它的价值。对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形成的价值进行分析并且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是保山地区三大战役价值发挥最大化,为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时代价值发挥提供实现路径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是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时代实现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时代价值研究中对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时代价值从时代价值的生成到时代价值的表现再到时代价值的实现,运用这一思路对于价值的实现的研究对于其它地区战役、抗战文化的价值研究想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以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李洋晓[3](2020)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与滇缅抗战(1943-1945)》文中认为本文旨在对1943—1945年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与滇缅抗战之间的关系进行基于史料的分析和解读。笔者认为,此二者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滇缅抗战既是促使国民政府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直接原因,也是1944年秋冬至抗战胜利前夕“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的旗帜;另一方面,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不仅奠定了滇缅抗战胜利的基础,也在滇缅抗战的影响下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对此,笔者试图从缅北滇西作战的筹划、前后两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及其影响、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缅北滇西作战进程,以及抗战末期组建的“中国青年远征军”的来龙去脉等角度,探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特点,以期加深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本文认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理想在军事领域的一次相对成功的尝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发起和实施改善了国军的素质和形象、提高了国军的战力,冲击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传统观念,使得中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达到了新的高度,推动了滇缅抗战和整个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

阚力[4](2020)在《蒋介石与黄埔系(1923-1949)》文中指出黄埔系作为国民党中的重要派系,诞生于早期的黄埔军校,自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之后,一直都在有意识的在黄埔学生及教官群体中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他通过旧式中国的传统师生情谊加强黄埔学生对自己的个人忠诚,也通过金钱和权位等利益诱使部分不坚定的黄埔学生团结在自己身边,正因为蒋介石悉心的打造,“黄埔系”这一概念才渐渐成型,由于对蒋介石的忠诚和蒋介石丰厚的回报,黄埔军校中的部分学员及教官也渐渐的自我认识到自己是黄埔系的一员,并主动以黄埔系身份示人,在蒋介石从黄埔军校校长到国民党总裁的这一系列变迁当中,他也不断扶植,提拔黄埔系的将领担任国民政府党政军机关的要员,打击其他派系,黄埔系也在抗战之后,成为了国民政府内部的第一大军事派系,外有精兵,内有总裁支持,黄埔系至此,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以至于在解放战争时期,黄埔系将领成为了国民党军中的绝对主力,黄埔系的成长离不开蒋介石的倾力支持。因为蒋介石的栽培,黄埔系的将领也是竭诚向蒋介石效忠,服从蒋介石的领导,成为了蒋介石重要的资本。黄埔系将领也是蒋介石不断扩张自己权利的军事资本,从广东国民政府东征陈炯明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开始,蒋介石依靠黄埔系在战场上的行动,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也通过把黄埔系将领安插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军队当中这一手段,大大加强了自己对全国的控制及对地方军阀派系的打压。虽然在剿灭红军和抗日战争等战场上,黄埔系将领表现不尽人意,但仍然是蒋介石手下最忠诚,指挥最顺手的部队,所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通过黄埔系将领的安插,完成了对国民政府主力军团的控制。黄埔系这一军事派系依靠蒋介石的培养而出现并发展壮大,蒋介石也因为对黄埔系将领的安插利用而崛起,最后成为了国民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两者的命运紧密相连,但蒋介石没有看到黄埔系将领的本质,黄埔系将领的各方面素养并不足以支撑起蒋介石在解放战争的胜利,黄埔系将领本身在黄埔军校内所接受的军事训练不足,由因为对蒋介石的效忠缺乏一个坚定信念的支持,仅仅是因为封建时代的愚忠或者是投机主义的需要,所以在战场上这些将领缺乏远大目光,不以大局为重,反而争权夺利,拉帮结派,更由于蒋介石个人的性格缺乏,喜好遥控指挥战局,也致使了黄埔系在战事上的不利,当面对更有信仰,更坚定的中共军队的时候,蒋介石没有意识到黄埔系的诸多问题,反而大量任用黄埔系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把自己的所有本钱全部押在了黄埔系将领的战场表现上,所以最后,由于黄埔系将领在战场上的失败,蒋介石最终败退台湾,丢掉了整个大陆,而黄埔系这一派系也随着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而逐渐烟消云散,本文就历史的角度,对蒋介石与“黄埔系”1923-1949年间的形成、成长、鼎盛、衰弱各阶段进行分析,并得出了蒋介石“成也黄埔、败也黄埔”的结论。

张倩[5](2019)在《新世纪军旅报告文学述略》文中认为本文从新世纪军旅报告文学概述,徐怀中、王树增、彭荆风等的历史题材报告文学,李鸣生、徐剑、党益民等的现实题材报告文学,邢军纪、王宏甲、黄传会等的非军旅题材报告文学四个部分,追踪描述了新世纪近二十年来军旅报告文学的整体面貌、时代背景、文学现象和问题得失,尤其是对于在当代文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旅报告文学家及其作品进行了观照和论述。

邵建伟[6](2016)在《抗战时期《云南日报》对滇西战役报道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滇西战役是抗战后期一次重要战役,此战是中国正面战场由守转攻的标志,也是中缅印战场战局转折的标志。战时《云南日报》曾对此战作了大量的报道,这些报道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很有价值。考察这些报道,我们看到了滇西战役中我军反攻的英勇与战绩的辉煌、盟军的有力支援与配合、滇西民众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奉献以及滇西战区的善后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亟待处理:我们发现滇西战役是一个多面体,它的胜利凝聚了前方将士的智慧与血水、后方民众的贡献与血泪及盟国援助的及时与有力;我们也发现《云南日报》尽管是一家地方报纸,但对抗战的报道上则追求卓越追求真理,具有大局意识、批判精神,一点不逊中央各大报纸媒体,富有生气,这一切应归功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影响与推动下,中共地下人员与报社进步人士及云南地方实力派以抗日大局为重,齐心协力发愤图强,为挽救国家与民族的危亡而竭忠尽智;我们还发现《云南日报》所从事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抗战——舆论抗战,这种抗战是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最生动的展示,也是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走向复兴的原动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透过这些报道,我们也看到了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自身的局限,它的报道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诸如对民力重视的不足、对我军战略战术的失误很少涉及、对我军反攻中的失利多有掩饰很少提及,甚至还有一些报道严重失实。由此可见战时新闻媒体报道的复杂性,成功的报道固然可喜,不足的报道亦不可忽视。这对今天的新闻媒体依旧有某种鉴戒之意,诚如古语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总之,通过研究战时《云南日报》对此战的报道,既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赵晓君[7](2015)在《昆明市“飞虎队”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规划研究》文中指出由于云南人民的抗日活动和抗日文化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特殊作用和贡献,抗战类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已经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正确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规划,如何使其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达到可持续保护的目的,成为当前城市文化遗产重要的现实课题。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等大后方重镇虽未沦陷,但屡遭日军轰炸之苦却无还手之力,国民政府遂向美国寻求支援,最终以私人名义招募组建了一支援华志愿队,全称美国援华航空志愿队,即后来名声赫赫的“飞虎队”。这支队伍以不同编制存在的四年间,无疑是曾经乌云密布的昆明上空中,一道刺破苍穹的利剑。但是近年来,对“飞虎队”讳莫如深的现象虽然已有改善,但始终褒贬不一,部分相关遗址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与重视。再加上随着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更新与改造,带来了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呈现破坏城市历史文化空间、隔断城市记忆与城市文脉、统一城市面貌消除地域性文化特征、新旧建筑空间互相独立的尴尬局面等现象,对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明确研究范围,以及“文化遗产”、“抗战类文化遗产”和“‘飞虎队’遗址”的概念入手,对昆明市12处“飞虎队”遗址进行现场调研及历史文献资料收集,统计其分布、类别及遗存现状,分析其特征、价值和现实问题。并以“场所精神”及相关城市设计理论为基础,纵向研究国内外战争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归纳总结出有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代入分析相关经典案例,综合论述适合中国国情和昆明市发展的保护与再利用规划措施,并以此对巫家坝机场遗址等进行实践研究。最终指出:城市更新还应回归对城市文化的关注,重视历史文化空间对城市文脉传承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理论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适用性。这项研究和思考有利于还原昆明市及“飞虎队”抗战历史,保护抗战类文化遗产,有助于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和提升昆明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彭荆风[8](2015)在《松山,难拔的钉子》文中研究指明5月末6月初的滇西边地,已经完全进入了雨季,白天、黑夜,大雨不停歇地倾泻着,似乎天河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任由水浪浸过铅灰色的云层向大地浇灌,把山林、道路、村寨全都浸泡得湿漉漉的,怒江更是怒涛翻滚地奔涌,不断地上涨,上涨,也想像天河一样把江水溢往两岸淹掉怒山、高黎贡山……从前,这雨水季节边地人都不敢再往江河山林间行走,就连那些平日不停歇地奔走于驿道上的马帮商旅,如今也在第一场雨落下来

廉雅茜[9](2015)在《滇西抗战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滇西抗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和大陆的关系逐渐改善,滇西抗战这段历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相关史料、专着和论文。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论。

傅仕敏[10](2015)在《要用世界眼光来重新认识滇西抗战》文中指出时间会掩埋历史,也会还原历史。距今快七十年前所发生在滇西缅北的那场残酷而又壮烈的战争,如今却引起了世人的浓厚兴趣而为社会广泛关注。如果能够用世界眼光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全局来对待并重新认识滇西缅北抗战,那么,这场被尘封了许久的惨烈战争中正义战胜邪恶,以及从中所折射出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就会大放异彩。滇西缅北抗战(以下统称滇西抗战),虽然始终是围绕着一个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进行的,但却是

二、中国军队松山战役取胜原因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军队松山战役取胜原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论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人的地位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人的统计分析
二、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人的评价
    (一)黄埔军人是战场上最为重要的指挥力量
    (二)黄埔军人在作战中勇敢顽强,身为表率
    (三)黄埔军人为锻造和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

(2)保山地区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评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概述
    一、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概述
        (一)松山攻坚战概述
        (二)腾冲围歼战概述
        (三)龙陵大决战概述
第三章 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文化遗产分析
    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一般性分析
        (一)任何积极的历史事件都具有其文化价值及其精神价值
        (二)精神类文化遗产和物质类文化遗产分析
    二、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精神类文化遗产
        (一)抛家舍业、舍身取义的爱国奉献精神
        (二)互帮互助、友好坦诚的国际合作精神
        (三)患难与共、一致对外的民族团结精神
        (四)保境息民、舍身忘死的维护边疆稳定的精神
    三、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物质类遗产
        (一)空中生命线的驼峰机场
        (二)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
第四章 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时代价值的表现
    一、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对新时代需要的爱国主义的价值表现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精神
        (二)舍小我顾大我的博大情怀
    二、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对新时代国际合作的价值表现
        (一)达成国际共识的精神
        (二)相互借鉴学习的方式方法
        (三)运用发展的思维看待合作
        (四)亲密无间的合作信任
    三、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对于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价值表现
        (一)反对侵略和压迫,维护国家统一
        (二)民族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力量
    四、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对于新时代边疆稳定维护的价值表现
        (一)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对新时代边疆地区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对新时代边疆安全稳定提供了历史借鉴
    五、保山地区三大战役对于新时代基础设施生命线意义的价值表现
        (一)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的生命线意义的价值表现
        (二)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对当前保山地区现代基础设施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 保山地区三大战役时代价值的实现路径
    一、提高边疆红色文化资源时代价值意识
        (一)加强对边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途径
        (二)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建立抢救保护机制
    二、加大对于保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
        (一)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二)提高保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三、充分发挥保山地区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一)将保山地区红色文化与地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二)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教育机制
    四、纳入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功能
        (一)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区域协同红色文化
        (二)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系统开发
    五、加大对保山地区三大战役的价值开发
        (一)新理念、新思路发展红色旅游
        (二)发展保山地区红色文化产业链
        (三)加强保山地区红色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与滇缅抗战(1943-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青年学生志愿从军运动的背景、进程和特点
    2.1 第二次缅甸战役的筹划与实施
    2.2 新的抗战形势对高素质兵员的要求
    2.3 国民政府既有兵役制度的弊端
    2.4 青年学生志愿从军运动的进程和特点
3 “十万青年十万军”——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推进
    3.1 “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的背景
    3.2 知识青年从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宣导过程
    3.3 “中国青年远征军”名称、番号的由来
    3.4 “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的成效
4 滇缅抗战背景下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4.1 知识青年的参军动机
    4.2 从军知识青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4.3 从军知识青年思想的转变
    4.4 知识青年在滇缅战场上的活动
    4.5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滇缅战场上的成效
5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滇缅抗战和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时期部分军旗、军徽图样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4)蒋介石与黄埔系(1923-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蒋介石与黄埔军校的建立1923-1924
    第一节 蒋介石被孙中山看中的品质
        一、政治忠诚
        二、良好的军事素养
    第二节 蒋介石率团访苏及蒋介石对苏的军事认知
        一、蒋介石率团访苏始末
        二、蒋介石的苏联军事考察心得
    第三节 蒋介石与黄埔军校的治理
        一、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的日常管理
        二、日常管理中形成的派系化倾向
第二章 黄埔学生军与蒋介石的崛起1925-1926
    第一节 蒋介石、黄埔学生军与第一次东征
        一、黄埔学生军在第一次东征时的功绩
        二、蒋介石的初露锋芒
    第二节 蒋介石、黄埔学生军与镇压杨刘叛乱
        一、黄埔学生军在镇压杨刘叛乱中的功劳
        二、蒋介石的声名鹊起
    第三节 黄埔纯洁运动与蒋介石的权力扩张
        一、中山舰事件与蒋介石的军事清共
        二、整理党务案与蒋介石的政治清共
第三章 蒋介石与黄埔系的形成1926-1927
    第一节 黄埔系在北伐中的有限作用
        一、蒋介石对黄埔系私心自用
        二、黄埔系在北伐中声名不彰
    第二节 “他指”:非嫡系对黄埔系的指控
        一、第四军对黄埔系的指控
        二、第七军对黄埔系的指控
    第三节 “自认”:蒋氏嫡系对黄埔系的自我认同
        一、蒋介石对黄埔系的建构
        二、黄埔系的自我认同
第四章 黄埔系与蒋介石权力的稳固1928-1933
    第一节 黄埔系与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
        一、黄埔系与蒋介石对地方军阀的“统一”
        二、黄埔系与蒋介石对红军的军事围剿
    第二节 黄埔系与蒋介石的“政治”统一中国
        一、黄埔系将领在中央的任职及作用
        二、黄埔系将领在地方的任职及作用
第五章 蒋介石与黄埔系的衰落1934-1945
    第一节 蒋介石的性格缺陷与黄埔系的内部倾轧
        一、蒋介石自身的性格缺陷
        二、黄埔系内部的互相倾轧
    第二节 蒋介石的战略需要与黄埔系的声威不彰
        一、蒋介石的战略需要
        二、黄埔系的声威不彰
第六章 黄埔系与蒋介石的败退台湾1946-1949
    第一节 黄埔系将领的综合素质不高与蒋介石的败退台湾
        一、黄埔系将领军事素养不足对国军总体战力的影响
        二、黄埔系将领文化素养不足对国军总体战力的影响
        三、黄埔系将领人文素养不足对国军总体战力的影响
    第二节 其他因素导致的蒋介石败退台湾
        一、非黄埔系将领难受重用
        二、加入中共的黄埔优秀毕业生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史料类
        (一)资料汇编
        (二)文集、年谱、书信
        (三)自传、回忆录、日记
    二、着作类
    三、论文类
        (一)期刊论文
        (二)学位论文
    四、外文文献类
致谢

(5)新世纪军旅报告文学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徐怀中、王树增、彭荆风等的历史题材报告文学
三李鸣生、徐剑、党益民等的现实题材报告文学
四邢军纪、王宏甲、黄传会等的非军旅题材报告文学

(6)抗战时期《云南日报》对滇西战役报道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及重点、难点
    四、创新点和研究的原则、方法
第一章 战时《云南日报》
    第一节 《云南日报》的创办及初期宣传
        一、《云南日报》的创办
        二、《云南日报》的初期宣传
    第二节 《云南日报》的兴盛
        一、抗战初期的《云南日报》
        二、抗战中后期的《云南日报》
    第三节 《云南日报》的没落
        一、《云南日报》遭“整肃”
        二、《云南日报》的衰亡
第二章 《云南日报》对滇西战役的多面报道
    第一节 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
        一、腾冲战役
        二、松山战役
        三、龙陵战役
        四、芒遮战役
        五、畹町战役
    第二节 盟军的大力援助与配合
        一、美军航空队的大力援助
        二、滇西美国陆军的密切协作
        三、缅北中美英盟军的有力配合
    第三节 对我军战略战术的检讨与建言
        一、“主动出击全面出击”之战略
        二、“避实击虚舍难取易”之战术
    第四节 滇西民众克己助战及各界人士热情支援
        一、滇西民众的克己助战
        二、滇省各界人士的热情支援
        三、陪都各界人士的热情慰劳
    第五节 滇西战区的善后问题
        一、滇西战区灾民的救济的问题
        二、滇西战区的疫病与鸦片问题
        三、滇西战区的伤兵问题
第三章 《云南日报》对滇西战役缺失及失实的报道
    第一节 关于滇西战役的独立报道
        一、独立报道的相形见绌
        二、相关原因分析
    第二节 对滇西民众贡献的报道
        一、民众是滇西战役胜利的生力军
        二、民众的作用未能真实反映的原因
    第三节 对我方失利及战略战术失误的报道
        一、关于我方的失利
        二、有关我方战略战术的失误
        三、我方失利及失误很少报道的原因
    第四节 失实之报道
        一、几则失实的报道
        二、失实报道出现的原因
第四章 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滇西战役的再认识
        一、滇西战役是一个多面体
        二、滇西战役是一个统一体
    第二节 战时《云南日报》的历史责任意识
        一、忧国忧民的历史情怀
        二、世界大局意识
        三、批判精神
    第三节 《云南日报》的局限性
        一、《云南日报》是云南地方政府的代言者
        二、《云南日报》的局限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今天新闻媒体所应有的素质
        一、大局意识
        二、批判精神
        三、反思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昆明市“飞虎队”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第二章 战争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理论研究
    2.1 国内外战争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概述
    2.2 中国抗战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2.3 中国抗战遗产再利用分析
    2.4 相关技术性措施
第三章 昆明市“飞虎队”遗产历史研究及评价
    3.1 基本情况
    3.2 “飞虎队”概况
    3.3 云南对“飞虎队”的战时保障工作
    3.4 小结与评价
第四章 昆明市“飞虎队”遗产现状调研与分析
    4.1 调研说明
    4.2. 各“飞虎队”遗产现状
    4.3 昆明市“飞虎队”遗产现状分析
    4.4 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4.5 小结
第五章 昆明市“飞虎队”遗址保护与再利用规划研究
    5.1 参考案例分析
    5.2 规划策略
    5.3 规划原则
    5.4 指导思想
    5.5 相关法规
    5.6 相关措施建议
第六章 昆明市“飞虎队”遗址保护与再利用规划构思
    6.1 巫家坝航空博物馆
    6.2 昆明市大轰炸纪念遗址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结论
    7.2 对昆明市抗战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现状的反思
    7.3 研究的局限性
    7.4 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昆明市“飞虎队”遗产现状调研部分图纸

(9)滇西抗战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滇西抗战研究概况
    (一) 史料的整理
    (二) 学术着作的出版
    (三) 学术研讨会
二、研究热点及争论的主要问题
    (一) 宏观上对滇西抗战的研究
    (二) 微观上对滇西抗战的研究
        1. 关于滇西抗战中某一次战役的研究
        2. 关于滇西抗战中各族人民支援抗战的研究
三、现有研究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取向

四、中国军队松山战役取胜原因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人的地位及作用[J]. 黎淑莹. 军事史林, 2020(08)
  • [2]保山地区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时代价值研究[D]. 苏杭. 大理大学, 2020(06)
  • [3]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与滇缅抗战(1943-1945)[D]. 李洋晓.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蒋介石与黄埔系(1923-1949)[D]. 阚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新世纪军旅报告文学述略[J]. 张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11)
  • [6]抗战时期《云南日报》对滇西战役报道之研究[D]. 邵建伟. 云南大学, 2016(02)
  • [7]昆明市“飞虎队”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规划研究[D]. 赵晓君.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6)
  • [8]松山,难拔的钉子[J]. 彭荆风. 红岩, 2015(05)
  • [9]滇西抗战研究述评[J]. 廉雅茜. 才智, 2015(25)
  • [10]要用世界眼光来重新认识滇西抗战[A]. 傅仕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15

标签:;  ;  ;  ;  ;  

嵩山会战中国军队胜利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