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二醇聚氨酯水乳液的合成及耐水解性

聚酯二醇聚氨酯水乳液的合成及耐水解性

一、聚酯二醇聚氨酯水乳液的合成及其耐水解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牛武[1](2018)在《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研制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性木器涂料是一类可以分散在水中的涂料,具有低VOC含量,安全性高等优点,目前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及自交联型丙烯酸乳液是研究的热门,可以通过改性的方式提高乳液及涂膜性能。本论文以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和聚酯二元醇、亲水性扩链剂(DMPA)小分子扩链剂(TMP)制备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并探索了初始R(-NCO/-OH)值、TMP、DMPA用量对制备的聚醚型WPU乳液及涂膜的影响,来确定制备非改性的WPU的最佳原料配比,然后在最佳原料配比的基础上,引入环氧树脂(EP)改性WPU,进一步探索EP及用量对改性的WPU乳液及涂膜的影响;复合型聚氨酯是在最优聚醚型WPU的基础上引入聚酯醇,探究聚酯醇的量对未改性的复合聚氨酯的影响,制备乳液及涂膜性能最好的聚醚/聚酯复合型水性聚氨酯,在性能最好的复合型水性聚氨酯分子链中引入EP对其进行改性,探究EP对复合型乳液的影响;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主要原料为有机硅与小分子多元醇,有机硅的改性是由乳液聚合的方式引入丙烯酸链中,而小分子多元醇的改性则是通过核壳包裹的形式引入丙烯酸乳液中,并探究了有机硅、小分子多元醇与原料配比对合成的丙烯酸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R值为2.3,DMPA用量为8.5%,TMP用量为4%时,制备的聚醚型WPU乳液及涂膜性能较好;PBA的加入可以改善聚醚型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制备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型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的引入提高了涂膜热分解温度,增强了漆膜的力学强度与耐水性能且环氧E-20综合性能优于E-44改性的WPU;在聚醚型WPU合成中E-20的加入量为10%时,E-44的加入量为5%时,聚醚/聚酯复合型WPU的改性中,PBA为15%,E-20为8%时,环氧E-44改性的WPU的加入量为4%时,改性的乳液、涂膜耐水性及力学性能较好。红外光谱分析也表明EP已接枝到聚氨酯中,并且发生了开环反应;在改性丙烯酸的合成中,采用半连续滴加的方式,反应时间3.5h,引发剂为2%,复合乳化剂为3%,链转移剂为1.5%,有机硅为4%,TMP为2%,改性的丙烯酸乳液相比未改性前性能有一定提升;通过对纯丙烯酸乳液以及有机硅/TMP改性的水性丙烯酸乳液的IR图谱的分析可知:有机硅参与了乳液单体的自由基共聚,且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王贺玲,马宁[2](2017)在《聚酯多元醇结晶性对聚氨酯合成革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乙二醇(EG)为聚氨酯硬段结构,不同分子结构的己二酸系列聚酯多元醇作为软段结构,采用溶液法合成高透明度的聚氨酯树脂,并采用转移涂层法制备了超细纤维聚氨酯合成革。通过对合成革性能的测试对比,得到了己二酸系列聚酯多元醇的结晶性对聚氨酯树脂的析出状态、力学性能和展色性,以及对合成革的低温耐折性、耐水解性和表面爽滑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

潘名玉[3](2017)在《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涂饰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在其主链或侧链上带有阳离子基团,赋予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与其它水性聚氨酯不同的优异功能,但阳离子基团提供水性聚氨酯良好的自乳化性的同时,也降低了聚氨酯胶膜的耐水性。本课题制备出具备良好稳定性的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同时改善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胶膜的耐水性和柔软性。本课题对聚氨酯胶膜弹性、延伸性、耐水增重率、接触角、热重分析、结构表征进行了测试与评价;同时,对聚氨酯乳液稳定性进行测试,包括贮存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冻融稳定性、电解质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以及稀释稳定性等,还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等进行了测试。本课题合成了聚酯型、聚醚型聚氨酯,分别用不同含量的有机硅化合物、自主设计制备的有机硅化合物、硬脂酸单甘油酯(GMS)对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最后研究了不同含量亲水性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聚酯型聚氨酯的乳液稳定性良好,但胶膜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拒水性较差;聚醚型聚氨酯的胶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良好,但乳液高温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和拒水性差。聚酯二醇(PE2348)与聚醚三醇(ZC330)混合双软段合成水性聚氨酯,m(PE2348):m(ZC330)≥1:1时,有利于乳液稳定性的提高、粒径的减小、胶膜接触角的提高,但m(PE2348):m(ZC330)比值的增大会降低胶膜耐水性,同时力学性能变差,TG显示耐热稳定性变差。羟烃基聚硅氧烷(PPC)改性导致聚酯型聚氨酯乳液变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变差;但wt(PPC)≤11%对聚醚型聚氨酯改性效果较好,可提高乳液的稳定性、耐水性和拒水性,改善手感,但力学性能变差。自制有机硅聚合物(PS)改性聚氨酯,能改善胶膜手感和耐水性,但胶膜力学性能和乳液稳定性变差。以硬脂酸单甘油酯(GMS)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后,接入量wt.3%,胶膜手感滑爽,耐水性变好,但力学性能变差,同时聚酯型聚氨酯胶膜拒水性变好,但乳液稳定性变差;聚醚型聚氨酯乳液稳定性变好,但拒水性变差。亲水性扩链剂(N120)的引入会降低聚氨酯的耐水性和拒水性。N-甲基二乙醇胺(MDEA)含量为6%7%时,粒径最小为61nm,拒水性较大,MDEA含量的升高会降低胶膜的耐水性。

罗珍珠[4](2014)在《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的合成》文中研究指明水性聚氨酯树脂是当今高品质水性涂料的主要基料,为了提高其防腐性和耐磨性,以用作金属防腐涂料和耐磨地坪涂料,可用环氧树脂对其改性。文献已报道的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方法基本上是在合成过程中将其直接加入,由于环氧基的开环反应使合成时容易凝胶,因此适宜的环氧树脂用量很少,改性效果有限;而且残留在乳液中的环氧基,容易被一些活性起始剂(如氨基甲酸酯基、羧基和胺类化合物等)继续开环,降低乳液的贮存稳定性。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用量以增强改性聚氨酯的效果,同时消除环氧基对合成过程和贮存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本研究用环氧树脂开环制备的环氧树脂多元醇来改性水性聚氨酯,得到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羟基组分。首先,用二乙醇胺对环氧树脂开环制备环氧树脂多元醇。研究了不同平均分子量的环氧树脂对水分散体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CYD-011为后续研究所用环氧树脂,其环氧值为0.21,平均分子量为910;研究了CYD-011的开环条件,得到优化开环条件为:胺基:环氧基=1:1(摩尔比),80℃反应6h。其次,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元醇(DL2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环氧树脂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合成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研究了分散体合成过程中初始-NCO/-OH、DMPA用量、封端率、环氧多元醇用量和中和度对水分散体及涂膜的性能影响。当-NCO/-OH=15、DMPA用量8%、封端率50%、环氧树脂多元醇用量23?25%、中和度100%时水分散体和涂膜性能优异。再次,将水分散体羟基组分与五种市售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分别构成双组分体系,通过观察羟基组分与固化剂的混合状态及测试固化后涂膜的性能,确定与羟基组分相匹配的固化剂为Aquolin 161。当固化配比-NCO/-OH=1.5?1.7时,涂膜的硬度、耐热性和耐水耐腐蚀性等最佳。最后,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环氧树脂多元醇、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聚合物以及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分子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膜表面裂纹间距和规整度的变化;采用热重分析法(TG)对双组分涂膜和单组分涂膜的耐热性进行了分析。

颜财彬[5](2013)在《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及其对非极性膜粘接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们对软包装要求愈来愈苛刻,为满足在食品、医药等包装领域应用,需使用胶粘剂将多种不同非极性膜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满足特定包装要求、高性能的复合软包装膜。目前,尽管复合软包装膜用胶粘剂大多为水性聚氨酯(WPU)胶粘剂,但其表面张力较大,对非极性膜的润湿性不好,同时存在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差等不足,在高温蒸煮条件下容易水解,导致粘接性能下降,难以满足复合软包装的使用要求,因此需对其进行改性。本课题使用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再将其作为改性剂、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封端剂,通过丙酮法制备了含端C=C基的纳米SiO2改性水性聚氨酯(SiO2/WPU)杂合分散体。以上述分散体作为种子乳液和大分子乳化剂,加入2,2,3,4,4,4-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及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改性水性聚氨酯(SiO2/FWPU)复合乳液。研究了改性纳米SiO2用量和HFBMA用量对SiO2/FWPU的乳液性能、胶膜性能及其对非极性膜粘接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镜、差示扫描热分析、静态接触角测量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镜、拉伸试验机等仪器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纳米SiO2改性研究表明,当APTES用量为纳米SiO2用量50wt%、改性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7小时,纳米SiO2具有较好的改性效果,可用于WPU的改性。经改性纳米SiO2和HFBMA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较低表面张力,对非极性膜的润湿性得到明显改善,制得的胶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水性能。当NCO/OH摩尔比为1.5、DMPA用量为4.5wt%、改性纳米SiO2用量为1.0wt%、HFBMA用量为15wt%时,制得的SiO2/FWPU综合性能最好。粘接性能研究表明,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优异粘接性能,可满足复合软包装膜耐高温蒸煮的使用要求,并初步建立了一个关联胶粘剂表面张力、非极性膜表面能和T型剥离强度三者关系的半经验模型,揭示了有效提高粘接强度的方法,同时,利用吸附理论、配位键理论揭示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对非极性膜的粘接机理,为该领域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沈玲[6](2013)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及织物整理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有机聚硅氧烷引入聚氨酯链段中,旨在克服聚氨酯耐热老化性差、耐水性差的弱点,同时兼具有机硅和聚氨酯两者的优点,并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应用于织物整理,研究了聚氨酯结构与整理功效间的关系。分别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合成了两类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预聚物,并将两类预聚物制备成外乳化型有机硅改性MDI型聚氨酯乳液(PSU-1)和自乳化型IPDI型聚氨酯乳液(PSU-2);其中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PSU-1)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NCO/OH为2.4,PPG分子量为2000,DMPA用量为4%,羟丙基硅油用量为15%。优化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工艺,发现通过自乳化法制得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PSU-2粒径较小,得到的乳液更稳定。将不同有机硅改性量的两种聚氨酯乳液应用于纯棉织物整理,测试了整理前后织物的各项性能变化。与未整理棉织物相比,经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PSU-1和PSU-2整理后棉织物的表面光滑性和平整性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弯曲刚度最小分别可以达到0.0271N.cm2/cm,0.0309N.cm2/cm,且改性聚氨酯整理对棉织物白度影响均较小。两种整理剂中,PSU-2整理棉织物的透气性优于PSU-1整理后产品,当水性聚氨酯乳液PSU-2中有机硅质量分数为6%、整理剂浓度为100g/L时,整理后棉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佳。整理后织物的经向断裂强力可达725.3N,与未整理棉织物相比,增幅达27.35%;整理后棉织物急弹回复角和缓弹回复角分别可以达到218°和230°,与未整理棉织物相比,增幅分别为21.11%和12.20%。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整理剂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性能差别,发现经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PSU-1和PSU-2整理后棉织物在保持本身良好透气透湿性的前提下,织物断裂强力提高,柔软性和抗皱性能显着改善。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整理前后棉纤维的微观结构,发现整理时在纤维表面形成的聚合物膜中有机硅明显存在向表面迁移的倾向。以热失重(TG)测得原棉、经聚氨酯和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整理后的棉织物初始分解温度分别为250℃、310℃和320℃,最终分解温度分别为330℃、380℃和395℃,说明聚氨酯薄膜覆盖在棉纤维表面可以使纤维耐热性提高,且经有机硅改性后聚氨酯整理棉纤维的热稳定性更加优良。

李薇薇[7](2013)在《耐候性聚酯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文中研究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通用聚合物,在纤维、薄膜和工程塑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PET耐热氧降解性和抗紫外光老化能力不够,且抗水解能力差,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PET聚酯的应用范围。本研究来自企业合作开发课题,旨在为耐候性PET材料的工程化制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为此,本文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1)较系统的研究了商品化的各种功能添加剂,包括耐水解助剂聚碳化二亚胺(UN-03)、受阻酚和亚磷酸酯复配抗热氧助剂(P262)和三嗪类抗紫外剂(UV-1577),与PET基体的熔融共混复合及其成型工艺,表征分析了改性剂的引入对PET树脂的热降解、熔融结晶性能、流变性能、成型加工性能及其耐候性的影响;2)深入研究了本研究组发明的PET/片层状钛系有机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的热降解性能、熔融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及其双向拉伸薄膜的可加工性和抗紫外老化性能,并且初步探索了该复合树脂的固相缩聚工艺及其产物的基本物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 PET/UV-1577共混复合树脂的热降解、熔融结晶、流变性能及其纤维的成形加工工艺和抗紫外光老化性能,比较分析了大有光PET纤维、半消光PET纤维(含0.8wt%TiO2)、全消光PET纤维(含2.5wt%Ti02)以及PET/UV-1577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0d紫外光照射处理之后,大有光PET纤维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的保持率在20%左右,而全消光PET纤维断裂伸长保持率为40%,拉伸强度也能够保持在40%左右,这说明Ti02消光剂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ET基体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热分析表明UV-1577的引入对PET基体的热降解性能基本无影响,但随着UV-1577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Tm向高温方向移动,Tg及Tcc均有向低温方向移动的趋势而Tmc向高温方向移动;毛细管流变数据表明,在同一温度,或同一剪切速率下,UV-1577含量的增加会导致PET/UV-1577表观剪切粘度降低,这是由于UV-1577在粘流态共混体系中起到了增塑作用,降低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得流动阻力下降,进而表观粘度下降;logy-logo分析图中非牛顿指数n增大并趋向于1也说明了同样的原理。随着UV-1577在PET中的引入,纤维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保持率均有所提高,紫外光照射10d后,PET/UV-1577力学保持率仍然在90%以上,其中,含量为5wt%UV-1577样品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最佳,断裂伸长保持率基本上为100%,断裂强度保持率为98%,其紫外稳定性能远远优于全消光纤维。2.考察了耐水解助剂UN-03和抗热氧助剂P262的引入对PET基体热降解、熔融结晶、流变性能以及耐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N-03含量的增加,PET/UN-03复合体系的热降解性能和熔点变化不大,而热结晶峰有向高温方向移动的趋势,UN-03含量为4wt%、5wt%和6wt%的复合树脂均有较好的可纺性。将PET/UN-03注塑样条和纤维在85℃和85%RH环境中处理,发现UN-03的引入能够提高PET的耐水解性能:处理10d之后,UN-03质量分数为5wt%含量时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最佳,其注塑样条的力学性能保持率为80%,大于空白样品的50%,而同组分纤维在105%左右,同样大于空白样品的60%。在此基础上,考察了 UN-03引入量为5wt%、P262为0.3wt%时复合树脂的热降解、熔融结晶、流变性能、可纺性及其纤维的耐水解性能,经过10d处理之后,其纤维的力学性能保持率保持在75%。3.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研究了 UN-03、P262、UV-1577的引入量分别为5wt%、0.3wt%和5wt%时PET复合树脂的热降解、熔融结晶、流变性能、可纺性及其纤维的耐候性。结果表明,该组份复合树脂具有较好的纺丝成形加工性能,其纤维的断裂强度2.1cN/dtex,断裂伸长80%,经氙灯老化箱处理(290~800nm氙灯照射、85℃、85%RH)处理10d后,其力学性能保持率为85%。4.研究了钛系有机化合物的引入对PET基体分子量及其分布、热降解性能、熔融结晶性能、流变性能、紫外稳定性,并且初步探索了固相缩聚工艺对复合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钛系有机物的引入对PET的热降解性能影响不大,而熔点有所下降以及结晶度增大。该复合树脂表现出了有趣的流变行为:在较低的剪切速率(小于10Hz)下,钛系有机化合物的引入使PET的表观粘度增大,并且同一组分的复合树脂随着温度的升高表观粘度呈现增高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复合体系中两相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和片层状钛系有机化合物因布朗运动形成自身的网络而限制了 PET分子链的运动有关;在较高的剪切速率下(大于100Hz),钛系有机化合物的引入则可较大降低PET的表观粘度,树脂和薄膜的2D-WAXD研究显示,这与片层状钛系有机化合物在剪切作用下易于沿流动方向取向分布而诱导PET分子链的取向,提高了 PET熔体的流动性有关。该系列复合树脂具有优异的双向拉伸成膜性能,在钛系有机化合物含量为0.5wt%时,其铸片可双向拉伸4倍,得到薄膜的断裂强度86.2MPa,断裂伸长为130%。该铸片的紫外线屏蔽率达到99%(380nm),经过240h的340nm紫外光照射处理后,其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保持率仍然保持在80%左右,这说明钛系有机化合物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纯PET的抗紫外老化性能。初步研究了固相缩聚工艺对PET分子量的影响,发现工艺条件为150℃预结晶6h,180~22℃结晶8h以及255℃主反应20h,通过真空干燥转鼓可以使其分子量达30000,且数均分子量分布为1.6,端羧基含量小于30mol · t-1,为后续涤纶工业丝方面的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胡军保[8](2011)在《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羟基组分的合成及其固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水性聚氨酯涂料多为单组分体系,虽然环保,但是其涂膜性能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形成交联型涂膜,有效提高涂膜性能,已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先合成聚氨酯多元醇水分散体组分,再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固化剂组分,最后复配研究形成双组分水性聚氨酯体系。本研究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DL-1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主要原料,采用预聚体法制备端-NCO聚氨酯预聚体,用二乙醇胺(DEA)封端引入羟基,合成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聚氨酯多元醇分散体组分。研究了聚氨酯多元醇羟基组分中的预聚阶段-NCO/-OH、DMPA用量、交联扩链剂TMP用量、胺扩链比率、羟基含量等对羟基组分的合成和最终固化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种类水溶性异氰酸酯固化剂与上述自制多元醇组分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离子改性的固化剂性能最佳,但与多元醇反应过快;非离子改性固化剂则反应较为温和。最终确定混合状态和涂膜性能都较为均衡的Arocura360作为本研究的固化剂组分研究了固化条件对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膜性能的影响。适宜的固化条件为两组分配比-NCO/-OH=1.5~1.7,在20℃~50℃间尽量提高固化温度。当施工固化72h左右,涂膜凝胶率几乎不再变化,多元醇组分和固化剂组分之间的交联固化反应基本完成。本研究对多元醇组分的合成过程及双组分产品结构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和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表明,所得羟基组分的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00nm左右。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跟踪分析,确定了聚氨酯多元醇的结构,证实了固化阶段多元醇确实与固化剂发生了交联反应。扫描电镜(SEM)观察到涂膜表面裂纹间距和规整度的变化。TG曲线表明最终双组分涂膜的耐热性良好。DSC曲线显示,固化后涂膜存在三个相变吸收峰。

宗建平[9](2010)在《聚硅氧烷接枝与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既保持了聚氨酯耐磨、抗撕裂的特点,又具有有机硅耐水性及柔韧性好的优点,是目前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相关报道多集中于聚硅氧烷(PDMS)嵌段改性聚氨酯的研究,对单端双羟烃基聚硅氧烷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研究报道极少。本文以自制的单端双羟烃基聚硅氧烷和双端双羟烃基聚硅氧烷为改性原料,合成了聚硅氧烷接枝和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并对比研究了两种改性聚氨酯的性能。分别以自制的α-丁基-ω-{3-[2-羟基-3-(N-甲基-N-羟乙胺基)丙氧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和α,ω-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封端聚硅氧烷(PDMSb)为改性原料、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硬段、聚醚210、聚醚220等为软段,二羟甲基丙酸为离子中心、二乙烯三胺为扩链剂,采用丙酮法合成了聚硅氧烷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GPU)和聚硅氧烷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BPU)。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PDMS含量、分子量及加料顺序对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各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及环境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水分散体的颗粒形态、胶膜断面微观形貌,并分析了胶膜各层元素组成。FT-IR谱图显示,PDMSa、PDMSb均成功连接到聚氨酯分子链中。PDMS分子量相同时,随着其含量增加,GPU和BPU的粘度和粒径均增加,胶膜的耐水及耐甲苯性能提高,但光泽度、拉伸强度下降。当PDMS含量为9%时,随着其分子量的增加,GPU水分散体粘度下降,胶膜的耐水及耐甲苯性能提高。当PDMSa分子量为2000左右时,接枝改性胶膜的接触角达到最大值(98.7°)、吸水率达到最小值(15.5%)、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279.4%)。对BPU而言,随着PDMSb分子量的增加,BPU的粘度及颗粒粒径增大;胶膜的耐水性能提高,耐甲苯性能下降,接触角增加,光泽度、拉伸强度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大。透射电镜图片显示,两种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颗粒形态均不规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胶膜的均存在相分离现象,元素组成分析表明,PDMS有表面富集作用。前后加料方式的对比研究表明,采用前加料方式合成样品的耐水性、耐甲苯性及力学性能较好。两种改性聚氨酯的性能对比研究表明,在聚硅氧烷分子量相当、含量相同条件下,PDMSa接枝改性聚氨酯耐水及耐甲苯性能更好。在实际应用时,可选用分子量为2000左右的PDMSa,含量为7%,采用前加料法,可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

刘身凯[10](2010)在《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用水性聚酯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具有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的高性能和水性体系低VOC值的双重优点,其中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用水性聚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热点。由于传统水性聚酯易水解,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旨在开发一种高稳定的水性聚酯分散体,探讨各因素对合成过程的影响;将其与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复配成膜,研究各种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寻找适宜的固化工艺条件。本文用乙二醇(EG)、新戊二醇(NPG)、三羟甲基丙烷(TMP)作为醇组分,四氢苯酐(THPA)和1,4-环己烷二甲酸(CHDA)作为酸组分,同时通过向聚酯分子中引入含磺酸盐亲水单体,采用直接酯化的方法制备了高稳定的水性聚酯分散体,发现合成工艺、原料的配比、亲水单体的用量、催化剂等因素对其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采用先熔融反应后回流反应的合成工艺避免了醇组分的较大挥发,同时得到了酸值较低的树脂;用三羟甲基丙烷的加入量来调节聚酯树脂的羟值,当三羟甲基丙烷的用量占原料总摩尔量的8%10%,所得树脂羟值为120140 mgKOH/g;酸组分中四氢苯酐和1,4-环己烷二甲酸按摩尔比为3:1加入时所得水性聚酯综合性能最好;亲水单体用量对水性聚酯分散体的水分散性、粘度、稳定性以及涂膜后的耐水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其占树脂总量的5.3%时,涂膜综合性能较好;选用有机锡化合物为催化剂,用量为0.1%催化效果最明显;使用质量比为7:3的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DGME)和120#溶剂油复合助溶剂体系,加入量为10%时助溶效果显着,能形成稳定乳液,且涂膜外观平整,流平性好,无气泡;以二甲基乙醇胺(DMEA)作为中和剂,能提高中和树脂的溶解参数,减少亲水单体的用量,降低涂料的色度,提高涂膜的光泽和耐水性;中和度为90%时,水性聚酯的粘度适宜,且涂膜的丰满度较好。以上述自制的水性聚酯、拜耳的水性丙烯酸(BayhydrolA145)和拜耳的水性聚酯(Bayhydrol D270)为羟基组份,分别与拜耳的固化剂(Bayhydur? XP2487/1)进行复配,其中-NCO/-OH摩尔比值为1.5,固化温度为2580℃,固化时间为7天,结果表明,以自制的水性聚酯分散体复配所得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清漆涂膜具有硬度高、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水性好等特点,其综合性能优于以拜耳的水性丙烯酸和水性聚酯配置的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清漆涂膜的性能。

二、聚酯二醇聚氨酯水乳液的合成及其耐水解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酯二醇聚氨酯水乳液的合成及其耐水解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研制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水性木器涂料概述
        1.2.1 水性木器涂料发展
        1.2.2 水性木器涂料的国内外现状
        1.2.2.1 国内现状
        1.2.2.2 国外现状
        1.2.2.3 发展趋势
    1.3 水性聚氨酯
        1.3.1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
        1.3.1.1 热固型单组份水性聚氨酯
        1.3.1.2 水性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
        1.3.1.3 光固化水性聚氨酯
        1.3.2 双组份水性聚氨酯
        1.3.2.1 水性异氰酸酯组分
        1.3.2.2 水性丙烯酸多元醇组分
    1.4 水性双组份聚氨酯的基本化学反应
        1.4.1 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涂料的成膜机理
        1.4.1.1 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成膜主反应
        1.4.1.2 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成膜副反应
    1.5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改性
        1.5.1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
        1.5.2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
        1.5.3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1.5.4 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
        1.5.5 超支化聚合物改性水性聚氨酯
    1.6 水性丙烯酸系乳液的改性
        1.6.1 有机硅改性
        1.6.2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乳液
        1.6.3 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乳液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7.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7.2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环氧改性聚醚型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及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漆膜的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环氧改性的反应原理
        2.1.3.1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原理
        2.1.3.2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原理
        2.1.4 环氧改性聚醚型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制备
        2.1.5 测试与表征
        2.1.5.1 红外光谱(FT-IR)法
        2.1.5.2 聚合物粒径测定
        2.1.5.3 乳液稳定性
        2.1.5.4 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
        2.1.5.5 热分析(TG-DTA)
        2.1.5.6 铅笔硬度
        2.1.5.7 附着力
        2.1.5.8 冲击强度
        2.1.5.9 吸水率测试
        2.1.5.10 凝胶率
        2.1.5.11 电镜分析(SEM)
    2.2 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漆膜的制备
    2.3 表征与性能的测试
        2.3.1 聚醚型WPU胶膜与EP改性WPU胶膜的FT-IR表征与分析
    2.4 初始R值对WPU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2.4.1 R值对WPU乳液性能的影响
        2.4.2 R值对涂膜耐水性的影响
        2.4.3 R值对涂膜硬度的影响
    2.5 DMPA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2.6 TMP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2.6.1 TMP对乳液外观、粒径及涂膜吸水率的影响
        2.6.2 TMP对 WPU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2.7 环氧树脂种类及用量对聚醚型水性聚氨酯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2.7.1 EP改性WPU乳液
        2.7.2 EP改性WPU漆膜力学性能分析
        2.7.3 E-44改性WPU漆膜力学性能分析
    2.8 漆膜TG分析
    2.9 小结
第3章 环氧改性聚醚/聚酯复合型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及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漆膜的性能研究
    3.1 试验部分
        3.1.1 试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1.3 环氧树脂改性WPU乳液的制备
    3.2 结果与讨论
        3.2.1 WPU胶膜与EP改性WPU胶膜的FT-IR表征与分析
        3.2.2 聚酯多元醇用量对WPU乳液的影响
        3.2.3 聚酯多元醇用量漆膜性能测试分析
    3.3 环氧树脂种类及用量对聚醚/聚酯复合型乳液及漆膜性能的影响
        3.3.1 不同环氧树脂改性复合型WPU乳液
        3.3.2 E-20改性复合型聚氨酯漆膜力学性能分析
        3.3.3 环氧树脂E-44用量对漆膜性能分析
    3.4 漆膜TG分析
    3.5 胶膜断裂面SEM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有机硅/TMP改性水性丙烯酸乳液及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漆膜性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设备
        4.1.3 TMP/硅改性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涂膜的FT-IR表征与分析
        4.2.2 丙烯酸乳液聚合工艺探究
        4.2.3 半连续滴加时间对体系的影响
    4.3 反应原料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3.1 引发剂用量对体系影响
        4.3.2 乳化剂用量对体系影响
        4.3.3 链转移剂用量对体系的影响
        4.3.4 有机硅单体量对体系的影响
        4.3.5 TMP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4.4 漆膜的表面及横截面SEM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聚酯多元醇结晶性对聚氨酯合成革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1.2 主要仪器
    1.3 样品制备
        1.3.1 聚氨酯树脂制备
        1.3.2 聚氨酯合成革制备
    1.4 性能表征
        1.4.1 聚氨酯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1.4.2 合成革的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晶性对树脂析出状态的影响
    2.2 结晶性对聚氨酯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2.3 结晶性对聚氨酯展色性的影响
    2.4 结晶性对合成革低温耐折性的影响
    2.5 结晶性对合成革耐水解性的影响
    2.6 结晶性对合成革滑爽性的影响
3 结论

(3)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涂饰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研究现状
        1.1.1 环氧树脂改性
        1.1.2 有机硅改性
        1.1.3 丙烯酸酯改性
        1.1.4 有机硅丙烯酸酯双改性
        1.1.5 纳米材料改性
        1.1.6 其他改性
    1.2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1.2.1 阳离子聚氨酯皮革涂饰剂
        1.2.2 织物整理剂
        1.2.3 涂料与胶黏剂
        1.2.4 其他应用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2 实验原理
    2.1 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工艺
        2.1.1 水性聚氨酯的反应原理
        2.1.2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2.2 原料的选择
        2.2.1 多元醇的选择
        2.2.2 多异氰酸酯的选择
        2.2.3 亲水扩链剂的选择
        2.2.4 成盐剂的选择
        2.2.5 功能性单体的选择
    2.3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过程及主要反应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乳液性能测试
        3.2.1 乳液粒径及尺寸分布
        3.2.2 稀释稳定性
        3.2.3 耐酸碱稳定性
        3.2.4 耐电解质稳定性
        3.2.5 冻融稳定性
        3.2.6 高温稳定性
        3.2.7 贮存稳定性
    3.3 胶膜性能测试
        3.3.1 胶膜耐水性测
        3.3.2 胶膜接触角测试
    3.4 结构表征分析
        3.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4.2 热重分析(TG)
4 结果与讨论
    4.1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
        4.1.1 乳液和胶膜性能
        4.1.2 乳液稳定性
        4.1.3 乳液粒径及尺寸分布
        4.1.4 胶膜耐水性测试
        4.1.5 胶膜接触角测试
        4.1.6 热重分析(TG)
        4.1.7 红外光谱(FT-IR)分析
        4.1.8 本节小结
    4.2 聚酯和聚醚共混改性聚氨酯
        4.2.1 乳液和胶膜性能
        4.2.2 乳液稳定性
        4.2.3 乳液粒径及尺寸分布
        4.2.4 胶膜耐水性测试
        4.2.5 胶膜接触角测试
        4.2.6 热重分析(TG)
        4.2.7 本节小结
    4.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4.3.1 乳液和胶膜性能
        4.3.2 乳液稳定性
        4.3.3 乳液粒径及尺寸分布
        4.3.4 胶膜耐水性测试
        4.3.5 胶膜接触角测试
        4.3.6 热重分析(TG)
        4.3.7 本节小结
    4.4 自制长链有机硅单体改性聚氨酯
        4.4.1 乳液和胶膜性能
        4.4.2 乳液稳定性
        4.4.3 乳液粒径及尺寸分布
        4.4.4 胶膜耐水性测试
        4.4.5 胶膜接触角测试
        4.4.6 热重分析(TG)
        4.4.7 本节小结
    4.5 硬脂酸单甘油酯改性聚氨酯
        4.5.1 乳液和胶膜性能
        4.5.2 乳液稳定性
        4.5.3 乳液粒径及尺寸分析
        4.5.4 胶膜耐水性测试
        4.5.5 胶膜接触角测试
        4.5.6 热重分析(TG)
        4.5.7 本节小结
    4.6 扩链剂对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性能影响
        4.6.1 扩链剂含量对聚酯型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4.6.2 阳离子扩链剂含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4.6.3 本节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1.2.1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1.2.2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1.3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
        1.3.1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1.3.2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前言
    2.2 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的设计
        2.2.1 分子结构设计
        2.2.2 合成工艺设计
    2.3 实验原料的选择
        2.3.1 环氧树脂
        2.3.2 小分子开环剂
        2.3.3 异氰酸酯
        2.3.4 低聚多元醇
        2.3.5 亲水扩链剂
        2.3.6 异氰酸酯基封端剂
    2.4 实验原料和实验设备
        2.4.1 实验原料
        2.4.2 实验设备
    2.5 实验过程
        2.5.1 环氧树脂开环反应
        2.5.2 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的合成
        2.5.3 固化性能实验
    2.6 分析测试
        2.6.1 -NCO含量的测定
        2.6.2 -OH的测定
        2.6.3 乳液性能检测
        2.6.4 涂膜性能检测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引言
    3.2 聚合物分子结构
        3.2.1 环氧树脂多元醇的分子结构
        3.2.2 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的分子结构
    3.3 环氧树脂开环反应影响因素
        3.3.1 环氧树脂种类的影响
        3.3.2 环氧树脂开环反应条件的影响
    3.4 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合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3.4.1 初始-NCO/-OH值的影响
        3.4.2 DMPA用量的影响
        3.4.3 乙醇用量的影响
        3.4.4 环氧树脂多元醇用量的影响
        3.4.5 中和度的影响
    3.5 固化性能实验
        3.5.1 固化剂的性能
        3.5.2 固化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3.5.3 双组分配比的影响
    3.6 仪器分析
        3.6.1 环氧树脂多元醇的红外分析
        3.6.2 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的红外分析
        3.6.3 双组分涂膜的红外分析
        3.6.4 双组分涂膜的综合热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及其对非极性膜粘接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聚氨酯的化学基本反应
        1.2.1 水性聚氨酯
        1.2.2 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反应机理
    1.3 水性聚氨酯的分散机理
    1.4 聚氨酯结构与性能
        1.4.1 软段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1.4.2 硬段对性能的影响
        1.4.3 软硬段比例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1.4.4 结晶度对性能的影响
        1.4.5 微相分离程度对性能的影响
    1.5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粘接
        1.5.1 粘接现象
        1.5.2 粘接性能的影响因素
    1.6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6.1 交联改性
        1.6.2 丙烯酸酯改性
        1.6.3 环氧树脂改性
        1.6.4 有机硅改性
        1.6.5 有机氟改性
        1.6.6 纳米材料改性
        1.6.7 超支化改性
        1.6.8 复合改性
        1.6.9 发展趋势
    1.7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7.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7.2 本课题研究内容
        1.7.3 本课题创新之处
第二章 纳米SiO_2的改性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改性工艺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改性纳米SiO_2结构分析
        2.3.2 改性工艺条件研究
        2.3.3 改性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乳液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仪器装置
        3.2.3 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改性水性聚氨酯结构分析
        3.3.2 SiO_2/WPU杂合分散体的乳液性能研究
        3.3.3 SiO_2/FWPU复合乳液的乳液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水性聚氨酯的胶膜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测试与表征
        4.2.1 力学性能
        4.2.2 热重分析
        4.2.3 表面自由能
        4.2.4 吸水率
        4.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2.6 原子力显微镜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力学性能
        4.3.2 热稳定性能
        4.3.3 耐水性能
        4.3.4 XPS分析
        4.3.5 AFM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粘接性能及其对非极性膜粘接机理的研究
    5.1 引言
    5.2 粘接理论概述
        5.2.1 吸附理论
        5.2.2 配位键理论
        5.2.3 静电理论
        5.2.4 化学键理论
        5.2.5 扩散理论
        5.2.6 机械结合理论
    5.3 粘接机理研究
        5.3.1 实验原料
        5.3.2 仪器装置
        5.3.3 测试与表征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HFBMA用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5.4.2 改性纳米SiO2用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5.4.3 胶粘剂粘接强度半经验模型的初步确定
    5.5 胶粘剂对非极性膜的粘接机理分析
        5.5.1 根据吸附理论分析胶粘剂对非极性膜的粘接机理
        5.5.2 根据配位键理论分析胶粘剂对非极性膜的粘接机理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件

(6)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及织物整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水性聚氨酯
        1.1.1 水性聚氨酯发展概述
        1.1.2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1.1.3 制备用原料
        1.1.4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
    1.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1.2.1 有机硅简介
        1.2.2 改性方法
        1.2.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结构特点
        1.2.4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应用
    1.3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与意义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所用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测试方法
        2.2.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2.2 XPS 光电子能谱测试
        2.2.3 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2.2.4 织物回弹性测试
        2.2.5 织物白度测试
        2.2.6 热性能分析
        2.2.7 X-射线衍射
        2.2.8 透气性测试
        2.2.9 扫描电镜(SEM)
        2.2.10 织物表面接触角测试
        2.2.11 乳液粒径及其分布测定
        2.2.12 乳液粘度测试
        2.2.13 风格测试
第三章 有机硅改性 MDI 型水性聚氨酯 (PSU-1)合成及应用
    3.1 合成反应原理
    3.2 合成步骤
        3.2.1 实验方案设计
        3.2.2 一般实验合成步骤
    3.3 有机硅改性 MDI 型水性聚氨酯(PSU-1)的应用
        3.3.1 乳化工艺
        3.3.2 整理工艺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SU-1 乳液性能研究
        3.4.2 PSU-1 乳液的红外光谱分析
        3.4.3 PSU-1 整理棉纤维的结构表征
        3.4.4 PSU-1 乳液用于整理棉织物的效果
        3.4.5 PSU-1 乳液整理前后棉织物的 XPS 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有机硅改性 IPDI 型水性聚氨酯 (PSU-2)合成及应用
    4.1 有机硅改性 IPDI 型水性聚氨酯(PSU-2)的合成
        4.1.1 合成原理
        4.1.2 实验步骤
    4.2 PSU-2 的应用
        4.2.1 整理工艺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配方的乳液的外观及乳液粒径分析
        4.3.2 PSU-2 的红外光谱分析
        4.3.3 PSU-2 整理前后棉纤维的形貌表征
        4.3.4 PSU-2 整理棉织物的效果
        4.3.5 PSU-2 整理前后棉织物的 XPS 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谢

(7)耐候性聚酯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概述
        1.2.1 PET简介
        1.2.2 PET的缺陷
        1.2.3 PET的应用领域
    1.3 耐候性研究进展
        1.3.1 PET抗水解改性研究进展
        1.3.1.1 改变单体的种类和单体组成
        1.3.1.2 共混改性
        1.3.1.3 添加位阻系数高的助溶剂
        1.3.1.4 其他方法
        1.3.2 聚酯抗紫外老化研究进展
        1.3.2.1 有机类抗紫外剂
        1.3.2.2 无机类抗紫外剂
        1.3.2.3 有机-无机类复合抗紫外剂
        1.3.3 聚酯抗热氧老化研究进展
        1.3.3.1 主抗氧剂
        1.3.3.2 辅助抗氧剂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UV-1577紫外稳定剂的引入对PET基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试样制备
        2.2.3.1 样品配方
        2.2.3.2 原料干燥
        2.2.3.3 切片造粒
        2.2.3.4 样条制备
        2.2.3.5 切片纺丝
        2.2.3.6 牵伸条件
        2.2.4 试样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2.2.4.1 热性能测试
        2.2.4.2 添加剂在PET有机物基体中的分散
        2.2.4.3 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测试
        2.2.4.4 力学性能测试
        2.2.4.5 纤维复丝强度测试
        2.2.4.6 紫外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UV-1577对PET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2.3.1.1 高温稳定性
        2.3.1.2 熔融结晶行为
        2.3.2 UV-1577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
        2.3.3 UV-1577对PET流变性能的影响
        2.3.3.1 粘度-剪切速率曲线
        2.3.3.2 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曲线
        2.3.4 UV-1577对PET可纺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UV-1577对PET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
        2.3.6 大有光纤维、半消光纤维、全消光纤维抗紫外性能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ET的耐湿热老化性能的改善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3.1 样品配方
        3.2.3.2 原料干燥
        3.2.3.3 切片造粒
        3.2.3.4 样条制备
        3.2.3.5 切片纺丝
        3.2.3.6 牵伸条件
        3.2.4 试样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3.2.4.7 耐水解性能测试
        3.2.4.8 热氧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ET/UN-03复合树脂以及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表征
        3.3.1.1 热降解性能
        3.3.1.2 熔融结晶行为
        3.3.1.3 UN-03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
        3.3.1.4 UN-03对PET流变性能的影响
        3.3.1.5 UN-03对PET可纺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6 UN-03对PET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7 耐水解性能
        3.3.2 PET/UN-03/P262复合树脂以及纤维的结构性能表征
        3.3.2.1 热降解性能
        3.3.2.2 熔融结晶行为
        3.3.2.3 分散性
        3.3.2.4 分散相对PET可纺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5 复合树脂的耐水解性能
        3.3.2.6 复合树脂的热氧老化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ET/UN-03/P262/UV-1577耐候性复合聚酯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试样制备
        4.2.3.1 样品配方
        4.2.3.2 原料干燥
        4.2.3.3 切片造粒
        4.2.3.4 样条制备
        4.2.3.5 切片纺丝
        4.2.3.6 牵伸条件
        4.2.4 试样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UV-1577对PET/UN-03/P262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1 高温稳定性
        4.3.1.2 熔融结晶行为
        4.3.2 分散性
        4.3.3 PET/UN-03/P262/UV-1577流变性能测试
        4.3.4 PET/UN-03/UV-1577/P262的成型加工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4.3.5 PET/UN-03/UV-1577/P262耐候性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位复合法制备PET/钛有机物复合树脂及其固相缩聚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试样制备
        5.2.3.1 切片制备成膜
        5.2.3.2 固相缩聚工艺
        5.2.4 试样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5.2.4.1 材料的结构表征
        5.2.4.2 热性能测试
        5.2.4.3 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测试
        5.2.4.4 力学性能测试
        5.2.4.5 紫外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ET/钛系有机化合物性能表征
        5.3.1.1 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研究
        5.3.1.2 流变特性
        5.3.1.3 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5.3.1.4 复合薄膜取向变化
        5.3.1.5 复合薄膜的紫外老化性能
        5.3.2 PET/钛系有机化合物复合体系结构表征
        5.3.2.1 PET/片状钛系化合物复合材料分子量及分布
        5.3.2.2 PET/片状钛系化合物复合材料的端羧基含量和二甘醇含量
        5.3.2.3 固相缩聚产物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羟基组分的合成及其固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的发展状况
        1.2.1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1.2.2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点
        1.2.3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
    1.3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组成及成膜原理
        1.3.1 水性多元醇组分
        1.3.2 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组分
        1.3.3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成膜原理
    1.4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引言
    2.2 水性聚氨酯多元醇组分设计
        2.2.1 分子结构设计
        2.2.2 合成工艺设计
    2.3 主要合成原料的选择
        2.3.1 异氰酸酯
        2.3.2 低聚多元醇
        2.3.3 小分子扩链剂
        2.3.4 异氰酸基封端剂
        2.3.5 含羟基的胺化合物
    2.4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2.4.1 实验原料
        2.4.2 仪器设备
    2.5 实验过程
        2.5.1 羟基组分的合成
        2.5.2 固化剂性能实验
    2.6 分析测试
        2.6.1 -NCO含量的测定
        2.6.2 羟值的测定
        2.6.3 乳液性能检测
        2.6.4 涂膜性能检测
        2.6.5 大型仪器测试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引言
    3.2 聚氨酯多元醇分子结构
        3.2.1 合成原理
        3.2.2 合成过程红外分析
    3.3 多元醇羟基组分各影响因素
        3.3.1 预聚阶段-NCO/-OH值影响
        3.3.2 DMPA用量的影响
        3.3.3 TMP用量的影响
        3.3.4 EDA用量的影响
        3.3.5 DEA用量的影响
    3.4 固化剂的影响
        3.4.1 固化剂的参数及对混合状态的影响
        3.4.2 固化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3.5 双组分配比的影响
    3.6 固化时间对凝胶率的影响
    3.7 固化温度的影响
    3.8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膜的结构与表征
        3.8.1 涂膜红外光谱分析
        3.8.2 涂膜综合热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聚硅氧烷接枝与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性聚氨酯(WPU)简介
    1.2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1.2.1 交联改性
        1.2.2 与其它聚合物共混或共聚改性
        1.2.3 纳米材料改性
        1.2.4 有机氟改性
    1.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1.3.1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方法
        1.3.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分类
        1.3.3 影响有机硅共聚改性聚氨酯性能的因素
        1.3.4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应用
    1.4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聚硅氧烷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
    2.1 前言
    2.2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2.2.1 实验药品
        2.2.2 原料预处理
        2.2.3 测试项目、仪器及方法
    2.3 聚硅氧烷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
        2.3.1 α-丁基-ω-{3-[2-羟基-3-(N-甲基-N-羟乙胺基)丙氧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
        2.3.2 聚硅氧烷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
        2.3.3 聚氨酯胶膜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羧基含量对聚氨酯性能影响
        2.4.2 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红外光谱
        2.4.3 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粘度
        2.4.4 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粒径及粒径分布
        2.4.5 接枝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微观形貌
        2.4.6 接枝改性聚氨酯胶膜的光泽度
        2.4.7 接枝改性聚氨酯胶膜的接触角
        2.4.8 接枝改性聚氨酯胶膜吸水率及吸甲苯率
        2.4.9 接枝改性聚氨酯胶膜的力学性能
        2.4.10 接枝改性聚氨酯胶膜各层元素组成及微观形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硅氧烷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原料预处理
        3.2.3 测试项目、仪器及方法
    3.3 聚硅氧烷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
        3.3.1 α,ω-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合成
        3.3.2 聚硅氧烷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
        3.3.3 聚硅氧烷嵌段改性聚氨酯胶膜的制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红外光谱
        3.4.2 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粘度
        3.4.3 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粒径及粒径
        3.4.4 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微观形貌
        3.4.5 嵌段改性聚氨酯胶膜的光泽度
        3.4.6 嵌段改性聚氨酯胶膜的接触角
        3.4.7 嵌段改性聚氨酯胶膜的耐水及耐甲苯性能
        3.4.8 聚硅氧烷嵌段改性聚氨酯胶膜的力学性能
        3.4.9 嵌段改性聚氨酯胶膜各层元素组成及微观形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硅氧烷接枝改性与嵌段改性聚氨酯性能对比研究
    4.1 前言
    4.2 聚硅氧烷接枝改性与嵌段改性聚氨酯性能对比研究
        4.2.1 水分散体的性能对比研究
        4.2.2 胶膜的性能对比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10)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用水性聚酯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化学
    1.3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1.3.1 水性多元醇研究进展
        1.3.2 多异氰酸酯体系
        1.3.3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应用
    1.4 聚酯树脂的水性化技术研究进展
        1.4.1 羧酸盐型水性聚酯
        1.4.2 磺酸盐型水性聚酯
    1.5 水性聚酯的耐水解稳定性研究
    1.6 水性聚酯的应用
        1.6.1 聚酯型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
        1.6.2 聚酯型氨基烤漆
    1.7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合成原理及实验设计
    2.1 合成原理及控制
    2.2 聚酯合成原料
        2.2.1 多元醇
        2.2.2 多元酸
    2.3 聚酯树脂的分子结构设计
    2.4 配方设计
第三章 磺酸盐型水性聚酯分散体的合成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实验步骤及工艺流程
        3.2.4 实验装置图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原料的选择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3.2 合成工艺的选择
        3.3.3 催化剂的影响
        3.3.4 回流溶剂的选择
        3.3.5 温度的控制
        3.3.6 反应时间的影响
        3.3.7 助溶剂的影响
        3.3.8 中和的影响
    3.4 产品表征及其分析
        3.4.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4.2 凝胶色谱(GPC)分析
        3.4.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3.4.4 热失重(TG)分析
        3.4.5 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测试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清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成膜机理
        4.2.1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成膜
        4.2.2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成膜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原料
        4.3.2 仪器
        4.3.3 涂膜性能测试方法
        4.3.4 清漆的配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产品性能比较
        4.4.2 -NCO/-OH 配比的影响
        4.4.3 固化温度的影响
        4.4.4 固化时间的影响
        4.4.5 亲水性功能单体用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4.4.6 红外谱图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聚酯二醇聚氨酯水乳液的合成及其耐水解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组份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 牛武. 安徽工程大学, 2018(11)
  • [2]聚酯多元醇结晶性对聚氨酯合成革性能的影响[J]. 王贺玲,马宁. 中国皮革, 2017(10)
  • [3]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涂饰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潘名玉. 武汉纺织大学, 2017(01)
  • [4]环氧—聚氨酯水分散体羟基组分的合成[D]. 罗珍珠. 湖南大学, 2014(04)
  • [5]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及其对非极性膜粘接性能的研究[D]. 颜财彬.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6]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及织物整理应用[D]. 沈玲. 苏州大学, 2013(S2)
  • [7]耐候性聚酯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D]. 李薇薇. 东华大学, 2013(03)
  • [8]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羟基组分的合成及其固化性能研究[D]. 胡军保. 湖南大学, 2011(07)
  • [9]聚硅氧烷接枝与嵌段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宗建平.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10]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用水性聚酯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刘身凯.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聚酯二醇聚氨酯水乳液的合成及耐水解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