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四师“托洛茨卡娅”案的缘起与彻底平反

新四军第四师“托洛茨卡娅”案的缘起与彻底平反

一、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之由来与彻底平反(论文文献综述)

赵静茹[1](2020)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子恢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邓子恢(1896-1972)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卓越领导人,是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皖南事变后,邓子恢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辗转皖南、淮北,领导华中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根据地群众内部,进行了诸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使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得以贯彻与实施,带领抗日根据地军民抵御了日伪军的“扫荡”与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为华中地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如何在日伪顽的夹缝中生存,根据地民生如何改善、人民如何动员,这都需要高超的政治宣传能力,邓子恢的思政工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邓子恢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于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华中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了战争形势,坚定地发展与领导华中敌后斗争,并确保国共第二次合作顺利展开,消除日伪军政治误导性宣传的不良影响,增强群众对新四军抗日的信心,推进抗日救亡运动。邓子恢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中汲取养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结合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工作经验,在群众抗日觉悟初步觉醒的华中地区,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和原则,并不断创新。邓子恢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分为国共合作初期的实践、江北敌后斗争、淮北抗日根据地建设三个阶段,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强调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目标,阐释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政治工作是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生命线,军民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抗战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目标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争取群众支持,壮大抗日力量。邓子恢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加强爱国主义与统一战线政策宣传,做好群众教育工作,处理好与国民党顽固派关系,发挥知识分子优势,分化敌、伪军阵营。邓子恢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道路上的典型实践,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保证了党对新四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绝对领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王用久[2](2016)在《以革命的大目标育人激励同志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71周年》文中指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和新四军第四师许多老战士一样,由衷地追忆缅怀敬爱的彭雪枫师长。他那脚穿草鞋身着半旧灰军装腰束插满子弹和斜挎一把左轮手抢的皮带、打着绑腿的两腿挺直站立的标准军人英姿,以及他那清晰文雅有条不紊地向部队讲话的音容笑貌,仍然萦绕在我的眼前。他真的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喻芬,赖柳生[3](2015)在《最美夕阳红:区济文和夫人长达70年生死相依》文中研究指明〔人物介绍〕区济文:生于1920年,广西贵港人。新中国成立前年仅17岁就担任中共南宁市委书记,历任新四军连指导员、华中军区电台指导员、华东军区医院副政委、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野战医院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宜山地委副书记,包头钢铁公司轨梁轧钢厂党委书记,鞍山钢铁公司钢铁设计院党委书记,柳州市市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1993年离休至今仍任中国老体协委员,

高天鼎[4](2015)在《胡耀邦与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探索人类的发展道路,意味着不断地试错和纠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各共产党国家都曾发生过的大规模冤假错案的现象。正如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给美国工人通信中所讲的:“历史活动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曲折,有迂回,甚至要付出重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同样充满了艰难曲折。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曾造成过许多冤假错案。从历史上讲,形成冤假错案的原因很多,对于以实现共产主义为革命目标的共产党人,更有其历史探索的特殊性。如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高度集中的制度弊端,激进的阶级斗争思潮等等,都是产生众多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防止再发生这些错误。小至政党、团体,大至民族、国家,都是在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中走向成熟的,可以说,纠错是一项完成其成人礼的活动。纠错活动最主要的政治标志,就是清理和纠正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平反冤假错案不仅表现了领导集团具有拨乱反正的睿智和决心,更是对历史负责的郑重态度,也是政治上走向成熟,制度上走向完善,国家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不断纠正了一些历史上的错误,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纠错机制——干部监督制度和干部审查制度。但是,由于民主建设的滞后,这套纠错制度是很不完善的,不仅长期遗留了许多未解决案件,而且还不断积累了许多新的案件。特别是建国以后,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政治运动接连不断,以致造成错误的叠加,旧案未销,新案又起,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把“左”倾路线发挥到了极致,破坏了本不健全的民主法制,造成了全社会的迫害狂潮。政治迫害的范围,上至国家主席,下到普通百姓,多达一亿人之众,冤假错案遍布全国。在“文革”结束后,能否彻底解决这些冤假错案的问题,就成为中共能否成功实现历史转折的关键。毛泽东去世之后,继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华国锋等人采取非常手段,一举抓捕了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为了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华国锋一方面积极推动落实干部政策,让一批老干部复出,重回领导岗位,为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创造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华国锋又要强调他的继承毛泽东遗志的政治正当性,不能大刀阔斧地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汪东兴还给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设置了“两个凡是”的藩篱。历史转折时期,需要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在这种“乍暖还寒”的背景下,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与随后的中组部部长的任上,率先吹响了拨乱反正的号角,推动全党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开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是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的重要内容。首先,“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落实干部政策转变为平反冤假错案,并取得初步进展;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进入高潮,形成了层层部署、逐级负责,专门机构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党上下一起动手的局面。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完成;中共十二大以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继续深入,重点转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至中共十三大之前,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案得到了全面清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完成。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历时十年之久,清理的大量案件不可胜数。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全力支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数以十万计的一线干部积极努力,保证了平反冤假错案的顺利开展。平反冤假错案的部署,是有重点分阶段展开的:首先解决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穿插处理“文化大革命”前和建国前的历史案件。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冤假错案平反工作基本完成后,重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一些重大案件和重要人物的平反工作,做过多次结论。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历史进程中,胡耀邦功不可没。1977年后,胡耀邦历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组部部长、中纪委第三书记、中央秘书长、中宣部部长、中共中央总书记等职,先后主持中组部、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日常工作,曾亲自主持平反一大批冤假错案,批示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在他其主持中组部工作期间,为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后来在中央领导岗位上,胡耀邦也一直关注并指导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进程,参与领导制订了《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参与指导了对林彪、“四人帮”集团的“两案”审判工作,为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扫清了障碍。除此之外,胡耀邦还关注许多具体案件,作出了许多指示,为一大批遭受冤屈和迫害的老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本研究共包括绪论、正文、结语和附录四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意义,梳理20多年来关于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重点专题的综合分析,指出目前学界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明确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重点介绍“文化大革命”及之前中共党史上一些重大冤假错案的形成和中共为此而开展的三次大范围的纠正工作;第二章主要内容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政治形势,华国锋和中共中央的政治态度,胡耀邦出任中组部部长的背景,以及从落实干部政策转向平反冤假错案的变化。第三章主要内容是:1977年到1978年期间,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和中组.部部长任上,为平反冤假错案、重新确立全党思想路线的推动作用,在组织领导平反工作中取得的初步进展,以及他在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推动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努力。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胡耀邦参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参与领导“两案”审判工作等。在此前后,平反冤假错案全面展开,为刘少奇、瞿秋白、习仲勋等中共高级领导人恢复了名誉,为全国各地各部门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一些重大事件作了平反决定。在此基础上,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第五章主要内容是:处理地下党、肃反、肃托等建国前历史积案,由政法系统经办的一些冤假错案,“文革”重灾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革遗留问题处理”等,以及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完成情况。结语部分:分析了平反冤假错案与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的关系。中共在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过程中,对左倾路线有了更深刻认识,使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成为全党和全民的共识。

胡益华[5](2012)在《新桂系时期广西学生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西学生军是新桂系时期成立的一支以学生军为主体的抗日救亡团体,它是在抗日战争的大环境下,新桂系与共产党,新桂系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和共产党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关系中产生的。新桂系时期广西学生军的成立是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时代背景的产物。它的成立符合当时各个派系的利益,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在这个大背景下,广西学生军作为一支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抗日救亡团体,它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抗日救亡的主题来进行的。学生军以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在抗日救亡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桂系时期,广西学生军军训包括学校和军队军训两个阶段。学校军训为提高学生军的战斗力打下了基础,而军队军训则是为学生军进行抗日实战,为提高应战力做好了准备。学生军成立后,党组织领导学生军开展了反托斗争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党组织在学生军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其为中共的抗日救亡做出了重大贡献。学生军在抗日救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抗战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西学生军是在抗日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它一开始就受到国共两党的密切关注。学生军从组建到发展,再到最后解散,这一变化过程与国共两党之间的对抗与合作是紧密相连的,这使学生军在性质、人员构成和存续时间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区别于其它团体的显着特点。广西学生军是一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救亡团体,由于经历欠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地方,加上当时的复杂的国内局势,各种派系的利益纠缠不清,学生军难免受此影响,所以,广西学生军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诸如由于本身性质的两面性导致工作难以开展、流动性大、领导体制不够健全、单兵作战能力不强、对农民的组训做得还不够等等。从学生到军人的转变是学生军自身素质提高的一个体现。新桂系组建学生军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因此,学生军的成立有利于加强新桂系在广西的政权建设与统治。由于党组织在学生军中的作用,加上学生军成员主要是青年学生,而女学生军又在抗日中表现突出,其深远影响涉及到青年运动史、党史、妇女运动史。学生军在抗日宣传和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困苦、敢于牺牲的精神将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后人。总而言之,广西学生军为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不管怎样,在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广西学生军的巨大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区济文[6](2007)在《学铁军精神 走铁军道路——广西学生军第二中队武装起义的前前后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奋起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大举进攻中国,不愿做亡国奴的广西青年学生,义愤填膺,积极要求参加抗日军队到前线杀敌。当时,广西军队掌握在桂系地方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手里。他们认为,对广西青年学生请缨抗日之事,可以利用作为扩张桂系势力的政治资本,于是,决定成立广西学生军,以第五路军总部的名义,向全省大中学招考。结果报名5000多人,录取300名,组成广西学生军

孔祥雷[7](2007)在《湖西“肃托”事件探析》文中认为发生于1939年的湖西“肃托”事件,震惊全党。对这一冤假错案的处理也经过了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湖西“肃托”事件的发生和平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区济文,王彦[8](2003)在《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之由来与彻底平反》文中研究说明

区济文,王彦[9](2000)在《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始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区济文,何竹林[10](1999)在《实事求是落实政策的楷模──回忆党中央和淮北地区老领导拨乱反正的求实精神》文中研究说明

二、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之由来与彻底平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之由来与彻底平反(论文提纲范文)

(1)抗日战争时期邓子恢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与展望
    (四)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方法
        3.主要内容
一、抗战时期邓子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与条件
    (一)客观必要性
        1.坚持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需要
        2.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需要稳固
        3.日伪顽的欺骗性宣传需要纠正
        4.群众对新四军的疑虑需要消除
    (二)现实可能性
        1.中共中央准确判断了抗战形势
        2.华中地区的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3.人民群众初步觉醒而自发斗争
    (三)思想渊源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
        2.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
    (四)主观条件
        1.成长历程中求索社会变革道路的努力
        2.闽西游击战争时期的工作经验
二、抗战时期邓子恢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脉络
    (一)在国共合作初期发硎新试(1937年4 月-1939年5 月)
        1.与闽西国民党顽固派谈判改编新四军
        2.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中
        3.组建民运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民运工作
    (二)在江北敌后斗争中肩负重任(1939年5 月-1941年2 月)
        1.审时度势地宣传党的政策
        2.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建设
        3.发展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三)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建设中全力以赴(1941年3 月-1945年8 月)
        1.指导淮北苏皖边区的根据地工作
        2.协助整顿战斗失利的新四军四师
        3.组织和领导淮北根据地整风运动
        4.领导淮北路东根据地的对顽工作
三、抗战时期邓子恢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政治工作是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生命线
        2.强调军民团结是华中抗战胜利的关键
    (二)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目标
        1.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
        2.争取群众支持,壮大抗日力量
    (三)阐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加强爱国主义与统一战线政策宣传
        2.做好群众教育工作
        3.处理好与国民党顽固派关系
        4.发挥知识分子优势
        5.分化敌、伪军阵营
四、抗战时期邓子恢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评价
    (一)基本特点
        1.继承传统,在华中抗战实践中不断创新
        2.情系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关系
        3.实事求是,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二)历史作用
        1.保持了党对军队和根据地的绝对领导
        2.提高了新四军部队的战斗力
        3.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三)现实启示
        1.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2.坚持实事求是正确思想,克服主观主义的错误倾向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
        4.重视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加强社会团体的思政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胡耀邦与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研究的三个阶段
        (二) 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研究中的重点专题
        (三) 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共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及纠正机制
    一、中共建政前的冤假错案及纠正机制
        (一) 中共建政前的冤假错案
        (二) 中共建政前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二、建国前十七年的冤假错案概述
        (一) 中共建政初期的冤假错案问题
        (二) 1960年代初期的纠错工作和“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概述
        (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冤假错案
        (二) “文化大革命”中后期的落实干部政策工作
第二章 从落实干部政策到平反冤假错案
    一、落实干部政策工作面临的政治形势
        (一) 落实干部政策工作陷入“两难”境地
        (二) “两个凡是”的提出及影响
        (三) 老干部的复出与拨乱反正中坚力量的形成
    二、胡耀邦出任中组部部长
    三、从落实干部政策转向平反冤假错案
第三章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序曲(1977-1978)
    一、中组部拨乱反正的初步实现
        (一) 召开整风会议,整顿组织部门
        (二) 建立健全平反冤假错案的组织机构
        (三) 召开疑难案例座谈会
        (四) 创办《组工通讯》
        (五) 与时俱进地调整审干政策
    二、全党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一) 中央党校的“三次路线斗争”讨论
        (二)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三、平反冤假错案的起步
        (一)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平反
        (二) “彭黄张周”冤案的初步平反
        (三) 复查“四清”运动中的冤案
        (四) “恶攻”案件的初步处理
        (五) 内蒙三大冤案的平反
        (六) 知识分子冤假错案的初步平反
        (七) 为右派分子摘帽、改正
    四、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突破口
        (一) 平反冤假错案成为中央工作会议的重要主题
        (二) 天安门事件的平反及舆论宣传
        (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
第四章 平反冤假错案的全面展开(1979-1982)
    一、奠定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础的两件大事
        (一) 进行“两案”审判
        (二) 通过《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中共高级领导人的平反
        (一)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二) 为瞿秋白恢复名誉
        (三) 为“彭罗陆杨”反党集团平反
        (四) 为习仲勋所涉一系列冤案平反
    三、全国各地、各部门重大事件的平反
        (一) 为中组部冤案平反
        (二) 为文艺界冤案平反
        (三) 解决“一月夺权”的问题
        (四) 为部分民族地区冤假错案平反
        (五) 为潘汉年冤案平反
    四、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第五章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完成(1983-1987)
    一、从平反冤假错案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二、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处理
        (一) 处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
        (二) 解决肃反、肃托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 全面复查纠正政法系统经办的冤假错案
        (四) 广西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工作
    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基本完成
结语
参考文献

(5)新桂系时期广西学生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由及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广西学生军成立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背景
        (一) 国际上对学生军训的重视
        (二) 依靠国联不现实
        (三) 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
    二、国内背景
        (一) 受全国学生军训之风的影响
        (二) 新桂系对教育和军事的重视
        (三)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四) 蒋桂矛盾消长沉浮的结果
第二章 广西学生军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一、广西学生军的军训活动及其特点与影响
        (一) 军训的两个阶段
        (二) 军训的主要特点
        (三) 军训的重要影响
    二、广西学生军反对托派的斗争及其效果
        (一) 反对托派斗争的主要情形
        (二) 反对托派斗争的显着效果
    三、广西学生军的党组织活动及其影响
        (一) 党组织活动的主要情形
        (二) 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影响
    四、广西学生军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积极表现及重要影响
        (一) 积极表现
        (二) 重要影响
第三章 广西学生军的主要特点
    一、性质的两面性
    二、成员以学生为主
    三、学生军与一般的正规军不同
    四、女学生军表现突出
    五、与工农紧密结合
    六、存在时间较短
第四章 广西学生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军性质的两面性导致工作难以开展
    二、学生军流动性大
    三、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四、领导体制不够健全
    五、单兵作战的能力不够强
    六、对农民的组训做得还不够
第五章 广西学生军的历史作用与深远影响
    一、广西学生军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中的作用
        (一) 提高了组织纪律性
        (二) 改变了懒散骄惰的生活作风
        (三) 提高了抗日作战的能力
        (四) 坚定抗日思想和提高知识与技能
    二、学生军在新桂系政权建设中的作用
    三、对青年运动史、党史、妇女运动影响深远
    四、学生军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7)湖西“肃托”事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湖西“肃托”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二、湖西“肃托”事件的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
三、湖西“肃托”事件的深刻历史教训

(8)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之由来与彻底平反(论文提纲范文)

一、凭空炮制“托案”
二、广西学生军的中共组织
三、个别平反“托案”
四、彻底平反“托案”

四、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之由来与彻底平反(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日战争时期邓子恢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 赵静茹.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2]以革命的大目标育人激励同志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71周年[A]. 王用久. 铁流(33), 2016
  • [3]最美夕阳红:区济文和夫人长达70年生死相依[J]. 喻芬,赖柳生. 当代广西, 2015(22)
  • [4]胡耀邦与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研究[D]. 高天鼎. 中共中央党校, 2015(03)
  • [5]新桂系时期广西学生军研究[D]. 胡益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12(09)
  • [6]学铁军精神 走铁军道路——广西学生军第二中队武装起义的前前后后[A]. 区济文. 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 2007
  • [7]湖西“肃托”事件探析[J]. 孔祥雷. 党史文苑, 2007(02)
  • [8]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之由来与彻底平反[J]. 区济文,王彦. 文史春秋, 2003(01)
  • [9]新四军四师“托派”案件始末[J]. 区济文,王彦. 广西党史, 2000(05)
  • [10]实事求是落实政策的楷模──回忆党中央和淮北地区老领导拨乱反正的求实精神[J]. 区济文,何竹林. 广西党史, 1999(04)

标签:;  ;  ;  ;  ;  

新四军第四师“托洛茨卡娅”案的缘起与彻底平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