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持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桐城白银为例

资源型城市持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桐城白银为例

一、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以铜城白银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邓伟[1](2020)在《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能源资源的战略保障基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共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占城市总量的39.9%,其中将近79%已陆续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乏力的严峻问题。在实践中,一部分资源型城市在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扶持下完成了转型工作,但大多数尚未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其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影响因素复杂、转型效果参差不齐、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主导产业方向不明等,成为困扰资源型城市的难点、痛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以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为切入点,沿着主体、内容、客体三条主要脉络,对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转型主体职能的定位,构建了创新驱动体系的主体结构,完善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动力模型;通过对产业结构内在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生命周期、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相互关系的分析,探讨了转型升级时机与模式的选择策略;通过分析主导产业在破解资源、制度和技术锁定效应中的关键作用,确定了主导产业选择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地位。在实证分析中,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QR)和68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影响转型升级的4类8个指标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指标对转型升级的影响最为显着,且存在异质性;其中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地区影响超过其他地区;发展阶段异质性表现为:除衰退型外,科技创新对其他三类城市影响均显着。此外,其他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和发展阶段异质性。在案例分析中,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案例城市转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投入是案例城市转型效果欠佳的关键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比较案例城市35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率,对主导产业的优选次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从产业发展、竞争力、效益等角度,综合考虑其投入产出的效率值,并结合城市的产业基础、资源状况、发展阶段以及相对优势确定主导产业的优选次序。论文的创新点如下:(1)首次定义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三大基本要素——主体、内容、客体。转型主体应包含一切利益相关者,尤其强调劳动者个人的作用,该主体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或依附企业主体存在。客体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源型城市产业间形成的经济技术关系和数量占比关系、产业构成及资源在产业间的具体配置情况。内容指一切已经、或存在潜在可能性的,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的总和。对三大基本要素的界定,明确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有助于以此为基础搭建结构清晰的理论分析框架,有的放矢的对转型升级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提出了创新体系内部主体结构及职能地位的设计。本文通过对主体结构及职能地位的设计,强调了“科技创新人才”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动力模型中的核心地位,完善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动力模型,有助于解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表面化和盲目化、动力源泉无法聚焦的难点与痛点问题。(3)本文将分位数回归分析法引入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分位数回归分析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均值的局限性,给出被解释变量的全面信息,减小异常值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在应用中,一方面研究各影响因素在总体上的影响显着性及各分位点上的显着性,另一方面将分类样本代入模型,分析区域异质性和发展阶段异质性。这一方法从多个维度分析研究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使结果更加稳健有效、细致全面。

程胜龙[2](2019)在《基于“156项工程”的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演进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中叶,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国家而诞生,历经长期战乱洗礼的新中国百业待兴。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对于新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尤其是在重工业方面,新中国几乎是一穷二白。特定历史条件下对苏联的选择以及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如同助力器,使新中国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156项工程”是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的关键性工程,工程项目遍布新中国的广阔土地,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于对资源分布、国防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工业项目都布置在了内陆地区,尤其是我国中、西部等不易受军事威胁且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在此背景下,地处西北内陆而又资源丰富的甘肃地区迎来了一次大好的发展机遇,“156项工程”中就有8项布置在了甘肃,分布在兰州和白银两地,其中6项布置在兰州,2项布置在白银。落建在白银的两大“156项工程”迅速改变了白银地区荒芜的历史,也促成了白银市的诞生,白银市也因此成为“因矿成名,因企设市”城市的典型代表。文章以“156项工程”为线索,演绎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演进历程,归纳演进特征,总结演进规律。文章从共分为内容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有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研究方法及框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第二章主要论述”一五”时期苏联援华“156项重点工程”的情况,两大工程项目选址白银的原因并对落建白银的两大工程项目进行分别介绍,随后论述“156项工程”落建白银后对白银城市诞生发展的促生作用;第三章对白银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历程进行梳理,并对白银市城市规划的演进历史进行分期;第四章对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动力机制演进进行研究。分析历版总体规划编制的动力机制,及其与两大“156项工程”关系;第五章,论文对白银市历版总规中城市空间格局演进的研究。论述空间格局的演进特征、趋势及原因;第六章对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思想范型演进进行研究,分析历版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想范性的演进历程及不同范型对白银市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对白银市历版总体规划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并对下版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建议;第八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

狄向辉[3](2018)在《华夏铜城有限公司铜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项目的商业计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如美、英、日、澳等国,都把创意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上来。创意产业具有很多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制造业来说,其材料成本低廉、耗能少、污染小,而且产出高,附加值高。据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全国以铜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公司大约有3000多家,约生产了90%的铜工艺品。但国内的铜文化产业公司在发展中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垂直型平台化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创意产业的运营水平低下,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富有创意、附加值高、牵动力强、辐射力广的原创性产品,行业内没有形成联合市场开发格局和品牌联动效应等。鉴于以上铜文化产业发展出现的突出问题,华夏铜城有限公司于2017年构想建立铜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该项目将以垂直型资源平台建设为主旨,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和产业联盟等铜文化产业利益相关主体的优势资源,打造铜文化创意产业智库、铜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和城市资产增值平台。由此,该项目建设涉及到的商业模式、市场分析、运营策略等商业计划的研究,将是论文核心的研究主题。论文借助于文献分析、市场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垂直型平台建设理论、竞争战略、产业链整合、财务管理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市场需求分析与营销策略、投融资管理与风险管控以及行动计划等商业计划关键要素的分析挖掘,对该项目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而规范的科学研究。论文提出“垂直化发展、全产业运营、品牌化塑造、科学化管理”的商业模式,从而有效实现文化产业创意、研发、制造、服务的有效整合。论文对铜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项目的商业计划研究,一方面将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的角度探究项目的商业价值和运营模式,从而有效保证该项目健康、良性的发展,为投资者的关注提供科学保障;另一方面,论文对文化创意项目基于垂直型平台的全产业链整合的研究成果将对文化产业及其创业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谢萍[4](2014)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以萍乡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资源的不断衰竭以及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正确选择接续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是当前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萍乡是一个以煤立市、典型的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矿城市,目前产业发展面临着众多问题。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接续产业跟进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萍乡城市及其产业特征的情况,对萍乡市产业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选择出了适合其发展的接续主导产业。首先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研究评述;其次对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选择等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再次对萍乡市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产业转型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其总体上转型优势和机遇比较突出,具有良好的转型环境;接着构建了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模型,对萍乡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萍乡的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枯竭,采掘业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优势地位在下降,产业发展动力也有所不足,产业发展已逐步由煤炭资源开始采转向其它资源及相关的加工制造业,萍乡应着力于把中间品制造业和深加工制造业作为当前的接续产业;最后,在以上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本文针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刘春燕,谢萍,毛端谦[5](2014)在《资源衰退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萍乡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不断衰竭以及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如何选择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是当前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萍乡是一个以煤立市、典型的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矿城市,目前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煤炭工人就业、再就业困难等问题。利用PCDL模型对萍乡市产业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萍乡的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枯竭,采掘业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优势地位在下降,产业发展动力有所不足,产业发展已逐步由煤炭资源开始采转向其它资源及相关的加工制造业。因此,萍乡应着力于把中间品制造业和深加工制造业作为当前的接续产业。

鲁丽婷[6](2012)在《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以朔州市为例》文中提出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可枯竭性,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实现产业成功转型的关键是新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因此,正确选择并加大力度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战略选择和重中之重。本文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接续产业跟进理论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一般过程。之后在基于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朔州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成长期的资源型城市朔州市如何选择主导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型和指标体系,选择出朔州市的主导产业,以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参考。全文分为六章,前两章介绍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第三章在结合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四大原则,并提出了在判定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选择主导产业的方法;第四章首先分析了朔州市的经济发展概况,发现朔州产值集中度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现有主导产业单一等问题,新的主导产业选择成为必然。第五章采用了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朔州市的主导产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这四大产业。第六章为论文结语,对文章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林柯,李晗[7](2011)在《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反思——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文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西部地区众多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各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纷纷谋求城市转型。然而,无论是从理论的研究还是从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白银市转型的具体过程和做法,从其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地方政府与非地属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系、转型所需要的财力不足、失业与再就业、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人才短缺与流失等五个方面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以期对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素军[8](2011)在《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 ——以甘肃典型资源型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型城市的出现及其走向资源枯竭,是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的展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了一批以开采矿产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经过50至60年的开采,这些矿山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资源枯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资源型城市的工人失业、城市经济急剧下滑、环境污染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现,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成为了我国理论界研究和各级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论文从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人手,展开了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特别是甘肃作为西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化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开始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既有资源已近枯竭的资源型城市,也有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资源型城市,还有正在开发或处于成长期的一些矿区或区域,以甘肃的资源型城市为例,展开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路径分析,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从资源型城市特别是资源已经或接近枯竭的资源型城市看,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还有文化方面的。具体说,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园区建设、土地整理、就业和人口迁移、城市与区域互动、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时,本文展开了多角度的考察,并试图从这些方面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多条途径。在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具体方法上,本论文采用的是总分法。在篇章布局上,本论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综述了国内外理论界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成果,由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进行的相对较早,而且体制不同,其理论研究成果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在综述时较为简要;由于近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较为突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在综述时从阶段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着重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状和甘肃一些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和部分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的实证分析,指出矿产资源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实际上是重新发现和培育城市竞争新优势的过程,可以采取土地资源替代、劳动替代、资本接续和替代、技术接续和替代等形式,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城市与区域互动,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五条路径,主要有产业重构、土地再开发、人力资源转化、创新发展和城市与区域互动等,提出加快培育资源型城市的微观经济主体,对大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实施大中小企业共生;采取土地整理和土地再开发的方式,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的旧城改造和发展新区,打造产业聚集和宜居的空间聚集体;树立人力资源的新观念,将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环境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资源型城市打造成资金、信息、人流、物流不断汇集的经济“洼地”,利用民间资金和外资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实施城市转型和区域开发互动,既要发挥资源型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要注重周边区域对城市转型的支撑作用,推进资源型城市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融合。最后,对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指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趋势,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论文的研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试图探索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径。这里,一个基本的观点是既不能把资源型城市转型简单地等同于城市的经济转型,也不能把资源型城市转型简单地等同于资源型企业的转型,而应当把资源型城市放到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考察,涉及城市的重新定位,经济、文化转型,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构,城市与区域的关系等等,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和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并没有把具体的转型案例作为研讨的重点,同时对我国中东部与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特征也没有分开论述,而是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般问题展开的,或许这种研究方式更有利于透过现象看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问题。当然,由于本论文涉及的问题相对较多,在一些方面的论述可能还不够深、不够透,还需要继续进行跟踪研究。

王静[9](2011)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以白银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构成了我国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主体,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然而,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资源枯竭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资源枯竭型城市很难适应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其经济发展更加缓慢,与其它地区相比,甚至有持续倒退的危险和现象。所以,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资源型城市的概况着手,明确了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分类、特点、作用,进而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考察了国外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实践和主要经验。在此基础上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为例,分析其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如何促使其成功转型的一些对策及建议。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第二章介绍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况以及国外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实践和主要经验;第三章、第四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主要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促进白银市经济成功转型的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

李宠华[10](2010)在《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的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的困难和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甘肃省、白银市更是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扩大内需政策、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等政策机遇,为白银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白银市的产业结构,探讨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助推白银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银市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银市产业结构的特征、问题的成因、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优化调整的对策。(1)对白银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现状、转换能力、熵指数、合理化、结构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就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产业结构的特点与问题: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的非自然历史性;产业结构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二、三产业;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三次产业结构整体转换能力弱;产业结构单一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高度错位;产业结构效益低下;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结构;工业结构主要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结构;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波动性大。研究表明,白银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总体仍然处于初级阶段。(2)指出了白银市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9个关键问题:三大产业的结构偏差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产业发展活力的激发、产业多元化发展、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兰白产业一体化协调发展、人才贫乏与创新机制不健全、新兴产业的培育。(3)根据白银市工业化进程尚处于前期阶段和资源型城市的现实,采用因子分析法,选择并确定了白银市的工业主导产业,即有色金属产业、能源产业、化工产业,构建了主导产业及接续主导产业体系。(4)从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机遇的角度,提出白银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基本战略目标—“保一优二扩三”,及相应的调整方向、原则、思路与对策。

二、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以铜城白银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以铜城白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经济增长理论
        2.1.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1.3 生命周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2.1.4 产业结构理论与主导产业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相关的研究
        2.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容研究
        2.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法研究
        2.2.4 文献评述
3 基于主体-内容-客体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分析
    3.1 基本概念
    3.2 我国资源型城市及其产业结构的形成
        3.2.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分布与分类
        3.2.2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与特点
    3.3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要素的界定
        3.3.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体
        3.3.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内容
        3.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客体
    3.4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成因分析
        3.4.1 转型升级主体职能定位产生的影响
        3.4.2 经济增长与生命周期等因素产生的影响
        3.4.3 资源型城市锁定效应产生的影响
    3.5 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分析框架
        3.5.1 构建主体明晰的创新动力模型
        3.5.2 确定转型升级时机的科学方法
        3.5.3 比较选择转型升级的适宜模式
        3.5.4 结合主导产业有效破解锁定效应
    3.6 本章小结
4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
        4.1.2 构建模型
    4.2 总体样本回归分析
    4.3 区域与城市异质性分析
    4.4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解析
5 转型效果评价与主导产业选择:以衡阳为例
    5.1 衡阳市的选择动因
    5.2 衡阳市转型效果评价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 衡阳市主导产业优选分析
        5.3.1 主导产业优选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
        5.3.2 基于DEA的主导产业优选模型
        5.3.3 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清晰界定主体职能地位
        6.2.2 精准把握转型升级时机
        6.2.3 因地制宜选择转型升级模式
        6.2.4 科学评估确定主导产业
        6.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总体策略
    6.3 论文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156项工程”的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时间界定
        1.3.2 空间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与白银市的城市发展
    2.1 苏联援华“156 项工程”概况
        2.1.1 “156 项工程”的背景
        2.1.2 “156 项工程”的诞生历程
        2.1.3 “156 项工程”的布局
    2.2 “156 项工程”选址白银的原因分析
        2.2.1 白银丰富的矿产资源
        2.2.2 白银地理位置优势
        2.2.3 白银悠久的采矿历史
        2.2.4 国家行政政策的支持
    2.3 “156 项工程”的落建与白银城市的诞生
        2.3.1 两大工程的落建
        2.3.2 企业入轨运营
        2.3.3 白银市诞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56项工程”导向下的白银市总体规划编制历史回顾
    3.1 白银市城市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期
        3.1.1 白银市建制沿革回顾
        3.1.2 基于“156 项工程”的白银市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
    3.2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程回顾与分期
        3.2.1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回顾
        3.2.2 “基于156 项工程”的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演进分期
    3.3 初创形成期(1954—1957 年)
        3.3.1 1955 年《白银市(郝家川)初步规划》
        3.3.2 1956 年《白银市初步规划》
        3.3.3 1957 年《白银市规划新方案》
        3.3.4 阶段演进特征小结
    3.4 波动与停滞期(1958—1976 年)
        3.4.1 1960 年《白银市总体规划》
        3.4.2 1965 年《兰州市白银区(郝家川)总体规划》
        3.4.3 阶段演进特征小结
    3.5 恢复重启期(1977—1984 年)
        3.5.1 1978 年《兰州市白银区总体规划》
        3.5.2 阶段演进特征小结
    3.6 转型发展期(1985 年—至今)
        3.6.1 1987 年《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2000 年)》
        3.6.2 2001 年《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
        3.6.3 2007 年《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局部调整》
        3.6.4 2015 年《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
        3.6.5 阶段演进特征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动力机制演进
    4.1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演进的动力因素分析
        4.1.1 国家的行政决策的推动
        4.1.2 “156 项工程”发展的推动
        4.1.3 城市转型发展诉求的推动
        4.1.4 行政区划调整的推动
        4.1.5 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推动
    4.2 历版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动力关联解析
        4.2.1 “156 项工程”与第一版总规
        4.2.2 “大跃进”与第二版总规
        4.2.3 撤销建制与第三版总规
        4.2.4 改革开放与第四版总规
        4.2.5 恢复建制与第五版总规
        4.2.6 转型发展与第六、七版总规
    4.3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动力机制演进特征分析
        4.3.1 国家政策是推动演进的直接动力
        4.3.2 “156 项工程”是推动演进的动力根源
        4.3.3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演进的动力具有综合性
        4.3.4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演进的动力具有典型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格局演进
    5.1 白银市城市空间的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地形条件的制约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
        5.1.2 交通线路的约束与引导
        5.1.3 “156 项工程”的影响
        5.1.4 国家政策和规划思想的影响
        5.1.5 城市转型及城市性质转变的影响
        5.1.6 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的影响
    5.2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白银市城市空间演进特征
        5.2.1“156 项工程”对城市空间演进影响明显
        5.2.2 城市空间不断扩大,“东业西居”格局长期保持
        5.2.3 城市空间拓展呈现“居”快“业”缓
        5.2.4 城市空间拓展在时空上呈现“N”形
        5.2.5 城市空间拓展以“向西向南”为主
    5.3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工业空间的演进
        5.3.1 工业用地占比较高
        5.3.2 工业与生活用地经历“分-合-分”的演进过程
        5.3.3 工业用地向南拓展明显
    5.4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居住空间的演进
        5.4.1 比例不断增高
        5.4.2 居住用地向西拓展明显
    5.5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空间的演进
        5.5.1 绿地的延续性强
        5.5.2 公共绿地占比增高
    5.6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中行政及商业空间的演进
        5.6.1 与行政区划变动及国家经济制度相呼应
        5.6.2 从“一核到多核,集中到分散”的演进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思想范型演进
    6.1 历版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范型演进回顾与分期
        6.1.1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范型演进回顾
        6.1.2 白银市历版总体规划思想范型演进分期
    6.2 各阶段城市规划思想范型演进历程及对白银城市的影响
        6.2.1 苏联模式主导阶
        6.2.2 自主探索发展阶段
        6.2.3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主导阶段
        6.2.4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主导阶段
    6.3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思想范型演进特征分析
        6.3.1 国家政策是推动思想范型演进的直接动力
        6.3.2 “156 项工程”始终影响着思想范型的演进
        6.3.3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思想范型的演进具有代表性
        6.3.4 白银市城市规划思想范型的演进具有复杂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评价
    7.1 历版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查
    7.2 历版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对白银市城市发展的意义
        7.2.1 第一版:1957 年《白银市总体规划》
        7.2.2 第二版:1960 年《白银市总体规划》
        7.2.3 第三版:1965 年《兰州市白银区(郝家川)总体规划》
        7.2.4 第四版:1978 年《兰州市白银区总体规划》
        7.2.5 第五版:1987 年《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2000 年)》
        7.2.6 第六版:2001 年《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
        7.2.7 第七版:2015 年《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
    7.3 对下版白银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建议
        7.3.1 总结历史经验,延续规划脉络
        7.3.2 利用工业基础,促进转型发展
        7.3.3 树立区域眼光,注重区域协作
        7.3.4 提升环境品质,创建宜居城市
        7.3.5 保护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华夏铜城有限公司铜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项目的商业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商业计划的研究规范
二、文化创意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述评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平台化商业模式设计的研究概述
三、企业概述
    (一)发展概述
    (二)组织结构
    (三)生产设施及工艺装备水平
四、项目建设概述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项目定位
    (三)项目建设方案
    (四)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
五、项目的商业模式设计
    (一)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主张
    (二)利益诉求的实现机制
    (三)价值链价值的传导
    (四)项目的盈利模式
六、项目的市场环境和营销策略
    (一)市场需求分析
    (二)营销战略
    (三)整合营销策略
    (四)市场潜在收益分析
七、项目的投融资与风险控制
    (一)项目的投融资分析
    (二)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八、项目控制与实施
    (一)实施时间表
    (二)项目管理的甘特图
    (三)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九、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评价
    (二)社会效益评价
    (三)项目结论
附录
    焦点访谈提纲
附表
    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
    附表4:年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5:新增劳动定员及工资福利表
    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7: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表(单位:万元)
    附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附表9: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附表10: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
    附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附表12: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附表13:敏感性分析
    附表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参考文献
致谢

(4)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以萍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评述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概述
    2.1 资源枯竭型城市概述
        2.1.1 资源枯竭型城市形成及定义
        2.1.2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数量及分类
    2.2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
        2.2.1 资源型产业概念
        2.2.2 资源型产业转型内涵
    2.3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产业发展规律及特征
        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律
        2.3.2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特征
    2.4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必要性
3 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选择
    3.1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接续的理论基础
        3.1.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3.1.2 接续产业跟进发展理论
    3.2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接续的概念框架
        3.2.1 政策分析框架
        3.2.2 接续主导产业概念
    3.3 接续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3.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3.3.2 协调稳定发展原则
        3.3.3 市场化原则
        3.3.4 动态比较原则
4 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市特征分析
    4.1 区域概况
    4.2 萍乡市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4.2.1 产业构成不均衡,产业结构单一
        4.2.2 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竭
        4.2.3 资源产业税收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困难
        4.2.4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4.2.5 煤炭工人就业、再就业困难
    4.3 萍乡市产业转型环境 SWOT 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5 萍乡市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5.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2 接续产业定量选取过程
        5.2.1 工业化阶段分析(P)
        5.2.2 产业竞争力分析(C)
        5.2.3 产业发展动力分析(D)
        5.2.4 区位分析(L)
    5.3 萍乡市接续产业选取结果与讨论
6 萍乡市产业结构转型对策建议
    6.1 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延伸资源型产业链
    6.2 发展接续主导产业,坚持多元发展
        6.2.1 发展农业
        6.2.2 发展制造业
        6.2.3 发展旅游业
    6.3 以顶层设计思路,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6.3.1 制定和完善资源型产业整体发展规划
        6.3.2 加快推动政企改革
        6.3.3 创造良好的产业转型的环境
        6.3.4 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
        6.3.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资源衰退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萍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萍乡市产业发展情况
    2.1产业结构单一
    2.2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竭
    2.3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4煤炭工人就业、再就业困难
3 PCDL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工业化阶段分析(P)
    3.2产业竞争力分析(C)
    3.3产业发展动力分析(D)
    3.4区位分析(L)
4结论与讨论

(6)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以朔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2.3 本文创新点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1.3.2 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
        1.3.3 主导产业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现状
        2.1.1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相关研究现状
        2.1.2 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研究现状
    2.2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
        2.2.1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2.2.2 接续产业跟进式发展理论
        2.2.3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过程
        2.2.4 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式
3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与一般过程
    3.1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3.1.1 立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原则
        3.1.2 遵循地域分工和动态比较优势原则
        3.1.3 符合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原则
        3.1.4 兼顾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要求和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特殊要求
    3.2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过程
        3.2.1 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判定
        3.2.2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
        3.2.3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因子分析法
4 朔州市产业发展现状与评价
    4.1 朔州市概况
        4.1.1 区位与行政划分
        4.1.2 朔州资源概况
        4.1.3 朔州经济发展概况
    4.2 朔州产业发展问题识别
        4.2.1 产值集中度高
        4.2.2 资源依赖性强
        4.2.3 现有主导产业单一
        4.2.4 产业结构层次低
5 朔州市主导产业选择
    5.1 朔州市主导产业的备选空间
        5.1.1 朔州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判定
        5.1.2 朔州市主导产业备选空间
    5.2 朔州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5.2.1 朔州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分析
        5.2.2 朔州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数值的确定
    5.3 朔州主导产业选择的综合分析
        5.3.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5.3.2 以因子贡献率为权得出行业综合排名
        5.3.3 朔州市主导产业的确定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 ——以甘肃典型资源型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
        1.1.2 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的思路和层次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文献述评
    2.1 对有关概念的界定
        2.1.1 资源型城市及资源枯竭型城市
        2.1.2 关于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解释
    2.2 矿产资源开发生命周期和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理论
        2.2.1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
        2.2.2 对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研究
    2.3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最新进展
        2.3.1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的研究
        2.3.2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问题的研究
        2.3.3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2.3.4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的研究
        2.3.5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个案研究
        2.3.6 对资源型城市其他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3.1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出现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3.1.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及其分布
        3.1.2 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
    3.2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实践探索
        3.2.1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所经历的阶段
        3.2.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模式
    3.3 对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一般分析
        3.3.1 重新发现和培育资源型城市的优势
        3.3.2 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企业发展模式的转换
        3.3.3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产业代谢
第四章 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证分析
    4.1 甘肃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1.1 甘肃的资源开发与资源型城市
        4.1.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2 甘肃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践
        4.2.1 "资源替代,优势再造"——"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的转型
        4.2.2 "引资改造,多角发展"——"中国铜城"白银市的转型
        4.2.3 "产业延伸,循环经济"——"中国镍都"金昌市的经济转型
        4.2.4 "城乡一体,宜居城市"——"西部钢城"嘉峪关市的城市转型
    4.3 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般分析
        4.3.1 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点聚集和点扩散现象
        4.3.2 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因素
        4.3.3 选择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的四个条件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选择之一——产业重构
    5.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重构的两大趋势
        5.1.1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1.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5.1.3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2 资源型城市产业重构的主要方式
        5.2.1 以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5.2.2 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企业集群
        5.2.3 腾笼换鸟,实施产业置换
    5.3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微观市场主体培育
        5.3.1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退出
        5.3.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大企业的流程再造
        5.3.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大中小企业共生
    5.4 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重构的保障措施
        5.4.1 实施有差别的区域发展政策
        5.4.2 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
        5.4.3 实施适当的财税政策倾斜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选择之二——土地整理
    6.1 土地整理与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
        6.1.1 土地整理的涵义、特征和目标
        6.1.2 我国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和特征
    6.2 国外经验与我国的城市土地整理模式
        6.2.1 国外的经验
        6.2.2 我国的城市土地整理模式
    6.3 我国资源型城市土地开发再利用的方向
        6.3.1 通过对城区土地的功能划分发展宜居城市
        6.3.2 通过对矿山的再开发发展工业旅游
        6.3.3 通过对矿区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发展现代农业
第七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选择之三——人力资源开发
    7.1 我国资源型城市就业现状分析
        7.1.1 我国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就业的简要情况
        7.1.2 我国资源型城市劳动力的主要特征
        7.1.3 对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7.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劳动力流动
        7.2.1 劳动力迁移的三种类型
        7.2.2 政府在人力资源迁移中的作用
    7.3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人力资源培育
        7.3.1 开发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一定要重视情感培育
        7.3.2 开发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一定要重视智力投入
        7.3.3 开发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一定要给予政策扶持
    7.4 促进资源型城市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途径
        7.4.1 推进社区就业
        7.4.2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
        7.4.3 劳务派遣
第八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选择之四——创新发展
    8.1 关于创新理论的有关综述
        8.1.1 关于创新理论的一般性研究
        8.1.2 关于城市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城市中作用
    8.2 技术创新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8.2.1 技术创新在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
        8.2.2 技术创新是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软肋
        8.2.3 努力打造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创新技术平台
    8.3 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多元创新主体
        8.3.1 关于资源型城市中创新主体的一般分类
        8.3.2 资源型城市转型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
        8.3.3 资源型城市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
    8.4 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8.4.1 体制创新——打破原有体制的"路径依赖"
        8.4.2 机制创新——构建推进城市转型的内在动力
        8.4.3 环境创新——营造推进城市转型的外部条件
第九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选择之五——区域互动
    9.1 城市—区域及其之间的互动
        9.1.1 关于"城市—区域"的概念
        9.1.2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作用
    9.2 资源型城市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度分析——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9.2.1 资源型城市与周边区域融合度的一般分析
        9.2.2 案例分析一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9.3 资源型城市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方式和互动机制
        9.3.1 资源型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三种联系方式
        9.3.2 资源型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互动机制
        9.3.3 资源型城市实施区域互动的环境营造
第十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趋势
    10.1 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转型
        10.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10.1.2 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系
        10.1.3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结合点
        10.1.4 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尝试
    10.2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努力方向
        10.2.1 发展企业集群
        10.2.2 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10.2.3 发展生态城市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必须把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放到更广阔的视野来考虑
    11.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加快体制创新
    11.3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
    11.4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的探索仍需深入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以白银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近年来的研究动态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
    一、资源型城市概述
        (一) 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内涵
        (二) 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三)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四) 资源型城市的作用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状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三)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目标和战略
第二章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和主要经验
    一、国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
        (一) 德国莱茵-鲁尔区转型实践
        (二) 法国洛林转型实践
        (三) 英国伯明翰转型实践
        (四) 美国休斯敦转型实践
        (五) 日本九州转型实践
    二、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经验
        (一) 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 构建全面的财税和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三) 重视推动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长效机制的构建
第三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的经济转型分析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的经济发展概况
        (一) 整体状况
        (二) 采掘业发展历程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以铜为主的资源日趋枯竭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过于单一化
        (三) 财政自给率低
        (四) 体制上的障碍
        (五) 民生和社会保障问题
        (六)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第四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实现经济转型的对策和途径
    一、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 加强深部找矿,加大资源勘探力度
        (二)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延伸资源产业链条,获取较高附加值
        (二)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三) 实现主导产业的多元化战略,加快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
    三、发挥政府在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一) 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
        (二) 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一) 实行转移支付
        (二) 充实专项社会保障基金
    五、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体系和加强行政执法力度
        (一) 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体系
        (二) 加强资源开采的行政执法力度
    六、发挥企业在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主体作用
        (一) 大中型企业是龙头
        (二)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七、建立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专门机构
        (一) 建立专门机构
        (二) 专门机构的作用
    八、更新观念,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一) 提高招商引资的能力
        (二)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为白银经济转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三) 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
        (四)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为城市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五) 以兰白都市经济圈为契机,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白银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1.3.1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1.3.2 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1.4 对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总体评价
    1.5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和难点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研究的难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产业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2.1.1 产业的概念
        2.1.2 三次产业分类法
        2.1.3 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
    2.2 产业结构概述
        2.2.1 产业结构的概念
        2.2.2 产业结构的演变理论
        2.2.3 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2.2.4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2.3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3.1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3.2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2.3.3 主导产业的概念及选择基准
3 白银市产业结构分析
    3.1 白银市概述
        3.1.1 历史沿革、自然及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3.1.2 白银市在全国及甘肃省的重要地位
        3.1.3 白银市经济结构的阶段性特征
    3.2 白银市产业结构分析
        3.2.1 白银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整体分析
        3.2.2 白银市各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3.2.3 白银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与问题
    3.3 白银市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3.1 三大产业的结构偏差调整问题
        3.3.2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升级问题
        3.3.3 产业发展活力的激发问题
        3.3.4 产业多元化发展问题
        3.3.5 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
        3.3.6 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问题
        3.3.7 兰白产业一体化协调发展问题
        3.3.8 人才贫乏,创新机制不健全问题
        3.3.9 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问题
4 白银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采用的方法—因子分析法
        4.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4.2.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4.2.3 用因子分析选择主导产业的基本步骤
        4.2.4 白银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特别说明
    4.3 主导产业选择与分析
        4.3.1 量化计算
        4.3.2 白银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因子分析
        4.3.3 白银市主导产业的确定与评价
    4.4 白银市主导产业体系构建
5 白银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5.1 白银市三次产业调整的方向与基本目标
    5.2 白银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原则
        5.2.1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
        5.2.2 立足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原则
        5.2.3 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战略原则
        5.2.4 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
        5.2.5 技术进步原则
        5.2.6 培育大企业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原则
    5.3 白银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5.3.1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纠正三次产业结构偏差
        5.3.2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速各个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5.3.3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激活产业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
        5.3.4 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接续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5.3.5 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5.3.6 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5.3.7 准确定位,促进兰白产业一体化协调发展
        5.3.8 吸引人才,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5.3.9 把握机遇,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编的着作
导师简介

四、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以铜城白银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D]. 邓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2]基于“156项工程”的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演进研究[D]. 程胜龙.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3]华夏铜城有限公司铜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项目的商业计划研究[D]. 狄向辉. 兰州大学, 2018(02)
  • [4]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以萍乡市为例[D]. 谢萍.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3)
  • [5]资源衰退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萍乡市为例[J]. 刘春燕,谢萍,毛端谦. 地理科学, 2014(02)
  • [6]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以朔州市为例[D]. 鲁丽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7]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反思——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J]. 林柯,李晗. 西部发展评论, 2011(00)
  • [8]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 ——以甘肃典型资源型城市为例[D]. 王素军. 兰州大学, 2011(05)
  • [9]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以白银市为例[D]. 王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 [10]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D]. 李宠华.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资源型城市持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桐城白银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