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熟番茄新品种万粉3号

中熟番茄新品种万粉3号

一、中熟栽培专用型番茄新品种皖粉3号(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祥[1](2021)在《靖远县日光温室深冬茬口感型番茄品种性状比较》文中研究表明以甘肃靖远引进的P180、P1801、P1802、粉太郎、181、184、东风299、冠群3号和金明共9个口感型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比较其在当地日光温室深冬茬栽培中的植株性状、果实特性、抗病性、产量及品质。综合多方面的调查结果来看,参试品种以P1801和P1802的表现最好,东风299、181在当地种植表现较差,其余5个品种表现一般。

张耀辉[2](2021)在《马铃薯杂交后代选育鉴定及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

祁娜[3](2021)在《10个马铃薯新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及SSR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王磊[4](2021)在《198份CIP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晚疫病抗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马铃薯起源于南美安地斯山脉,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抗晚疫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十分缺乏,引进马铃薯种质并综合评价,是改良我国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198份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秘鲁)的材料进行表型性状和晚疫病抗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评价该种质资源的抗晚疫病能力,为优良抗病品种选育提供良好的亲本资源。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连续3年,在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2个试验基地进行了198份材料的22个表型性状的评价,发现两地出苗率变异系数相差很大,张北县该指标显着低于康保县,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在两地均高。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均一度指数(J)的评价,除芽眼深浅指标,198份材料的21个表型指标均具丰富的多样性和很好的均一度。因子确定为6水平且遗传距离在40处时,198份材料被聚类为6类,定义为G1~G6组,其中G2组、G5组和G6组均可分为2个亚组,G4组仅有1份材料(BFY005);分析各聚类群含有的资源数量和重要农艺性状特点后发现,品性优良的资源有G5类群(73份)和G3类群(12份),品性中等为G6类群(57份),品性差的资源有G2类群(52份)、G1类群(3份)和G4类群(1份)。2、利用多态性好的17对引物扩增,获DNA特异性片段186条,清晰条带3360条,其中2770条带具多态性,多态性条带占比82.44%;不同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数介于7~15个之间,Shannon指数(I)1.479~2.301,各位点多态信息指数(PIC)0.680~0.861,故该群体具很好的遗传多样性;当欧式距离为0.44时,198份材料聚类为6类,其中Class 1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198份材料被分为4个Q群,各群体所含材料数量为47份(Q1)、75份(Q2)、50份(Q3)和26份(Q4),其中Q1~Q3群中Q值大于0.6的材料占比46.81~58.00%,Q4群中Q值大于0.6的材料,占比96.15%,说明Q1~Q3的172份材料来源较为多样化,遗传背景也较为宽泛,来自于Q4群的材料来源单一,遗传背景极为狭窄。4个Q群体的材料在不同来源的9个群体(A、B1、B3、LTVR、B3-HT、B3-LTVR、BW和VARIETY、来源不明确)中均有分布,分布无明显界线。表型聚类中划归为优良组的G5类群,其在SSR分群中主要被划归于Class1和Class2群,且表型聚类中划归为中等组的G6类群和低劣组的G2类群,与G5群的情况类似;表型聚类中也划归为优良组的G3类群,在SSR分群中仅被划归于Class1、2和4群。3、连续三年鉴定198份材料的晚疫病抗性,确定具有晚疫病抗性背景的材料群体具有较多的免疫抗性资源(8.33~14.63%);以抗病毒为目的筛选的75份LTVR群体,晚疫病免疫抗性材料仅占4.00%,且高感和感病材料则达60份;不明来源的材料,也具有较高比例的免疫资源(11.76%);4份染色体倍性不确定的材料,其倍性变化与晚疫病抗性能力无关;SSR技术确定的遗传距离很近的3份材料(BFY089、129、189)的晚疫病抗性能力差别很大。4、77份材料含12个被检测的抗性基因,5份材料仅含11个,当缺乏Rpi_abpt或Rpi-blb1基因时,2份材料表现为高感,但包含12个抗病基因的7份材料也表现出高感,故晚疫病的抗性是十分复杂的,需增加检测基因数量;82份材料基于K-value下分群越多,不同类群的材料交织越多,将其分为2个类群时,其中Q2群体占比高,达77.08%,且2个群的遗传背景均极为单一;基于SNP数据下,82份材料被聚类为5个类群,其中a和d类群分别只占1份材料,b类群占33份材料,c类群占8份材料、e类群占39份材料,在这些类群中,b和e类群又分别可分成2个亚群;本聚类结果由于部分基因序列相似、数目较少等,使晚疫病高感材料和免疫材料被聚类在同一个群体中。5、在马铃薯S.tuberosum Group Phureja(DM)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69个NB-LRR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分为CNL和TNL两大类,分别由321个和48个基因组成。对其理化特性、染色体的分布、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基因复制事件、系统发育关系、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筛选出NB-LRR基因家族中响应接种晚疫病P.infestans不同生理小种后的候选基因15个(CNL)和4个(TNL)。

牟保民[5](2021)在《常规施氮对大豆和绿豆养分代谢及产量的制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豆科作物本身有根瘤可以自身固氮,氮素与根瘤固氮及豆科作物生长的关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按氮素施肥计划表(充足供氮)施肥对豆科作物氮代谢影响的机理目前仍然没有相一致的结论。以常规施氮为对照,本论文研究充足供氮对东北寒地大豆和绿豆生长发育、养分积累、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以大豆(垦丰16、合丰50)、绿豆(绿丰2号、绿丰5号)为试验材料。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充足氮处理对大豆和绿豆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重的影响:与NN处理相比,NF处理显着增加大豆和绿豆全株干物质重;NF处理增加了大豆和绿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2.充足氮处理对大豆和绿豆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与NN处理相比,NF处理显着增加大豆R2(盛花期)期气孔导度和R2、R6(鼓粒盛期)期蒸腾速率、R6期净光合速率;NF处理显着提高绿豆R2-R6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R4(盛荚期)-R6期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3.充足氮处理可有效提高大豆和绿豆氮素同化和转移关键酶的能力。与NN处理相比,NF处理显着提高大豆和绿豆NR活性;NF处理显着增强大豆和绿豆R1(始花期)和R3(始荚期)期GS活性;NF处理显着提升大豆R1-R6期GOGAT、GDH活性和绿豆R3、R5(鼓粒始期)-R6期GOGAT活性,R1、R3-R4、R6期GDH活性;NF处理显着提高大豆R3期GOT活性、R4-R6期GPT活性和绿豆R2、R4,R6期GOT活性,R3和R6期GPT活性。4.充足氮处理能够促进大豆和绿豆各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磷钾的吸收,显着增加R8期籽粒养分(NPK)含量。与NN处理相比,NF处理能够提高大豆和绿豆植株、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NF处理显着增加大豆和绿豆R8(完熟期)期籽粒氮磷钾积累量。5.充足氮处理能显着提高大豆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显着增加绿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从2018-2019年的产量上看:充足氮处理下垦丰16、合丰50、绿丰2号和绿丰5号较常规施氮分别增加16.66%和15.47%、16.52%和13.70%、16.96%和20.43%、41.29%和36.45%。6.充足氮处理能显着提高垦丰16和两绿豆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收获指数,显着增加大豆和绿豆的磷钾效率,显着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及改善大豆和绿豆脂肪酸组成。7.充足氮处理下垦丰16、合丰50、绿丰2号和绿丰5号的氮素生理效率较常规施氮分别降低3.65%、7.21%、6.84%和5.90%。在2018-2019年,充足氮处理下垦丰16、合丰50、绿丰2号和绿丰5号的氮效率较常规施氮平均分别降低86.44%、86.59%、86.01%和81.36%。综上所述,充足氮处理可有效促进大豆和绿豆干物质积累、增加R2-R6期光合能力,增强R1-R6期氮同化能力,并提高植株各器官氮磷钾的吸收与积累,促进大豆和绿豆高产,改善品质。

张慧慧[6](2020)在《陕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比选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陕北地区马铃薯品种结构单一和退化严重是制约当地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急需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与栽培模式下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本文于2017年和2018年在陕北榆林市马铃薯试验站进行,以新引进和当地农户主要种植的29个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甘引薯1号、希森3号、希森5号、希森6号、苏兰1号、荷15、定薯3号、陇薯7号、夏波蒂、费乌瑞它、冀张薯12号、中薯7号、YL1106-68、冀张薯20号、陇薯10号、大同里外黄、天薯11号、中薯19号、牛角红、心里美、青薯168、陇薯11号、无性1代、L08104-12、LZ112、天薯12号、老红皮、陇薯9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明确了适合陕北地区种植的食用马铃薯新品种。苏兰1号、希森6号、老红皮、天薯11号产量高于其他马铃薯品种的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其他马铃薯品种,还原糖含量低于其他马铃薯品种。这四个马铃薯品种的主成分排名靠前,两年的主成分因子对原始数据表达分别为75.1%和79.1%。甘引薯1号、中薯7号、陇薯7号、荷15等多个品种的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低,不适宜在陕北地区大面积种植。(2)辨析了适合陕北地区种植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苏兰1号、希森3号、希森6号、LZ112和陇薯11号可作为加工型马铃薯专用品种种植。希森3号和苏兰1号的产量和淀粉含量高于其他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淀粉含量,符合全粉加工型专用品种要求。希森6号的单株块茎重量大,产量高,可作为饲料加工型专用品种种植。LZ112产量高且淀粉含量也高,但营养价值不高,可作为全粉加工型和饲料加工型专用品种。陇薯11号各项品质指标都符合炸薯片和炸薯条的加工型专用品种要求。(3)探明了陕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根层土壤养分分布规律。陕北地区主要种植马铃薯的跟层土壤养分残留量由多到少为速效钾、有效磷和硝态氮,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速效钾、有效磷和硝态氮的含量逐步减少,在0-60 cm的土层深度的土壤养分残留量高于60-10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根层土壤的pH值也随之变大,含水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养分残留含量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整体呈“上高下低”的分布规律。(4)揭示了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电导率与淀粉、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含水量只与淀粉含量存在显着性负相关;碱解氮与蛋白质含量极显着正相关;速效钾与淀粉含量极显着正相关,与可溶性总糖显着正相关;硝态氮与淀粉、可溶性总糖极显着负相关,马铃薯的产量只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土壤pH值、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与各品质指标相关性都不显着。

郭文场,孙慧丽,徐思洋,姜洪凡,刘佳贺[7](2020)在《番茄品种简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大果型番茄品种、中小型番茄品种、春番茄品种、夏番茄品种、秋番茄品种、秋冬番茄品种及樱桃番茄品种的性状及生产性能等进行简单介绍,以期为栽培者在生产中选择适宜品种提供参考。

杭林枫[8](2019)在《辣椒疫病抗源筛选及辣椒疫病抗性的初生代谢和转录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对160份辣椒材料进行疫病抗性鉴定,同时研究辣椒疫病抗性与其他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利用GC-MS检测抗病辣椒和感病辣椒在根系初生代谢物上的变化差异,并对相同辣椒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此研究辣椒疫病抗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160份搜集自世界各地的辣椒自交系进行疫病抗性鉴定,鉴定方法为孢子灌根法,以高抗辣椒CM334为阳性对照。结果鉴定出高抗材料10份,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30份,感病材料113份。160份辣椒自交系含28份灯笼椒,37份锥形椒,26份牛角椒,28份羊角椒,5份指形椒,18份线椒,18份朝天椒。高抗和抗病比例最高的为锥形椒,最低的为指形椒。表明辣椒抗性与辣椒类别有关,锥形椒抗性比例高,可能是由于长期抗病育种的结果。2.调查了辣椒花和果实相关的8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结果,除了花柱颜色蓝色缺失之外,其余的性状均有分布,并且各性状数值的变异系数较大,为11.53%-69.82%。进而研究了上述农艺性状与辣椒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疫病抗性与花柱颜色(0.141*)呈显着正相关,与果横茎(0.167**)、花药颜色(0.155**)、花冠颜色(0.169**)和果实甜度(0.237**)呈极显着正相关,与首花节位(-0.120*)呈显着负相关,与果实辣度(-0.181**)和果形(-0.245**)呈极显着负相关。3.以疫病高抗辣椒材料18S212和17S250以及感病材料18S490和17S374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检测辣椒根系甲醇提取物组分,进而分析初生代谢在疫霉菌接种后的变化规律,并比较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从所有辣椒材料一共检测到93个代谢组分。进而筛选抗病材料变化规律一致但与感病材料不一致的代谢组分,视作与辣椒疫病抗性相关的代谢物。结果,一共筛选到6份正相关组分,可归为吲哚、酯类、醚和烯烃类物质;筛选到3份负相关组分,均为醚类。4.以高抗材料17S250和感病材料17S374为试验材料,进一步分析了接种辣椒疫霉菌后根系转录组变化规律。侵染0d、3d后分别取样并测序分析。结果,在侵染过程中,感病材料共有1743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着变化。根据显着性高低,KEGG分析显着富集的前五个通路分别是苯丙烷类生物合成(15个)、淀粉和蔗糖代谢(14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13个)、氰氨基酸代谢(5个)、牛磺酸和低牛磺酸代谢(2个)。根据基因数量,GO分析前五个term依次是催化活性负调节(22个)、对紫外线的响应(4个)、氧化还原过程(146个)、转录调控DNA模板(55个)、对无机物的反应(41个)。相比感病材料(1743个DEG),抗病材料接种前后有3073个DEG,KEGG分析显着富集的前五个通路为缬草碱、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13个)、甘油脂代谢(10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23个)、脂肪酸降解(9个)、酪氨酸代谢(9个)。GO分析前五个term依次是细胞增殖(29个)、对过氧化氢的反应(19个)、光合作用-光反应(9个)、核小体装配(20个)、组蛋白磷酸化(8个)。对比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等转录组变化规律为二者共有,可能与辣椒根系对疫霉菌浸染反应有关。叶酸生物合成、硫辛酸代谢、烟酸与烟酰胺代谢等转录组变化规律仅在感病材料中发生,提示可能与病害发展有关,也即与疫病抗性转录组机制有关。

董言香,江海坤,王艳,严从生,王明霞,田红梅,方凌,张其安[9](2016)在《设施长季节番茄新品种“皖杂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文中指出设施长季节番茄新品种"皖杂15"是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株系,属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早熟性突出,易坐果。果实高圆形,表面光滑,成熟时果实粉红色,无绿肩,坐果整齐,单果重1502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6%左右,糖酸比适中,较硬,口感好、风味纯正,货架期10d,较耐贮运,抗性强。适宜日光温室、大棚长季节栽培。在合肥、阜阳、芜湖、蚌埠等地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皖杂15"长季节栽培技术。"皖杂15"品质优良,综合抗病能力强,产量可达150 000kg/hm2,适合江淮地区及相似生态区栽培。

本刊编辑部[10](2012)在《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文中研究指明以近20个版面报道一次展会,是因为展会中商机无数,更是因为这些商机给予投资者全新的投资机遇和视角。展会所见,让我们这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记者也大开眼界——农业项目已经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赚钱多少天成全"的旧貌,而是呈现出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特点,在产、供、销、深加工各个环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科技手段保障风险可控,这使得农业项目突破区域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复制性,给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我们采访的经营者,不乏身价亿万的老板、跻身人大的红顶商人。最可贵的是,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精英阶层的桀骜,而是让人温暖的质朴和低姿态。我们亦因此庆幸,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仍有"大海不拒涓涓细流"精神的企业,对中小投资者敞开了诚信合作的大门。考虑到尽可能让读者领略产业全貌,本期报道注重信息量,而关于创富经历等稿件,我们会在本刊和《园艺天地》杂志中做后续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二、中熟栽培专用型番茄新品种皖粉3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熟栽培专用型番茄新品种皖粉3号(论文提纲范文)

(1)靖远县日光温室深冬茬口感型番茄品种性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2.2 植株性状和抗病性
    2.3 果实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4)198份CIP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晚疫病抗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种质资源起源与多样性
    1.2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及利用情况
        1.2.1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育种进展
        1.2.2 我国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进展
        1.2.3 引进种质资源在我国马铃薯育种中的利用现状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利用
        1.3.1 系谱分析
        1.3.2 形态学标记
        1.3.3 遗传标记法
        1.3.4 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1.3.5 SNP分子标记及应用
        1.3.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4 马铃薯晚疫病与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
        1.4.1 马铃薯晚疫病概述
        1.4.2 寄主与病原物互作机制
        1.4.3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
        1.4.4 马铃薯抗晚疫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
        1.4.5 马铃薯晚疫病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全基因组分析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198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1 试验区情况及材料方法
        2.1.1 试验区气候环境及土壤
        2.1.2 试验材料来源及种植
        2.1.3 田间表型性状测定及赋值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1.4.1 定量性状划分
        2.1.4.2 遗传多样性评价
        2.1.4.3 统计各性状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2.1.4.4 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定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2.1.1 不同试验点定量性状的表现
        2.2.1.2 定量性状与环境和年度的互作效应
        2.2.1.3 定量性状的分布与分级
        2.2.1.4 定量性状多样性分析
        2.2.2 定性性状多样性分析
        2.2.2.1 定性性状频率与分布
        2.2.2.2 定性性状多样性分析
        2.2.3 田间21 个形态学性状的因子分析
        2.2.4 田间21 个表型指标的聚类分析
    2.3 讨论
        2.3.1 田间22 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3.2 田间21 个表现性状的聚类分析
        2.3.3 几个极端材料的描述
第三章 马铃薯种质资源倍性鉴定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区气候环境及土壤
        3.1.2 试验材料来源及种植
        3.1.3 染色体倍性研究方法
        3.1.3.1 试验材料采集与保存
        3.1.3.2 核提取液制备
        3.1.3.3 叶片细胞核悬浮液制备
        3.1.4 SSR遗传标记的聚类分析方法
        3.1.4.1 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3.1.4.2 SSR引物筛选
        3.1.4.3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3.1.4.4 SSR标记分析
        3.1.4.5 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鉴定
        3.2.2 种质资源的SSR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3.2.2.1 引物筛选及其退火温度确定
        3.2.2.2 种质资源SSR扩增条带的多态性分析
        3.2.2.3 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3.2.3 种质资源的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3.2.4 种质资源的SSR聚类与表型聚类的关联性分析
    3.3 讨论
        3.3.1 种质资源群体的染色体倍性鉴定
        3.3.2 种质资源群体的多态性及聚类分析
        3.3.3 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3.4 SSR分类群体与表型分类群体的关联性
第四章 种质资源晚疫病抗性离体评价及其SNP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及基因组信息
        4.1.2 离体叶片晚疫病抗性室内鉴定方法
        4.1.3 基因组测序及SNP遗传多样性分析
        4.1.3.1 DNA提取和测序方法
        4.1.3.2 SNP数据统计及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 份材料离体叶片晚疫病抗性鉴定
        4.2.2 82 份材料中12 个晚疫病抗性基因的检测
        4.2.3 82 份材料的群体结构及主成分分析
        4.2.4 82 份材料基于SNP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5 82 份材料的SNP分类与表型聚类和SSR分群的关联性分析
    4.3 讨论
        4.3.1 晚疫病抗病能力及所选相关抗性基因的评价
        4.3.2 82 份材料的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五章 马铃薯NB-LRR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马铃薯基因组中NB-LRR成员的鉴定
        5.1.2 马铃薯NB-LRR家族成员的序列和结构特征分析
        5.1.3 马铃薯NB-LRR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分析与基因重复事件分析
        5.1.4 NB-LRR的进化分析与分类
        5.1.5 NB-LRR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B-LRR的鉴定及染色体分布
        5.2.2 NB-LRR基因复制事件分析
        5.2.3 NB-LRR进化分析与分类
        5.2.4 NB-LRR基因结构和motif分析
        5.2.5 NB-LRR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亚细胞定位
        5.2.6 NB-LRR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5.2.6.1 CNL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5.2.6.2 TNLs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5.2.7 NB-LRR基因家族响应晚疫病不同生理小种的表达分析
        5.2.7.1 CNL基因家族响应晚疫病不同生理小种的表达分析
        5.2.7.2 TNL基因家族响应晚疫病不同生理小种的表达分析
    5.3 讨论
        5.3.1 NB-LRR中CNL家族的分类特征
        5.3.2 NB-LRR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的表达分析
        5.3.3 NB-LRR基因响应晚疫病不同生理小种的表达分析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5)常规施氮对大豆和绿豆养分代谢及产量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豆科作物氮肥施用研究情况
        1.2.2 氮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3 氮对作物氮同化的影响
        1.2.4 氮对作物养分积累的影响
        1.2.5 氮对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
        1.2.6 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基本情况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4.1 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2.4.2 光合参数的测定
        2.4.3 生理特性的测定
        2.4.4 植株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的测定
        2.4.5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
        2.4.6 氮效率计算
        2.4.7 主要品质指标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干物质重的影响
        3.1.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全株干物质重的影响
        3.1.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茎干物质重的影响
        3.1.3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干物质重的影响
        3.1.4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柄干物质重的影响
        3.1.5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荚果干物质重的影响
    3.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光合相关指标的影响
        3.2.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2.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3.2.3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3.2.4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3.3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3.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3.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3.3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3.4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3.3.5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3.3.6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3.3.7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4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植株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3.4.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3.4.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3.4.3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各器官钾含量的影响
    3.5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植株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3.5.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植株各器官氮积累量的影响
        3.5.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植株各器官磷积累量的影响
        3.5.3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植株各器官钾积累量的影响
    3.6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收获期籽粒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3.6.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收获期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3.6.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收获期籽粒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3.7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产量及氮磷钾效率的影响
        3.7.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7.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氮素效率的影响
        3.7.3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氮磷钾效率的影响
        3.7.4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产投比的影响
    3.8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
        3.8.1 氮制约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3.8.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4 讨论
    4.1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干物质积累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4.2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4.3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4.4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产量的影响
    4.5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养分效率的影响
    4.6 氮制约对大豆和绿豆品质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陕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比选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马铃薯品种的研究
        1.2.2 不同马铃薯品种品质的研究
        1.2.3 施肥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切入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
    2.3 样品采集
    2.4 样品测定
        2.4.1 测定方法
        2.4.2 试验仪器与试剂
    2.5 计算方法
        2.5.1 马铃薯品质的计算公式
        2.5.2 土壤理化性质的计算公式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马铃薯品质综合评价
    3.1 2017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品质指标
        3.1.1 2017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单株块茎重量
        3.1.2 2017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含量
        3.1.3 2017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
        3.1.4 2017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可溶性总糖含量
    3.2 2018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品质指标
        3.2.1 2018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单株块茎重量
        3.2.2 2018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
        3.2.3 2018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蛋白质含量
        3.2.4 2018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含量
        3.2.5 2018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
        3.2.6 2018 年不同品种马铃薯可溶性总糖含量
    3.3 马铃薯块茎品质的综合评价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根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1 2017 年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和分布情况
        4.1.1 2017 年土壤pH值变化规律
        4.1.2 2017 年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
        4.1.3 2017 年土壤含水量分布情况
        4.1.4 2017 年土壤碱解氮分布情况
        4.1.5 2017 年土壤速效钾分布情况
        4.1.6 2017 年土壤硝态氮分布情况
        4.1.7 2017 年土壤有机质分布情况
        4.1.8 2017 年土壤有效磷分布情况
    4.2 2018 年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和分布情况
        4.2.1 2018 年土壤pH值变化规律
        4.2.2 2018 年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
        4.2.3 2018 年土壤含水量分布情况
        4.2.4 2018 年土壤碱解氮分布情况
        4.2.5 2018 年土壤速效钾分布情况
        4.2.6 2018 年土壤硝态氮分布情况
        4.2.7 2018 年土壤有机质分布情况
        4.2.8 2018 年土壤有效磷分布情况
    4.3 马铃薯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番茄品种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果型番茄品种
    1.1‘百利’
    1.2‘京番白玉堂’
    1.3‘佳粉19’
    1.4‘佳粉7号’
    1.5‘仙客8号’
    1.6‘硬粉8号’
    1.7‘莎彤’
    1.8‘粉莎2号’
    1.9‘美丽莎’
    1.10‘莎龙’
    1.11‘双飞6号’
    1.12‘金鹏8号’
    1.13‘浙粉702’
    1.14‘中杂201’
    1.15‘金冠5号’
    1.16‘齐达利’
2 中小型品种
    2.1‘喀秋莎’
    2.2‘樱莎红2号’
    2.3‘维纳斯’
    2.4‘红太阳’
    2.5‘圣女’
    2.6‘千禧’
    2.7‘冀东216’
    2.8‘黑珍珠’
3 春番茄品种
    3.1‘春分2000’
    3.2‘郑番06-10’
    3.3‘面粉3号’
    3.4‘粤星’
    3.5 春季极早熟多层覆盖栽培品种
        3.5.1‘郑番1037’
        3.5.2‘金粉早冠’
        3.5.3‘华番2号’
        3.5.4‘华番3号’
    3.6 春季早熟栽培品种
        3.6.1‘苏保一号’
        3.6.2‘霞粉’
        3.6.3‘宝冠’
        3.6.4‘东农’
4 夏番茄品种
    4.1‘豫番茄5号’(洛番二号)
    4.2‘合作908’
    4.3‘以色列泽文’(Zeraim gedera)
    4.4‘中杂9号’
    4.5‘粉红冠军’
5 秋番茄品种
    5.1‘浙粉702’
    5.2‘毛粉802’
    5.3‘L406’
6 秋、冬番茄品种
    6.1‘金棚8号’
    6.2‘金棚11号’
    6.3‘粉都女皇’
    6.4‘R-144’(达尼亚拉)
    6.5‘粉博瑞’
7 樱桃番茄品种
    7.1‘圣女果’
    7.2‘亚蔬六号’
    7.3‘摩丝特’
    7.4‘京丹1号’
    7.5‘起甜’
    7.6‘樱红1号’

(8)辣椒疫病抗源筛选及辣椒疫病抗性的初生代谢和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辣椒资源收集及整理
        1.1.1 辣椒起源及分类鉴定
        1.1.2 我国辣椒资源收集、整理以及抗病性鉴定
    1.2 辣椒疫病抗性鉴定及抗性育种
        1.2.1 辣椒疫霉菌特征及分类
        1.2.1.1 辣椒疫霉菌的生物学特征
        1.2.1.2 辣椒疫霉菌的生理分型
        1.2.2 辣椒疫病抗性鉴定方法
        1.2.3 辣椒疫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1.2.4 辣椒疫病育种研究
    1.3 植物抗病性与代谢产物
        1.3.1 植物代谢组与抗病性
        1.3.2 根系初生代谢物与土传病害抗性的关系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供试菌株
    2.2 试验方法
        2.2.1 辣椒开花性状和果实性状调查
        2.2.2 辣椒花粉活力的测定
        2.2.3 辣椒果实相关性状的测定
        2.2.4 辣椒疫霉菌接种方法
        2.2.5 辣椒病情级别症状描述及抗病类型标准
        2.2.6 接菌后辣椒根系初生代谢物的测定
        2.2.7 GC-MS分析条件
        2.2.8 转录组测序
        2.2.8.1 总RNA的提取及质检
        2.2.8.2 文库构建、检测及上机
        2.2.8.3 原始数据处理
        2.2.8.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2.2.8.5 参考序列的比对
        2.2.8.6 基因表达水平统计
        2.2.8.7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辣椒开花和果实性状的调查
        3.1.1 辣椒花、果质量性状
        3.1.2 辣椒花、果数量性状
        3.1.3 不同类型辣椒花、果性状比较
    3.2 辣椒疫病抗性鉴定
        3.2.1 不同辣椒材料疫病抗性鉴定
        3.2.2 不同果实类型与辣椒疫病抗性的关系
    3.3 辣椒疫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3.4 接菌后辣椒根系初生代谢物的变化
        3.4.1 辣椒根系初生代谢检出情况
        3.4.2 接种辣椒疫霉菌后根系初生代谢物变化趋势
        3.4.3 可能与辣椒疫病抗性有关的根系初生代谢
    3.5 辣椒疫病抗性的转录组分析
        3.5.1 测序数据量及其质量控制
        3.5.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
        3.5.3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
        3.5.3.1 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
        3.5.3.2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作者简历

(9)设施长季节番茄新品种“皖杂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2 丰产性
3 抗病性
5 长季节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
    5.2 施肥与定植
    5.3 田间管理
        5.3.1 温度管理
        5.3.2 湿度管理
        5.3.3 肥料管理
        5.3.4 植株调整
    5.4 病虫害防治

(10)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果树类
    1.特色桃树成主流
    2.葡萄, 无核、高产、甜度、成熟期是关注热点
    3.核桃
    4.苹果
    5.樱桃
    6.枣
    7.李
    9.梨
    10.杏
    11.枸杞
    12.猕猴桃
    13.其他
二、绿化苗木
    1.绿化造林苗
    2.乔木苗
    3.花灌木
    4.彩叶树
    5.花卉
    6.种子
    7.新品种
    8.其他
三、农作物及深加工产品
    1.蔬果作物
    2.农副深加工产品
四、农资农药
    1.农药化肥
    2.农用材料
五、工艺品中, 陕西妇女手工艺品集中亮相。陕西省已初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有地域特色的手织布、剪纸、刺绣编织、布艺等十多类妇女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 有各级各类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组织600多个, 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手工艺品专业化生产, 小手艺大规模。
    2.陶艺工艺品讲究形、色、声。
    3.传承民间艺术, 打造标志性工艺品。

四、中熟栽培专用型番茄新品种皖粉3号(论文参考文献)

  • [1]靖远县日光温室深冬茬口感型番茄品种性状比较[J]. 张斌祥. 中国农技推广, 2021(09)
  • [2]马铃薯杂交后代选育鉴定及综合评价[D]. 张耀辉. 河北北方学院, 2021
  • [3]10个马铃薯新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及SSR分析[D]. 祁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198份CIP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晚疫病抗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王磊.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5]常规施氮对大豆和绿豆养分代谢及产量的制约[D]. 牟保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9)
  • [6]陕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比选及评价研究[D]. 张慧慧. 延安大学, 2020(12)
  • [7]番茄品种简介[J]. 郭文场,孙慧丽,徐思洋,姜洪凡,刘佳贺.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03)
  • [8]辣椒疫病抗源筛选及辣椒疫病抗性的初生代谢和转录组分析[D]. 杭林枫.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9]设施长季节番茄新品种“皖杂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董言香,江海坤,王艳,严从生,王明霞,田红梅,方凌,张其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19)
  • [10]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J]. 本刊编辑部.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2(01)

标签:;  ;  ;  ;  ;  

中熟番茄新品种万粉3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