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穿破引信研制某型坦克炮多用途手榴弹

配穿破引信研制某型坦克炮多用途手榴弹

一、配装侵彻引信发展某型坦克炮多用途榴弹(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书[1](2021)在《预制破片爆轰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

黄求安,席静,肖勇,李瑶瑶,程林[2](2019)在《基于常规弹药生产设计安全技术》文中认为针对常规弹药生产特点,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常规弹药的设计安全技术进行分析,着重对不敏感弹药的设计安全技术、引信的设计安全技术和战斗部的设计安全技术等3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出我国常规弹药设计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对我国常规弹药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高飞[3](2019)在《炮射子弹药战斗部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给Ф39.2 mm炮射子弹战斗部威力设计提供参考,应用ANSYS/LS-DYNA软件仿真研究了不同起爆方式、偏置起爆、转速和多层药型罩对子弹战斗部威力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运用ANSYS/LS-DYNA软件仿真研究了随进环内不同形状、不同数量和不同材料预制破片对战斗部随进效能的影响;应用AUTODYN软件仿真研究了不同炸高下药型罩锥角和药型罩厚度对Ф64 mm聚能装药破甲深度炸高不敏感性的影响;应用AUTODYN软件仿真研究了刻槽形状、刻槽宽度、刻槽深度和径向刻槽数量对子弹战斗部壳体破片质量分布和破片平均速度的影响。根据ANSYS/LS-DYNA仿真结果可知,面起爆形成的射流侵彻深度比点起爆的大。面起爆时射流侵彻深度随着面起爆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射流偏斜轴线角度随着偏置起爆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偏置距离达到4 mm时,射流相对轴线偏斜5.3°,侵彻深度降低25.2%。转速小于7000 r/min时,射流到达靶板时的轴向速度变化不大。转速为20000r/min时,射流头部轴向速度比无旋转时降低了1.49%。双层药型罩形成射流过程中外罩包裹在杵体周围,更有利于扩孔,内罩对靶板的侵彻起主要作用。厚度相同时,单层粉末冶金药型罩侵彻深度均大于单层密实高导无氧铜药型罩。双层药型罩内罩材料和单层药型罩材料相同且厚度均为1.2 mm及1.5 mm时,四种双层药型罩组合侵彻效果均好于单层药型罩。根据ANSYS/LS-DYNA仿真结果可知,采用高强度壳体材料有利于提高预制破片速度。根据Ф50 mm聚能装药战斗部随进后效试验结果发现,药型罩角度125°时,钨合金柱破片或钢球破片在后效靶上形成孔数较多,前者形成的孔散布较大,后者形成的孔散布较小,两者形成的孔平均数相差不大且大多数的孔是射流形成的,穿透靶板的预制破片很少。随进环结构采用16个直径1.2 mm圆球预制破片和16个长轴2.0 mm、短轴1.2 mm椭球预制破片均可全部穿透靶板且剩余比动能较大。16个直径1.2 mm圆球和长轴2.4 mm、短轴1.2 mm椭球混合预制破片可全部穿透靶板且能有效散开。圆球破片直径大于1.2 mm或椭球破片长轴大于2.4 mm、短轴为1.2 mm时,破片穿透靶板的数量减少甚至为零。预制破片数量越多,靶板孔口附近越容易堵塞。存在速度梯度的破片在开始随进靶板孔内时不易堵塞,穿透靶板的破片数量显着增加。根据AUTODYN仿真结果可知,在炸高为50 mm和100 mm时射流破甲深度分别为168 mm和214 mm,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分别为-1.2%和1.9%。炸高增大时,射流头部速度降低,杵体速度增加,炸高大于200 mm时,两者均保持稳定。炸高大于100mm时,药型罩厚度对射流长度的影响表现明显,厚度越大,射流越长。在不考虑聚能装药最大破甲威力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聚能装药破甲深度的炸高不敏感性,药型罩锥角一定且较小时,药型罩厚度应取大些。药型罩锥角一定且较大时,药型罩厚度应取小些。根据AUTODYN仿真结果可知,刻槽形状为矩形时,破片预控效果较好。刻槽宽度越小,0.1 g0.3 g破片减少,0.3 g0.5 g破片增加,刻槽宽度为0.6 mm时,0.1 g0.3g破片平均速度最大且0.3 g0.4 g破片最多。刻槽深度越小,0.1 g0.3 g破片增多,0.3g0.4 g破片减少。刻槽深度为0.4 mm时,破片预控效果差。刻槽深度为1.0 mm和0.8mm时,破片预控效果较好。径向刻槽数越多,破片总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径向刻槽数小于15时,破片预控效果差。径向刻槽数大于20时,有效破片总数增大,破片预控效果较好。

赵丽俊[4](2018)在《坦克炮多用途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坦克炮打击目标特性的多元化发展,多样化作战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战场的主要作战模式,我军现役坦克炮主要装备的弹种仍然是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和攻坚弹四大弹种,每个弹种只能保证特定的作战功能,导致现阶段坦克炮弹药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瞬息万变的战场需求,为坦克炮研制多用途弹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坦克炮多用途弹药的发展现状和水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坦克炮的弹道特点,为了保证弹丸具有良好的气动力外形和远距离飞行稳定性,多用途弹总体结构方案采用卵形头螺头部形状和前张式尾翼稳定结构。通过对坦克炮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确定了多用途弹应具有破甲功能、杀伤功能(预制破片穿甲)、攻坚功能和纵火功能。根据对不同目标特性的防护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了多用途弹四种功能的威力指标:(1)破甲威力:静破甲穿深为630mm;(2)杀伤威力:预制破片穿透15m处12mm厚的均质装甲钢;破片对人员密集杀伤半径不小于25m,杀伤面积不小于2000m2;(3)攻坚威力:弹丸能够侵彻500mm厚钢筋混凝土或12mm厚的均质装甲钢;(4)纵火威力:密集覆盖半径不小于25m。根据确定的威力指标对破甲威力、杀伤威力、攻坚威力和纵火威力进行了方案设计,采用工程计算、仿真分析和验证试验的方法对四种威力设计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结果:(1)破甲威力:工程计算破甲穿深为680mm、仿真分析穿深为812mm;(2)杀伤威力:预制破片初速1344.41m/s、15m处着靶速度为1189.15m/s、极限穿透速度为1047.21m/s,着靶速度大于极限穿透速度;破片密集杀伤半径为28m;(3)攻坚威力:工程计算穿深为573mm、仿真分析穿深为600mm;(4)纵火威力:工程计算密集覆盖半径为28.16m。验证试验结果:破甲威力穿深为816mm;杀伤威力破片平均初速为1374.75m/s、15m处平均着速为1230.05m/s,平均剩余速度为260.95m/s,平均剩余能量为273.15J;破片密集杀伤半径为27.9m、密集杀伤面积2445.45m2;攻坚威力:多用途弹能够侵彻500mm厚钢筋混凝土或12mm厚的均质装甲钢,实现靶后炸功能。通过对多用途弹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多用途弹总体结构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作出了初步的评价。

胡云超[5](2017)在《某型横向效应增强弹研制方案及分析》文中提出在现代战争中,城市作战、反恐、维和、维稳逐渐成为一种主要作战形式。为适应城市作战需要,横向效应增强弹作为一种既能在建筑物墙体上为步兵开辟通道,又不破坏建筑物主体结构的低附带损伤新概念弹应运而生。该弹不含炸药及引信,主要用于在城市作战时,为步兵在墙体上开辟一条快速通过的通道,并能够对隐藏在建筑物和工事内的人员和设备进行有效杀伤和破坏。其主要作战对象是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砖混建筑及非永固性钢筋混凝土工事、轻型装甲车辆、临时掩体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总体结构、强度分析、作用效能及实验效果对某型横向效应增强弹研制方案进行阐述,为同类型的横向效应增强弹设计、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作战需求及现役产品的对比分析,明确横向效应增强弹在城市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国内外发展现状予以介绍。(2)通过各零部件的设计及作用原理分析,进行某型横向效应增强弹总体研制方案设计,同时,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数值仿真及原理计算对总体方案的发射强度、内弹道参数及外弹道参数进行研究。(3)通过建模对横向效应增强弹作用钢筋混凝土、均值装甲靶等目标的侵彻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并对尾翼片切割钢筋网进行分析。横向效应增强弹贯穿混凝土后会形成沙漏状贯穿孔,对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压缩、剪切和横向扩展;前层钢筋的断裂形式主要是被高速尾翼片切断或被壳体击中切割断,而后层钢筋的断裂形式主要是被膨胀的混凝土冲击力弯曲截断和被壳体击中切割断。

张国斌[6](2016)在《坦克炮及弹药的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主战坦克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敌人的装甲战车,但是近年来,为乘车和下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这一辅助任务开始增多,并成为主战坦克普遍担负的任务,这也导致专用弹药的研制和部署。与此同时,新型防护技术的不断出现致使一些国家,如德国、俄罗斯开始研制更大口径的坦克炮,这些坦克炮由更强硬的钢制成,能够发射具有更高炮口初速的新一代动能弹药。

刘荔斌[7](2015)在《坦克炮子母弹及其时间引信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配装于某坦克炮多功能子母弹的弹头时间引信要求能够在飞临目标上空时准确地抛出子弹,同时也要求在侵彻目标过程中,弹头时间引信不能作用,通过弹底引信引爆弹体内子弹药,从而形成高速破片,有效摧毁目标。为了为引信弹道环境分析提供参考,应用FLUENT和MATLAB软件分别对多功能子母弹在不同马赫数、不同攻角及不同大气环境情况下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和数据拟合,得到了多功能子母弹在不同情况下的空气动力特性参数。该弹丸的平均弹形系数仿真值为1.584。二次函数Cx=Cx0(1+Kα2)可用来描述弹丸阻力系数Cx随攻角α的变化,攻角系数K取值范围为13.0-16.8。在亚音速段和跨音速段,三次函数更适合用来描述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随攻角α的变化,而在超音速段,一次函数和三次函数均适合。在不同大气环境下,随大气高度的增大,子母弹阻力系数增大,而阻力减小,弹头引信驻点温度也减小。为了为弹头时间引信外形设计优化提供参考,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配有3种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子母弹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弹丸外弹道质心运动数学模型,分析3种引信结构外形对多功能子母弹外弹道的影响,得到3种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子母弹的空气动力特性参数及不同射角下的外弹道诸元。3种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对子母弹空气动力特性和不同射角下的外弹道诸元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其中弹头引信外形为截锥形的子母弹受影响最小。为了分析镀层对引信弹簧抗力的影响,应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引信弹簧抗力与镀层种类、厚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和仿真软件仿真得到了引信弹簧镀层对抗力的影响关系曲线,还实测了3种各约100组电镀前后的弹簧抗力数据。镀层对引信弹簧抗力有较大的影响,弹簧设计时对此应予以特别关注,以防止影响引信解除保险正确性和其他性能。引信弹簧较小时,镀锡后其抗力变化约增加10%;对于同一镀层材料,镀层厚度是影响引信弹簧抗力的主要因素;对于不同镀层材料,镀层材料的屈服强度是影响引信弹簧抗力的主要因素。对于同一镀层材料和厚度,不同直径的弹簧镀后抗力变化不同,弹簧抗力变化率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为了研究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对多功能子母弹侵彻混凝土强度、性能和抛射药装药安全性影响,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多功能子母弹侵彻混凝土靶进行仿真,得到了不同引信结构外形下子母弹贯穿混凝土靶板后剩余速度、剩余动能曲线、弹丸破坏程度及抛射药局部最大应力和应变。弹头引信为截锥形的子母弹侵彻效果最好,弹头引信需采用高强度钢材并且弹体壁厚应增大才能有效保证抛射药装药侵彻安全性。随着着速增大,装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差,大着角对抛射药装药侵彻安全性非常不利。

樊琳,世刚[8](2012)在《坦克炮新弹药之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各国将采办和研发重点转向以前被视为辅助性的弹药上。所谓辅助性弹药,是相对于传统的穿甲弹或破甲弹这类反装甲弹药而言的,如多用途榴弹、反步兵/反器材弹药、横向效应增强弹或侦察弹等。如今,正是这些辅助性弹药才能够使坦克在城区和开阔地带作战时游刃有余。

李克婧[9](2012)在《某舰炮弹道过程模拟仿真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系统工程理论的不断深入,单独讨论某弹道段的仿真及优化设计已不能满足武器全弹道过程的研究,建立一套既具备全弹道过程仿真功能又可实现弹道过程的综合性能优化设计的系统性软件成为弹道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某舰炮系统配备新型弹种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影响弹道性能的主要参数,开发了全弹道过程的正面仿真及其优化设计软件,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了某舰炮系统全弹道过程仿真平台,仿真软件考虑到工程实际需求,分别在各个弹道段上提供了多种计算模型,如:内弹道模型包含了经典模型和两相流模型;外弹道质点模型和刚体运动模型;终点弹道的穿甲模型和破片毁伤概率模型。此外,气动力计算模块采用便于优化设计的工程经验方法。为了验证软件的正确合理性,以某舰炮发射简易制导弹为例,对其进行全弹道过程仿真,可以实现全弹道过程的预测性计算以及弹道参数符合计算并为全弹道优化设计奠定基础。(2)深入分析了全弹道过程中影响弹道性能的各种因素,分别从内弹道性能、气动-外弹道性能及终点毁伤性能三方面进行讨论,主要包括点传火方式、膛内装药方式、火炮结构、弹药几何外形、毁伤方式以及对应的毁伤元等方面对弹道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哪些因素是影响全弹道过程的综合因素,并选定适合做全局设计变量的参数。(3)分析了遗传算法应用到弹道优化中的优越性,结合弹道计算特性,针对基本遗传算法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采用实数编码方式和自适应遗传操作,有助于提高计算精度、收敛速度和运行效率,并避免了基本遗传算法带来的盲目性,然后引进小生境最优保留策略,可有效保持种群的多样性,提高全局搜索能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将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应用到外弹道优化设计中进行验证,以指定飞行距离上的飞行时间为目标函数,得到的优化方案与传统优化方法得到的方案进行对比,证明遗传算法可获得高可信度的设计结果。(4)对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该多目标优化方法在内弹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了内弹道一维两相流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结合弹道计算特性,引入“过滤”机制,以炮口初速、炮口压力以及压力波为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并利用TOPSIS方法进行了多目标决策分析,验证了多目标遗传算法在弹道优化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5)分析建立全弹道优化设计软件的必要性,描述了多目标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开发了一套火炮全弹道过程优化设计软件,软件具有指定弹道段上的单/多目标优化功能和全弹道过程的优化设计功能,并以某舰炮武器系统配备常规弹药为例,验证优化软件的正确实用性。根据新型弹药系统的研制需求,以某舰炮武器系统配备新型弹药为例,概述该火炮系统主要功能特点,根据设计侧重不同选择相应的弹道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建立其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模型,以(2)为基础选择影响全弹道性能的关键参数为设计变量,并建立合理的约束函数,利用优化设计软件进行优化计算,对得到的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为新型弹药系统的研制提供了设计方法和指导方向。

何君道[10](2012)在《某中口径舰炮穿甲爆破弹引信系统分析、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配装于穿甲爆破弹的穿甲爆破弹引信能够使弹丸在穿透目标后在目标内部发生爆炸,利用弹丸爆炸的爆轰波和弹丸破片,或由其引燃、引爆产生的二次效应,杀伤和爆破目标内的有生力量和各种设备。为了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穿甲爆破弹引信,通过对引信的输入分析与总体方案分析,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表明:该引信不仅满足穿甲爆破弹引信的性能要求,而且具有现代引信所要求的自毁和绝火性能。为了研究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强度问题,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弹底引信底部零件及其5种改进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对引信底部零件发射过程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靶场射击试验回收到得样品的变形情况,验证仿真结果是可行且有效的,同时得到了不同底部厚度、形状及材料对弹底引信底部零件温度分布、变形及应力的影响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结构分析相比,热结构耦合分析时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变形和所受应力均有较大增加,说明温度对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结构和强度影响很大;热-结构耦合分析表明,将材料由铝合金更换为钢材和增加底部厚度均可改善弹底引信底部零件强度和刚度,减小变形,在重量允许的情况下,更换材料比增加底部厚度效果更明显;在增加相同厚度时,全面增加底部厚度比局部增加底部厚度能更好地改善零件底部变形,改善零件底部变形时应优先考虑零件底部中心加凸台或增加零件底部厚度。为了研究引信随弹丸跌落冲击响应特性,应用ANSYS/LS-DYNA软件从弹丸跌落不同目标和弹底引信与弹丸不同装配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含引信)跌到钢板、混凝土和砂土的跌落冲击过载峰值分别约为12000 g、6000 g和650 g,作用时间分别约为50μs、150μs和1000μs;引信凹入弹体时的冲击过载峰值比引信凸出弹体时高;凹入弹体深度为0.05 mm、0.10 mm、0.15 mm和0.20mm时,引信跌落冲击响应特性几乎完全相同;而凸出弹体高度为0.05 mm、0.10mm和0.15mm时,引信跌落冲击过载随凸出量增加逐渐减小;超过0.15 mm时,凸出量增加但跌落冲击过载不变;引信相对于弹体凹入或凸出0.2 mm时,引信体材料换为45钢和H62则跌落冲击过载峰值相应有所增加。

二、配装侵彻引信发展某型坦克炮多用途榴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配装侵彻引信发展某型坦克炮多用途榴弹(论文提纲范文)

(3)炮射子弹药战斗部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炮射子母弹简介
        1.2.1 国外多功能子母弹子弹简介
        1.2.2 本文研究对象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聚能战斗部破甲威力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2 聚能战斗部随进后效威力研究现状
        1.3.3 聚能装药破甲深度炸高不敏感性研究现状
        1.3.4 壳体预制槽破片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旋转子弹战斗部破甲威力影响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聚能装药形成射流理论
        2.2.1 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
        2.2.2 准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
        2.2.3 应用算例
    2.3 射流破甲原理
        2.3.1 金属射流侵彻的定常不可压缩理想流体理论
        2.3.2 金属射流侵彻准定常不可压缩理想流体理论
        2.3.3 考虑靶板强度的侵彻理论
        2.3.4 金属射流侵彻深度和开孔直径经验计算法
        2.3.5 应用算列
        2.3.6 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结果
    2.4 起爆方式对破甲威力影响的仿真研究
        2.4.1 偏置起爆条件下药型罩压垮过程
        2.4.2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2.4.3 材料模型参数和状态方程参数的选取
        2.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2.5 旋转战斗部对子弹破甲威力影响的仿真研究
        2.5.1 转速对破甲性能的影响
        2.5.2 药型罩锥角对破甲性能的影响
        2.5.3 炸高对破甲性能的影响
        2.5.4 转速对射流形成影响的数值模拟
    2.6 多层药型罩对破甲威力影响的仿真研究
        2.6.1 多层药型罩爆轰波传递特性分析
        2.6.2 多层药型罩对称轴上射流聚集过程
        2.6.3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2.6.4 药型罩材料模型参数和状态方程参数的选取
        2.6.5 仿真结果与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子弹战斗部破甲随进效能研究
    3.1 引言
    3.2 接触爆炸时作用于物体壁面上的压力和冲量
        3.2.1 装药接触爆炸对迎面刚壁的作用
        3.2.2 装药接触爆炸对迎面可压缩壁面的冲量计算
        3.2.3 算例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3.3 破片毁伤准则及其确定
        3.3.1 毁伤准则
        3.3.2 人员的杀伤准则
    3.4 子弹战斗部预制破片随进效能数值模拟
        3.4.1 战斗部后效威力试验研究
        3.4.2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3.4.3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及其参数的选取
        3.4.4 预制破片形状对随进效能的影响
        3.4.5 预制破片数量对随进效能的影响
        3.4.6 预制破片材料对随进效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聚能装药破甲深度炸高不敏感性研究
    4.1 引言
    4.2 断裂射流的侵彻
        4.2.1 射流断裂影响因素
        4.2.2 断裂射流侵彻靶板理论计算
    4.3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4.3.1 建立聚能装药和靶板模型
        4.3.2 材料模型与状态方程的选取
        4.3.3 仿真模型可信性验证
    4.4 不同聚能装药参数破甲深度炸高不敏感性数值模拟
        4.4.1 炸高对聚能装药破甲威力影响
        4.4.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4 药型罩锥角对聚能装药破甲深度炸高不敏感性的影响
        4.4.5 药型罩厚度对聚能装药破甲深度炸高不敏感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子弹战斗部壳体预制槽破片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战斗部壳体破片数和破片速度规律
        5.2.1 壳体破片数
        5.2.2 壳体破片速度规律
    5.3 子弹战斗部壳体强度分析
        5.3.1 无刻槽壳体强度分析
        5.3.2 预制槽壳体强度分析
    5.4 不同预制槽参数形成破片数值模拟
        5.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4.2 材料模型及参数选取
        5.4.3 预制槽形状对破片形成的影响
        5.4.4 预制槽宽度对破片形成的影响
        5.4.5 预制槽深度对破片形成的影响
        5.4.6 预制槽数量对破片形成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结论
    6.3 主要创新点
    6.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坦克炮多用途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水平
        1.2.1 国外发展现状及水平
        1.2.2 国内发展现状及水平
    1.3 研究必要性
        1.3.1 国内外坦克炮多用途弹药的发展趋势
        1.3.2 提高有效载荷和坦克轻量化
        1.3.3 一弹专用模式影响坦克的战场生存力
        1.3.4 反坦克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任务
        1.3.5 反坦克步兵群是坦克与装甲车辆面临的主要威胁
        1.3.6 轻型装甲和技术兵器是战场数量最多的目标
        1.3.7 城区和山地作战需要坦克炮配备多用途弹
        1.3.8 武装直升机对坦克与装甲车辆的威胁日益明显
    1.4 作战使命和任务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总体结构方案
    2.1 概述
    2.2 总体结构方案
    2.3 作用原理
        2.3.1 破甲原理
        2.3.2 破片杀伤原理
        2.3.3 攻坚原理
        2.3.4 纵火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破甲威力设计
    3.1 装甲目标特性分析
    3.2 破甲威力指标
    3.3 聚能装药结构设计
        3.3.1 炸药的选择
        3.3.2 装药形状及尺寸设计
        3.3.3 隔板设计
        3.3.4 药型罩设计
    3.4 破甲威力计算
        3.4.1 破甲威力工程计算
        3.4.2 破甲威力仿真分析
    3.5 静破甲威力验证试验
        3.5.1 试验条件
        3.5.2 试验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杀伤威力设计
    4.1 目标特性分析
        4.1.1 轻型装甲目标特性分析
        4.1.2 武装直升机防护特性分析
        4.1.3 对人员的毁伤能力分析
    4.2 杀伤威力指标
        4.2.1 对轻型装甲、武装直升机等目标
        4.2.2 对人员等有生力量
    4.3 杀伤威力计算
        4.3.1 伤威力工程计算
        4.3.2 预制破片穿甲威力仿真分析
    4.4 杀伤威力验证试验
        4.4.1 预制破片穿甲威力验证试验
        4.4.2 扇形靶杀伤威力验证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攻坚威力设计
    5.1 城市建筑目标特性分析
    5.2 攻坚威力指标
    5.3 攻坚威力计算
        5.3.1 攻坚威力工程计算
        5.3.2 攻坚威力仿真分析
    5.4 攻坚威力验证试验
        5.4.1 试验条件
        5.4.2 试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纵火威力设计
    6.1 概述
    6.2 纵火威力指标
    6.3 纵火威力设计
        6.3.1 火种形成条件
        6.3.2 火种的燃烧时间
        6.3.3 纵火件结构设计
    6.4 火种的密集覆盖半径工程计算
    6.5 纵火威力验证试验
        6.5.1 试验条件
        6.5.2 试验结果
    6.7 纵火威力计算结果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某型横向效应增强弹研制方案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状况及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横向效应增强弹总体方案研制
    2.1 横向效应增强弹作用原理及侵彻靶标过程分析
        2.1.1 横向效应增强弹作用原理
        2.1.2 侵彻靶标过程
    2.2 总体技术方案
        2.2.1 主要零部件设计
        2.2.2 全弹特征参量的设计及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横向效应增强弹内弹道及发射强度分析
    3.1 内弹道计算
    3.2 弹丸零部件强度分析
        3.2.1 发射强度计算
        3.2.2 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横向效应增强弹外弹道计算及仿真
    4.1 弹形系数计算
    4.2 速度降计算
    4.3 飞行稳定性计算
        4.3.1 稳定储备量计算
        4.3.2 共振不稳定性计算
    4.4 精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横向效应增强弹对靶标侵彻分析
    5.1 对钢筋混凝土靶标侵彻仿真
    5.2 某型横向效应增强弹对钢板威力仿真
    5.3 钢筋切断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致谢

(7)坦克炮子母弹及其时间引信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坦克炮多功能子母弹武器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1.2.1 坦克炮武器系统简介
        1.2.2 坦克炮多功能子母弹研究现状
    1.3 坦克炮多功能子母弹弹头电子时间引信技术现状
    1.4 弹丸空气动力特性及外弹道研究现状
        1.4.1 弹丸空气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4.2 弹丸外弹道特性研究现状
    1.5 引信弹簧抗力研究现状
    1.6 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对弹丸侵彻混凝土性能及强度影响研究现状
    1.7 弹体装药侵彻混凝土安全性研究现状
    1.8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多功能子母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
    2.1 引言
    2.2 空气动力特性数值计算方法
        2.2.1 基本控制方程
        2.2.2 湍流模型
        2.2.3 边界条件
    2.3 仿真方法
        2.3.1 几何模型
        2.3.2 网格划分及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设置
        2.3.3 仿真的可信性
    2.4 不同攻角下多功能子母弹空气动力特性
        2.4.1 不同攻角下子母弹空气动力特性仿真结果
        2.4.2 拟合分析
    2.5 不同大气环境下多功能子母弹空气动力特性
        2.5.1 大气参数变化
        2.5.2 不同大气高度下多功能子母弹阻力系数
        2.5.3 不同大气高度下多功能子母弹阻力
        2.5.4 不同大气高度下多功能子母弹弹头引信驻点温度
    2.6 本章小结
3 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对多功能子母弹空气动力特性和外弹道的影响
    3.1 引言
    3.2 引信外形结构对多功能子母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3.2.1 计算模型几何外形
        3.2.2 仿真结果分析与对比
    3.3 多功能子母弹外弹道特性分析与计算
        3.3.1 弹丸外弹道质心运动数学模型建立
        3.3.2 弹丸外弹道数值仿真方法
        3.3.3 弹丸外弹道数值仿真可信性
        3.3.4 引信结构外形对子母弹外弹道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镀层对引信弹簧抗力的影响
    4.1 引言
    4.2 镀层对引信弹簧抗力的影响
    4.3 镀前引信弹簧抗力
        4.3.1 轴向压力F做功
        4.3.2 镀前弹簧应变能
        4.3.3 镀前弹簧应变能与轴向压力F做功
    4.4 镀后引信弹簧抗力
        4.4.1 簧丝截面上的应力
        4.4.2 镀层及镀后簧丝截面的扭矩和极惯性矩
        4.4.3 镀后弹簧的应变能
        4.4.4 镀后弹簧应变能与轴向压力F做功
    4.5 镀后弹簧抗力结果分析
        4.5.1 镀层厚度对引信弹簧抗力的影响
        4.5.2 镀层材料对引信弹簧抗力的影响
    4.6 有限元计算
        4.6.1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4.6.2 仿真方法
        4.6.3 材料参数
        4.6.4 约束及接触设置
        4.6.5 仿真结果
        4.6.6 不同弹簧钢丝直径及在不同镀层类型和厚度下的引信弹簧抗力仿真
    4.7 引信弹簧抗力测量实验结果分析
    4.8 引信弹簧测量抗力的分布特性研究
        4.8.1 正态分布及极大似然估计
        4.8.2 弹簧镀锡前后抗力分布假设和参数估计
        4.8.3 弹簧镀锡前后抗力分布拟合检验
        4.8.4 弹簧镀锡前后抗力分布特性分析
        4.8.5 不同弹簧镀锡前后抗力分布特性分析对比
    4.9 本章小结
5 多功能子母弹侵彻混凝土问题研究
    5.1 引言
    5.2 侵彻问题的研究方法
        5.2.1 经验法
        5.2.2 解析法
        5.2.3 数值法
    5.3 仿真方法
        5.3.1 弹丸有限元模型
        5.3.2 材料模型与仿真参数
        5.3.3 仿真可信性
    5.4 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对子母弹侵彻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5 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对子母弹侵彻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5.6 多功能子母弹侵彻混凝土对抛射药安全性的影响
        5.6.1 应力矢量与应力张量
        5.6.2 侵彻混凝土过程中装药局部温度变化估算
        5.6.3 抛射药装药安全性分析
    5.7 弹头引信结构外形对抛射药装药安全性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结论
    6.3 本文创新点
    6.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某舰炮弹道过程模拟仿真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舰炮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弹道系统仿真的研究现状
    1.4 弹道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5 最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5.1 传统算法
        1.5.2 进化算法
        1.5.3 多目标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5.3.1 多目标优化问题
        1.5.3.2 传统多目标优化方法
        1.5.3.3 进化多目标优化方法
        1.5.3.4 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某舰炮系统全弹道过程仿真
    2.1 装药设计及内弹道模型
        2.1.1 经典内弹道数学物理模型
        2.1.1.1 基本假设
        2.1.1.2 基本方程
        2.1.2 内弹道一维两相流体数学物理模型
        2.1.2.1 物理模型
        2.1.2.2 基本假设
        2.1.2.3 数学模型
        2.1.2.4 初边条件
        2.1.2.5 数值差分方法
    2.2 后效期效应
    2.3 气动力计算及外弹道仿真
        2.3.1 质点弹道模型
        2.3.2 刚体弹道模型
        2.3.2.1 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2.3.2.2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和力矩
        2.3.2.3 一般形式的刚体运动方程组
    2.4 终点毁伤模型
        2.4.1 动能效应毁伤模型
        2.4.2 破片作用毁伤模型
        2.4.2.1 战斗部结构
        2.4.2.2 破片战斗部杀伤作用场威力参数计算模型
        2.4.2.3 杀伤作用场坐标系建立及参数转换
    2.5 全弹道过程模拟仿真软件
        2.5.1 全弹道过程物理模型
        2.5.2 全弹道仿真软件的模块介绍及功能实现
        2.5.3 全弹道仿真算例
        2.5.3.1 算例主要参数设定
        2.5.3.2 算例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影响弹道性能的参数分析
    3.1 影响内弹道性能的主要参数分析
        3.1.1 装填条件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1.1.1 点传火方式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1.1.2 发射药特征参量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1.2 弹丸结构参数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1.2.1 弹丸质量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1.2.2 挤进压力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1.3 火炮结构参数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1.3.1 药室容积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1.3.2 火炮身管口径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2 影响气动-外弹道性能的主要参数分析
        3.2.1 弹翼(尾翼或舵机)主要几何参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1.1 展弦比λ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1.2 后掠角χ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1.3 根梢比η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1.4 弹翼相对厚度c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1.5 尾翼片数N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2 弹体主要几何参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2.1 头部长细比λ_n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2.2 尾部长细比λ_t和尾部收缩比η_t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2.2.3 弹体直径D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3 影响弹丸终点毁伤性能的主要参数分析
        3.3.1 破片的特征参数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1.1 破片材质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1.2 预制球形破片半径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2 破片战斗部内部装药参数对毁伤性能的影响
        3.3.2.1 战斗部炸药装药量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2.2 装药长径比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2.3 不同起爆方式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3 起爆姿态对杀伤威力的影响分析
        3.3.3.1 炸点至目标距离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3.2 弹丸起爆姿态角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3.3 破片飞散角对杀伤威力的影响
        3.3.4 随机参数对毁伤性能的影响分析
        3.3.4.1 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的实施步骤
        3.3.4.2 预制破片杀伤概率随机模拟
        3.3.4.3 随机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最优化方法在弹道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4.1 单目标优化方法
        4.1.1 基本遗传算法
        4.1.2 遗传算法的改进
        4.1.2.1 实数编码方式
        4.1.2.2 自适应遗传算子
        4.1.2.3 遗传操作
        4.1.2.4 小生境技术及精英保留策略
        4.1.3 改进遗传算法在弹道优化中的应用
        4.1.3.1 外弹道质点模型
        4.1.3.2 设计变量
        4.1.3.3 约束条件
        4.1.3.4 目标函数
        4.1.3.5 结果分析
    4.2 多目标优化方法
        4.2.1 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
        4.2.2 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
    4.3 多目标遗传算法在弹道优化中的应用
        4.3.1 基于一维两相流的内弹道多目标优化设计
        4.3.1.1 内弹道一维两相流体力学模型
        4.3.1.2 设计变量
        4.3.1.3 目标函数
        4.3.1.4 约束条件
        4.3.2 多目标优化体系的建立
        4.3.2.1 确定优化方案的决策方法
        4.3.2.2 带有过滤机制的NSGA-Ⅱ
        4.3.2.3 优化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某舰炮系统全弹道优化设计
    5.1 全弹道过程优化设计软件基本原则和步骤
        5.1.1 全弹道过程优化设计软件的基本原则
        5.1.2 全弹道过程优化设计基本方法
    5.2 优化软件模块介绍及功能实现
        5.2.1 设计流程
        5.2.1.1 优化方案设定
        5.2.1.2 确认/修改优化方案
        5.2.1.3 执行优化方案
        5.2.1.4 结果显示
        5.2.1.5 方案重置
        5.2.2 模块介绍
        5.2.3 主要功能实现
        5.2.3.1 单/多目标优化功能
        5.2.3.2 多种优化方法自主选择功能
        5.2.3.3 各弹道段及全弹道过程的优化功能
    5.3 某舰炮系统全弹道优化设计
        5.3.1 某舰炮系统特点
        5.3.2 优化模型及弹道性能评价指标集
        5.3.3 配备常规弹药的全弹道过程优化设计
        5.3.3.1 目标函数
        5.3.3.2 设计变量
        5.3.3.3 约束函数
        5.3.3.4 优化结果分析
        5.3.4 配备新型制导弹药的全弹道过程优化设计
        5.3.4.1 目标函数
        5.3.4.2 设计变量
        5.3.4.3 约束函数
        5.3.4.4 优化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某中口径舰炮穿甲爆破弹引信系统分析、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舰炮武器系统
    1.3 穿甲爆破弹简介
        1.3.1 穿甲爆破弹原理与结构
        1.3.2 装甲目标特性与对穿甲爆破弹的要求
    1.4 穿甲爆破弹引信
        1.4.1 国内中大口径穿甲爆破弹引信
        1.4.2 国外中大口径穿甲爆破弹引信
        1.4.3 国内外中大口径穿甲爆破弹引信技术现状
    1.5 膛内零件热-结构耦合研究现状
    1.6 跌落冲击响应特性研究现状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某穿甲爆破弹引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引言
    2.2 穿甲爆破弹引信的特殊要求与功能特点
    2.3 引信输入分析
        2.3.1 武器装备发展需求分析
        2.3.2 作战任务与对象分析
        2.3.3 作战模式和战术使用特点分析
        2.3.4 弹目交会特性分析
        2.3.5 战术技术要求分析
        2.3.6 目标特性分析
        2.3.7 战斗部特性分析
        2.3.8 弹道环境分析
        2.3.9 其它要求分析
    2.4 引信总体方案分析
        2.4.1 总体方案设计
        2.4.2 隔爆机构方案分析
        2.4.3 保险和解除保险机构方案分析
        2.4.4 延期解除保险机构方案分析
        2.4.5 自毁机构方案分析
    2.5 引信总体方案设计
        2.5.1 引信构造
        2.5.2 作用原理
        2.5.3 引信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引信底部零件发射过程热-结构耦合分析
    3.1 引言
    3.2 传热学基础
        3.2.1 传热学经典理论
        3.2.2 基本热传递方式
        3.2.3 稳态与瞬态热分析
    3.3 热-结构耦合分析简介
    3.4 热-结构耦合公式推导
        3.4.1 哈密顿原理
        3.4.2 热流势最小作用量原理
    3.5 引信底部零件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加载
        3.5.1 引信底部零件模型
        3.5.2 模型加载
        3.5.3 方案分析
    3.6 仿真结果
        3.6.1 原结构分析
        3.6.2 5种改进方案分析结果
    3.7 靶场试验验证
    3.8 本章小结
4 跌落冲击响应特性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跌落冲击
    4.3 有限元软件
    4.4 弹丸跌落不同目标冲击响应特性
        4.4.1 基本假设
        4.4.2 模型建立
        4.4.3 网格划分
        4.4.4 载荷施加
        4.4.5 结果分析
    4.5 引信与弹丸不同装配状态下的跌落冲击响应特性
        4.5.1 基本假设
        4.5.2 建模与求解
        4.5.3 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
    5.2 本文研究结论
    5.3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配装侵彻引信发展某型坦克炮多用途榴弹(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制破片爆轰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D]. 王庆书. 沈阳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常规弹药生产设计安全技术[J]. 黄求安,席静,肖勇,李瑶瑶,程林. 兵工自动化, 2019(08)
  • [3]炮射子弹药战斗部相关技术研究[D]. 高飞.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4]坦克炮多用途弹关键技术研究[D]. 赵丽俊. 沈阳理工大学, 2018(12)
  • [5]某型横向效应增强弹研制方案及分析[D]. 胡云超. 燕山大学, 2017(04)
  • [6]坦克炮及弹药的发展现状[J]. 张国斌. 国外坦克, 2016(12)
  • [7]坦克炮子母弹及其时间引信相关技术研究[D]. 刘荔斌.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1)
  • [8]坦克炮新弹药之最[J]. 樊琳,世刚. 兵器知识, 2012(07)
  • [9]某舰炮弹道过程模拟仿真及优化[D]. 李克婧.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6)
  • [10]某中口径舰炮穿甲爆破弹引信系统分析、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D]. 何君道.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标签:;  ;  ;  ;  

配穿破引信研制某型坦克炮多用途手榴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