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下而唱,为下而写——论《青楼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为下而唱,为下而写——论《青楼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一、为贱者歌,为末者着——论《青楼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1](2019)在《《青楼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楼集》是元代戏剧家夏庭芝为元代戏曲女演员所作的一本传记,其中所涉的“演员演出”“多种伎艺”“脚色扮演”“杂剧分类”等均为我们研究元代戏曲发展面貌提供了资料,结合同时期的戏曲文献与文物,我们发现,元杂剧的发展与成熟离不开宋金元演员们长期的舞台表演实践。是演员以“脚色”为组织体系进行的演出,造就了元杂剧的繁荣。绪论陈述选题背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明创新点。正文分四章,依次分析总结夏庭芝的生平与《青楼集》的版本、演员的演出、《青楼集》体现出的元杂剧发展史以及《青楼集》的理论指向。第一章,考察夏庭芝生卒年及其人生经历,阐述《青楼集》成书的动机和年代。并且对《青楼集》的各个版本进行介绍,比较各版本的不同之处及找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第二章,从演出方面叙述《青楼集》体现出的元代演员群体的整体面貌。第三章,从《青楼集》中涉及到的“多种伎艺”“脚色扮演”“杂剧分类”三方面论述《青楼集》体现出的元杂剧发展史,论证演员的内部组织体系是“脚色”,元杂剧的繁荣是演员进行“脚色扮演”的结果,从而明了演员在戏曲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第四章,论证中国戏曲的发展规律是“表演——演员——演员中心——演员中心制”,并阐述“演员中心制”的理论价值,且对《青楼集》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进行重新界定。

王娟娟[2](2016)在《二十世纪以来关于《青楼集》的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夏庭芝的《青楼集》在中国的戏曲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它通过记叙一百五十名演员的情况,并对此作出了简单的点评,为后世文人品评艺人风气开创了先河。本文将对二十世纪以来关于《青楼集》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与分析,并就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浅见。

刘敏[3](2014)在《元代戏曲艺人生态研究》文中认为戏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由剧本、演员、剧场、观众等多种要素构成,而在诸多的构成要素中,演员是构成成熟戏剧形态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只有作家创作出的剧本,没有演员(艺人)的表演,戏曲仍不能成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艺术。王宁在《宋元乐妓与戏剧》中说过:“戏剧是人的活动,倘脱离演艺主体而考察戏剧之发达,终无[脱靴搔痒]之淋漓畅达也”①可见演员的重要性。元代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戏曲演员,元杂剧之所以能成为“后世莫能继焉者”之“一代文学”与当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艺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传播、发扬戏曲之最有力者。本文将分为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几个部分,细致全面地探讨元代艺人的生存状态。笔者把绪论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是选题缘由及意义、目前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本篇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一章,笔者重点探讨元代戏曲艺人所从属的乐籍和家庭戏班。关于乐籍,笔者将从其历史沿革、乐户来源、脱籍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另外,笔者还从“家庭戏班”这一概念的界定入手,进而分析探讨其特点及意义。第二章,重点探讨的是元代戏曲艺人的基本情况。此章分为五个小节,分别是艺人的生存依靠、婚姻、命运归属、社会地位和演艺界的追星。通过这五个方面的细致讨论,全面展现了元代戏曲艺人基本的生存状态。第三章,即创演同盟的成立。在本章,笔者重点讨论的是文人与艺人的关系问题,分析了元代文人进入演艺界的原因及其对艺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又阐明了艺人活动对文人创作的意义。通过本章的研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创演同盟的成立。结语对以上四个部分做了总结,指出本文的意义在于从元代演艺界这一宏观角度入手说明元杂剧的成熟得益于元代拥有一批优秀的戏曲艺人,而大量戏曲艺人的涌现又与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密切相关。

陈婷[4](2012)在《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着录小说集解》文中指出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共着录16部小说。本文以杨圃祥《百斛珠》、元好问《续夷坚志》、吴元复《续夷坚志》、钟嗣成《录鬼簿》、关汉卿《鬼董》、佚名《异闻总录》、夏庭芝《青楼集》、陶宗仪《说郛》、佚名《名姬传》、曹继善《安雅堂酒令》、朱士凯《揆叙万类》、张小山《包罗天地》、伊世珍《琅嬛记》、沈膺元《缉柳编》、常阳妻龙辅《女红馀志》、邵文伯《浩然翁手抄五色线》共计16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按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着录的小说顺序,以作品为单位,对作家生平事迹、作品成书过程、历代官私书目中相关着录、序跋、以及历代文献中相关的版本考订或作品评论等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为研究者提供完整准确的文献资料,以便研究者认识了解进而推动这些小说的深入研究。同时,以按语的形式对每部小说的作家生平、作品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历代流传、现存版本等情况作概要性的综合评述,以反映本人对每部作品的初步认识。例如: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着录的第十部小说为曹继善《安远堂酒令》,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钱大昕的着录有误,应为曹继善《安雅堂酒令》,所以在按语中指出这一点。按语如下:《安雅堂酒令》,元曹庆孙撰。曹庆孙,一名绍,字继善,号瀼东漫士,华亭人。历吴县、淳安两县教谕,皆得士论。年四十即不复仕,家居读书,人称安雅先生。至正二十年卒,年七十六。该书集古来着名饮酒掌故为酒令,起自“孔融开尊”,止于“薛涛改令”,共一百则。每则下附有行令方式和罚酒规则。钱大听《补元史艺文志》和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均着录为曹继善《安远堂酒令》一卷,而陶宗仪《说郛》、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近古堂书目》、徐(火勃)《徐氏家藏书目》、钱谦益《绛云楼书目》等均着录为《安雅堂酒令》其住宅为“安雅堂”,人称其为“安雅先生”,故应为《安雅堂酒令》,而非《安远堂酒令》。有陶宗仪《说郛》本,录一百则。

高倩[5](2012)在《近十年元代文言小说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近十年以来,元代文言小说以其文学地位的确立而成为独立研究对象,其研究也逐渐形成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包括元代文言小说史研究、元代文言小说主题研究、艺术特色研究以及学术资料研究。这些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丰富了元代文言小说,为其增加了学术性。

高倩[6](2012)在《元代文言小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元代文言小说在中国文言小说研究中未被学者重视,但元代文言小说的内容和艺术都有自己的个性。在文学地位上,元代文言小说上承唐宋传奇,下启明清文言小说,同时对清代的其它文学也有影响。它一方面承继了宋代文言小说与通俗小说相辅相成的特性,另一方面又为明清文学提供了素材,属于文言小说发展的过渡阶段。毫无疑问,元代文言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第一部分是针对元代文言小说展开阐释,对元代文言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我们深入研究这些小说,理顺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都将起到积极的建设作用。第二部分以历代书目中现存文言小说为研究的文献基础,通过创作主体、客体,客观地审视了元代文言小说的作家、作品及思想内容,认识到其存在价值。第三部分主要以元代文言小说语言表达、情节结构、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阐述了元代文言小说的艺术特色。最后介绍的是元代文言小说的地位与影响,阐述了它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意义。从中国文言小说史的地位到元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再从唐宋到明清的影响,总结出元代文言小说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及无可估量的价值存在。

曾果果,陈芳,袁渊[7](2007)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女乐”问题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我国古代的歌妓与乐妓、舞妓并称为"女乐"。在封建帝王的宫廷及达官显宦之家都有,她们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奢侈的装饰品和玩乐工具。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多重的原因,这群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们总是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位。本文希望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论文等目前已有的研究材料,对"女乐"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李莹[8](2007)在《《青楼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楼集》是元代戏剧学家夏庭芝所作的一部记述元代演员表演、生活事迹的专着。具有明确性、系统性和成熟性戏剧学思想的夏庭芝,在元末动荡的社会里,或追念昔日生活或寄志寓慨,催生出《青楼集》这部具有重要戏剧学价值的着作。它与《录鬼簿》被誉为元代戏曲史上的双璧,可见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青楼集》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一部记载女演员事迹的专着,它不仅反映了元代戏曲等表演艺术的历史成就和发展状况,并且提供了元代一百二十一位女演员在生活、交往、婚姻等方面的情况。这部专着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元代戏曲的发展、演员的表演成就与社会地位以及我国戏曲表演的特点、民族审美情趣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关于《青楼集》,前代研究者在研究中或简单提及,或结合文本对其进行过一定深度的分析,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集中在对《青楼集》各个具体方面的分析上。本文将充分利用已有资料,详细而深入地做综合性的研究,更加全面地呈现《青楼集》的价值。本文将综合运用历史学、古代文化、戏剧戏曲学、美学分析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具体分析夏庭芝的戏剧学思想、元代女演员的生活及其艺术造诣、《青楼集》的戏曲文化价值,力图使关于此课题的研究能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以发展。

徐丽蓉,张蕾[9](2006)在《2004年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论文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徐丽蓉,张蕾[10](2006)在《2004年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论文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二、为贱者歌,为末者着——论《青楼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贱者歌,为末者着——论《青楼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青楼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夏庭芝其人与《青楼集》的版本
    第一节 夏庭芝其人
        一、夏庭芝生活与交游
        二、夏庭芝生卒年
    第二节 《青楼集》的成书
        一、《青楼集》的成书动机
        二、《青楼集》的成书年代
    第三节 《青楼集》的版本
        一、《青楼集》的版本源流
        二、各版本差异之因
第二章 《青楼集》中的演员生态
    第一节 演员的身份与称谓
        一、演员的身份
        二、演员的称谓
    第二节 演员的必备素养
        一、色艺双绝,艺重于色
        二、赋性聪慧,博识广记
        三、勤奋进取,文采出众
    第三节 演员的组织形式
        一、教坊演员
        二、戏班演员
        三、路歧演员
    第四节 演员的伎艺传承
        一、家传
        二、师承
    第五节 演员的演出特性
        一、演出的功能性
        二、演出的流动性
        三、演出的商业性
第三章 《青楼集》体现出的元杂剧发展史
    第一节 杂剧发展过程的探寻—多种伎艺的助力
        一、《青楼集》中的多种伎艺形式
        二、多种伎艺对元杂剧的影响
    第二节 杂剧本质的探索—脚色扮演
        一、《青楼集》中的脚色甄别
        二、《青楼集》与脚色的演进
    第三节 戏曲理论意识的自觉—初步的杂剧分类
        一、《青楼集》中的杂剧分类
        二、杂剧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第四章 《青楼集》的理论指向:“演员中心制”
    第一节 《青楼集》体现的戏曲发展规律
        一、表演—演员—演员中心—演员中心制
        二、“演员中心制”阐释
    第二节 “演员中心制”的理论价值
        一、一改中国戏剧研究“理论代入”的模式
        二、确立世界戏剧史研究的东方路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二十世纪以来关于《青楼集》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二十世纪以来关于《青楼集》的研究状况
     (一) 专着类
     (二) 论文类
二、现状评述
三、未来的研究空间

(3)元代戏曲艺人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学界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元代乐籍和家班
    第一节 元代乐籍
    第二节 元代家班
第二章 元代艺人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生存依靠
    第二节 婚姻
    第三节 命运归属
    第四节 社会定位
    第五节 演艺界的追星
第三章 创演同盟的成立
    第一节 “同是天涯沦落人”——文人与艺人的遇合
    第二节 艺人活动对文人创作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文人创作对艺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着录小说集解(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研究着作
        2. 研究论文
    三、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方法
凡例
    01 杨圃祥《百斛珠》
    02 元好问《续夷坚志》
    03 吴元复《续夷坚志》
    04 钟嗣成《录鬼簿》
    05 关汉卿《鬼董》
    06 佚名《异闻总录》
    07 夏庭芝《青楼集》
    08 陶宗仪《说郛》
    09 佚名《名姬传》
    10 曹继善《安雅堂酒令》
    11 朱士凯《揆叙万类》
    12 张小山等《包罗天地》
    13 伊世珍《琅瑕记》
    14 沈譍元《缉柳编》
    15 龙辅《女红馀志》
    16 劭文伯《浩然翁手抄五色线》
参考文献
硕博学位论文
后记

(5)近十年元代文言小说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资料研究
二、小说史研究
三、主题研究
四、艺术特色研究
五、结束语

(6)元代文言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立意与价值
    1.2 近十年元代文言小说研究综述
        1.2.1 元代文言小说史研究
        1.2.2 元代文言小说主题研究
        1.2.3 元代文言小说艺术特色研究
        1.2.4 元代文言小说价值研究
        1.2.5 总结
第2章 元代文言小说概述
    2.1 元代文言小说的创作主体——作家
        2.1.1 作家生活背景
        2.1.2 作家的政治地位与物质条件
        2.1.3 作家创作心态
    2.2 元代文言小说的创作客体—作品
        2.2.1 题材分类
        2.2.2 题材搜集方式
        2.2.3 题材内容趋向
第3章 元代文言小说的思想内容
    3.1 追求婚恋自由
    3.2 道德劝惩
    3.3 历史意识
    3.4 个性化倾向
第4章 元代文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4.1 元代文言小说的语言表达
        4.1.1 小说语言诗体化
        4.1.2 小说语言通俗化
    4.2 元代文言小说的情节
        4.2.1 情节结构
        4.2.2 情节设置
    4.3 元代文言小说的叙事特色
        4.3.1 叙事理念
        4.3.2 叙事视角
        4.3.3 叙事规模
第5章 元代文言小说的地位与影响
    5.1 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元代文言小说
    5.2 元代文学中的文言小说
    5.3 从唐宋传奇到元代文言小说
    5.4 从元代文言小说到明清小说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青楼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夏庭芝其人及《青楼集》的版本
    第一节 夏庭芝的生平
    第二节 夏庭芝的生卒年考证
    第三节 《青楼集》的版本
    第四节 《青楼集》的写作时间辨析
第二章 夏庭芝的戏剧学思想
    第一节 表演论
        一、关于演员的艺术素质
        二、关于表演的艺术手段
        三、关于表演的评价标准
        四、关于表演的艺术传承
    第二节 脚色、分类论
    第三节 功能论
        一、教化功能
        二、维生功能
        三、娱乐功能
    第四节 过程论
        一、创作
        二、传播
        三、接受
第三章 元代女演员的生活状态
    第一节 演员成为名角的条件
    第二节 悲惨的命运
    第三节 元代女演员的分期
    第四节 女演员对元曲的贡献
    第五节 元代女演员的文学修养
第四章 《青楼集》揭示出的元代戏曲史
    一、元杂剧发展史
    二、诸种伎艺的兴衰史以及与元杂剧的关系
    三、元代戏剧的演出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为贱者歌,为末者着——论《青楼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楼集》研究[D]. 张瑞. 西北大学, 2019(12)
  • [2]二十世纪以来关于《青楼集》的研究综述[J]. 王娟娟.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7)
  • [3]元代戏曲艺人生态研究[D]. 刘敏.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4]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着录小说集解[D]. 陈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5]近十年元代文言小说研究综述[J]. 高倩.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2(02)
  • [6]元代文言小说研究[D]. 高倩. 重庆工商大学, 2012(01)
  • [7]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女乐”问题研究综述[J]. 曾果果,陈芳,袁渊.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2)
  • [8]《青楼集》研究[D]. 李莹.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4)
  • [9]2004年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论文索引[J]. 徐丽蓉,张蕾. 戏曲研究, 2006(02)
  • [10]2004年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论文索引[J]. 徐丽蓉,张蕾. 戏曲研究, 2006(02)

标签:;  ;  ;  ;  ;  

为下而唱,为下而写——论《青楼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