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黄片致过敏反应2例

心黄片致过敏反应2例

一、新癀片引起过敏性反应2例(论文文献综述)

金晓彤[1](2021)在《一效膏联合痔疮散治疗血栓外痔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近3年门诊以一效膏联合痔疮散熏洗治疗血栓外痔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搜集从2018年9月-2020年12月曾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门诊患者,从中选取符合本诊断标准患者数量为63例,并按标准将其分为一效膏组和肛泰膏组。一效膏组为采用一效膏换药结合痔疮散熏洗,每日二次;肛泰膏组为采用肛泰软膏换药结合痔疮散熏洗,每日二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过程中自觉疼痛积分、血栓肿胀大小程度积分、自觉异物感积分、肛周皮肤颜色积分及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即7天后的总疗效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一效膏组和肛泰膏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痔核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照比较;63例患者经两种治疗方案后自觉痛感、血栓肿胀大小、自觉异物感及肛周皮肤颜色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一效膏组在肛门自觉痛感疗效方面改善更加显着(P<0.05)。2.一效膏组与肛泰膏组均采用中医保守治疗方案后,一效膏组总有效率为90.63%,肛泰膏组总有效率为83.87%,可得知本研究中一效膏组临床效果优于肛泰膏组(P<0.05)。结论:一效膏换药结合痔疮散治疗血栓性外痔,在减轻自觉痛感、血栓肿胀大小、自觉异物感及肛周皮肤颜色以及两组治疗一周期后疗效方面,比肛泰软膏换药结合痔疮散治疗效果更突出,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杨杰,安琪,李峰,孟海阳,张爱玲,张晓坚,李朵璐[2](2019)在《口服新癀片致低体温1例》文中研究指明1例58岁女性患者,考虑可能胆道或泌尿系感染,应用炎琥宁抗病毒、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抗感染,同时加用新癀片退热。患者服用新癀片2片,7小时内体温降至35℃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明显,考虑为新癀片引起低体温不良反应,遂停药。停药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持续监测未再出现体温异常。临床需要注意该药引起低体温的不良反应。

田志平[3](2019)在《小金丸用药分析及对本院合理用药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从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高药学服务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研究、Meta分析和医院处方回顾性研究,分析小金丸的临床应用和不良事件报道文献,并对小金丸治疗主要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评价,调查本院小金丸门诊患者和住院病例的用药情况,进一步分析小金丸用药中的存在问题,探讨其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小金丸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供对策建议,以及为临床研究评价设计提供循证依据与参考。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分析法:全面检索收集小金丸临床文献,对小金丸临床治疗疾病的应用研究和引起的不良事件报道文献进行归纳分析。(2)Meta分析法:检索截止2018年临床小金丸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其文献质量,对纳入研究使用Revman5.3和Open Meta Analyst3.1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3)回顾性研究:收集小金丸2015-2018年门诊和住院患者使用处方及病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治疗疾病、用药科室和联合用药情况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小金丸处方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小金丸临床应用和不良事件文献分析结果:1.1小金丸临床治疗疾病范围广泛,小金丸临床治疗疾病文献共160篇,以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相关疾病为主,占35.63%,还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结节性筋膜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慢性盆腔炎和前列腺增生、阴茎硬结症等男性疾病以及甲状腺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的治疗。临床女性用药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78.75%的患者小金丸用药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用量范围内,其中以每日1.2g,每日2次为常用剂量,用药疗程从1周到14个月不等,以3个月为主,占23.13%。小金丸治疗疾病联合用药多于单独使用,多为联合1种药物,且以联合西药治疗为主,其中主要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或他莫昔芬片使用。1.2小金丸发生不良事件的文献共46篇,包括小金丸临床疗效观察试验中的不良反应报道和小金丸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共发生不良事件236例,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病例中患者原患疾病主要以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为主,分别占比47.88%、28.39%,用药剂量以每次1.2g,每日2次为主,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占比高于单独用药,不良反应案例发生时间多在服药后2天。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系统、肝胆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四肢出现皮疹、丘疹,荨麻疹,皮肤红肿、瘙痒等;胃部不适、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以及肝肾功能异常、鼻出血、头晕和心悸失眠等症状。2.对小金丸治疗4种疾病的疗效评价结果如下:2.1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纳入27篇研究,试验组共有患者2914例,对照组患者2612例。小金丸单独使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RR=1.12,95%CI(0.99,1.26),P=0.07],小金丸联用西药或中成药或者都有联用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9,95%CI(1.13,1.26),P<0.00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共发生38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47例。2.2小金丸治疗甲状腺结节:纳入11篇研究,共纳入患者1435例,试验组753例,对照组682例。小金丸未联合西药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RR=2.61,95%CI(1.20,5.65),P=0.02],与对照组相比,小金丸联用西药或中成药或者都有联用的试验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3,95%CI(1.16,1.52),P<0.0001]。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45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4例。2.3小金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纳入6篇研究,共有患者420例,试验组有患者208例,对照组患者212例。小金丸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或两者皆有联用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7,95%CI(1.05,1.55),P=0.02]。2.4小金丸治疗慢性盆腔炎:共纳入5篇研究,58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95例,对照组289例。小金丸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或两者皆有联用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1,95%CI(1.20,1.43),P<0.00001]。3.小金丸临床发生不良事件的评价结果如下:共纳入19篇研究,试验组患者1241例,对照组1169例。小金丸未联用西药或中成药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RR=0.73,95%CI(0.36,1.50),P=0.40],小金丸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或两者皆有联用的试验组对比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RR=0.69,95%CI(0.56,0.86),P=0.0008]。4.本院小金丸使用情况共收集了小金丸2015年1月-2018年12月1831张门诊处方和93例住院病例信息。小金丸门诊患者女性高于男性,45.66%的患者主要是51-70岁的中老年人,72.62%的患者用药剂量为每次1.2-3g,每日2次,符合中国药典和说明书的规定用量范围,51.17%的处方为联合用药处方,且处方以联合1种药物为主,百令胶囊是位列第一的联用药物。小金丸门诊使用科室范围广泛,其中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使用最多,占53.96%,其次是中医外科和中医内科,治疗疾病有乳腺增生、乳腺癌、甲状腺结节等。但小金丸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单次用药剂量过大和每日服药次数过多的超剂量用药情况,如每次5g,每日2次或每次1.8g,每日4次,以及含有相同毒性成分中成药重复用药和违反“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的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如不宜联用的药物有复方斑蝥胶囊、益心舒胶囊、云南白药胶囊、参丹散结胶囊、罗浮山风湿膏药和复方鲜竹沥液等。小金丸住院患者女性显着高于男性患者,占比为68.82%,且以51-60岁患者为主,患者用药剂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范围,用药疗程以7天居多,占44.09%,小金丸住院患者联合用药复杂,联合用药个数为1-5种的病例占比为38.71%,其中联用中成药主要是康莱特注射液,住院用药科室主要为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治疗疾病有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乳腺肿瘤以及乳腺增生等。但小金丸住院用药患者中也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是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联合使用不适宜药物有参丹散结胶囊、复方斑蝥胶囊、益心舒胶囊和复方鲜竹沥液、罗浮山风湿膏药等。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小金丸临床治疗疾病适应症范围广泛,对治疗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盆腔炎疾病,小金丸联合西药治疗能够取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优势,但临床也存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涉及皮肤、胃肠道、心血管和肝胆系统损害等,临床使用需要密切关注其患者用药反应。小金丸在本院患者使用中基本规范,同时也存在超剂量用药和不合理联用药物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小金丸作为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临床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根据患者病情用药,确保用药准确;加强小金丸处方审核,及时规范联合用药不适宜和用药剂量超量等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刘淑娟[4](2015)在《放血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UA、ESR)的影响,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找寻新的临床方向,提供更多的资料来证明放血疗法可作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之一,从而推广中医药理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方法:临床上选取60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美国ACR1987提出的诊断标准,实施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采取基础治疗+放血疗法(隔日一次),对照组选择基础治疗+依托考昔60mgqd),两种方法处理后,分别观察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即时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一周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19.0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结果:1.经治疗1周后,通过与两组治疗前的比较,在总有效率比较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这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放血疗法与依托考昔均有良好的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作用,但是二者的疗效相当。2.经治疗1h后,对两组的及时止痛效果进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p<0.01),差异有意义,表明两组均有明显的止痛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h后的疼痛积分比较(p<0.05),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放血疗法在即时止痛效果方面,胜于依托考昔。3.在抗炎作用方面,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CRP、ESR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4.观察血尿酸指标变化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推论在降尿酸方面,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再对放血组治疗前后的尿酸值进行比较(p<0.01),放血前后的尿酸进行对比有所下降且下降的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放血疗法配合基础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更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尿酸水平。这说明,放血疗法有一定的降血尿酸的作用。结论:在本次临床研究中,放血疗法结合基础治疗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起到比较好的止痛消肿,改善痛风症状的作用,尤其是在即时止痛效果方面,放血疗法起效快,而且廉价简便易行,适合在临床及医疗条件不足的地方门诊开展。

戴蕾[5](2014)在《痛风康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痛风康临床疗效及早期肾保护作用观察》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通过应用痛风康对痛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关节休息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尿酸、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胱抑素c、尿-2微球蛋白),评价痛风康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早期肾保护作用。2.方法将80例符合痛风性关节炎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服用痛风康,每日1剂,水煎,每天分服2次,每次约200ml,疗程为15天;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吲哚美辛缓释胶囊),每日3次,疗程为15天,1个月后随访。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痛风症状和体征(关节休息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以及治疗前后尿酸浓度(UA)、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尿肌酐(ACR)、胱抑素c(Cys c)和尿2-微球蛋白(2-MG)。3.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关节休息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接近,说明治疗组能够达到对照组止痛药的效果。(2)两组治疗后, ESR和hs-CRP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UA降低明显,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UA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ESR、hs-CRP无显着性差异(p>0.05),UA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均有所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治疗前后,ACR、Cys c及2-MG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ACR、Cys c及2-MG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CR、Cys c及2-MG降低显着(p<0.05或p<0.01)。(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痛风治疗组显效26例(47.5%),有效11例(17.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5例(27.5%),有效18例(4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82.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4.结论痛风康治疗痛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尿酸、血沉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尿白蛋白/尿肌酐、胱抑素c及尿2-微球蛋白的结果,发现痛风康对治疗组患者的肾脏有早期保护作用。

戴蕾,池建淮[6](2013)在《痛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对于痛风的临床治疗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临床疗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出近十年关于痛风的临床治疗研究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阅读、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目前临床治疗痛风的方法主要有:中医内外治法结合、中西医结合以及治护结合。

孔飞飞,郭良君,王翔,谭兴起[7](2012)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例1,男,56岁。因"脑出血术后并意识不清3月余"入院。以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检:T 36.5℃,P 100次/min,R 22次/min,BP 130/85 mmHg。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双侧脑室及第3、4脑室扩张,中线结构居中。胸部CT提示双肺炎症性病变。诊断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术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

罗伯承[8](2012)在《基于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的组方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组方(“融合组方”)是指临证在遣药组织一首方剂时,引入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以及中药药理实验研究等成果,作为中医组方用药的依据,或者将中西药物融入一个制剂中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揭示“融合组方”的渊源、规律、利弊,试图使中西医药结合组方得以规范化,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融合组方”的渊源。认为清末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形成和民国时期中医科学化思潮的产生为“融合组方”奠定了基础;而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为“融合组方”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部分探讨了“融合组方”的具体模式。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梳理、概括,发现中西药物合用和中西医理融合是“融合组方"的两种主要模式。目前中西药物的合用,主要用于中成药的开发;而中西医理融合,则是临床“融合组方”的常见形式。‘该形式包括中医辨证为主融合西医辨病、西医辨病为主融合中医辨证两类:其中前者以传统药性结合现代药理、中医病机结合西医病理者居多,后者以依据病理指标辨病组方、专病组配专方、精简复方组方和有效组分配伍组方等为常。第三部分探讨了“融合组方”模式提出的意义,并在分析其模式利弊的基础上进行了展望。“融合组方”模式提出的意义在于:藉以从新的视角诠释现代制方原理,完善传统中医制方理论;以新的认识研制新方,为安全高效、质量可控提供可能。“融合组方”利在可从不同层面增强方剂疗效、有益中医药学的创新;弊在因为忽略方剂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忽视药物理化性质及其拮抗作用,无法保证安全有效,且易致中医药理论异化、退化。深信趋利去弊,将使其优势凸显。

王晓燕,王允生[9](2005)在《新癀片的临床应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谢五英[10](2002)在《新癀片引起过敏性反应2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新癀片引起过敏性反应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癀片引起过敏性反应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一效膏联合痔疮散治疗血栓外痔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栓外痔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口服新癀片致低体温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概况
2 讨论
    2.1 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分析
    2.2 新癀片不良反应分析
    2.3 药物致低体温
    2.4 新癀片用药建议

(3)小金丸用药分析及对本院合理用药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金丸临床治疗研究概述
        1. 小金丸药理作用研究
        2. 小金丸临床治疗疾病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金丸临床不良事件概述
        1. 小金丸不良事件临床表现
        2. 小金丸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小金丸临床应用与不良事件文献研究
    第一节、小金丸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小金丸不良事件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Meta分析评价小金丸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性研究
    第一节、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小金丸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小金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小金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Meta分析评价小金丸临床发生不良事件的安全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本院小金丸临床使用回顾性研究
    第一节、门诊患者使用小金丸的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住院患者使用小金丸的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本院小金丸合理用药分析与思考
        1. 本院小金丸临床用药特点分析
        2. 本院小金丸用药分析与合理用药思考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放血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1.1.1 中医辨证分型
        1.1.2 中医治疗
    1.2 西医学研究
        1.2.1 发病机制
        1.2.2 西医治疗
    1.3 放血疗法的历史研究
        1.3.1 中国放血疗法历史研究
        1.3.2 国外放血疗法历史概论
        1.3.3 民族医学中放血疗法的应用
        1.3.4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2 观察指标
        2.2.1 当即止痛效果
        2.2.2 症状体征积分
        2.2.3 实验室指标
        2.2.4 临床疗效标准
        2.2.5 安全性观察
    2.3 研究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治疗措施
    2.4 统计方法
    2.5 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2.5.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比较
        2.5.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2.5.3 两组即刻止痛效果的比较
        2.5.4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2.5.5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2.5.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机理研究
    3.2 放血疗法的理论研究
    3.3 结果探讨
        3.3.1 即时止痛作用
        3.3.2 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症候疗效
        3.3.3 提高患者依从性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痛风康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痛风康临床疗效及早期肾保护作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6)痛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内外治法结合
    1.1 内服外敷结合
    1.2 针药结合
    1.3 综合疗法
2 中西医结合
3 治疗与调护结合
4 小结

(8)基于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的组方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组方的渊源
    1 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思潮奠定基础
    2 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平台
第二部分: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组方的模式
    1 中西药物合用开发新药
        1.1 理论基础
        1.2 方药举隅
    2 中西医理融合组配新方
        2.1 辨证为主融合辨病组方
        2.1.1 传统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
        2.1.1.1 理论概述
        2.1.1.2 方药举隅
        2.1.2 中医病机结合西医病理组方
        2.1.2.1 理论概述
        2.1.2.2 方药举隅
        2.2 辨病为主融合辨证组方
        2.2.1 依据病理指标组方
        2.2.1.1 理论概述
        2.2.1.2 方药举隅
        2.2.2 专病组配专方
        2.2.2.1 理论概述
        2.2.2.2 方药举隅
        2.2.3 精简复方组方
        2.2.3.1 理论概述
        2.2.3.2 方药举隅
        2.2.4 有效组分配伍组方
        2.2.4.1 理论概述
        2.2.4.2 方药举隅
第三部分:讨论
    1 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组方模式提出的意义
        1.1 从新的视角来诠释现代制方原理,完善传统中医制方理论
        1.2 以新的认识研制新方,为安全高效、质量可控提供可能
    2 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组方模式的利弊探讨
        2.1 优势
        2.1.1 中西医理结合,有利增强方剂疗效
        2.1.2 药性药理结合,有益指导临床用药
        2.2 弊端
        2.2.1 忽略方剂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致药证不符
        2.2.2 忽视药物理化性质及其诘抗作用,无法保证安全有效
        2.2.3 易致中医药理论异化、退化
    3 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组方模式的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组方模式与配伍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9)新癀片的临床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液科
2 外科
3 妇科及产科
4 皮肤及性病科
5 口腔科
6 耳鼻喉科
7 肿瘤科
8 主要不良反应
9 结语

(10)新癀片引起过敏性反应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四、新癀片引起过敏性反应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效膏联合痔疮散治疗血栓外痔的回顾性分析[D]. 金晓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口服新癀片致低体温1例[J]. 杨杰,安琪,李峰,孟海阳,张爱玲,张晓坚,李朵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07)
  • [3]小金丸用药分析及对本院合理用药的思考[D]. 田志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放血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刘淑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5]痛风康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 ——痛风康临床疗效及早期肾保护作用观察[D]. 戴蕾.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4(12)
  • [6]痛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戴蕾,池建淮.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04)
  • [7]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J]. 孔飞飞,郭良君,王翔,谭兴起.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12)
  • [8]基于中西医药理论融合的组方模式探讨[D]. 罗伯承.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新癀片的临床应用综述[J]. 王晓燕,王允生. 中国药师, 2005(03)
  • [10]新癀片引起过敏性反应2例[J]. 谢五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01)

标签:;  ;  ;  ;  ;  

心黄片致过敏反应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